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图中甲、乙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细胞1与2及细胞3与4之间通过某种化学物质直接发生联系.

sche2004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若图中甲、乙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细胞1与2及细胞3与4之间通过某种化学物质直接发生联系.据图所作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3和细胞4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递质来完成的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的速度快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其分泌物能直接作用于细胞2,则细胞2最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调节过程有关,也可能与甲调节过程有关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tracy海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解题思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图甲表示体液调节,图乙表示神经调节.

A、细胞3和细胞4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A正确;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神经调节)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体液调节)的速度快,B正确;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其分泌物能直接作用于细胞2,则细胞2最可能是垂体细胞,C错误;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图甲体液调节和图乙神经调节都有关,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年前

相关推荐

如图中甲、乙表示两种异常眼的成像路径,丙、丁表示矫正视力需配戴的镜片.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需配
如图中甲、乙表示两种异常眼的成像路径,丙、丁表示矫正视力需配戴的镜片.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需配戴丙矫正
B.甲是近视眼,需配戴丁矫正
C.乙是近视眼,需配戴丙矫正
D.乙是近视眼,需配戴丁矫正
理想的石头1年前1
安之水月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是由于眼轴较短,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折后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象.因此远视眼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中甲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图中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矫正.
故选B.
观察如图中甲、乙两幅图,将测量结果填写在相应空格处:
观察如图中甲、乙两幅图,将测量结果填写在相应空格处:
甲图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mm,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乙图天平上物体的质量是______ g
庭院古筝诗1年前1
笑望云卷云舒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0.8%
解题思路:(1)刻度尺使用之前,需要首先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刻度尺如果发生零刻度线磨损的情况,可以从某一个完整的刻度开始测量,同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测量时,要放正,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时,既要记下数值,又要记下单位.
(2)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需要把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读数.游码读数时,应读其左侧.

图中,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是从6.00cm刻度线开始测量,右侧与7.6cm对齐,估读为7.60cm,所以总长度为7.60cm-6.00cm=1.60cm.
(2)天平游码读数为3.4g,所以物体质量为20g+5g+3.4g=28.4g.
故答案为:1;1.60;28.4.

点评:
本题考点: 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两种测量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要熟练掌握.

(2012•浦东新区二模)如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
(2012•浦东新区二模)如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且培育周期短
B.④和⑦都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C.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D.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undo1081年前1
ZSDQY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作物育种,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A、①→②为杂交育种过程,虽然简便但培育周期长,A错误;
B、④过程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单倍体没有萌发的种子;⑦可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错误;
C、⑤为诱变育种,⑧为基因工程育种,二者育种原理不相同,前者为基因突变,后者为基因重组,C错误;
D、③④表示单倍体育种,其中③过程常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培养获得单倍体个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诱变育种.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育种过程与原理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011•浙江)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下表为如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1•浙江)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下表为如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气温
(℃)
降水
(mm)
气温
(℃)
降水
(mm)
1 -6.7 45.6 -12.4 90.0
4 6.0 64.0 3.3 75.5
7 20.5 76.6 19.1 118.5
10 8.9 63.0 6.5 96.0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3)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
顽石浊玉1年前1
思念无故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解题思路:(1)水文特征差异:
第一步: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河流、湖泊、城市等信息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第二步:审题,明确“问什么”;根据问题调动知识储备,明确“河流水位影响因素是降水和湖泊的调节能力”;
第三步:根据表得到有效信息“该地降水均匀”,根据图中所示水位差,可以得出河段①的流速更大,且①河段在上游,纬度较低.此步骤常因为不能有效利用“水位差”而出现失误.
第四步:从以上可以归纳出答案如下: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2)根据图中“雪带”的位置及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可得到答案.
(3)加拿大的中南部是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是小麦的重要产区;交通便利,有水运和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交通枢纽.

(1)读图,根据材料中信息,“该地降水均匀”,主要受五大湖的调节作用,该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比较小.根据图中所示水位差,可以得出河段①的流速更大,且①河段在上游,纬度较低.
(2)读图,图中“雪带”分布在湖泊的东、南岸.形成的原因有两方面:①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②经过湖面,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形成雪带.
(3)从两方面分析:①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②蒙特利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小麦运输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
故答案为:
(1)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流量小,冰期短.
(2)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3)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路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

点评:
本题考点: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考点点评: 主要考查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雪带的成因”及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强.

(2011•南京)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
(2011•南京)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
B.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一定不可能为碳酸钠
C.当X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
D.当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
雪落情深1年前1
郁金香的忧伤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A、若甲为氯化铵,X可以是氢氧化钾,那么乙可以是二氧化碳,丙可以是酸,能满足条件
B、碳酸钠可以和酸、碱、盐发生反应
C、氢气和红磷都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D、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不能和盐酸反应

A、氢氧化钾为碱,可以和非金属氧化物、酸、盐反应,所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故A对;
B、碳酸钠能够和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钡分别发生反应,而这三种物质就是酸、碱和盐,故B错;
C、氧气和氢气、红磷、葡萄糖都反应,但是氢气和红磷都是单质,故C错;
D、铜和盐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故D错.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考点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主要是考虑它们的化学性质,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判断所给物质的可行性,然后做作出解答.

(201十•石家庄模拟)如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手、手和7、7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它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
(201十•石家庄模拟)如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手、手和7、7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它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育种过程②⑤⑥都需要进行筛选,筛选不会改变任何一个基因的频率
B.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同,③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
C.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是最常用的育种方法
D.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④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
sunye0001231年前1
藤原纪子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分析图形可知:①表示杂交过程;②是连续自交过程;③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④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⑤⑥表示人工诱变过程;⑦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⑧表示导入外源基因,属于基因工程育种.

2、育种过程②⑤⑥都需要对后代进行筛选,由于淘汰了一些个体,所以筛不会改变种群基因的频率,2错误;B、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③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B错误;C、①→②过程表示杂交育...

点评:
本题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图中甲、乙在常温下分别是无色气体和无色液体,A、E是固体反应物和液体生成物,A、B、C、D、E中含有同一元素,表示由反
如图中甲、乙在常温下分别是无色气体和无色液体,A、E是固体反应物和液体生成物,A、B、C、D、E中含有同一元素,表示由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
(1)E的化学式是:______.
(2)写出B转变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能与E物质反应的物质类别有:______(至少写两类)
(4)B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是:______.
jamesgu20081年前1
星空下的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1)根据甲和乙分别为气体和无色液体可知甲可能为氧气而乙为水,而B能够和能和水及氧气反应,并且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又能够分别和氧气及水反应,所以可以判断B为二氧化硫,而C为三氧化硫而D为亚硫酸,所以E为硫酸
(2)根据(1)可知B为二氧化硫,而甲为氧气,所以可以写成化学方程式
(3)根据解答可以知道E为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故能够和硫酸反应的物质有活泼金属如铁、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碱如氢氧化钠等物质
(4)B为二氧化硫,能够污染空气,引起酸雨等危害
故答案为:(1)H 2 SO 4
(2)2SO 2 +O 2 ═2SO 3
(3)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
(4)酸雨或大气污染
一木箱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推力F作用,在5s内F的变化和木箱速度变化如图中甲、乙所示,则木箱的质量为______
一木箱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推力F作用,在5s内F的变化和木箱速度变化如图中甲、乙所示,则木箱的质量为______ kg,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g取10m/s2
xusuper1681年前1
爱鳥及鳥Jay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根据v-t图和F-t图象可知,在3-5s,物块匀速运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所以拉力和摩擦力相等,由此可以求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在根据在0-3s内物块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得物体的质量的大小.

由v-t图可知3-5s,物块匀速运动,有Ff=F=50N.
在0-3s内物块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v/△t]=2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a=F-Ff
将F=100N、Ff=50N及a代入解得m=25kg.
由动摩擦力公式得 μ=
Ff
mg=
50
25×10=0.2.
故答案为:25;0.2

点评:
本题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解读能力,根据两个图象对比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来求解.

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下图1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下图1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图是______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
(2)乙图是______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
(3)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l、2、3、4…,量得0与 1两点间距离x1=30mm,1与2两点间距离x2=36mm,2与3两点间距离x3=42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4=48mm,则小车在打计数点2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
2852244581年前1
灰灰兔子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解题思路: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点等,比如工作电压、打点周期等,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够正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

(1)甲图是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4V~6V;
(2)乙图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源;
(3)v2=
x2+x3
2T=
0.036+0.042
0.2=0.39m/s
a=
△x
T2=
0.006
0.01=0.6m/s2
故答案为:(1)电磁,低压交流电4-6V;
(2)电火花,交流电220V;
(3)0.39;0.6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考点点评: 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操作,深刻了解具体操作细节的含义,学会正确进行数据处理.

(1)在图1中甲、乙两通电螺线管磁性互相排斥.请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1)在图1中甲、乙两通电螺线管磁性互相排斥.请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2)如图2所示,小明一脚将足球踢出,请你在图中画出足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3)如图3为激光液面控制仪原理简图,固定的一束光AO以入射角θ=60°照射到水平液面上,反射光OB射到与其垂直的光屏上,用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输入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液面的高度.如果液面降低,发现光点B在光屏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到B′,请在图中标出B′的位置(要求画出光路图).
(4)如图4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在圆柱形容器的侧面不同高度处分别开了两个小孔A、B,请你画出水从两个小孔处流出时的大致轨迹.
嘛嘛咪哄1年前1
冷漠的骑士2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1)根据螺线管相互排斥可知,中间相邻的两个磁极同为N极或S极,再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电源的正负极;
(2)重力作用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3)当液面降低时,以低处的液面为反射面,按照光的反射规律画图,可确定B′点的位置;
(4)根据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可知,越深处的点喷出的水柱的距离越远.

(1)当中间两个磁极同为S极时,左侧螺线管的电源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右侧螺线管的电源同样是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若两只螺线管的电源正负极都对调过来,则中间两磁极同为N极,互相排斥.故答案如图所示;
(2)足球受到的重力作用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3)光线AO,到达O′点,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OB′,如图所示;
(4)B点的深度大于A点,所以压强更大,水流喷射得更远,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重力示意图;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点评: 四幅图考查了不同的知识点,综合性较强,都属于初中物理中重要的作图类型,值得我们关注.

如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大洲与亚洲陆地相接壤的是(  )
如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大洲与亚洲陆地相接壤的是(  )
A.甲、乙
B.丙、乙
C.丙、丁
D.甲、丁
瑞特叫大刚1年前1
失落少年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解题思路: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根据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可判断,甲是大洋洲,乙是欧洲,丙是非洲,丁是北美洲,其中与亚洲陆地相接壤的是乙欧洲和丙非洲;甲大洋洲、丁北美洲与亚洲隔海相望.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大洲的面积与位置,属基础题.

(10分)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地的各月降雨量表(单位:毫米)阅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0分)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地的各月降雨量表(单位:毫米)阅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分)
(2)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2分)
(3)比较甲、乙地降雨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5分)
ionejob1年前1
dfgfdg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81.8%
(1)(3分)高原为主(1分);西北高东南低(1分);海岸线平直(1分)。  
(2)(2分)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量小(1分),水位(径流)季节变化较小(1分)。 
(3)(5分)甲地降雨量比乙地小(1分)。原因:甲地距海较远,受暖流影响较小(1分), 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降水量较小(1分);乙地距海较近,受暖流影响较大(1分), 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降水量较大(1分)

两矩形线圈分别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则
两矩形线圈分别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则
[ ]
A.两交变电流的频率之比
B.两交变电流的电动势有效值之比
C.t=1s时,两线框均处于中性面位置
D.同一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甲的阻碍较大
影子98071年前1
OOO777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C
(2011•济南)如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成分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011•济南)如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成分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蛋白质
B.乙代表脂肪
C.丙代表淀粉
D.乙能在胃中消化
花猫花1年前1
花开_li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解题思路: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变成麦芽糖,再在小肠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初步消化,再在小肠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中消化.所以从图中看出甲是淀粉,乙是蛋白质,丙是脂肪.

A、甲是淀粉,A错误;
B、乙是蛋白质,B错误;
C、丙是脂肪,C错误;
D、乙是蛋白质,蛋白质在胃初步消化,再在小肠彻底消化为氨基酸.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考点点评: 掌握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消化的过程即可解答.

有甲乙丙丁四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其 中甲添加品红色光照,乙添加绿色光照,丙隔有品红 色滤光片,丁隔有绿色滤光片,
有甲乙丙丁四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其 中甲添加品红色光照,乙添加绿色光照,丙隔有品红 色滤光片,丁隔有绿色滤光片,经过一段时间,各盆植物中长势最差的为什么是丁?
popo10141年前6
亲亲的给你一个吻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丁隔有绿色滤光片所以只有绿光可以透过然后照到植物上,而其他光则被滤光片吸收,植物对绿光基本上不吸收,主要吸收利用红橙光和蓝紫光,现在红橙光和蓝紫光被滤光片吸收不能被植物利用,所以他的长势最差
甲除了有阳光之外还有品红色光,所以可利用的光很多
乙有阳光又添加绿色光照可以正常生长,但比起甲来说乙添加的绿光植物利用的不多
丙加的是品红色滤光片,只有品红色光可以透过,其他光不能透过,所以没有在阳光照射下生长旺盛
综上所述长势甲>乙>丙>丁
如图中甲、乙、丙三个图是某同学用同一个实验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心铜球、实心钢球的体积相同.H
如图中甲、乙、丙三个图是某同学用同一个实验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心铜球、实心钢球的体积相同.H1>h2=h3
(1)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选择______两图来进行比较.
(2)要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选择______两图来进行比较.
(3)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4)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具体的控制方法是______.
上oo二悦1年前1
ayumm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1、动能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去分析解决.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必须保证速度相同,而质量不同.研究动能与速度关系,必须保证质量相同,而速度不同.2、物体动能的大小,可由它对外做功的多少来体现.球把纸盒推出的距离长,说明的物体对外做的功多,进而体现它的动能大,这是一种转换的方法.据此分析回答.

实心铜球、实心钢球的体积相同,铜的密度大于刚的密度,所以铜球的质量大;又知h1>h2=h3
(1)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要保持两球的速度相等,即处于相同的高度滚下,我们应选择乙、丙两图来进行比较.
(2)要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要保持两次实验的质量相同,我们应选择甲、乙两图来进行比较.
(3)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移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的动能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
(4)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具体的控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
(1)乙、丙;
(2)甲、乙;
(3)木块被移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的动能;
(4)控制变量法.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考点点评: 明确本实验中研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

两矩形线圈分别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则(
两矩形线圈分别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则(  )
A.两交变电流的频率之比f :f =1:2
B.两交变电流的电动势有效值之比E :E =3:1
C.t=1s时,两线框均处于中性面位置
D.同一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甲的阻碍较大
水幕澜珊1年前1
xhjxyz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A 由图象知甲的周期为s,乙的周期为2s,所以
f 甲
f 乙 =
T 乙
T 甲 =
2
1 ,故A错误;
B、甲的有效值为 U 甲 =
2

2 =
2 V ,乙的有效值为 U 乙 =
6

2 =3
2 V ,所以E :E =1:3,故B错误;
C、t=1s时,甲乙瞬时电压为零,此时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故C正确;
D、频率大的对电容器的阻碍小,所以同一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甲的阻碍较小,故D错误;
故选C
(2014•天桥区二模)如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情况,读图并选择不正确的(
(2014•天桥区二模)如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情况,读图并选择不正确的(  )
A.图中曲线丙表示脂肪的消化
B.图中曲线甲表示的营养物质被消化的最初部位在口腔
C.图中曲线乙表示的营养物质在C处被分解为氨基酸
D.三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在D
仗剑hh仙1年前1
庄笙小梦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解题思路: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据此解答: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是这样的: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即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从小肠开始,分析图示中的曲线可知:
A、丙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A正确.
B 甲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B正确.
C、乙曲线代表蛋白质的消化,在C处是在胃内消化成氨基酸是错误的,因蛋白质在胃内是初步消化,彻底消化成氨基酸是到小肠.C不正确.
D、三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D小肠.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考点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各段消化道内被消化的程度.

(2011•河北)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得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2011•河北)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得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菲菲4181年前1
ni我之间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解题思路:右图而可以看出该反应是碱性溶液与酸性溶液相互结合至恰好反应,此时PH等于7,再滴加酸液溶液会显酸性,PH小于7,利用这一过程对图一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在图二中根据PH的变化情况可知,PH由大于7到等于7最后小于7,正好是碱的溶液加酸后的过程,在图一中只有氢氧化钙与硫酸的反应正好符合.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考点点评: 此题是一道反应与图示的结合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图二PH的分析,找到反应物的PH特点,进而作出判断.

如图中甲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图表示某种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
如图中甲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图表示某种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A代表______.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
(2)甲图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3)甲图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4)乙图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 型.
风花舞月1年前1
灵甲35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据图甲分析,各营养级都指向A,故A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0.05+0.25+5.1+2.1=7.5,扣除有机物的输入5,所以从第二营养级得到能量为2.5;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0.5+4+9+2.5=16;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3+23+70+14=110.分析图乙,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为0,种群增长呈现S型曲线.

(1)各营养级都指向A,故A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形式存在;为保证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有较高的输出,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有机物的输入也要相应增加,原因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2)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为0.05+0.25+5.1+2.1=7.5,扣除有机物的输入5,所以从第二营养级得到能量为2.5;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为0.5+4+9+2.5=16,故甲图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5÷16×100%=15.6%.
(3)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得生产者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4)乙图中,在t1时期种群增长率最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故答案为:
(1)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2)15.6%
(3)一定的自动调节
(4)增长

点评:
本题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分析和计算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各营养级的能量分配,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贮存(未被利用的能量).

若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若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l传递到细胞2快
C.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D.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是甲状腺细胞
xwh58771年前1
野山居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甲是体液调节,乙是神经调节.

A、糖蛋白具有识别的作用,进行细胞间识别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A正确;
B、神经调节的速度比体液调节快,B正确;
C、寒冷环境下的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正确;
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解题关键是分析图形表示的调节方式.

如图中甲,乙容器内分别是两种液体,试分析在下列情况下应该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此时为1标准大气压)
如图中甲,乙容器内分别是两种液体,试分析在下列情况下应该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此时为1标准大气压)
(1)甲中盛水而乙中盛酒精;
(2)甲中盛酒精而乙中盛水.
(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100℃,酒精沸点为78℃)
一天七杯水0051年前1
无_名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6%
答:(1)甲中盛水而乙中盛酒精,酒精和水都沸腾,且酒精比水先沸腾.水的热源是酒精灯,所以水既能达到沸点,又能继续吸热.而酒精的热源需要热水提供,也是既能达到沸点,又能继续吸热,因此酒精和水都能沸腾.
(2)甲中盛酒精而乙中盛水,酒精能沸腾,水不能沸腾.酒精的热源是酒精灯,所以酒精既能达到沸点,又能继续吸热.而水的热源需要酒精提供,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因此水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会沸腾.
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12-13题
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12-13题
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③、乙-②
C.甲-②、乙-③
D.甲-②、乙-①
秋荻MM1年前1
mmud9ws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72%
解题思路:甲、乙两地位于30°N-40°N大陆的西岸,受副高和盛行西风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乙地位于沿海平原,地势相对比较平坦,甲地海拔在500米以上.根据风力统计曲线进行判断.

图中显示甲、乙两地都属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高控制而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小;冬季受西风影响而风力强.另外,甲位于山地背风坡而风力较小,乙位于迎风坡而风力强,据图中曲线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判断甲、乙对应的分别是②、①.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气压系统与天气.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风力大小的分析.

如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28-30题。
如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28-30题。

小题1: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图中序号与其所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融化
小题3: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思木棉花1年前1
zpf198426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1:甲为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乙为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
小题2:图中序号与其所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②---外力作用;③—冷却凝固作用;④—重熔再生;⑤---变质作用。
小题3: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丁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具有层理结构;丙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如图中甲、乙、丙、丁四幅装置图,将对应的物理规律或原理填在横线上.
如图中甲、乙、丙、丁四幅装置图,将对应的物理规律或原理填在横线上.

(1)甲图中指南针的指针指向南方的那一端是______极;
(2)乙图中实验说明______;
(3)丙图实验说明______;
(4)丁图实验说明______.
路边一ll狼1年前1
hehe600422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解题思路:这四个图中的实验分别是:指南针的指向性;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磁感应现象.

(1)甲图中指南针的指针指向南方的那一端是S极;
(2)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3)丙图实验说明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4)丁图实验说明电磁感应现象.
故答案为:(1)S;(2)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3)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4)电磁感应现象.

点评:
本题考点: 地磁场;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电磁感应.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与磁现象中的重要实验的识别.解题的关键是记清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的对应关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1中甲、乙、丙、丁气候类型名称,并将其与图2中气候分布位置的字母代号对应.甲:气候类型_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甲、乙、丙、丁气候类型名称,并将其与图2中气候分布位置的字母代号对应.
甲:气候类型______,字母代号______.乙:气候类型______,字母代号______.
丙:气候类型______,字母代号______.丁:气候类型______,字母代号______.
(2)气候A→B→C→D→E主要反映了______因素对气候分布差异的影响;气候M→N主要反映了______因素对气候分布差异的影响.
(3)亚欧大陆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M______.F处气候特征为______.
wzj999921年前1
tandi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解题思路: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1)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甲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图2中D位置);乙地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非洲分布最广(图2中B位置);丙地终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中纬度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图2中E位置);丁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亚欧大陆的东岸(图2中N位置).
(2)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形成了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E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地区形成了M温带大陆性气候→N温带季风气候的变化.
(3)读图2可知,亚欧大陆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M是温带大陆性气候,F处是热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故答案为:(1)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E;温带季风气候;N;(2)纬度;海陆;(3)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点评:
本题考点: 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有一定的难度.

如图中甲、乙两图都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示意图,已知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
如图中甲、乙两图都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示意图,已知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

(1)这两图相比较,哪个图所示的装置较好?______简单说明为什么.______.
(2)图中的丙图是采用较好的装置并按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如果1、2两点之间距离约等于2mm,可以说明1点的速度等于______.
津赜1年前1
Karls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解题思路:实验装置要符合事物发展逻辑,要有利于操作和减小实验误差,在明确实验原理的情况下奔着这个原则即可求解

(1)甲好一些.
理由:①因为用夹子固定纸带,可以避免乙图中用手握住纸带的弊端,一方面,由于手的抖动会造成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迹被拖长或位置不能确定;另一方面,用夹子固定纸带,便于将纸带调整为竖直方向,以避免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②重物应选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可以减小空气影响
③电火花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阻力小
(2)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两点间隔时间为0.02s,那么第一二点间的距离h=
1
2×9.8×(0.02)2≈2mm,
所以1点的速度等于0.
故答案为:(1)甲;①因为用夹子固定纸带,可以避免乙图中用手握住纸带的弊端,一方面,由于手的抖动会造成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迹被拖长或位置不能确定;另一方面,用夹子固定纸带,便于将纸带调整为竖直方向,以避免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②重物应选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可以减小空气影响
③电火花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阻力小.
(2)0

点评:
本题考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点点评: 熟练应用运动学规律处理问题,要知道重物带动纸带下落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能量守恒,明确功能关系.

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
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 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伊健仔1年前1
专撞拖拉机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气候类型的判断能力,可能蒸发量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一致,实际蒸发量受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降水量与实际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决定干湿状况,降水量与实际蒸发量的关系使的各地不同季节的干湿状况不同.

读图中提供的降水量、蒸发量关系可知:甲地和乙地降水量少,甲地可能蒸发量大于实际蒸发量,说明该地气温较高,降水较少;乙地可能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相同且数值较小,说明该地气温低,降水极少;丙地和丁地降水都集中在夏季,可能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月变化类似,夏季远大于冬季,说明两地是季风气候.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考点点评: 蒸发与降水的对比关系及导致的结果,这是对气候类型特点的间接考查,认真读图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中甲、乙、丙三个有关的指标,其中甲的变化引起乙、丙的变化,下列四个选项中甲、乙、丙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如图中甲、乙、丙三个有关的指标,其中甲的变化引起乙、丙的变化,下列四个选项中甲、乙、丙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胰高血糖素浓度
B.物种丰富度、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能力
D.光照强度、五碳化合物含量、三碳化合物含量
西夕G1年前1
感悟人生女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血糖平衡调节、物种丰富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的综合性考查,梳理血糖平衡调节、物种丰富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的相关的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图曲线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A、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含量升高,血糖浓度下降时,胰岛素含量下降,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血糖浓度升高时,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分析题图可知,乙与甲成正相关,丙与甲成反相关,因此甲、乙、丙可以分别表示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胰高血糖素浓度,A正确;
B、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成正相关,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成反相关,分析题图可知,乙与甲成正相关,丙与甲成反相关,因此甲、乙、丙可以分别表物种丰富度、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
C、在一定的范围内,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大,细胞液的浓度越大,细胞的吸水能力也越大,与题图不符合,C错误;
D、光合作用过程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数量越多,暗反应速度越快,产生的五碳化合物越多,剩余的三碳化合物越少,反之亦然,因此甲、乙、丙可以分别代表光照强度、五碳化合物含量、三碳化合物含量,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血糖浓度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含量的关系,物种的丰富度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与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吸水力的关系,光照强度与三碳化合物与五碳化合物含量的关系,对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读图中甲、乙两幅图,从3月21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此时期
读图中甲、乙两幅图,从3月21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此时期
A.地球运行在甲图公转轨道上的③段上 B.太阳直射点移动在乙图的a段上
C.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玄翔君1年前1
目斗鱼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B


试题解析:太阳直射点判断,太阳光线延伸过地心,与地表的交点,故此甲图,A点为夏至(6.22),B是秋分(9.23),C是冬至(12.22),D是春分(3.21),故①春分到夏至,②夏至到秋分,③秋分到冬至,④冬至到春分。乙图,a段太阳直射点北移,春分到夏至,b南移(直射点在北半球),夏至到秋分,c南移(直射点在南半球),秋分到冬至,d北移,冬至到春分。3月21日前后(春分)到6月22日前后(夏至),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且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地转自转越来越慢(越近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故选B。
如图中甲表示的是人的生殖过程,乙表示的是伴随生殖过程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如图中甲表示的是人的生殖过程,乙表示的是伴随生殖过程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写出下列个体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父______、母______、女儿______、精子______、卵细胞______、受精卵______.
(2)由图乙可知,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______,另一条来自______,从而使后代具有______的遗传物质.
(3)由图乙可知,精子、卵细胞内的基因只有体细胞中成对基因的______,受精卵内含有______的基因,使基因的数目______.图中女儿的A基因来自______,a基因来自______.
(4)假设A控制双眼皮,a控制单眼皮,则父亲是______眼皮,母亲是______眼皮,女儿是______眼皮.
(5)假若双眼皮在这对相对性状中是显性性状,你能否推断出双眼皮性状在人群中的大致比例?
晓晓猫馋1年前1
ailzilair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是人的体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解答时可以从染色体、基因的概念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传递方面来切入.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1)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染色体数目父亲23对、母23对、女儿23对、精子23条、卵细胞23条、受精卵23对.
(2)由图乙可知,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A来自父方,另一条a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3)由图乙可知,精子、卵细胞内的基因只有体细胞中成对基因的一个,受精卵内含有成对的基因,使基因的数目恢复到与父母相同的水平.保证了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4)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假设A控制双眼皮,A是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则父亲是Aa是双眼皮,母亲是Aa是双眼皮,女儿基因是Aa,因此是双眼皮.
(5)如图所示: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当生物个体进行生殖时,成对的基因会随着成对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所以,如果父亲或母亲的某对基因不同类,他(或她)就会产生两种精子(或卵细胞),而后代只能遗传其中的一种,如:父亲的双眼皮基因型是Aa,就会产生A或a两种精子,母亲的双眼皮基因型是aa,产生的卵细胞也有A或a两种,父母生殖细胞结合的类型就有两种:Aa或aa.(具体请看右面的遗传图解),因此,假若双眼皮在这对相对性状中是显性性状,可以推断出双眼皮性状在人群中的大致比例是:3/4(或75%).
故答案为:(1)23对23对23对23条23条23对(2)父亲母亲双亲(3)一个成对恢复父亲母亲(4)双双双(5)3/4(或75%).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人的性别遗传.

考点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

如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34-35题:
如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34-35题:
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梦99991年前1
ice_fly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解题思路: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原理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根据过程即可得出答案.

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继而产生地面辐射,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故可知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故高度越高接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温度越低.图中a处高度高,故接受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温度较低.即为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点评: 理解记忆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即可,属于基础题.

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如图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如图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乙是______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
(2)在某次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纸带上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实验中用直尺量出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丙所示(单位:cm)
①在计数点3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为v3=______m/s,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该同学在测量的时候没有将计数点5的数值记录下来,根据前面的数值可以推算出计数点5到0点的距离为______cm.
zktrzhaopin1年前1
njsw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解题思路: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点等,比如工作电压、打点周期等,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够正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1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1)图乙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源;
(2)①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1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3=
x24
t24=[0.1010−0.0355/2×0.1]=0.33m/s
设0到1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3-x1=2a1T2
x4-x2=2a2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1/2](a1+a2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x24−x02
4T2=
0.1010−0.0355−0.0355
4×0.12 m/s2=0.75m/s2
②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相等,即△x=aT2
则4、5间的距离为 x45=x01+4△x=1.40cm+4×0.75×(0.1)2cm=4.40cm
则计数点5的数值为 x5=x04+x45=10.10+4.40=14.50cm
故答案为:(1)电火花,交流220V;(2)①0.33,0.75m; ②14.50.

点评:
本题考点: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考点点评: 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操作,深刻了解具体操作细节的含义,学会正确进行数据处理.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在这条直线上相距d=1.5m的A、B两点,其振动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已知波长λ>1m,求这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在这条直线上相距d=1.5m的A、B两点,其振动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已知波长λ>1m,求这列波的波速v.
zz1年前1
WILLIAM001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解题思路:由振动图象读出两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状态,结合波形,得到它们间的距离与波长的关系,求出波长,再求解波速.

由振动图象读出t=0时刻A点位于波峰,B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根据波形得到,
若波从A传到B,则有d=(n+[3/4])λ,n=0,1,2…得 λ=[4d/4n+3]=[6/4n+3m
若波从B传到A,则有d=(n+
1
4])λ,n=0,1,2…得 λ=
4d
4n+1=[6/4n+1m
由题波长λ>1m,则波长的取值为:2m,6m,1.2m.
由图读出周期为T=4×10-3s,根据波速公式v=
λ
T]得:
波速的可能值为:500m/s;1500 m/s;300m/s.
答:这列波的波速v可能为500m/s;1500 m/s;300m/s.

点评:
本题考点: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考点点评: 本题由于波的传播方向未知,要考虑双向性,根据波的周期性,得到波长的可能值,从而求出波速的可能值,是常见的多解问题.

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12-13题
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12-13题
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②地形起伏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MIUMIUl1年前1
music369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解题思路:甲、乙两地位于30°N-40°N大陆的西岸,受副高和盛行西风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乙地位于沿海平原,地势相对比较平坦,甲地海拔在500米以上.以上是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

甲、乙两地位于30°N-40°N大陆的西岸,受副高和盛行西风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乙地位于沿海平原,地势相对比较平坦,甲地海拔在500米以上.造成甲、乙两...

点评:
本题考点: 气压系统与天气.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如图中甲、乙所示,是一辆公共汽车在t=0和t=4s末两个时刻的两张照片,当t=0时,汽车刚启动(汽车的运动可看成匀加速直
如图中甲、乙所示,是一辆公共汽车在t=0和t=4s末两个时刻的两张照片,当t=0时,汽车刚启动(汽车的运动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中丙是汽车启动后车内横杆上悬挂的拉手环自然偏离竖直线的图像,测的拉手环吊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10°(已知g=10m/s^2,sin10°=0.174,cos10°=0.985,tan10°=0.176).
(1) 汽车的长度为多少米?
(2) 4s末汽车的速度多少
KYMCO261年前2
夏日的冰激淋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设拉手环的质量为m,汽车加速度为a,4秒末时,手环吊绳对拉环的拉力为T,则有
Tcos10°=mg
Tsin10°=ma
所以:a=gtan10°
没有图,不知道4秒末,汽车开到哪个位置,无法求解第(1)问
假设刚好走过一个车身,那么
(1)车长=1/2*a*t^2=1/2*gtan10°*4^2=14.08(米)
(2)4s末汽车的速度v=at=gtan10°*4=7.04(m/s)
(2012•宝应县二模)李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如图中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
(2012•宝应县二模)李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如图中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选用甲图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动能越大.
(2)选用乙图探究的是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动能越大.
(3)物理研究方法有很多,如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本实验运用了两种:一是______法;二是转换法.
情花之毒1年前1
爱哭的耗子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解题思路:实验过程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要让小球沿斜面的同一高度下落,这样保证下落速度相同;
当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选择同一小球,这样可以保证小球的质量相同.

(1)甲图让同一钢球沿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这是控制了质量相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能得出的结论是: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考点点评: 此类实验题目是考查对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掌握情况,及如何正确的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材料二:图2是图1中甲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材料二:图2是图1中甲、丁两地气候资料图.

(1)在图1中绘出此时丁地的风向,并预测乙地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
(2)结合材料,说出甲、丁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飘缘惜雪1年前1
2006天使在我家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解题思路:主要考查了锋面气旋,由区域图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欧洲西部,具体一点风向的判断应该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然后根据北半球向右偏转,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图中甲地位于40°N-60°N大陆的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丁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湿润.

(1)该区域位于欧洲西部,具体一点风向的判断应该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然后根据北半球向右偏转,丁地风向为偏南风;乙地位于暖锋后,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2)由气候资料图可以判断,降水总量甲多于丁,甲降水季节变化小、丁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原因是甲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和暖流影响,降水多,季节变化小;丁地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故答案为:
(1)偏南风(东南风)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2)差异:降水总量甲多于丁 甲降水季节变化小、丁地降水季节变化大
原因:甲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和暖流影响,降水多,季节变化小;丁地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点评:
本题考点: 气压系统与天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区域等压线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风向、锋面气旋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做了如图中甲、乙、丙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海绵的______来显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做了如图中甲、乙、丙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海绵的_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______两图,说明______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______两图,说明______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shurueguo1年前1
Joanna13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解题思路:物体在压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物体形变量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根据物体形变量的程度可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所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在压力作用下,海绵发生形变,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由图甲、丙所示实验可知,接触面的面积相同而物体间的压力不同,海绵的形变量不同,压力越大,海绵的形变量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可知: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由图甲、乙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的面积不同,接触面的面积越小,海绵的形变量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可知: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形变程度;甲、丙;接触面积;甲、乙;压力.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考点点评: 本实验应用了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题.

如图中甲、乙为两种生物的细胞模式图,图丙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图丁为人体的部分细胞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中甲、乙为两种生物的细胞模式图,图丙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图丁为人体的部分细胞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来看,甲细胞与乙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2)成熟苋菜叶片中叶肉细胞结构如图乙,某实验小组将克菜叶加热煮沸,发现汤汁变红色,原因有可能是图乙中______结构(填标号)被破坏.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发现该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则说明这种药物最可能的作用是______.
(3)若某人患有21三体综合征,观察该个体处于图丙中3时期的细胞,其中染色体有______条.
(4)图丁中全能性最高的是______细胞(填字母),皮肤细胞、肝细胞、白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图丁中的______ (填字母)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caixc2291年前1
loving615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解题思路:分析图形:
甲图: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蓝藻细胞的一部分;
乙图细胞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结构,属于高等植物细胞,其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线粒体、⑤是细胞核、⑥是细胞质基质、⑦是高尔基体、⑧是内质网、⑨液泡膜;
丙图是细胞周期的示意图:其中1是前期、2是中期、3是后期、4是末期;
丁图:a是胚胎干细胞,b表皮干细胞,c是造血干细胞,d是神经干细胞,e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1)从结构上来看,甲细胞(原核细胞)与乙细胞(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甲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菜叶加热煮沸,发现汤汁变红色”红色的色素来自于液泡,说明原生质层被破坏,破坏的液泡膜和细胞膜;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发现该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由于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没有影响能量的产生,则说明这种药物最可能的作用是抑制运输K+载体的活性
(3)若某人患有21三体综合征,体内染色体的数目是47条,所以观察该个体处于图丙中3时期(有丝分裂的后期)的细胞,其中染色体有47×2=94.
(4)图丁中全能性最高的是a胚胎干细胞,皮肤细胞、肝细胞、白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图丁中的c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故答案为:
(1)甲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②⑨抑制运输K+载体的活性(破坏运输K+载体的结构)
(3)94
(4)a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点评:
本题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的分化.

考点点评: 本题综合考察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器的结构、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等知识点,知识点涉及的比较多,本题的特点是将简单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这就启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联系,例如:21三体综合征与有丝分裂的联系等.

(2013•洛阳一模)如图中甲,乙,丙,丁四幅装置图,对应的物理规律或原理中说法正确的是(  )
(2013•洛阳一模)如图中甲,乙,丙,丁四幅装置图,对应的物理规律或原理中说法正确的是(  )
(1)甲图中指南针的指针指向南方的那一端是N极;
(2)乙图中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3)丙图实验说明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4)丁图实验说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A.(2)(3)(4)
B.(3)(4)
C.(1)(3)
D.(1)(2)(3)(4)
hap123671年前1
denghuizi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这四个图中的实验分别是:指南针的指向性;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磁感应现象.

(1)说法错误,甲图中指南针的指针指向南方的那一端是S极;
(2)说法正确,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3)说法正确,丙图实验说明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4)说法正确,丁图实验说明电磁感应现象.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磁性、磁体、磁极;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电磁感应.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与磁现象中的重要实验的识别.解题的关键是记清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的对应关系.

如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可信的有:①甲地区石油输往西欧,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 ②乙地区居民多
如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可信的有:①甲地区石油输往西欧,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②乙地区居民多为黄种人,信奉佛教③丙地区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④丁地区有许多古老的动物,象袋鼠、鸭嘴兽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戏游人生1年前1
thinker268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由甲乙丙丁所处的位置判定:甲位于波斯湾沿岸,输往西欧的石油最短路线经过苏伊士运河,远的要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乙位于南亚,其居民多为白色人种,信奉佛教;丙位于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丁位于澳大利亚,有许多古老的动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等,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如图中甲、乙为北半球某大洋西侧表层水温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如图中甲、乙为北半球某大洋西侧表层水温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乙洋流对流经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
②撒哈拉沙漠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沿岸
③纽芬兰渔场的形成
④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
⑤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119977331年前1
游荡在水中的鱼儿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洋流的分布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反气旋式洋流),北半球是顺时针,南半球是逆时针;中高纬度大洋环流(气旋式洋流),北半球是逆时针,南半球没有形成环流,由于南半球中高纬度主要是陆地,所以形成了环球性西风漂流;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大陆(大洋)东西岸的洋流性质的差异: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大洋西岸)是暖流,大陆西岸(大洋东岸)是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大洋西岸)是寒流,大陆西岸(大洋东岸)是暖流.
图中甲、乙为北半球某大洋西侧表层水温等值线示意图,洋流的方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是一致,所以图中的乙是北半球的寒流.甲是北半球的暖流.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乙在大洋的西侧,所以乙洋流可能是拉布拉多寒流或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拉布拉多寒流有关.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是由于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所以选B答案.

A.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是由于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图中的乙是北半球的寒流,故不符合题意;
B.洋流的方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是一致,所以图中的乙是北半球的寒流.甲是北半球的暖流.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乙在大洋的西侧,所以乙洋流可能是拉布拉多寒流或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拉布拉多寒流有关.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是由于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所以③④说法是对的,故正确;
C.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是由于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图中的乙是北半球的寒流,故不符合题意;
D.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是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这个洋流在大洋的东岸,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洋流的分布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熟记洋流的分布,了解洋流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

如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气体在人体内的两个交换过程,P02和PC02分别代表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压力(压力越大,浓度越高),
如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气体在人体内的两个交换过程,P02和PC02分别代表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压力(压力越大,浓度越高),括号内的数字单位是千帕(kPa).请回答问题:

(1)通过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压力(浓度)变化,可以判断图甲中血液的流动方向______.
(2)气体在人体内的交换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3)气体进出肺泡的过程叫做______.
LU09091年前1
9雁渡寒潭9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解题思路: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的浓度与压强有关,浓度高,压强就大;浓度低,压强就小.因此也可以说,气体是由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扩散的.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图示甲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图乙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据此解答.

(1)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与肺泡进行了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了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内,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位置.甲图血液中二氧化碳压力由6.33kPa变为3.33kPa,表明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内,氧气压力由5.33kPa变为13.33kPa,表明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因此通过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压力(浓度)变化,可以判断图甲中血液的流动方向由A→B.
(2)气体在人体内的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前者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者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以气体扩散形式实现的.
(3)气体进出肺泡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故答案为:
(1)A→B;
(2)气体扩散;
(3)呼吸运动

点评:
本题考点: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考点点评: 此题综合性强,难度大,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读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读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中,处于南半球的是______,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
(2)乙地气温最高出现在______月,气温值是______.
(3)丙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______月,降水量为______.
iengqing1年前1
HY-Chris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解题思路: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1)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出现相比陆地要滞后1个月左右,分别出现在8月和2月.南半球情况与此相反,所以甲处于南半球.一年之内气温的高低变化,称为气温的年变化.气温在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的差是气温年较差,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丙.
(2)乙地气温最高出现在7月,气温值是28°C.
(3)丙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8月,降水量为240毫米.
故答案为:(1)甲;丙;(2)7;28°C;(3)8;240毫米.

点评:
本题考点: 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考点点评: 考查对气温降水图的判定.

如图中甲、乙、丙分别是细胞或细胞内某种结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如图中甲、乙、丙分别是细胞或细胞内某种结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丙结构具有纤维素成分的细胞壁
B.只有真核细胞才具有甲和乙结构
C.甲、乙、丙另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有双层膜结构
D.若丙细胞能进行需氧呼吸,则其内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
qinqinxiaozhou1年前1
爱他就听他的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解题思路:分析图解:图中甲是线粒体,乙是细胞核,丙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并且细胞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

A、丙图看出,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成分为肽聚糖,A错误;
B、图中甲是线粒体,乙是细胞核,只有真核细胞才具有线粒体和细胞核,B正确;
C、甲和乙都具有双层膜,而原核细胞中没有双层膜结构,C错误;
D、原核生物细胞中肯定不含线粒体,如果能进行有氧呼吸,说明其细胞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系统,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考点点评: 本题以结构图为载体,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并且识记并区分植物细胞壁和原核细胞细胞壁的成分;明确原核细胞中虽没有线粒体,但是少数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如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个大洲,据此回答1-3题
如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个大洲,据此回答1-3题

关于大洲轮廓图、名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亚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的大洲
B.乙--非洲--黑种人的故乡
C.丙--南美洲--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大洲
D.丁--北美洲--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ss莫寒1年前1
83083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解题思路:读图可得,甲是亚洲,乙是非洲,丙是北美洲,丁是南美洲.

亚洲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故A错误;
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故B正确;
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大洲,故C错误;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大洲的轮廓和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2010•深圳)如图1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
(2010•深圳)如图1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

(1)图1中曲线乙表示______的消化.
(2)从图1中看,淀粉最终在______中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3)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导致血糖超过正常含量,刺激体内的感受器,引起激素调节,______的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正常水平.
(4)某同学为了进一步研究淀粉的消化,用图2中A、B两支试管分别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入不同物质,如图2所示.比较A、B两支试管,可以证明淀粉酶能______.
(5)像淀粉酶这样的生物酶在人体内还有很多,它们具有高效性、______和多样性特点.
全球英语8611年前1
kc1987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解题思路: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些物质的消化需要消化酶的参与.

(1)分析图1中的各条曲线可知:曲线甲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因为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曲线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因为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曲线丙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因为只有小肠内才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2)分析图1可知: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这与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关: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血糖会超过正常含量,刺激体内的感受器,引起激素调节,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正常水平.
(4)分析图2可知:该同学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比较A、B两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
(5)生物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种类很多,大部分为蛋白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等特点;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1)蛋白质
(2)小肠
(3)胰岛素
(4)消化淀粉
(5)专一性

点评:
本题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消化酶;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了食物的消化、胰岛素的作用、唾液的探究实验以及生物酶的特性等知识.

读图中甲、乙、丙、丁四幅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乙、丙、丁四幅图图幅大小相同,所表示的实际范围最大的是__
读图中甲、乙、丙、丁四幅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乙、丙、丁四幅图图幅大小相同,所表示的实际范围最大的是__________ 。
(2)C点位于A点的___________ 方向。
(3)地球自转一周,A、B、C、D四点中经过距离最长的是___________。
(4)A、B、C、D四点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
(5)A、B、C、D四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
慕容听雪1年前1
夜来春雨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1)丙
(2)东南
(3)B
(4)B
(5)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