4.(2011·昌乐联考)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峻工  矫糅造作  美伦美奂  墨守成规 B.痉挛

hejingyou2022-10-04 11:39:543条回答

4.(2011·昌乐联考)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峻工  矫糅造作  美伦美奂  墨守成规 B.痉挛  蛛丝马迹  声名鹊起  有恃无恐 C.凭添  鬼鬼崇崇  世外桃源  金榜提名 D.装祯  川流不息  一鼓作气  不径而走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3条回复
裤qqC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2011·昌乐联考)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峻工 矫糅造作 美伦美奂 墨守成规
B.痉挛 蛛丝马迹 声名鹊起 有恃无恐
C.凭添 鬼鬼崇崇 世外桃源 金榜提名
D.装祯 川流不息 一鼓作气 不径而走
解析:本题考查形近字.A.竣工、矫揉造作、美轮美奂;B.全对;C.平添、鬼鬼祟祟、
金榜题名;D.装帧、不胫而走.
答案:D
1年前
icecatmao 共回答了2个问题 | 采纳率
D
1年前
yanpfei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A 竣工 矫揉造作 美轮美奂 墨守成规
B 痉挛 蛛丝马迹 声名鹤起 有恃无恐
C 平添 鬼鬼祟祟 世外桃源 金榜题名
D 装帧 川流不息 一鼓作气 不胫而走
答案是:A C
1年前

相关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 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 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 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 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 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 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 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 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 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③佗: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第:考取
B.子无为 嫌:疑忌
C. 其守约束俾:使
D.时以执法平恕 戴胄方:仿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 不及皇天后土实 共鉴
B. 极推引 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C.逸则富 康舟遥遥 轻飏
D.保邦 未危是臣尽节 陛下之日长
小题3:下列各句编成四组,全都能体现张文瓘有政治才能的一项是()
①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②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③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④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
⑤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⑥帝必问:“与文瓘议未?”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④⑤
小题4: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小题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
(2)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
(3)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3分)
dflmanuui1年前1
泡泡真的是我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1)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2)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3)(请陛下)成全我小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寿终。


小题1:
试 题分析:方:比拟、比作。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 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句是对张文灌的赞扬的句子,应为,解释为“效仿“不当。
小题2:
试 题分析:A项的“所”都是助词,与后面动词组成所字结构。B项的“因”前者连词表承接“于是”,后者介词“因为”;C项的“以”连词,前者表并列,后者表 修饰;D项的“于”,前者是介词“在”,后者是介词“为”。这是一道考核文言虚词的题目,平时注意积累大纲要求的18个词语。注意灵活运用。
小题3:
试 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 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没有“直接”对象是“张文瓘”性格特征是“有政治才能”, ①张的品格高尚;②李勣的话,间接说明;③当时朝廷惯例;④京师当时状况;⑤判案能力,直接说明;⑥皇帝的话,间接说明。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排除这 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4:
山东潍坊昌乐外国语小学六年级英语用哪个版本?
胖子南浔1年前1
男人别回头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sujiaobanduima
昌乐某中学学生李明连续多天观察爷爷西瓜大棚中种植的一颗西瓜,发现一共开了8朵花,却只结了两个西瓜,西瓜成熟后,把成熟较早
昌乐某中学学生李明连续多天观察爷爷西瓜大棚中种植的一颗西瓜,发现一共开了8朵花,却只结了两个西瓜,西瓜成熟后,把成熟较早的西瓜剖开发现50粒种子.李明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回答:
(1)这颗西瓜开了8朵花,为什么只结两个西瓜?______
(2)这个西瓜内有50粒种子,传粉受精时,最少需要______粒花粉,这些种子都是由西瓜的______发育而来的.
(3)李明将西瓜籽晒干后取一部分剥开,发现有好多是空瘪的,请帮助分析产生的原因______;李明将另一部分种子用30℃温水浸润后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过几天后惊奇地发现有的种子萌发出“小白芽”,这些“小白芽”实际上是______,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来自于种子的______.
wenming11251年前1
manss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解题思路: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雌花才能结出果实,形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的子叶中.

(1)花的类型中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而在花的结构中只有雌蕊的子房才能够结出果实和种子,故而雄花没有雌蕊,也就没有子房,故而结不出果实,这颗西瓜开了8朵花,因为有两朵雌花,6朵雄花,雄花不结果.
(2)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的数目取决于子房中胚珠的数目.题目中子房里含有50个种子,说明只有50个胚珠完成了传粉与受精.而要使一个胚珠内的卵细胞受精需要一个花粉提供精子,所以要使50个胚珠发育为种子,就需要50个西瓜花粉.
(3)如果传粉时期没有风或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或环境影响到昆虫前来传粉的机会,不能传粉,传粉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从而降低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因此果穗出现“秃顶”或“空瘪”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
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会萌发,萌发出“小白芽”就是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西瓜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
故答案为:(1)因为有两朵雌花,6朵雄花,雄花不结果;
(2)50;胚珠;
(3)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胚芽;子叶.

点评:
本题考点: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传粉和受精.

考点点评: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了弥补自然下状态传粉不足,如果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同样能提高结实率.

阅读下面的文字(19分)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
阅读下面的文字(19分)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 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 浸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 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右庶子,又兼大理卿。 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 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后拜侍中,兼***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储藏金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明经第:考取。 b.子无为嫌嫌:疑忌。
c.俾其守约束俾 :使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ly_whm1年前1
云39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4%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略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多坟籍。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指稍深, 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一行由是大知名。
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 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 。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开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切直,无有所隐。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
一行尤明著述,撰《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大慧禅师”。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多 坟籍 坟籍:典籍
b.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 之起:起用
c. 访 以安国抚人之道访:拜访
d.竟以 得罪 得罪:获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僧一行“聪明”和“切直”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僧一行,姓张,之前的名字是“遂”,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
b.武三思钦慕他的学识品行,与一行谈论《太玄经》精微的义蕴,十分嗟叹佩服一行。
c.一行曾直言规劝唐玄宗,玄宗采纳了他的话,于是追加命令永穆公主出嫁不按照太平公主的规模,只依照平常的礼数。
d.皇帝命令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撰写新历法,又命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制作黄道游仪,用以考察七曜(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运行的度数,互相证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5分)
(2)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5分)
youjun19771年前1
pingzi14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我探求了很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
(2)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坚决用生病为借口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 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后拜侍中,兼***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 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或曰:“已议。”即皆报可。(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 明经/第:考取
b.子无为 嫌 /嫌:疑忌
c. 俾 其守约束/俾 :使
d.时以执法平恕 方 戴胄/方:仿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 所 不及/不者,若属皆且为 所 虏
b. 因 极推引/ 因 为长句,歌以赠之
c.逸则富 以 康/奚 以 知其然也
d.保邦 于 未危/是以臣尽节 于 陛下之日长
3.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b.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c.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d.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llo_girl_0011年前1
石头挽歌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96.4%
1.D
2.B
3.B
4.(1)(张文瓘)幼时丧父,他侍奉母亲、兄长,凭借孝友闻名乡里。
(2)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
(3)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