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什么文体

雅兰秀明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竺可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什么文体
是说明文还是议论文?晕= =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小燕儿鱼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96.6%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
简而言之就是,说清楚某事物就是说明文,在发表自己看法就是议论文
lz自己判断吧
1年前

相关推荐

竺可桢写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中描写了海市蜃楼的美景,这样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轻风浮过1年前4
分开旅行之巴厘岛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这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啦,有画龙点金之妙,让“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个范围广的题目更具体了
勤奋的竺可桢作文中过渡句1890年,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省绍兴东门外东关镇。父亲望子成龙,便请人给他起了个学名“可桢”,意思
勤奋的竺可桢作文中过渡句
1890年,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省绍兴东门外东关镇。父亲望子成龙,便请人给他起了个学名“可桢”,意思就是让他今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竺可桢1岁时,父亲开始教他识字、背诗,5岁时父亲让他进学堂读书。他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每天他都学习到很晚才睡觉,一听到鸡叫就起床读书。母亲怕她累坏了身子,常常用陪读的办法帮他背书、学习,好让她能早点休息。
竺可桢不但学习上勤奋,还非常爱动脑筋。一天,他正在学习时,下起了小雨。他看着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滴在青石板上,留下了一排小水坑。他非常好奇,就冥思苦想,慢慢琢磨。突然他想起书中古人的一句名言“水滴石穿”,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一滴水没有什么,但日久天长,坚硬的石头,也会被水滴击穿。他从中也悟出学习的真谛:只有勤奋,坚持不懈才能学之有成。竺可桢把它作为一生的座右铭,时刻激励自己。
1.用和“—”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2.竺可桢一生的座右铭是什么?他为什么要用它来做座右铭?
————————————————————————————————
————————————————————————————————
————————————————————————————————
急呀急呀!!!!!
牛年不是流连1年前2
betterman_water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原来问题 。。。。坏可以。。。这样
小学语文有篇写气象学家竺可桢的课文,
小学语文有篇写气象学家竺可桢的课文,
具体忘了,知道的请把题目和文章回答下,
等不完的守候1年前1
dirymanfaye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第一朵杏花》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权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序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为,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花吗?”
“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有什么词语能形容竺可桢?多一点!
164911年前3
岩崖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竺可桢
一丝不苟——座右铭
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做人原则,实事求是精神精神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处世原则
竺可桢为什么写大自然的语言或者可以说是写这篇东西的前因,差不多意思
luoyuangang1年前1
狂暴石头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一、通过本文的教学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
通过本文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这篇课文同时也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二、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必须扣住这两个重点进行教学.概括要点就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比如,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等等.而学习本文的语言,主要是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是第一、二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言,要指导学生把它们积累下来并学会运用.
三、这是一篇说明文,教学时可以淡化文体,只把它当作一篇科普文章来处理就可以了.所以,重点还是积累科学知识,学习文章语言.但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中学到一些读、写说明文的方法.比如,可以有意识地使学生注意,说明事物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而且还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所以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说明事物时,作者经常举一些例子,列一些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说明事物还要有条理,有主次,有详略,这样才更有逻辑力量等等.这些都可以适当地向学生点拨一下.
填空。(1)竺可桢,_______家,地理学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_______学的。(2)谈家桢在______
填空。
(1)竺可桢,_______家,地理学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_______学的。
(2)谈家桢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里,介绍了“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这些现在统称____________。
女人小胖1年前1
wenxin3911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1)气象学 物候
(2)《奇妙的克隆》 克隆
在括号里写出表示死的词语竺可桢颤抖地写下了最后一篇气象记录,第二天,就( ) 让我们为( )者哀悼,为伤者祈福,让我们遥
在括号里写出表示死的词语
竺可桢颤抖地写下了最后一篇气象记录,第二天,就( ) 让我们为( )者哀悼,为伤者祈福,让我们遥向西南之天,心香一瓣,恭祭五万(
kwander1年前1
274135279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竺可桢颤抖地写下了最后一篇气象记录,第二天,就(离开了人世 )
让我们为( 逝)者哀悼,为伤者祈福,让我们遥向西南之天,心香一瓣,恭祭五万( 亡)灵吧!
《大自然的语言》 - - 1.竺可桢在文中向我们介绍有关物候学的知识,而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说说这一问题的好处.2.
《大自然的语言》 - -
1.竺可桢在文中向我们介绍有关物候学的知识,而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说说这一问题的好处.
2.文章第7~10段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huangdejun9061年前1
urlynn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把专业深奥的只是大众化了、生活化了,这样使人读起来更感兴趣.
2、不能,他是按逻辑顺序排列的,由主到次
仿写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仿写成宜昌的冬风来了
呦呦C1年前1
MaxHe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人间,树枝光秃秃的,小草枯了,大地上一片苍茫.只有一些长青树,还勉强维持着那一点绿色.
最先呼唤冬天来到的要算是风了.它由温暧的春风变成了炽热的热风,再由凉爽的秋风变成了凛冽的寒风.
刚入冬,风还不是那么寒冷,只是力很大,路旁的树木被风刮得无力地左右摇摆,不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大街上尘土飞扬,撒落在地上的碎纸被风卷上了天,在灰暗的天空中飘舞.
路上的行人几乎都眯着眼,闭着嘴,还有不少女人和孩子用纱布把头包起来.顶风骑车的人就像运动员一样,弓着身吃力地蹬着;而顺风的人则双脚轻松地放在车上,仿佛扬起风帆的船,飞快的向前驶去.
渐渐地,天气凉了,风也冷多了.早晨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路旁杨树的枯枝在风中狂舞,那干巴巴的树枝不时发出“喀嚓喀嚓”的声音.路边的枯花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在狂风中颤抖着,发出沙沙地呻吟.
西北风像雄狮一样凶猛地吼着,夹杂着枯枝和尘土,迎来了冰天雪地的冬天
竺可桢是个怎么样的科学家?明天要加!
xnxinqiqi1年前1
duduba9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92.6%
是个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人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 A.钱三强 B.竺可桢 C.袁隆平 D.侯德榜
捞s9ej9h8x6分1年前1
ieebmi 共回答了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C

第一朵杏花中的竺可桢爷爷给你留下了什么的印象
xinhuun1年前3
天上勾勾云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竺可桢指出,阴历系统不能用以指导农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竺可桢指出,阴历系统不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这才有了用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的手段,所以说,节气是一个用以辅佐阴历,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
后来成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或一日,这一天,人们往往要禁火冷食(寒食),墓祭,以及举行一些巫术***,唐玄宗时,***还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完全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后来上巳节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古时以夏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后汉书·礼仪志上》称这一天“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滩祓,除去宿垢病,为大洁。”上巳春嬉,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实为古代***之“情人节”,魏晋之后将上巳改在三月三日,吴自牧《梦梁录》卷二“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可见,洗濯踏青、除垢迎新是几乎所有春天节日的共同特征。
到了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春节之后,大好春季只剩了一个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虽然都是古代关于春天的文化节日,而它们又很不幸地刚好处在清明节气附近,我们知道,文化节日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迁的,可清明节气恰恰不是文化节日,它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是一种逻辑的产物,因而是不可变的。可变的文化节日不幸遇上了不可变的节气符号。结果可变的文化节日让位给了不可变的时间符号。当然,两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一是“催护新生”却并没有消亡,而是沉淀在了清明节里。清明扫墓与踏青,虽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但二者并不“对冲”,而是一种互补关系。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体现了***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部分与西方的感恩节有异曲同工之处。而这种文化正是******几千年来得以***稳定发展的一大文化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小题1:下列关于“清明节”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明是中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春分之后,有关清明这一节气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
b.清明最初与其他节气一样,只是一个补充辅助阴历,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
c.清明节由一个时间符号转化成文化节日,其祭祀、踏青等节日活动是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三个节日的习俗融合的结果。
d.清明处在寒食后一天或两天,寒食禁火,而清明允许取火,一阴一阳,一息一生,表面看二者对立,实际上有着紧密的文化关联。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到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但这两个节日的文化意义——感恩纪念和催护新生却沉淀在清明节里。
b.清明本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因而是不可变的,而处在它周围的寒食、上巳则是文化节日,是可以变迁的。
c.清明的节俗扫墓和踏青,虽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但二者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前者是为怀旧悼亡,后者是为摆脱痛苦。
d.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与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和孝道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体现了一种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在寒食节人们往往要禁火、吃冷食、墓祭等。在整个唐代,***还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
b.古代在上巳节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类似西方的“情人节”,魏晋之后上巳节定在农历三月三日。
c.明清之前,清明节取火、求新护生,上巳节人们洗濯除垢、踏青嬉戏,二者都体现了人们在美好的春日祈盼除旧迎新的文化心理。
d.清明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清明节所体现的文化意义,有助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稳定发展。
liumimao731年前1
吱吱嘎嘎的床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1:

点评:本题涉及的范围比较清楚,学生只要将选项与涉及的句子进行仔细比对,就能看出两者的差异。
小题3:
试题分析:“在唐朝”不严密唐玄宗前未作规定,原文是“唐玄宗时”
点评:本题的错误设置是故意将时间改变,做这类题时,学生要特别关注时间、地点、人物、因果、范围等等容易设置错误的地方。
竺可桢,刘备,祁黄羊,公仪休,叶欣,黄河上的艄公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miles_hp1年前4
生于一九八三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69.2%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竺可桢;
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的刘备;
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祁黄羊;
公正廉明的公仪休;
舍己为人、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的叶欣;
沉着、勇敢、镇静、机敏的黄河上的艄公
竺可桢是哪人语文书上说他是上虞人网校上说他是绍兴人?
DurenLZH1年前1
搬运工6610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人.生于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1949年以前,他先后创建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使浙大挺进到全国名校行列;1949年以后,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参与领导中国科学院和全国的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开辟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1955年,竺可桢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土(学部委员).
求是的哲学内涵是什么摸索竺可桢求是创新的哲学内涵
AzureBonnie1年前1
influencviruses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实际的统一
第一朵杏花.竺可桢爷爷,最关心的是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精神品质.
wei19949241年前1
请听我说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竺可桢向孩子询问第一朵杏花,孩子不知道.
通过孩子知道了杏花开放的时间.
写竺可桢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望采纳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内容概括..
babaer1年前1
space04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63.6%
这四部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先从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的简介今天学了竺可桢的一篇课文,他的事情和文学作品我都你了解.郁闷!
hb13141年前1
踏雪无痕1976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一丝不苟——座右铭
  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做人原则、求是精神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处世原则
  竺可桢(1890—1974),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闻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竺可桢,又名绍荣,字藕舫.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上虞.竺可桢1910年公费留美,入伊利斯诺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夏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1918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S OF THE FAR EAST)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7年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建国前他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1933年4月,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发出成立中国地理学会的倡议,学会于翌年成立.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直至1949年,为了婉拒蒋介石赴台湾的邀请,而辞去了浙大的所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担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于1962年光荣地参加中国共产党.
  1973年6月19日,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还在《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中发表文章《大自然的语言》,现被编入中学教学范文中.竺可桢其他主要论著包括:《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中国气候概论》(1935)、《物候学》(和宛敏渭合著,1963、1973)等.发表的《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论文,阐明了我国优厚的气候资源和开发利用的正确途径.《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上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
  竺可桢一生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从事科学普及工作,他一直认为科学普及事业是整个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经常在各种场合提出:科学研究的提高与普及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越是高级研究人员,越应带头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一个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成绩,应该计入他对科学事业的贡献内.自1916—1974年的半个多世纪中,他坚持带头进行科普工作,撰写科普讲稿、书籍约160余篇,内容除地学、气象学、物候学外,还涉及天文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等许多学科,读者对象从科学技术人员到少年儿童多个层面.
  竺可桢于1956年领导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并一直兼任主任职务.他多次指出: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综合考察工作.综合考察应为国家和地方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其任务首先是调查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与数量、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的科学方案.早在解放初期,他就急国家之所急,积极投身于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广西南部以发展橡胶为目的的地理调查研究工作.1951年又组织筹建了西藏工作队.为治理黄河,他主持组织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此后,中科院专门成立了综合考察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四项重大考察任务.其一是西藏高原和康滇横断山区研究;其二是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地区的考察研究;其三是热带地区特种生物资源的研究;其四是主要河流水利资源的考察研究.在他的支持下.仅 1956—1957年两年间,就先后建立了6个综合考察队.它们是:黑龙江综合考察队,新疆综合考察队,华南与云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长江、黄河流域土壤调查队,柴达木盐湖科学考察队等.此外,还组织了治沙考察队,南水北调考察队等.到他去世时为止,在他领导下,中科院先后组织了25年规模不同的综合考察队,参加工作的达100多个单位,1万多人次.积累了大批珍贵资料,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
  1959年,竺可桢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一篇是《向沙漠进军》.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古、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
  据宁夏的同志回忆,1959年六七月间,竺可桢沿包兰铁路,到内蒙古、宁夏、甘肃三省、区视察.宁夏的风沙危害是他的考察重点之一.他到灵武、盐池一线调查,考察了灵武白芨滩防沙林场和沙坡头治沙试验站.沿途所见,流沙覆盖路面,威胁农田、水渠、公路和城镇.黄河沿岸的大沙丘,沙泻入水,增大了黄河的输沙量.竺可桢指出,起沙的人为因素是不合理的砍伐森林,破坏草地,过度开垦、放牧和打柴.治沙,首先要树立信心,保护现有草皮和林带.他说:“干旱地区的雨量虽然少,但是要造林种草是完全可能的,有的地方还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以利用.”沙坡头试验站是在竺可桢的倡导下建立的,3年内引种成功12种植物,固定了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一座7公里长的沙丘,作出了很好的成绩.
  1963年,竺可桢上半年到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热带地区进行了考察,下半年又去宁夏中卫沙坡头、营盘水等地视察治沙工作.
  1965年8月,竺可桢放弃到北戴河海滨休养的机会,到甘肃河西走廊考察农业区划工作,并进行大黑河荒地资源的调查工作.12日,他在途中看见居民滥伐红柳,很感痛心,与同行人员说,这是造成戈壁的重要因素:割去红柳,沙被吹来,便成了戈壁.当天他就向甘肃省科委提出严禁砍伐红柳的建议.
  竺可桢领导了黄河中游地区、黑龙江、新疆、云南热带生物资源,华南热带生物资源,土壤、盐湖、青海甘肃地区治沙,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等10个考察队,考察地区占全国面积60%以上,所得资料填补了我国许多方面的空白.他的足迹遍及除西藏与台湾之外的全国各省区.
  竺可桢强调,对待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抱整体观点、全局观点,要认识自然界的统一性,注意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能按照其本身的特点与国家整体的需要,得到最合理、最充分的利用,否则将引起自然条件的退化.如对于东北和内蒙古草原的开发,竺可桢认为,草地只能作为畜牧区,决不能大面积开垦.否则,肥沃的土壤就要被吹蚀,导致土壤肥力的退化,甚至变为沙荒.他的这些意见,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1972年前后,中美关系出现转机,中断了20多年的两国交往逐渐恢复,而科学家的来往是其中先行的重要方面.1971年8月著名华人学者杨振宁首先回国省亲、访问,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会见,也见到阔别多年的师辈与同窗,以及中国科学院领导人.由此开始,众多的美籍华人学者不断回国访问,中国科学院的对外交往开始复苏.竺可桢作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际上有相当知名度的学者,又是许多著名华人学者的师长或老朋友、老同事,在这种形势下,他担负了许多接待工作.他们中间有李政道、赵元任、陈省身、任之恭以及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霍奇金爵士、著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等.竺可桢向他们介绍建国以来中国科技事业的巨大成就,中国科学院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向,探讨双边合作的可能与具体内容.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体制很不健全,一些领导人不便对外,竺可桢与吴有训副院长一起,承担了大量其他人无可替代的工作,为发展当时民间外交和沟通对外科技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卓越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的竺可桢,不仅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地理系,培养了一大批地理科学专门人才,而且在许多地理学重大领域和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创造性意见.他认为:地理学是经济建设事业中的基础科学,是研究现代地面环境的科学.因而应着重研究现代地表面的岩石圈、水圈、气圈与人类的相互作用,研究地球外壳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换的科学.我国的地理学,正是沿着这一方向健康发展的,在地理学研究方法方面,他十分重视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早在1929年他就发表了《中国气候区域论》,开创了这方面研的先例.1958年他发表了《中国亚热带》一文,指出:不应将热带北界移至南岭,也不应将华北各地、东北南部和新疆南部都划归亚热带.他说:亚热带的气候可以这样规定:即冬日微寒,足使喜热的热带作物不能良好生长.每年冬季,虽有冰雪,但无霜期在八个月以上.作物一年可以有两造收获.他不仅提出了划分的标准,同时明确指出了亚热带的北界和南界.他的见解,得到学术界的公认.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这四个方面的意义在课文中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从哪些词语
披发的风1年前3
流风go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本文文章最后一部分,具体可分为四个方面:
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文章最后一部分,按照意义的轻重顺序说明了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通过“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的词语表达了了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重要意义的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
竺可桢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cldonghai1年前1
真爱一生5207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竺可桢是物候学家,气象地理学家,他通过记录植物生长的情况搜集气象资料,帮助他进行中国气候区划、气候与农业丰产的关系,气候变化以及天文学方面的研究.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8分)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8分)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小题1: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2分)
物候学就是: 的科学 。
小题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分别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
小题3: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2分)
                                   15、“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是一则农谚,请你再例举一则农谚,并说说它所包含的物候知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之动容1年前1
冰里有鱼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小题1:物候学就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小题1:作比较打比方小题1:不可以,因为这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小题1:略 (1)这是说明方法的变式考查。学生应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并...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坚持写了几十年的气象日记,直至逝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手坚持写下了当天的气象记录。以上事例说明 [&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坚持写了几十年的气象日记,直至逝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手坚持写下了当天的气象记录。以上事例说明
[ ]
①他有坚强的意志
②坚强意志是他行动的动力
③坚持写日记是他意志坚强的表现
④坚持写日记可以磨砺意志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松江苦力1年前1
wgr982173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D
阅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请对第一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q123331年前1
wflcj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1.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比气象仪器复杂、灵敏。
2.具体说明了物候观测可以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或具体说明了物候观测(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竺可桢气象学有哪些成就小学3年级语文上册
火空火图1年前1
pc_unis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8.9%
直接在百度里面搜索竺可桢,就会出来相关的信息,自己可以按照需要进行筛选.
竺可桢在气候研究方面有什么收获?
aa游子1年前2
h444y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1.8%
发表了《物候学》一书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的读书感悟
vqngqa1年前1
gg的石头哥哥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文章主要写了大自然会说话,天上的白云,蚂蚁,蝌蚪,大鹰,大树,鱼,化石都代表着大自然不同的语言.读了《大自然的语言》,我知道了大自然是奇妙的,大自然中的任何一样东西都能告诉我们知识,可最重要的还是细心观察,如果你不爱学习,粗心大意,就算非常有用的知识从你身边走过,也是浪费,所以我们应该做每一件事的时候要细心观察,寻找奥妙.
竺可桢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怎么不懂我1年前1
hghghhjkkk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个人觉得他是人才.
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侯德榜 谁是著名科学家 谁是地质学家
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侯德榜 谁是著名科学家 谁是地质学家
科学家要著名的.认真回答
风没有眼泪1年前1
旋覆子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86.2%
科学家:钱学森
地质学家:李四光
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学的
龙门秀1年前1
天上的小鸟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物候学
填空.(1)竺可桢 填空.(1)竺可桢,_______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_______学的.(2)谈家桢在_
填空.(1)竺可桢
填空.
(1)竺可桢,_______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_______学的.
(2)谈家桢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里,介绍了“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这些现在统称____________.
大浪淘沙19761年前1
sdfsdafweg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气象学 物候
(2)《奇妙的克隆》 克隆
竺可桢为什么成为世界著名的气象学家,用自己的话说说
刘逊1年前1
你的公主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因为竺可桢勤奋好学,有远大的理想
竺可桢、程景润、牛顿谁是气象学家?
yexuefeng1年前1
Liwenxiangrock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竺可桢.
陈景润是数学家.
牛顿是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
竺可桢是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权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权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序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为,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花吗?”
  “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1.读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再用这样的方法写一个句子.(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要孩子留心观察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放的?这件事给你了哪些启发?4.按分好的段概括大意.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挥挥拍1年前1
klder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寒风吹枯了小草,吹冻了小河,吹白了芦花,吹开了芳香扑鼻的腊梅.
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白了梨花,吹黄了迎春花,还吹醒了正在冬眠的小青蛙.
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白了梨花,吹黄了迎春花;春风吹醒了青蛙,吹来了燕子,更吹暖了大家.
秋雨丰润了谷穗,润黄了大豆,润透了田径,润满了农家的粮仓.
北风吹走了候鸟,吹冻了河流,吹起来雪花,吹来了寒冷的空气.
秋风吹落了树叶,吹红了枫林,吹熟了水稻,吹出了农民的笑脸
竺可桢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背景
bluecfo1年前2
Fly_For_Love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写作背景:
1963年,竺可桢的《物候学》一书出版在即,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一部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普读物.同年,《科学大众》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文章,署名即为竺可桢、宛敏渭.篇尾编者注明:“本刊根据作者尚未出版的《知识丛书》之一‘物候学’摘编.”原文约4900字,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一个小标题.“大自然的语言”是原文的第一个小标题.
描写大自然声音的词竺可桢了了
lengnuobin1年前2
重庆英语527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风呼呼地吹,雨哗啦啦地下,泉水叮咚叮咚地歌唱,雪唰唰落下……咕噜咕噜,只要是像声词大多可以形容大自然的声音
竺可桢是怎样的人?请用三个词语来形容.
Jrimen1年前1
lilian_liu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一丝不苟 严谨认真 和蔼可亲
竺可桢先生在文中向我们介绍有关“物候学”的知识,而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说说这一文题的好处.
carson20041年前1
欧宝opel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把专业深奥的只是大众化了、生活化了,这样使人读起来更感兴趣.
填一句名言搞科学研究,不能(),也不能().----竺可桢
milandu1年前1
莫颜1984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小明决心学习竺可桢和托尔斯泰的做法,通过写日记来磨砺自己的意志,第一周他还能坚持每天写日记
小明决心学习竺可桢和托尔斯泰的做法,通过写日记来磨砺自己的意志,第一周他还能坚持每天写日记
小明决心学习竺可桢和托尔斯泰的做法,通过写日记来磨砺自己的意志,第一周他还能坚持每天写日记,第二周他就觉得无事可写,只能记流水帐;第三周只能在周末勉强应付一篇.他觉得写日记说起来容易,要坚持下来是很难的.自己各门功课就已经很忙了,哪里有时间写日记,只有作罢.
1.小明的做法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吗,为什么?
2.想一想坚强的意志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coretalk1年前1
micis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1,不是,因为不能坚持下去,半途而废,敷衍了事
2,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品德结构的重要成份,是青少年良好个性特征的重要内容,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如果觉得不错,麻烦采纳,谢谢
为钱三强,李四光,竺可桢写颁奖词怎么写,急!
为钱三强,李四光,竺可桢写颁奖词怎么写,急!
我只是想看一下如何写一下,并不是抄袭,不要误会,还有.很急!
独仪兰心1年前2
hypocrisyworld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1974年2月7日,一颗闪亮的星星陨落了.他,曾经是一位巡逻在大自然中的“哨兵”,他,为了祖国的气象事业把一生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
他,中国现代气象研究的创始人;他,大自然巡逻的哨兵;他,科学的骄傲,中国的骄傲!他,是一位可敬的人,也是一位可爱的人.就是因为他——我们国家的“物候学”才走向辉煌.他,在物候学界中为我国又添了耀眼的一笔!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竺——可——桢!
尼仿写吧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额》(竺可桢),该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
1144977371年前1
普洱茶叶香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77.3%
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摹状貌,作诠释.
关于用成语来形容竺可桢的品质回答者,必有重谢!
aaquicker1年前1
fatboat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一丝不苟
严谨认真
长年不懈
精确细致
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你看会比较
雪中雪28761年前5
五毒书生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竺可桢一丝不苟——座右铭
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做人原则、求是精神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处世原则
竺可桢的评价100字左右
魔法小妖1年前1
康熙年间的猪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1890—1979年)不仅是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而且是研究我国物候学的倡导者.他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以及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是与其幼儿时养成的勤奋好学、多问善思分不开的.
当他还是孩子时,就酷爱读书,也比较喜欢问问题,对于先生和大人们也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竺可桢总是独自苦苦思索.竺可桢后来严谨不苟的治学态度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求是学风,是与幼小养成的勤奋好学、多问善思的习惯分不开的.
1956年,竺可桢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宣读了《二十八宿的起源》一文,引来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这篇文章以中国得天独厚的浩瀚史料和科学的精辟分析,消除了起源地点或主印度、或主中国、或主巴比伦等的国际争论,令各国科学界人士折服.可以说,它是世界第一流水平,中外没有能超过的.其代表作还有《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真是一位好校长,他与蔡元培先生一样,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校长.自己才华出众,同时也培养了像赵九章、张其昀、胡焕庸这样的著名学者.
以声及四野、泽被千秋,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