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1.0*5Pa,O2 CO2

laichangqing2022-10-04 11:39:542条回答

20 1.0*5Pa,O2 CO2
20摄氏度,1.0*10^5Pa,同体积的O2、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对吗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2条回复
本拉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根据PV=nRT
P指压强,V指体积,n指摩尔数,T指热力学温度,R是常数.
所以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的分子数是相同的.
1年前
比尔盖茨ww人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

在相同条件下 一定体积的气体中 分子数相同
这是个规律 记住就行
1年前

相关推荐

1.0,0,1,5,23,( )
1.0,0,1,5,23,( )
A.119 B.79 C.63 D.47
2.3,2,11,14,( )
A.17 B.19 C.24 D.27
3.1,2,2,3,4,( )
A.3 B.7 C.8 D.9
4.227,238,251,259,( )
A.263 B.273 C.275 D.299
785783911年前2
8100234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1.A
23*5+4=119
5*4+3=23
1*3+2=5
0*2+1=1
0*1+0=0
2.D
1*1+2=3
2*2-2=2
3*3+2=11
4*4-2=14
5*5+2=27
3.D
1*2-0=2
2*2-1=3
2*3-2=4
3*4-3=9
4.C
227+2+2+7=228,
238+2+3+8=251,
251+2+5+1=259,
259+2+5+9=275
ρ水=1.0×10^3kg/m^3
ρ水=1.0×10^3kg/m^3
ρ冰=0.9×10^3kg/m^3
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质量为多少克?
hehdwa1年前2
李伊女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水的质量为1.0g/cm^3×10cm^3=10g,结冰后质量不变,所以冰的质量为10g
谁会这道题:25℃时,Kw=1.0×10
谁会这道题:25℃时,Kw=1.0×10
25℃时,Kw=1.0×10 -14 ;100℃时,Kw=5.5×10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00℃时,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H 2 SO 4 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B. 25℃时,0.2 mol/L Ba(OH) 2 溶液和0.2 mol/L HCl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C. 25℃时,0.2 mol/L NaOH溶液与0.2 mol/L CH 3 COOH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D. 25℃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 2 SO 4 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zhaohaihua811年前1
袜子臭了就要洗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D
1.0、1、2、3、6、7、( )、( )
1.0、1、2、3、6、7、( )、( )
2.1、2、4、5、10、( )、( )
3.3、6、5、10、9、( )、( )
4.16、3、8、9、4、( )、( )
麻烦说明原因,
陈文昭1年前9
yutou0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1.0、1、2、3、6、7、( 14 )、( 15 ) 规律是加一乘二
2.1、2、4、5、10、( 11 )、( 22) 规律是加一乘二
3. 3、6、5、10、9、( 18 )、(17 ) 规律是乘二减一
4. 16、3、8、9、4、( 27 )、( 2 ) 规律是第一、三、五位除二,第二、四位是乘三.
Kw =c(H+)×c(OH-)= 1.0×10-14
陈少林1年前3
jizhewo1985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具体问什么问题?
关于水的离子积:在任何溶液中,都有Kw=[H+][OH-]=1*10(-14),这是一个常数,在水中,显中性,因此其[OH-]与[H+]浓度相等,但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浓度发生变化,但是还要保持乘积不变,任何溶液中都是存在氢离子和氢氧根的.这个常数适用所有的水溶液,常数的大小,只和温度有关.
ZR-RVS-2*1.0+ZR-RV-2*2.
荔荔雨1年前2
一石流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ZR-RVS-2*1.0+ZR-RV-2*2.5
ZR-阻燃
RVS-软芯,聚氯乙烯绝缘,
2*1.0-2芯,每芯截面1.0平方毫米.
2*2.5-2芯,每芯截面2.5平方毫米
第2题 (1.0) 分 — How much is your new bike?— ________ .A、It cos
第2题 (1.0) 分
— How much is your new bike?
— ________ .
A、It costs me $ 200
B、I cost $ 200 to buy it
C、It spends me $ 200
D、It takes me $ 2
第3题 (1.0) 分
— That’s very kind of you.Thank you very much.
— ________ .
A、I’m glad
B、I’m happy
C、Never mind
D、My pleasure
第4题 (1.0) 分
— These are the pictures we took during this trip.
— _________
A、Oh,what beautiful pictures they are
B、Oh,how beautiful pictures they are
C、Oh,what beautiful pictures are they
D、Oh,how beautiful pictures are they
耦儿1年前2
辰熙88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ADA
二次函数y=f(x)的图像过点(1.0)(0.3).对称轴x=-1,求f(x)解析试
我不是你的乖乖猫1年前1
双汇火腿安全隐患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假设函数为 y=ax^2+bx+c
对称轴为x=-2a/b=-1 既 b=2a
再把点(1.0)(0.3)分别代入方程
可得 0=a+b+c
3=c
最后解得 a=-1
b=-2
所以f(x)=-x^2-2x+3
TSP,PM10,PM2.5和PM1.0
pizifi5201年前1
李进洪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偶然的开始,莫明的结束,终究不懂,如何才能释怀曾经心动的驿站,曾经甜蜜的依偎,曾经情感的归依,怎能轻易割舍.为何你能如此说断就断,毫不留恋,难道曾经的心动只是彼此的错觉,耳畔的承诺只是随口敷衍.或许早已决定,这段恋爱只是今生短暂的插曲,无法断续为永恒.
0.25×103kg/m3×10N/kg×V+4N=1.0×103kg/m3×10N/kg×V
cp373351年前2
城都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移项,4N=(1.0×10³kg/m³×10N/kg×V-0.25×10³kg/m3×10N/kg×V),即
4N=0.75×10³kg/m³×10N/kg×V,所以
V=(4÷0.75÷10³÷10)m³≈0.533dm³
在18℃时,H2SO3的Kl=1.5×10-2、K2=1.0×10-7,H2S的Kl=9.1×10-8、K2=1.1×1
在18℃时,H2SO3的Kl=1.5×10-2、K2=1.0×10-7,H2S的Kl=9.1×10-8、K2=1.1×10-1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亚硫酸的酸性弱于氢硫酸
B.亚硫酸溶液的酸性一定强于氢硫酸溶液
C.氢硫酸的酸性弱于亚硫酸
D.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二步电离决定
xiangsideren1年前1
爱情经过我身边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解题思路:A.相同温度时,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电离程度越大,则相同浓度的酸酸性越强;
B.不同浓度时,亚硫酸溶液的酸性可能小于氢硫酸;
C.相同温度、相同浓度时,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
D.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A.相同温度时,H2SO3的第一电离平衡常数大于H2S,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其酸的酸性越强,所以亚硫酸的酸性大于氢硫酸,故A错误;
B.酸溶液的酸性强弱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成正比,如果亚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氢硫酸,则亚硫酸溶液的酸性小于氢硫酸,故B错误;
C.根据A知,亚硫酸的酸性大于氢硫酸,故C正确;
D.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第一步远远大于第二步,所以酸的酸性强弱取决于第一步电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弱酸电离平衡常数与酸性强弱的关系即可解答,知道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还与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有关,易错选项是B,注意: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不能说明该酸溶液酸性一定强,为易错点.

float a[3][4]={{7.5,8.2},{2.3,3.7,1.2},{1.0,3.4}};则a[2][1]的值
float a[3][4]={{7.5,8.2},{2.3,3.7,1.2},{1.0,3.4}};则a[2][1]的值是( )
黑桃A1年前1
总些事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数组元素引用问题是吧、、
首先说一下数组定义吧,定义的时候数组名后面的中括号内的数值大小就是按照一般习惯认为的大小,比如如题定义的a[3][4],那么这个数组就是一个行数为3,列数为4(有3行,4列,第一个中括号内的为行数,第二个的为列数,为了个人方便记忆顺序,可以称为行列,即行在前,列在后)的二维数组,定义的时候可以对整个数组进行整体初始化,即如题所定义,但在引用的时候只能一个一个地引用和赋值,比如如题定义了float a[3][4]={{7.5,8.2},{2.3,3.7,1.2},{1.0,3.4}};,在接下来的语句中不能再出现a[2][3]={{7.5,8.2},{2.3,3.7,1.2},{1.0,3.4}};这样整体赋值的语句,而只能有a[2][3]=9.3;这样类似的语句,具体参考书目.如果定义的数组为float a[M][N],引用数组元素时,因为下标是从0开始的,所以第一行第一列的数组元素为a[0][0],最后一行最后一列的元素为a[M-1][N-1],也就是引用时最后一个元素的行下标和列下标的数值总是比定义时的行数值和列数值小1.如题定义的数组的直观看法为:
float a[3][4]=
{{ 7.5, 8.2, 0, 0 },
{ 2.3, 3.7, 1.2, 0 },
{ 1.0, 3.4, 0, 0 }}
(初始化数组时系统会自动给未赋值的元素赋0)
引用时,a[2][1]在元素中的位置,按照一般习惯,是在第(2+1)=3行,第(1+1)=2列,即3.4(因为引用时下标是从0开始的,比如a[0][0]的位置为第(0+1)=1行,第(0+1)=1列,就是7.5),但是比较熟悉程序的人一般不会再这样计算行列数,而是直接说a[2][1]的位置为第2行,第1列,a[0][0]的位置为第0行,第0列.
你也可以看看二楼的回答,看看他行列数的标法,就是从0开始的.这样标的时候,a[2][1]的值就是其中对应的第2行,第1列的数值.可以说计算机本身也是以这种标法为标准的,而不是如我下面列的:
1 2 3 4
第1行
第2行
第3行
所以建议你还是习惯从0开始吧.
说得有点多,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