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中的一二两句描写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叶笛儿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生活还是生火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作者通过对秋风,梧叶和儿童挑促织的描写而感到伤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是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1年前

相关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
张镃
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码碯杯。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1)诗人描述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主人杨伯虎所居环境的幽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拂拭”和“招携”两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贩Baby1年前1
原子笔mk2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描述了“疏竹”“小台”“昏鸦”等意象,表达出主客之间心境陶然、乐在其中的境界。
(2)客人到来,主人杨伯虎擦拭长有莓苔的石凳,让客人坐下休息,领略竹韵花香;然后携着客人的手,招待客人用玛瑙(码瑙)杯喝酒。这两个动词表明主人是一位热情好客、淡泊名利的雅士。(意对即可)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提问原题如下: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 无寻处,昨夜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提问
原题如下: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 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 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 请简要分析(5分) 9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 简要分析.(6分) 8、(5分)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 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 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6分) 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 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 ;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翻译:江边的几树梅花绽放,惹人爱恋,令人 惆怅,我住着藜杖绕着它欣赏,刚离开不久,又回到它的身边.先前皑皑白雪覆盖,是雪是 花难以分辨寻找,昨夜雪霁,月色朗朗,梅花 在寒风中依然绽放.想折几支梅花送给远方如 玉的美人,聊表相思之情,但这一切已成劫后 余灰,令人怅惘不已.在梅花下沉吟良久,直 到日暮时分,寒鸦归巢,回望暮色已笼罩柴门 ,才独自离开回家.疑问:(1)第8题说这首诗是咏梅诗,并且在 答案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前几句是用来表现梅 花品格的,可是参阅第9题答案可知,全诗的主 旨是抒发作者寂寞惆怅之情的,那么写梅花是 为了干什么呢,难道梅花的精神和品格中有“寂 寞惆怅”这一种?所以我认为不能说是咏梅诗,梅花跟主题有什么关系?(2)可可在“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中 给烘托/渲染的定义是:常用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中,先 描摹景物营造环境,再通过意境烘托人物情感 .也就是说,烘托的目的是表现人的情感,可 参照第8题答案知道,烘托的作用是表现梅花的 品格,而非人的情感,那么定义就与答案矛盾 了,求解到底哪个正确?(3) 还有一个不算是疑问的疑问.就是下阕 前两句“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让 人晦涩难懂,梅能寄相思?作者要折梅寄给的 美人是谁?
12luck1年前1
天色未明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以下仅表我个人看法:1.写梅是为了渲染烘托作者此时的心情,是以寓情于景.至于如何体现寂寞惆怅的,诗中只有几树梅,但是还有雪压,梅在雪中独自绽放,自然是寂寞的,况且梅是高洁的,自然就是寂寞的了.清高之士皆寂寞啊.且作者睹花思美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吧.2.至于渲染烘托的定义,我认为不要过分苛求,这里既然突出梅花的品格,也是算将梅花拟人化了,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当然了,最终还是要突出表现人的情感.但但请注意,第8题问得是怎么样表现梅花的,而不是怎么么样表现人的情感的!所以回答是正确的.当然了这样做的目的还是为了作者的情感.所以是没有矛盾的.3作者想通过梅寄去自己的相思,一方面是以梅寄托自己的寂寞,另一方面是以花来喻美人,表达了自己对美人的赞美和思念.至于美人是谁,本人实在不知,不敢妄言,当然了也对诗歌的解读没有太大影响.以上仅个人观点.望能采纳.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①.孔林乔木②,吴宫蔓草③,楚庙寒鸦④.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①.
孔林乔木②,吴宫蔓草③,楚庙寒鸦④.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⑤.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的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hj05161年前1
杀阿米巴原虫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诗人久居山中,兴亡千古,都是繁华一梦.用倦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的落寞情怀.他不知前路在何方,也不知未来会怎样,而只是希望以一种归隐的方式结束寥寥此生.所以,倦还带有倦怠、厌倦的意思,是很符合诗人气质的字眼.所以说用得好.
要一份 读书报告或者读后感 书事文理哲的书
现在几点钟了1年前1
hj-wyk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小人鱼》内容简介:小人鱼为了能和自己所爱的陆地上的王子在一起,用自己美妙的嗓音和生命的三百年换来了巫婆的药酒,于是,她有了一双美丽的脚,每走一步就像走在碎玻璃上一样疼痛.眼看着王子和别人结婚,她宁可牺牲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如山如岳1年前1
wlv2000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8%
8、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能作简要分析的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
  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能作简要分析的。
同学们为班级图书角捐书.故事是有126本,文艺书事故事书的6分之5,科技书是文艺书的3分之1,捐的科技书
pengbo19841年前1
瀚东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文艺书=126×5/6=105本
科技书=105×1/3=35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9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陇南人1年前1
捷克夺冠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8.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9.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思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后才离开。
扩写阅读下面一首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这首诗的意境,字数150-200。(15分)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
扩写
阅读下面一首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这首诗的意境,字数150-200。(15分)
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香农白杨1年前1
随风骚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0%
意境描绘中要突出环境的宁谧清幽以及诗人的恬淡娴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 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
张鎡
 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玛瑙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②小台,即小楼。
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杨伯虎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评价此诗“着笔自然,很有韵味,结尾尤见精彩”,请简要赏析尾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梦楼1年前1
njnubtty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1.疏竹围楼台,显示了居所环境的幽静和雅致;携客看花、饮酒作诗,显示了居所主人心境陶然,乐在其中的雅趣。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远离闹市、随性自然、闲适淡泊的隐者情怀。
2.落日的余晖中,乌鸦归飞欲尽,点点身影飞进诗境,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景中寓情;诗人淡雅疏朗、清新脱俗的心境跃然纸上,自然传神。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 熹惆怅江头几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 熹惆怅江头几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小题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一半真心1年前1
mickeymim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小题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小题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表现手法。诗歌的首句告诉读者江头生长着几树梅花,之后再没有正面描写梅花。而是通过“前时雪压”的恶劣环境来渲染烘托梅花“昨夜月明依旧开”的品质。
试题分析:
小题2: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歌的感情要抓住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中的意象。联系诗中选取了几树梅、雪、落日、寒鸦、柴荆等具有苍凉、忧郁色彩的意象,以及“惆怅”“绕去还来”“劫成灰”“独自回”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认真分析后不难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小题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人间四月天20051年前1
坦言的gg之徒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小题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形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折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花下沉吟良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这首诗考核的是写梅花的手法,所以和抒情方式基本无关,也就是表现手法和修辞,从诗句看,全诗写梅花主要集中在二、三联,内容为“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的月光,梅花依旧凌寒盛放”这两联主要梅花生存的环境,和盛开状况写出梅花凌寒开放的高洁品质,主要是烘托和渲染。答题时先答手法,然后解释,最后答出效果。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情感要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探究,本诗可从诗中的词语“惆怅”“沉吟”“独自回”等词语看出,作者的惆怅、寂寞、孤独的情感,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具体解释。
书事和华子岗两首诗各用了哪两个词分别点名了写景的角度?分别写了怎样不同的景?
浴衣1年前1
寂寂尘埃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书 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裴迪《华子岗》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这两首诗各用了两个字分别点明了写景角度.这两首诗是从怎样布同的角度来写景的?分别写了怎样不同的景?
2.两首诗虽然所写景物各不同,但在写法上却极为相似,轻对此做简要分析.
、(1)王诗是从“坐看”的角度,写深院中小雨刚停天色转阴,绿油油的青苔充满生机令人喜爱的景象.裴诗是从“还家”的角度写华子岗的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优美景色.(4分.角度2分,景象2分)
(2)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生命,化无情之景之物.如王诗中一个“欲上”写细雨后的青苔好像是从地上蹦跳起来的天真烂漫的孩子,亲昵地依偎到自己的衣襟上来.裴诗中一个“侵”字,写云光追逐自己的足迹,写出了夕阳下诗人一步一步下行的生动情景;一个“拂”字,写山色好似轻拂诗人衣衫,状其苍翠欲滴,青翠可爱.(4分.手法及作用2分,言之成理即可;两诗各举一例分析分别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