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夜闻杜鹃 头三句描写什么样的景特点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卡丽来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亚特弘蒂斯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
2、 “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接着再泛写一笔:“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何况是此时此境呢!“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的感受.
3、 “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孤梦”点明.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就这样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表明作者对鹃夜啼的无可奈何.杜甫《子规》写道:“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客中愁闷时那能听这啼声,可是那杜鹃却似故意追着人飞!这里写的也是这种情况.鹃啼除了在总体上给人一种悲凄之感、一种心理重负之外,还由于它的象征意义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鸣,使人觉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鸣常引起人们时序倏忽之感,如《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同时,这种鸟的鸣声好似说“不如归去”,因此又常引起人们的羁愁.
1年前

相关推荐

课外古诗鉴赏(6分,每题3分)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课外古诗鉴赏(6分,每题3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小题1:这首词“茅檐人静”头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特点?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景象特点: (2分)
作用: (1分)
小题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手法: (1分)
好处:
(2分)
yang33181年前1
lzhcmy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小题1:答: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3分)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2分,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小题2:运用烘托(衬托)手法,(1分)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2分)(“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