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我1着•郧西县二模)下列物质或用品均为生活n常见物质:①加铁酱油、②不锈钢锅、③小苏打、④汽油、⑤食盐、⑥塑料水杯、

真诚爱心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着我1着•郧西县二模)下列物质或用品均为生活n常见物质:①加铁酱油、②不锈钢锅、③小苏打、④汽油、⑤食盐、⑥塑料水杯、⑦碳酸钙,请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预防人体贫血,生活n可食用的物质是______.
(着)常用来制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是______,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
(3)所使用的主要材料n,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yllly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解题思路:物质的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所以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入手来回答此题.

(1)缺铁可引起贫血,为预防人体贫血,生活e可食用含铁元素的食品,故选①;
(y)小苏打常用来制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钙是人体骨骼是主要元素,因此为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可以摄入钙元素的物质碳酸钙;
(e)有机材料主要是由有机物组成的,故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水杯,金属材料e含有金属,故属于金属材料的是不锈钢锅.
故答案为:(1)①;(y)③;⑦;(e)⑥;②.

点评:
本题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常用盐的用途;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考点点评: 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把学习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同学们感到了化学的重要性.

1年前

相关推荐

(2011•郧西县模拟)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小红进行如下实验:
(2011•郧西县模拟)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小红进行如下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甲、乙两种液体,先用天平称出甲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天平右盘中的砝码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每个烧杯的质量为100g,则甲液体的质量为______g;然后同样称出相等质量的乙液体.
(2)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其示数都如图乙所示,则两种液体的初温均为______℃.
(3)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
①根据图象,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②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
③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J/(kg•℃).
jbnh1年前1
shanhuacai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解题思路:(1)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已知烧杯的质量以及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可以得到液体的质量;
(2)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
(3)①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由酒精灯火焰的大小决定的,酒精灯相同,吸收的热量就相同.
②升高相同的温度,我们可以在纵轴上取一相同的温度,做横轴的平行线,看谁的加热时间长,谁的比热容就大.
③根据Q=Cm(t-t0)可知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温度的变化值成反比,据此求出乙的比热容.

(1)由图知,甲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00g+50g+20g+10g+2g=182g,所以甲液体的质量为m=182g-100g=82g;
(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体的初温度为t=19℃;
(3)①不正确.升高的温度大,不代表吸收的热量多,吸收热量的多少是一样的,因为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甲和乙吸收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②由图可知,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如都温度升到40℃,甲需要的时间是3min,乙需要的时间是4min,乙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这说明乙的吸热能力强一些.
③根据△t=[Q/cm]可知,在质量和吸收热量一定时,温度的变化值和比热容成反比.
我们可以取相同的加热时间4min,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4min,甲和乙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甲的温度变化值为50℃-10℃=40℃,乙的温度变化值为40℃-10℃=30℃,
乙的比热容C=[40℃/30℃]×1.8×103J/(kg•℃)=2.4×103J/(kg•℃).
故答案为:
(1)82;(2)19;
(3)①不正确;酒精灯相同,相同时间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②乙;乙;③2.4×103

点评:
本题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考点点评: 这个实验共涉及了两个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我们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即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就要控制其它的因素都相同,通过比较吸热多少或升高的温度来比较比热容大小.转换法就是将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它直观现象再现出来.

(2011•郧西县模拟)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
(2011•郧西县模拟)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水平地面移到高楼楼顶的阳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小,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
B.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小,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
C.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大,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
D.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大,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
单人舞曲1年前1
dmaoanr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解题思路: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管内水面上升,管内外高度差为h,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加上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从水平地面移到高楼楼顶的阳台上高度增加,外界大气压减小,瓶内气压不变,使管内水柱高度变大,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

由题知,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加上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
即:p=p+p
∵把气压计从水平地面移到高楼楼顶的阳台上,p不变,p变小,
∴p变大,管内水柱高度变大;
管内水柱高度增加,∵p=ρgh,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液体压强的计算、温度计的原理,综合性强,要求运用物理知识要灵活.

(2011•郧西县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1•郧西县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B.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物体振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
xiaohui6681年前1
豆蔻梢头二月猪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3)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固体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同一介质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知识,都是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平时学习中多观察和思考,注重理论联系生活.

(2011•郧西县模拟)如图,是初中物理光学研究中的几个典型实验.其中甲、乙、丙分别研究的物理内容是:
(2011•郧西县模拟)如图,是初中物理光学研究中的几个典型实验.其中甲、乙、丙分别研究的物理内容是:

(1)甲研究的内容是:______;实验中若将纸板F向后折,纸板F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2)乙研究的内容是:______;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3)丙研究的内容是:______,在光屏上观察到像的条件是:______.
huhuwaoo1年前1
弓长伢子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解题思路:先根据图中甲乙丙三图中的器材可确定研究的课题;
(1)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条件分析答题,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像在光屏上;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能成像在光屏上.

(1)由图甲知,甲研究的内容是:光的反射定律;由反射定律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实验中若将纸板F向后折,纸板F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E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纸板F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光的反射定律;不能.
(2)由图乙知,乙研究的内容是:平面镜成像规律;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何关系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平面镜成像规律;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何关系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由图丙知,丙研究的内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光屏上观察到像的条件是: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焦距;
故答案为: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焦距.

点评:
本题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初中物理光学研究中的几个典型实验,熟悉实验装置,掌握相关的物理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13•郧西县模拟)在Rt△ABC中,∠C=90°,∠A=30°,AB=6cm,则BC=______cm.
mrg_ghf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2012•郧西县二模)将一块质量为5.8g的铁合金(成分为铁和碳)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94.6g稀H2SO4,恰
(2012•郧西县二模)将一块质量为5.8g的铁合金(成分为铁和碳)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94.6g稀H2SO4,恰好与铁合金中的铁完全反应(碳不溶于稀H2SO4),所得氢气的质量为0.2g.已知含碳量高于2%的铁合金为生铁,含碳量低于2%的铁合金为钢,试根据计算回答:
(1)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swers1231年前1
verlorene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解题思路:(1)由生成氢气的质量和铁合金的质量,根据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和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铁合金的质量与铁的质量之差就是铁合金中碳的质量,碳的质量与铁合金的质量之比就是铁合金的含碳量.通过比较就可以知道是生铁还是钢.
(2)由铁的质量加上稀硫酸的质量去掉生成氢气的质量,就是所得溶液的质量;硫酸亚铁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之比就是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铁合金中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152 2
x y 0.2g
[56/x=
152
y=
2
0.2g]
x=5.6g y=15.2g
(1)铁合金的含碳量为[5.8g−5.6g/5.8g]×100%≈3.4%>2%
故该铁合金属于生铁.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5.2g/5.6g+94.6g−0.2g]×100%=15.2%
答:(1)该合金是生铁;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5.2%.

点评:
本题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
一、由氢气直接计算出的是纯铁和硫酸亚铁的质量;
二、判断是生铁还是钢时,需要计算的是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

(2009•郧西县模拟)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O过AC的中点D,过点D作DE⊥BC,交BC于点E.
(2009•郧西县模拟)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O过AC的中点D,过点D作DE⊥BC,交BC于点E.
(1)求证:DE与⊙O相切;
(2)如果⊙O的直径AB=4,CE=3,求BE的长.
cunhua831年前1
repent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1)要证明切线,结合DE⊥BC,只需证明OD∥BC,显然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证明;
(2)根据(1)中的平行,易证明角相等.从而发现等腰三角形ABC,然后进行计算.

(1)证明:连接OD;
∵AD=CD,AO=BO,
∴OD∥BC.
∵DE⊥BC,
∴OD⊥DE.
∴DE与⊙O相切.

(2)由(1)知,OD∥BC,
∴∠ADO=∠C.
∵∠A=∠ADO,
∴∠A=∠C.
∴AB=BC.
∴BE=BC-CE=AB-CE=4-3=1.

点评:
本题考点: 切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

考点点评: 掌握证明切线的方法.综合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2013•郧西县模拟)下列是课本的四幅插图,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2013•郧西县模拟)下列是课本的四幅插图,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1电铃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B.图2表示利用安培定则通过电流的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右手的拇指向N极
C.图3的原理可以制成电动机
D.图4 扬声器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流芳百事1年前1
lif_531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解题思路:A、要掌握电磁铁的构造及原理,掌握其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B、掌握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绕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螺线管的N极.
C、要区别开电磁感应实验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这两个实验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电源.
D、当交流音频电流通过扬声器的线圈(在扬声器中又叫做音圈)时,音圈中就产生了相应的磁场.这个磁场与扬声器上自带的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产生相互作用力.于是,这个力就使音圈在扬声器的自带永磁体的磁场中随着音频电流振动起来.而扬声器的振膜和音圈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振膜也振动起来.振动就产生了与原音频信号波形相同的声音.

A、电铃中利用了电磁铁,根据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所以A说法错误.
B、图2中利用安培定则判定电流的方向,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绕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螺线管的N极.所以B说法正确.
C、此实验当有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就会受到磁场的作用而运动.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电动机,所以C说法正确.
D、图4中的扬声器,当有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时,便会产生变化的磁场,与永久磁铁共同作用,吸引膜片引起震动而产生声音.所以其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扬声器和耳机的构造和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电磁现象有关内容及实验的掌握,大家要注意区分并注意联系实际.

(2011•郧西县模拟)在课外小组活动中,小明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
(2011•郧西县模拟)在课外小组活动中,小明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小强将一底面积为S1的实心金属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缓慢浸没到底面积为S2的薄壁盛水圆柱形容器中(水未溢出且物体未接触容器底部),弹簧测力计示数改变了△F,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改变了
△F
S2
△F
S2
cezz13305761年前1
含着它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解题思路:(1)在空气中称石块重,从甲图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石块重),从乙图读出小石块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称重法求小石块受到的浮力;
已知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小石块的体积;利用称重法求小石块受到盐水的浮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盐水的密度;
(2)设圆柱体的高为H,根据V=Sh计算出圆柱体体积,也就知道了排开液体的体积;又知道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可以求出圆柱体浸没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值.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将结果用△F、S2表示.

(1)由甲、乙两图得:
石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F=G-F=4N-3N=1N;
∵Fvg,
∴石块的体积:
v=v=
F浮
ρ水g=
1N
1×103kg/m3×10N/kg=1×10-4m3
由甲、丙两图,石块受到盐水的浮力:
F′=4N-2.9N=1.1N,
∵F′=ρ盐水vg,
∴ρ盐水=
F′浮
V排g=
1.1N
1×10−4m3×10N/kg=1.1×103kg/m3
(2)设圆柱体的高为H,
∵圆柱体浸没于水中,
∴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v=v=S1H,
将圆柱体浸没于水中后,容器内水面上升的高度h:
△h=
V排
S2=
S1H
S2,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值:
△p=ρg△h=ρg
S1H
S2=
ρ水gS1H
S2=
ρ水gV排
S2,
∵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
Fgv=△F,
∴△p=
△F
S2.
故答案为:(1)1.1×103kg/m3;(2)
△F
S2.

点评:
本题考点: 浮力的利用;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考点点评: 第一问:称重法的运用是本题中求浮力的基本方法,浮沉条件可帮助我们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本题的难点还是两次浮力公式的运用,利用石块排开水的体积与排开盐水的体积相同,进而求出盐水的密度.
第二问:考查了液体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称重法测量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求出水面升高值是本题的突破点.

(2009•郧西县模拟)计算:cos45°•(-[1/2])-2-(22-3)0+|-32|.
helensang1年前1
倾城一箭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根式化简绝对值等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原式=

2
2•4-1+4
2=6
2-1.

点评:
本题考点: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实数的性质;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能力,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等考点的运算.注意:负指数为正指数的倒数;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二次根式的化简是根号下不能含有分母和能开方的数.

(2013•郧西县模拟)方程x2-x-1=0的一个根是(  )
(2013•郧西县模拟)方程x2-x-1=0的一个根是(  )
A.1-
5

B.
1−
5
2

C.-1+
5

D.
−1+
5
2
malukuku1年前1
嘎嘣嚼豆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解题思路:先计算出△=(-1)2-4×1×(-1)=5>0,然后利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直接求解.

a=1,b=-1,c=-1,
∴△=(-1)2-4×1×(-1)=5>0,
∴x=
−(−1)±
5
2×1=

5
2.
∴x1=
1−
5
2,x2=
1+
5
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一元二次ax2+bx+c=0(a≠0)的求根公式为x=−b±b2−4ac2a(b2-4ac≥0).

(2011•郧西县模拟)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图中
(2011•郧西县模拟)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
A.
B.
C.
D.
冰寒冰寒1年前1
clolij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3.7%
(1)由小球下落的照片可知,在相等时间t内,小球的路程s越来越大,均匀增加;
(2)由于在相等的时间t内,小球的路程s均匀增加,由v=[s/t]可知,小球下落的速度均匀增加,
(3)A所示v-t图象,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不符合小球速度特点;
B所示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不符合小球速度特点;
C所示v-t图象,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与小球的速度特点相符;
D图象反应物体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与小球的速度特点不符;
故选C.
(2013•郧西县模拟)某电热水壶的铭牌如下表所示.若热水壶内装满水,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外界大气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
(2013•郧西县模拟)某电热水壶的铭牌如下表所示.若热水壶内装满水,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外界大气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求:
型号DSH-2LB
电源220V 50Hz
功率 加热时 1100W
保温时22W
容量2L
(1)保温时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是多少?
(2)若壶内20℃的水加热14min正好烧开,水吸收热量是多少?
(3)上述加热过程中,消耗电能是多少?
有乔不孤单1年前1
陇川青岩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解题思路:(1)根据电热水瓶的铭牌可知保温时的功率和电压,根据I=[P/U]求出保温时通过电热水瓶的电流;
(2)先根据m=ρV求出瓶内水的质量,再根据Q=cm(t-t0)求出瓶内水吸收得热量;
(3)由表格数据可知加热功率,又知道加热时间,根据W=Pt求出消耗的电能.

(1)根据P=UI可得,保温时通过电热水瓶的电流:
I=
P保温
U=[22W/220V]=0.1A;
(2)根据ρ=[m/V]可得,瓶内水的质量为:
m=ρV=1.0×103kg/m3×2×10-3m3=2kg,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瓶内水吸收的热量:
Q=cm(t-t0)=4.2×103kg/m3×2kg×(100℃-20℃)=6.72×105J;
(3)消耗的电能:
W=P加热t=1100W×14×60s=9.24×105J.
答:(1)保温时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是0.1A;
(2)水吸收热量是6.72×105J;
(3)消耗电能是9.24×105J.

点评:
本题考点: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涉及到电功率公式和密度公式、吸热公式、电功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012•十堰模拟)绿原酸(C16H18O9)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从我市郧西县栽种较
(2012•十堰模拟)绿原酸(C16H18O9)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从我市郧西县栽种较广的杜仲(中药材)中提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ly151年前1
罅隙yuanxu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解题思路:(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16×9)=32:3:24.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9/12×16+1×18+16×9]×100%≈40.7%.
故答案为:(1)32:3:24;(2)40.7%.

点评:
本题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3•郧西县模拟)如图甲,电源的电压恒为9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0Ω,电流在0.1A~0.4A之间时电子&
(2013•郧西县模拟)如图甲,电源的电压恒为9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0Ω,电流在0.1A~0.4A之间时电子 元件均能正常工作.若通过此电子 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是(  )
A.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3.6W
B.为使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应控制在12.5Ω~70Ω
C.当P在中点时,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之比为1:1
D.电子元件工作时,电阻保持不变
容家良品1年前1
娶了米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解题思路:(1)从图象可知,电流与电子元件两端的电压不是正比关系;
(2)由图象可知,电路电流最小为0.1A,电流最大为0.4A,找到对应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进一步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根据P=UI求出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3)当P在中点时,无法判断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大小关系,根据电阻的分压特点可知无法确定当P在中点时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之比.

(1)从图象可知,电子元件的电阻是在变化的,故D错误;
(2)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电路电流最小为0.1A,电子元件两端的最小电压为2V,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为U1=9V-2V=7V,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R=
U1
I小=[7V/0.1A]=70Ω,
电路电流最大为0.4A,电子元件两端的最大电压为4V,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小电压为U2=9V-4V=5V,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R=
U2
I大=[5V/0.4A]=12.5Ω.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应控制在12.5欧~70欧,故B正确;
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P=UI=9V×0.4A=3.6W,故A正确;
(3)因为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串联,通过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串联两端的电压之比就等于两电阻之比,
因无法判断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大小关系,
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两端电压的关系,故C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电阻、电压、电功率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计算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范围,重点是学会根据图象分析问题.

(2013•郧西县模拟)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R3=10Ω.要使R2、R3并联,应闭合开关______
(2013•郧西县模拟)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R3=10Ω.要使R2、R3并联,应闭合开关______,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路中的总功率为P1;要使R1、R2串联,开关S1、S2应______(填“断开“或“闭合“),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路中的总功率为P2.则I1:I2=______,P1:P2=______.
maxprq1年前1
涩色_ee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解题思路:(1)电路的基本连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串联,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另一种是并联,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流通路径,各个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独立工作;
(2)R2、R3并联时,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通过两电阻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表示出干路电流,根据P=
U2
R
表示出两电阻的电功率,两者之和即为总功率;R1、R2串联时,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
U2
R
表示出电路的总功率,进一步得出答案.

(1)如图所示,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电流表后,要使电阻R2、R3并联,则电阻R2、R3中必须有电流通过,所以应闭合开关S1、S2 (电阻R1处于短路状态);要使R1、R2串联,则电阻R1、R2中必须有电流通过,所以应断开开关S1、S2
(2)R2、R3并联时,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分别为:
I2′=[U
R2,I3=
U
R3,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1=I2′+I3=
U
R2+
U
R3;
电路中的总功率:
P1=
U2
R1+
U2
R2;
R1、R2串联时,电路中各处的电路相等,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电路中的电流:
I2=
U
R1+R2,
电路中的总功率:
P2=
U2
R1+R2;
∵R1=R2=R3=10Ω
∴I1:I2=(
U
R2+
U
R3):
U
R1+R2=(
U/10Ω]+[U/10Ω]):[U/10Ω+10Ω]=4:1;
P1:P2=(
U2
R1+
U2
R2):
U2
R1+R2=(
U2
10Ω+
U2
10Ω):
U2
10Ω+10Ω=4:1.
故答案为:S1、S2;断开;4:1;4:1.

点评:
本题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根据串并联的特点得出开关的闭合应用好规律是关键.

(2011•郧西县模拟)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
(2011•郧西县模拟)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平行光源、光屏和______;在图1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
(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2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调节.
(4)如图3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光体AB所处的位置,请你根据所学的透镜知识用特殊光线作出AB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致位置.
hzshbshi1年前1
iiii0000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解题思路:(1)要想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首先让平行光源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最小、最亮的光斑,找到凸透镜的焦点,测量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首先要用光屏承接最小、最亮的光斑,然后用刻度尺测量光心到焦点的距离.
(2)通过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只有一次实验不能得到科学性结论.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同一条直线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4)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进行作图确定物体A的位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上;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1)所用的主要器材有平行光源,光屏,刻度尺,光屏便于找到焦点,刻度尺测出焦距.

故答案为:刻度尺.
(2)只测一块镜片焦距和凸透镜的原焦距相等,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测量多个碎片的焦距,然后总结结论.
故答案为:只测一块镜片焦距具有偶然性.
(3)凸透镜成像能呈现在光屏上是实像.实像在光屏的上方,要么烛焰太低,要么光屏太低,所以使蜡烛上移或使光屏上移.
故答案为:上.
(4)连接AO并延长,过A点作主光轴的平行线交凸透镜一点,连接该点和凸透镜的焦点F并延长,与AO的延长线交于一点A′,该点是物体AB的A点像的位置,作该点垂直于主光轴,即为AB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致位置.如下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考点点评: (1)要得到凸透镜的焦距,必须使用平行光源,并且平行光源要和主光轴平行.
(2)初中物理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012•郧西县二模)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
(2012•郧西县二模)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作温室大棚种植的绿色肥料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飘羽紫堇1年前1
猪肉馒头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解题思路:A、运用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解答;
B、运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性质解答;
C、根据反应生成物的溶解性解答;
D、运用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解答.

A、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用作温室大棚种植的绿色肥料,故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说法错误.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附着在块状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故说法错误;
D、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故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用途.

考点点评: 要系统所学的知识,平时学习中要总结要多做多想多练习;二氧化碳的性质要熟练掌握同时注意它与别的气体性质的区别.

(2013•郧西县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cm,整数点P从原点O出发,速度为1cm/s,且点P只
(2013•郧西县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cm,整数点P从原点O出发,速度为1cm/s,且点P只能向上或向右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
P从O点出发时间 可得到整数点的坐标 可得到整数点的个数
1秒 (0,1)、(1,0) 2
2秒
3秒
(2)当P点从点O出发10秒,可得到的整数点的个数是______个.
(3)当P点从点O出发______秒时,可得到整数点(10,5)
sc0w1年前1
罗湖猫猫 共回答了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1)在坐标系中全部标出即可;
(2)由(1)可探索出规律,推出结果;
(3)可将图向右移10各单位,用10秒;再向上移动5个单位用5秒.

(1)以1秒时达到的整数点为基准,向上或向右移动一格得到2秒时的可能的整数点;再以2秒时得到的整数点为基准,向上或向右移动一格,得到3秒时可能得到的整数点.

P从O点出发时间 可得到整数点的坐标 可得到整数点的个数
1秒 (0,1)、(1,0) 2
2秒 (0,2),(2,0),(1,1) 3
3秒 (0,3),(3,0),(2,1),(1,2) 4(2)1秒时,达到2个整数点;2秒时,达到3个整数点;3秒时,达到4个整数点,那么10秒时,应达到11个整数点;

(3)横坐标为10,需要从原点开始沿x轴向右移动10秒,纵坐标为5,需再向上移动5秒,所以需要的时间为15秒.

点评:
本题考点: 点的坐标.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所给的方法,得到相应的可能的整数点的坐标.

(2012•郧西县二模)下列变化中所涉及到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常温下为液态,C、G为单质,医疗上用F
(2012•郧西县二模)下列变化中所涉及到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常温下为液态,C、G为单质,医疗上用F来配制生理盐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C;
②D与E反应生成F和B;
③C与G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H或I;
④J和K分别与D反应都生成B、F和I,J中的组成元素比K多一种.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A在一定条件下生成B和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3)④中的变化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
(4)向等质量的J和K中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等量D溶液,______(填J或K的化学式)产生I的速率更快些.
青春不飞扬1年前1
7-eleven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根据C与G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H或I,所以C和G分别为碳或氧气中的一种,H和I分别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A、B常温下为液态,C、G为单质,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C,分解反应不会生成碳,则C不可能是碳,C为氧气,A为过氧化氢,B为水,医疗上用F来配制生理盐水,则F为氯化钠,D和E反应生成F氯化钠和B水,则D和E分别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盐酸与氧化钠中的一种,J和K分别会与D反应都生成B水、F氯化钠和I,一氧化碳不会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则I为二氧化碳,H为一氧化碳,J和K与D发生的反应为碳酸盐与酸发生的反应,又因D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所以D为盐酸,E为氢氧化钠或氧化钠,J和K为碳酸盐,并且都含有钠离子,则J和K分别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而J中的组成元素比K中多一种,则J为碳酸氢钠,K为碳酸钠,将推出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C与G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H或I,所以C和G分别为碳或氧气中的一种,H和I分别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液体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液体B和单质C,分解反应一般不会生成碳,所以C不可能是碳,C只能是氧气,所以A就是过氧化氢,B是水,医疗上用F来配制生理盐水,所以F是氯化钠,D和E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D和E分别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盐酸与氧化钠中的一种,J和K分别会与D反应都生成水、氯化钠和I,一氧化碳不会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所以I是二氧化碳,H是一氧化碳,J和K与D发生的反应为碳酸盐与酸发生的反应,又因D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所以D是盐酸,E是氢氧化钠或氧化钠,J和K为碳酸盐,并且都含有钠离子,则J和K分别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而J中的组成元素比K中多一种,所以J是碳酸氢钠,K是碳酸钠,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符合题意,所以推导合理;
(1)通过上述分析可知E物质为氢氧化钠或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或Na2O;
(2)通过上述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氢溶液,B为水,C为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

MnO2
.
2H2O+O2↑;
(3)④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是碳酸不稳定,在常温下分解生成的,其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是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得到的,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4)NaHCO3+HCl═NaCl+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可以看出每生成1个CO2分子,NaHCO3只需1个HCl分子,而Na2CO3需要2个HCl分子,由于遇到的盐酸的量相同,导致需要盐酸越少反应速率越快,所以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更快些.
故答案为:(1)NaOH或Na2O;
(2)2H2O2

MnO2
.
2H2O+O2↑;
(3)复分解反应;
(4)NaHCO3

点评:
本题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考点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再推出剩余的物质,最后代入题中进行验证即可.
通过本题需要识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2012•郧西县二模)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2012•郧西县二模)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______(填选项).
A.a→b→c→dB.b→a→c→dC.c→d→a→bD.d→c→b→a.
依夷倚翼1年前1
绿野朵朵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解题思路:(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可以判断气体的性质;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除去杂质时,应该先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除去水蒸气.

(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注入液体药品;
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有:密度比空气小,不能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能够溶于水.
故填:长颈漏斗;密度比空气小,不能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能够溶于水.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故填:BC或BD.
(3)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应该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c→d→a→b.
故填:C.

点评:
本题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考点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仪器的用途、装置选择、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2013•郧西县模拟)郧西县天河风景区修建的水体景观(如图),不但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其周围环境的气温.这
(2013•郧西县模拟)郧西县天河风景区修建的水体景观(如图),不但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其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______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的缘故,同时,也因为水面面积的显著增大,加快了水的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______(选填“吸收”、“放出”)较多的热量.记者拍摄此照片后,想拍一张较大的拦水坝的照片,记者应该照相机的镜头______(选填“向前伸”、“向后缩”),并将暗箱的长度______(选填“变长”、“缩短”).
小虫子58081年前1
nasdaq_66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解题思路:(1)修建人工湖,含水量增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2)汽化的方式有两种,即蒸发和沸腾,且都是吸热的;
(3)凸透镜在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也变化,像的大小也跟着变化,具体规律为:“物近像远像变大”.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同时也因为水面面积的显著增大,加快了水的蒸发,从而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也是有效调节周围环境气温的一个原因;
记者拍摄此照片后,想拍一张较大的拦水坝的照片,即此时的像变大,所以此时的相距应该变大,物距应该变小,所以记者应该照相机的镜头向前伸,并将暗箱的长度变长.
故答案为:比热容;小;蒸发;吸收;向前伸;变长;

点评:
本题考点: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蒸发及其现象;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考点点评: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可做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2011•郧西县模拟)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
(2011•郧西县模拟)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_____;
(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有关.
贝亚特里齐1年前1
currywu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解题思路: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物体的温度越高,构成物体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扩散越快;

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
故答案为:(1)乙;(2)温度.

点评:
本题考点: 扩散现象;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与温度关系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