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人士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党外人士可以称同志吗

  “同志”是一种习惯称呼,是为了表示一种平等的关系,因此不专指党内人士。  引资料如下,不妨看看:  建国初期同志一词来源于苏联,意思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这个共同志向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在国内,同志也被广泛的用作陌生人之间打招呼用的称呼,类似“师傅”。比如“同志您好,请问前门怎么走?”。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使用。  到了现代,“同志”成为政党内部成员之间的称呼。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内部就已互称“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那些一心推翻满清王朝的同盟会会员们也互称“同志”,听上去不但得体而且悲壮。孙中山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也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920年,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一词。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词,并赋予其新的涵义。  1923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内部以及与外国共产党及工人组织之间,互称“同志”也多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同志”这个称呼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亲切尊敬的互相称呼。毛泽东同志在1959年还专门指示,要大家互称“同志”。1965年12月14日,中央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党内一律称“同志”。至此,“同志”这一称呼已不单单只是一个称呼,而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克服和抵制旧社会腐朽习气和官僚主义作风的一种方式。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再次指出:“全会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党外人士可以研究党建工作吗

**是的**,党外人士可以研究党建工作。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建工作既是党的各级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国家全面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党建工作不仅是党内干部的职责,也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党外人士与党员一道参与。党外人士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研究党建工作,比如查阅有关的文件资料、参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学习和研讨、参加党外人士的党课等。同时,党的各级组织和相关机构也会开展一些面向党外人士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如邀请党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人士开展讲座、研讨会等。总之,党建工作是一项公益性质活动,需要党内外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党外人士可以深入学习和研究党建工作,为促进国家全面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党外人士列席民主生活会用不用发言

党外人士列席民主生活会时,可以根据会议议程和需要,发表意见和建议,但不需要发言发言。在民主生活会中,主要领导同志应当发扬民主,善于集中多数人的意见,注意听取和吸收少数人的意见,对于出席会议的每个人都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能只听取与其意见一致的意见,排斥不一致的意见。党外人士列席民主生活会,可以了解会议情况,参与党内讨论,监督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工作,帮助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同党外人士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党内合作共事,促进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入党前征求党外群众意见 必须是党外人士吗

既然是群众意见那必须是党外人士啦!

党外人士政治表现怎么写

无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