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的《存在与在》与《存在与时间》哪个更好懂一些?

king5942022-10-04 11:39:542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2条回复
让我怎能不想你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存在与在
1年前
cygsd 共回答了599个问题 | 采纳率
《存在与时间》。每个思想家都这么翻译,如熊伟先生陈嘉映先生王庆节先生张祥龙先生。
1年前

相关推荐

“物是其所是,人是其所不是”这句话是否是海德格尔所说?
风的哭泣1年前1
aiuxjnaa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萨特说过,人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一章描述了 “此在” 的两个特征:
此在的本质在于他的存在.
这个存在者为之存在的那个存在,总是我的存在.
第一点说明了人与其他存在物的根本不同点:人不像其他存在物那样具有
固定的、 不变的本质,他的本质是由他的存在过程决定的.
第二点说明了人与其他存在物的另一个不同点:人不像其他存在物那样是
一个类属,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存在者.
海德格尔的名句,“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是诗意栖居”的英语原文是什么
海德格尔的名句,“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是诗意栖居”的英语原文是什么
海德格尔认为,“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是诗意栖居”.
我很毒A1年前1
小小多多多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The highest level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s living as a poem.
帮我翻译一句日语哲学家海德格尔有句名言是“向死而生”,我认为这句话很适合用来描述日本人的部分性格。众所周知,日本的自然灾
帮我翻译一句日语
哲学家海德格尔有句名言是“向死而生”,我认为这句话很适合用来描述日本人的部分性格。众所周知,日本的自然灾害频繁,这一方面让日本的民众对大自然多了几分敬畏,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坚韧,顽强的性格。
帮忙翻译成日语啊,拜托拜托!
3806726691年前1
showmers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哲学者マルティン・ハイデッガーの名言に「死へ向かう存在(死へ临む存在)」というものがある。私はこの言叶が日本人の性格に当てはまるような気がする。ご存知のように、日本では频繁に自然灾害が起きている。このことで日本の民众は大自然に対して畏怖すると同时に、もう一方で彼らの强靱な精神、粘り强い屈强な性格を育(はぐく)んだ。
请参考
把哲学变成美学 叶廷芳   无论是基督教存在主义者克尔凯郭尔,还是无神论存在主义者萨特以及尼采、海德格尔、加缪等,都兼有
把哲学变成美学
叶廷芳
  无论是基督教存在主义者克尔凯郭尔,还是无神论存在主义者萨特以及尼采、海德格尔、加缪等,都兼有文学家的***。他们的某些作品,将哲学、文学、美学熔于一炉。加缪就曾这样说:“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存在主义者的这一观点,给现代作家和批评家提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尺度,即:不管你采用什么形式或风格进行创作,作品的水平高低,最终要看你的作品的哲理含量。
  存在主义对文学的贡献之一是把哲学变成了美学,也就是把某些哲学范畴或哲学概念变成了艺术手段。例如“荒诞”,这本来是个存在哲学的范畴,但在加缪的《西绪弗斯神话》中却成为艺术方法。而荒诞的感受往往也是通过一个哲学术语即“悖谬”得到表现的。悖谬就是一件事情在逻辑上的自相矛盾,或行为上的互相抵消,从而令人啼笑皆非,或莫名其妙,它往往能构成“黑色幽默”的悲喜剧情趣。加缪把希腊神话中西绪弗斯被动受难的形象改造成为主动抗争的悲剧英雄,从而创造性地传承了尼采的悲剧美学。
  如果说加缪在比他大一辈的卡夫卡的作品中发现了西绪弗斯的现代原型,那么比他小半辈的迪伦马特则是受了他的理论的影响,在戏剧和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西绪弗斯式的悲剧英雄。这些人物,明知他们的对手,不管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是不可战胜的,但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宁可失败,也不愿投降,有一股子海明威式的“硬汉子精神”。用迪伦马特的话说,这叫“顶住现实的英雄”。加缪所倡导的这种悲剧美学,显然是有积极意义和启示价值的。正如迪伦马特所说:整体世界固然是你不能驾驭的,但个人世界每个人都是可以把握的。
  存在主叉思想流派的作家们在他们的作品***别关注“危机中的个人”。日本影片《啊,滴军!》中的山本五十六,他正面临着死亡与服从的两难选择。他最后选择死亡。对这个人物的选择的态度,我想文学与历史学是有区别的。因为历史学关注的是事件的结果,你选择了不义的战争,把你定性为战犯,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文学家关注的是事件的过程。描写你此时此刻的内心矛盾是他的职责,甚至同情你此时此刻的痛苦也是他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过去就懂得关注危机中的个人,则我们的人性就会比现在更丰富一些,就不会劝阻别人不要去对具体的穷人施“小恩小惠”,就不会把人整错了还要求他“正确对待”;亲人被整了,不是更多的体贴,还要和他“划清界线”甚至离婚。 (节选自《把哲学变成美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存在主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存在主义从总体上分为两个不同的思想流派,分别是基督教存在主义和无神论存在主义。
b.存在主义者虽然认识上有分歧,但存在主义者的作品都将哲学、文学、美学熔于一炉。
c.存在主义对文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是把哲学变成了美学,把哲学范畴变成了艺术手段。
d.存在主义文学,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它更关注“危机中的个人”,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2.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加缪曾经说过:“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这实际告诉我们:伟大的哲学家也必将是伟大的文学家。
b.作品水平的高低,最终要看哲理的含量,这是存在主义给现代作家和批评家提供的唯一的评判尺度。 c.荒诞的感受往往是由通常在哲学上称为“悖谬”的艺术风格制造出来的,而“悖谬”产生出“黑色幽默”的效果。
d.“悖谬”就是在同一事物中,从逻辑上出现的自相矛盾,或者在行为上的相互抵消,使人感到荒诞不经。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告诉我们:无论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评,既要注重增加哲理的含量,又要注重揭示人的客观存在。
b.加缪把西绪弗斯的形象改造成为主动抗争的悲剧英雄,这对于现实来说,更具积极意义和启示价值。 c.从学术领域来看,文学与历史学是有区别的。历史学关注的只是事件结果,而文学更关注事件过程。 d.迪伦马特创造的一系列西绪弗斯式的悲剧英雄的性格特点,试图证明悲剧英雄可以驾驭他们的个人世界。
蓝之羽1年前1
snowgrape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D
2.D
3.C
求哲学高手,海德格尔中的解释和理解的关系?另外觉得他的理解和解释的概念和一般的概念好像不同.
求哲学高手,海德格尔中的解释和理解的关系?另外觉得他的理解和解释的概念和一般的概念好像不同.
如上,
pan20000031年前3
qinl119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理解,是一种前意识的对可能性的统觉、取向和心态,是此在(我——能够自我认识的我)存在的构成因素,先于意识和反思.即:我的存在先于我对它的“认识”.理解不是任意的,但还未完全展示出来.
就是要把理解筹划的可能性清楚地揭示出来.
这与一般的概念是不同滴.
我要怎么读哲学?我读了苏菲的世界,彭越陈李胜写的西方哲学史初步,之后往后看萨特发现要先读海德格尔胡塞尔,读尼采发现要先读
我要怎么读哲学?
我读了苏菲的世界,彭越陈李胜写的西方哲学史初步,之后往后看萨特发现要先读海德格尔胡塞尔,读尼采发现要先读叔本华,读叔本华发现要先读柏拉图和康德,康德OTZ他花三十年写的大作暂时在下不认为能读懂...可是理想国(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发现有很多地方很奇怪没法理解OTZ ...我要怎么办啊?要再回去读哲学史吗?
我不是哲学专业的...谢谢...
peini1年前3
lorin0213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哲学著作有必要读,想系统学就要认真读哲学史;但读的越多,你会发现哲学分歧越多,对世界的认知越不统一.真理是什么?不能把世界统一的理论绝不是真理.哲学谋求探索真理,而结果只能是各执已见,众说纷云.
哲学是迷途的羔羊,没有正知见,学哲学是有风险的.
求高考作文用的名言,最好是像海德格尔,尼采等的哲学家的,或是一些作家的.
求高考作文用的名言,最好是像海德格尔,尼采等的哲学家的,或是一些作家的.
能多一些吗?
fantasia1年前1
蓝芊草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海德格尔说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名言之一.
海德格尔所说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gfdgfdga1年前3
付出阿蒙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在思想中形成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
在他看来,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是思想表达的有效方式,是文化现象,是人类和智慧的产物.他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语言提高到存在论本体论地位.
海德格尔在 《语言的本质》一文中指出,我们与语言的关系绝不是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元语言学问题,而是我们不得不在语言中感受语言.语言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展现它的本质.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倾听语言如何在“说”.不是人需要使用语言,而是语言需要人说话来显现自身.他认为,这才是本质的语言,语言作为推动世界的说(话),它是一切关联的关联.它关联,保持,给予,丰富着世界,语言这样创造了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演绎出来的哲学命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演绎出来的哲学命题,也是中西哲人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所产生的美好理想。这一理想表明:自然环境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对“诗意栖居”的追寻,既是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建价值信念的过程,也昭示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然而,现实的生态状况一度隔断了朝向理想的通路,为生命“诗意栖居”提供前提和基础的自然界正在承受不能承受曲破坏。人,从一开始使打量着、好奇地注视着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人类的生存冲动构成了已有***历史的恒久原动力,推动人类不断汲取自然资源、按照自身意志改变着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伴随着这种改变,农业、工业等迅速发展起来。人,真切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一切。
尽管远古时代的主要命题都围绕着“生存”“汲取”展开,但古圣先贤也意识到了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并萌发出了许多生态智慧。那是“诗意栖居”原初的朴素表达,中西哲人都曾对此有所阐发。
***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最为深邃,集中体现为视字宙与人自身为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理念。《周易》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如强烈的忧患意识,反对浪费和破坏资源、倡导把天地万物与人类道德紧密联系等思想,都反映出先民在实践过程中自觉地把自然纳入视域进行考量。例如,《易•乾卦•文言》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表达。
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如孟子强调“天”与“人”相通的特性,要求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宋代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直接表达了人对待自然应该有的态度。道家创始人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自然的朴质本性,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之伴生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诗意”情怀。
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表现为整体性的思想。古希腊哲学家往往把整个自然界视为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生命体,认为它是由许多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整体,其根基、源头或为“水”,或为“气”。这些整体性观点虽然朴素,但也显示出了生态思想的萌芽。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之义。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人那里——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
诗意让栖居更美好,人如果没有了诗意,大地就会遭到***,不再是家园;精神就会变得平庸,不再有幸福。在快节奏的现代***中,人如何重返“诗意栖居”?我们栖居的大地是否还能提供诗意的源泉?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人民吸收了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读懂了自然的真、人性的善、和谐的美,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互相融合,对***和世界的环境给出了科学的解决构想。我们期待着终有一天,在美丽***里,你我诗意地栖居。
(选自2013年1月9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对于“诗意地栖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意地栖居”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理想,这种理想把自然环境看作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b.“诗意地栖居”需要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新确立价值信念,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
c.“诗意地栖居”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为了生存,就开始对自然界进行疯狂掠夺,致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隔断了朝向理想的道路。
d.“诗意地栖居”曾被古圣先贤所意识到,***古代哲人视宇宙万物与人自身为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是对“诗意栖居”的一种阐发。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存的本能促使人类一开始就关注着自然界,不断地汲取自然资源,改变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b.《周易》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很丰富,很深刻,其中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体现了***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对人类很有启示意义。
c.儒家和道家尽管其***思想观点不同,但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待方面却有其一致的地方,其中都含有“天人合一”的理念。
d.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他们把整个自然界视为和谐共生的整体,认为自然界的根基、源头或为“水”,或为“气”。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孟子强调的“天”与“人”相通的特性只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b.正因为***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所以才有了古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诗意”情怀。
c.古希腊哲学家把自然界看做是由许多紧密相连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整体,这种朴素的观点虽然显示出生态思想的萌芽,有其进步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
d.吸收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把握自然规律,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互相融合,付诸实践,人类就有希望在这个世界上“诗意地栖居”。
frank21171年前1
向阳冷眼看世界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1:
海德格尔之前的哲学研究对象是什么?海德格尔使哲学研究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tiang19841年前1
yangyu_0123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不仅中国传统哲学、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侧重点和关注点不同.而且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哲学研究的对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哲学家来看是不同的.
你的问题似乎应当限定在西方哲学史中来给出答案.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起源于人们理性地思考所惊异的各种问题,人们试图希望通过哲学思考与探讨来认识和超越人类的有限性.而这种哲学思考是从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为重要主线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传统西方哲学把“存在论”或“本体论”问题作为主要对象.本体论是传统西方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第一个将“存在”看做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以来,对存在的研究和探讨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在海德格尔看来,在传统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下,以往的哲学或形而上学充其量只能认识存在物而不可能通达真正的存在.因而,他认为旧的形而上学史或传统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存在的遗忘史”.而海德格尔通过对人的存在即“此在”(Dasein)的生存论存在论分析,以求在“此在”这一存在的“敞亮之境域”开启存在,使存在真正得以显现.
所以,实质上西方哲学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一直在探讨存在的问题.但海德格尔之前的哲学研究对象是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是存在者的问题,而海德格尔使哲学研究对象向存在本身转化.
英语翻译是研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的 论文题目是The being-with of being-there 求一个准确的
英语翻译
是研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的 论文题目是The being-with of being-there 求一个准确的答案
ffwhy1年前6
A20010298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存在者的存在
如何理解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的哲学观?
fengchunyanse1年前2
棕榈酸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现象学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就是现象学方法,亦即一句口号:“回到事情本身”.海德格尔意识到,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因而存在并不在存在者之外,我们总已经处在对存在的领悟之中了,那种将存在看作是认识的外在对象的方法乃...
作文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应诗意地栖居。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我们往往被那一份诗意打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一种傲岸,“
作文
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应诗意地栖居。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我们往往被那一份诗意打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一种傲岸,“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一种沧桑,“守拙归园田”是一种高洁,“纷纷开且落”是一种安适,“脉脉不得语”是天涯两隔的哀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恣肆的豪情……然而我们生活的世界,却不全然是诗意的。
你怎样看待这“诗意地栖居”的生活态度?你的生活中,可有这一种或那一种诗意?请就“生活·诗意”展开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nerdme1年前1
仲沁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诗人荷尔德林认为: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确,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在梦的留白处轻轻点上一枚朱砂,让生有所息。又如那在淮水边垂钓的庄周,置楚王的使者于不顾,只让那句“吾将曳尾于涂中”不停地敲击着历史的回音壁,留下千年的震颤。而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不停忙碌的我们呢?是不是也应放慢脚步,去看看那朝阳夕月,落日惊风?放慢脚步,学会欣赏自然的韵之美。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可有多少人能抚平自己躁动不安的心,去闻一闻阳光的香味,让它在你的心尖徘徊呢?停下车,看看你身边的绿色,不仅让那明亮而轻快的绿映人你的眼眸,也让它滴人你的心扉。看看露珠滑落草儿时的晶莹,看看红枫飘到地面时的落寞,看看那江南的青莲,看看那雨后撑起的灰色大伞。没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让你舒畅的了。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自昼听棋声。
海德格尔说的“存在”和我们平时说的“存在”是一个意思吗?他说的“语言”是我们平时说的“语言”吗?
海德格尔说的“存在”和我们平时说的“存在”是一个意思吗?他说的“语言”是我们平时说的“语言”吗?
海德格尔说的“存在”和我们平时说的“存在”是一个意思吗?他说的“语言”是我们平时说的工具性的“语言”吗?海德格尔的“存在”和“此在”是并列关系的概念还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白天看星星”是什么意思,和老庄的“知白守黑”有什么联系?以上有五个问题,先挂20,如果都能帮忙回答,100分奉上,
zishihl1年前1
大乡cc-涛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1.是一个意思
2.是一个语言
3.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关系
4.白天看星星 我们在白天是看不到的 (不用特殊工具或者不用特殊角度),而老庄两位的知白守黑则是一个能让我们白天看到星星的角度,我们用时间流逝或追逝的想象力可以在白天看到星星,但这个看就不仅是寻常的看了哦
后面的两题一起回答了,自己再体会体会~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是什么
liuxing4084992021年前2
椿玲12咖喱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是“事情本身”的视域.
我们要知道“存在” 可以上溯古希腊,海德格尔“对存在的理解本身就确定了此在的存在”.
西方哲学对存在探讨的历史,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回避了对存在的正面回答,而把它当成了一个最明白无误的概念来加以使用.如果有人问存在是什么,人们肯定会觉得奇怪,存在就是存在嘛,这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存在是最普遍的本质共性、一般的形而上学概念,那可并不就等于说:它是最清楚的概念,再也用不着更进一步的讨论了.存在这个概念毫无疑问是最晦暗的概念.所以海德格尔认为,存在远远不象人们所理解的那样,是一个明白无误的概念,关于存在有很多问题至今并没有搞清楚.海德格尔认为之所以会造成对存在的误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哲学家们把存在者和存在等同起来加以考察和研究,而海德格尔认为存在者和存在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在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基础上才得以反省郎“现成的”和“概念的”方式被否定,“构成的”或“存在相互引发中获得自身的”方式被揭示出来.其结果就是,一种崭新的理解“‘存在’本身的视域”出现了.
也就是说过去我们对“存在”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始终有一层挡着,要“透过”来看,可是海德格尔的“存在”本身的视域”即本质.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性指的是什么?
jianeyee1年前2
可爱天使的宝贝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本真的当前即眼下”
Zeitlichkeit是海德格尔“时间性”一词的标准用语.在“此在使其自己的存在时间化并因此构成了时间”、“使时间存在”、“时间就是此在”、“此在不仅仅是在时间中,此在就是时间本身”等意义上说的时间都是Zeitlichkeit.
先区分两个术语:Zeitlichkeit和Temporalitaet
译者:陈嘉映 / 王庆节   关键词:时间性(Zeitlichkeit);时间状态(Temporalitaet);时间性的(zeitlich);非时间的(unzeitlich);无时间的(zeitlos)
海德格尔的ontological与ontic之间的差别?
椰果奶绿1年前1
倒板uu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存在论用语——ontological
存在者用语——ontic
前者对后者绝对优先
自在 自为的概念是谁提出来的?萨特?黑格尔?还是海德格尔?谢谢.
俺不经夸的1年前1
dgq2a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是黑格尔提出的.
”自在”:即潜在.尚未展开之意.
”自为”:有区别.分化.展开之意.
”自在自为”:有独立.自由.本质.基础.本原.第一位.真实.完整.统一.具体.无限以及本身等含义.
一颗树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就可称为”自在”阶段,因为种子最终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但种子毕竟还不是一颗树,它只是有长成一颗树的潜质,在种子这里,”长成树”的这种潜质还没有得到发展.展开,”潜质”还处在一种潜在状态.
当种子开始发芽生根时,这时就可称为”自为”阶段.因为”长成树”的那种潜质开始向外表现.展开了,种子自己产生.分化出自己的对立面(发芽升根),建立了区别.
当种子最终长成一颗参天大树时,它就成了一个独立的.具体的.自由的.完整的事物,从而达到了”自在自为”.(注:这个例子并不贴切,很多丰富内容都没有表现出来,它只是在一个简单的层面上帮助我们理解)
黑格尔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基础.本质是精神性的理念,即”绝对精神”,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过程.
绝对精神具有能动性,它能自我演化.发展,它最先表现为纯粹逻辑概念的推演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在”自在”阶段,自身包含的矛盾.对立面尚未展开,表现为直接性;到了”自为”阶段,潜在的区别和对立得以显现,特点是间接性;最后发展到概念阶段,直接性和间接性得到了统一,”绝对精神”就成了”自在自为”的.最真实的东西. 表述这个过程的著作就是《逻辑学》.
接着逻辑理念外化为自然界,并表现为各种自然事物,描述这个过程的著作就是《自然哲学》.
然后理念又开始超出.否定自然界(是一种自我否定,因为自然界只是理念的外化,理念对自自然界的否定,其实就是对理念自己的否定),转化为精神,从而又返回到了”绝对精神”,也就是说,”绝对精神”在跑了一圈后又回到了自己本身,但这已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有着丰富经历.内容,在更高一级上的返回.描述这个过程的著作就是《精神哲学》
在精神阶段,理念向自身的返回又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体现为个人意识的主观精神进到2.体现为法权.道德.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历史的客观精神,再上升到3.体现为艺术.宗教.哲学的.认识自身的.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合一的绝对精神,从而返回了自身.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