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昕观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serti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jpf2006180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原文>>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棋,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
1年前

相关推荐

万斯同先生传 阅读题万斯同先生传 〔清〕钱大昕 万先生斯同字季野,鄞人.父泰,明崇祯举人.先生其少子也,生而异敏,读书过
万斯同先生传 阅读题
万斯同先生传 〔清〕钱大昕
万先生斯同字季野,鄞人.父泰,明崇祯举人.先生其少子也,生而异敏,读书过目不忘.八岁在客坐中背诵扬子《法言》,终篇不失一字.年十四五取家所藏书遍读之,皆得其大意.余姚黄宗羲寓甬①上,先生与兄斯大皆师事之,得闻蕺山刘氏之学,以慎独为主,以圣贤为必可及.是时甬上有五经会,先生年最少,遇有疑义,辄片言析之.束发未尝为时文②,专意古学,博通诸史,尤熟于明代掌故,自洪武至天启实录皆能谙诵.尚书徐公乾学闻其名招致之,其撰《读礼通考》,先生予参定焉.
会诏修《明史》,大学士徐公元文为总裁,欲荐入史局③,先生力辞,乃延其于家,以刊修委之.元文罢,继之者大学士张公玉书、陈公廷敬、尚书王公鸿绪,皆延请先生有加礼.先生素以明史自任,又病唐以后设局分修之失,尝曰:“昔迁、固④才既杰出,又承父学,故事信而言文.其后专家之书,才虽不逮,犹未至如官修者之杂乱也.吾所以辞史局而就馆总裁所者,唯恐众人分操割裂,使一代治乱贤奸之迹暗昧而不明耳.”又曰:“史之难言久矣!一家之事,言者三人,而其传各异矣,况数百年之久乎!吾少馆于某氏,其家有列朝实录,吾读而详识之.长游四方,就故家长老求遗书,考问往事,旁及郡志邑乘、杂家志传之文,靡不网罗参伍,而要以实录为指归.凡实录之难详者,吾以它书证之,它书之诬且滥者,吾以所得于实录者裁之,虽不敢谓具可信,而是非之枉于人者鲜矣.”
在都门十余年,士大夫就问无虚日,每月两三会,听讲者常数十人.于前史体例贯穿精熟,指陈得失,皆中肯綮,刘知几、郑樵诸人不能及也.
康熙壬午年四月卒,年六十.乾隆初,大学士张公廷玉等奉诏刊定《明史》,以王公鸿绪史稿为本而增损之,王氏稿大半出先生手也.
(选自《潜研堂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甬:宁波市的别称 ②时文:八股文 ③史局:明史馆 ④迁、固:指司马迁、班固.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力辞 辞:推辞,拒绝
b.又病唐以后设局分修之失 病:担心,忧虑
c.吾读而详识之 详:通“佯”,假装
d.以王公鸿绪史稿为本而增损之 损:删减,减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先生予参定焉 ②唯荆卿留意焉
b.①乃延其于家 ②信乃解其缚
c.①凡实录之难详者 ②此天之亡我
d.①吾以所得于实录者裁之 ②庞涓恐其贤于己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万斯同先生修史态度的一组是( )
①专意古学,博通诸史 ②才虽不逮,犹未至如官修者之杂乱也 ③而要以实录为指归④考问往事,旁及郡志邑乘、杂家志传之文⑤凡实录之难详者,吾以它书证之⑥每月两三会,听讲者常数十人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斯同先生异常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他十四五岁时把家里的藏书全拿来阅读,都能领会其中的主要意思.
b.万斯同先生青少年时就专心学习经史诗赋,通晓历代史书,对于明代的掌故他十分精通,都能熟悉地背诵下来.
c.万斯同先生之所以辞去史局的职务,是担心众人分操其事,互相割裂,使***的太平与大乱、贤人与奸贼的事迹昏暗而不明.
d.万斯同先生对于前朝史书的体例融会贯通十分熟悉,指点陈述各史的优缺点,都说中要害之处,即使是刘知几、郑樵等史学家都比不上他.
要全对的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年最少,遇有疑义,辄片言析之.(3分)
(2)昔迁、固才既杰出,又承父学,故事信而言文.(3分
dadizi1年前1
简单and粗暴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9、C 详:详细 (此句意思为:我把它熟读而详记了.)10、D (前一个“于”——从,后一个“于”——比) (A“焉”——句尾语气词;B、“乃”——于是,就;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11、C ...
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 钱大昕全文翻译 急要!
celery_qin1年前1
rainnstek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6%
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ǐ)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弈喻》)
译文
现在一些做学问的人,读古人的书,动辄就指责古人的过失;他们和同时代的人在一起,也总爱讲道别人的过失.一个人固然不可能没有过失,然而设身处地,平心静气地考虑考虑,我们自己难道是没有一点过失吗?而我们往往能够对别人吹毛求疵,却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能够指出别人细小的过失,却不能看清自己的重大过失.既然如此,我们找出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又哪有空闲去议论别人呢?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