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整理什么意思今天做文言文作业,结果出来一道 实词整理 题目.问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虎啸山庄11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神之侍者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实词有实在意义,与虚词相对.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应该是让你把实词一个一个标出来,每个分别注明意思和出处.通常一个实词有若干不同的意思.多做这类整理可以提高文言语感,但是不用刻意去背诵.
1年前

相关推荐

《离骚》里的虚词、实词和语法.每一句的虚词、实词和语法解释.
天使W的心1年前1
52gupiao2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其】
1、人称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作领属性定语.译作“他(们)的”“它(们)的”.
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作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作“他”.如:
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璧”主谓短语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主谓短语作主语)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译作“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5)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后面多是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其一人专心致志.(《弈秋》)
2、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常和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语气.相应译作“大概”
“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猜度,译作“大概”)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问,译作“难道”)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祈使,译作“还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可省去不译)
3、连词
(1)表选择,两个“其”连用.译作“是……还是……”.如:
其然乎,其不然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表假设,译作“如果”.如: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
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如: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故 】
⑴原因,缘故.例:①马无故亡而入故.②问其故.③楚王问其故④既克,公问其故.⑤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⑥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⑦人问其故.⑧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⑨何故而至此?⑩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⑵本来,原来.例:①两狼并驱如故.②宋将军故自负.③此物故非西产.
⑶旧的.例:①温故而知新.②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③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这里指旧交情.)④暮去朝去颜色故.(故:这里有衰老的意思.)⑤故例,谪 者移顺天府羁候.⑥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⑦故垒西边.(故:这时有古老的意思.)⑧故国神游.(故国:旧地,这里指赤壁古战场.)⑨惠文、武、昭襄蒙故业.(故业:这里指原有的先人的基业.)
⑷特意.例:①桓侯故使人问之.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③今公子故过之.
⑸所以,因此.例:①故尝与过宋将军.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③故治国无法则乱.④故木受绳则直.⑤故上兵伐谋.⑥故不为苟得也.⑦故王之不王之不不为也,非不能也.⑧故忧思而作《离骚》.
⑹故意.例:①广故数言欲亡.②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③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⑤则再拜,故迟不起.
⑺仍然.例:①累官故不失州郡也.②三日断五四,大火故嫌迟.
⑻事.例:乡园多故.(故:这里指事故,灾祸.)
「故乡」家乡.例:送儿还故乡.
「故人」
⑴老朋友.例: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③特示故人意耳.
⑵指前夫 例外:知是故人来.
「故事」先例,前例.例:⑴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⑵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故尔」因此,所以.例: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
「故常」常例.例: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已.

【然】
⑴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康肃忿然曰.③杂然相许,其妻疑曰.④夫子喟然叹曰.⑤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⑵然而,但是.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④然君之职分难明.⑤然群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⑥然是说也,余尤疑之.⑦然睹促织,隐中胸怀.⑧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⑨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 ⑶是的,对的.例:①然之.命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然之:以之为然)②植然其言及圣门,门吏阻住.③吴广以为然.乃行卜.④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⑤然,诚有百姓者.
⑷如此,这样.例:①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②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③子墨子曰:“然,胡不己乎?”④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⑤惟博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之信然.⑥后这为人君者不然.⑦ 使之然也.⑧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⑨其去则然,其来则不然.⑩此亦不然矣.
⑸用在句末,“像.一样”.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例: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⑵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⑶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⑷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稍通.⑸然后得一夕安寝.⑹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⑺然后以六合为家.⑻然后渡扬子江.⑼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⑽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11)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例:⑴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⑵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⑶然则成于下之得.⑷然则诸侯之地有限.⑸然则废衅钟与?⑹然则一羽之不举,不为用力焉.⑺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⑻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示转折.例:⑴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⑵然而隐忍以行.⑶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固】:
义项:①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②坚持;③固定,稳固;④固执,顽固;⑤鄙陋;⑥本来;⑦通“故”,所以,因此;⑧使之坚固,巩固;⑨坚定,坚决;⑩当然,固然;○11必定,一定;○12岂,难道.
例句: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其后季父请于君,君固不许.
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是】
义项:①正确;②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③这样看来,由此看来;④凡是,任何;⑤认为……正确;⑥表示判断;⑦用以提前宾语,用在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中.
例句: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实词和虚词怎么样区分?实词和虚词怎么样区分啊?语文上的题目都搞不好.
啾啾栖鸟过abc1年前1
消瑶游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语文中虚词和实词的区别是什么?
qinbinghe1年前1
lisazhulimin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虚词一般没有实义,表示动作衔接或语气.
实词是有实际意义的词
学过的文言文中查找“使”字的文言实词不同义项
天晴朗121年前2
yoyogowhere16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6%
使本义是命令.
(1)动词
①叫,让,派遣.如:
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琵琶行》)
B.乃使蒙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过秦论》)
②奉使命,出使.如:
A.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B.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孔雀东南飞》,“使命”即“出使的命令”.)
③主使,指使.如:……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
(2)名词,意为“使者”,即“出使的人”.如: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前“使”意为“派”“派遣”,后“使”意为“使者”.)
附虚词用法:
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使”“如果”等.如:
A.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献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实词虚词总结重点实词,典型虚词,词类活用,古今意义,特殊句式,还有中心主旨这些东西,大哥你的那个好像是肴之战的
游褒禅山记实词虚词总结
重点实词,典型虚词,词类活用,古今意义,特殊句式,还有中心主旨这些东西,
大哥你的那个好像是肴之战的总结。不需要。
宁缺毋滥。
樱雨落11年前2
extinguisher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2

取消句子独立性
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2.
而人之所罕至焉
3.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4.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

结构助词,的
1.
褒之庐冢也
2.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4.
余之力尚足以入
5.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8.
此余之所得也
《伤仲永》文言现象整理关于作者王安石的介绍,《伤仲永》文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成语和文章的寓意.
5133857611年前1
加菲7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宦新义》残卷、《老子》若干条.
4.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劝学 师说中的常考实词虚词
lawxyz1年前1
拒绝猎人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师说》知识整理
一、虚词
1.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3.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二、实词
1.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2.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3.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4. 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
《劝学》知识整理
一、虚词
1.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
(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2.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3.之
(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
(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
4 . 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
(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二、实词
1.通假字
(1)鞣以为轮(通“燥”,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鞣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
(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7)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
(8)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日)
七年级论语十则实词虚词是哪些如题
马府新村1年前1
窦teacher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虚词:之,焉,乎,者,也,若等 实词:除了虚词外很多都是实词啊!像学,时,习等
文言文中,什么是”虚词”,什么是”实词”
厍鎏1年前1
漫天都是你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小石潭记中的虚词和实词及解释
oewz1年前1
手戴江诗丹顿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虚的是一些之乎者也的语气词 .这个翻译一般不作太高的要求 .
实词的话 ,就是有具体意义的 .你可以根据大概意思来猜测 组词 .
..
英语翻译《孟子》两章 公输 出师表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唐诗两首 的课后实词注释
猪和尚1年前5
常人9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他写的那么不详细又不正确,我还有很多好说的
100分求高中文言文每课的实词虚词整理
100分求高中文言文每课的实词虚词整理
求高中文言文 每课 的实词虚词整理
caogenyx1年前4
9b453f7e3a0e24e7 共回答了3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又是一个好学的孩子.给你建议吧:如果你刚上高中,那么不用着急,一册册地买《第二教材》,每课都有详细的归纳,不仅实词、虚词,还有活用、句式等各项文言现象整理;如果你要上高三,之前的教参又找不到,那么你直接使用教材,以及高三总复习的书就好.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过,不懂的标注,然后问老师.踏实学习很重要.因为文言文我们缺少语言环境,所以不能取巧,只能细细梳理.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求专家解答
awfeeee1年前1
二级建造师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80%
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apple,desk、动词go,work、形容词beautiful,important、数词hundred,thousand、量词piece,pair、代词he all等
1、词典释义
xūcí
(1)
[function word,empty word;form word]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2)
[boastful words]:虚夸不实的言辞.
2、语文名词
“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
在英语中,代词是实词还是虚词?最好是有权威的书可以证明.
abs1411年前1
motto1234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实词,有实在意义,在句子中能独立承担句子成分,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实词有词形的变化 虚词:没有多少实在意义,在句子中不能独立承担句子成分,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虚词没有词形的变化: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请问英语中的人称代词是实词还是虚词
emilylrl1年前1
dxj505479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3.3%
人称代词是代词,是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小石潭记的虚词和实词
yangrukawa_111年前1
lukang1234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   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   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   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9.清:   古义:凄清;冷清清.   今义:清晰,清净等.
三、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水尤清冽;   (2)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出现.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以其境过清;   (2)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形容词,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形容词,像蛇(爬行)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形容词,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七、 虚词的用法
  而:1.谭西南而望(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   2.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连词)   乃: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的意思,副词)   以:1.卷石底以出 (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   2.以其境过清 (因为)   3.全石以为底 (把)   为:1.全石以为底 (作为)   2.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
求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的离骚原文 要实词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冰点烧卖1年前1
xwiq2p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赤壁赋 中的虚词 和实词
• 赤壁赋 中的虚词 和实词
Ivy_wu1年前1
废寝忘食的吃和睡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特殊句式:1、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定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通假字:
举酒属客(“属”通“嘱” 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 环绕)
一词多义:
望: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西望夏口(向远处看,动词)
长: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然:1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4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件事,连词)
白:1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2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歌:1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2歌曰(歌词,名词)
3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名词)
词性转换: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古今异意: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 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
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兰亭集序 赤壁赋的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的整理
兰亭集序 赤壁赋的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的整理
没人要译文
ymtlc1年前1
就这一次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79.2%
这上面应有尽有.
文言文什么是实词 什么是虚词
prizz1年前3
大富翁阿土 共回答了489个问题 | 采纳率41.5%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很高兴我的回答能帮到你,祝你学习进步,满意请记得右上角采纳哦
高中文言文实词 陈和凡 有哪些句子
高中文言文实词 陈和凡 有哪些句子
越多越好
chaergu1年前1
shumu13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一、陈1、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陈,排列)2、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陈,排列)3、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兰亭集序》(陈,旧)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陈,姓)5、陈情表(陈,陈述)二、凡1、凡在故老.《陈情表》(凡,凡是)2、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并序)》(凡,总共)3、巨是凡人.——《赤壁之战》(凡,平庸)
帮我整理一下文言文的只是吧 重点实词,虚词,以及语法和特殊句式,有哪些词类活用等等
paopaolj1年前1
ejih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你在上高几,这些知识一般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时候,会有专门的复习资料的.你可以浏览一些,课件免费下载的网站,到那上面去找找,或许会有收获.
高一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 要古今异义的并且是完整的
dakin07071年前1
sage886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http://www.***.com.cn/czsx/jszx/czsxtbjxzy/czsxqnjx_1/cs7skb/
求高中文言文要掌握的120个实词与18个虚词,不要注释.
求高中文言文要掌握的120个实词与18个虚词,不要注释.
如上
r00t1nf01年前2
Aney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虚词: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进来帮看下 会的写下 解释下列文言实词的意义1以乱易整 ,不武 武2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3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4秦贪,负其墙
进来帮看下 会的写下
解释下列文言实词的意义
1以乱易整 ,不武 武
2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
3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
4秦贪,负其墙 负
5而君幸于赵王 幸
6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
7秦时与臣游 游
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
9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
10刑人如恐不胜 如
11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
12又重之以修能 修
13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
1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
1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
16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悲
17至海陵,如高沙,如
18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微
19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除
20缙绅而不能不易其志者 易
21而又有剪发杜门 杜
22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发
会的写下吧
bnbhz1年前1
telikobi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1、旋:改变
12、美好的
13、久留
14、授官
15列举罪状
16、思念,同情
17、到
18、无,没有
19、修整
20、改变
21、塞住
22、拿出
题目是指出文言文实词的意思和用法.意思我懂,可用法是什么?和出自...
题目是指出文言文实词的意思和用法.意思我懂,可用法是什么?和出自...
题目是指出文言文实词的意思和用法.意思我懂,可用法是什么?和出自哪里一样吗?
seven9221年前2
thzj10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不一样,用法可包括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如“一狼洞其中”,“洞”即是名词,但在句中则是动词
《苏武传》中实词,虚词,句式,通假字
nancy_find1年前1
ahowege 共回答了8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2.毕今日之驩驩:通“欢”.
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
4.幸蒙其赏赐.赏赐:古义:照顾.
5.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
6.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
8.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9.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
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
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
12.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
13.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
14.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
15.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义:临时充任
1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义:第二年.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
(9)别其官署常惠等别:使……分开
(10)宜皆降之降: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雪.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第二个“使”:使节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单于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4)给其衣食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4)须发尽白发:头发
⑥乃
⑴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副词,才
⑵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
⑦以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以:因为凭借
(2)汉亦留之以相当以:来表承接
(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以:把
(4)以状语武以:把
(5)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以:凭借
(6)蹈其背以出血以:来表顺承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7)若知我不降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若明知我不降”
②判断句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非汉所望也.
(3)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④省略句
(1)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2)单于子弟发兵于战
(3)使牧羝
(4)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各是什么?区别在哪里?
爱西米的洋葱头1年前1
lester123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apple,desk、动词go,work、形容词beautiful,important、数词hundred,thousand、量词piece,pair、代词he all等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包括介词in at on、连词if when though、助词do did 、冠词a an the等等
《以虫治虫》的通假字、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实词、虚词
《以虫治虫》的通假字、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实词、虚词
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还没有讲,我也不明白里面的意思,让我们预习
帅过不什1年前1
wu2956364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古今义.喙,本指鸟兽的嘴,此处借指虫子的嘴.
通假字.傍即旁.念pang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中的实词“顾”是什么意义
shukebei1年前1
llcom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是“只不过”的意思.廉颇蔺相如的课文里面的.
“高中”论语十则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句式总结
“高中”论语十则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句式总结
是《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里的,不是初中那个.
cgckway0301年前1
zz19831219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1、论语十则中的实词、虚词.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实词:1、故,旧的.太多了,实词有实在意义的词,课本注释中可以找到.2、时习3、愠4、吾5、日6、省7、信8、传9、罔10、殆11、凋12、恕.等等虚词:而、之、乎、为、则、其、于、以.
蔽是实词还是虚词?(在梦溪笔谈的以虫治虫里千方蔽地这一句)
taiziboy1年前1
fist1339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实词
文言文中,代词属于虚词还是实词.
深蓝之鱼1年前1
我和我现在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从《马氏文通》算起.马建忠、杨树达、陈承泽、金兆梓、黎锦熙等,在他们的语法著作中都把代词归入实词.到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把代词划为"辅助词"(即虚词)的"指称词"中.王了一《中国语法纲要》认为代词是"半虚词".高名凯在《汉语的语词》中,把代词也划到"虚词"之中,属于"代表虚词"这一小类.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明确地把代词归入虚词之中.
陈望道在《文法简论》中说: "至于有人认为名词意义实在,是实词,代词意义空灵,是虚词,更是毫无道理.如说‘孔乙已是站着喝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鲁迅《孔乙己》)这两个句子中,把‘孔乙己’说成实词,把‘他’说成虚词,对于讲究组织有什么意义呢?研究文法不外是从事物关系或语言关系两方面看,说代词是虚词,不管从事物关系还是从语言关系看,都说不通."这个意见是正确的.
例如人称代词"我、你、他",这三个词的古今表现形式不同,但是表达的概念并没有改变.如果说古代汉语中的代词是虚词(例如周秉钧的《古汉语纲要》仍持这种观点),现代汉语中的代词是实词,也是没有道理的.代词的产生和运用实际上是出自修辞的需要,使得说话、写文章不致予频繁地重复出现同一个人或事物的名称.从本质上说,代词表示的与该人或物表示的概念是同一的.因此,代词应属于实词,不应归虚词.
庄暴见孟子文言知识点包括通假字 古今异义 实词 虚词 文言句式 成语名言谢谢啦.
leonlv1年前1
班门斧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庄暴见孟子》重要知识点,重要字词和课文内容分析,实用性强.如:心论点、艺术表、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等. 小结:孟子的谈话艺术表现在,善于借题,因势利导.知道齐王“好乐”一事就采取主动,询问齐王是否有这件事;待齐王说出“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立即称许他,说“好乐”可以治国,而在这一点上“古乐”和“今乐”并无差别,这就引发了齐王的兴趣.至此,孟子仍不说出本意,却先问齐王两个“孰乐”,让齐王自己说出“与众乐乐”,这就等于承认了“与民同乐”的观点;然后才滔滔不绝地论述“与民同乐”的必要性来.这样,对方即使思想上还不能接受,却无法加以反驳.《庄暴见孟子》的中心论点是“与民同乐”庄暴与孟子的谈话, 未有以对——提出论题 ——说明话题的难度——反衬孟子高明…… 2.一、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孟子的两篇古文《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孟子给齐宣王开出了什么治国的妙方?
  明确:保民而王——制民之产、教化百姓,与民同乐.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孟子见梁襄王》,看看孟子给梁襄王开出了怎样的治国药方,首先让我们来初步感知一下课文.(板书课题)
二、正音辨形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句读(停顿、节奏),勾画疑难词句
2、齐读,正音.
语人(y”)  卒然(c”)   沛然(pi)    嗜杀(sh)
枯槁(go)   恶乎定(w‘) 浡然(b)    孰能与之(sh’y“)
三、疏通疑难
1、质疑:文言词语上有什么疑难之处?有没有读不懂的词句?
  学生质疑,学生解答.老师点拨.
  (如果学生提问得不积极,可说,大家都没有疑问,那么我来考考大家.)
2、老师认为这一课里有一些词句非常重要,大家应该理解它们.
打出幻灯:
1、解释下列词语:
①出,语人曰 语:告诉
②天下恶乎定 恶:何,怎么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 牧:统治
④如有不嗜杀人者 如:如果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伸长
2、重点诗句翻译.
①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②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
③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④天下莫不与也
⑤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⑥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⑦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做笔记.
四、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过渡:扫清了文字的障碍之后,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1、齐声朗读课文.
2、分组活动,翻译课文.
3、小组交流,明确.
五. 文理疏通,理解课文.
过渡:疏通了文意之后,我们一起来走进孟子的思想.
依次出示思考题,讨论回答:
1、在孟子的印象中,他是怎样评价梁襄王的?
  明确: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无人君样子,无人君威严)
  分解提示: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
  (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问话突然,这说明他缺乏人君威严沉稳的气度.)
2、梁襄王问了哪几个问题?从所问可以看出梁襄王是个怎样的国君?
  (或者:梁襄王问了哪几个问题?想一想,这几个问题反映出梁襄王怎样的野心或追求?表明出他信奉怎样的统治手段?)
  (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信奉“嗜杀人能一之”,想用武力、暴政统一天下)
  分解提示:三个问句应该怎么读?引导朗读.
  "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语调上扬,语气轻而短促,从中可体味出梁襄王虽有贪得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精神状态是低下的,"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表现出涉世不深的窘态--惶恐、糊涂、怯懦、无威严
3、面对这样的国君,孟子给梁襄王开出了什么治国药方?
  明确: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为什么?因为这样,天下莫不与也)
4、面对这样不似人君的梁襄王,孟子用什么方法让梁襄王更容易接受他的高见呢?那么,孟子又是怎样运用这种方法来阐明“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的道理的呢?
  明确:
①用比喻.②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不嗜杀人(实行"仁政")的好处;"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显著效果.
问题分解提示:哪一段用了比喻,朗诵并思考:这一段用了几个比喻?请具体概括.
明确:文中将人民盼望不嗜杀人的君主来解救这一本体比作七八月间的枯苗需雨,民如枯苗,君泽如雨,百姓一遇人君,就如枯苗遇雨,孟子说:"其如是,孰能御之?"便"勃然兴之"不可阻止.
  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禾苗  遇旱而枯槁   遇雨而兴盛
百姓  遇暴政而痛苦  遇仁政而归之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保民爱民 仁政思想
    (嗜杀人者)  (不嗜杀人者)
            (水之就下)
细化参考:
禾  苗--人民;君恩--雨
禾苗枯槁--人民处于暴政下痛苦的生活
旱苗盼雨--人民盼望不嗜杀人的君王
禾苗茂盛--人民在仁政下的生活
水之就下--民众归附不可抵挡
  流水从高到低,这是无可阻挡的自然规律;民心如水,百姓归附仁君也是不可抵挡的.孟子运用自然界习以为常的现象,说明了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5、小结:这样,孟子运用禾苗的比喻,生动阐述了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再一次宣扬了他的保民爱民的仁政思想.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一段,体会一下孟子的用心.
六、课堂练习(课件或练习卷)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  士兵
C初,鲁肃闻刘表卒  死    D人始于生而卒于死. 终止;结束,完毕
②一
A谁能一之  统一 B用心一也   专一
C一鼓作气  第一次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一个
E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经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   往 B金就砺则利  靠近
C一挥而就  完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登上
(2)文言短文练习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上》)
1.这篇短文反映了一种什么思想?
  反映了孟子的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爱民保民的仁政思想.
2.这篇文章中的这种观点与哪一篇相同,具体说明.
  提示:同于《庄暴见孟子》,都是阐释"与民同乐"思想.
七.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而油然作雨、沛然下雨、水之就下等词句,千百年来更是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
八、总结与作业布置
1、文中出现的14个"之"字有哪几种用法? 请课后归纳.
  参考答案:文中出现的"之"有14处,可归为4种用法:①代词,如:"望之不似人君","孰能一之";②结构助词,如:"今夫天下之人牧";③补足音节助词,如:"则苗浡然兴之矣";④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如:"由水之就下".
2、课后讨论:如今的国际社会,谁能一统天下?
(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力量;霸权主义只能走向末路.
《高祖本纪》的文言知识 虚词 实词一词多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要全的 苏教版的
魑魅0魍魉1年前2
万事情况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大泽之陂(bēi) 繇(yáo) 乃以秦王属吏(zhǔ) 章邯(hán) 徇(xùn)
献飨(xǐang)军士 轵(zhǐ)道 垓(Gāi)下 玉卮(zhī)
媪(ǎo) 狎侮(xiá wǔ) 酤(gū) 箕帚(zhǒu) 踞床(jù) 长揖(yī)
荥(Xíng)阳 轘辕(Huányuán) 黥(qíng)布 炘(xīn) 跂(qì)
崤(Xíao)山 郦食其(Lìyìjī) 贳(shì) 酒雠(choú) 单父(Shànfǔ)
绐(daì) 张(zhàng)饮
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 “憙”通“喜”
“解”通“懈”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座” “诎”通“屈”
(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毋” “内”通“纳”
“距”通“拒”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
(7)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8)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
(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 “无”通“毋”
(11)兵罢戏下 “戏下”通“麾下”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2.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4.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5.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平民百姓” 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诽谤: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规章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稍:渐渐 今义:稍微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大人:德行高尚的人 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
(7)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山东: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 今义:山东省
五、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 (降: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 (从:使……跟从)
2.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怪: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然:认为……正确)
3.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王: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都:定都)
诽谤者族(族:灭族)
4.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 (怒: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先:赶在诸侯之前)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 (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诛暴逆(暴逆:暴逆的秦朝)
六、一词多义
(1)相
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 (名词,面相)
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一起)
苟富贵,无相忘 (互相)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辅助、帮助)
(2)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
(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
沛公引兵西 (率领)
(4)辙
去辄烧绝栈道 (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总是)
(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 (解散诸侯军队)
⑹因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于是、就)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 (经由、通过)
蒙故业,因遗策 (因袭、沿袭)
七、虚词积累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果)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
(3)以
乃以秦王属吏 (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
啖以利 (用)
可以有大功 (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
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5 09:11
全文的有了,这段的不就知道了吗?这是全的了.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5 09:27
这是高祖本纪全文的知识点整理,再没有就没办法了
文言文实词“乐”和“清” 虚词“以”“而”“其”的用法
oasis_x1年前1
为花狂舞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乐:yue的意思有:音乐;乐器.le意思有:快乐,高兴;喜欢,乐意.
清:水清,与“浊”相对;干净,洁净;安静,清静;太平;清爽,清凉.
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表原因译为由于,应为;表结果译为以致;表连接译为而,或不译.
介词,凭借,用;把;因为,由于;根据,按照;从.
而:连词,表顺接译为然后,就;表转折译为却,可是;表并列译为并且,或不译;表修饰译为地,或不译;表因果译为因而;连接主谓短语,不译.
其: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语气副词,就,一定;大概,或许,恐怕,怎么,难道.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她的,他们的,她们的.
文言文120个实词
珑珥1年前3
艾布拉姆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案 拔 拜 暴 报 被比 鄙 敝 兵 薄 策 察 乘 除 从 殆 当 度 恶 伐 访 放 封 覆 负 盖 固 顾 观 国 忽 华 会 或 几 羁 及 疾 济 假 兼 间 简 见 将 藉 就 咎 举 觉 堪 克 旷 临 略 蒙 糜 莫 屏 窃 倾 穷 趋 却 再 身 审 实 适 属 数 徒 望 微 危 文 闻 向相 谢 信 行 幸 许 恤 益 因 引 遇 援 责 直 至 致 质 著 卒 族 世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于 与 则 者 之 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的重点实词,通假字.
lijianning1年前1
jhhs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陋室铭:重点词有 斯 陋室 吾 馨 苔痕 鸿儒 白丁 素琴 经 丝竹 案牍
爱莲说:重点词有 蕃 盛爱 予 淤泥 濯 清涟 妖 不蔓不枝 植 亵玩 焉 隐逸 噫 予 宜乎众矣
文言文中,什么是虚词?什么是实词?什么是固定用语
千万别到无锡去1年前1
A11211965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词 目 虚词诡说 发 音 xū cí guǐ shuō 释 义 虚:虚假;诡:欺诈.虚假不实的话.出 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示 例 玉自生逾期,数访音信.,日日不同.(唐·蒋防《霍小玉传》)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语法填空不给出实词提示的情况下,我们不是只能填虚词吗?请看补充说明
语法填空不给出实词提示的情况下,我们不是只能填虚词吗?请看补充说明
she i himself这些都属于代词,代词不是实词吗?为什么在没有实词提示的情况下有时可以填这些词的啊?
liuwei52371年前1
海溟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英语中的实词主要是指实意动词,而中文的实词,虚词是不一样的.
一篇文言文练习急!实词解释有:语 恨 游 酬 (孝)弟的意思句子翻译的重点是这几个词:识 是 因 见……于求习题及答案人
一篇文言文练习急!
实词解释有:语 恨 游 酬 (孝)弟的意思
句子翻译的重点是这几个词:识 是 因 见……于
求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应该是练习
今日立冬1年前2
zhangxuwen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语:告诉 、 话语
恨:遗憾
游:远游
酬:实现、感谢、交往、劝酒
孝悌: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不知道你这练习出自哪篇文章,所以没办法解释精确.
要六国论的实词虚词整理!明天要交作业的!
卡布艾佤1年前1
津市牛肉圆粉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赂lù 六国互丧sàng 耶yé 获邑yì 厥jué 暴pù霜露 荆jīng棘jí 草芥jiè 安寝qǐn 弥mí繁 颠覆fù 与 yǔ嬴yíng 洎jì 谗chán 邯hán郸dān 胜负之数shù 当tǎng与秦相较 处chǔ秦革灭殆dài 下咽yān 为wéi国者为wéi积威 “盖”还可用作连词,起说明原因的作用,后面的句子是前面句子的原因.
A、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C、故曰弊在赂秦也.邑:小城镇.城:大城池.所亡:所丢失的土地.患:担心的.固:本来.厥:他们的.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举:都.然后:这样以后.厌:通“餍”,满足.弥、愈:更加.判:确定,断定.颠覆:灭亡.固:本来.事:侍奉.以:1.秦以攻取之外 ( 用 ) 2、以有尺寸之地 (连词,才)
3、举以予人 ( 拿,把) 4、以地事秦 ( 用)之:1、较秦之所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2、秦之所大欲(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3、以有尺寸之地(的 )
4、子孙视之不甚惜 (代词,土地)
5、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的 )
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的 )
7、此言得之 (代词,指代上面的道理)而: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因果承接)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表示转折)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然后:这样以后.
(3)古今异义:其实:它实际上.祖父:祖辈和父辈.至于:到……的结局.
成语:如弃草芥:抱薪救火终:最后.与:亲附、亲近.既:已经.免:幸免.义:坚持正义.速:招致.再:两次.洎:等到.谗:小人的坏话.殆:几乎.智力:智谋和力量.向使:假如.数、理:天数,命运.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形容词作动词
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
3、特殊句式:①赵尝五战于秦 ② 洎牧以谗诛③齐人勿附于秦 ④斯用兵之效也
事:侍奉.势:形势.为:治理.故事:旧例.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用.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却.以趋于亡.以:而.其势弱于秦于:比.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可以:可以凭借.苟以天下之大以:凭着.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其势弱于秦.介后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名为动.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名为动.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每天.名为状.月:每月.名为状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咽:咽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例.五、总结本文的基本文言知识:
其实:它实际上.祖父:祖辈和父辈.至于:到……的结局.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咽:咽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例.3、词类活用: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形容词作动词
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名为动.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名为动.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每天.名为状.月:每月.名为状
以地事秦:事,侍奉.名词作动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坚持到底.形容词作动词.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③故曰弊在赂秦也.④惜其用武而不终也.⑤斯用兵之效也.①赵尝五战于秦齐人勿附于秦 ③其势弱于秦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七年级文言文字词整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
4_eeee1年前1
江山1977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66.7%
木兰诗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惟闻女叹息( ) 2、愿为市鞍马( )
3、旦辞爷娘去( )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5、关山度若飞( ) 6、朔气传金柝( )
7、木兰不用尚书郎( ) 8、策勋十二转( )
9、赏赐百千强( ) 10、出郭相扶将( )
11、著我旧时裳( ) 12、雄兔脚扑朔( )
13、雌兔眼迷离( ) 14、安能辨我是雄雌( )
答案:1、只2、买3、早晨4、只5、过6、北方7、不愿做8、记功9、有余10、外城11、穿12、动弹 13、眯着眼14、怎么
(三)、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通 译为:
2、出门看火伴: 通 译为:
答案:1、“帖”同“贴”,粘贴
2、“火”同“伙”,伙伴
(四)、古今异义词
1、木兰当户织
2、军书十二卷
3、从此替爷征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出郭相扶将
6、双兔傍地走
答案:1、户:古义:门 今义:窗户
2、十二:古义:表多数,不是确指 今义:数词,十二
3、爷: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4、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5、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6、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五)、一词多义
1、市:愿为市鞍马( ) 东市买骏马( )
2、度:关山度若飞( ) 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
3、策:策勋十二转( ) 策之不以其道( ) 《马说》
执策而临之( )《马说》
4、强:赏赐百千强( )余强饮三大白( )《湖心亭看雪》
项为之强( )《童趣》
5、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1、买;集市2、过;衡量3、记;用马鞭打,这里是驱使、驾驭;马鞭4、有余;尽力;同“僵”,僵硬5、怎么;安稳
(六)、词类活用
策勋十二转:策:名词做动词,译为:记

口技 清 林嗣环
四、字词句积累
(二)、重点字词解释
1、会宾客大宴( )
2、施八尺屏障( )
3、其夫呓语( )
4、妇抚儿乳( )( )
5、妇拍而呜之( )
6、众妙毕备( )
7、宾客意少舒( )( )( )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9、曳屋许许声( )
10、虽人有百手( )
11、几欲先走( )( )
12、奋袖出臂( )
13、两股战战( )
14、不能名其一处( )
答案:1、适逢2、设置、安放3、说梦话4、抚摸、安慰;喂奶5、指轻声哄小孩入睡6、全、都7、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8、其中夹杂着9、拉10、即使11、几乎;跑12、扬起、兴起13、大腿14、说出
(三)、一词多义
1、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王曰:“善哉” ( )《公输》
2、乳: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
3、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地维绝( )《共工怒触不周山》
4、意:宾客意少舒( )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目似瞑,意暇甚( )《狼》
5、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其一端( )
6、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并自为其名( )名之者谁( )
7、坐:口技人坐屏障中( )满坐寂然( )
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8、妙:以为妙绝( ) 众妙毕备( )
答案:1、擅长;好;2、喂奶;奶头3、极;消失;断4、心情;情趣;神情5、手指;指出6、说出;名字;命名7、坐在;同“座”;因为8、奇妙;妙处
(四)、古今异义词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
3、两股战战
4、几欲先走
5、虽人有百手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答案:1、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2、于是: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4、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5、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6、中间:古义:其中夹杂着 今义:中间
7、闻: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五)、词类活用
1、会宾客大宴
2、京中有善口技者
3、不能名其一处也
4、众妙毕备
答案:1、大宴:名词作动词,译为:举行宴会2、善:形容词作动词,译为:擅长3、名:名词作动词,译为:说出4、妙:形容词作名词:妙处
(七)、文言句式
判断句式:“不能名其一处也”,译为: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五、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本文主要写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精湛.
2、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侧面描写,主要是道具的简单与观众的反映.
孙权劝学
四、字词句积累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4、但当涉猎( ) 5、见往事耳( )
6、蒙乃始就学( )
7、及鲁肃过寻阳( )( ) 8、卿今者才略( )
9、即更刮目相待( )(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答案:1、当权、当道2、推托3、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4、粗略地阅读5、历史6、于是、就7、到了……的时候;到8、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9、重新;擦擦眼10、认清事物
(三)、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 译为:
答案:“邪”同“耶”,语气词
(四)、古今异义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见往事耳
答案:1、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五)、一词多义
1、谓:权谓吕蒙曰( )谓为信然( )《隆中对》
太守谓谁( )《醉翁亭记》
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
2、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
3、过:及鲁肃过寻阳( )
人恒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益:自以为大有所益( )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香远益清( )《爱莲说》
5、更:即更刮目相待(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心亭看雪》
是日更定矣( ) 《湖心亭看雪》
答案:1、对------说;说;是;命名、称谓2、用;认为;更加3、到;过错4、好处;增加、更加;5、重新;还;初更,时间单位
(六)、词类活用
(八)、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蒙辞以军中多务”等于“蒙以军中多务辞”.译为: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伤仲永 王安石

三、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抚州临川人. 杰出的 、 ,世称“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请再写出其他的七位: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
他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答案:《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介甫 半山 北宋 政治家 文学家 临川先生
韩愈 柳宗元 王安石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四、 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邑人( ) 日扳( ) 仲永环谒(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Mǐn( )然
答案:Yì pān yè chèn 泯
(二)、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 译为:
2、贤于材人远矣: 通 译为:
3、未尝识书具: 通 译为:
答案:1、“扳通“攀”,牵、引.2、“材”通“才”,才能 3、“尝”同“曾”,曾经
(三)、重点字词解释
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 )
3、父异焉( ) 4、并自为其名( )5、收族为意( )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7、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8、邑人奇之( ) 9、稍稍宾客其父( )( )
10、或以钱币乞之( )( )
1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12、不能称前时之闻( ) 13、泯然众人矣( )
14、仲永之通悟( ) 15、受之天也( )
16、贤于才人远矣( )17、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答案:1、属于2、曾经;书写工具3、以------为异4、名字5、聚、团结6、从此;完成7、文采和道理8、以-----为奇9、以宾客之礼相待10、有人;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11、四处拜访12、相当13、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14、通达聪慧15、承受16、胜过、超过17、指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四)、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形容动词作动词,以…为奇.
2、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把…当作宾客.
3、利其然:名词作动词,以…为利.
4、伤仲永:形容词作动词,哀伤,感伤.
(六)一词多义
1、书:即书诗四句( )
羲之之书晚乃善( )《墨池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
2、与:借旁近与之(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3、名:并自为其名( )
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有仙则名( )《陋室铭》
4、自:并自为其名(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5、于:贤于材人远也( ) 于舅家见之( )环谒于邑人( )
6、夫:今夫不受之天( ) 夫起大呼( )《口技》
7、宾客:稍稍宾客其父(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口技》
8、并:并自为其名(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9、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汝心之固( )《愚公移山》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之:忽啼求之( ) 借旁近与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 )
卒之为众人( )
答案:1、写;书法;信2、给;通“欤”语气词,吗3、名字;说出;命名;出名4、自己;从;如果;5、比;在;到6、指示代词,那些;丈夫7、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客人8、并且;全、都9、本来;顽固;巩固10、它,指书具,代词;他,指仲永,代词; 的,助词;助词,不译.
(七)、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性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八)、文言句式
1、省略句:(1)、“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译为:不让方仲永学习.
(2)、“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译为:我叫方仲永作诗.
(3)、“还自扬州”即“(我)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译为:(我)从扬州回乡.
(4)、“受之天” 即“受之(于)天”,“之”后省略“于”. (我)先天得到的.
2、状语后置句式:“还自扬州”即“自扬州还”. 译为:从扬州回乡.
《童趣》沈复
(二)、重点字词解释
1、余忆童稚时( ) 2、明察秋毫( )
3、故时有物外之趣( ) 4、项为之强( )
5、徐喷以烟( ) 6、作青云白鹤观( )
7、果如鹤唳云端( ) 8、以丛草为林( )
9、方出神( ) 10、鞭数十,驱之别院( )( )
答案:1、我 2、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4、“强”通“僵”,僵硬5、慢慢地6、景象,景观7、鸟鸣8、把------作为 9、正 10、用鞭子打; 赶、驱逐
(三)、词类活用
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译为:用鞭子打
(四)、文言句式
1、状语后置句式:(1)、“徐喷以烟”等于“徐以烟喷”.译为: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2、省略句式:(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3、被动句式:“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4、判断句式:“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5、固定句式: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
(五)、一词多义
1、为:项为之强(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以虫蚁为兽( ) 谓为信然( )《陈涉世家》
答案:因此;被;作为;是
2、或:则或千或百( )
或以为死( ) 《陈涉世家》
或以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答案:有时;有人;或许
3、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 公问其故( ) 温故而知新( )
桓侯故使人问之( )
答案:所以;原因;旧的;特意
4、观:作青云白鹤观( ) 观之,兴正浓( )
答案:景观;看
5、其:常蹲其身( )必细察其纹理( ) 其如土石何( )
答案:代词:自己;代词:藐小之物;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6、之:驱之别院( ) 使之冲烟而飞鸣( ) 观之正浓( )
昂首观之( )
答案:代虾蟆;代蚊子;代二虫;代夏蚊
(六)、古今异义词
1、余忆童稚时
2、则或千或百
答案:1、余:古义:我;今义:剩余
2、 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山市
(二)、重点字词解释
1、然数年恒不一见
2、高插青冥
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4、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5、高垣睥睨,
6、连亘六七里
7、居然城郭矣
8、堂若者,坊若者
9、城市依稀而已
10、惟危楼一座
11、直接霄汉
12、则黯然缥缈
13、或凭或立
14、倏忽如拳如豆
15、逾时,楼渐低
16、见山上人烟市肆
答案:1、经常2、青天,天空3、不久,不一会儿4、屋檐;明白5、高墙6、连绵不断7、城市8、厅堂;街巷9、隐隐约约10、高11、云霄和天河1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13、靠着14、突然15、过了一会16、店铺
(三)、通假字
1、一切乌有: 同 译为:
2、裁如星点: 同 译为:
答案:1、“乌”同“无” 没有
2、“裁”同“才” 仅仅
(五)、一词多义
1、若:中有楼若者( )若为佣耕( ) 若听茶声然( )
2、顾:相顾惊疑(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元方入门而不顾( )
3、一:惟危楼一座( )或凭或立,不一状(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4、然:尘气莽莽然( ) 然数年恒不一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答案:1、好像;你;好像2、看;难道;回头看3、数词,一;统一;全,都
4、------的样子;可是;这样
(六)、文言句式
1、叛断句式: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译为: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
2、省略句式: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等于“(他们)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译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
(2)、“始悟为山市” 等于“始悟(这景象)为山市”. 译为: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3)、“与同人饮楼上” 等于“与同人饮(于)楼上”. 译为:(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
(七)、词类活用
1、窗扉皆洞开 洞:名词作状语 译为:像洞一样
2、逾时,楼渐低 低:形容词作动词 译主:降低
(八)、古今异义词
1、高垣睥睨 睥睨:古义: 今义:
2、惟危楼一座 危:古义: 今义:
3、或凭或立 或: 古义: 今义:
答案:1、睥睨:古:指城墙上呈凸凹形的矮墙;今:斜着眼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2、危:古:高,高耸;今:危险
3、或:古:有的;今:连词,或者
《论语》十则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3、吾日三省吾身( )( )( )( )
4、传不习乎( )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8、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9、择其善者而从之( )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12、其恕乎( )( )
答案:1、时常地复习2、生气、发怒3、人称代词,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4、老师传授的知识5、真诚,诚实6、旧的;可以把7、迷惑,这里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8、这9、优点10、刚强,勇毅11、凋谢12、大概,也许;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三)、通假字
1、不亦说(yuè)乎: 通 译为:
2、诲女(rǔ)知之乎: 通 译为:
3、是知(zhì)也: 通 译为:
答案:1、“说”同“悦” 愉快2、“女”同“汝” 你3、“知”同“智” 聪明
(四)、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
2、可以为师矣
3、是知也
4、死而后已
5、然后知松柏
6、三人行
答案:1、君子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2、可以: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3、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性动词
4、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5、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的连词
6、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五)、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
2、温故而知新( )( )
3、见贤思齐焉( )
答案:1、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译为:按一定的时间.
2、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六)、一词多义⑤⑥
1、而:①学而时习之( ) ②人不知而不愠( )
③任重而道远( ) ④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答案:①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 ②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却
③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不译 ④表修饰关系的连词,不译
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④是知(zhì)也.( )
答案:①了解 ②领悟 ③明白 ④ 同“智”,聪明
3、已:①死而后已( )
②自董卓已来( )《陈涉世家》
答案:①停止 ②同“以”
4、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 )《陈涉世家》
③谓为信然( )《陈涉世家》
答案:①真诚,诚实 ②同“伸”伸张 ③ 确实
5、殆:①思而不学则殆( )
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陈涉世家》
答案:①有害 ②大概
6、其: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②其恕乎( )
③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答案:①:代词,他们 ②大概,也许 ③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八)、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2、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等于“可以(之)为师矣.”译为:可以把这样的人当老师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于“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译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塞翁失马
(二)重点字词解释
1、马无故亡而入胡( )
2、人皆吊之( )
3、此何遽不为福乎( )
4、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 )
5、堕而折其髀( )
6、丁壮者引弦而战( )
7、死者十九( )
8、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
答案:1、逃跑2、对其不幸表示安慰3、怎么就,表示反问4、经过;带领5、大腿6、拉开弓弦7、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8、瘸腿;保全
(三)、一词多义
1、亡:马无故亡而入胡(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且秦灭韩亡魏( )《唐睢不辱使命》
答案:逃跑;丢失;同“无”,没有;使------灭亡
(四)、古今异义词
1、人皆吊之
吊:古义: 今义:
2、居一年
居:古义: 今义:
3、死者十九
十九:古义: 今义:
答案:1、吊:古义: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今义:悬挂
2、居:古义: 停留 今义:居住
3、十九:古义: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今义:数词,十九
(五)、词类活用
1、家富良马
2、胡人大入塞
答案:1、富:形容词作动词,富有
2、大:形容词作状语,大举
智子疑邻
四、 (二)、重点字词积累
1、不筑,必将有盗( )
2、天雨墙坏( )
3、暮而果大亡其财( )( )( )
答案:1、修补2、下雨3、晚上;果然;丢失
(三)、古今异义词
1、其邻人之父疑云
父:古义;读fǔ,指家族或亲戚中的成年男子;今义:指父亲 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云:古义:说;今义:指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
2、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古义:丢失,逃跑;今义:死亡,灭亡 如;且秦灭韩亡魏《唐睢不辱使命》
(四)、文言句式
省略句式:“不筑,必将有盗”等于“(咱家)不筑,(咱家)必将有盗”.译为:咱家如果不修补,咱家一定会有人来偷.
世说新语两则(七年级上册)
一、《咏雪》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寒雪日内集( )
2、与儿女讲论文义( )
3、俄而雪骤(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
5、陈太丘与友期行( )
6、太丘舍去( )
7、尊君在不( )
8、相委而去( )
9、君与家君期日中( )
10、下车引之(
11、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1、家庭聚会2、讲解3、不久,一会儿4、大致,差不多
5、约定6、离开7、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8、丢下,舍去9、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10、拉11、回头看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 通 ,译作:
答案:“不”通“否” 吗
(四)、一词多义
1、期:与友期行( ) 期年之后,虽欲言而无可进者( )
2、去:相委而去( ) 西蜀之去南海( )
去死肌( )《捕蛇者说》
3、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十则
谓为信然(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答案:1、约定;满一年2、离开;距离;除去3、诚信,守信;真诚,诚实;确实;同“伸”,伸张
(五)、古今异义词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古义: 今义:
2、相委而去
去:古义: 今义:
3、与友期行
期:古义: 今义:
4、元方入门不顾
顾:古义: 今义:
5、下车引之
引:古义: 今义:
答案:1、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或指年轻人 今义:儿子和女儿
2、去:古义: 离开 今义:前往
3、期: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4、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5、引:古义:拉 今义:引用或引导
(七)、文言句式
1、省略句式:(1)、“去后乃至”等于“(陈太丘)去后(友人)乃至”.译为;陈太丘走后友人才到.
(2)、“撒盐空中差可拟”等于“撒盐(于)空中差可拟”.译为: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2、判断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为:(兄女)是我大哥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高中文言文实词及翻译几题~翻一下整个句子或者成语 还有给出的字(没有语境,我们学校的作业~)或王命急宣 或 卒不去,故及
高中文言文实词及翻译几题~
翻一下整个句子或者成语 还有给出的字(没有语境,我们学校的作业~)
或王命急宣 或
卒不去,故及于难 及
匪来贸丝,来即我媒 匪 即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
冀君实或见恕也 实 或
主人不问,客不能举 举
不假思索 假
绝知此事要躬行 绝
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举
有教无类 教 类
好的话追加
永恒yy者1年前2
xue_1314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或王命急宣 或 :有时
卒不去,故及于难 及 :遭到
匪来贸丝,来即我媒 匪:不是 即:就是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 :断断续续
冀君实或见恕也 实:实际上 或:连词,无意义
主人不问,客不能举 举:发问
不假思索 假:加以
绝知此事要躬行 绝:才
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举:都
有教无类 教:教育 类:类别,等级
高中文言文实词总结 “见 堪”
射日抱月1年前1
allgoaway5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见本义是看、看见.
(1)动词
①拜见、求见,用于下对上.如: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接见、召见、会见,用于上对下.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见面,用于一般关系间相见.如: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行》)
④看清,看出.如:卒以此见楚王之终不悟也.(《屈原列传》)
(2)名词,意为“见识”“见解”.如成语“真知灼见”“见多识广”.
(3)通“现”,有“表现”“显现”“出现”和“引见”“介绍”等义.如:
A.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表现.)
B.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显现.)
附虚词用法:
(1)介词.用在动词前,表被动,可译为“被”,有时同“于”配合使用.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偏指一方,可译为“我”.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见背”意即“离我而去”.)
堪本义是地面突起的地方.用作动词:
(1)忍受,经得起,受得了.如: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游黄山记》)
(2)可,能够.如: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49.克本义是肩负.用作动词:
(1)战胜,打败.如成语“克敌制胜”“攻无不克”,有又如: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2)克制,约束.如成语“克己奉公”“克己复礼”.
(3)能,能够.如成语“克勤克俭”“克尽厥职”,又如: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
高三语文学习高三了,自己的语文一直不是很理想,想提高一下,自己最头疼的就是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阅读,有的文言文实词尽管积累了
高三语文学习
高三了,自己的语文一直不是很理想,想提高一下,自己最头疼的就是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阅读,有的文言文实词尽管积累了也背了,可是就是不会把整个句子翻译下来,或者碰到背过的词根本想不到怎么用,诗歌鉴赏也是无处下笔,该怎么办啊
woaidx1年前1
zhouhuixing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1.4%
语文诗歌鉴赏都是有模板的 你可以注意去积累一些模板 网上也有你可以搜一下
回答的时候只要把相关的字写上去然后弄通顺就可以了
文言文纸上谈兵的重点实词的解释词:1.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兵:( )2.以天下么莫能当。当:( )3.而绝其粮道。
文言文纸上谈兵的重点实词的解释
词:
1.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兵:( )
2.以天下么莫能当。当:( )
3.而绝其粮道。绝:( )
4.数十万之众遂降秦。遂:( )
句:
1.使赵不将括则已。
2.秦悉坑之。
道理:
启示:
感受:
星宿教主张杰1年前2
jonesxi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赵括自少时①学兵法,言兵事②,以天下莫能当③.尝与其父奢④言兵事,奢不能难⑤,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⑥,而括易言之⑦.使赵⑧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⑨,悉更约束⑩,易置(11)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12),佯败走,而绝(13)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14)之.
(选自《史记》)
①少时;小时候.
②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③以天下莫能当: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过他的.
④奢: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
⑤难:驳倒.
⑥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
⑦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⑧赵:赵国.
⑨廉颇:赵国良将.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廉颇.
⑩悉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11)易置:撤换.
(12)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3)绝:截断.
(14)坑(kēng):活埋.
(15)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也叫马服子,其父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
(16)当(dǎng ):抵押.
翻译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战争,以命相搏的地方,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触动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了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语言学纲要里的实词与虚词的区别是什么
xia75121年前1
飞吧我的爱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如何背诵古诗文和实词,虚词更记得住?
13步秧歌1年前3
依然任逍遥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77.8%
对于古诗文,我是先抄写到一个本子上,早中晚各看一次,背一下,两天默写一下,错误的着重记忆.
对于文言文,我是以课为单位把把每一课中要掌握的实词,虚词,全部整理一遍.然后再把通假字、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语言现象全部摘出来,再整理一遍.最后把重要的句型整理出来,比如说:判断句、省略句之类的.最后的最后,每天看,一星期做几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