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画龙点睛出自哪里

weiweiwei123123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青青小陌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画龙点睛
张僧繇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年前

相关推荐

三人( )( ),(寓言成语)
espceo1年前2
zhaorz2004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词目 三人成虎
发音 sān rén chéng hǔ
释义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 《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英语填词1.this fable(寓言) teaches us that o____ shouldn't tell li
英语填词
1.this fable(寓言) teaches us that o____ shouldn't tell lies
2.Business people,school c____,and even grandmothers have cell phones
代为1年前1
haowangjiao119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 one
2 clerks
育人寓言 作文
勇敢呼吸1年前1
你们先富我掩护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青蛙坐井观看天,
眼光实在太短浅。农夫守株等待兔,自己倒搭万亩田。
宋人拔苗助它长,
枉费心机荒了田。
叶公自称爱好龙,
真龙来家逃不见。
曾繇画龙点了睛,
墙壁之龙飞上天。
嫦娥奔月属于口头俗语还是历史故事还是神话寓言还是诗文语句?
蔚蓝海坼1年前1
阿七公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神话寓言
初一下册语文两则寓言
蚂蚁打大象1年前2
pcb780314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智①子疑邻
宋②有富人,天雨(第四声)墙坏③.其子曰:“不筑④,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第三声)亦云⑤.暮⑥而果⑦大亡⑧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第三声).
雨:下雨 暮:晚上 亡:失去 云:说
而:表修饰,限定后面动作的时间 动+而+动
其:代词.
宋:宋国
坏:毁坏
智:以...为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其:他(其子曰)
自己的(蹲其身)
父:
fǔ:老头 (甫:对男子美称)
fù:父亲或和父亲同辈的人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偷东西.”隔壁邻居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却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邻居老人.
1、塞:边塞,平原.
2、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3、善术者:精通易学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一种易学技术.常见的术数有铁板神数,梅花易数,紫微斗数等.
4、翁:老头子.
5、亡:逃跑,丢失.
6、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7、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为什么.
8、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
9、将:带领,带着.
10、髀:大腿.
1 1、丁壮:壮年男子.
12、 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箭.
13、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14、此:此人,这个人.
1 5 、以:因为.
16 、跛:瘸腿.
17 、保:保全.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安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怎么阅读寓言
渴望流动的水1年前1
scmzphili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先读寓言 然后认真了解寓意
古代寓言两则(转载) 作文
kroner1年前1
youq1253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矛与盾》全文仅四句话,分两层意思,前两句讲这个人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后两句写他如何被人问住,无言以答。《郑人买履》也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两则寓言都没有作者的任何评论,而用对话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给读者留出思考的余地。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而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选编这两则寓言的意图是,在第十一册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二、学习目标1.学会七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三、教学建议1.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注释可供借助,小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加上在第十一册已接触过文言文,学生多少有了一些经验。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还可让学生从中逐步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要启发学生善于充分利用,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注释。2.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每课时可以集中学习一则寓言。两则寓言除具体内容不相同外,有许多相同之处。现以《矛与盾》为例,建议如下教学步骤: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借助注释试读课文,力求了解句子的意思;接着,指导朗读,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在反复读文中进一步感悟句子的意思;而后,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最后,讨论、理解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感受。3.指导朗读和背诵是教学重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现在的学生阅读古文的障碍在于古文词语、句式运用与现代文存在差别。这种障碍的消除,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讲古汉语的词法、句法。主要方法是: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揣摩句子的大意,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在学生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两则寓言的朗读,除了须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矛与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其中,前面部分,那人吹嘘自己的盾和矛的两句话,要适当突出对应的部分,语气语调比较张扬;后面部分“其人弗能应也”则语气改缓变沉,与之形成对照。“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应读出问句的语气(尾音稍上扬)。还可以设想是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的不同语气、节奏:年轻气盛者问得俏皮一些,稍快些;年老或斯文些的人问得舒缓些……都可表现一定的幽默感。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4.“思考·练习”第二题“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此题目的在于将文中较难的句子列出来重点理解。引导关注文言文的词句运用特点,领悟用现代汉语表达文言句子意思的方法。做这一练习,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注释理解句意并结合指导朗读进行,也可以安排在读好课文、理解寓意之后进行。但无论在什么时候进行这项练习,都宜采用整体感悟、通句揣摩的方法。千万不要讲文言虚词、实词及句式的知识。以下是列出的五个句子的大意,供参考。(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意思是:我的盾(非常,很,特别)坚固(结实),没有什么东西能穿透(它)。或:我的盾坚固得很,什么东西都穿不透。(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意思是:我的矛(特别,非常,很)锋利,对于物体(东西)没有不能穿透的。或:我的矛锋利得很,什么东西都穿得透。(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意思是: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或:用您自己的矛戳您自己的盾,会怎么样呢?(4)“至之市而忘操之。”意思是: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5)“何不试之以足?”意思是: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5.“思考·练习”第三题,意思是通过“用自己的话说说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和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理解寓言的寓意,受到启发和教育。感悟寓言的寓意,关键在于熟悉寓言讲的故事。所以,进行这一步教学,应安排在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先让学生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讲讲寓言故事,然后组织讨论:寓言中人物说话、办事可笑在哪里,为什么可笑,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为使人人参与思考,可先小组交谈,再全班讨论。学生感悟不准、不到之处,教师要作适当引导、点拨。6.课后选做题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从学习寓言的感悟和所受到的启发想开去,举出生活中遇到的这类现象,学以致用。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只有能辨识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才算是真正的理解,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7.本课生字大多数都可以通过与学过的字比较,来识记字形,区别字义,练习书写,例如,矛—予、誉—誊、履—复。
寓言 (15 20:5:22)
寓言 (15 20:5:22)
                             落难的王子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报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到:“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承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
 
1“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出现了3次有什么作用?
2 《落难的王子》告诉我们厄运能使人变得坚强.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厄运?
 
 
                             熊和乌鸦
 
    熊走在进城的大路上,他穿着他最好的外套和背心,戴着他最好的圆顶丝边帽,穿着闪闪发亮的靴子.
"真是仪表堂堂!"熊对自己说:"我的服装,我的身材是很有风度的,将会给市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原谅我,"乌鸦坐在树枝上说."我的意见和你很不一样.按你的身材与风度,你不应该穿这样的衣服.我刚刚从城里飞回来,让我如实地告诉你城里那些上流人物的衣着吧!"
"熊叫道,"我多渴望能穿上最时髦的服装啊!"
"今年,"乌鸦说,"上流人物已经不戴帽子了,他们把油煎平底锅顶在头上:他们已经不再穿外套和背心了,而是用床单包裹身体:他们已经不再穿靴子了,而是用两只纸袋套在自己的脚上."
"噢,天哪!"熊叫道,"那么,我的衣服全都过时了!"
熊急忙忙跑回家,脱了外套,背心,帽子和靴子.他把油煎平底锅倒扣在头上,用床单裹住身子,在脚上套了两个大纸袋.然后,他又急忙急忙地进城去了.
熊来到主要的大街上,人们用手向他指指点点,一边哈哈大笑.
"这头熊多可笑啊!"他们说.
这使熊感到很困窘.他转身跑回家去.在路上,他又遇见了乌鸦.
"乌鸦,你对我说的那些,全是谎话!"熊叫道.
"我是说了很多谎话,"乌鸦从树上飞起来说,"但是你为什么要相信呢?"
乌鸦笑着,高高地飞上了蓝天.熊听到她哈哈的笑声,愣住了.
1.熊穿得这样目的是什么?
2.听了乌鸦的一番话,熊有哪些举动?你认为熊上当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哈哈大笑和哈哈的笑声的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ami9991年前1
蓝蓝的天啊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这是《语文作业本》里的题目吧?我做完了而且老师也校对过了,是正确的.
《落难的王子》题目答案:
①运用了反复手法,耐人寻味,说明人们在厄运中总是怨天尤人,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②遭遇了厄运,我们不能因为它而脆弱,变得一蹶不振,必须要有坚韧的意志,顽强地挑战命运.
《熊和乌鸦》题目答案:
①目的是为了让城里的市民羡慕,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熊急忙忙跑回家,脱了外套,背心,帽子和靴子.他把油煎平底锅倒扣在头上,用床单裹住身子,在脚上套了两个大纸袋.然后,他又急忙急忙地进城去了.熊上当的原因是过于轻信他人,愿望非常强烈.
③含义不一样.前者指街上人民对于熊的嘲笑声,后者指乌鸦得意的笑.
初一语文基础训练古代寓言二则
wangke___19811年前1
冰可人amy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
【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乙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 先自度其足 ( )
吾忘持度 ( )
先自度其足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至之市 ( )
而忘操之 (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 (2)及返
(3)遂不得履 (4)遽契其舟
(5)何不试之以足 (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通 (2) 通
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 ) 揠之( ) 苗则槁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 长 揠 谓 予 趋 槁 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 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③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6、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二】
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②或告之曰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是要题目么?
还是课文翻译?
寓言成语造句 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
寓言成语造句 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
要求造句不能套道理,必须是生活中的事,不限字数,每个词语造1句
很浅很浅1年前1
我是一杂小小鸟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做生意靠守株待兔的方式来赚钱是不行的,要主动去找需求的客户.
要学就好好学,不能在学习班里滥竽充数!
本来衣服挺好看的,再加个腰带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小明说:“班长整天打着老师的旗号教训我,简直就是狐假虎威!”
励志寓言成语名称大全
suofu1年前1
zhenglinzsz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经典励志成语大全

发奋图强、滴水穿石、磨杵作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闻鸡起舞、励精图治、白手起家、卷土重来、

晨钟暮鼓、力争上游、破釜沉舟、投笔从戎、前车之鉴、勤能补拙、一诺千金、一鼓作气、未雨绸缪、

半途而废、死灰复燃、死里求生、竹头木屑、揽辔澄清、作舍道傍、防微杜渐、困兽犹斗、盲人瞎马、

盲人摸象、邯郸学步、庸人自...
刻舟求剑寓言
skylar12341年前2
橡木人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2.自--从.3.遽--急忙,立即,匆忙.4.契--用刀雕刻.5.是--指示代词,这儿.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7.坠--掉下.8.若--像.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11.求--寻找.12.之--代词,代“剑”.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守株待兔属于口头俗语还是历史故事还是神话寓言还是诗文语句?
乐兮5111年前1
于19870212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8%
寓言故事
寓言寓意
syncarp1年前1
数到三就开始哭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寓意:
《蚂蚁和蝉》好逸恶劳的人结局往往是可悲的.
《两只口袋》人们往往挑剔别人的缺点,而我是自己身上的缺点.
《驴和狼》有些人去做不该做的事情,自然要倒霉 原文意在褒扬骗蠕,钱钟书反向类比,引申讥讽一种四面逞能、炫耀他人,实际在掩饰无能的文化人的卑俗心态.
《马和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本该互相帮助,否则伙伴倒地身亡,担子就会加在自己身上.穷人就像是寓言中不堪重负的驴,富人则像是负担很轻的马.如果富人不及时帮助一下穷人,那么穷人即使不会像寓言中的驴一样累死,把重担全推给富人,恐怕富人也不会生活得很好
《狐狸和狗》骗子的伎俩总会被人识破的.
伊索寓言 狐狸 寓意
菲花泪1年前1
Saddle13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69.2%
蚯蚓看到众兽的本领都比自己大,而他自己除了能在潮湿的泥土了钻来钻去,什么本领都没有,非常伤心.
一天蚯蚓从藏身的泥土里爬出来到地面上,看见众兽正在聚会,便借此机会显示一下自己.他爬到会场中对众兽说:“我是医生,精通医药,像众神的医生派厄翁那样高明.
众兽听了都疑惑地看着他.这是狐狸走过来嘲笑蚯蚓说:“既然你的医术高明能给人治病,怎么不能治一治你自己的破脚呢?”
蚯蚓听了,羞愧地一头扎进泥土中去了
如果你不想要这么多
条藏在泥土里的蚯蚓,爬到地面上来,对全体动物说:“我是医生,精通医药,像众神的医生派厄翁那样高明”狐狸听了对蚯蚓说:“你给别人治病,怎么不治一治你自己的跛脚呢?”
寓意
这故事是说,说大话等于假话、空话,是不会有人占用我的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寓言然后回答问题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寓言然后回答问题
(一)
几条饥饿的狗看见河里漂着一块肉皮,但它们无法够到它,于是,他们约定喝干河水,这样就可以够到肉皮了.可们喝呀喝呀,在够着那块肉皮之前,就胀裂了肚皮.
(二)
一条狗衔着一块肉皮渡一条河.他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这是另一条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把肉吐出来,冲了过去,结果扑了个空,自己的那块肉也被水冲走了.
(1)两则寓言中主角的活动环境都是----------------.
(2)两则寓言中狗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都是------------------.(用成语回答)
(3)寓言甲中,狗的行为是-------------------------------------,寓言乙中,狗的行为是-------------------------------------.
(4)两则寓言故事塑造的狗的性格特征,相同之处是-----------和------------.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甲中的狗为得到河里的肉皮,竟想先喝干河里的水,这表现出这群狗---------------------------;乙中的狗看见自己衔肉的影子,便吐出衔在嘴里的肉,向“另一条衔着一块更大的肉”的狗冲去,表现出这条狗---------------------------.
方便成为1年前1
alibabaacom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1)两则寓言中主角的活动环境都是:与河水、肉皮有关的.
(2)两则寓言中狗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都是:鸡飞蛋打.(用成语回答)
(3)寓言甲中,狗的行为是:不自量力,寓言乙中,狗的行为是:以为没有占有的就是最好的.
(4)两则寓言故事塑造的狗的性格特征,相同之处是无知和贪婪.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甲中的狗为得到河里的肉皮,竟想先喝干河里的水,这表现出这群狗:为了到达目的也是讲方式方法,尽管办法是错的;乙中的狗看见自己衔肉的影子,便吐出衔在嘴里的肉,向“另一条衔着一块更大的肉”的狗冲去,表现出这条狗:不满足现状,敢于追求的,尽管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古代寓言二则补充习题答案
zhuzhu1981ii_re1年前2
hubingkun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随文练习
一、1.(1)坐 座 (2)反 返
2.A(A项中的“度”,量度,动词,读.B、C两项中的“度”指量度好的尺码,是名词,都读.D项中的“度”,是“过”的意思,虽是动词,但它不是忖度、揣度、计算、推测的意思,所以也读)
3.(1)它,指量度好的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即“何不以足试之”,这里的“之”指履 (3)往、到 它,指量度好的尺码
4.(1)等返回集市,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2)我宁可相信量度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5.因为墨守成规,不相信实际.(大意如此)
二、1.E(指示代词,这儿)2.C(他,而其他三句的“其”都是“他的”意思)3.(1)表示转折,却 (2)表示承接,可不译 (3)表示转折,却 4.(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2)像这样来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只要大意对)
三、C
问题探究
一、大意:宋国有个种田人,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田中的树桩上,便毫不费力地将这只兔子捡回家,并从此放下手里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捡到兔子.兔子不但没有得到,反而遭人耻笑.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有不经过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二、1.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只要大意如此)
2.无论认为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有负面影响,还是有正面影响,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可以.所举例子不受限制.
小卡片
示例:买椟还珠 井底之蛙 亡羊补牢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揠苗助长 鹬蚌相争 南辕北辙 掩耳盗铃 狐假虎威等
编写寓言
風隱草1年前1
飞羽非寒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6%
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来到林中草地,一边无忧无虑地嬉戏,一边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于是,诸伸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万物均有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变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灭,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寓言往往( ),告诉( )道理.填空
明我大地1年前1
evvnne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往往( 以比喻性的故事 ),告诉( 人们意味深长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