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攻取之外的之是什么意义

晒太阳读书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zsd1177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联系上下文: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主要讲的是,秦获得的土地百倍以上的都是其他诸侯国的贿赠.
古文翻译要联系上下文,单独拿出一句,容易断章取义.
所以之没什么意义,和外连用,之外什么意思不用我教你了吧?
1年前

相关推荐

关于文言文练习3下列各句中“邑”字,与“鲁君使人往致邑焉”中的“邑”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
关于文言文练习3
下列各句中“邑”字,与“鲁君使人往致邑焉”中的“邑”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痒
C.夫樊将军,秦王够之金千斤,邑万家
D.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请写出各项解释和判断依据,
看万山红遍11年前4
爱在星光灿烂时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3.3%
A泛指一般城镇
B旧时县的别称
C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此处作动词给...封地
D乡邑
原文 封地,封邑
故选C
关于《六国论》的词语用法苏洵《六国论》中"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一句,请问“小”“大”在这里的用法是名词做状
关于《六国论》的词语用法
苏洵《六国论》中"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一句,请问“小”“大”在这里的用法是名词做状语,还是形容词做名词?
栗蓬森1年前1
hjp20001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形容词作名次 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选文一】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选文一】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苏洵《六国论》
【选文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苏辙《六国论》
小题1: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以攻取之外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b.与战胜而得者与战败而亡者
c.子孙视之不甚惜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d.然后得一夕安寝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厥:这里相当于“其”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 厌烦
c.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自安:保全自己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确定,断定
小题3: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①其实百倍(实际上)②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
b.①然后得一安寝(但是以后)②至于***(被***)
c.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崤山以西)②可谓智力孤危(智商)
d.①至于***(到了……的结局)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
小题4:选出下列句式中与“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相同的一项( )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戍卒叫,函谷举
小题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苏洵,号老泉,著有《嘉祐集》,与其长子苏轼、次子苏迈 合称为“三苏”,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b.苏洵《六国论》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c.苏辙认为六国***的原因是:诸侯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
d.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借古讽今的史论散文,写作动机是以六国赂秦而亡的史训,讽谏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的覆辙。
uu88491年前1
米青米青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A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小题5:无
六国论苏洵中心思想文章第二段秦以攻取之外……所写的是否与文章中心思想一脉相承,100字左右! 感激不尽!
saral1年前1
limic 共回答了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其实围绕一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展开就好了.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亲士民,以暴虐为天下始。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亡。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嗷嗷(众多的愁怨声),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以礼天下,天下集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 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 ,而天下苦之。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贾谊《过秦论》)
小题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矣判:判断
b.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
c.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使……灭族
d.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 糟糠甘:认为甘美
小题2:下列各组中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战败而 者,其实亦百倍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
b.前事之不忘,后事之 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c.向使三国各 其地使六国各 其人,则足以拒秦
d.思厥先祖父, 霜露,斩荆棘虽有槁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内对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 (指秦)弥繁,侵 (指六国)愈急
b. 刺客 (指荆轲)不行, 良将 (指李牧)犹在
c.秦人不暇自哀,而 后人 ①哀之; 后人 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 后人 ③而复哀 后人 ④也(其中①②③之“后人”指代对象相同)
d.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指秦之***)
子衿_青青1年前1
786123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 以 攻取之外
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 攻取之外 有尺寸之地
B.巫医乐师百工 人不知日
C. 可怪也欤 皆出于此乎
D.缦立远视, 望幸焉正襟危坐, 问客曰
sumecool1年前1
tanzhangkk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D

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A.乃与乐毅谋伐齐/乃不知有汉B.宣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有好事者船载以入C.若因而乘之/因利
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A.乃与乐毅谋伐齐/乃不知有汉
B.宣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若因而乘之/因利乘便
D.而又欲劫之以兵/而母立于兹
swallow10071年前1
路果果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C.若因而乘之/因利乘便
都是趁着的意思.其他都不同.
阅读课内文言文片段,完成小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
阅读课内文言文片段,完成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小题1: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中的划线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 学而不
②不 珍器重宝向使三国各 其地
③始 祸焉不 之客
④革灭 尽知己知彼,百战不
曰:六国互丧 未易量
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小题2: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与所给例句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较秦之所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
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 一夕安寝
C.战败而亡,诚不
D.吾恐秦人食之不 下咽也
小题4:选出划线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A.有如此之势,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 亡,诚不得已
C.故不战 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寒冰弄月1年前1
edwincc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1:

点评:词类活用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词性的词类活用,作此类题型,要熟悉各类词的各种活用类型,其次还要不断总结活用规律。
小题3:
试题分析:例句和B项均为动词“得到”的意思。A项:得:适宜,得当。C项:能够。D项:能够。
点评: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忽略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因为“意义”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所作的解释,同一意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翻译;而“用法”却不是这样,某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它具有稳定性。所以,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由“用法”产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作出准确无误的辨析。
小题4:
试题分析:B项:表顺承关系。
点评:做这种题型的前提是知道考查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去判断。所以这个题和文言文词语的积累也密切相关。然后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考查意义还是意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