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云月无形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南柯子   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epxo6s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鸟当人来写,形象化的写出了景物的凄凉之感
1年前

相关推荐

《苏幕遮》中,上阕所描述的秋天的景色是什么?
晒太阳的小哥1年前2
粘32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关于苏轼《水调歌头》的问题1.这首词的上阕写2.请把这首词的韵脚写出来3.写两句关于月亮的诗句
南晏1年前2
下水道里的浮云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 天 年 寒 间 眠 圆 全 娟
3、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鹧鸪天 陆游 诗歌鉴赏1、词人在上阕极力叙写的“隐居之初”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原词概括,并加以分析.2、全词为我们勾勒了一
鹧鸪天 陆游 诗歌鉴赏
1、词人在上阕极力叙写的“隐居之初”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原词概括,并加以分析.2、全词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mao18391年前1
的发展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6.2%
参考答案:
(1)居住环境的优美和纯净(安静,安宁):青烟余晖隐现出词人的家园,这里安宁纯净,与尘事毫不相关.(概括特点1分,具体描述2分;只有描述,没有特点概括的不能给满分)
日常生活的闲适和惬意:喝完了玉瀣美酒,就于竹林中穿行散步;看完了《黄庭》道经,就卧身欣赏山中美景.(概括特点1分,具体描述2分;只有描述,没有特点概括的不能给满分)
(2)全词勾勒出一个生活中闲适而潇洒、旷达而快乐,内心里却抑郁不平、满腔悲愤的隐士(落寞英雄、迟暮英雄)形象.(每种形象特征概述,得2分,共4分)
仲殊的《南柯子忆旧》词的上阕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lfamm1年前1
懒懒坏娃娃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79.2%
1)远近联结.“十里青山远”是远景.2视听联结.前两句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3拟人.2)1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难受2流浪天涯的厌倦3旧地重游既欢快又感慨的复杂心情.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词的上阕 作者在写出猎盛况时主要采用的修辞方法是---和----
寒似水1年前1
我00147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夸张 用典 白描
对上阕“起舞弄清影”一句读者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在月下起舞,一种在月宫起舞.你认为那一种?为什么?
对上阕“起舞弄清影”一句读者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在月下起舞,一种在月宫起舞.你认为那一种?为什么?
请帮帮忙 吧!快!急!
赵天月1年前1
gaozili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应该是自己在月下起舞.“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苏轼微醺薄醉,意态痴迷,朦胧之中仿佛到了雕栏玉砌的琼宫玉殿里,满目星光,月华如水,词人长袖舞向旷远的天宇,明亮的月光一泻而下,投下清淡的阴影,举目四顾,孤零旷寂,对着冷月清辉,词人只能与自己相随的身影共舞,影随人动,意绪翩翩,心似阴影,愈舞愈沉……
浣溪沙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
藏木马一1年前1
十年水葑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75%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古诗词的上阕下阕什么意思啊...
古诗词的上阕下阕什么意思啊...
赏析里一般说上阕写了什么什么,下阕写了什么什么...
而且一般这么说的古诗词都只有两段,是不是古诗词只有两段的才能说上阕下阕?
草怡木1年前1
cardih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只有词是这样的,上片叫上阕,下片叫下阕.
分析《相见欢》上阕词的意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专业一些
分析《相见欢》上阕词的意境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专业一些的回答.
佐佐木小次郎1年前1
让回忆躲风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评价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古诗词阅读:谒金门 李好古 (1)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anhong07121年前1
arthurma200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借物抒情(答借景抒情或拟人也对,2分);借燕子无家可归,表现了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社会现实.(2分)
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上阕.
azx1233211年前1
junshaohao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1.5%
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
《浣溪纱》纳兰性德这首词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
《浣溪纱》纳兰性德这首词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hejiangchao1年前1
yhakwos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残阳下孤独凄凉闭窗陷入无限哀思的人物形象.主要通过触景生情的方式来刻画的.“当时只道是寻常”道出了词人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成了纳兰心中美好的追忆.
浣溪沙阅读答案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
浣溪沙阅读答案
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面.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感情等方面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turn_v1年前1
暖手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6.2%
:“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如句意,就是下阕的翻译.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浣溪沙 苏轼词的上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此人怎样的心情
huhong1年前2
紫雨星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子规啼这些景物.清新优美,淡雅宁静.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结合对《雨霖铃》的赏析与情感体验,尝试扩写词的上阕
一尘一净1年前1
有点不太明白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寒蝉的那几声鸣叫在我耳边萦绕,为什么我会感到格外凄切?它是否也能感知我内心的无奈?暮色的长亭是那般残忍,它送走了多少对恋人?秋风吹起一滴雨水,落到我身上,我能感受它的冰凉.我没有心思去享受这美景佳肴,只希望酒能带走我血液中流淌的悲伤,带走我脑海中对这留恋处的记忆.
船也等不急了,它要带我离开这个魂牵梦萦的地方.心是那般难以割舍,我的手紧紧的握着她的手.她的泪光在暮色中深深触动着我的心,想起过往,心中有千言万语,可此时只能以眼泪相望,那份不舍封住了喉咙,悲伤溢满心灵.我能听得懂她眼神诉说的一切,她也是.我的惆怅之情如这千里烟波般绵长,心中的悲伤如暮霭般沉重.放眼望去,寥阔的楚天下我该是何等渺小,我的前途在哪?
从古到今多情的人总会为离别而伤感,我也是.更何况是这凄清的秋季呢?酒醒,愁也醒,愁如杨柳丝般杂乱,凉风吹过,留给我的是一轮残月.这次离去年复一年,良辰好景都是虚无飘渺,心中那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我又能向谁诉说呢?
文言文也不会啊 ,就用白话文吧,哈哈
《忆秦娥 娄关山》上阕写景,从触觉写西风得(),从视觉描写了洁白的霜色和(),从听觉描写叻大雁的鸣叫、细微的马蹄声和()
《忆秦娥 娄关山》
上阕写景,从触觉写西风得(),从视觉描写了洁白的霜色和(),从听觉描写叻大雁的鸣叫、细微的马蹄声和(),渲染了战斗前的()的气氛.下阕抒情,情景交融.第一句抒发了诗人战后豪迈悲壮的思想情怀,第二句写登上娄关山所见之景,景中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
南宫庆忌1年前1
h131401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76.9%
寒冷猛烈 早晨的残月,、压抑的军号声,紧张肃穆3、 遥望前途的那种坚定而又凝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的上阕 写 下阕则表现了
瑞丽女人1年前1
sharpair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下四句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
渔家傲秋思中,上阕写的是什么景?有什么特点?
yagush1年前1
liukai041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鹊桥仙 陆游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hackku1年前1
宇月霁轩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的寂寞凄凉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后两句将终日饮酒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水调歌头》上阕是问什么,下阕是问什么,归根结底是问什么
zzzzzzbbbbbb20031年前1
lijingru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上阙问天,下阙问月,归根结底问人生.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上阕、下阕主要内容概括.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上阕、下阕主要内容概括.
分别用两个字概括上阕、下阕的主要内容.
三水目1年前1
newy504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上阕:盛猎
下阕:报国
用150字左右对《雨霖铃》上阕进行创造性复述
太美的单薄1年前1
wpnight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用自己的话细致的描述一番《苏幕遮》上阕所描述的秋天的景色
夏轩格格1年前1
HELIANG1234567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上阙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浣溪沙 洞庭 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silent05171年前1
石榴裙下徘徊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上阕内容为:“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逢,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清平乐 村居的上阕和下阕分布写了什么
清平乐 村居的上阕和下阕分布写了什么
上阕写的是什么的情景,下阕写的是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这个我知道
zhuchao01011年前1
700913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上瘚写了景色,下厥写了人物
相见欢 词的上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阕的内容进行分析
zhphot1年前1
angel_nicky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就要凋谢,
春光未免太匆匆,
无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风!
春花雨,美人泪,给人留下多少醉,
如今何时再重逢
人生本长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东!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简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苏轼的《水调歌头》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什么
good1341年前1
2003lxb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上片写中秋赏月
下片写望月怀人
宋代词人柳永写的的《蝶恋花》,上阕写什么,下阕写什么?快!我急等着知道.限定10分钟.
云戴1年前1
梦zz客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人渐渐消瘦,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被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成大事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二境界”.
5.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
5.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
5.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我想问一下原因C错哪了?
张口就来1年前1
hvnhfe2a_u3_6da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宝刀未老错了.那时苏轼才四十,并不老.自称"老夫"是表达了一种自己不被重用,满腹才干无处施展的不忿,也体现出一种狂态,更表现出本词的豪放疏狂.可以注意"鬓微霜"中的"微"字.在c选项中,宝刀未老是指作者已年长却壮心不改.偷换概念,让我们乍一看认为是对的,但只要代入原词细致比对并正确理解词语意思,还是能看出破绽的.
《浣溪沙》宋 苏轼 用几句话描绘一下上阕的溪边风光,快!
《浣溪沙》宋 苏轼 用几句话描绘一下上阕的溪边风光,快!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溪流…………接下的不用说了吧!
玫瑰舞影1年前1
abc27993148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潇潇暮雨中,传来了布谷鸟哀怨的啼声
浣溪沙 苏轼词的上阕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下河边1年前1
杜水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主要写的是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刚刚发芽,溪边小路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杜鹃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诉衷情词的上阕,诗人是怎样表现作者久居异乡归心似箭的心情的?
叶小牙1年前1
筱簃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词的上阙先写“我”客居“茅店”,因“夜寒”而“不成眠”,于是扬鞭催马早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催上渡头船”中的一个“催”字,既是“黄花细雨”催我快上渡船,也是“催”马快上渡船,快上渡船,渡船快开,早日回家.作者通过“不成眠”、“吟鞭”、“催”等一系列细节的生动描写,共同凸现出其久居异乡,归心似箭的心情.
《渔家傲》上阕写了什么景和事 各有什么特点
风中龙11年前1
丑瓜79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上阕通过写边塞战地风光,写出了边塞空旷,孤寂,悲壮之感.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艰苦的生活
如果把《雨霖铃》的上阕和下阕拍摄成“别时”和“别后”两个镜头,请你试着为它们各配写一个画外音.(各不少于50字)
人间如风1年前1
hatelove421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别时”: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别后”: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上阕描画了怎样的场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上阕描画了怎样的场面?
你能不能把这个场面用50个字左右具体描写出来
权柄魔术师1年前1
如壹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77.8%
战士们誓死保卫祖国,戍守边疆,无所畏惧,驰骋沙场的场面
浣溪沙的上阕描写的是( )的山间景色
uug451年前5
没有网名寸步难行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
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上阕写了边塞的景色,下阕写了什么内容?
868736041年前1
littlecow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下阕:
下阕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渔家傲 秋思》上阕写了_____(地方)____(季节)________的景象,下阕抒发了守疆将士__________
《渔家傲 秋思》上阕写了_____(地方)____(季节)________的景象,下阕抒发了守疆将士_______________的
音响世界1年前1
helena79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边塞 秋 抒发了守疆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
西江月辛弃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
scfcrqs1年前1
anchun2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乌鹊飞啼,蝉鸣高树,稻花香里“蛙声一片”,这是夏日特有的声音.
这里以动衬静,如“鸟鸣山更幽”般动中见静.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景色?
sopa1年前1
楚天寻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上阕所描绘的情景是什么?
龙游人在杭州1年前1
娃哈哈a169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注〕①元丰五年(1082)三月作. ②顷:近时. ③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 ④曲肱:弯曲手臂当枕当.《论语·述而》载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此用其意. ⑤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⑥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两旁以挡泥土.《世说新语·术解》:“王武子善解马性. 尝乘一马, 著连钱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王云:‘此必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这里反用此典,谓马因障泥未解而意气昂扬. ⑦我欲醉眠:萧统《陶渊明传》说陶渊明醉时对客说:“我醉欲眠, 卿可去.” 反映一种豪放率真的态度. ⑧琼瑶:都是美玉,喻水中月影. ⑨绿杨桥:在黄冈县东. ⑩杜宇:即杜鹃鸟,相传蜀古帝杜宇之魂所化,故也称“杜宇”.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 :“照野渳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 ”,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来形容“浅浪 ”,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 .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 ”,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 ,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词人在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 ,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 ”,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 、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 ,莫教踏碎琼瑶 ”.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
“解鞍欹枕绿杨桥 ”,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 ,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晴的提示.
这一结尾,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生动地表现了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作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怀?
胡杨林上的鹰1年前1
xphl365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人玩味无穷.表达了词人对乡间景物的热爱与赞美的情怀.
《浣溪沙》上阕写什么下阕写什么?
阳光2不锈1年前1
hhq234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歌阅读.刘克庄的卜算子.作者在上阕中所写的花有何特点?
诗歌阅读.刘克庄的卜算子.作者在上阕中所写的花有何特点?
下阙运用了怎么的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manda_wf1年前1
831001666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上阙写花的可爱精巧;
下阙流露出词人对老天爷任凭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的凄楚情怀.用的是欲抑先扬的艺术手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上阕主要写乡村特有的景象,分别是( ),( ),( ).
老树跟1年前1
南天浪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鸟惊、蝉鸣、蛙噪
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确实是令人玩味无穷.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词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陆游写的卜算子 咏梅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梅花的什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yangjingguan5211年前1
wrd3152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阕,托梅寄志.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渔家傲 秋思》的上阕、下阕各写了什么?
dengyong1181年前1
chris052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上片写:充满萧杀之气的边塞秋景 下片写:(是抒情吧..)抒发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有家难归,忧国思乡的苦闷之情
南乡子 王安石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
beyond11281年前1
sabrina5999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对比”1分,对比的内容1分,突出“荒凉”1分,“昔盛今衰”1分) (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③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浣溪沙晏殊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整首诗的上阕部分是什么?
laviefatiquante1年前1
billyhiph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词牌名:浣溪沙
上阕: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下阕: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