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台达变频器VFD-G上电报EF怎么解决?

变频器故障:EF 为:接地故障脱扣,故障现象为在输出电缆或电机上出现接地故障。处置办法:检查电缆和电机有无接地故障,通常为绕组接地指绕组与铁芯或与机壳绝缘破坏而造成的接地。接地故障处理解决方案1、故障现象 机壳带电、控制线路失控、绕组短路发热,致使电动机无法正常运行。2、产生原因 绕组受潮使绝缘电阻下降;电动机长期过载运行;有害气体腐蚀;金属异物侵入绕组内部损坏绝缘重绕定子绕组时绝缘损坏碰铁心;绕组端部碰端盖机座;定、转子磨擦引起绝缘灼伤;引出线绝缘损坏与壳体相碰;过电压(如雷击)使绝缘击穿。3.检查方法 (1)观察法。通过目测绕组端部及线槽内绝缘物观察有无损伤和焦黑的痕迹

电报是什么

电报是即时通讯软件。电报英文全称“Telegram”,是一款跨平台的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可以相互交换加密与自毁消息,发送照片、影片等所有类型文件。Telegram具有端对端加密、阅后即焚等功能;当用户阅读消息后,消息在指定的时间内(设置每条消息的有效时间)会自动销毁,一旦消息过期,就会从用户的设备上消失,并且聊天内容不允许转发。电报(Telegram),是俄罗斯人Pavel Durov发明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宣称绝对保密,不需要实名认证,可私密聊天,不会经过服务器端,点对点加密,保证聊天的隐私。其客户端是自由及开放源代码软件,但服务端是专有软件。用户可以相互交换加密与自毁消息,发送照片、视频等所有类型文件。电报的优点1、完全免费电报在2013年由杜洛夫兄弟正式启用(尼古拉·杜洛夫与保罗·杜洛夫,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络服务VKontakte的创始者)。2、多平台支持主流的macOS/iOS,Android,Windows,GNU/Linux和网页版,还有1%的Windows Phone,以及不到1%的Firefox OS,SailfishOS,Ubuntu Touch,BlackBerry,Series 40 & Symbian。光凭手机电脑可以自动同步消息和文件,就吊打微信。

静电报警器原理是怎样的?

静电接地报警器,普通地线夹(静电夹)的升级版,就是用了两个电子回路检测一根地线的两端是否都是良好导通。积小,适应各种地方,无需现场安装,可以在几个卸油口位置来回移动。使用强力弹簧,利用夹体结构成杠杆的原理,使夹子头部的破漆针具有很强的压力,能够破除被检测物表面的油。油罐、站房和罩棚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欧姆;所有加油机和油枪必须确保良好的等电位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配电箱要有良好的防雷接地线,金属屏蔽两端要良好接地,检查静电接地夹端的电缆线和接地线是否出现断路,请及时更换电缆线,如果报警不消失说明控制模块出现故障,更换控制模块。有静电接地连接的钛管道及不锈钢管道,导线跨接获接地引线不得与钛管道及不锈钢管道直接连接,应采用钛板或不锈钢板过渡。油罐车在空气中摩擦产生静电,用拖地线保持油罐与大地等电位,只要保证有一根可靠接触地面即可防止出现电位差,为了防止拖地线磨短或挂断,用两根当然安全系数更高些。油罐车在空气中摩擦产生静电,用拖地线保持油罐与大地等电位,只要保证有一根可靠接触地面即可防止出现电位差,为了防止拖地线磨短或挂断,用两根当然安全系数更高些。最简单的实现办法。剪一个废弃的三脚插头,留下一巴掌长的线尾巴,开线,找到一根黄绿双色线,将其他两条颜色的线齐根剪掉,在对黄绿色线开线,将星笊夹到黄绿线芯便可。用胶布接地线可以消除静电的,冬天如果人体带静电,触到接地金属部件也可以放电,所以马路行走的加油车也要安装一条放静电的地极金属带,跟路面接触消除车身静电以策安全。

光电报警器原理是什么

光电报警器是一种安全警报系统,它通过感测红外光来检测移动物体。当有移动物体穿过报警器的感测区域时,它会发出警报声。原理很简单,光电报警器的传感器包含一个发射红外光的发射器和一个接收红外光的接收器。当移动物体穿过感测区域时,它会干扰红外光线,从而使接收器检测到这种干扰。接收器会将信号传递给报警器的控制器,控制器会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处理这个信号,并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声。光电报警器通常被用于保护房屋、商店、办公室等场所的安全。它们也可以用于监测车辆的运动,例如在高速公路的出口处监测车流量。

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的发展战略

信息通信产业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多媒体和全球化将在三个关键领域内引起根本的变化。首先是通信业务领域。当NTT完成数字网络的建设,NTT尽最大的努力确保以具有竞争能力的价格最大限度的提供各种形式的业务。虽然NTT的电话业务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NTT仍将继续对其进行改善,提供诸如虚拟专用通信网和通话费优惠业务等。在多媒体领域,开放式计算机网络(OCN)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项新通信业务。同时,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将继续保持特快速的增长。这些业务的增长,使得NTT公司的网络业务在不久的将来将与NTT的电话业务并驾齐驱。第二个主要变化是将对NTT的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分配。数字网络引起基础设施方面出现很大的变化,因此NTT公司将致力于重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为了开拓新业务、实现微型化组和降低成本,NTT把追求技术的进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设备和设施投资方面,NTT主要集中在将光纤引入接入网,并考虑使用移动电话、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HS)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以增强网络的操作性能。NTT公司对人力资源也将进行重新分配和培训,以便更加有效地对应这些变化。第三个主要变化将体现在对资源运用的战略方面。NTT公司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在最大范围内利用NTT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因此,NTT公司将增加网络的开放程度,在NTT内部实行全球性战略并建立一个分散、分组形式的机构。在即将到来的这个时代,任何企业或国家都不能独来独往,它们必须相互合作,当然也会相互竞争。

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的发展历史

日本电报电话株式会社(NTT)是日本最大的电信网络运营公司。在世界电信行业之中,其资产规模及业务收入均占首位。 NTT的前身是“日本电报电话会社”,自1985年民营业化之后的12年来,通过加强运营管理和改善通信设施,提高了通信业务水平,并推出各种优质的服务,为用户创造出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通信环境。日本电报电话是包括了东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西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日本电报电话通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数据公司,日本电话电报DoCoMo公司等等。它也是创造综合价值、参与研发,从而使集团公司提供众多信息传播服务的组织。研究涵盖了从科技调研到商业化的众多活动,包括交流网络、服务平台、媒体处理和普遍的光子装备。日本电报电话(NTT)是世界第一大电信公司,已经完成了美国电报电话式的分拆,分裂后成为地方信号和长途服务公司两部分。但与 Ma Bell"s gang不同的是,分裂后的两部分依旧联系紧密。NTT成为这两个部分的控股公司。地区电信运营商NTT东部公司及NTT西部公司,对地区电信业务实行了垄断。NTT长途通迅公司则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竞争。NTT也是ISP业务的领头羊。NTT DoCoMo公司是一家以经营移动电话业务为主的电信运营公司,占领了日本63%的移动电话业务市场。NTT还通过Pacific Rim公司经营国际投资业务。NTT46%的股份由国家持有。1997年日本政府修改了电信法,允许NTT集团在国际通信市场上开拓业务。NTT集团正以“Arcstar”为品牌,不断推出多项国际增值业务。2004年12月3日,NTT通信株式会社(是NTT集团内从事日本国内长途及国际通信业大型电信运营商)与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携手签订了 “海外虚拟专享主机服务”合作协议,抢占中国虚拟主机高端用户市场,主要对电信增值市场发动进攻。NTT移动通讯2004年12月27日表示,将以总计 820万美元收购两家在中国拥有信息服务子公司的控股公司的股份(其中将投资400万美元收购Emcore Technology Inc.的股份,420万美元收购Digital MediaGroup Co.的股份),以向快速发展的中国提供无线电信服务。

电报接收方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接收电报?

事先双方约定开机时间

我想知道CF无线电报里得英文怎么喊,把词给我拜托各位大神

Tu broken 宊破 Persist in the end 坚持到底 Understanding 了解 With the enemy 有敌情 Support me 请求支援 Area without abnormal 地区无异常 The discovery of the bomb 发现炸弹 A put C4 A区安放C4 Beautiful 漂亮 Can not 不可以 Come with me 跟我来

莫尔斯电报机第一次工作是什么时候?

1837年9月4日,莫尔斯的电报机在500米范围内工作了,当助手从另一端接收到信号,两人的内容准确无误没有丝毫的出入的时候,莫尔斯真的兴奋极了。

简易无线电报机怎么制作啊?

哈!在网上搜索"发射机制作"多的是!

无线电报机是谁发明的?

莫尔斯的发明

下面几个装置中,没有应用电磁铁来工作的是(  )A.电报机B.电动机C.发电机D.自动恒温

解:A、发报机是利用电报码来传递信息的,没有用到电磁铁;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工作的;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D、自动恒温箱,如图,用到了电磁铁.故选ABC.

莫尔斯码电报机的产品特点

莫尔斯点划码框其中有5个子框,代表莫尔斯数字编码位的编码方法。例如:0是长、1是短等。长的标准时间是0.4秒至两秒,短的标准时间是小于0.4秒。这时,按动发报键即可开始发送信息了。  电报的发明人莫尔斯既不是物理学家也不是电学家,而是一名杰出的画家。但一次平常的旅行,却改变了莫尔斯的人生轨迹。电报机也因此而登上了历史舞台,通信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莫尔斯是在1832年从法国返回美国的旅途中萌生了发明电报的愿望的。在轮船上,美国医生杰克逊向旅客们展示了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并讲述电磁铁原理。杰克逊说:“实验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这句话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进行远距离传递信息呢?当时的通信只是靠人传马递速度非常慢,而电的传递速度是30万公里/秒。莫尔斯为自己的想法兴奋不已,从这以后,他毅然改行投身于电学研究领域。1835年,他毅然告别了绘画艺术,专心攻读电磁学知识,一门心思地进行电报装置的研究制作。  莫尔斯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由于莫尔斯物理知识贫乏,要学会和掌握电磁学的知识谈何容易!回到美国后,他只得向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盖尔请教,盖尔教授细心教他组装电池和制造电磁铁的方法,加之莫尔斯的刻苦学习,1835年底,他终于用旧材料制成第一台电报机。  莫尔斯的发报机的结构是这样的:先把凹凸不平的字母版排列起来,拼成文章,然后让字母版慢慢地触动开关,得以继续地发出信号;而收报机的结构则是,不连续的电流通过电磁铁,牵动摆尖左右摆的前端,它与铅笔连接,在移动的红带上划出波状的线条,经译码便还原成电文。莫尔斯的第一台电报机,只能在2-3米的距离内有效。这是由于收发两方距离增大,电阻相应增加而失灵。要想使电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那就必须进一步改进。  莫尔斯又拜著名电磁学家、感应电流的发现者亨利为师,虚心求教,亨利让莫尔斯把电磁铁换成使用绝缘导线的强力电磁铁,并用继电器把每个备有电池的电路串联起来,另一条则用地线代替。  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3种符号如果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  莫尔斯电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在拍发电报时,电键将电路接通或断开,信息是以“点”和“划”的电码形式来传递的。发一个“点”需要0.1秒,发一“划”需要0.3秒。在这种情况下,电信号的状态只有两种:按键时有电流,不按键时无电流。有电流时称为传号,用数字“1”表示;无电流时叫空号,用数字“0”表示。一个“点”就用“1、0”来表示,一个“划”就用“1、1、1、0”来表示。莫尔斯电报将要传送的字母或数字用不同排列顺序的“点和划”来表示,这就是莫尔斯电码,也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在1837年研制成功了一台传递电码的装置,他满怀希望地把它称为“电报机”。  1838年1月,莫尔斯进行3英里收发电报的试验获得了成功。1840年4月,这项发明申请到了专利。  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电信史上光辉的一页。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电报机通信实验活动。莫尔斯接通电源,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莫尔斯的电报终于成功了!  1844年5月24日成了国际公认的电报发明日。莫尔斯的电报因为使用了电报编码,具有简单、准确和经济实用的特点。很快,他的电报风靡全球。如今,莫尔斯电码已成为现代电报通信的基本传信方法。  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从此,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响(1秒钟),电报便可以载带着人们所要传送的信息绕地球走上7圈半。这种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种通信工具所望尘莫及的。字符 电码符号A .-B -. . .C -. -.D -. .E .F . .-.G --.H . . . .I . .J .---K -. -L .-. .M --N -.O ---P . --.Q --.-R .-.S . . .T -U . .-V . . .-W .--X -. .-Y -.--Z --. .0 -----1.----2 . .---3 . . .--4. . . .-5. . . . .6 -. . . .7--. . .8---. .9----.

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是谁发明的?

美国人萨缪尔·莫尔斯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1832年,莫尔斯赴法学画后乘船回国。在船上,莫尔斯结识了一位医生,这位医生拥有一件名叫电磁铁的神奇物件,通电后,它便能吸起铁质物品。莫尔斯被这个新颖的玩意所吸引,随即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凝结出了一个惊人的构想,他打算以电磁学为基础,设计制造一部可进行远距离通信的工具。然而,莫尔斯却面对着极大的困难,因为他对电磁学一无所知。于是,他买来各种书籍,决定要系统地学习电磁学知识。半年后,莫尔斯已经掌握了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在电学家约瑟夫·亨利的帮助下,他开始实施下一步的计划。5年夜以继日的勤奋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1837年,莫尔斯研制成功了一套传递莫尔斯电码的电报机。它是靠电流有规律地中断来实现信号传递的。而莫尔斯电码则由点、画和空白组合而成,具有简单、准确和经济实用等特点。1844年,一条位于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的长途电报线架设成功。在5月24日的典礼上,莫尔斯用激动的手指向70千米外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封长途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其实,这所谓的上帝正是人类自己。随后,莫尔斯电码和莫尔斯电报机很快传到了欧洲。电码被人们沿用下来,而电报机则不断得到改进。

关于电报机故事100字

在人们早期研制电报机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三种电报:静电电报、电化学电报、电磁电报。实践证明,前两种电报因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而没有实用价值。电磁电报的发明人是俄国外交官希林。1822年,希林受当时种种电学发明发现的启发,提出一种假想:磁针有电源通过时会产生偏转,电流的强弱能决定磁针偏转角度的大小,磁针偏转角度的变化可以传达种种信息。接着,他全身心地投入了电磁电报机的研究。后来,他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电磁式单针电报机,还发明了一套电报电码。为了使电报机能投入实际使用,希林建议政府设立电报试验线路。1837年,沙皇指定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按照希林的意见,在圣彼得堡和皇宫之间设立电报线路,可惜希林此时已经不在人世了。使希林电报机投入使用的是英国人库克和惠斯登。1836年3月,从印度退役的青年军官库克把一部希林电报机带回家乡。一到英国,他就着手改进这台机器。在工作中,他遇到了许多电学方面的难题,只好去请教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惠斯登教授。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一直并肩战斗。1837年6月,两人研制出了比希林电报机先进得多的电报机,并申请了第一个电报专利。同年7月,他们作了五针式电报示范表演,信号传输距离约一英里。1839年1月1日,一种更先进的电报机在英国铁路公司的铁路线上投入使用。1846年,库克和惠斯登成立了他们的电报公司,至此,电磁电报机已基本定型。

电报是谁发明的?

1822年,俄国外交官希林受到当时种种电学发现的启发,全身心地投入到电磁电报机的研究中。1829年,希林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电磁式单针电报机。这台电报机用6根导线传递信号,接受信号的一端根据6根磁针偏转情况的组合,译出传输方的信息。1837年,沙皇下旨按照希林的建议,在圣彼得堡和皇宫之间设立了电报线路,可惜希林此时已不在人世了。使希林电报机投入使用的是英国人库克和惠斯通。1836年,他看到了一位名叫蒙克的教授用一个指针检流计在做一些电报试验,便联想到能否将这个试验结果变为能服务于大众的商品!不久,他与伦敦皇家学院的教授惠斯通合作,于1837年发明出第一台双针电报机。这台电报机采用了五根磁针,表盘上印着20个字母和10个数字。随着电线输送电流的方向的改变,每根磁针都产生摇摆,而它的摇摆方向最终停留在一个数字前,字母则由两根磁针指向确定。继库克和惠斯通之后,欧洲的许多科学家们致力于磁针式电报机的发明和改进。其中,尤以美国人萨缪尔·莫尔斯的贡献最为杰出。青年时代的莫尔斯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1832年,莫尔斯赴法学画后乘船回国。那是一次神奇的旅行,因为它改变了莫尔斯的命运,也推动了人类通信史的进程。在船上,莫尔斯结识了一位医生,这位医生拥有一件名叫电磁铁的神奇物件,通电后,它便能吸起铁质物品。莫尔斯被这个新颖的玩意所吸引,随即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凝结出了一个惊人的构想,他打算以电磁学为基础,设计制造一部可进行远距离通信的工具。然而,莫尔斯却面对着极大的困难,因为他对电磁学一无所知。于是,他买来各种书籍,决定要系统地学习电磁学知识。1846年,莫尔斯制造的电报机。半年后,莫尔斯已经掌握了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在电学家约瑟夫·亨利的帮助下,他开始实施下一步的计划。5年夜以继日的勤奋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1837年,莫尔斯研制成功了一套传递莫尔斯电码的电报机。它是靠电流有规律地中断来实现信号传递的。而莫尔斯电码则由点、画和空白组合而成,具有简单、准确和经济实用等特点。1844年,一条位于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的长途电报线架设成功。在5月24日的典礼上,莫尔斯用激动的手指向70千米外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封长途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其实,这所谓的上帝正是人类自己。随后,莫尔斯电码和莫尔斯电报机很快传到了欧洲。电码被人们沿用下来,而电报机则不断得到改进。今天,在世界的任何一座城市中,人们都能轻松便捷地使用电报服务。所以,让我们感谢这些为通信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者吧!莫尔斯制造的电报机

电磁电报机于什么时候发明的?

1846年,莫尔斯制造的电报机。半年后,莫尔斯已经掌握了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在电学家约瑟夫·亨利的帮助下,他开始实施下一步的计划。5年夜以继日的勤奋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1837年,莫尔斯研制成功了一套传递莫尔斯电码的电报机。它是靠电流有规律地中断来实现信号传递的。而莫尔斯电码则由点、画和空白组合而成,具有简单、准确和经济实用等特点。1844年,一条位于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的长途电报线架设成功。在5月24日的典礼上,莫尔斯用激动的手指向70千米外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封长途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其实,这所谓的上帝正是人类自己。随后,莫尔斯电码和莫尔斯电报机很快传到了欧洲。电码被人们沿用下来,而电报机则不断得到改进。今天,在世界的任何一座城市中,人们都能轻松便捷地使用电报服务。所以,让我们感谢这些为通信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者吧!

电报机是谁发明的

在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机器。1835年美国画家莫尔斯经过3年的钻研之后,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尔斯电码,第一台电报机问世。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用电来实现远距离高速传递信息的技术可以追溯到18世纪70年代。1774年,一个瑞典发明家发明了一种装置,在装置中每根电线代表字母表中的一个字母。当电流从代表某个字母的电线流过,它会给与之相连的一个小球充电,而后者随后会发出与这个字母相应的信号。这个装置当然很难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应用,直到7年之后,一个叫萨缪尔·芬利·莫尔斯的美国失意画家才真正创造出能够实际应用的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莫尔斯把已有的所有零散发明组合了起来,从而发明了电报,莫尔斯唯一的原创就是发明了高效的代码,但是他也花费了好几年时间才能说服政府出资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进行演示。莫尔斯在华盛顿通过电报把“上帝创造了什么”的信息发送给了他在巴尔的摩的同伴阿尔弗雷德·威尔,威尔随即将同样的信息反馈给他——电报获得成功,就立刻像蜘蛛网一样在全美国扩散。就在那一年,莫尔斯和他的合作伙伴成立了电磁电报公司(MagneticTelegraphCompany)来经营纽约和费城之间的电报线路。到1846年,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并分红了。10年之内,总长为23000英里电报线连接美国主要大城市。电报出现在什么时候虽然电报机是在1837年研发的,但实验成功却是在1838年,所以电报第一次出现的时期也应该是1838年。当时的电报机只能传播三公里远,但即使如此,这项发明也让莫尔斯获得了专利,并且还申请到了研发电报技术的资金。1844年,长距离电报机终于研发成功,并且还在美国国会大厅中进行了试验,而这也标志着世界电信史的开始。长距离电报机研发成功后,很快就风靡全球,成为了最时尚的传信方法。电报的原理是什么在发电报时,电磁波就会成为电报的一种载体,通过电技术和编码的处理后,从而就能达到远距离通信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电报编码由点和划组成,而点和划的组合则能替代空格、字母以及标点,其中,点对应的是较短的脉冲信号,而划对应的则是较长的脉冲信号,当信号传递到对方那里后,接收机就能进行自动翻译,从而让人们快速读懂电报内容。塞缪尔·莫尔斯介绍塞缪尔·莫尔斯(SamuelFinleyBreeseMorse,1791年4月27日-1872年4月2日)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美国画家、电报之父。1791年4月27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顿,Morse最初的职业是画家。1839年他发布了他的第一项发明“莫尔斯”码。他的同行发明的电报就是运用“莫尔斯”码来传递信号的,1844年莫尔斯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1872年于纽约逝世。

1832年,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利用电流 ______的原理制成了电报机,同时也发明了利用“______”、“_____

电报通信是在19世纪30年代由美国 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故答案为:一断一通,点,划,空白.

怎么制作一个简单的电报机

首先一台收音机就是一台电报机的收报部分。通过一个0.1uf的无极性电容,把接电磁线圈的三极管基极与音量电位器的中间抽头相连。然后再在电磁线圈的两端接

如何自制电报机(可收发)?(一定要是能用的!)

请看英文教程:http://chss.montclair.edu/~pererat/perbuild.htm

什么是电报机

这种电报机的工作原理和现在的电报机既相似又不完全相似。这种电报机的发报机把制成凹凸不平的字母板排列起来拼成文章,然后让字母板慢慢活动,触动开关断断续续发出信号;收报机把不连续的电流通过电磁铁,牵动摆尖左右摆动的前端与铅笔连接,在移动的纸带上划出波状的线条,经译码之后便还原成电文。尽管如此,它也能准确地工作。但是电磁铁和电池是很粗糙的,所以,导线哪怕延长2-3米,收报机就会因电阻增大而失灵。如果通信距离不能进一步延长,是怎么也达不到实际运用的。

哪个魔术是发明电报的灵感?电报发明日是在什么时候?

1831年10月19日,“绪利”号客轮从法国沿海港口起航驶向美国纽约。在这艘大帆船上,有一位在法国学习美术的美国人莫尔斯。在船舱内,莫尔斯遇到了从巴黎讲授电学结束回国的杰克逊博士。于是,在漫长的航海途中,他们两人成了亲密的旅伴。在船上,他被杰克逊的“魔术”表演深深吸引住了。只见杰克逊手里摆弄着一块马蹄形铁,上面绕着一圈圈绝缘钢丝。杰克逊让马蹄铁上的钢丝通上电,结果奇迹出现了:那些撒在马蹄铁附近的铁钉、铁片,立即被吸了过去;当切断电源时,那些铁钉、铁片又很快掉了下来。杰克逊向大家解释说,这是电磁感应现象。尽管莫尔斯当时对电学知识一窍不通,但杰克逊的这个电磁感应试验却引起他的极大兴趣。当时,有一旅客随便地问杰克逊博士:电的速度是多少?杰克逊博士答不出来,然而却引起了莫尔斯对电学的兴趣。后来,在甲板上,莫尔斯和杰克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正是这次讨论,使莫尔斯毅然放弃了对美术的研究。一个新奇的想法如闪电一样掠过他的脑海:电线通电后能产生磁性,如果利用电流的断续,使磁针做出不同的动作,把动作再编成符号,这些符号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这样岂不是可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出一种既迅速又准确的通讯工具了吗?当“绪利”号大帆船抵达美国时,经过了大西洋上惊涛骇浪颠簸的莫尔斯,充满信心地对“绪利”号船主说:“不久世界上会出现一种令人惊奇的电报。这种给航海带来福音的发明的起端,正在你的船上。”回到纽约后,莫尔斯立即投入了电报机的发明工作。整整三年过去了,试验还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可以想象,一个从未学过电学知识,又没有机械制造技术的画家,要发明一种全新的发报机,该有多么困难啊!但莫尔斯毫不气馁,毫不动摇,继续充满信心地进行试验。他一方面刻苦学习有关知识,同时还拜电学家亨利为师,并得到贝尔父子的大力支持。1839年9月4日,经过无数次试验后,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终于能够在500米范围内有效地工作了。他和贝尔两人还共同成功研制了一种用点、线符号来表示不同英文字母的“莫尔斯电码”。1843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案,拨款3万元,资助莫尔斯建造世界上第一条电报线路。经过一年的努力,到1844年,长途电报通讯终于实验成功了。莫尔斯在电报机的发明与创造上,一共奋斗了12年。当电报机制造成功时,他已经是一个两鬓斑白,年已52岁的老人了。这个放弃了美术事业而又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将永远被人们所怀念。为了纪念当时莫尔斯对“绪利”号船主说的话变成现实,人们把莫尔斯和杰克逊在“绪利”号轮上相遇的一天,称为“电报发明日”。

电报机是谁发明的

问题一:发报机是谁发明的 电报机的发明者――莫尔斯 塞缪尔u30fb莫尔斯在1832年从法国返回美国的旅途中萌生了发明电报的愿望的,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到电报机的设计上,向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盖尔请教,盖尔教授悉心教他组装电池和制造电磁铁的方法,加之莫尔斯的刻苦学习,1835年底,他终于用旧材料制成第一台电报机。 莫尔斯电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在拍发电报时,电键将电路接通或断开,信息是以“点” 和“划”的电码形式来传递的。发一个“点”需合0.1秒,发一“划”需要0.3秒。在这种情况下,电信号的状态只有两种:按键时有电流,不按键时无电流。有电流时称为传号, 用数字“1”表示;无电流时叫空号,用数字“0”表示。一个“点”就用“1、0”来表示, 一个“划”就用“1、1、1、0”来表示。莫尔斯电报将要传送的字母或数字用不同排列顺序的“点和划”来表示,这就是莫尔斯电码,也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 莫尔斯的新奇构思是电报发明的一个重大突破,直到今天,莫尔斯电码仍在普遍使用着。 问题二:电报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发明人是谁? 虽然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开始研制电报,但实用电磁电报的发明,主要归功于英国科学家库克、惠斯通和美国科学家莫尔斯。1836年,库克制成电磁电报机,并于次年申请了首个电报专利。惠斯通则是库克的合作者。莫尔斯原本是美国的一流画家,出于兴趣,他在1835年研制出电磁电报机的样机,后又根据电流通、断掉时出现电火花和没有电火花两种信号,于1838年发明了由点、划组成的“莫尔斯电码”。 问题三: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谁发明的?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这是一种由16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轮,操纵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关的信息。当时,法国和奥地利正在作战,信号系统只用一个小时就把从奥军手中夺取埃斯河畔孔代的胜利消息传到巴黎。以后,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及俄国等也先后建立了这样的通信系统。据说查佩两兄弟之一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始于17世纪。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提出了远距离传送话音的建议。而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并且把这种通信方式称为―Telephone,一直延用至今。 1832年,美国医生杰克逊在大西洋中航行的一艘邮船上,给旅客们讲电磁铁原理,旅客中41岁的美国画家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时法国的信号机体系只能凭视力所及传讯数英里,莫尔斯梦想着用电流传输电磁信号,瞬息之间把消息传送到数千英里之外。从此以后,莫尔斯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莫尔斯从在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在电线突然截止时会迸出火花这一事实得到启发:如果将电流截止片刻发出火花作为一种信号,电流接通而没有火花作为另一种信号,电流接通时间加长又作为一种信号,这三种信号组合起来,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数字,文字就可以通过电流在电线中传到远处了。1837年,莫尔斯终于设计出了著名的莫尔斯电码,它是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1844年5月24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莫尔斯亲手操纵着电报机,随着一连串的“点”、“划”信号的发出,远在64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城收到由“嘀”、“嗒”声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电报。 问题四:电报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发明的? 贝尔,莫尔斯 18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此时,发明电报的基本技术条件(电池、铜线、电磁感应器)也已具备。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这种电报很快在铁路通信中获得了应用。他们的电报系统的特点是电文直接指向字母。 与此同时,美国人莫尔斯也对电报着了迷。他是一位画家,凭借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在他4l岁那年,他从法国学画后返回美国的轮船上,医生杰克逊将他引入了电磁学这个神奇世界。在船上,杰克逊向他展示了电磁铁,一通电能吸起铁的器件,一断电铁器就掉下来。还说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通过。这个小玩意儿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为此,他在自己的画本上写下了电报字样,立志要完成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发明。 回美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电报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电磁学家亨利为师,从头开始学习电磁学知识。他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电工工具,把画室改为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绘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几次他想重操旧业。然而,每当他拿起画笔看到画本上自己写电报字样时,又为当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励,从失望中抬起头来。 他冷静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真检查了设计思路,发现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发送信号。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新方法。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代表字母和数字,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但莫尔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用点、划和空白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是多么不容易啊!这种用编码来传递信息的构想是多么伟大,多么奇特!这样,只要发出两种电符号就可以传递信息,大大简化了设计和装置。莫尔斯的奇特构想,即著名的莫尔斯电码,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是电报发明史上的重大突破。 莫尔斯在取得突破以后,马上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把设想变为实用的装置,并且不断地加以改进。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电信史上光辉的一页。莫尔斯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亲自按动电报机按键。随着一连串嘀嘀嗒嗒声响起,电文通过电线很快传到了数十公里外的巴尔的摩。他的助手准确无误地把电文译了出来。莫尔斯电报的成功轰动了美国、英国和世界其他各国,他的电报很快风靡全球。 19世纪后半叶,莫尔斯电报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问题五:最先发明电报的到底是谁? 电报的发明 是莫尔斯发明的哦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现在一样是“无线”的,如利用以火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通常大家认为这是最早传递消息的方式了。事实上不是,在我国和非洲古代,击鼓传信是最早最方便的办法,非洲人用圆木特制的大鼓可传声至三四公里远,再通过“鼓声接力”和专门的“击鼓语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消息准确地传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部落,不会像前段时间湖南卫视的“悄悄话接力”那样传得完全变了样。 其实,不论是击鼓、烽火、旗语(通过各色旗子的舞动)还是今天的移动通信,要实现消息的远距离传送,都需要中继站的层层传递,消息才能到达目的地。不过,由于那时人类还没有发现电,所以要想畅通快速地实现远距离传递消息只有等待了…… 人类通信史上革命性变化,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 1753年2月17日,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u30fb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虽然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时代的一缕曙光。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在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应用。不过,这种方式很不方便和实用,无法投入真正的实用阶段。历史到了这关键的时候,仿佛停顿了下来,还得等待一个画家来解决。美国画家莫尔斯在1832年旅欧学习途中,开始对这种新生的技术发生了兴趣,经过3年的钻研之后,在1835年,第一台电报机问世。但如何把电报和人类的语言连接起来,是摆在莫尔斯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一丝灵感来临的瞬间,他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一段话: “电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够不停顿走十英里,我就让他走遍全世界。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火花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又是一种符号。这里有三种符号可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它们可以构成字母,文字就可以通过导线传送了。这样,能够把消息传到远处的崭新工具就可以实现了!” 随着这种伟大思想的成熟,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尔斯电码。 1843年,莫尔斯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从此,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响(1秒钟),电报便可以载着人们所要传送的信息绕地球走上7圈半。这种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种通信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必须提到,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发出电报“SOS,速来,我们撞上了冰山。”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数百条生命,但是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从此以后,所有的轮船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 电报 telegraph 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

如何制作自己的电报机

^_^,我也很想知道呀

简易无线电报机

我可以帮你

战争时期如何发送电报?

通过发报电键和音响振荡器发送电报。采用莫尔斯电码的人工电报机由发报电键和音响振荡器等组成。发报时,人工按动电键使电键接点启闭,以形成点、划和间隔信号。这样的信号经报路传输到收信端后控制音响振荡器,产生“嘀”(点)“嗒”(划)声,供人工听抄电报。自动印字的电报机以电传打字电报机(简称电传机)的使用最为广泛。这种电报机采用起止式工作方式。在5单位电码信号的前后分别加有一个起动信号(空号)和一个停止信号(传号)。电传机的收报器收到对方发来的起动信号即开始一个字符的接收过程,其中对应于5个单位信号依次产生5次采样操作,然后停顿等待下一次起动。5个单位信号采样接收完毕,便自动进行译码和印字。由于收报器有一段停留时间,当收发两端电传机的通报速率(波特值)不完全一致时,停留时间有所增减,但仍能保持字符上的同步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速率差的积累效应。电传机因采用起止式工作方式而能容忍一定的速率差。此外,字符之间可以有任意的时间间隙,故允许自由按键发报。起止式电码信号的传输又称异步传输。为适应数据通信的需要,现代化的电传机使用8单位电码,已由机械式过渡到电子式。扩展资料随着电话、网络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到来,电报这种传统的通讯手段逐步退出民间视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公李侠紧张发报的镜头:报务员坐在机器前,头上戴着大大的耳机,时而右手按着电键,嘀嘀嗒嗒发出一串电码,时而聚精会神听着电报码,把它们翻译成文字抄录下来??电报,曾经作为世界范围内最有效、最可靠的即时通信方式,在电话尚未普及的年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传机、发报机都已变成了展柜中的历史,电报业务急剧萎缩,发电报的人也已是屈指可数。新事物不断诞生,老事物渐行渐远。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元素的电报只能停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报通信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寻找即将消逝的电报

怎样把收音机改为电报机,原理上行的通吗

可以,但是我不会

电报机的问题

【简介】 电报(telegraph)是通信业务的一种,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电流(有线)或电磁波(无线)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 电报大大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发明。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开展了越洋服务。到了二十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电报业务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份地区。电报主要是用作传递文字讯息,使用电报技术用作传送图片称为传真。 【原理】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 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电报的发明】18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此时,发明电报的基本技术条件(电池、铜线、电磁感应器)也已具备。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这种电报很快在铁路通信中获得了应用。他们的电报系统的特点是电文直接指向字母。与此同时,美国人莫尔斯也对电报着了迷。他是一位画家,凭借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在他4l岁那年,他从法国学画后返回美国的轮船上,医生杰克逊将他引入了电磁学这个神奇世界。在船上,杰克逊向他展示了"电磁铁",一通电能吸起铁的器件,一断电铁器就掉下来。还说"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通过"。这个小玩意儿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为此,他在自己的画本上写下了"电报"字样,立志要完成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发明。回美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电报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电磁学家亨利为师,从头开始学习电磁学知识。他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电工工具,把画室改为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绘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几次他想重操旧业。然而,每当他拿起画笔看到画本上自己写"电报"字样时,又为当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励,从失望中抬起头来。他冷静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真检查了设计思路,发现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发送信号。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新方法。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代表字母和数字,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但莫尔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用点、划和空白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是多么不容易啊!这种用编码来传递信息的构想是多么伟大,多么奇特!这样,只要发出两种电符号就可以传递信息,大大简化了设计和装置。莫尔斯的奇特构想,即著名的"莫尔斯电码",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是电报发明史上的重大突破。莫尔斯在取得突破以后,马上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把设想变为实用的装置,并且不断地加以改进。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电信史上光辉的一页。莫尔斯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亲自按动电报机按键。随着一连串嘀嘀嗒嗒声响起,电文通过电线很快传到了数十公里外的巴尔的摩。他的助手准确无误地把电文译了出来。莫尔斯电报的成功轰动了美国、英国和世界其他各国,他的电报很快风靡全球。 19世纪后半叶,莫尔斯电报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镜式电流计电报机是怎样发明的?

1858年,英国和法国在多佛尔海峡之间要铺设海底电缆。但电缆终端的信号太弱,现有的电报机很难收到。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决定研制高灵敏度电报机。他的研究几乎毫无进展,于是他决定找几个朋友,雇一条船游玩散心。船要起锚的时候,赫尔姆霍斯发现汤姆生正躲在船舱里画图纸。赫尔姆霍斯就取出眼镜放在太阳光下,把太阳光反射到汤姆生的脸上。汤姆生觉得脸上有亮点在晃动,抬起头来,看见赫尔姆霍斯站在甲板上。忽然,他凝视着赫尔姆霍斯手中的镜片,狂喜起来:“哈哈!赫尔姆霍斯,谢谢你!”原来,汤姆生正在对电报机的设计图进行修改,正当他感到很难实现信号放大时,赫尔姆霍斯手中的镜片给了他很大的启发。“镜片只要在手里稍微移动一点,远处的光点就会大幅度地跳动,这不就是放大吗?”汤姆生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镜式电流计电报机”,从而扫除了铺设海底电缆中最大的技术障碍。

什么是“电磁指针电报机”?

人类自从有了持续的电流,便促进了电磁学的发展,从而为电报的发明提供了先决条件。长期以来,人们把电和磁是作为两种互不相关的现象加以研究的。我国汉代以前的战国时期,就发现磁石能吸铁的特性,当时给这种能吸铁的石头起了个名叫“慈石”,意思是说它有慈母之心,对铁十分慈爱。所以汉代以前都把磁石写作“慈石”。现在看来很可笑,但当时认为是很合情理的。人们也很早就发现用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所带的电,能吸引碎纸屑。但是磁吸力与电吸力这两者之间有联系吗?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从1807年就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直到1820年4月,有一天他利用电池给导线通电时,突然发现和导线平行放置的磁针偏转了。当时,奥斯特正在课堂给学生讲授伏打电池的原理,讲台的桌上放着伏打电池、导线、磁针(即指南针)等仪器。当他把导线连接在电池上,电流通过的一瞬间,一个眼快的学生突然脱口而出:“磁针动了!”当时奥斯特看到这种异常现象大吃一惊!为什么磁针竟鬼使神差般偏转了呢?为了研究这一惊人的发现,奥斯特闭门不出又进行了两个星期实验(有的说是两个月)。他反复地观察到,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与放在导线的下方偏转方向截然相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电力与磁力之间的神秘关系,吸引着奥斯特,他深入思考,长夜难眠。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而且越向前进越会有“望山跑死马”之感。奥斯特原是一个平民药剂师之子,由于在青少年时刻苦学习,1794年考入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攻读医学和自然哲学。1799年,奥斯特写了一篇科学论文,取得了哥本哈根大学的博士学位。勤于用脑的奥斯特,长期在思索电力和磁力之间应该有某种联系,但始终也未曾找到。特别是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已断言:“电和磁是物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两者之间是不会互相转化的。”这如同一槌定音。然而,1820年奥斯特在课堂上演示时,导线通过电流的瞬间,使磁针偏转了,这就一下子推翻了库仑的权威论断。这一事实已无可辩驳地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已产生了磁力,由于同性磁极相斥,异性磁极相吸,才使磁针偏转。至于为什么磁针放在导线上面和放在下面偏转方向相反,那是有待下一步研究的问题。为此,奥斯特这个平民之子,于1820年7月21日,发表了一篇《关于磁体周围电冲突的实验》论文,向学术界宣告了关于电流的磁效应(电能生磁)问题。如此“晴天霹雷”,震惊了全世界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关于电流的磁效应(电能生磁)的重大发现,其真正价值在于:它导致了后来电磁铁、电报、电话、电脑(电子计算机)、雷达等一系列发明创造。而其中电磁铁就是电报的最重要的部件。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给实现更有效的电气通信带来了希望。有人想,既然电流能使磁针发生偏转,那为什么不能利用它做指示器,以代替电解水产生氢气泡来传递信息呢?法国电学大师安培首先提出了这个设想。1833年高斯。韦伯等根据这个设想研制出了第一台可供实用的电磁指针电报机——磁针偏转的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字母,用来在哥廷根大学物理实验室和天文观测台之间传递科学信息。1839年,英国科学家库克和惠斯通合作,在相距21千米的铁路线上安装了他们在两年前研制的电磁指针电报机,在帕丁顿和西德雷顿之间架起了第一条商用电报线。电报机的指示器用5根磁针,只要预先编排好字符,就可以用它来收发电报。革新者永远不会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库克和惠斯通继续研究和改进他们的电报机,1845年把五针电报机改制成更简单更先进的单针电报机。到1852年,英国已经拥有6500千米长的这种电报线路、单针电报机在英国铁路上一直使用到20世纪。尽管电磁指针电报机还有不少缺点,使用也不方便,但是,电的传输速度同光的传播速度相等,每秒30万千米,可谓瞬间即达,比人骑着骏马送信或用火车、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传递信函不知要快多少倍,也就是说,电气通信大有前途——这是肯定的。

关于传呼机电报机原理的书有哪些?

有关传呼机和电报机原理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比较经典的书籍:1.《传呼机技术与应用》(罗惠民等著)2.《电报机原理与维修》(张健等著)3.《电报机械原理》(邓磊著)4.《电报机的历史与技术》(李树勋等著)5.《电报机与通信技术》(陈旭东等著)这些书籍介绍了传呼机和电报机的原理、构造、工作方式、维修和保养等方面的内容,适合对这些设备感兴趣或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爱好者和学生参考。

自动电报帮电机

A、发报机是利用电报码来传递信息的,没有用到电磁铁; 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工作的; 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D、自动恒温箱,如图,用到了电磁铁. 故选ABC.

下列利用数字通信进行传输信号的是( )A 烽火台 B旗语 C电报 D电话

C

电报是谁发明的

电话的发明家是英国人亚历山大·贝尔。 贝尔出生在英国一个声学世家,后移居美国。在波士顿曾开办过增益聋哑人教师的学校。由于职业上的原因,他研究过听和说的生理功能。后受聘为波士顿大学声音生理学教授,1873年,他辞去教授职务,开始专心研制电话。 要研制成电话,先要把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再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在贝尔之前,已经有不少人在研究这个问题。1875年贝尔在工作中看到电报机中应用了能够把电信号和机械运动互相转换的电磁铁,这使他受到了启发。贝尔开始设计电磁式电话。他最初把音叉放在带铁芯的线圈前,音叉振动引起铁芯相应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电流信号传到导线另一头经过转换,变成声信号,随后,贝尔又把音叉换成能够随着声音振动的金属片,把铁芯改作磁棒,经过反复实验,制成了实用的电话装置。1876年,贝尔又获得了美国的电话专利,他不仅发明了电话,而且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话公司。 望采纳

电报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

有线电报由美国 S.F.B.莫尔斯在1837发明,无线电报由马可尼于1895年发明

发明电报和电话的故事

虽然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开始研制电报,但实用电磁电报的发明,主要归功于英国科学家库克、惠斯通和美国科学家莫尔斯。1836年,库克制成电磁电报机,并于次年申请了首个电报专利。惠斯通则是库克的合作者。莫尔斯原本是美国的一流画家,出于兴趣,他在1835年研制出电磁电报机的样机,后又根据电流通、断掉时出现电火花和没有电火花两种信号,于1838年发明了由点、划组成的“莫尔斯电码”。 1858年7月《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报道: ...众所周知,英国人一向宣称,电磁式电报(magnetic telegraph)是由他们的同胞惠斯通教授发明的。而在大西洋彼岸,电报公司的成立,则让更多的欧洲人开始讨论,谁才是电报的真正发明者。法国巴黎的《通报》(Moniteur)认为,莫尔斯虽不是电报原理的创立者,却是第一个将该原理用于实践的人。

电报机是谁发明的?有什么优缺点?

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制作出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投入营运的电报线路最早是查尔斯·惠斯通(Charles Wheastone)及威廉·库克(William Cooke)发明。两人的发明在1837年取得英国的专利。萨缪尔·摩尔斯(Samuel Morse) 在接近同一时间同时发明了电报,并在1837年在美国取得专利。优点是使当时的长途通讯的价格大为下降。缺点是不能传输模拟及数字信号,传输速度较慢,传输信息量较小。

为什么电报可以截获

因为电报是用电波进行传递的,电波有这不同波频,只要是相同波频的电报机都可收到同一波频的电报。

一种便捷的通讯方式,最先发明电报的到底是谁?

  虽然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开始研制电报,但实用电磁电报的发明,主要归功于英国科学家约翰库克、惠斯通和美国科学家莫尔斯。1836年,约翰库克制成电磁电报机,并于次年申请了首个电报专利。惠斯通则是约翰库克的合作者。莫尔斯原本是美国的一流画家,出于兴趣,他在1835年研制出电磁电报机的样机,后又根据电流通、断掉时出现电火花和没有电火花两种信号,于1838年发明了由点、划组成的“莫尔斯电码”。

电报的传入中国

中国的电报是西方国家入侵时带来的,为了在亚洲第一大国扩展势力,他们相继在我国开办电信业务,而电报则是其中的一项。早在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擅自把设在长崎(日本)至上海间海底电缆接至吴淞口外的大山岛,并与上海英租界的电报局相连,收发国际电报。从此,英美等国电信公司之海线也进入中国。上述种种入侵行为引起了清政府的高度重视,认识到外商于我国开设电报业务这一问题的严重性。1877年,在津沪间试设同城电报,并相继建成上海行辕至制造局电报线及天津督辕至机器局电报线,这是我国自办电报业务的开端。1879年5月,国内首条军用电报线在天津至大沽及北塘亦宣告建成。1884年,清政府设内城电报局专事收发官电,外城电报局收发商民电报,并把自行创建的第一条电报干线延伸经京郊通州引入京城。从此,北京才始通电报,当时用的也是进口的莫尔斯人工电报机。到1899年,国内先后建成数条电报线路,基本构成了我国干线电报网。20世纪初,国内繁忙的线路开始广泛使用进口的莫尔斯自动电报机,以提高其通信速度和质量。民国时期,时局较为混乱,电报这一通信手段发展极为缓慢。二十年代末,电传打字电报机传入中国,从1927年至1937年的这十年,国家着重整修改建电报旧线、新架线路5000公里,共有电报局所达1500处。抗日战争期间,内地电报局所亦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直到抗战胜利后,各大城市才开始恢复并开办特快电报、国际电报、夜信电报等业务1949年全国解放后,电报通信得到一定的发展。国家投入使用了一批苏联和德国生产的电传机,并相继推出真迹传真业务。为了加强国际间的联系,1950年2月7日,我国与苏联签订了《建立电报电话联络协定》,于1959年1 月2日开通北京至莫斯科国际用户电报电路。国内最早研制投产的电传机当数1955年问世的55型电传机;1959年又生产出载波电报机。1964年搞出双机头自动发报机;次年推出晶体管载波电报机。各地电报局所采用的为撕断纸条半自动转报设备,组成了国内较为庞大的电报通信网。至此,国产电报机逐渐成为内地市场的主流。1967年初,在电传电报通信中全都改用数字保护电码,进而大大提高了电报通信质量。 1969年,邮电部门研制出较先进的中文电报译码机,节省了电报从业人员译电之手续。传真电报简称传真。使用传真可直接传送发报人文件、图形、表格、照片等。它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在于通信速度快、操作简便,对方只需一台传真机就能接收与原样相同的复制件。其传输方式分直流电报和载波电传传输。若实施电报通信,一定不能缺少两部分设备。一是电报通信的终端设备,如人工电报机、电传打字机、五单位自动发报机等;二是电报通信的传输设备,如通信线路、载波电报机、无线收发信机等。电传打字机包括两大类。一是机械式电传打字机,此类打字机依靠电动机带动一系列的机械动作来完成接收或发送信号;另一类是电子式电传打字机,它的发报、收报及各部分动作的协调均由电子逻辑电路控制完成。常见的传真机包括真迹传真机、相片传真机、用户传真机、信函传真机、电子式电传机、电子计算机自动转报机等。八十年代初,邮电部决定恢复使用人工电报电码符号、国际通报用语和公电密语。1982 年,国内有些城市开办国际真迹传真业务,主要对象有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及地区。 1984年6月,西藏自治区试办藏文电报业务,同年8月1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256路程控自动转报系统在上海电报局运行。翌年,邮电部524厂成功地推出汉字电传机,该机具有自动汉字译电功能。次年12月,全国第一个省内公众快速传真通信网在江苏省建成,后发展为18个省会城市开办省际真迹传真业务。1988年1月6日,邮电部决定自2月1日起,在国内33个城市推出“礼仪电报”新业务,适应了当时人们的需要。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电信业得到迅速发展。电报业务也有了新的开拓,开办了请柬电报业务。1990年11月7日,西宁公众电报自动转报系统亦正式投入运营。除拉萨以外的各省会城市公众电报自动转报网宣告建成。但是随着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及无线寻呼等业务用户的不断增长,电信业务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局面。因此,电报这一传统业务受到极大的冲击。如今,人们去邮局发电报的已很少,代之而起的传真机大量走进寻常百姓家。“有急事,发电报”的情形只能成为人们的记忆了。【五针式电报机】五针式电报的工作原理:两根指针指同一个字母正在传送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发出了:“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一语。 1871年 -最早传入中国的电报通信英国、俄罗斯、丹麦敷设的香港至上海、长崎至上海的水线,全长2237海里。于1871年4月,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由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秘密从海上将海缆引出,沿扬子江、黄浦江敷设到上海市内登陆,并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于1871年6月3日开始通报。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873年 -中国最早的汉字电码由于汉字由许多部首组成,结构复杂,字型繁多,一个字一个面孔,拍电报不直接用电码来表示。因此,采用由四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一个汉字的方法,简称四码电报, 中国汉字多达6万字,常用的汉字只有一万个, 所以用10的4次方(10,000)来表示(四码电报的来历)。1873年,法国驻华人员威基杰(S·A·Viguer)参照《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了常用汉字6800多个,编成了第一部汉字电码本,名为《电报新书》。后由我国的郑观应将其改编成为《中国电报新编》。这是中国最早的汉字电码本。1873年 -中国人最早研制的电报机1873年,华侨商人王承荣从法国回国后,与福州的王斌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报机,并呈请政府自办电报。清政府拒不采纳。 1875年 -中国最早的电报学堂福建巡抚丁日昌积极倡导创办电报。1875年在福建船政学堂附设了电报学堂,培训电报技术人员。这是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1877年 -中国第一条自建的电报线路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事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拟定了修建电报线路的方案,并派电报学堂学生苏汝灼、陈平国等专司其事。先由旗后(即今高雄)造至府城(即今台南)。负责工程的是武官沈国光。于1877年8月开工,同年10月11日完工,全线长95华里。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开创了中国电信的新篇章。1879年 -中国大陆自主修建的第一条电报线路1879年(清朝光绪5年),国内外战事频起,沙皇俄国乘机强占我国伊犁,并派军舰窜入我国领海。清朝政府为了沟通军情,派李鸿章多次与在我国开设电报局的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交涉,由中国出钱,委托其修建大沽(炮台)、北塘(炮台)至天津,以及从天津兵工厂至李鸿章衙门的电报线路。这是中国大陆上自主建设的第一条军用电报线路。1880年 -中国最早设立的电报总局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总办。并在天津设立电报学堂,聘请丹麦人博尔森和克利钦生为教师,委托大北电报公司向国外订购电信器材,为建设津沪电报线路作准备。1881年 -中国的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线路1881年4月,从上海、天津两端同时开工,至12月24日,全长3075华里的津沪电报线路全线竣工。1881年12月28日正式开放营业,收发公私电报,全线在紫竹林、大沽口、清江浦、济宁、镇江、苏州、上海七处设立了电报分局。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线路。 1887年 -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在当时的台湾巡抚刘铭传的主持下,花费重金敷设了长达433里的福州至台湾的电报水线--闽台海缆,于1887年竣工。它使台湾与大陆联通一气,对台湾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1899年 -广州在国内最早使用无线电通信我国最早使用无线电通信的地区是广州。早在1899年,就在广州督署、马口、前山、威远等要塞以及广海、宝壁、龙骧、江大、江巩等江防军舰上设立无线电机。1905年 -天津开办中国最早的无线电学堂1905年7月,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人葛拉斯为教师。他还托葛拉斯代购马可尼猝灭火花式无线电机,在南苑、保定、天津等处行营及部分军舰上装用,用无线电进行相互联系。1906年 -我国开通最早的民间无线电通信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1908年 -上海地区开设无线电台1908年,英商在上海英租界的汇中旅馆私设了一部无线电台,与海上船舶通报。后由清政府收买,移装到上海电报总局内,这是上海地区最早的无线电台。1911年 -中国最早的远距离无线电报通信1911年,德商西门子德律风公司向清政府申请,要求在北京、南京设立无线电报机,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试验。电台分设在北京东便门和南京狮子山,通报试验结果良好。辛亥革命时,南北有线电通信阻断,南北通信就靠这两地的试验电台沟通。 电信改属交通部1912年,民国政府接管清政府邮传部,改组为交通部,设电政、邮政、路政、航政四个司。这一年:◆ 上海电报局开始用打字机抄收电报。◆ 京津长途电话线路加装加感线圈(即普平线圈或负载线圈),提高通话质量。◆ 国际无线电报公会规定我国无线电的呼号范围为XNA--XSZ。1913年 -最早的邮电学校和无线电报局建立。8月,交通部传习所设有线电工程班和高等电气工程班,分别学习有线电、无线电各项工程。同年,北京设立邮电学校。设高等班(二年毕业)和中等班(一年毕业)。1919年4月增设电话专修班(入学学生以国内外大专学校电机科毕业生为限),招收学员20名。成立北京无线电报局,装设5千瓦无线电发报机,地址在东便门外。1919年 -设立无线电远程收报处1919年4月,北京无线电报局迁至天坛。在北京无线电报局东便门原址设立远程收报处,应用真空管式无线电接收机直接接收欧美各国的广播新闻。6月28日,将直接收到的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拒签对德和约的消息,传报给正在总统府前静坐示威的学生,鼓舞了五四后的反帝爱国运动。从此打破了外商大北、大东、太平洋三家电报公司垄断传递国外新闻的局面。1921年 -1月7日,中国加入国际电报公约(万国电报公约)。1924年 -沈阳开始建设远程无线电台1924年,在沈阳故宫八角亭先建立了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世界各国的新闻,并与德国、法国订立了单向通信(即单向接收欧洲发至中国的电报)。同年秋天,北大营长波电能台竣工,装设了10千瓦真空管发报机,实现了与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和云南的远程通信。1927年 -中国与欧洲实现双向通报1927年6月,沈阳大型短波电台竣工,装设了10千瓦德制无线电发报机。年底,成立了沈阳国际无线电台,与德国建立了双向通报电路。这是中国与欧洲直接通信之始。1928年,又增设了美制10千瓦短波发报机。沈阳国际无线电台承接转发北京、上海、天津、汉口等各地的国际电报,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国际电台。1930年 -上海国际电台建成。1930年12月,与旧金山、柏林、巴黎建立了直达无线电报通信。正式开通中美、中德、中法电路。这是当时唯一由国家经营的国际电信通信机构。1933年 -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1937年 -中国在长途干线上开始装用单路或三路载波机。 解放以后, 新中国的电报业务蓬勃发展,1969年,“中文电报译码机”问世,可以自动把电码译成汉字的机器,从电报局收到的电报,报文已经不是一组阿拉伯数字了,而是直接印出的汉字。中文电报译码机的个工作流程:首先,象电传打字机一样, 把收到的电报电码自动翻译成数字或者字母, 然后,象电译员一样, 将四数字自动翻译成汉字, 并控制印字机印出汉字。中文译码机的译印速度相当惊人,每分钟高达2800个汉字,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500个汉字。它的出现, 解决了电报传输过程中由四码自动译成汉字的问题。但是,至于电报发送过程中由汉字自动译成数码,它却无能为力了,因此,在为了同时实现发报和收报的过程中的自动化译电,80年代初,中国研制了“中文电传打字机”,也叫“汉字电报机”汉字电报机的外形和普通的中文打字机相似,机器面上有一排汉字,按下那一个键,响应的汉字信号就能自动地发往对方。收方能收到的信号,按照报文格式直接在纸上印出汉字, 还可以用复写纸复印几份。用汉字电报机还可以口述指令,它的通报速度比当时的电子电传机还高。2001年8月1日:从今天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此举预示着受飞速发展的新兴通信产业的冲击,传统电报业务正在淡出百姓的生活。40年来,东方红,太阳升的优美乐曲总会在整点时间在北京西长安街的上空回荡,北京电报大楼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而今天,这座著名的电报大楼里的电报业务柜台 蜷缩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每天打电报的用户也只有几位。1985年以前,北京电报局的公众电报业务量最多时每月可达300万份,占电报局业务总量的一半。近几年来,虽然电报部门开发的鲜花礼仪电报等新服务深受用户欢迎,但受诸多更具时效通信手段的冲击,城市居民总体电报业务量直线下降。公众电报业务量每月只有40万份左右,仅占电报局业务总量的3%。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如今北京市普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电子数据交换、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等新兴通信手段发展迅速。快速发展的技术和层出不穷的业务产品有力地促进了通信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电话普及率正以每年1至2个百分点的速度迅速提高,全国固定电话用户超过1亿,成为国内最大的用户群。同时,移动电话以其方便、快捷和个人化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人均消费已达到73元,比1995年增长8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2600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与多媒体通信的消费增长也很快,人均达到3.6元,比重由1997年的0.9%上升到1.7%。而传统的电报业务则日薄西山,下降明显,由人均1.6元下降到0.2元,比重下降到0.1%。对电报行业的前景,信息产业部的有关人士表示,我国西部通信设施还较落后,传统电报业不会马上消失。回顾中国的电报发展史,我们看到,电报为中国的发展还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3年7月17日,记者探访了上海电信大楼和上海电信博物馆,了解到拥有142年历史的中国电报业务虽也大幅萎缩,但“星星之火”仍在闪亮:在上海延安东路1122号电信大楼,还有一家营业厅可以收发电报,平均每月有二三十人前来拍电报。 2006年02月06日美国西部联盟公司宣布,停止电报业务。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该公司是在互联网上公布这个消息的。而互联网这一高科技通信手段恰恰就是导致电报“退场”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越来越少的人使用电报,这个消息竟然足足被人忽略了一个星期之久,才引起公众媒体的注意。据西部联盟公司透露,最后10份电报的内容包括生日祝福、对死者的哀悼和一次紧急事件通知。其中,不少发电报的人并非忠实的电报拥趸,是冲着“发出美国历史上最后一封电报”而来的。美国西部联盟公司创建于1855年,当时电报是先进、流行的通讯手段,后来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该公司也是美国最后一个提供电报服务的公司。

电报怎么发的?

不清楚

电报机为什么没有线可以传很远?

靠的是无线电传

电影里发电报都是手放在一个东西上,按按,是什么原理

那是秘密,他们会听到嘟嘟声音,他们有编专业秘密对应文字,根据响几声,响声多少。然后和秘密本对应翻译,一般他们只能发固定信息。电影里面都想得到敌人密码本,有了秘密本就知道敌人在发什么东西。他不像现代通信技术一样可以传输声音.图像.文字

电报和电话是如何发明的

  电报:  电报是一种最早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它是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电报信息通过专用的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出去,该信号用编码代替文字和数字,通常使用的编码是莫尔斯编码。现在,随着电话、传真等的普及应用,电报已很少被人使用了。  电报是通信业务的一种,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电流(有线)或 早年收发电报模拟  电磁波(无线)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 电报大大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发明。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开展了越洋服务。到了二十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电报业务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份地区。电报主要是用作传递文字讯息,使用电报技术用作传送图片称为传真。  电话:  电话的发明者——安东尼奥·梅乌奇  电话是通过电信号双向传输话音的设备。通常人们将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认为是电话的发明者。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269号决议确认安东尼奥·穆齐(Antonio Meucci )为电话的发明人。“电话”一词是日本人生造的汉语词,用来意译英文的telephone,后传入中国。  历史上对电话的改进和发明包括:碳粉话筒,  人工交换板,拨号盘,自动电话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双音多频拨号,语音数字采样等。近年来的新技术包括,ISDN,DSL,模拟移动电话和数字移动电话等。  电话  1793年,法国 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这是一种由16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轮,操纵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关的信息。当时,法国和奥地利正在作战,信号系统只用一个小时就把从奥军手中夺取埃斯河畔孔代的胜利消息传到巴黎。以后,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及俄国等也先后建立了这样的通信系统。据说查佩两兄弟之一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始于17世纪。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提出了远距离传送话音的建议。而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并且把这种通信方式称为—Telephone,一直延用至今。 1832年,美国医生杰克逊在大西洋中航行的一艘邮船上,给旅客们讲电磁铁原理,旅客中41岁的美国画家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时法国的信号机体系只能凭视力所及传讯数英里,莫尔斯梦想着用电流传输电磁信号,瞬息之间把消息传送到数千英里之外。从此以后,莫尔斯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莫尔斯从在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在电线突然截止时会迸出火花这一事实得到启发:如果将电流截止片刻发出火花作为一种信号,电流接通而没有火花作为另一种信号,电流接通时间加长又作为一种信号,这三种信号组合起来,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数字,文字就可以通过电流在电线中传到远处了。1837年,莫尔斯终于设计出了著名的莫尔斯电码,它是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1844年5月24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莫尔斯亲手操纵着电报机,随着一连串的“点”、“划”信号的发出,远在64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城收到由“嘀”、“嗒”声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电报。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248.htm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473.htm

电报为什么比信快

电报和广播电台的广播一样,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的。电波的速度和光一样快,所以电报从发报地打出以后,收报地邮递员很快就能把电报送给收报人,节约了从发信地运到收信地的过程,这当然要比邮信快得多了。

二战时的电报机原理及密码对照表

最简单的就是拿本书来对照数字或者字母。比如第几行 第几个数字。我想应该是这样吧。

电报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发明人是谁?

虽然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开始研制电报,但实用电磁电报的发明,主要归功于英国科学家库克、惠斯通和美国科学家莫尔斯。1836年,库克制成电磁电报机,并于次年申请了首个电报专利。惠斯通则是库克的合作者。莫尔斯原本是美国的一流画家,出于兴趣,他在1835年研制出电磁电报机的样机,后又根据电流通、断掉时出现电火花和没有电火花两种信号,于1838年发明了由点、划组成的“莫尔斯电码”。

电报什么时候发明的?

18世纪30年代

电报是谁发明的呢?

电报的发明者是莫尔斯。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年4月27日-1872年4月2日)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美国画家、电报之父。1791年4月27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顿,Morse最初的职业是画家。1839年他发布了他的第一项发明“莫尔斯”码。1844年5月24日,人类史上第一条电报“上帝制造”。电报的原理发报是发报机按发出信息的要求,而发出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电流,使发射天线上电子按照频率不断改变旋转方向,其磁力线尾巴不断断掉而弹出,其运动磁力线两端不断吸引空间自由宇丹质微粒使自己增长,在空间各个方向形成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疏密平面“波”。这种“波”碰到无线电接收天线,便带动其表面自由电子按“波”的频率和波长绕天线旋进而形成交变电流,这种微弱的电流经过放大,便成了收报机的接收信息。

电报是怎么传播消息的

用无线电破发谢的频率不同手法的阿拉伯数字编码

电报是在什么基础上发明的?

莫尔斯于1832年发明了电报。虽然早先曾尝试制造一种类似的能够远距离发送信息的机器,但莫尔斯的机器是第一台成功的机器。1844年,他从华盛顿特区向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发送了著名的信息“上帝做了什么”,莫尔斯并不是唯一一个发明他的人,因为他有一个名叫阿尔弗雷德·维尔的助手。韦尔和后来的伦纳德·盖尔帮助莫尔斯改进了他的机器。

电报是一种什么通信方式?

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电报通信容量小,效率低。因此,随着技术进步,公众性电报通信业务逐渐减少,用户电报、智能用户电报等新业务有逐渐取代公众电报业务的趋势;而电报通信的存贮转发和充分利用信道等特点正在数据通信等新业务中得到发展。

电报电话的原理和作用

‘一会再聊聊

有线电报 无线电报 分别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有线电报是在1835年,无线电报是1893年。1893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在为“费城富兰克林学院”以及全国电灯协会做的报告中,他描述并演示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制作的仪器包含电子管发明之前无线电系统的所有基本要素。   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拥有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技术的专利,英国专利12039号,“电脉冲及信号传输技术的改进以及所需设备”。   尼古拉·特斯拉1897年在美国获得了无线电技术的专利。然而,美国专利局于1904年将其专利权撤销,转而授予马可尼发明无线电的专利。这一举动可能是受到马可尼在美国的经济后盾人物,包括托马斯·爱迪生,安德鲁·卡耐基影响的结果。1909年,马可尼和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由于“发明无线电报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无线电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后不久,美国最高法院重新认定特斯拉的专利有效。这一决定承认他的发明在马可尼的专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认为作出这一决定明显是出于经济原因,这样二战中的美国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给马可尼公司专利使用费。还有俄国发明家波波夫,他在1901年声称就发明了无线电。

抗战时期的电报靠什么传播

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 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

电报是什么东西啊?怎么通信的?

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电报通信容量小,效率低。因此,随着技术进步,公众性电报通信业务逐渐减少,用户电报、智能用户电报等新业务有逐渐取代公众电报业务的趋势;而电报通信的存贮转发和充分利用信道等特点正在数据通信等新业务中得到发展。

电报是怎么工作的?

电报(telegraph)是通信业务的一种,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电流(有线)或电磁波(无线)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  电报大大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发明。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开展了越洋服务。到了二十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电报业务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份地区。电报主要是用作传递文字讯息,使用电报技术用作传送图片称为传真。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 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18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此时,发明电报的基本技术条件(电池、铜线、电磁感应器)也已具备。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这种电报很快在铁路通信中获得了应用。他们的电报系统的特点是电文直接指向字母。  与此同时,美国人莫尔斯也对电报着了迷。他是一位画家,凭借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在他4l岁那年,他从法国学画后返回美国的轮船上,医生杰克逊将他引入了电磁学这个神奇世界。在船上,杰克逊向他展示了"电磁铁",一通电能吸起铁的器件,一断电铁器就掉下来。还说"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通过"。这个小玩意儿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为此,他在自己的画本上写下了"电报"字样,立志要完成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发明。  回美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电报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电磁学家亨利为师,从头开始学习电磁学知识。他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电工工具,把画室改为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绘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几次他想重操旧业。然而,每当他拿起画笔看到画本上自己写"电报"字样时,又为当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励,从失望中抬起头来。  他冷静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真检查了设计思路,发现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发送信号。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新方法。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代表字母和数字,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但莫尔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用点、划和空白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是多么不容易啊!这种用编码来传递信息的构想是多么伟大,多么奇特!这样,只要发出两种电符号就可以传递信息,大大简化了设计和装置。莫尔斯的奇特构想,即著名的"莫尔斯电码",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是电报发明史上的重大突破。  莫尔斯在取得突破以后,马上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把设想变为实用的装置,并且不断地加以改进。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电信史上光辉的一页。莫尔斯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亲自按动电报机按键。随着一连串嘀嘀嗒嗒声响起,电文通过电线很快传到了数十公里外的巴尔的摩。他的助手准确无误地把电文译了出来。莫尔斯电报的成功轰动了美国、英国和世界其他各国,他的电报很快风靡全球。   19世纪后半叶,莫尔斯电报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以前的电报机是怎么发出讯号的?

不是卫星,是用大功率电台。内容是摩斯电码,然后要译电员进行翻译。电报的发明要追溯到19世纪,在1871年,中国就利用电报进行通信。这个是一个让很多学通信专业的朋友都会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现在都用无线通信。其实电报不单只通过有线传输,无线传输也是其中一种手段。 电报是在19世纪初发明,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这个阶段是通过有线传输电信号;而到了20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通过无线电波使电报业务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份地区。至今电报主要是传递文字讯息,还可以用作传送图片称为传真。电报的原理: 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 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 电报的历史:  早在莫尔斯之前,就有人想过用电来进行通信,最早的电报机应该是有着26根电线的机器。1753年,当时对电的研究尚只停留在静电上,一位叫摩尔逊的人,利用静电感应的原理,用代表26个英文字母的26根导线通电后进行信息传输,但这种机器需要的导线太多,设置庞杂,并且静电传应的距离有限,因此这项发明没有得到推广。1804年,西班牙的萨瓦将许多代表不同字母和符号的金属线浸在盐水中,他的电报接收装置是装有盐水的玻璃管,当电流通过时,盐水被电解,产生出小气泡,他根据这些气泡辨识出字母,从而接收到远处传送来的信息。但萨瓦的电报接收机可靠性很差,不具实用性。后来,俄国科学家许林格设计了一种只用8根电线的编码式电报机,并且取得试验上的成功,但由于需要的导线还是太多,依然难以达到实用之功效。   上述这些幼稚时期的电报接收装置虽然没有得到最终的应用和推广,但它们为后进者提供了试验基础,随着电磁学理论的不断完善,电学的进一步发展,一根导线的电报机在莫尔斯的千呼万唤中诞生了。   莫尔斯: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1843年,塞缪尔·莫尔斯用国会赞助的3万美元建起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之间长达64公里的电报线路,翌年5月,他在华盛顿国会大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用他从1837年便发明出来并不断完善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送了世界上的第一封电报,电文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啊,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自此之后, 这种“闪电式的传播线路”迅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通讯网络。 电报本身不是大众传媒, 但它为大众传播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通讯手段, 而作为现代重要传播媒介的通讯社, 也是在电报技术发明之后才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自助者天助。上帝没有创造奇迹,但上帝很公平。他没有使莫尔斯循着四十年的人生轨迹继续走向绘画世界的辉煌--尽管他已是时人公认的一流画家,但让莫尔斯最终实现他的发明梦想,在科学界获得了一个席位,从此开启电子通信时代的新纪元。

谁发明了电报

莫尔斯发现了电报原理,马尔尼投入了实用

电报是怎么产生的 怎么破译

电报 电报,就是用电信号传递的文字信息。在通讯越来越迅捷的今天,电报的作用已经不是很大了,也许有一天电报就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编辑本段]【简介】 电报(telegraph)是通信业务的一种,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电流(有线)或 早年收发电报模拟电磁波(无线)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 电报大大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发明。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开展了越洋服务。到了二十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电报业务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份地区。电报主要是用作传递文字讯息,使用电报技术用作传送图片称为传真。 [编辑本段]【原理】 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 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 电报之父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

以前的电报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运用原理是什么?

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 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

电报的历史

早在公元968年,中国便发明了一种叫"竹信"(Thumtsein)的东西,它被认为是今天电话的雏形。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却始于17世纪。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他赐给这种通信方式的一个名字--Telephone(电话),却一直延用至今。 有人说,电话是一支唱了100多年的歌。它至今依然是声音缭绕,响彻寰宇。100多年来,电话作为传递人类话音的基本功能虽无多大变化,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却经历了"磁石-共电-自动"的发展过程。 1753年2月17日,《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他建议:把一组金属线从一个地点延伸到另一个地点,每根金属线与一个字母相对应。在一端发报时,便根据报文内容将一条条金属线与静电机相连接,使它们依次通过电流。电流通过金属线上的小球便将挂在它下面的写有不同字母或数字的小纸片吸了起来,从而起到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作用。 最早电报设备之一 1839年7月9日,英国退役军官威廉.福瑟吉尔.库克(Williain Fothengill Cooke)与伦敦高等学院的自然哲学教授惠斯登(Wheatstone)两人合作制成的5指针的电报机开始在伦敦的帕丁顿车站与韦斯特.德雷顿之间的铁路线上使用,距离达21公里。之后他们不断改进电报机,使这种电报机在英国铁路上一直使用到20世纪初。 五针式电报机 五针式电报的工作原理:两根指针指同一个字母正在传送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发出了:“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一语。 莫尔斯发出第一封电报设备复制品 1850年8月28日,英国人约翰(John)和雅各布?布雷特(Jacob Brett)兄弟俩在法国的格里斯—奈兹海角(Cape Gris-Nez)和英国索兰海角(Cape Souther-land)之间的公海里用“巨人”号拖船在英法两国之间的多佛尔海峡敷设了第一条海缆,但只发几份电报就中断了,原因是有个打鱼人用拖网勾起了一段电缆,并截下一节高兴地向别人夸耀这种稀少的“海草”标本,惊奇地说那里面装满了金子。 1858年8月5日,第一份海缆电报横越大西洋。这条大西洋海底海缆于1857年8月7日从爱尔兰西海岸瓦伦西亚(Valentia)开始敷设,8月17日海缆在12000英尺深的水下崩断。1858年7月28日深夜,两只敷缆船再次在大西洋中部相会,拼接好电缆后敷缆船向相反的方向敷缆。8月5日,总长为3240公里的电缆敷缆完毕。凌晨二点四十五分,第一份海缆电报横越大西洋。8月12日美国和英国之间播发海缆电报,9月3日1点,由于报务员的错误导致电缆绝缘击穿而损坏。 1858年的敷缆船 1865年5月17日,为了顺利实现国际电报通信,法、德、俄、意、奥等20个欧洲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国际电报公约》,国际电报联盟(International Telegraph Union ,ITU)也宣告成立。1932年,7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会议,决定自1934年1月1日起正式改称为“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1969年5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第二十四届行政理事会正式通过决议,决定把国际电信联盟的成立日——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并要求各会员国从1969年起,在每年5月17日开展纪念活动。1973年国际电信联盟再次通过决议,要求各会员国继续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为了使纪念活动更有系统性,每年的世界电信日都有一个主题。 1857年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电报大会 1866年7月28日,英国的“东方巨轮”敷设的第二条海底电缆传送了第一份电报,从此海缆成为通信上的一种正规的通信工具。 东方巨轮 1871年5月23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可以用中国文字打电报至香港。 1875年6月2日,美国人亚力山大.格雷厄姆.贝尔(Bell,Alekander Graham)发明了电话。至今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的门口,仍钉着块镌有:1875年6月2日电话诞生在这里的铜牌。 1876年2月14日,贝尔申请了那个著名的他和沃森一直研究着的装置——电话的专利。同一天另一个发明家格雷(1835-1901)也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了相似设备的专利申请书,只因比贝尔晚了几个小时而痛失电话发明权。 贝尔获得电话的专利证书 1876年3月10日,贝尔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自己的腿上,疼痛之中他叫了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没有想到,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他的助手沃森的耳朵里。这句极普通的话,也就成为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话音而记入史册。 贝尔的实验草图 1877年4月4日,美国人查尔斯?威廉姆斯设立了第一部私人电话线路,沟通他的各个工厂和他在萨默维尔私人住宅之间的联系。 1877年4月27日,爱迪生申请了一个专利,这是一个改进后的电话话筒。在此之前两周,也有人也申请了电话话筒的发明专利。但爱迪生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忽视了这个名叫Emile Berliner的人。电话话筒的意义在于使电话走向了实用。 1877年5月17日,波士顿防盗器商店的爱德文.豪迈士,首次使用电话总机系统,5路支线分别接到安有本店防盗警铃的5个办公室。 1877年7月9日,贝尔电话公司成立。 1878年1月28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纽好恩,第一个市内电话交换所开通,当时只有20 个用户。 1878年2月18日,世界上第一个电话号簿在美国New Haven Connecticut出版。 世界上第一个电话号簿 1878年3月25日,电话的发明者贝尔这样预言,“可以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联接到私人住宅、乡村、船舶和工厂等。也可以设立中电电话局,通过主干电缆线将各云贵联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城市中的任何两个地方都能直接通话。这个方案,即使目前难以实现,但我确信,这将是公众采用电话通信的发展方向。我还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电话线还可接通各国电话公司的总部,甚至全国各地的每个人都能与别的地方的人直接通话。” 1879年,爱迪生利用电磁效应,制成炭精送话器,使送话效果显著提高。爱迪生炭精话 筒的原理及其器件一直沿用至今。 1879年,底电话号码出现。由一位内科医师受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的启发而提出的, 因为一旦接线员病倒,全城电话岂非瘫痪。 1881年,英籍电气技师皮晓浦在上海十六铺沿街架起一对露天电话,付36文制钱可通话 一次。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话。 1881年,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先后开通了各自的第一个电话网络。 1882年,电话线采用双绞线。这是英国教授休斯1879年发表架空线干扰的论文引起的结果。 1887年3月21日,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rtz)在实验中发现,电火花的能量能够越过空间传到远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但赫兹断然否认选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的可能性。他认为如要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的话,需要有一面面积与欧洲大陆相当的巨型反射镜。 1889年5月1日,威廉.葛雷德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发明了投币电话。不久,街头出现了电话亭。 1892年11月3日,用史端乔发明的接线器制成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拉波特城安装使用。这是第一部自动交换局。 史端乔交换机示意图 1895年5月7日,36岁的波波夫在彼德堡的俄国物理化学会的物理分会上,宣读了关于“金属屑与电振荡的关系”的论文,并当众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当他的助手雷布金在大厅的另一端接通火花式电波发生器时,波波夫的无线电接收机便响起铃来;断开电波发生器,铃声立即中止。几十年后,为了纪念波波夫在这一天的划时代创举,当时的苏联政府便把5月7日定为“无线电发明日”。 波波夫实验用的无线电接收机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作了用无线电传送莫尔斯电码的表演。他们操纵自已制作的无线电收发信机,拍发了“Heinoich Hertz”(海因里希.赫兹)一词,以表示对这位电磁波先驱者的崇敬。虽然当时的通信距离中只有250米,但这却是世界上最早通过无线电传送的有明确内容的电报。 1897年5月18日,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Bristol)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通信距离为14公里。 1899年11月22日,以新泽西协会组成了美国第一个无线电通信公司:美国马可尼无线电电报公司。 1899年3月2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G.马可尼在英国南福兰角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用来与法国维姆勒之间的通信,两地距离为31英里,实现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无线电通信。与同一时期在俄国受到冷遇的波波夫相比,马可尼要幸运得多,他得到了英国邮政部的全力支持。1896年6月2日,他获得无线电报专利;1900年10月,他在英国普耳杜建立一座大功率发射台,采用10千瓦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射机;1901年12月,马可尼在加拿大纽芬兰市的圣约翰斯港通过风筝牵引的天线,成功地接收到普耳杜电台发来的电报。马可尼的成功在世界各地引起巨大的轰动,推动无线电通信走向了全面实用的阶段。 马可尼发送第一封无线电报的设备复制品 1907年11月8日,爱德华?贝兰当众表演相片传真——用电传送图片。一般认为,是爱德华?贝兰使传真技术走向实用化,贝兰于1876年出生在法国,幼年时便显露出非凡的才华。 1920年2月23日,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话新闻服务开通。 第一个无线电话新闻服务 1920年6月15日,马可尼公司在英国举办了一次“无线电——电话”音乐会,音乐会的乐声通过无线电波传遍英国本土,以及巴黎、意大利和希腊,为那里的无线电接收机所接收。同年,苏联、德国、美国也进行了首次无线电广播。 1925年10月2日,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电视机。 1948年6月30日,贝尔实验室向公众展示了用以取代真空管的晶体管。 晶体管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地球上第一次收到了来自人造卫星的电波。它不仅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 也意味着一个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时代即将到来。 1960年8月12日,美国国防部把覆有铝膜的、直径为30米的气球卫星“回声1号”(Echo I)发射到距离地面高度约160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通信试验。这是世界第一个“无源通信卫星”。由于这颗卫星上没有电源,故称之为“无源卫星”。它只能将信号反射,为地球上的其它地点所接收到,从而实现通信。但由于这种方式的效率太低,没有多大实用价值。 1962年7月10日,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NASA)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电星1号”(TelstarⅠ)(1963年2月12日,“电星1号”失效)。这颗卫星上装有无线电收发设备和电源,可对信号接收、处理、放大后再发射,从而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 “电星1号”(TelstarⅠ) 1962年7月11日,“电星1号”在美国缅园州的安多弗站与英国的贡希利站和法国的普勒默——博多站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转播和传送多路电话试验。 为纪念1962年7月11日首次向法国进行电视转播而发行的纪念币 1963年7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发射了“同步2号”(Syncom Ⅱ)通信卫星,在非洲、欧洲和美国之间进行电话、电报、传真通信。由于这颗卫星有30度倾角,因此它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面作8字形移动,而非真正的“同步”,所以还不能称之为“静止卫星”。 太空中的Syncom卫星 1963年8月23日,肯尼迪总统引用莫尔斯拍发的第一份公众电报报文“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结束了他与尼日利亚总理会话,这是经“辛康姆(Syncom)”通信卫星的第一次电话会话,声音传播了72000多公里。 1964年8月19日,美国发射了“同步3号”(Syncom Ⅲ)卫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1958年12月18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仅仅工作了13天。从此,卫星通信进入实验阶段。1963年至1964年美国发射了三颗实验性地球同静止轨道卫星,只有第三颗卫星“同步3号”完全成功。 1964年8月20日,成立了以美国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为首的“国际通信卫星财团”,次年更名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即著名的INTELSAT。这一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其宗旨是建议和发展一个全球通信卫星系统,一视同仁地供世界各国使用,以便改进其电信服务。确立了卫星通信体制和标准地球站的性能标准,卫星通信业务从此正式成为一种国际间的商用业务。 1965年的4月6日,国际卫星通信组织(INTERSAT)发射了一颗半试验、半实用的静止通信卫星——“晨鸟”(Early Bird),又称为“国际通信卫星-Ⅰ( Intelsat 1)”,作为世界上第一颗实用型商业通信卫星,它为北美和欧洲之间提供通信服务,开创了卫星商用通信的新时代。“晨鸟”标志着卫星通信从试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同步卫星通信时代的开始 第一颗实用型商业通信卫星-“晨鸟” 1999年2月1日,GMDSS系统在全世界各航运国家全面启用。与在此之前广泛应用的呼救信号“SOS”不同,GMDSS是是一个船岸间通信新系统——“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它由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卫星系统又包括国际海事卫星分系统和极低轨道搜救卫星分系统两部分。GDMSS是建立在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的先进系统,在船只遇难时,不仅能向更大的范围更迅速、更可靠地发出救难信息,还能以自动、半自动的方式取代以前的人工报警方式。参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14609.html?fr=qrl3

电报机怎么用?

电报是怎么用的啊! 电报按通信方式分为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又分明码和密码电报。有线电报多是明码,是通过载波电路,窜连发报和收报两个终端机械,用脉冲信号将0--9十个数字,以每四位不同数字组成一个电码,每个电码表示一个完整的汉字发到对方,收报方按照电传打字机上收到的电码,由人工再翻译成汉字(后来由机械直接打出汉字),再由电报投递员送到收报人手中。密码电报多用与军事,地震,防洪,救灾等野外作业,它是由事先制定的密码作为信号,多以长短不一的“滴 答”按键电讯声频表示某种意思。 无线电报一般双方只要对上频率,可以实现当场通话。但有线电报则需要通过发报人填写电报稿纸,报务员核对并翻译后上机发报,电路传输,收报电传机打印,收报员派封,投递员投交等环节。如果收报人在县以上城区,从发报到收到电报,最快需要两小时。如果收报人在农村,从电报局到农村这段距离一般都是按平常信件投送的,时间就很难保证了。所以,电报现在早已被淘汰了。 电报挂号在过去一般是用于通信量大的单位使用,由申请单位到电报局申请,电报局给你编一组四位 *** 数字组成的号码,这个号码就代表这个单位的名称。以后,凡是发给这个单位的电报,可以不写单位名称,只写那四位号码就可以知道电报是给那个单位的了,可以省去单位名称的电报费用了。因为电报是按字数多少计算费用的。早期的普通电报每字0.07元,加急电报每字0.14元。 电报是1897年由欧洲人传到我国的,在使用了近百年后,随着电话的普及,通信速度大大提高了。现在,除了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无线通信电报外,电报这个曾经为人类服务了一个多世纪的古老却又现代的通信手段,已经谈出了人们的视野,留下的只可能是后人去赞叹前人的伟大了。电报机的使用方法 欧洲的科学家在十八世纪逐渐发现电的各种特质。同时开始有人研究使用电来传递讯息的可能。早在1753年,一名英国人便提出使用静电来拍发电报。他的设想是使用二十六条电线分别代表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发电报的一方按文本顺序在电线上加以静电。接收的一方在各电线接上小纸条。当纸条因静电而升起时,便能把文本誊录。首条真正投入使用营运的电报线路于1839年在英国最先出现。它是大西方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装设在两个车站之间作通讯之用。这条线路长13英里,属指针式设计,由查尔斯·惠斯通(Charles Wheastone)及威廉·库克(William Cooke)发明。两人并为发明在1837年取得英国的专利。在美国,萨缪尔·摩尔斯(Samuel Morse) 在接近同一时间同时发明了电报,并在1837年在美国取得专利。摩斯还发展出一套将字母及数字编码以便拍发的方法,称为摩斯密码。 电报机怎么用 那是和对方约好的一种密码。不是看滴答答的,声波的长短强度等都有关系的。 老式电报机怎么用 莫尔斯电报机分为莫尔斯人工电报机和莫尔斯自动电报机(简称莫尔斯快机)。莫尔斯人工电报机是一种最简单的电报机,由三个部分组成:电键、印码机构和纸条盘。发报主要利用电键拍发电报信号,按键的时间短就代表点,按键的时间长(点的三倍长)就代表“划”,手擡起来不按电键就代表间隔。收报则通过听声音的长短的办法来区分“点”、“划”,既可进行人工抄收,也可用纸条记录器把不同长短的符号记录下来,后者比人工抄收更为可靠,可作为书面根据,便于查对。 电报机在拍发电报时,电键将电路接通或断开,信息是以“点” 和“划”的电码形式来传递的。发一个“点”需要0.1秒,发一个“划”时需要0.3秒。在这种情况下,电信号的状态只有两种:按键时有电流,不按键时无电流。有电流时称为传号,用数字“1”表示,无电流时叫空号,用数字“0”表示。一个“点”就用“1、0”来表示, 一个“划”就用“1、1、1、0”来表示。电报机将要传送的字母或数字用不同排列顺序的“点”和“划”来表示。这样接收器接收到不同的“点”和“划”的组合,再经过译码,将这些组合的“点”和“划”译成字母、数字或文字。 如何自制电报机(可收发)?(一定要是能用的!) 现在的人怎么都爱好这个 能做是能做,就是传输距离有限,几米的样子 所需材料:方形木板一块(尺寸和掌心一样大)、一节6V层叠电池、手电筒灯泡(或6V的摩托车转向灯泡)一个、复位按键开关一只(老式的门铃按钮)、自攻螺丝数颗、导线若干、双面胶一卷、细铁丝一截。 制作步骤如下: 1.把电池用双面胶粘在模板的一角; 2.把按键开关(电码按键)用自攻螺丝固定在模板的中央; 3.把小灯泡用导线焊好电极后,用细铁丝和自攻螺丝固定在木板的空位置上; 4.最后把电池、开关、小灯泡全部串联起来,一个最简单的发报机就做好了。原理:当瞬间按动和释放按钮开关时,电池的电流通过回路将小灯泡点亮或熄灭,瞬间产生的电流脉冲信号就可以被收音机接收到了。当收音机的接收频率调整到合适的时候时,效果会更好。 转载的 不是自己写的 望楼主满意 现在还能用电报机(发报机)吗? 淘宝里就有卖的 不过价钱比较贵 当初从部队拿走一个就好了 呵呵 解放战争时用的电报是怎么工作的 电报机在拍发电报时,电键将电路接通或断开,信息是以“点” 和“划”的电码形式来传递的。发一个“点”需要0.1秒,发一个“划”时需要0.3秒。在这种情况下,电信号的状态只有两种:按键时有电流,不按键时无电流。有电流时称为传号,用数字“1”表示,无电流时叫空号,用数字“0”表示。一个“点”就用“1、0”来表示, 一个“划”就用“1、1、1、0”来表示。电报机将要传送的字母或数字用不同排列顺序的“点”和“划”来表示。这样接收器接收到不同的“点”和“划”的组合,再经过译码,将这些组合的“点”和“划”译成字母、数字或文字。 电报的原理是在发射设备的载波控制上利用“开关”(电报的电键)来控制载波的输出的长短和数量,还有输出的间隔时间;这样在某个“单位时间里”就可以输出一组开关信号。习惯上把短信号称为“嘀”,把长信号称为“嗒”,这样由若干个由“嘀--嗒”组成的信号称为“电码”,再由规定的电码组成“电文”,由载波向空中发射,接收方用接收机接收后再翻译成电文,就完成了电报的发送过程。例如:S在在电码上,对应为“嘀,嘀,嘀”;O在电码上对应为“嗒,嗒,嗒”,这样国际呼救信号“SOS”的电码就是“嘀嘀嘀---嗒嗒嗒---嘀嘀嘀”了。电报从发射到接收理论上是和电的传播速度一样的,主要时间耽搁在呼叫接收方和翻译电文上 电报码输入法如何使用? 电报码输入法的下载及使用方法:pgos.cc/soft/8800?zd 望采纳! 电报是怎么回事密码如何用? 电报是由电流的同和断来产生电池波而发出的,电报的通用密码就是著名的摩尔斯电码,,,,,如sos就是:— — — .。 。三长两短的电流在摩尔斯电码中长电流用—线表示,反之短电流用。点表示

电报是用什么原理发明的

自从人类发明电以后,就有人想利用电来进行通信。有个叫摩尔逊的人,曾架设26根电线,代表26个字母,来传递信息。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电报机"了。但其设备庞杂,传递不远,虽有人不断改进(如用单根导线代替26根导线等),但终究没能达到实用的阶段。 18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此时,发明电报的基本技术条件(电池、铜线、电磁感应器)也已具备。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这种电报很快在铁路通信中获得了应用。他们的电报系统的特点是电文直接指向字母。 与此同时,美国人莫尔斯也对电报着了迷。他是一位画家,凭借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在他4l岁那年,他从法国学画后返回美国的轮船上,医生杰克逊将他引入了电磁学这个神奇世界。在船上,杰克逊向他展示了"电磁铁",一通电能吸起铁的器件,一断电铁器就掉下来。还说"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通过"。这个小玩意儿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为此,他在自己的画本上写下了"电报"字样,立志要完成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发明。 回美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电报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电磁学家亨利为师,从头开始学习电磁学知识。他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电工工具,把画室改为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绘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几次他想重操旧业。然而,每当他拿起画笔看到画本上自己写"电报"字样时,又为当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励,从失望中抬起头来。 他冷静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真检查了设计思路,发现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发送信号。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新方法。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代表字母和数字,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但莫尔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用点、划和空白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是多么不容易啊!这种用编码来传递信息的构想是多么伟大,多么奇特!这样,只要发出两种电符号就可以传递信息,大大简化了设计和装置。莫尔斯的奇特构想,即著名的"莫尔斯电码",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是电报发明史上的重大突破。 莫尔斯在取得突破以后,马上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把设想变为实用的装置,并且不断地加以改进。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电信史上光辉的一页。莫尔斯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亲自按动电报机按键。随着一连串嘀嘀嗒嗒声响起,电文通过电线很快传到了数十公里外的巴尔的摩。他的助手准确无误地把电文译了出来。莫尔斯电报的成功轰动了美国、英国和世界其他各国,他的电报很快风靡全球。

电报的原理?

电报现在基本淘汰了,只剩下传真电报还有市场.   电报有用莫尔斯码,现在在特殊场合,如部队中,还有使用,其优点是速率可随意控制,抗干扰能力最强;要求设备最简单,在救灾中,通信设备受损条件下,也能使用.通信部门使用的是机械式、电子式电传机,与电脑敲键盘差不多,传送数字脉冲信号,可直接打印出数字及字母,后期发展到能直接译出汉字.   电报挂号主要是为单位服务,发电报时不必写对方单位名称和地址,可省不少字和麻烦,只要一个4位数就行了,相当于只要一个汉字.   电报主要是劳动效率比较低,传送过程比较复杂,还要专人及时送到对方接收人处,价格就不可能低.

电报是什么?

问题一:什么是电报 电报是一种最早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它是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电报信息通过专用的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出去,该信号用编码代替文字和数字,通常使用的编码是莫尔斯编码。现在,随着电话、传真等的普及应用,电报已很少被人使用了。 问题二:电报的特点是什么 电报(telegraph)是通信业务的一种,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电流(有线)或电磁波(无线)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 电报大大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发明。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开展了越洋服务。到了二十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电报业务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份地区。电报主要是用作传递文字讯息,使用电报技术用作传送图片称为传真。 问题三:电报是什么意思 早年的通讯手段,内容跟短信类似,方式象信件报纸 问题四:电报是怎么发的,是什么原理,什么技术 【简介】  电报(telegraph)是通信业务的一种,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电流(有线)或电磁波(无线)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 电报大大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发明。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开展了越洋服务。到了二十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电报业务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份地区。电报主要是用作传递文字讯息,使用电报技术用作传送图片称为传真。 【原理】  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 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电报的加密方法】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样将中文信息用二进制序列密码来加密?给你一串中文消息,你怎样来加密呢? 在此作者就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思路就是,既然是用二进制来加密文件,那么我们就必须先把中文消息转换成二进制数值,然后才能进行加密。 下面作者提出一种自己的做法。 模型是:中文消息――》四码电报――》二进制编码――》用二进制密钥序列加密――》 得到新的二进制序列――》发送给接收者――》接收者用解密密钥解密――》转换成四 码电报――》再转换成中文消息 对于这个模型,存在一个问题必需解决好,那就是怎样进行二进制编码。 我们知道,四码电报是一组十进制的数,如何用二进制把0――9准确地表示出来,这是一个关键,如果编码方式不好,很容易给攻击者留下后门。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避免这个问题呢?同时在进行加密的时候还要注意那些问题呢? 我们要把四码电报用二进制序列密码来加密,还要把四码数组转换成二进制数码,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我们说到很容易走进一个编码上的误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走出这个误区呢? 下面先说一下,编码的要求: 1、四个位置上各个位置0和1的统计必需平衡,也就是说,当统计的数量到一定时,01必需平衡; 2、不能出现某一位的01统计有明显的差别,(这个很重要,这样不会给攻击者留下后门) 3、编码力求简单,均衡 因为0--9这十个数字对应编码要10组,所以就必需要用四位二进制的数组来表示 四位二进制的数组一共有以下的情况: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1000 1001 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1111 根据上面的要求;要达每个位置上01平衡,因此初步选择以下10个数码分别对应0-9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1000 1001 1010 1011 1100 0 1 2 3 4 5 6 7 8 9 统计一下各个位置的01平衡性,发现每个位置的0和1个数都为5各占一半,符合我们的编码要求。 因此结合上一编文章的要求,我们这里就给出了一种避免留下攻击后门的四码电报编码方法。...>> 问题五:发电报是什么兵种 通讯兵 问题六:电报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电报的好处呀,在以前通信不发达的时候是最主要的通讯工具咯。 不过电报容易受干扰咯。 问题七:电报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把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再磁化,以电磁波形式传输,再转化为电信号,转化成振动的声音信号。 问题八:电传和电报有什么区别? 电传与电报的技术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电传收发无需电耿服务部门的直接帮助,发件人和收件人自己占有和使用电传收发设备(电传打字机)。电传的使用人通常为政 府或公司,使用目的通常为公务或商务往来。

莫尔斯有线电报原理

有线电报机的原理 1837年,莫尔斯设计出了著名且简单的电码,称为莫 尔斯电码,它是利用“点”、“划”和“间隔” 电报机的工作原理和现在的电报机既相似又不完全相似。这种电报机的发报机把制成凹凸不平的字母板排列起来拼成文章,然后让字母板慢慢活动,触动开关断断续续发出信号;收报机把不连续的电流通过电磁铁,牵动摆尖左右摆动的前端与铅笔连接,在移动的纸带上划出波状的线条,经译码之后便还原成电文。

抗战时的电报是什么原理呢

抗战时的电报原理与现代电报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具体来说,抗战时的电报原理是通过电报机将电信号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通过电报机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译码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文字信息。

战争时期,通用的联系方式是靠电报来联系的。那个时代又没有卫星,怎么传送信息?原理又是什么?

我原来也研究过这个东东!但是看了怎么也看不懂!还是不明白

电报是怎么输送信息的?

电报,就是用电信号传递的文字信息。利用电流(有线)或电磁波(无线)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

电报机原理 关于电报机原理

1、电报机的工作原理是:发报,是发报机按发出信息的要求,而发出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电流,使发射天线上电子按照频率不断改变旋转方向,其磁力线尾巴不断断掉而弹出,其运动磁力线两端不断吸引空间自由宇丹质微粒使自己增长,在空间各个方向形成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疏密平面“波”。 2、这种“波”碰到无线电接收天线,便带动其表面自由电子按“波”的频率和波长绕天线旋进而形成交变电流,这种微弱的电流经过放大,便成了收报机的接收信息。

以前的电报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运用原理是什么?

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 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

电报的原理?

电报现在基本淘汰了,只剩下传真电报还有市场。  电报有用莫尔斯码,现在在特殊场合,如部队中,还有使用,其优点是速率可随意控制,抗干扰能力最强;要求设备最简单,在救灾中,通信设备受损条件下,也能使用。通信部门使用的是机械式、电子式电传机,与电脑敲键盘差不多,传送数字脉冲信号,可直接打印出数字及字母,后期发展到能直接译出汉字。  电报挂号主要是为单位服务,发电报时不必写对方单位名称和地址,可省不少字和麻烦,只要一个4位数就行了,相当于只要一个汉字。  电报主要是劳动效率比较低,传送过程比较复杂,还要专人及时送到对方接收人处,价格就不可能低。

电报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几种方法在iframe子页面获取父页面元素代码如下:$(

说说电报的原理

原理:电报信息通过专用的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出去,该信号用编码代替文字和数字,通常使用的编码是摩尔斯编码。现在,随着电话、传真等的普及应用,电报已很少被人使用了。欧洲的科学家在18世纪逐渐发现电的各种特质。同时开始有人研究使用电来传递讯息的可能。早在1753年,一名英国人便提出使用静电来拍发电报。他的设想是使用26条电线分别代表26个英文字母。发电报的一方按文本顺序在电线上加以静电。接收的一方在各电线接上小纸条。当纸条因静电而升起时,便能把文本誊录。扩展资料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中国1871年在上海秘密开通电报,1879年李鸿章在大陆修建了第一条军用电报线路,接着又开通了津沪电报线路,并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电报是通信业务的一种,在19世纪初发明,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电报大为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发明。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开展了越洋服务。到了20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电报业务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份地区。电报主要是用作传递文字讯息,使用电报技术用作传送图片称为传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报

电报是谁发明的呢?

电报是塞缪尔·莫尔斯发明的。莫尔斯原本的职业并不是科学家,而是一位画家,之所以会产生发明电报的想法,是因为杰尔逊医生对莫尔斯说,无论电线有多长,电流都能迅速通过,这句话让莫尔斯对电流产生了兴趣,从此便踏上了发明电报的道路。电报的原理:在发电报时,电磁波就会成为电报的一种载体,通过电技术和编码的处理后,从而就能达到远距离通信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电报编码由点和划组成,而点和划的组合则能替代空格、字母以及标点,其中,点对应的是较短的脉冲信号,而划对应的则是较长的脉冲信号,当信号传递到对方那里后,接收机就能进行自动翻译,从而让人们快速读懂电报内容。

电报的作用是什么?

电报,能迅速地使远隔天涯的两地互通音息,是人们互相联系的一种重要通讯工具。人类史上第一封电报诞生于1844年,是由美国科学家塞约尔·莫尔斯应用自制的电磁式电报机,通过65公里长的电报线路而拍发的。莫尔斯原是艺术家,1832年从欧洲旅行回到美国,便结束了艺术生涯而开始致力于电报机的研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莫尔斯试用电路的启闭来发送和记录信号。他在设计电报机的同时,按照电路中脉冲信号的产生和消失,构思了圆点、横划和空白的电报符号,把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就可以表示需要传递的信息。后来这一特定的点划组合成为电讯上普遍采用的莫尔斯电码。1837年,莫尔斯在精通机械知识的艾尔弗雷德·维尔的帮助下,试制出第一架电磁式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操纵顶端装有记录头的控制棒,当电流脉冲通过电路时,引起了控制律运动,就会使记录头触及纸带从而在纸带上有顺序地留下符号图形。同年9月2日,这架电报机在纽约大学展出,莫尔斯亲临现场表演,获得了成功。1838年,莫尔斯又在美国总统及内阁成员面前进行表演,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他遂要求3万美元的拨款以进行电报实际应用的试验,但拨款迟迟没有批下来。为此已濒于一贫如洗的莫尔斯只得奔波于美、英、法、俄等国。遗憾的是,这几国都不愿冒险投资。直至1843年3月,莫尔斯才通过国会中的朋友得到了3万美元。他委托纽约州的埃长拉·康奈尔即后来康奈尔大学的创始人架设电报线。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第一条实用电报线路终于建立起来了。第二年5月24比莫尔斯在国会大厦最高法院会议室,首次通过这条电报线,传出圆点和横划的符号,向正在巴尔的摩的艾尔弗雷德·维尔拍发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第一封电报的内容是圣经的诗句:“上帝行了何等的大事”。尽管这份电报只传送了65公里之远,但它成功地开创了长距离通讯联系的新时代。

电报是谁发明的

电报由塞缪尔·莫尔斯发明。1791年4月27日,塞缪尔·莫尔斯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顿,Morse最初的职业是画家。1839年他发布了他的第一项发明“莫尔斯”码。他的同行发明的电报就是运用“莫尔斯”码来传递信号的,1844年莫尔斯从华盛顿州到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电报原理的意义在古代,人们的科技还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那时候,如果失散的亲人要互相问好,就要用我们熟知的飞鸽传书。这样一来,来回奔波要花很多时间,不方便,还容易损坏信件。因此,人们一直想找到一种快速传递信息的方法。在这种背景下,电报原理的出现变得尤为重要。18世纪,工业革命使许多国家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而且,交通的持续便利性和快捷性需要信息的快速传递作为辅助。因此,电报原理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好地帮助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电报原理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通讯方式,为电话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此外,电报原理现在是许多高科技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如今,虽然电报已经逐渐退出了我们的生活舞台,但它仍然有着独特的意义。电报原理也是人类像高科技一样向前迈出一大步的重要里程碑。

描述电报的特征及功用

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 电报之父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电报因其译码、传递速度、信息内容的不同等,可以分成很多类。  (—)明码电报与密码电报  电报对某些电文的传递,不是直接拍发和接收的,尤其是汉字书写的电文,需将文字译成可用电信号传达的电码后才能用发报机向外拍发。电码有全社会共同约定的,也有个别人或集团之间互相约定的。全社会共同约定的电码供公众公开使用,叫明码;由个别少数人或集团之间互相约定的电码,主要用于保密活动,所以叫密码。  公众日常拍发和接收的电报,都是明码电报。如今明码电报的翻译工作,一般是由电信局的业务人员来做,发报人将拟好的电文按邮电局规定的手续写好交付业务人员就可以了,收报人收到的电文,已经是业务人员根据接收的电码译成文字的电文了。  (二)普通电报与加急电报  普通电报与加急电报的区别在于传递的时间长短。 就我国电报传递的条件来讲,普通电报一般在二至八个小时之间可以收到。但是,普通电报夜间停送,如果事情特别紧急,普通电报的速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就须发加急电报。加急电报比普通电报速度更快,收费也相应增高,办理发报手续时须写明“加急业务”,并按“加急业务”交费就可以了。  (三)公务电报与私务电报  电报依其内容来分,首先可分为公务电报和私务电报两大类。公务电报是为公事而拍发的,公务电报稿的写作属公文文种,可参阅公文写作的有关章节。私务电报是个人生活交际活动常用的,这类电报稿的写作,属于日常生活应用文范围。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