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宿迁一模)如图所示,修建铁路、公路的路基时,允许的边坡倾角最大值叫做“自然休止角”,如果边坡超过自然休止角α

心理cc5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2006•宿迁一模)如图所示,修建铁路、公路的路基时,允许的边坡倾角最大值叫做“自然休止角”,如果边坡超过自然休止角α会导致路基不稳定,关于α与土壤颗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anα>μ
B.tanα<μ
C.tanα=μ
D.α与μ无关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无为不治jevy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随着斜面坡角的增加,重力的下滑分力mgsinθ不断变大,而最大静摩擦力(约等于滑动摩擦力)不断减小,当达到“自然休止角”时,两者恰好相等.

对路基上的土壤颗粒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垂直于斜面方向:N=Gcosα,平行于斜面方向:f=Gsinα,且f=μN,由以上三个关系式可得tanα=μ.选项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考点点评: 本题属于共点力平衡分析的题目,只要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即可顺利求解.

1年前

相关推荐

(2003•宿迁)二氧化碳饱和溶液的pH=5.6,酸性比其强的雨水称为酸雨.一场雨后从A地测得雨水的pH=4,B地测得雨
(2003•宿迁)二氧化碳饱和溶液的pH=5.6,酸性比其强的雨水称为酸雨.一场雨后从A地测得雨水的pH=4,B地测得雨水的pH=6.6,则(  )
A.A地是酸雨
B.B地是酸雨
C.均是酸雨
D.都不是酸雨
万花楼nn1年前1
跳舞的葵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解题思路:pH<5.6的雨水属于酸雨.

从A地测得雨水的pH=4,小于5.6,属于酸雨;B地测得雨水的pH=6.6,大于5.6,不属于酸雨.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考点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10•宿迁模拟)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如图表示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
(2010•宿迁模拟)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如图表示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根据测定的结果不可推知的是(  )
A.番茄和水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均具有选择性
B.水稻培养液中Mg2+浓度增加是根细胞分泌的结果
C.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和对水的吸收不成比例
D.水稻对Ca、Mg离子,番茄对Si离子的吸收能力低于对它们水的吸收能力
haoaj1年前1
00191220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对水分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和题干可知,一段时间后,同一种生物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不同,说明同一种生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对于同一种离子,来说,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也不相同,说明不同植物对同一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

A、由题图可以看出,番茄和水稻在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不同,说明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都具有选择性,A正确;
B、由于根细胞吸收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水稻根细胞吸收水的相对量多于根对Mg离子吸收的相对量,因此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Mg2+浓度增加,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与实验开始时不同,因此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和对水的吸收不成比例,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实验结束时水稻培养液中Ca、Mg离子的浓度高于实验开始时,番茄培养液中Si离子的浓度高于实验开始时,因此水稻对Ca、Mg离子,番茄对Si离子的吸收能力低于对它们水的吸收能力,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

考点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根细胞对水分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不同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不同,同一植物体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不同,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正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2005•宿迁)下列正多边形的组合中,能够铺满地面(即平面镶嵌)的是(  )
(2005•宿迁)下列正多边形的组合中,能够铺满地面(即平面镶嵌)的是(  )
A.正三角形和正四边形
B.正四边形和正五边形
C.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
D.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
如果眉毛有灵魂1年前1
小张vv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解题思路:正多边形的组合能否铺满地面,关键是看位于同一顶点处的几个角之和能否为360°.若能,则说明能铺满;反之,则说明不能铺满.

A、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正方形的每个内角是90°,3×60°+2×90°=360°,故能铺满;
B、正四边形和正五边形内角分别为90°、108°,显然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
C、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108°、120°,显然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
D、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内角分别为120°、135°,显然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平面镶嵌(密铺).

考点点评: 几何图形镶嵌成平面的关键是: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

(2014•宿迁模拟)阿克拉酮是合成某种抗癌药的重要中间体,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阿克拉酮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2014•宿迁模拟)阿克拉酮是合成某种抗癌药的重要中间体,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阿克拉酮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阿克拉酮的分子式为C22H22O8
B.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C.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5molNaOH反应
冰上散步1年前1
nothing_db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解题思路:由结构可知分子式,分子中含酚-OH、C=O、醇-OH、-COOC-,结合酚、醇、酯的性质来解答.

A.阿克拉酮的分子式为C22H20O8,故A错误;
B.连4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如图有3个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
C.含酚-OH,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C正确;
D.1mol该物质含2mol酚-OH和1mol-COOC-,则最多可与3molNaOH反应,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及性质的关系,熟悉酚、酯的性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013•宿迁一模)已知函数f(x)=||x-1|-1|,若关于x的方程f(x)=m(m∈R)恰有四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根
(2013•宿迁一模)已知函数f(x)=||x-1|-1|,若关于x的方程f(x)=m(m∈R)恰有四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根x1,x2,x3,x4,则x1x2x3x4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liulantaxiang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2014•宿迁模拟)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其除草机制是抑制植物体内EPSPS酶的合成,最终导致植物死亡.但是,它的使
(2014•宿迁模拟)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其除草机制是抑制植物体内EPSPS酶的合成,最终导致植物死亡.但是,它的使用有时也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目前,已发现可以从一种抗草甘膦的大肠杆菌突变株中分离出EPSPS基因,若将该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内,从而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就能耐受高浓度的草甘膦.
取6株植物,其中,植物A和D对草甘膦敏感,B和E对草甘膦天然具有抗性,C和F则经过了转基因处理,但是否成功还未知.表为4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图1为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及其具有的限制酶切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
酶切
位点
C↓CGG
GGC↑C
G↓GATCC
CCTAG↑G
↓GATC
CTAG↑
CCC↓GGG
GGG↑CCC
(1)若A-C浇清水,D-F浇的水中含有草甘膦,上述植物中,肯定能健康成长的是______.
(2)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除了目的基因、复制原点、启动子和终止子外,还应包括______.若需利用酶切法获得目的基因,最应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和______.
(3)假设EPSPS基因已被成功转移到植物F中,但植物F仍没有表现出抗性,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
(4)图2甲是某目的基因(4.0kb,1kb=1000对碱基)与大肠杆菌pUC18质粒(2.7kb)重组的示意图.图2中Ap′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lacZ是显色基因,其上的EcoRI识别位点位于目的基因插入位点的右侧,其控制合成的物质能使菌落呈现蓝色.(图2乙中深色圆点即为蓝色菌落)

①图乙的培养基中含有氨苄青霉素,请判断图乙中所出现的白色和蓝色两种菌落中,何种会含有重组质粒.
______.
②现用EcoRI酶切重组成功的质粒(重组质粒上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与EcoRI的识别位点之间的碱基对忽略不计),酶切后进行电泳观察,会出现长度为______kb的片段.
我只tt自己1年前1
szjt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A和D对草甘膦敏感,B和E对草甘膦天然具有抗性,C和F则经过了转基因处理,所以A-C浇清水,都能健康成长.F虽经过了转基因处理,但是否成功还未知,所以D-F浇的水中含有草甘膦,D肯定不能健康成长,E肯定能健康成长,F未知.
一种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A和D对草甘膦敏感,B和E对草甘膦天然具有抗性,C和F则经过了转基因处理,所以A-C浇清水,都能健康成长.F虽经过了转基因处理,但是否成功还未知,所以D-F浇的水中含有草甘膦,D肯定不能健康成长,E肯定能健康成长,F未知.因此肯定能健康成长的是ABCE.
(2)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根据图1可知,如果用MboⅠ酶进行切割,将会将BamHⅠ酶处的片段进行切割,因此只能选择限制酶MspⅠ和SmaⅠ切割目的基因.
(3)假设EPSPS基因已被成功转移到植物F中,说明F中已含有EPSPS基因,如果仍没有表现出抗性,则说明EPSPS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没有表达或表达的酶没有活性.
(4)①白色,因为EcoRI将lacZ显色基因破坏了.
②目的基因被酶切后形成两个片段:1.0kb和3.0kb;质粒被酶切后长度不变:2.7kb.故质粒只能和目的基因片段之一发生重组,如果成功的话将会出现两种情况:3kb和3.7kb或1.0kb和5.7kb.
故答案为:
(1)ABCE
(2)标记基因 MspⅠSmaⅠ
(3)目的基因没有成功表达或表达的产物失活
(4)①白色菌落②3、3.7或1、5.7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考点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要求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能够对基因工程中DNA片段的长短进行简单的计算,难度适中.

(2004•宿迁)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为5.4N的物体A匀速上升0.2m,弹簧测力
(2004•宿迁)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为5.4N的物体A匀速上升0.2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性任身体1年前1
cfde435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所以测力计的示数是2.4N.
此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s=3h
η=
W有用
W总=
Gh
Fs=
5.4N×0.2m
2.4N×3×0.2m=75%
故答案为:2.4;75%.
(2010•宿迁模拟)小鼠的皮毛颜色由位于2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R、r)控制,如图是小鼠的一个遗传系谱,请分
(2010•宿迁模拟)小鼠的皮毛颜色由位于2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R、r)控制,如图是小鼠的一个遗传系谱,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Ⅲ6的基因型是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AaRR的概率为
[1/3]
[1/3]
.如果Ⅲ3与Ⅲ5杂交,产下灰色雄鼠的概率为
[1/8]
[1/8]

(2)Ⅲ7的基因型是______,若欲进一步确定其基因型,最好让Ⅲ7与Ⅲ代 中______号个体杂交.
(3)偶然发现一只雄鼠患有某种遗传病,该遗传病由显性基因B控制.但其双亲都未携带该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来源于______.欲确定该致病基因B的位置,让这只雄鼠与正常雌鼠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代个体,如果F1代雌鼠全都患病,而雄鼠全部正常,则基因B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kanppy1年前1
6584546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解题思路:由图分析可知:A-R-为灰色、A-rr为黄色、aaR-为黑色、aarr为白色,根据遗传图谱中亲子代表现型判断相关基因型.

(1)由图分析可知:A-R-为灰色、A-rr为黄色、aaR-为黑色、aarr为白色.图中Ⅲ6为黑色,其基因型可能是aaR-,因为其母Ⅱ4为黄色A-rr,所以Ⅲ6的基因型是aaRr.由于Ⅲ2为白色aarr,所以Ⅱ1和Ⅱ2分别是黑色aaRr、灰色AaRr,则Ⅲ1灰色的基因型可能是AaRR或AaRr,是AaRR的概率为[1/3];Ⅲ3的黄色基因型是Aarr.由上述分析已知Ⅲ6的基因型是aaRr,所以Ⅲ5的基因型也是aaRr,如果Ⅲ3Aarr与Ⅲ5aaRr杂交,产下灰色雄鼠A-R-的概率为[1/2]×[1/2]×[1/2]=[1/8].
(2)因为Ⅲ6的基因型是aaRr,所以Ⅱ4和Ⅱ5的基因型分别是:黄色Aarr、灰色AaRr,所以Ⅲ7灰色的基因型可能是AARr或AaRr,若欲进一步确定其基因型,最好让Ⅲ7与Ⅲ2(aarr)杂交,如果出现白色后代则Ⅲ7灰色的基因型AaRr.
(3)由题意分析可知,亲本没有致病基因,所以该致病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这只雄鼠与正常雌鼠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代个体,如果F1代雌鼠全都患病,而雄鼠全部正常,表现了在雄性后代中发病的区别,所以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
故答案是:
(1)aaRr[1/3][1/8]
(2)AARr或AaRr2
(3)基因突变X

点评:
本题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遗传图谱、判断遗传方式的能力.

(2006•宿迁一模)下面关于两个互成角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06•宿迁一模)下面关于两个互成角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合运动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D.合运动可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right-mico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2003•宿迁)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2003•宿迁)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钡
B.氧化钙
C.硫酸锌
D.硫酸铜
windview11年前1
loaf1957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解题思路:根据无色溶液里含有硫酸,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应是不能与硫酸反应的溶液为无色的物质进行分析.

A、氢氧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因此不可能含有;
B、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因此不可能含有;
C、硫酸锌不能与硫酸反应,且其溶液为无色溶液,可能含有;
D、硫酸铜虽不能与硫酸反应,但其溶液呈蓝色,因此不可能含有.
故选项为:C.

点评:
本题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酸的化学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之间的共存问题,以及初中阶段的带色离子,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总结归纳.

(2009•宿迁二模)(1)组成符合CnH2n-2的某种烃,分子结构中没有支链或侧链.它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体积是相同状
(2009•宿迁二模)(1)组成符合CnH2n-2的某种烃,分子结构中没有支链或侧链.它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体积是相同状况下该烃蒸气体积的8.5倍,由此分析作答:
①若该烃为链状二烯烃,并且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加成后只能得到单一产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②若该烃只能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任填一种).
(2)某有机物A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一直受到理论化学家的注意,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合成途径,一度延缓对它的研究,直到l993年才找到可以大量制备的方法,才得以应用.已知A是非极性分子,化学式是C6H8,且分子中只有一种氢原子.
①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A分子中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数为______.
②A的二氯取代产物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不考虑顺反异构).
noodles_19831年前1
orozco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解题思路:(1)根据燃烧通式可知,n+[2n−2/4]=8.5,解得n=6,故该烃分子式为C6H10,分子结构中没有支链或侧链,
①该烃为链状二烯烃,并且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加成后只能得到单一产物,则该二烯烃为对称结构,且碳碳双键在2、4位,故为1,5-己二烯;
②该烃只能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则该烃只有1个双键,剩下的不饱和度是成环导致,故还含有一个环;
(2)A的化学式是C6H8,不饱和度为[2×6+2−8/2]=3,且分子中只有一种氢原子,是非极性分子,说明A的结构高度对称,则A的结构简式为,6个碳原子都在碳碳双键上,故共面.二氯取代可以取代同一碳原子的2个H原子,可以取代不同碳原子的H原子.

(1)根据燃烧通式可知,n+[2n−2/4]=8.5,解得n=6,故该烃分子式为C6H10,分子结构中没有支链或侧链,
①该烃为链状二烯烃,并且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加成后只能得到单一产物,则该二烯烃为对称结构,且碳碳双键在2、4位,故为1,5-己二烯,该烃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CH2-CH=CH2,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2=CH-CH2-CH2-CH=CH2+Br2→CH2BrCHBr-CH2-CH2-CH=CH2
故答案为:CH2=CH-CH2-CH2-CH=CH2+Br2→CH2BrCHBr-CH2-CH2-CH=CH2
②该烃只能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则该烃只有1个双键,剩下的不饱和度是成环导致,故还含有一个环,故该烃的结构为等,
故答案为:
(2)①A的化学式是C6H8,不饱和度为[2×6+2−8/2]=3,且分子中只有一种氢原子,是非极性分子,说明A的结构高度对称,则A的结构简式为,6个碳原子都在碳碳双键上,故6个C原子共面,
故答案为:;6.
②二氯取代可以取代同一碳原子的2个H原子,可以取代不同碳原子的H原子,故二氯代物共2种,
故答案为:2.

点评:
本题考点: 有机物的推断.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同分异构体、烯烃的性质、原子共面问题等,注意根据计算判断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2)中有机物的结构判断是难点、易错点,难度中等.

(2012•宿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l1:y=[1/2]x与直线l2:y=-x+6相交于点M,直线
(2012•宿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l1:y=[1/2]x与直线l2:y=-x+6相交于点M,直线l2与x轴相交于点N.
(1)求M,N的坐标.
(2)矩形ABCD中,已知AB=1,BC=2,边AB在x轴上,矩形ABCD沿x轴自左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设矩形ABCD与△OMN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移动的时间为t(从点B与点O重合时开始计时,到点A与点N重合时计时开始结束).直接写出S与自变量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给出解答过程).
(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S的值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s-tang20031年前1
兰斯特洛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1)解两条直线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即可求得交点M的坐标,在y=-x+6中,令y=0即可求得点N的横坐标,则N的坐标即可求解;
(2)分成0≤t≤1,1<t≤4,4<t≤5,5<t≤6,6<t≤7五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函数的解析式;
(3)分别求得每种情况下函数的最值或函数值的范围,即可确定.

(1)解方程组

y=
1
2x
y=−x+6,
解得:

x=4
y=2,
则M的坐标是:(4,2).
在解析式y=-x+6中,令y=0,解得:x=6,则N的坐标是:(6,0).
(2)当0≤t≤1时,重合部分是一个三角形,OB=t,则高是[1/2]t,则面积是[1/2]×t•[1/2]t=[1/4]t2
当1<t≤4时,重合部分是直角梯形,梯形的高是1,下底是:[1/2]t,上底是:[1/2](t-1),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得到:S=[1/2][[1/2]t+[1/2](t-1)]=[1/2](t-[1/2]);
当4<t≤5时,过M作x轴的垂线,则重合部分被垂线分成两个直角梯形,两个梯形的下底都是2,上底分别是:-t+6和[1/2](t-1),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
S=-[3/4]t2+

点评:
本题考点: 一次函数综合题.

考点点评: 本题是对一次函数的综合考查,主要涉及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求交点坐标,面积求解,求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正确表示出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2008•宿迁模拟)电阻箱是实验室常用电学元件之一,电阻箱各旋钮位置如图所示,该电阻箱的阻值为______Ω.
jiaorh1年前1
lishigang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4%
解题思路:首先知道此图是电阻箱表盘;其次知道下面的倍数表示接入电路电阻是上面数字的一(十、百、千)倍.

“×0.1”对应着9,表示接入电路电阻为9×0.1Ω=0.9Ω,
同理接入电路电阻还有:2×1Ω=2Ω,6×100Ω=600Ω,4×1000Ω=4000Ω
所以电阻箱接入电路总电阻为R=4000Ω+600Ω+2Ω+0.9Ω=4602.9Ω
故答案为:4602.9

点评:
本题考点: 导体的电阻.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电阻箱的读数问题,更有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类似读数问题.

(2003•宿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2003•宿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B.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元素
C.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实质是: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及原子质量均不变
D.已知2FeCl3+Cu═2FeCl2+CuCl2,所以Cu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
大头吃水煮肉片1年前1
消rain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1.8%
解题思路: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离子化合物不显电性;合金是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质量守恒的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以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变;铜能与氯化铁反应不能说明铜比铁的活动性强,据此解答.

A、离子化合物不显电性,其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故A正确;
B、合金是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故B正确;
C、质量守恒的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以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变,故C正确;
D、铜能与氯化铁反应不能说明铜比铁的活动性强,铜不能与氯化亚铁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实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变化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宿迁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B.我们应当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发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宿迁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B.我们应当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发生交通事故,。
C.通过这次“绿色呼吸”的活动,我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D.是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清风明月-淡泊1年前1
delarkspur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C

(2004•宿迁)杨树是宿迁市大力推广的经济树种,人们常在树干下部涂上一层石灰浆,其作用是(  )
(2004•宿迁)杨树是宿迁市大力推广的经济树种,人们常在树干下部涂上一层石灰浆,其作用是(  )
A.美观
B.标记
C.杀菌
D.以上都不对
安财一小痞1年前1
碎语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石灰浆成分为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是常见的杀菌消毒剂,观察选项,故选C.
(2013•宿迁一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3•宿迁一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0.05mol•L-1Fe2(SO43溶液中含Fe3+数目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甲苯中含C-H数目为8 NA
C.常温、常压下,1.6g O2和O3混合物中,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D.0.1mo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wuhy0011年前1
幽谷风竹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解题思路:A、没有告诉硫酸铁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铁离子数目;
B、标准状况下,甲苯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甲苯的物质的量;
C、1.6g氧气和臭氧中含有11.6g氧原子,含有0.1mol氧原子;
D、过氧化钠中氧元素为-1价,0.1mol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生成了0.05mol氧气,转移了0.1mol电子.

A、题中没有告诉0.05mol•L-1Fe2(SO4)3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铁离子的数目,故A错误;B、标况下,甲苯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22.4L甲苯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1.6g氧气和臭氧的化合物中含有11.6g氧原子...

点评:
本题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要求学生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2013•宿迁)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AB.
(2013•宿迁)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AB.
(1)作出∠ABC的平分线(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若(1)中所作的角平分线交AD于点E,AF⊥BE,垂足为点O,交BC于点F,连接EF.求证:四边形ABFE为菱形.
2qw0kf4hsvfiyf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2010•宿迁)“倡导低碳生活”是20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目的主题,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0•宿迁)“倡导低碳生活”是20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目的主题,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这里所说的“低碳生活”与一种气体物质的总排放量有关.这种气体物质是______.
(2)下列物质中: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氢气;⑤乙醇等,其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
(3)火箭推进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2h4+2no
高温
.
2n2+2x.由此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
(4)******也提出了“低碳经济”引领未来发展,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将如何改变生活细节,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至少举两实例):______;______.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反应,生成有机物.若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生成该产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甲酸(ch2o2) d.乙酸(c2h4o2
我要卖狗111年前1
xiaoheaihua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解题思路:(1)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
(2)从燃烧的生成物考虑哪是最清洁燃料;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判断即可;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相等,可推测X的化学式;
(4)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纸、随手关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5)根据反应物和只生产一种物质的特点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生成物;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1)CO2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等,因此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所说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就是指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O2
(2)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氢气;⑤乙醇等物质中④氢气的生成物只有水,所以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根据化合物的定义: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知⑤乙醇是化合物.
故答案为:④、⑤;
(3)由化学方程式:N2H4+2NO

高温
.
2N2+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相等,故可知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H2O;
(4)随手关灯,节约用纸等都属于“低碳经济”.
故答案为:随手关灯、节约用纸;
(5)因为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所以生成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应该是1:2.甲酸CH2O2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反应式,配平即可.
故答案为:C、CO2+H2═CH2O2

点评:
本题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与“低碳生活”有关的问题,以及化学反应式的推断.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009•宿迁)下列措施不属于保护海洋环境,也不属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是(  )
(2009•宿迁)下列措施不属于保护海洋环境,也不属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是(  )
A.在鱼类繁殖期间禁止捕捞
B.船舶垃圾直接倒入海中
C.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
D.海水晒盐
新年新气象11年前1
jgr2644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解题思路:根据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分析即可.
A、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B、从保护海洋环境角度分析.
C、可燃冰储藏量丰富,是比较洁净能源,要合理开发.
D、海水富含氯化钠,而且可以循环.

A、海洋中虽然有大量的鱼类,但不能无节制的盲目捕捞,故A正确;
B、船舶垃圾不能直接倒入海中,如果直接倒入海水会引起海水的污染,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故B错误;
C、海洋中虽然含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但它们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不可以无限制的大量开采,另外海底含有天然气水合物,又叫可燃冰,故C正确;
D、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工业上采取晒海水使水分蒸发,最后制得食盐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考点点评: 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时用加热蒸发的方法使其结晶出来;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其结晶出来.

(2011•宿迁)方程[2x/x+1−1=1x+1]的解是(  )
(2011•宿迁)方程[2x/x+1−1=
1
x+1]的解是(  )
A.-1
B.2
C.1
D.0
xixison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俞过天晴 幼苗

共回答了18个问题采纳率:83.3% 举报

解题思路: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方程的两边同乘(x+1),得
2x-x-1=1,
解得x=2.
检验:把x=2代入(x+1)=3≠0.
∴原方程的解为:x=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解分式方程.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注:(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精彩回答

Copyright © 2022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33 s. - webmaster@yulucn.com
xixison1年前1
俞过天晴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解题思路: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方程的两边同乘(x+1),得
2x-x-1=1,
解得x=2.
检验:把x=2代入(x+1)=3≠0.
∴原方程的解为:x=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解分式方程.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注:(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2011•宿迁模拟)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用黄光照射光电管中的金属涂层时,毫安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若将电路中的滑动变阻
(2011•宿迁模拟)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用黄光照射光电管中的金属涂层时,毫安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若将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毫安表的读数恰好减小到零,此时电压表读数为U.
①若增加黄光照射的强度,则毫安表______(选填“有”或“无”)示数.
②若改用蓝光照射光电管中的金属涂层,则毫安表______(选填“有”或“无”)示数.
wuhan4031年前1
tomlt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解题思路:若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若将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毫安表的读数恰好减小到零,知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即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都不能到达另一端.增加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毫安表无示数.改用蓝光照射,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有光电子能到达另一端,毫安表有示数.
故答案为:①无②有.

点评:
本题考点: 光电效应.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知道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

(2010•宿迁模拟)某学生为了验证新鲜猪肝中的过氧化氢酶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过氧化
(2010•宿迁模拟)某学生为了验证新鲜猪肝中的过氧化氢酶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2ml),甲试管内又加入了2滴猪肝研磨液,同时堵住两试管口并振荡,接着用卫生香检验,发现只有甲试管卫生香燃烧猛烈.此学生的实验程序上有一个错误,请你指出(  )
A.乙试管应加与猪肝研磨液等量的氯化铁溶液
B.乙试管应加与猪肝研磨液等量的蒸馏水
C.应再加一个试管,滴加与猪肝研磨液等量的蒸馏水
D.应再加一个试管,滴加与猪肝研磨液等量的氯化铁溶液
69062391年前1
秋雁落单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解题思路:本题需要验证新鲜猪肝中的过氧化氢酶的功能,催化的强弱相对于无机催化剂或无催化剂而言,另外过氧化氢在自然状况下也能分解,所以乙试管应为一个空白对照,即乙试管应加与猪肝研磨液等量的蒸馏水.

本题需要验证新鲜猪肝中的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则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组:过氧化氢+2滴猪肝研磨液→卫生香燃烧猛烈;
对照组:过氧化氢+等量蒸馏水
实验结果分析:如对照组卫生香不复燃,则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对照组卫生香燃烧也猛烈,则说明酶不具有催化作用.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酶的特性.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需要注意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

(2013•宿迁)如图,对“书本磁悬浮地球仪”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3•宿迁)如图,对“书本磁悬浮地球仪”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仪悬浮是由于分子间排斥力造成的
B.地球仪悬浮是由于惯性的作用
C.地球仪悬浮是由于受到空气浮力作用
D.地球仪悬浮时受到的重力和磁力是一对平衡力
accountin351年前1
mayp306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73.1%
解题思路:解此题要知道,“书本磁悬浮地球仪”受力情况;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受到的力平衡.
“书本磁悬浮地球仪”能够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重力和磁力是一对平衡力.

“书本磁悬浮地球仪”受到重力和磁力两个力,其能够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重力和磁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惯性.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要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特别注意题目中的暗含条件.

(2010•宿迁二模)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情况,抽查了一部分考生的体育测试成绩,甲、乙、丙三位同学将抽查出
(2010•宿迁二模)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情况,抽查了一部分考生的体育测试成绩,甲、乙、丙三位同学将抽查出的学生的测试成绩按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个等级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图(如图).甲同学计算出成绩为C的频率是0.2,乙同学计算出成绩为A、B、C的频率之和为0.96,丙同学计算出成绩为A的频数与成绩为C的频数之比为6:5.结合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抽查了多少人?
(2)所抽查学生体育测试成绩的中位数在哪个等级内?
(3)若该校九年级学生共有720人,请你估计这次体育测试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chacha4161年前1
金读写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解题思路:(1)根据甲同学计算出成绩为C的频率是0.2和由条形统计图得到的成绩为C的同学的频数求得学生的总数即可;
(2)根据求得的抽查的学生总数确定中位数的具体位置,进而可以求得该组数据的中位数;
(3)用成绩为优秀小组的学生的频率的和乘以该校九年级学生总数即可求得测试成绩为优秀的学生总数.

(1)
10
0.2=50
答:这次抽查了50人.

(2)∵甲同学计算出成绩为C的频率是0.2,
∴成绩为C的是10人.
又∵丙同学计算出成绩为A的频数与成绩为C的频数之比为6:5,
∴成绩为A的是12人.
又∵乙同学计算出成绩为A、B、C的频率之和为0.96,
∴成绩为B的是26人,成绩为D的是2人.
∴所抽查学生体育测试成绩的中位数在B等级内.

(3)
12
50×720=172.8≈173,
答:估计这次体育测试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共有173人.

点评:
本题考点: 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与频率;中位数.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频数及频率及中位数的知识,解决此类图表问题的关键是从图表中整理出相关的解题信息.

(2010•宿迁模拟)如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DNA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010•宿迁模拟)如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DNA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实线也可表示整个细胞中DNA的数量变化
B.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所在时期,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
C.人体内CE段、IJ段和KL段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均为23种
D.在BC段和HI段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且突变基因都能传给后代
qqqqld1年前1
kynlee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解题思路:上图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全过程,虚线表示是染色体变化过程,实线表示DNA含量变化过程.BC段进行DNA复制;EF段是有丝分裂后期中染色体数目加倍;FG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和DNA平均分配;HI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DNA复制;JK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形成的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减半;MN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NP段减数第二次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

A、图中虚线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过程,实线表示DNA含量变化过程,故A错误;
B、图中两曲线的重叠段分别为有丝分裂间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所以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故B正确;
C、人体内CE段、IJ段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均为24种,而KL段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形态只有23种,故C错误;
D、BC段和HI段是DNA复制时期,所以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但是体细胞突变(即BC段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量变化、基因突变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信息转换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根据斜线的有无,若无斜线代表染色体变化,先减半再增终减半代表减数分裂,加倍后再恢复代表有丝分裂;有斜线代表DNA变化,连续2次直线下降代表减数分裂,1次直线下降代表有丝分裂.

(2013•宿迁)下列物品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2013•宿迁)下列物品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扫帚
C.钓鱼竿
D.钢丝钳
yipig2221年前1
zz2323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筷子、扫帚、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故选D.
(2010•宿迁模拟)“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既要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要考虑到树种的多样性.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2010•宿迁模拟)“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既要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要考虑到树种的多样性.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
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种多样性原理与整体性原理
glp200881年前1
鑀_羊羊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解题思路:生态工程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6)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故A错误;
B、生态适应性问题,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树种多样性问题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故B正确;
C、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而“三北防护林”工程没有考虑经济问题.生态适应性问题,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树种多样性问题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故C错误;
D、生态适应性问题,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树种多样性问题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而“三北防护林”工程没有考虑经济问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如何进行生态工程的设计.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2•宿迁三模)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2012•宿迁三模)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①聚氯乙烯的单体为CH2=CHCl ②纯碱的化学式为NaHCO3
③F-的结构示意图④次氯酸的电子式
⑤CO2分子的结构式:O=C=O ⑥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⑦铯-137:137Cs.
A.②④⑥⑦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lych111年前1
85年的牛仔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①聚氯乙烯为高分子化合物,且不含碳碳双键;
②纯碱为碳酸钠,又称苏打;
③氟离子核外有10电子,核内有9个质子;
④次氯酸的中心原子是氧原子;
⑤二氧化碳是直线形结构,每个氧原子和碳原子形成碳氧双键;
⑥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二氧化硅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以1:2构成的;
⑦元素的质量数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

①聚氯乙烯为高分子化合物,且不含碳碳双键,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故错误;
②纯碱为碳酸钠的俗名,又称苏打,化学式为:Na2CO3,碳酸氢钠的俗名为小苏打,故B错误;
③氟离子核外有10电子,核内有9个质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正确;
④次氯酸的中心原子是氧原子,次氯酸的电子式为:,故错误;
⑤二氧化碳是直线形结构,每个氧原子和碳原子形成碳氧双键,其结构式为:O=C=O,故正确;
⑥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二氧化硅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以1:2构成的,所以二氧化硅中不存在分子式,其化学式为SiO2,故错误;
⑦元素的质量数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铯-137:137Cs,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涉及晶体类型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点,易错选项是⑥,注意原子晶体、离子晶体中不含分子,所以它们没有分子式,为化学式,为易错点.

美丽的宿迁 作文
juedai1年前1
小不点6821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宿迁。宿迁是绿树的家乡,是花朵的家乡,是青青小草的家乡。她的绿树多么高大,她的花朵多么鲜艳,她的小草多么可爱啊!宿迁,优美、可爱、安静也繁荣。可是,你知道宿迁从前是什么样的吗? 宿迁的从前,是沙土弥漫的城市,还经常有沙尘暴。整天让人们睁不开眼,所以,这里很少有人来往。但是,在仇和的带领下,人们开始种树。树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沙土、沙尘暴就不会再来了!仇和真聪明! 随着人口的增加,树木一天天增多,沙尘暴不敢来了,偷偷地躲到别的地方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几年过去了……树木越来越多,终于,宿迁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城市,人群又回来了。 这里,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树木高大、笔直。宿迁,渐渐地繁荣起来了,在马路上,树木就像哨兵一样站在两旁,在公园里,小草像绿色的地毯一样躺在土地上,鸟儿站在树枝上唱起一支支美妙的歌…… 人们用辛勤的汗水改变了这个城市,人们日日夜夜建设着这个城市。我们要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珍惜这片美丽的土地,珍爱我们可爱的家乡。
(2008•宿迁)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
(2008•宿迁)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D.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
fgfdggfh21年前1
尼采地太阳 共回答了31个问题 | 采纳率96.8%
解题思路:由题意,“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则知该微粒无质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则知它不是某种元素,而只有中子,又知中子不带电,可得答案.

由题意可知,
A、不显电性,因为只有中子,中子不带电,故A正确;
B、因为中子的质量≈质子的质量,该粒子的质量≈一个氦原子的质量=4,故B正确;
C、中子不带电,故“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说法错误,故C错误;
D、因为它不是某种元素,而只有中子,故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考点点评: 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荷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012•宿迁)△△□☆★△△□☆★△△□☆★…左起第30个是______,△是______个时,其他三种图形一共是1
(2012•宿迁)△△□☆★△△□☆★△△□☆★…左起第30个是______,△是______个时,其他三种图形一共是18个.
S042020031年前1
ii购物陷阱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可得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是:5个图形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的顺序依次排列,(1)由此只要计算得出第30个图形是第几个周期的第几个图形即可解决问题;(2)一个周期中:有2个△,和另外三个图形,此题可以逆推:已知其他三种图形一共是18个.所以是经过了18÷3=6个周期,由此即可求得△的个数.

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是:5个图形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的顺序依次排列,
(1)30÷5=6,
所以第30个图形是第6周期的最后一个图形,与第一个周期的第一个图形相同是★;
(2)18÷3=6,
6×2=12(个),
答:左起第30个是★,△是12个时,其他三种图形一共是18个.
故答案为:★;12.

点评:
本题考点: 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

考点点评: 根据题干得出这组图形的排列周期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009•宿迁二模)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2009•宿迁二模)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H1=49.0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2=-192.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②推知:在25℃,101kPa时,1molCH3OH(g)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出的热量应大于192.9kJ
B.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H2=E1-E3
C.H2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故CH30H转变成H2的过程必须吸收能量
D.CH30H的燃烧热△H=-192.9kJ•mol-1
梨花压倒菊花1年前1
晓之林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A、根据物质的能量大小与物质的状态关系来判断;
B、根据△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来判断;
C、根据已知的甲醇转化为氢气能量变化分析;
D、利用盖斯定律分析.

A、同物质的量的同种物质,气态能量最高,其次液态能量,固态能量最低,由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故A正确;
B、在反应②中,由图示△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E1-E2,故B错误;
C、由已知可知,反应②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将,②×3-①×2可得:CH3OH(g)+[3/2]O2(g)=CO2(g)+2H2O(l)△H=-192.9kJ/mol×3-49kJ/mol×2=-676.7kJ/mol,所以甲醇的燃烧热为676.7kJ/mol,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以及反应热的计算.注意在比较反应热大小时要带符号比较.

(200他•宿迁)家庭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00他•宿迁)家庭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米饭煮熟
B.液化石油气燃烧
C.水沸腾
D.菜刀生锈
小小旭1年前1
cham200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解题思路: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水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两种变化方面的知识,从分子的角度看待新物质的变化关系,这样更好理解变化的本质特征.

(2014•宿迁模拟)如图,在△ABC中,已知D为BC边上的中点,且cosB=[5/13],cos∠ADC=-[3/5]
(2014•宿迁模拟)如图,在△ABC中,已知D为BC边上的中点,且cosB=[5/13],cos∠ADC=-[3/5].
(1)求sin∠BAD的值;
(2)若AD=5,求边AC的长.
yzr19761年前1
sibyl19861160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1)先求出sinB=1213,sin∠ADC=45,利用sin∠BAD=sin(∠ADC-∠B),即可求出结论;(2)在△ABD中,由正弦定理求得BD,在△ADC中,由余弦定理,求得AC.

(1)因为cosB=[5/13],所以sinB=[12/13],…(2分)
又cos∠ADC=-[3/5],所以sin∠ADC=[4/5],…(4分)
所以sin∠BAD=sin(∠ADC-∠B)=sin∠ADCcosB-cos∠ADCsinB=[4/5×
5
13−(−
3
5)×
12
13]=[56/65];…(7分)
(2)在△ABD中,由正弦定理,得[AD/sinB=
BD
sin∠BAD],即[5

12/13=
BD

56
65],
解得BD=[14/3],…(10分)
故DC=[14/3],
从而在△ADC中,由余弦定理,得AC2=AD2+DC2-2AD•DCcos∠ADC=[673/9]
所以AC=

673
3.…(14分)

点评:
本题考点: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余弦定理.

考点点评: 解三角形问题,通常要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同时往往与三角函数知识相联系.

(2012•宿迁模拟)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静止于与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时刻起物体受到一水平外力作用,
(2012•宿迁模拟)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静止于与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时刻起物体受到一水平外力作用,该外力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3s末质点已反向运动
B.从t=0至t=3s内水平外力的瞬时功率的最大值为4w
C.从t=0至t=3s内质点的机械能增加了8.5J
D.从t=0至t=3s内水平外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0.167w
天上一点星1年前1
xhsunbird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本题可由动量定理求得1s末及2s末及3s末的速度,再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合力的功;由功率公式求得功率;

A、0-3s内根据动量定理得:Ft=mv3-0,解得:v3=
1×2+1×1−2×1
1=1m/s,速度为正,没有反向,故A错误;
B、0-1s内,拉力最大,2s末速度最大,0-1s内根据动量定理得:F1t1=mv1-0,解得:v1=2m/s,1s末的功率P1=F1v1=2×2=4W
0-2s内根据动量定理得:F2t2=mv2-0,解得:v2=
1×2+1×1
1=3m/s,最大功率P2=F2v2=1×3=3W,故B正确;
C、从t=0至t=3s内质点的机械能增加量△EK=
1
2mv32=
1
2×1×9=4.5W,故C错误;
D、从t=0至t=3s内水平外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
P=
W
t=
4.5
3=1.5W,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考点点评: 本题也可由动力学公式求解出1s末及2s末的速度,再由动能定理求解;不过在过程上就稍微繁琐了点

(2011•宿迁模拟)如图甲所示,长为4m的水平轨道AB与半径为R=0.6m的竖直半圆弧轨道BC在B处相连接,有一质量为
(2011•宿迁模拟)如图甲所示,长为4m的水平轨道AB与半径为R=0.6m的竖直半圆弧轨道BC在B处相连接,有一质量为1kg的滑块(大小不计),从A处由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F的大小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滑块与AB间动摩擦因数为0.25,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未知,取g=l0m/s2.求:

(1)滑块到达B处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在水平轨道AB上运动前2m过程中所需的时间;
(3)若滑块到达B点时撤去力F,滑块沿半圆弧轨道内侧上滑,并恰好能达到最高点C,则滑块在半圆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丫丫扮靓1年前1
我是小小妞妞妞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解题思路:(1)对滑块从A到B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出滑块到达B处时的速度大小.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滑块在水平轨道AB上运动前2m过程中加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运动的时间.
(3)滑块沿半圆弧轨道内侧上滑,并恰好能达到最高点C,知最高点弹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临界的速度,根据动能定理求出滑块在半圆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1)滑块从A到B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F1x1-F2x3-μmgx=[1/2m
v2B]
即 20×2-10×1-0.25×1×10×4=[1/2
v2B]
得:vB=2
10(m/s) 
(2)在前2m内:F1-μmg=ma1
且x1=[1/2a1
t21]
解得:t1=

8
35(s) 
(3)当滑块恰好能到达C点时,应有:mg=m

v2c
R
滑块从B到C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W−mg2R=
1
2m
v2C−
1
2m
v2B
得:W=-5(J) 即克服摩擦力做功为5J. 
答:(1)滑块到达B处时的速度大小为2
10m/s.
(2)滑块在水平轨道AB上运动前2m过程中所需的时间为

8
35s.
(3)滑块在半圆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5J.

点评:
本题考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考点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并与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相结合,综合性较强,是一道好题.

(2009•宿迁模拟)某MgCl2、BaCl2的固体混合物36.3g,溶于100g水后,与87gMgSO4溶液恰好完全反
(2009•宿迁模拟)某MgCl2、BaCl2的固体混合物36.3g,溶于100g水后,与87gMg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过滤,将滤渣烘干得固体23.3g,若实验中没有任何物质损失.试计算:
(1)原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
(2)加入Mg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letmhatry1年前1
nein11487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镁不能与所加入的硫酸镁发生反应,因此生成的沉淀是由混合物中氯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的沉淀质量即滤渣的质量可计算参加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硫酸镁的质量及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
利用混合物的质量与氯化钡的质量差求得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
利用硫酸镁的质量与硫酸镁溶液的质量比求得加入的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分数;
利用生成氯化镁与原混合物中氯化镁质量和与所得滤液的质量比求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而滤液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较为简便地求得.

设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钡质量为x,加入87g硫酸镁溶液中溶质质量为y,反应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z
BaCl2+MgSO4=BaSO4↓+MgCl2
208 120 233 95
x y 23.3g z
[208/x=
233
23.3g] x=20.8g
[120/y=
233
23.3g] y=12.0g
[233/23.3g=
95
z] z=9.5g
原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36.3g-20.8g=15.5g
加入Mg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2.0g/87g]×100%=13.8%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5.5g+9.5g/36.3g+100g+87g−23.3g]×100%=12.5%
答:(1)原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15.5g;
(2)加入Mg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3.8%;
(3)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2.5%.

点评:
本题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点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方便地求得滤液的质量,滤液的质量=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所加水的质量+MgSO4溶液-生成的硫酸钡沉淀.

(2012•宿迁)如果a是一个大于1的任意自然数,那么下面各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2012•宿迁)如果a是一个大于1的任意自然数,那么下面各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A.
5
9

B.
5
9

C.[5/9÷a
娃哈哈5n991年前1
tiandadida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96.3%
解题思路:根据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这个数;由此解答.

A、a×
5
9]的积小于a;
B、a÷[5/9]的商大于a;
C、[5/9]÷a(大于1)的商小于[5/9];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不用计算判断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2013•宿迁一模)如图,光滑的水平桌面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桌面上平放一根一端开口、内壁光滑的绝缘细管,细管封闭
(2013•宿迁一模)如图,光滑的水平桌面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桌面上平放一根一端开口、内壁光滑的绝缘细管,细管封闭端有一带电小球,小球直径略小于管的直径,细管的中心轴线沿y轴方向.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细管沿x轴方向作匀速运动,小球能从管口处飞出.小球在离开细管前的运动加速度a、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玄武恶煞1年前1
zjr82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解题思路:小球在沿x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左手定则知小球在沿y轴方向受到洛伦兹力,小球在y轴方向上做加速运动.在y轴方向一旦有速度,在x轴方向也会受到洛伦兹力.

A、B、在x轴方向上的速度不变,则在y轴方向上受到大小一定的洛伦兹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的加速度不变,故A错误,B正确;
C、D、管子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球对管子的弹力,球对管子的弹力大小等于球在x轴方向受到的洛伦兹力大小,在y轴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vy=at)则在x轴方向的洛伦兹力逐渐增大,(F=qvyB=qBat),所以F随时间逐渐增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点: 洛仑兹力;牛顿第二定律.

考点点评: 本题中小球做类平抛运动,其研究方法与平抛运动类似.小球在y轴方向受到洛伦兹力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x轴方向受洛伦兹力与弹力平衡.

(2012•宿迁)要直观地反映出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效果好.
(2012•宿迁)要直观地反映出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效果好.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红蜘蛛蛛1年前1
幸福的水色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因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所以要直观地反映出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效果好.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统计图的选择.

考点点评: 此题应根据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2010•宿迁二模)如图,实线部分是半径为9m的两条等弧组成的花圃,若每条弧所在的圆都经过另一个圆的圆心,则花圃的周长
(2010•宿迁二模)如图,实线部分是半径为9m的两条等弧组成的花圃,若每条弧所在的圆都经过另一个圆的圆心,则花圃的周长为______.(结果保留π)
燕赵风采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2010•宿迁)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2010•宿迁)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B.
C.
D.
轩焉笔峰1年前1
没有你9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解题思路: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光的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③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物体经过水面成像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故A符合题意.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
C、放在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是因为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树林间的光线是光沿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学一些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014•宿迁)如图,已知△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D=∠BCE=90°,点M为DE的中点,过点E与
(2014•宿迁)如图,已知△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D=∠BCE=90°,点M为DE的中点,过点E与AD平行的直线交射线AM于点N.
(1)当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求证:M为AN的中点;
(2)将图1中的△BCE绕点B旋转,当A,B,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2),求证:△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将图1中△BCE绕点B旋转到图3位置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试证明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sghlhysh1年前1
zs6542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解题思路:(1)由EN∥AD和点M为DE的中点可以证到△ADM≌△NEM,从而证到M为AN的中点.
(2)易证AB=DA=NE,∠ABC=∠NEC=135°,从而可以证到△ABC≌△NEC,进而可以证到AC=NC,∠ACN=∠BCE=90°,则有△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借鉴(2)中的解题经验可得AB=DA=NE,∠ABC=∠NEC=180°-∠CBN,从而可以证到△ABC≌△NEC,进而可以证到AC=NC,∠ACN=∠BCE=90°,则有△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证明:如图1,
∵EN∥AD,
∴∠MAD=∠MNE,∠ADM=∠NEM.
∵点M为DE的中点,
∴DM=EM.
在△ADM和△NEM中,


∠MAD=∠MNE
∠ADM=∠NEM
DM=EM.
∴△ADM≌△NEM.
∴AM=MN.
∴M为AN的中点.

(2)证明:如图2,
∵△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D,CB=CE,∠CBE=∠CEB=45°.
∵AD∥NE,
∴∠DAE+∠NEA=180°.
∵∠DAE=90°,
∴∠NEA=90°.
∴∠NEC=135°.
∵A,B,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ABC=180°-∠CBE=135°.
∴∠ABC=∠NEC.
∵△ADM≌△NEM(已证),
∴AD=NE.
∵AD=AB,
∴AB=NE.
在△ABC和△NEC中,


AB=NE
∠ABC=∠NEC
BC=EC
∴△ABC≌△NEC.
∴AC=NC,∠ACB=∠NCE.
∴∠ACN=∠BCE=90°.
∴△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ACN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如图3,此时A、B、N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AD∥EN,∠DAB=90°,
∴∠ENA=∠DAN=90°.
∵∠BCE=90°,
∴∠CBN+∠CEN=360°-90°-90°=180°.
∵A、B、N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ABC+∠CBN=180°.
∴∠ABC=∠NEC.
∵△ADM≌△NEM(已证),
∴AD=NE.
∵AD=AB,
∴AB=NE.
在△ABC和△NEC中,


AB=NE
∠ABC=∠NEC
BC=EC
∴△ABC≌△NEC.
∴AC=NC,∠ACB=∠NCE.
∴∠ACN=∠BCE=90°.
∴△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评:
本题考点: 几何变换综合题;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等知识,渗透了变中有不变的辩证思想,是一道好题.

(2006•宿迁一模)某学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器材(如图所示)来验证钢球沿斜槽滚下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他的实验步骤如
(2006•宿迁一模)某学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器材(如图所示)来验证钢球沿斜槽滚下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把斜槽固定在实验台边缘,调整斜槽出口使出口处切线水平;
B.出口末端拴上重锤线,使出口末端投影落于水平地面O点,地面上铺复写纸、白纸;
C.从斜槽某高处同一点A由静止开始释放球多次,找出平均落地点P.
问:(1)应测量哪些数据?______;
(2)根据(1)中测量数据字母,求钢球在斜槽上滚下过程中:△Ep=______,△Ek=
mgs2
4h
mgs2
4h
;系统中小球增加的动能与减少的重力势能的百分误差η=
1−
s2
4Hh
1−
s2
4Hh
紫色洁静681年前1
mowuyjun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1)验证小球从斜槽滚到水平面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所以需要测量A点距台面的高度H,通过斜槽出口距地面的高度h和OP间的水平距离s确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2)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mgH,小球平抛运动的时间t=

2h
g,则初速度v0=
s
t=s•

g
2h,所以动能的增加量,△Ek=
1
2mv02=
mgs2
4h.
系统中小球增加的动能与减少的重力势能的百分误差η=
mgH−
mgs2
4h
mgH=1−
s2
4Hh.
故答案为:①A点距台面高度为H,斜槽出口距地面高度为h,OP间距离为s 
②△Ep=mgH△Ek=
mgs2
4hη=1−
s2
4Hh
(2008•宿迁)小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2008•宿迁)小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常见干燥剂:石灰石、浓硫酸、生石灰
B.常见的合金:不锈钢、焊锡、生铁
C.常见营养物质: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
D.常见的材料: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
南方猴子1年前1
glory59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根据干燥剂的特点、材料的分类标准、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A、浓硫酸、生石灰都能吸水,可用作干燥剂但石灰石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故错
B、焊锡、不锈钢及生铁都是合金.
C、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是常见营养物质
D、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都属于常见材料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考点点评: 善于总结归纳 关注生产生活 使化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2014•宿迁二模)低频电涡流传感器可用来测量自动化生产线上金属板的厚度.如图,在线圈L1中通以低频交流电,它周围会产
(2014•宿迁二模)低频电涡流传感器可用来测量自动化生产线上金属板的厚度.如图,在线圈L1中通以低频交流电,它周围会产生交变磁场,其正下方有一个与电表连接的线圈L2,金属板置于L1、L2之间.当线圈L1产生的变化磁场透过金属板,L2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由于金属板厚度不同,吸收电磁能量强弱不同,导致L2中感应电流的强弱不同,则(  )
A.金属板吸收电磁能量,是由于穿过金属板的磁场发生变化,板中产生涡流
B.金属板越厚,涡流越弱
C.L2中产生的是直流电
D.L2中产生的是与L1中同频率的交流电
完美结局20021年前1
47322 共回答了8个问题 | 采纳率62.5%
解题思路:根据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磁场,导致金属板有变化的电场,从而出现涡流,使电磁能量转化内能,板越厚,产生内能越多,由电磁感应可知,L2中产生是同频率的交流电,从而即可求解.

A、当L1中通过有交流电时,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穿过金属板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变化的电场,导致金属板产生涡流,进而吸收电磁能量,转化成板的内能,故A正确;
B、当金属板越厚,在变化的电场作用下,产生涡流越强,故B错误;
C、根据电磁感应原理,L2中产生的是与L1中同频率的交流电,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点: * 涡流现象及其应用.

考点点评: 考查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掌握产生涡流的原理,注意板的厚度与涡流的大小关系,结合变压器与电磁炉,更能便于解题.

(2009•宿迁二模)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2009•宿迁二模)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4.4gCO2和N2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约为0.3×6.02×1023
B.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充分反应,放出 2.24L气体时,转移电子数约为0.2×6.02×1023
C.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中含有的非极性键数约为0.7×6.02×1023
D.含1mol硅原子的SiO2晶体中Si-O键的个数约为2×6.02×1023
kfc天河城1年前1
lwm858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80%
解题思路:A、4.4gCO2和N2O摩尔质量都为44g/mol,依据n=[m/M]计算物质的量结合分子式计算原子数;
B、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随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气体为氢气,气体温度压强未知,气体体积不能计算物质的量;
C、依据n=[m/M]计算物质的量结合乙烷分子结构计算非极性键 数;
D、依据二氧化硅结构分析判断;

A、CO2和N2O摩尔质量都为44g/mol,4gCO2和N2O物质的量0.1mol,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约为0.3×6.02×1023,故A正确;
B、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充分反应,放出 2.24L气体时,温度压强不知,转移电子数不是0.2×6.02×1023,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物质的量为0,1mol.分子中含有的非极性键数约为0.1×6.02×1023,故C错误;
D、含1mol硅原子的SiO2晶体中Si-O键的个数约为4×6.02×1023,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判断,主要是质量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的方法,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二氧化硅结构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2009•宿迁模拟)金属钛被称为铁和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它是空间技术、航海、化工、医疗上不可缺少的材料.为了提高资源
(2009•宿迁模拟)金属钛被称为铁和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它是空间技术、航海、化工、医疗上不可缺少的材料.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可将氯碱厂、炼钛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钛铁矿经氯化法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TiCl4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冒白烟,白烟主要为白色的二氧化钛的水合物H2TiO3,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已知:①Mg(s)+Cl2(g)=MgCl2(s)△H=-641kJ•mol-1
②[1/2]Ti(s)+Cl2(g)=[1/2]TiCl4(l)△H=-385kJ•mol-1
则Mg 与TiCl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在氩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
(4)在上述产业链中,合成96t 甲醇理论上需额外补充H2______t (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物质的任何损失).
TwoBB1年前1
不负责任的tt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解题思路:(1)钛铁矿经氯化得到四氯化钛、氯化铁和一氧化碳;依据原子守恒配平写出;
(2)TiCl4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二氧化钛的水合物H2TiO3
(3)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可得;Mg和Ti都有较强还原性,在高温下都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
(4)根据CO和H2合成甲醇的方程式:CO(g)+2H2(g)⇌CH3OH(g)以及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和2NaCl+2H2O=2NaOH+H2↑+Cl2↑得到相应关系式来计算.

(1)从图示可知氯化时的反应物为FeTiO3、C、Cl2,生成物为FeCl3、TiCl4、CO,再根据得失电子和原子守恒即可得出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故答案为: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4+3H2O═H2TiO3+4HCl,故答案为:TiCl4+3H2O═H2TiO3+4HCl;
(3)反应2Mg(s)+TiCl4(l)═2MgCl2(s)+Ti(s)可看做反应①×2-②得到,根据盖斯定律得△H-641kJ/mol×2-(-770 kJ/mol)=-512kJ•mol-1,反应2Mg(s)+TiCl4(l)═2MgCl2(s)+Ti(s)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Mg和Ti都有较强还原性,在高温下都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故答案为:2Mg(s)+TiCl4(l)═2MgCl2(s)+Ti(s)△H=-512 kJ•mol-1;Mg和Ti都有强还原性,在Ar气氛中可以防止被氧化;
(4)由方程式CO(g)+2H2(g)⇌CH3OH(g)、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2NaCl+2H2O=2NaOH+H2↑+Cl2↑得如下关系式:6CH3OH→6CO→7Cl2→7H2,而6CH3OH→12H2,故每生产6molCH3OH(192g)需额外补充5molH2(10g),则生产96t甲醇,至少需额外补充5t氢气,故答案为:5.

点评:
本题考点: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盖斯定律等,题目难度较大,注意根据盖斯定律解题.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