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端午粽子情的诗句

1. 关于粽子情的诗句 关于粽子情的诗句 1. 形容粽子的诗句 1、《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扩展资料: 《乙卯重五诗》写作背景 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2. 关于端午的诗句 已酉端午 贝 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和端午 张 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3. 关于端午的著名诗句 诗五月五日[宋] 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和端午[宋] 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明] 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午日观竞渡[明] 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午日处州禁竞渡[明] 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端午[唐] 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唐] 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唐] 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词浣溪沙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齐天乐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贺新郎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 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 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 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君有语,但分付。 4. 端午节粽子诗句 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出自: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译文:端午节在中国,当时清人又长。 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出自: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译文:不同季节的花竞相开放,九子粽也不断出新样式。 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出自: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译文:官衣也有名字,端午节荣幸恩宠。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罗的香味,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 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出自:唐·殷尧潘《端午日》 译文: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银白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5、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出自:唐·文秀《端午》 译文:节分端午自谁说,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 关于端午的古诗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粽子的制作过程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端午节快到了!教你在家包粽子,不漏米、不夹生,做法一看就会。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负。前几天就想吃粽子了,结果今天发现楼下超市就有卖粽叶的,真是想啥来啥,买了30块钱的,大概能包60个粽子,其它食材家里都有,下午就开始包粽子。虽说距离端午节还有2个多月,但时间飞快,一眨眼就到了,还不会包粽子的可以提前学起来,自己为家人包粽子吃,那感觉绝对不一样,节日气氛格外浓烈。我家乡的粽子可以说是特色美食了,一年四季都有卖粽子的,我小时候家里还卖过粽子呢,大姑现在还卖粽子,有30多年了吧,所以我家粽子都是自己包的,想吃了就包,不是只有在端午节才吃。对于包粽子还是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今天就把详细做法分享给大家 ,学会这样包,不漏米、不夹生,保证看一遍就学会。粽子南北方还是有差异的,除了口味、包法也不一样,我们当地习惯包三角形的粽子,口味主要以大枣、花生为主,很少做咸味的,可能从小到大吃习惯了,个人觉得糯米和大枣、花生的结合,那种香甜软糯的口感是任何其它口味都无法超越的,您喜欢吃什么馅的粽子呢?包粽子需要准备的食材:糯米、大枣、花生、燕麦、草绳、竹叶具体做法:第一步:买的粽叶和草绳是晒干的,所以需要先处理一下,如果用冷水浸泡最少也得两天时间才能变软,这时只需把粽叶和草绳放入锅中煮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快速变软了,并且高温煮过的粽叶更加干净。煮好的叶子过一下凉水,然后用清水多冲洗几遍,可以去除叶子的涩味。洗干净后每两张叶子叠到一起整齐摆放好,表面找个大的案板压上去,压一个小时左右,这样粽叶柔软平整,好包的同时粽子形状也好看。第二步:糯米和燕麦淘洗干净,加适量水浸泡一个小时,这样糯米更容易煮熟,就不会出现夹生问题了,一定要提前浸泡哦,不然很容易夹生的。第三步:食材全部准备完毕,最关键的来了,开始包粽子,仔细看哟。取两张粽叶卷成图片漏斗状,不要以为三角形粽子很简单,看起来人人都会做,实际操作就知道绝对要掌握技巧,不然漏米是常态。第四步:加完米以后,放两个枣或者几粒花生米,一般一个粽子基本上就是一两米。重点来了,装好的米一定要留出一扁指的空隙,这样做是为了留出米预热后膨胀的空间,如果不留出一定空隙,会撑破粽叶,粽子就不完整了,直接导致失败。也不要过多担心放太少糯米,那样粽子不饱满也不好吃,就按照我说的比例添加就好,保证饱满又不会外漏。第五步:把上面的粽叶折下来,一定要包紧了,最后用草绳缠紧,一个粽子就出炉了,多包几次就会发现包粽子和包饺子一样简单。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三角粽子,大家喜欢包三角粽子还是四角粽子呢?不管包哪种,只要做的好吃就是好粽子。包好的粽子整齐的摆入锅中,一层层摞起来,倒入没过粽子的水,水量一定要没过粽子。粽子表面找个重物压上,我是放了一碗水和一个石头捣蒜器,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沸腾冲散绳子导致米漏出来,很多人都少了这一步,所以煮熟后会有很多漏米的粽子。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慢煮3个小时左右,中途记得加水,以免烧干锅。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一个漏米都没有,这一大锅能吃好几天,满屋粽香味,馋得我直流口水。迫不及待剥开一个,黏黏甜甜的太好吃啦,爱吃粽子的快点动手做起来吧。包粽子就分享到这里了,喜欢就转发给亲朋好友收藏吧

端午粽子的来历

祭奠祖先和神灵的。粽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是用来祭奠祖先和神灵的。相传公元前340年,楚国的爱国诗人、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这一天悲愤地怀抱大石投了汩罗江为了防止鱼虾损害他的身体,人们把大米放在竹筒里放进河里。这是粽子最原始的形态。后来,人们慢慢用树叶代替竹筒来盛米饭,就成了现代社会的粽子。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流传到东亚诸国。粽,即粽_,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