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从什么时候起成为严重制约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的桎梏?

Y染色体0923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nmlhzgc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明朝开始,明朝用八股,严重禁锢思想和创新.
1年前

相关推荐

科举时代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第一名称为( ),第二名称为( ),第三名称为( ).
david38861年前2
小闻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科举时代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第一名称为( 状元),第二名称为( 榜眼),第三名称为( 探花).
梦幻科举题:下列哪个字具有汉字的八种基本画法?“点”“横”“竖”“撇”“捺”“折”“勾”“提”?
qjcmz1年前1
jiaojiaocxj1981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古人科举考试第一名叫什么第二名叫什么第三名叫什么?
大内高手53621年前1
yuyang0508 共回答了34个问题 | 采纳率20.6%
1.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实行八股取士最根本的目的是 [ ] A、实行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规范化
实行八股取士最根本的目的是
[ ]
a、实行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规范化
b、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c、束缚人们的思想
d、扼***们的聪明才智
xiwang1111年前1
轻风静水荡漾的波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B
科举制度(打《前出师表》一句)
沉香墨玉1年前1
心灵咖啡2008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科举制度(打《前出师表》一句)——试用于昔日
唐朝把“榜上提名、进士及第、高中科举”称为什么?这意味着什么?
你的老师1年前1
wuyou2000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唐朝把“榜上提名、进士及第、高中科举”称为雁塔题名,这意味着获得了为官的资格,也有在大雁塔内题名的荣耀.
下列内容不属明朝“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 ]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
下列内容不属明朝“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 ]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
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
rdzn401年前1
lqhxcp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D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 ]
A.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D.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灌盲肠1年前1
vv不听话打PP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A
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最坚定的zz者1年前1
63742147 共回答了3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x0d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明朝科举制度三甲士称为
cs20081681年前2
爱飞的女孩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一、二、三甲通称进士.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1300多年后,废科举,兴
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1300多年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的教育体系 登堂入室 ,私塾成为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而科学成了新宠。
B.第14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面对评委的刁钻提问,一支农民合唱队真挚纯朴, 巧言令色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江南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 当仁不让 地成为该地区房产板块中的一颗新星。
D.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 身体力行 的实践家。
dou5201314zl1年前1
一头乱草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D

A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B项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C项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宋朝科举制度对宋朝的影响希望能详细地介绍下他的积极、消极影响咯!
arisori1年前1
抱着小猪跑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誉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宋朝科举制度对宋朝的影响的主要问题是"重文轻武".
宋的皇帝多有文采而少有武略.他们害怕军人拥兵作乱不愿重用武将即使用了也不能做到不疑.这些都是唐灭亡的教训.
宋人在文化教育观念宣传上刻意的压抑武思想提倡文思想,读书学习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所以宋人不好战,在战火烧到眼前时表现出来的是慌乱和懦弱.
宋时的中国人已经不是秦汉时的中国人了.
但在文化上却达到了一个巅峰,在诗词、歌赋、散文、宋代理学、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举制度哪年被废的
ww数码1年前1
fat_fat_fat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
关于科举考试的对联俗语名句
云基1年前1
此情可成追忆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对联: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二人成天,一人成大,天大人情,人情大于天.
俗语:
连中三元 独占鳖头 蟾宫折桂
名句: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时,代乡试的第一名叫?
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时,代乡试的第一名叫?
请答
就是爱乔1年前1
热带沙漠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唐朝科举考试科目已分常科和制举两类。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等50多种,其中明经和进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已分常科和制举两类。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等50多种,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重要。科举制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它促使一些读书人平时注意加强对古诗、律诗、词赋、散文、小说的写作训练,认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唐玄宗时,诗赋定为科举的必试项目。唐诗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近五万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科举考试还专设“书学”一科,以书取士,使朝野上下莫不笃重书法,趋之若鹜。贞观、开元之治,经济繁荣,国威远扬,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更把书法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唐代书法成就以楷书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极大。唐代书法家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和怀素等。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讲义》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设置的科目众多。
(2)唐朝时期文学领域只有诗歌得到了发展。
(3)杜甫的诗歌反映了***现实,被称为“诗史”。
(4)在唐代,楷书成就最为突出,书法名家人才辈出。
(5)唐朝的文化发展与该时期***经济因素关系密切。
blackfire1年前1
独孤漫步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A  (2)B (3)C  (4)A  (5)A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B.科举考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
C.科举考试常设科目有进士和明经
D.科举考试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绝一尘1年前1
jerusha17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答案A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
唐诗中的东归是什么意思很多唐诗中提到“东归”,大多是伴随着科举落第的诗歌而作,是不是归隐的意思?最好有材料佐证,
吐泡泡的鱼SMS1年前1
ammsasa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75%
指回故乡.因 汉 唐 皆都 长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唐 郑谷 《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诗:“解印东归去,人情此际多.” 唐 郑谷 《贺进士骆用锡登第》诗:“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
1.《论语》《孟子》何时被列入“四书”?何时成为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scarlett971年前1
狼在星辰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1190年(南宋光宗 绍熙元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 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元朝 皇庆 二年(1313年)规定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 朱熹 的《集注》为根据. 明 清 相沿不改.
明代儒生有可能用颜体书写科举八股文且中第一名吗?
明代儒生有可能用颜体书写科举八股文且中第一名吗?
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①喜欢画年画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④喜欢听京剧(如果这里换成戏曲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yoggybear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我想,科举考场怎么会用书法字体?更外,明朝流行的书法已经很讲究个性化了,不太注重法则。所以,用颜体答科举可能性不太的。
azurecry1年前4
相信读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选D
因为京剧诞生至今只有200多年(从徽班进京开始算起)
所以明朝的时候不要说京剧
就连京剧的前身都没有诞生
明朝的人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听到呢?
明朝没有规定不可以用颜体书法答体啊
答题要用楷体书写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
颜体作为楷书的一个流派没有理由被科举所排斥吧
所以一个明朝人用唐朝人开创的楷书书法进行科举考试没有什么不妥啊!
楼主啊
到这里我只能讲
这只是一道题目而已
并且不是历史系的研究生题目
你原谅出题的老师了吧
他们也不容易啊
不是什么大的学术性问题
宽恕了吧
何况个性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当别人都穿成周杰伦的样子的时候
我独打扮成费玉清,不也是个性的一种吗?
什么叫科举,科举制有什么用
alicechen801年前1
wwscq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
a.实质是***阶级的选官***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选拔的公平、公正
边城多警急1年前1
热寂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C

唐朝科举考试的常科中以什么为最主要
决雌入归鸟1年前1
CROW_倦客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唐时以进士科为主,主要考时政等,唐玄宗时大兴诗赋,以诗歌为主要考试内容:其次是明经科,考查方式是帖经,俗话说“五十少进士,三十少明经”
明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soudoc881年前1
boob789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明经科考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进士科考查考生的命题写作能力初中历史书上就有
一篇科举考卷评语,请译成文言文格奇理达次引《书》,用汉学旧读,余亦警辟。流畅,诗叶(协)。《易》申虞驳郑;《书》本释诂说
一篇科举考卷评语,请译成文言文
格奇理达次引《书》,用汉学旧读,余亦警辟。流畅,诗叶(协)。
《易》申虞驳郑;《书》本释诂说经,又复博综群言,用古如己出;《诗》主韩意;《礼》通郑说,具有汉学家法;《春秋》熟于《公》《谷》诸家,义例融会而贯通之,尤非稗贩者可及。
五策条对详核,经学、说文二道,尤能抉汉学之得知通小学,之源流,望而知为绩学之士。
不好意思,题目错了,应该是译为现代文
lanyingg1年前1
blue_secret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1,本身就是文言。
2,标点尚有不当之处。
3,间有缺文,请仔细校核改正后,再作讨论。
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一朝皇帝时?哪一年被废除的?
diva771年前1
dabingbao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开始于隋文帝时期,结束于清朝光绪帝时期(1905年).
科举命题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 )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马兜灵1年前4
萧天 共回答了53个问题 | 采纳率13.2%
A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的是 [ ] A.隋朝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的是
[ ]
A.隋朝
B.唐朝
C.宋代
D.明朝
zsb1381年前1
本人是女子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D
如果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要参加科举考试某科的“杂文”考试,你需要复习 [
如果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要参加科举考试某科的“杂文”考试,你需要复习
[ ]
A.《春秋》中的内容
B.儒家经典
C.四书五经的内容
D.诗赋
djq521年前1
qlx21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D
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中试者称为什么?
linhaoYang1年前1
新用户1号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举人,.,.,.,
选择三至五个词语写一段话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三至五个词语写一段话.(30字左右)游历 科举 一举成名 卓尔不群 地质 雄心壮
选择三至五个词语写一段话
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三至五个词语写一段话.(30字左右)
游历 科举 一举成名 卓尔不群 地质 雄心壮志 栖身 盗匪 横行 源流 劳顿 锲而不舍 惊讶 勘探 详实 文献 不朽 杰作 先驱 开创
aaaa02581年前1
G--baby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一群(地质)学家在(锲而不舍)地(勘探)着宝物,他们(栖身)的环境只是凹凸不平的石堆上.他们(游历)五湖四海,为的只是能够(开创)出地质学方面的新天地.我真为他们感到自豪!
清朝时期,科举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那么第二名的叫什么?
Pindel1年前1
陈一亮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第二名:榜眼

第一名:状元

第三名:探花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我国古代的科举***
材料一 唐行科举***,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中华两千年史 唐之*** 科举》
材料二 宋秋贡、春试,皆置别头场以待举人之避亲者,……(乾隆九年)后,乡会试主考官、房官、知贡举、监临、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不许入考.
——高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
山上有雾1年前1
tastelessbetty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72.7%
唐朝的科举终结了九品中正制,科举大兴;材料2所述,后世的科举为了避免出现九品中正制的覆辙,进一步完善了科举.
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做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这位年轻人最
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做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这位年轻人最
生活的朝代和他理想中的任职部门应该是( )
A 隋朝 尚书省 B 唐朝 门下省 C 宋朝 枢密院 D 元朝 中书省
zxcv2002221年前1
ldp1972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唐朝 门下省
冥王星和月球哪个大?我想要一个正确的答案啊,因为我在科举答题时凡碰到这题不管选什么都是错的.碰到好多次了.答案选项中有一
冥王星和月球哪个大?
我想要一个正确的答案啊,
因为我在科举答题时凡碰到这题不管选什么都是错的.碰到好多次了.
答案选项中有一项"无法比较"我也选过了都是错的,那么到底哪个大呢?
吃后最好1年前5
pb_inter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一颗,也是最小的一颗,直径只有2300千米左右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
所以月亮大
隋朝得以新统一的历史条件是:1.北方名族大融合的促进.2.江南经济的发展.3.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4.大运河的开通.选择
隋朝得以新统一的历史条件是:
1.北方名族大融合的促进.2.江南经济的发展.3.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4.大运河的开通.
选择:
A.1、3 B.1、2 C.3、4 D.1、2、3、4
相逢每醉还1年前1
yukiqeng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B
古代科举制度,会试中进士的宴席叫琼林宴,那乡试结束为中举的举人举办的宴席叫什么宴?
gs8412191年前1
皆3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鹿鸣宴.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理财 B整顿军队 C富国强兵 D科举
菊菊宝贝1年前1
yinfang_lin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是不是这样的 富国强兵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 但是 核心内容只有一个 根据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背景来看 主要就是理财 以理财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理财 治军 取士是三大内容 富国强兵是最终目的 在这三大内容中 理财显然是核心 这道题就是要分清内容和目的 虽然有时候他们很相似 但还是会有所不同的 呵呵 你再考虑一下吧
简述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
下沙特阿拉1年前1
qibiao1008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誊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宋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从哪个朝代起,《论语》被钦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
锕咚1年前1
killbush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宋朝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
《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
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要不要废八股 改科举 兴西学?这是一个辩论题目.我是反方
lfmlfmhao1年前1
思空雨迹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首先,八股文重形式上的对偶,对文章的字数和格式都有明确的要求.之所以明清时期文人喜欢对对子,就是由于八股作为科举考试文章.君若仔细看看八股文就会感觉到,八股文就是对联文章,至少里面有4副对偶句.像这样追求形式的文章是写不出什么好的内容的.都是形容词砌墙.但是八股的最大好处就是禁锢思想,做为满清统治者来讲,汉人学子对他们的威胁最大,让他们天天去琢磨怎么写出好的对偶句了,这样对巩固满清的江山大为有利,而历经了几百年的八股举士,也让莘莘学子习惯了这种考试模式,你突然废除了,学子搞了一辈子的八股研究不考了,都白干了,那肯定跟你急眼啊.我们研究了几十年八股了,您政府说撤就撤了,不行,我得和你玩命.不是开玩笑,戊戌变法就是要废除八股,但是这条政令遭到读书人的一致反对.结果导致学子纷纷上访,慈禧压力很大,直接干预,导致变法受挫,最终失败,所以,废八股轻则天下大乱,重则亡国亡种.科举乃国之根本,怎么能说废就废呢.我建议你从以下几点出发去攻击正方.(其实就是胡搅蛮缠,八股确实应该废)
1.八股是政府禁锢学子思想的工具,八股有助于统治阶层搞好精神文化统一.
2.废除八股会导致学子的利益严重受损,戊戌变法的失败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3.八股也是一种很优美的文学体裁,虽然形式重于内容,但是纪晓岚刘墉等不也是八股高手加策论达人吗?事在人为.
4.……我也想不出了.楼主.你拿反方太吃亏了,努力自救吧.
科举小常识填空1.乡试录取者称为__________第一名称为________2.___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___
科举小常识填空
1.乡试录取者称为__________第一名称为________
2.___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______
3._____什么录取者称为_____第一名称为状元
6rk4llt1年前1
苦苦的法癞痢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1.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2.(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3.(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
李白,韩愈,司马光,唐伯虎,郑板桥这5人的成才分别与科举选拔有什么关系?(简答就行了)
seagull03301年前1
紅顔禍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李白应该是没参加过科举制度的,或者说参加了也没选上吧,那个时期的科举制度也不是很成熟,李白出名的还是他的诗才.
韩愈应该是经过了科举制度成才的,不过韩愈出名的还是在古文运动方面.
司马光则是在科举制度较为成熟的宋代经过科举制度的层层选拔真正成才的,他最大的成就就是《资治通鉴》.
唐伯虎、郑板桥都是科举制度的失意者,他们成名成才也都是因为画.
八股文科举制度诞生在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 顾炎武认为八股文危害大滴原因系神马
liuwd05151年前1
山豆几1987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3.7%
诞生在明朝 在清朝完善
关于科举制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最好有说明解释
tina4401年前1
cony0626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独占鳖头 鳌,是神话中的海中的大龟(一说为淡水中的大鳖.传说上古时天塌地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把天补好后,又砍下鳌的四条腿把天支撑起来,使天和地重新稳固(见《淮南子.览冥训》及《列子.汤问》).《列子.汤问》中...
以语文开头,经过三次文字变化转换,使最后组成的词是 科举 语文-()-()-()-科举
雪饮狂1年前3
zbino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语文 文化 化学 学科 科举
你知道历史上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当上官的?
猪家老二1年前1
maochong2008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基本汉官从隋唐以后不是开国的基本都是 像寇准 刘墉 都是经过科举的
蒲松龄科举屡次不中,很不得志.为了鞭策自己,他写了一副对联悬于书房:--
蒲松龄科举屡次不中,很不得志.为了鞭策自己,他写了一副对联悬于书房:--
此联巧妙的嵌入了项羽破秦、勾践灭吴这两个历史故事,蒲松龄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写作,完成了聊斋志异.这篇对联是--?
maxpayne_1年前1
sdgdfhdfjgfjgfjf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下列说法与朱熹无关的是A.《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B.提出“理气论”,主张先有理后有气C.提出“心性
下列说法与朱熹无关的是
A.《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B.提出“理气论”,主张先有理后有气
C.提出“心性论”
D.其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印度以致欧洲
觉得B,C不对,但A和D似乎都有道理,哪个与朱熹无关啊?说说为什么...
还有,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对吗?
xwoodj1年前1
绿心扉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问题一,正确答案为C,“心性论”与朱熹无关.
前者“理气论”是朱熹无疑,而心性论则是儒学另一门派,发展巅峰是在与朱熹同时代的陆九渊,陆九渊的心学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问题二,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对吗?
是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在经历了汉代的大一统后面临士大夫阶层的挑衅,佛学西来,玄学兴起.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很大关系,儒学在段时期不是被“独尊”的,所以说“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