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唯物辨证法辨析“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泡沫网游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小猫急匆匆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我想说的是
这个原则应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环境中才得以适用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度
因此
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看待不同的事物的度
才是适度
这时
加上时间这个伙伴
就掌握了适度原则
1年前

相关推荐

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 实质 核心
-mino-1年前2
ahsunny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fengye10021年前1
被井柏然伤了心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81.8%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是什么
sc381201年前3
purplewaves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三大规律:
辨证唯物主义讲的是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讲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矛盾有两点论和重点论,所以我们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或者是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2、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告诉我们做事要注意平时量的积累,当量积累的一定时,突破了度的限制,就达到了质的飞跃.
3、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新的事物替代旧事物是历史不必然,但我们对待旧事物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正所谓“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实践意义:
唯物历史观的确立使社会科学成了一门真正的科学,人们可以借此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束缚着生产力时,生产力得不到解放,当历史的发展需要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时,社会主义制度就诞生了,人们才能在更自由,更安全,更有保证的环境中更为积极地反正生产力.就象现在的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社会主义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了(虽说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性质是资本主义政党,就象英国工党只是形式上信仰共产主义),老百姓的福利非常好,生活很安定.
谁能用通俗的语言帮我解释一下唯物辨证法的意思?这个发跟联系啊发展啊矛盾啊到底有什么关系?
瓶中浪影1年前1
ww的小猫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唯物辩证法意思是唯物的辩证法,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唯一的存在方式),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发展就是向上的、前进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运动.
联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范畴,也是运动的一种形式.
矛盾是事物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也是运动.
总之,辩证法广义的说来都可以归到运动的范畴中,他们都是事物之间或事物本事的存在方式.
用唯物辨证法辨“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舞在破晓前1年前1
darkzeus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就包括英雄人物在内,因此可以说,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就包括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但与“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是相对立的.因为说“人民群...
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辨证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为什么?这是个简答题.
莣記ωǒ諟誰1年前1
伪迷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73.9%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对立统一的观点就是矛盾的观点,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之间有矛盾,事物本身也是矛盾的统一体,即事物本身是对立统一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发展的动力就是矛盾.正因为事物自身矛盾的对立统一,因此才会在斗争中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对立统一在唯物辩证法中处于核心地位.
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zhaijiwen5201年前1
lqtlhzx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辨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及分歧(或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选择或简答)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4、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的发展的源泉和动立的对立,这是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根本分歧)
唯物辨证法的三在规律和五大范畴是什么
可人儿猪1年前2
西西米米露 共回答了30个问题 | 采纳率83.3%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 质量互变 否定之否定
五大范畴: 内容和形式 现象和本质 原因和结果 可能性和现实 偶然性和必然性
用唯物辨证法辨析“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用唯物辨证法辨析“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急用
酒暖思念1年前2
牛妞walg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要是.认识世界是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没分答起来也没劲~
用唯物辨证法辨析“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jeavincf1年前2
yy龙种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论时使用的术语.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思维的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相对性.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不是指个别人的思维,而是指整个人类的思维.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思维,是至上的、无限的是能够完全认识客观世界的;而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别人来说,他的思维能力要受到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因而是非至上的、有限的.因此,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非至上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
唯物论 辨证法 唯物辨证法 三者区别?
唯物论 辨证法 唯物辨证法 三者区别?
在答论述题的时候,一般都有这种类型的!比如,请用唯物论的观点回答?请用辨证法来分析这道题?请用唯物辨证法来论述此题?
angel520_lg1年前1
52j1314-4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从不同侧面研究同一对象客观物质世界.唯物论着重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辩证法着重说明客观世界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
唯物辨证法的概念
唯物主义讲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即:世界的本质具有物质性和客观性;辨证法讲的是“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即:世界是客观的、物质的世界,遵循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所以,唯物辨证法是指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简述唯物辨证法的思维方法
拜拜了也1年前1
舟止若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1)矛盾分析法(思维方法).(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3)联系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4)过程论的思维方法.
为什么说唯物辨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为什么说唯物辨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00字到300字以内,
SONGHUALONG1年前1
korla40h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也就说它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主义哲学
不成熟的男人5181年前1
coolmaidou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不得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怎样用唯物辨证法解释“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4uo61年前1
卡雅完子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引语出自《国语.郑语》.是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意思是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
“和实生物”首先表达了矛盾对立的思想.矛盾双方共存才能生长出万物.
和并不等于同.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这也就是说,“和”是不同元素的结合,不同、差别是“和”的前提,这样的“和”才能长久,“和成”的物才能丰长.如果“去和取同”,那就会“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以此治国,就会排斥异己、独断专行,这就离灭亡不远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进一步区分了“和”与“同”,认为“和与同异”,只有杂多和对立的事物才是相济相成的.孔子则从做人的角度区分了“和”与“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讲和谐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才盲从附和而不讲和谐.这些都说明,在对和谐的认识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新的历史进程,但重温古人关于和谐的思想,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我们可以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引申借鉴为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原则:
其一是必须把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没有和谐,就没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其二是必须坚持和而不同.要承认矛盾.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要承认差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绝不是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整齐划一,而是必须承认差别,承认每个人的特殊性.只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尊重人的个性,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并且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我们的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忙了,又时间再回答
(1/2)一位专家曾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1)上述观点体现了唯物辨证法的什么道理...
(1/2)一位专家曾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1)上述观点体现了唯物辨证法的什么道理...
(1/2)一位专家曾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1)上述观点体现了唯物辨证法的什么道理?(2)运用(1)的观点说明如何才能把“垃
爱生气的狗1年前1
xynow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是试卷上的考题,在不同场合发挥作用不同,说明两种观点,矛盾是对立统一体,万物相联系,与不同事物产生联系才能变化垃圾的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需要人们发挥自身能动性,把有效的资源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