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中的“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少”读音

waini53761414142022-10-04 11:39:546条回答

《前赤壁赋》中的“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少”读音
我查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新版)中读shao(四声),但老师查的旧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读“shao(三声)。请问到底读什么音???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6条回复
shingdy7023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高中语文课本上读shao(三声)。
1年前
木子杰杰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73.3%
第三声。语文课本是这样的。
1年前
我的确是新手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三声吧
1年前
liuxh_72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第三声!!!!!
1年前
hbend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第四声!
1年前
穿G2000的kk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四声是不对的。
1年前

相关推荐

《前赤壁赋》第三段哪里是对比?什么作用?客人的悲是否表现了作者的悲,与苏轼的豪放风格有联系么?
泓宝宝1年前1
驰骋黄绿清栏子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8%
方其破荆州……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渺沧海之一粟.
曹操在这里的情景和我们在这里的情景的对比.
客人的话就是苏子写的,其实从来就只表现了苏子的悲,有客人什么事呢.
是有联系的,虽然生命只有须臾,但是如果从不变来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举例说明苏轼《前赤壁赋》一文的思想情感
举例说明苏轼《前赤壁赋》一文的思想情感
一定要举例说明
你好小阿哥1年前1
籽紫羽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诗人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在写了诗人和客人饮酒咏诗之后,诗人再写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莹透明.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前赤壁赋》名句
76350811年前1
zxh65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前赤壁赋》中苏轼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情感?阐发怎样的哲理?
gao7271年前1
瘦四眼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第4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二、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对文”.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请你从本文中再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并仔细品味句子的韵味.
谁帮我做下这些题目啊?阅读苏武《前赤壁赋》中描写萧声的一段,然后回答问题:10%“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谁帮我做下这些题目啊?
阅读苏武《前赤壁赋》中描写萧声的一段,然后回答问题:10%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弧舟之嫠妇.”
(1)作者是从哪三个角度描写萧声的.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3)“舞幽壑之潜蛟,泣弧舟之嫠妇.”请翻译这句话,并说明“舞”和“泣”词性特点.
nasar1年前1
zhangyou123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1.视觉,听觉,感觉
2.比喻,拟人.
3.使幽谷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前赤壁赋》属于那类?
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前赤壁赋》属于那类?
《汉书.艺文志序》属于那类?
《碎翁亭记》属于那类
uglyming1年前1
luodege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前赤壁赋》属于辞赋类,《汉书.艺文志序》属于序跋类,《碎翁亭记》属于杂记类
问这个干什么用?
关于《前赤壁赋》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篇采用赋体文章通过的主客对话的形式 B、采用散文的写法、
yuhaitao12281年前2
hz778845 共回答了31个问题 | 采纳率93.5%
A是错的,没有采取全篇主客对话的形式,第一段就是纯粹的叙述
苏轼的《前赤壁赋》那段苏子曰:苏子曰:……?这段变与不变的关系
苏轼的《前赤壁赋》那段苏子曰:苏子曰:……?这段变与不变的关系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就是这段变与不变的关系
baihaiamdc1年前3
风云仔仔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即苏轼认为从变化的角度来说,天地之间再永恒也不过是一转眼之间;而从绝对静止的角度来说,万物与人都是无穷无尽的.
“方”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及解释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苏轼《前赤壁赋》)
a_ru1年前1
迷惘的早晨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刚
方 #fāng
【释义】 ①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方格|正方形|长方体.②方向:东方|方位|四面八方.③地区;区域:方言|远方|地方④相对或相关的一边或一面:方面|多方|双方|对方.⑤办法: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⑥配药单:药方|处方|秘方|偏方.⑦正直:品行方正|为人方正.⑧才;正在:方才|来日方长|年方二十.⑨数学上指一个数的自乘:平方|立方.⑩量词,平方米或立方米的简称:两方木料|土石方|面积有10方.
【方便】 #fāngbiàn ①便利:交通方便|方便面.②适宜:这里人多,说话不方便.③使便利:方便顾客.④指大小便:去方便一下.
〖例句〗①我家附近有超市,购物很方便.②如果方便的话,请你晚上来我家一趟.
【方法】 #fāngfǎ 解决问题的办法、程序等.
〖例句〗你的方法不对头,所以很难见到什么效果.
【方式】#fāngshì 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例句〗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
【方向】 #fāngxiàng ①指东、南、西、北等.②正对的位置;前进的目标:列车正往北京方向行驶.
〖例句〗沙漠中没有什么标志,很容易迷失方向.
【方圆】 #fāngyuán ①周围.②方形和圆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例句〗李大夫的医术很高,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慕名前来求医.
方〈动〉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方,并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并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等同;相当
方 fāng
⒈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或每个面都是直角四边形的六面体:形.形.体.
⒉正直:正.志行忠~(志行:志向和行为).
⒊位置,地位:.西北~.
⒋一边或一面:.静观对~.志在四~.〈引〉一个区域或地带:.言.内安宁.
⒌法子,办法:法.教子有~.〈引〉处方,药方:开个~子.拣药.
⒍副词.正,正在,正当:兴未艾.来日~长.
⒎副词.刚,才:才到达.事后~知.

【方针】引导事业前进的指针.

【方略】计划和策略.

【方案】具体规划,实施办法或规定.

【方向】
①东西南北等区域的划分.
②目标:做事要看清~向.
⒓一个数目的自乘:(本数乘本数).(本数乘本数乘本数).
⒔量词.
①计量面积:(一平方米)地板.
②计量体积:(立方米)木材.沙子.
③计算方形的东西:砚台.

【方寸】一寸见方.〈喻〉人的心:寸乱矣.

【方圆】周围:圆十里茂竹林.

【方式】讲话、做事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生活~式.讲究~式方法.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fáng 1.通"房".谷物初生尚未结实之谓.2.通"防".防御.
方páng 1.通"旁".广大;广博.2.指遍及.3.见"方羊".4.见"方皇".
方wǎng 1.见"方良".
方fēng 1.响度级单位.用方表示的声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根据人耳判断为等响的1000赫纯音的声压级的分贝数.
选择题《前赤壁赋》中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
选择题《前赤壁赋》中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
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
A 明月、江水、秋花
B 江水、明月、清风
C 清风、黄花、梧桐
D 清风、明月、卢荻
qqq123456781年前3
mm的狼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1.8%
选B
读《前赤壁赋》,我们感到苏轼写的景美.你看,一叶扁舟浮在茫茫江面,月色水光与天宇合一.以至于江动还是船移,御风还是乘云,是实景还是虚象,说是又不是了.然而,文章写得却是常景,正如清代文学家方苞所说,“所见无绝殊者(没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而文境邈不可攀”.文章写的是常景,是山水,是风月.但是,为什么又有如此感人的魅力呢?答曰:它的景是诗化的景情融合所致.
文章通篇以景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川、江水辅之.首段“风”和“月”开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几句,极凝练简洁点出风月,写出江景.接着,文章反复再现“风”和“月”形象.如歌中的“击空明兮沂流光”,客引曹操的“月明星稀”及“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答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都紧紧扣住了“风”和“月”.这种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浑然一体,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你看,秋江的清风,澄净的星空,月移船行.无边的风月渺渺入怀,人好像在仙界飘.正当主客陶然其中正感到一个“乐”字时,扣舷而歌却又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转向了莫名的惆怅.这是借景生情,景是情的外观;情由景生,情是景的内涵.文章接着下来,由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句,再从客的口中,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来抒发感情.当然,这中间,苏轼是借景物、地点的关合.最后,仍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议论,即人们常见的山川、风月的变与不变、有穷无穷来感叹人生.可见,“风”“月”这惯常的景色,起始写来又极似闲笔,在《前赤壁赋》中却因为“空明”“流光”之景,生出“乐甚”“愀然”之情,而读者则是在不知不觉中为这常景打动,为这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因为,这景这情,有历史人物的业绩,有古战场的空寂,有作者的旷达和惆怅.文章正是这样由于景物的反复穿插,悲喜之情的不断消长,作者情感的痛快吐纳,使景情融合达到完美统一,使常景产生如此感人的魅力.
《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来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也曾不
《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来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也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请回答:
①概括作用在这段话中所表达的哲理。
②作者说理采用了什么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③作者阐发这个哲理的目的是什么?
谢谢哦!
我直接要答案,不要tip...谢谢!
微云衰草1年前8
小泥巴1212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
前赤壁赋的名句是什么?急需《前赤壁赋》中的名句名段,最好能表达作者内心和流传广泛的语句
蔚蓝梨飞1年前1
happygirls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总结《前赤壁赋》总结《前赤壁赋》中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虚词之,焉,乎,而,者,所,然……的用法.要全篇且全面的!
ii天平1年前2
jhj112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特殊句式:1、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定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通假字:
举酒属客(“属”通“嘱” 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 环绕)
一词多义:
望: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西望夏口(向远处看,动词)
长: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然:1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4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件事,连词)
白:1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2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歌:1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2歌曰(歌词,名词)
3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名词)
词性转换: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古今异意: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 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
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前赤壁赋》 变与不变 联系实际 现实中变的是什么 而不变的又是什么
心随宇动1年前1
aoeohuhu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现实中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人的本心.
《前赤壁赋》中 “羽化而登仙” 的
刑战1年前3
品园百合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羽在文言文中是死亡的意思
《前赤壁赋》中“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客”指的是谁?
abcdzzw1年前1
雨夜星辰lu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72.7%
黄庭坚、佛印.有《核舟记》为佐证: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一首词,苏东坡《赤壁赋》《前赤壁赋》的内容
yxsong20081年前1
icesuncau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中虚词”乎“所在句子
自信来自你自已1年前1
萧遥仁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苏轼《前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窈窕之章”所指的作品见于?
绿蜘蛛1年前1
恋MoMo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1.8%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赤壁赋》里的名句.如何理解这一句?课本这样解释:“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意思很清楚,“明月之诗”就是指《陈风•月出》,“窈窕之章是指“窈窕”那一章.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前赤壁赋》第一自然段中找一个与“诵明月之师,歌窈窕之章”句式相同的句子并分析其特点
ctjr1年前1
长ll飘77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前赤壁赋》上文是《赤壁赋》的开头部分,文章交代了游赤壁的时间是( ),人物是( ),描写江上的景物有( ),人物的
苏轼《前赤壁赋》
上文是《赤壁赋》的开头部分,文章交代了游赤壁的时间是( ),人物是( ),描写江上的景物有( ),人物的心情是(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回答好了另加赏分
b740251年前1
jlushiwx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前赤壁赋》中“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什么往事.
《前赤壁赋》中“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什么往事.
《前赤壁赋》中“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什么的往事?
lianghu19801年前1
5448569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赤壁之战
《前赤壁赋》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wjy22359791年前1
琳子nora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后即写景.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发,吹走恼人的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诗人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在写了诗人和客人饮酒咏诗之后,诗人再写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莹透明.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阐述的“变与不变”的哲理是什么?
wyeyou0821年前1
209758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了曹操吟咏《短歌行》情态的两句是什么?
odudehuo1年前1
都四咔叽拉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前赤壁赋》对联两个上联求对:携客悠哉游赤壁,吟诗倚歌有客弄箫音如怨,
钻石黄老二1年前1
七月流星火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携客悠哉游赤壁
举杯醉矣(也)赋新诗
吟诗倚歌有客弄箫音如怨
饮酒凭窗何人遗世羽化仙
上下联要意境相合(皆出自《前赤壁赋》),词性相同,平仄相对,有一定难度,我试着为楼主对了两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某几首诗的全诗《念奴娇 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某几首诗的全诗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记承天寺夜游》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四月的樱花1年前1
wudongyan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77.3%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有错 的一项是 A.《后赤壁赋》与《前赤壁赋》都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在黄州贬所所作,表现的是一种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有错 的一项是
A.《后赤壁赋》与《前赤壁赋》都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在黄州贬所所作,表现的是一种不以得失为怀的旷达胸襟。
B.高適,字达夫,官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是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作家。
C.《将进酒》大约写于天宝十一年,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诗中所述应该与作者和友人岑勋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中做客有关。
D.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世称杜工部,有《杜少陵集》。
wangyin_02111年前1
weshi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B

在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_______
在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en11年前1
lvfanyuan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是《前赤壁赋》还是《后赤壁赋》?
美味弹牙1年前2
xiner_6511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应该是《前赤壁赋》
这个是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从哪些方面描写箫声
金色炫风1年前1
qing585858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在这里,苏轼是从实写(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和虚写(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个方面来描写箫声的.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引用苏轼《前赤壁赋》的句子的含义
ncjxghg1年前1
qiong83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是为了借此说明居里夫人对镭的发现所具有的哲学意义,又为下文赞美她的崇高精神作铺垫:“自其变者而观之”,她美丽的容貌在悄悄隐退;“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的精神和生命价值得到了永恒.
个人意见,希望有所帮助=v=
苏轼秋天写完《前赤壁赋》之后,意犹未尽严冬又写了《后赤壁赋》吗?
linglinghere1年前3
忧郁的蓝色天空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是的.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急求《前赤壁赋》名句归纳
秋寒意失1年前3
rainy_candy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前赤壁赋》 特殊句式比如说,倒装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等~越权越好
bbsmmbbsmm1年前1
E脸坏笑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1、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定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前赤壁赋》从哪些方面描写箫声
一脸5耐1年前1
清风然然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在这里,苏轼是从实写(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和虚写(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个方面来描写箫声的.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前赤壁赋》翻译“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不要这样对待我1年前1
_晨曦︶ㄣ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68.8%
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前赤壁赋》表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7268241年前1
冬日烤炉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政治上的失意.
人生无常,生命的短暂.
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看出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
本文在语言风格方面,不像韩愈那样拗折奇警,也不像欧阳修那样平易流转,更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常点缀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则是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前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写出人在浩渺宇宙间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而“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又以极精炼的文笔,写出冬日秋江上枯寒荒疏的印象.
《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1082年壬戌,苏轼作《前赤壁赋》.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①.《前赤壁赋》正是作于苏轼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困苦,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他的赤壁词中,即有过明显表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现实中的我却只能“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地慨叹“人生如梦”.在这种沉重的精神压力之下,东坡内心有着深刻的感发,他开始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感慨世事的纷忧与虚无,但如果仅是“入乎其内”地感叹人类的沧桑,这就不能产生我们今天对他的文采及人品的钦佩.东坡之所以成为“白首忘机”的“东坡老”②,更有他善于“出乎其外”的“自我解脱”的另一面(这一面至关重要).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打击,问题是面对打击的态度.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苏东坡既想超脱又不能超脱.他在《书<前赤壁赋>后中说:“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傅尧偷的字)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这段跋语,对于了解作者当时深受压抑的心境提供了帮助.苏轼不得不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寄托,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的怀念,于是触景生情地倾吐了自己对前辈英雄的钦慕,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总之,苏轼当时的心境极其复杂:消极隐退与积极进取,疾世忿懑与逍遥山水的双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思想背后,却流露出对世道不平的满腔愤怒,不甘妥协的积极进取精神,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有人曾认为《前赤壁赋》把黄州赤壁当作孙曹交兵之处是苏轼“用事疏舛”,这并不十分准确.苏轼所游之赤壁并非历史上发生大战的真正的赤壁;而苏轼文章之重心也不在周瑜破曹之壮举,他无非是借事写文,抒发他的心怀以求解脱罢了.
综观全文,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乐——悲——乐”,作者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而得到解脱的发展过程.而围绕作者感情的三次变化,全篇的行文也随之巧妙展开.“文以载道”,作者如果要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为读者所清晰的领悟,就必须借助于良好的文学表达形式.苏轼这篇文中的哲思也正是通过他对赋的新的利用而传达开来的.《前赤壁赋》是篇辞赋,辞赋时常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与主张,《前赤壁赋》很显然是运用了这种传统的格式.辞赋讲究排比对偶,《前赤壁赋》中也有不少排比对偶的句子,所以它具有辞赋的基本特征.但苏轼的这篇赋却不像汉魏以来的赋一样词藻华丽,仅止于铺陈事物,而少有哲理的渗入其中.这篇之所以长诵不衰,更有它突破辞赋旧格的新成就,我们今天可以称它为散文诗.诗人运用行云流水般的笔调抒写自己心中的感情波澜,使文辞更富的血肉,感情也更加真挚,情感与文字的密合无间.我们不得不佩服苏轼驾驭文字能力的潇洒不凡.总结而言,这篇赋在文学上有两大贡献:
第一,充分显示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质.这篇赋有诗情、有画意、有哲理.就景而言,有明月,有江水,有秋风;就情而言,有悲伤,有欢乐.时而泛舟秋江,扣舷而歌;时而遗世独立,羽化登仙;时而愀然发问,畅谈哲理.景色的转换,情感的跳跃很频繁,但却不杂乱,而是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作为线索贯穿始终.苏轼在文章中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这个论点尽管来源于老庄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具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却同时具备了辩证法的因素,这是作者所要集中表达的思想,是文章的“神”之所在.神聚而形散,随着主观感受的辗转生发,散文的文字起伏跌宕,意趣横生.文章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为后世散文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第二,对“赋”体的巧妙利用与革新.《前赤壁赋》是散文与韵文的巧妙结合,是诗与文的统一.文章是赋体,但却不拘泥于古赋,它的语句有长有短,散骈结合,文辞生动,情韵潇洒,不啻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中游览的场景不断的更换,诗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换,而文气却始终一贯如注,既有骈赋对偶工整之美,又有情景交融的诗境之美,还有挥洒自如的散文之美和生动形象的说理之美.在这样的一篇散文诗中,我们不仅可领略文学之美,还可以体悟哲学之理趣,无疑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的融合.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和译文
清流11年前1
beylove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赤壁赋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中客人哀叹人生之渺小而短暂的句子是:【连续的四句】
乖乖沙皮猪1年前1
紫迦梅子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66.7%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抱明月而长终前一句是
shininginthesun1年前1
杨柳村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希望采纳,谢谢!
高二下语文课本中的《赤壁赋》是《前赤壁赋》还是《后赤壁赋》?
一个小小的工作1年前2
dalki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的虚词讲解跪求苏轼《前赤壁赋》的所有虚词的讲解!
azai131年前1
grassmei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
苏轼《前赤壁赋》苏轼的《前赤壁赋》中(盖将其变者而观之,则田地曾不能以一瞬)这句话中的盖应该怎么翻译我要问的是那个”盖”
苏轼《前赤壁赋》
苏轼的《前赤壁赋》中(盖将其变者而观之,则田地曾不能以一瞬)这句话中的盖应该怎么翻译
我要问的是那个”盖”字,而不是整句话的翻译
elf09221年前1
dd拉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心情不豁达执着于假相的人看世间是沧海桑田,瞬息万变的.
盖:用作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
苏轼《赤壁赋》原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都要!译文也要!
穿牛仔裤的唯唯1年前1
素心何如天上月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
  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
  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糜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是岁十月之望,
  步自雪堂,
  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
  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
  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
  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
  有酒无肴,
  月白风清,
  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薄暮,
  举网得鱼,
  巨口细鳞,
  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
  “我有斗酒,
  藏之久矣,
  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
  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
  履谗[山旁]岩,
  披蒙茸,
  踞虎豹,
  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
  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
  草木震动,
  山鸣谷应,
  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
  肃然而恐,
  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
  放乎中流,
  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
  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
  玄裳缟衣,
  戛然长鸣,
  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
  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
  羽衣蹁跹,
  过临皋之下,
  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
  俯而不答.
  “呜呼!
  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
  飞鸣而过我者,
  非子也邪?”
  道士顾笑,
  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
  不见其处.
简要说明《前赤壁赋》中主客问答、抑客伸主表现手法的作用.
loveyan361年前1
shjforever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68.8%
中国古代赋体,常用主客之间相互问答、最终抑客而扬主的表现手法.《前赤壁赋》也继承了这一表现手法,但作了很大改造.这里的客,不必确指某人,主客双方,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两个思想对立方面,主客驳难就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独白.最终主说服客,反映了作者思想深处积极一面战胜了消极一面,也就是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取代了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
对作者在《前赤壁赋》一文中“变”与“不变”的分析有何感想?
阿兹猫猫1年前1
33926380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变与不变都是作者心理的自我超越.穷则独善其身,作者考虑到了自己的穷困(处境艰难)的处境,于是放开胸怀,把对生死和功名利禄的虚诞看穿,这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很大不同.在这里,作者将自己与长江明月看作等同,认为自己与它们之间的差距只是时间的长短,而最终都要走向消亡(变的观点),或者与它们在此时都是永恒的,都还在这个人世间.
《前赤壁赋》中的重点背诵语句有哪些
upon_zhang10261年前1
heisesiwei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基本上是要全背的.
重点主要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好好学习啊!
《前赤壁赋》的问题《前赤壁赋》是如何做到情 景 理有机结合 体现出理趣之美的?
lovely-vicky1年前1
我看你-你别看我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前赤壁赋》重点不在记游,而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因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但这种哲理性并不用抽象的哲学语言和纯粹的逻辑思辩来体现,而是采用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本文写景、抒情、说理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