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全诗从一个望字着墨,从哪里望呢?

亚民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望天门山全诗从一个望字着墨,从哪里望呢?
A.在天门山顶望,由“孤帆一片日边来”可推断.
B.在天门山往下望,由“两岸青山”可推断.
C.在江边望,由“碧水东流至此回”可推断.
D.在行船上
D.在行船上望,由“中断”“楚江开”“相对出”可判断.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bjj009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首诗是李白在乘舟的时候路过天门山时写的.“望”字统领全诗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
所以选D
1年前

相关推荐

望天门山一诗有和它感情相似的古诗吗要李白写的
akft6ngm541年前1
我不用联通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梦境猪猪1年前3
东墙南瓜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2.2%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及乐观豪迈的情感。
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是的意思,写出作者行船感受的句子是( )
只有天使来爱你1年前1
峰彤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由于长江此段江流向北,并非向东,加之江上洲渚比较多.所以此句有江水东流到此向北回旋的意思,语境暗指李白对时事纷杂混乱的心境.
在李白的望天门山中,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诗中的图景,该怎么写
在李白的望天门山中,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诗中的图景,该怎么写
要准确,简明
lixuyun1年前1
springguess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翻译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望天门山习题1.诗人用_、_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_、_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
望天门山习题
1.诗人用_、_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_、_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
第十五剑1年前1
ytc00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第一题依次为:断、开、流、回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流动的画面.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而且,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
望天门山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展现了诗人( )的胸襟和( )的性格.
我的这一世1年前1
O云0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望天门山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充分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望天门山中楚江指什么
buddy_ren1年前1
酷天使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诗中的楚江是指(长江)
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这几首古诗中有词语吗?
yinxiangsc1年前1
Lguangc200007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怎样把诗句改成小令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把李白的望天门山改成词
fish251年前1
yqgz555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天门中断 楚江开碧水 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 相对出孤帆 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性格
canhuo7771年前1
haoren12a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心理和热情豪放的性格.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可以么?请采纳,谢谢1
望天门山的断句急求和芙蓉楼送辛渐,饮湖上初晴后雨(2)出塞的断句
tsgylx1年前1
sealwh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望天门山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饮湖上初晴后雨   【 北宋 】 苏轼...
将望天门山改成长短句
11心境如水111年前6
aag8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天门中断,
楚江开碧水,
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
出孤帆一片
日边来.
李白的“望天门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啊傻1年前1
efcb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望天门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damhuang1年前1
eroszou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唐朝时期流行侠客精神,流行周游世界,望天门山表现了山的险峭,表现对大好河山美的景象的喜爱之情 ,想一下你遇到一个比较好的场面的情景,你会情不自禁的表现出来喜爱的情绪,李白看到天门山这样的场景惊呼,现场作诗一首表达心中的喜欢激动.
望天门山的诗句
风流客林敦1年前1
chien0416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望天门山》,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今安徽省当涂县境内)的情景.
望天门山诗人用哪2个字写出了江山的浩大声势
heroweichen1年前1
冬雨冬雨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我知道是动词断、开,套语就是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望天门山中诗人用什么二字写出了冮水的浩大声势
蚂蚁一群1年前1
八怪八褂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诗人用一个“断”字,写出了长江之水的浩大声势!
望天门山描绘的什么景象
class1231年前1
thjkl3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作品原文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编辑本段
  作品韵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编辑本段
  注释译文
  注释
  天门山:在今安徽芜湖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因此得名.
  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出:突出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漂来.
  编辑本段
  作品鉴赏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1]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编辑本段
  艺术特色
  一、“望”字统领全诗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二、山水互为映衬
  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2]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世人称为诗仙.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行路难》等.
望天门山 古诗后两句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终于蜕变1年前1
double维达斯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古诗 全部
冰雪簌簌1年前1
99gg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采纳!)
望天门山描写的是什么景色
todaya1年前1
zhjicom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描写了什么一代的秀丽景色
bf184211年前1
trturnsimple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望天门山描写了江浙一带的秀丽景色!
望天门山描写是什么景色
lm841年前1
陪你耗到老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是群峰夹岸,舟行江中,产生一种山动船不动,两岸青山由远及近排闼而来的错觉.“相对出”,把静止的山变成了动态的生命,它们从远处走来,又从船旁徐徐向后退去,似乎忙于列队迎候客人.
从两岸青山之间远望,长河无际,水天相接处,孤帆、红日紧紧相依.画面极其简洁、辽远而又模糊,与两岸青山的繁多、贴近而清晰形成矛盾而和谐的统一体.、、
李白的望天门山中的第二句至是什么意思
frankhhh1年前4
范新珂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送元SHI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朗月行 望天门山 望洞庭 题西林壁
ss决定思维1年前1
黑黑的头发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望天门山的诗句
貊夫1年前1
liuxv456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汉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totle5201年前2
tigertiger123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望天门山描绘的什么景色?
沫沫cc1年前1
hzc73912hzc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提问者采纳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是群峰夹岸,舟行江中,产生一种山动船不动,两岸青山由远及近排闼而来的错觉.“相对出”,把静止的山变成了动态的生命,它们从远处走来,又从船旁徐徐向后退去,似乎忙于列队迎候客人.
从两岸青山之间远望,长河无际,水天相接处,孤帆、红日紧紧相依.画面极其简洁、辽远而又模糊,与两岸青山的繁多、贴近而清晰形成矛盾而和谐的统一体.、、
古诗望天门山 个有个一
souffle1年前1
黑豹2000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内容】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队;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注释】
  1.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远远望去这两座山夹着长江,就像一座天然的门户,所以合称为天门山.《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当涂县:"博望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与和州对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阳县南七十里.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山".《方舆胜览》卷一五太平洲当涂:"天门山,东曰博望,西曰梁山.李白诗'天门中断……'".
  2.楚江:长江流经战国时楚国的一段,李白称其为为楚江.李白《天门山铭》:"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寔为吴津".
  3.至此回:一作直北回.长江流至当涂分为东西两脉,西脉流经梁山下,直赴东博望山而折向北流.回:此为转折意.
  4.出:拔地而起,突兀出来.
  【赏析】
  此诗为开元十三年(725)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翻译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求解
j1i0a1年前1
aihui156433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描绘了两岸青山的耸立巍峨险峻和回旋澎湃的江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乐观豪迈)的思想感情.
望天门山 解释
Parkerh1年前1
我是三角形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1]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李白的“望天门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one7two1年前1
yuheng69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x0d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x0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x0d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x0d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x0d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古诗 望天门山的意思?
HanCP1年前1
126hl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75%
望 天 门 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说一下望天门山诗中情景?今日9点前回答
为了cc1年前3
gjcv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
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李白的望天门山怎样改成词?
美ssss1年前1
离人倾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改成长短句
月洗竹1年前1
烟味淡淡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改写望天门山(改写成长短句)
feelingwind1年前1
zhouqibin199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海驴1年前1
伊韵儿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望天门山此诗通过写什么抒发作者此时豪迈愉快的心情?
望天门山此诗通过写什么抒发作者此时豪迈愉快的心情?
如题
lcp2d1年前1
man771209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你觉得呢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什么代的?
wupinghe1年前1
hqming333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唐代诗人李白
望天门山的诗意
章渝1年前1
_420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的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望天门山描写是什么景色
hjklm_889173941年前1
童趣纯真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是群峰夹岸,舟行江中,产生一种山动船不动,两岸青山由远及近排闼而来的错觉.“相对出”,把静止的山变成了动态的生命,它们从远处走来,又从船旁徐徐向后退去,似乎忙于列队迎候客人.
从两岸青山之间远望,长河无际,水天相接处,孤帆、红日紧紧相依.画面极其简洁、辽远而又模糊,与两岸青山的繁多、贴近而清晰形成矛盾而和谐的统一体.
诗人李白站在天门山之顶俯视天门山的全貌写大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对吗?
长沙一哥1年前1
精品中的精品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对的,《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全诗四句共两层意思,前两句为第一层,侧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全诗四句共两层意思,前两句为第一层,侧重写天门山的_______景象.后两句为第二层,侧重写天门山的_______景色.“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
_______”字,逼真地写出东西两山从江岸伸向江心的态势,给人以_______态美的感受“孤帆一片日边来”写_______由远而近,由小而大,暗切题中的“
_______”字.
henryliu14121年前2
shihunye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空子顺序填的
水 山 出 动 船 望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朝时,著名诗人李白。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什么
小牛淑女1年前1
_480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碧、青。
望天门山的诗意是什么求大神帮助
两条小河1年前1
jimmywoo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
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有哪些?除了望天门山,还有哪些?
凌群1年前1
pjxfpyx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 望洞庭 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 刘禹锡 李白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众鸟高飞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潭面无风镜未磨. 孤云独去闲. 日出江花红胜火,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相看两不厌,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有敬亭山. 能不忆江南. 鹿柴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乌衣巷 王维 李白李白 刘禹锡 空山不见人,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天门中断楚江开, 朱雀桥边野草花, 但闻人语响. 遥看瀑布挂前川. 碧水东流至此回. 乌衣巷口夕阳斜. 返景入深林, 飞流直下三千尺, 两岸青山相对出, 旧时王谢堂前燕, 复照青苔上. 疑是银河落九天. 孤帆一片日边来. 飞入寻常百姓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填空望天门山 天门填空望天门山天门至此回.两岸青山 ,日边来.
损人高手1年前1
iptshp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望天门山全文: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有疑问,
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
天使永在人间1年前1
cheney1313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两岸青山相对出”,是正面刻划天门山的山势.“两岸”指出了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相对”二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天门山隔江兀立、崖峭如削、对峙如门、巧夺天工的雄姿,给人以只可仰观的高峻感.一个“出”字,出神入化,化静为动,令人感到郁郁葱葱的天门山生机盎然,更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感.
“孤帆一片日边来”,是诗人顺着天门山远眺一幅远景.“孤帆一片”是想以背景的单纯突现“孤帆”之高大.“日边”写出了长江远景浩瀚迷茫,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一个“来”字,又给远景注入了活泼新鲜的色彩和血液,使画面顿显活跃,具有不断变幻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