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除了字头小篆,古文籀文,正文是不是用隶书写的?

弹子云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游客1029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按照年代推理,许慎生活在东汉,是隶书书体普及的时代,大部分解释文字应该是隶书录入的吧!因为印刷术是北宋毕升改良前人技术方得以推广,所以说《说文》如果能存留后世不但是文献价值极高,书法造诣也会屈指可数.
1年前

相关推荐

夫与泣的意义例:“人”字,《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尚书·泰誓上》:“惟人之万物之灵.”其甲骨文字形像侧面站
夫与泣的意义
例:
“人”字,《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尚书·泰誓上》:“惟人之万物之灵.”其甲骨文字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人自以为是宇宙的中心,常有战胜大自然的雄心.人在大自然中看上去是如此渺小,却喜欢自感伟大,所以当人张开双臂时,就成了一个“大”字,意为“伟大.巨大.高大”.
不管人和小生物比如何大,不管他自感如何大,人的头上还有东西,这就出现了一个“天”字,所以“天”字还有“至上”.“最高”.“第一”的意思.
不论人是如何强大有力,他还是感到不安,他要强调“大”,就在“大”字底下加了一点,这就产生了“太”字,“太大”一词意思是“巨大”
200字以上
微微1233761年前1
duoruogudu21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夫”甲骨文字形为站着的人形(大)上加“一”.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的一根簪.古代男子成年需束发加冠,故加“一”做标志.所以“夫”的意思是成年男子.“泣”是形声字,眼泪的意思.“氵”表义,表示该字的字义与水有关;“立”表声.
工具书——汉字本义的查询请问有没有什么工具书可以查询到汉字的本义呢?《说文》并不够详尽,而类似《金文字典》则无统一说法,
工具书——汉字本义的查询
请问有没有什么工具书可以查询到汉字的本义呢?《说文》并不够详尽,而类似《金文字典》则无统一说法,各派学说众说纷纭,演变过程也推演不一,虽说汉字演变过程纷繁复杂,自是莫衷一是,但是否有较为完善的查询汉字本义的工具书呢?请不吝赐教,
干杯铁观音1年前3
海南黑耗子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左明安先生的《汉字例话》非常权威,可惜只有1000个来字,但可供举一反三;《偏旁部首例话》亦是.
原文:鄙人XXX,X,吾父之姓也.X,《说文》释其曰:“……”.X,《说文》释其曰:“……”.此名乃吾祖父授也,不知其深
原文:鄙人XXX,X,吾父之姓也.X,《说文》释其曰:“……”.X,《说文》释其曰:“……”.此名乃吾祖父授也,不知其深意,惟知素丹乃君主之意也.
吾,河南漯河人也,辛未正月廿五生于北京,时龄十九.听吾母言,吾生之日大雾罩北京城也,一米之外,不见其物,吾父引车于前,方抵于医院.
气质凡凡,才貌不扬,碌碌存于世,亦无耀于人间,琴棋书画,皆略知一二,然无一技精,幼学书画、跳舞,半途而废也,后又学钢琴、主持,亦半途而废也.每念于此,吾愧于心也.
授余古文之师命吾作文二百字,遂有此文,以资笑耳.
112358001年前1
zz不回帖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改:鄙人XXX,此名乃祖父之赐也,余资平,未能明其深意.然《说文》释“X”曰“.”.X者,“.”之所谓也.唯知素丹乃君主之意.
余,河南漯河人氏,辛未正月廿五生于京,年方十九.母尝言曰,吾生之日,浓雾罩京,三尺之外,不可视物.幸得慈父引车于前,方至医院.毎念及于此,甚觉父母之爱浓也.
吾资平平,才貌不扬,碌碌而无为,无可于与人.书画琴棋,皆知一二,然未精一技.盖因所学甚杂,博而不专也.幼学书画琴舞,少毅力,半道而废,故未有精进,思及此,未尝不藏愧于心也.
授古文师命余作文二百,有感于心,遂成此文,以博诸君一笑.
(注:因前文为人所窃,故重改之)
英语翻译能表明本源 起源的 意思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
cjz5201年前2
liqingbo001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origin
KK:[]
DJ:[]
n.
1.起源;由来;起因[C][U]
What was the origin of the quarrel?
这场争吵的起因是什么?
关于皇帝冕的问题……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统纩.” 冕上的横板叫延,又写作綎,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
关于皇帝冕的问题……
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统纩.”
冕上的横板叫延,又写作綎,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之意.后面比前面应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倾斜之势,即有前俯之状,象征国王应关怀***含义,冕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我的问题是既然延是前低后高,那为什么不管什么古装剧上的皇帝所戴的冕都是前高后低?
zjpteam1年前3
天下第一vv也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其实我也是很好奇的,不过古装片里的70%是假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可能他们觉得前高后低好看,都是YY之作,何必在意.
看古文,想买本《说文》当工具书,上古出版社的两本《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哪本更适合些?
Rock青鸟1年前1
w126301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看古文的,就一定要买后面这边,因为里面有古汉字和注解.学中文的都是买这本.不过排版是竖版,看着有点吃力是真的.
《说文解字》谁写的?这本书说啥的?《说文》四大家是谁?
《说文解字》谁写的?这本书说啥的?《说文》四大家是谁?
如题!
silenceKK1年前1
chukai03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说文解字》
  【作者】:许慎
  【出版社】:无
  【内容简介】: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他在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完成了这部中国古代字书的奠基之作.该书原有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入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还有古文、籀文等异体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在流传中被改动较多,现在的版本由宋朝徐铉校定,和原书出入很多,徐氏本的篇目很多,每篇又分成了上下两卷,总共三十卷,收入九千四百三十一字,重文一千二百七十九字,解说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九字.
  《说文解字》改变了周、秦到汉字书的编纂方法,将所收字编成四言、七言韵语的形式,开创了部首编排法,共分为五百四十部.许氏总结了先前的“六书”理论,创造了系统解释
  文字之法,是先解释字义,再剖析形体构造,最后注明读音.剖析字形的方法,是以前字书中没有出现过的.《说文解字》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多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存版本以徐铉校订的宋刊本最早,《四部丛刊》初编和《续古逸丛刊》也有影印本.
  到了清朝,学者们把研究《说文》作为考据对象之一,作注的就有几十家,其中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说文释例》和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最有名.近代的丁福保比较研究了先前各家专著,参考甲骨文、金文的资料,汇编成《说文解字诂林》,后来又补充资料编为《补遗》,作为总注释.
古汉语高手进来,《说文解字》A.《说文》:“从,相听也.从二人.”《诗·秦风·蒹葭》:“朔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答:“从
古汉语高手进来,《说文解字》
A.《说文》:“从,相听也.从二人.”《诗·秦风·蒹葭》:“朔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答:“从”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从”字用的是▁▁▁义.
B.《说文》:“颠,顶也.从页,真声.”《汉书·司马相如传》:“偃蹇杪颠.”唐颜师古注:“杪颠,枝上端也.”
答:“颠”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颠”字用的是▁▁▁义.
C.顾 许慎:“顾,还视也.从页,雇声.”《庄辛论幸臣》:“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答:“顾”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顾”字用的是▁▁▁义.
D.《说文》:“雕,琢文也.从彡,周声.”《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
答:“雕”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雕”字用的是▁▁▁义.
E.:“习,数飞也.从羽,从白(白即鼻).”《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答:“习”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习”字用的是▁▁▁义.
F.《说文》:“宵,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声.”《礼记·学记》:“大学始教……《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答:“宵”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宵”字用的是▁▁▁义.
G.《说文》:“术,邑中道也.从行,术声.”《齐桓晋文之事》:“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答:“术”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术”字用的是▁▁▁义.
H.《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本”字用的是▁▁▁义.
大师们,
WANG69061年前1
男爵的香烟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A,从是会意字;跟随,本义
B,颠是形声字;顶部、头部,本义
C,顾是形声字,回头看,本义
D,雕是形声字,涂抹,本义
E,习是会意字,练习,引申义
F,宵是形声字,小,宵雅即诗经中的小雅,通假义
G,术是形声字,道理,引申义
H,本是指事字,根本,引申义
英语翻译国朝程德洽撰.德洽字学澜,长洲人.是书本许氏《说文》而旁采诸家篆文并列於下,然不著出处.盖李登《摭古遗文》之流,
英语翻译
国朝程德洽撰.德洽字学澜,长洲人.是书本许氏《说文》而旁采诸家篆文并列於下,然不著出处.盖李登《摭古遗文》之流,又不及《金石韵府》尚云某字本某书矣.
qtxsgong1年前2
蝴蝶翩翩114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首先请看以下摘自《四库总目提要》的一段,你看看也许会有祝你的理解.
《四库总目提要·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三十卷(通行本)
汉许慎撰.慎字叔重,汝南人.官至太尉南阁祭酒.
是书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凡十四篇,合《目录》一篇为十五篇.分五百四十部,为文九千三百五十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注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字.
推究六书之义,分部类从,至为精密.而训诂简质,猝不易通.又音韵改移,古今异读,谐声诸字,亦每难明.故传本往往讹异. 宋雍熙三年,诏徐铉、葛湍、王惟恭、句中正等重加刊定.
凡字为《说文》注义、序例所载,而诸部不见者,悉为补录.又有经典相承,时俗要用,而《说文》不载者,亦皆增加,别题之曰"新附字".其本有正体,而俗书讹变者,则辨於注中.
其违戾六书者,则别载卷末.或注义末备,更为补释,亦题"臣铉等按" 以别之.音切则一以孙愐《唐韵》为定.以篇帙繁重,每卷各分上、下,即今所行毛晋刊本是也,明万历中,宫氏刻李焘《说文五音韵谱》,陈大科序之,误以为即铉校本.陈启元作《毛诗稽古编》,顾炎武作《日知录》,并沿其谬.岂毛氏所刊,国初犹未盛行欤?书中古文、籀文,李焘据唐林罕之说,以为晋? 弦令吕忱所增.考慎《自序》云"今序篆文,合以古、籀",其语甚明.所记重文之数,亦复相应.又《法书要录》载后魏江式《论书表》曰:" 晋世义阳王典祠令任城吕忱,表上《字林》六卷.寻其况趣,附讬许慎《说文》,而按偶章句,隐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隶,不差篆意."则忱书并不用古籀,亦有显证,如罕之所云"吕忱《字林》,多补许慎遗阙者,特广《说文》未收字耳".其书今虽不传,然如《广韵·一东部》"炯"字、"谾字,《四江部》"哝"字之类,云出《字林》者,皆《说文》所无,亦大略可见.焘以《说文》古籀为忱所增,误之甚矣.自魏晋以来言小学者,皆祖慎.至李阳冰始曲相排斥,未协至公.然慎书以小篆为宗,至於隶书、行书、草书则各为一体,孳生转变,时有异同,不悉以小篆相律.故颜元孙《干禄字书》曰:"自改篆行隶,渐失其真.若总据《说文》,便下笔多碍.当去泰去甚,使轻重各宜."徐铉进《说文表》亦曰:"高文大册,则宜以篆籀著之金石.至於常行简牍,则草隶足矣."二人皆精通小学,而持论如是.明黄谏作《从古正文》,一切以篆改隶,岂识六书之旨哉?至其所引《五经》文字,与今本多不相同,或往往自相违异.顾炎武《日知录》尝摭其"汜"下作"江有汜"、"氵臣下又作"江有氵臣","卺"下作"赤舄已已","掔"下又作"赤舄掔掔".是所云《诗》用毛氏者,亦与今本不同.盖虽一家之学,而宗派既别,亦各不相合.好奇者或据之以改经,则谬戾殊甚.能通其意而又能不泥其迹,庶乎为善读《说文》矣.
案:慎《序》自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传》、《论语》、《孝经》,皆古文."考刘知几《史通》,称:"《古文尚书》得之壁中,博士孔安国以校伏生所诵,增多二十五篇(案此亦据梅赜古文而言,实则孔氏原本仅增多十六篇.)更以隶古字写之,编为四十六卷.司马迁屡采其事,故迁多有古说.至於后汉,孔氏之本遂绝.其有见於经典者,诸儒皆谓之逸书."是孔氏壁中之书,慎不得见.
《说文》末载慎子冲上书,称慎古学受之贾逵.而《后汉书·儒林传》又称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林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注解.由是《古文尚书》遂显於世.是慎所谓孔氏书者,即杜林之本.顾《隋志》称杜林《古文尚书》所传仅二十九篇,又杂以今文,非孔旧本案古文除去无师说者六篇,正得伏生二十九篇之数,非杂以今文.《隋志》此文,亦据梅赜古文,未及与《汉书》互校.自馀绝无师说.陆德明《经典释文》采马融《注》甚多,皆今文《尚书》,无古文一语.即《说文》注中所引,亦皆在今文二十八篇之中.朱彝尊《经义考》辨之甚明(案彝尊又谓惟"若药不瞑眩"一句,出古文《说命》,殆因《孟子》所引而及之.然此句乃徐锴《说文系传》之语,非许慎之原注,彝尊偶尔误记,移甲为乙,故今不取其说.)则慎所谓孔氏本者,非今五十八篇本矣.以意推求,《汉书·艺文志》称"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文字异者七百有馀,脱字数十"云云,所谓"中古文",即孔氏所上之古文存於中秘者.是三家之本立在博士者,皆经刘向以古文勘定,改其讹脱,其书已皆与古文同.儒者据其训诂言之,则曰大小夏侯、欧阳尚书.据其《经》文言之,则亦可曰孔氏《古文尚书》.第三家解说,只有伏生二十八篇递相授受,馀所增十六篇不能诠释,遂置不言.故马融《书序》称逸十六篇绝无师说也(案《融序》今不传,此语见孔颖达《尚书正义》中.)使贾陆所传杜林之本即今五十八篇之本,则融尝因之作传矣.安有是语哉?又《后汉书·杜林传》,称"林前於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尝宝爱之,虽遭艰困,握持不离身"云云,是林所传者乃古文字体,故谓之"漆书".是必刘向校正三家之时,随二十八篇传出.以字非隶古,世不行用.林偶得之以授逵,逵得之以授慎,故慎称为孔氏本,而亦止二十八篇,非慎见安国旧本也.论《尚书》者,惟《说文》此句,最为疑窦.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牵於此句,遂误以马郑所注为孔氏原本,亦千虑之一失,故附考其源流于此.
---出《四库总目提要》
《四库总目提要》中基本囊括了《四库全书》中的各类卷宗.其中记述的有作者生平、成书过程、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经典摘要等等.但并不包括具体内容.不过并不是《四库总目提要》中所有的书在《四库全书》中都能找到的.
“尾”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说文》认为是会意字,从尸从毛,
雪花爱雪631年前3
晨蓼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象形字
《牛与物理》中,《说文》中写道:"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牵于牛,如果牛知道这,他会( )填成语
apple84141年前1
wt1691971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牛与物理》中,《说文》中写道:"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牵于牛,如果牛知道这,他会(实话实说)
英语翻译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方,并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古来十十为百,而今以一当百,存以高远之
英语翻译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方,并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古来十十为百,而今以一当百,存以高远之志,启蒙天下万方,是为百方.——《天启》
在线等帅哥才女,帮我翻译一下.
freya8210161年前3
用心生活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别人学一次就会了,就学他一百次.
“方”是两条船并在一起,象方形,也就是“并船”.
自古以来,十乘以十是一百,现在却是把一作为一百,心怀崇高远大的志向,让天下百姓明白事理,这就是百方.
《说文》中写道:“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如果文中的牛知道这,他一定会( )
weberbobo1年前1
无殇剑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说文》中写道:“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如果文中的牛知道这,他一定会(牛气冲天),这真是牛鼻子上的跳蚤———(自高自大).
放心吧,我就是这么写的,老师给判对了.
请问谁能详细解释一下《说文》中的“连篆读”体例,怎么辨别它是不是呢?
心系远方1年前1
xiaox1985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连篆读”指解释的文字与作为字头的篆字连在一起当作一句来读.
比如《说文解字注》P313“参”字:“参商星也”.字头是“参”,解释文字是“商星也”.“参”“商”是两颗不同的星,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说文》中把“参”解释为“商星”,明显是说不通的.因此学者认为应该读作“参商,星也”.即把字头与解释文字连在一起读.
又如P516“河”字,大徐本作“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段玉裁认为读不通,在解释的文字中增加了一个河字,改作“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其实这里也可理解为连篆读,不用加河字,即读作“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河,在古代特指黄河.大徐本如果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