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什么》教学反思

干活宁静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iras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本节课是本书的第一节,是初二学生刚刚进入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为根本,并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课教学设计的主旨.
一开始,就进行情景创设.通过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同时一些学生自己动手的简易实验可以加以体现,从本质上说,这都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多,且很零碎,实验大都与学生的实际联系紧密,所以让学生动手比较容易,但个别实验的演示、观察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如:钟罩实验,由于抽气机的声音较大,电铃声音的变化不明显,可以通过抽气后向里放气的方法,让学生明显听到声音变大,从而推断出抽气时声音是变小的.再比如介绍声音是一种波,若在烧杯里的水面上演示水波现象也很不明显,且声波也看不见、摸不到,针对这些较难处理的实验,就通过视频展示、图片观察等方法解决.
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但也存在不足,
现反思如下:
(1)诊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探究活动的设计力求与初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唯有如此,学生对探究活动才有高度的探究热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才是积极、主动而且真实的,思维能力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发展.如本课教学中制造声音的环节,活动限定了材料,可是不限定方法,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的刺激,具有了挑战性,学生愿意探索,愿意倾听,从而找到了很多具体的办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并且为后面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做好准备.
(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活动材料.
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
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纸、橡皮筋、笔帽、水、衣架、乒乓球等常见的实验材料,从多角度、多层面为学生们开展科学探究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他们的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发展.既便于学生操作,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同时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的利用身边简单器材在课下进行小发明、小创作.
(3)关注学生差异,重视合作学习.
1年前

相关推荐

物理《声音是什么》测试题答案
zzthyl1年前1
sxyll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
(2)利用声音传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声音传播需要传声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知识的价值;
(2)结合,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