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信,不知其可也.(请把上面的文言文翻译出来谢谢了)

ee制造1972022-10-04 11:39:542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2条回复
wb199348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 ,不要施加与他人身上
词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发音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释义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信,不知其可也
此语出于《论语》,说明孔子对“信”的重视.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论语》记,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什么事都办不成,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如此.
信任又是相互的.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就要自己讲信用.孔子把忠与信并提,认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论语》中多处讲到这一思想.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把忠信作为修养的基本内容,要求每天检查反省,是不是做到了忠信.孔子又说,为政要做到恭、宽、信、敏、惠.他解释“信”时说:“信则人任也.”只有讲信用,人们才会信任你.
总之,只有得到人们的信任,办事才能成功;只有自己讲信用,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也就是说,只有人人讲信用,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社会生活才能正常地运行、发展.这就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道理.
孔子以后,儒家思想在这个问题上又有发展,把信与诚相连,称“诚信”.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从天道诚信来进一步说明人必须诚信的道理.诚,是实的意思.就是真实、实在,没有虚假.天道,用今天的话说,是自然之道的意思.天地之间,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的交替,花鸟鱼虫自然万物的生长繁息,都是真实、实在的,没有丝毫虚妄;虚妄的东西,在自然中不能存在.所以说,诚是“天之道”.既然自然之道真实无妄,人也就应该如此,也应该真实无妄.所以说,“思诚者,人之道”.这样就深刻地说明了为什么必须诚信的道理.有一位企业家,经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电视媒体采访他,问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他说就是靠的“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他说,世界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们做人就要老老实实,做事就要认认真真.说的朴实无华,却道出了“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的道理
1年前
yzhaj0629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 往期回顾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30日 11:1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出于《论语》,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呢?说明孔子对“信”的重视。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据《论语》记载,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
1年前

相关推荐

孔子说:"已所不欲,GOGO加油,快+_+
dengsunny1231年前5
z4235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拼 音: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释 义: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出 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示 例: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你对“已所不欲,忽施于人”和“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推已及人的思想怎么理解
没壳的蜗不牛1年前1
remotegirl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说欲:想做;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于:介词,在. 思想是不向人传授坏思想坏教育,比喻不误人子弟;
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说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
请给我举几个“已所不欲,勿失于人”的例子,
xdl20015031年前1
libosuker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请填空,已所不欲,( ).
kkbigman1年前7
bell18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欲:想,希望.勿:不要.施:加.
已所不欲 务施于人
suifeng19881年前14
被雨淋过的秋天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务施于人?
只知道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压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已所不欲,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民贵君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两位思想家的言论?他们都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作者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谈谈你的见解或者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iwanzeng1年前1
涯涯_yl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1)分别是孔子、孟子的言论;儒家学派。
(2)贡献: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创办私学,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主张学生“温故而知新”。(答出其意即可)
(3)“略”。(此问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根据课文按要求填空(1) ,归雁洛阳边. (2)已所不欲, .(3) ,听取蛙声一片. (4)开轩面场圃, .(5)安福
根据课文按要求填空
(1) ,归雁洛阳边.
(2)已所不欲, .
(3) ,听取蛙声一片.
(4)开轩面场圃, .
(5)安福人民喜迎各地嘉宾前来旅游观光,我们可用《论语》中的“ ,
.”
前缘挥不散1年前4
bpibmw26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3)【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5)安福人民喜迎各地嘉宾前来旅游观光,我们可用《论语》中的“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以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写作文
kakalalasi1年前3
晚上八点半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
歇后语:1.( )进大观园——长长见识.2.( )断案----强者有理3.( )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谚语:已所不欲
歇后语:
1.( )进大观园——长长见识.
2.( )断案----强者有理
3.( )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谚语:
已所不欲,________.
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满招损.
算24点
4.4.7.7.-______________.
zzzssscat1年前1
wangzhaner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歇后语:
1.(刘姥姥 )进大观园——长长见识.
2.( )断案----强者有理
3.( )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谚语: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谦受益,满招损.
算24点
4.4.7.7.-______________.
填写下列名言警句已所不欲-( ) 前事不忘-( ) 生于忧患-( ) 烽火连三月-( )
双四1年前5
少卿27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已所不欲,
yuyuyuqi1年前1
dzgdzgdzg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6.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已所不欲,勿加于人是什么意思_
gazifei1年前1
饿狼传说008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都不愿意,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要求别人去做.这句话古往今来,已经成为经典,但是,对于一些有一定地位、权利和自以为是的人来说,是说到容易做到难,往往就是要求、强求别人去做他自己都讨厌的工作、事情.
已所不欲下一句是什么 急用
lhl331年前7
xhw92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勿施于人 ,希望你能早点看到,帮助都你
已所不欲的下一句是什么?
rosywq1年前2
luogi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名言警句:已所不欲,下一句是.
bj0070071年前7
zy2106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