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偏好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统计套利策略适合风险偏好比较积极的客户吗

统计套利的风险 统计套利策略虽然是市场风险中性的,但其仍然具有有限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三个方面: (1)相对价差的持续增大。 当某标的资产的和高频交易套利相比,中低频统计套利有什么优势 中低频统计套利属于盈利高、风险大、容量大的策略类型,与高频套利不在同一个次元,统计套利策略实施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第二,不必百发百中,但要“常赢”。统计套利策略中的“统计

风险偏好下降什么意思?

股市风险偏好降低说明了什么意思 股市风险偏好指数总指数主要由股市中常见的三类群体的股市舆情言论赋值打分形成,这三类群体分别是散户牛人,专业股评人士,券商和咨询机构,指数由各分类指数加权求和后得到。它们分别反映了这三类人士对市场的看法和判断。股市风险偏好指数综合反映了当天股市开盘前股民们的市场风险偏好情况。人工设定数值100为看平线,总指数在100以上表示市场总体看涨,100以下表示总体看跌。 风险偏好总指数略微下降,表示市场虽然总体看涨但是意识到了一定的风险,后几个交易日股指略作调整,风险偏好总指数不断下降,表示市场舆情热度也呈现下降趋势。 风险偏好是什么意思 新闻 风险偏好(Risk Preference or Risk appetite),是指为了实现目标,企业或个体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种类、大小等方面的基本态度。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投资实体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所表现出的态度、倾向便是其风险偏好的具体体现。譬如:开设创业板证券户头时,你的券商会请你做一个测试,就是风险偏好测试,看你是激进型,保守型,还是稳健型投资者 市场风险偏好什么意思? 原理很简单,市场偏好,是投资人对风险承受的承受度的一种表示。凡是投资的人都知道“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利润”“风险越大,利润越大”,但是谁也不会傻到为了10000%的利润去冒100%的风险。 投资者们如果信心满满,愿意去冒风险(并且谨慎操作),那么他们就会有高的回报,就会使总的投资资本增加,因为美国在国际上的投资量相当大,所以国际上投资复苏,美国也会借东风,美国的国力就会上升,就会使的美元的走势上升。 如何解释历史上"风险偏好"的波动 一般而言,从传统的DDM模型出发,对市场趋势的判断无非是从三个维度入手,一是分子上的盈利,二是分母上的无风险利率,三是分母上的风险溢价,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风险偏好”。而这其中每个维度又会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盈利和无风险利率是可以比较直观地、持续地观察到的变量,比如可以通过企业报表的数据跟踪盈利的情况、通过国债收益率跟踪无风险利率的情况,所以大家对这两方面的因素关注的很多,也都研究的比较透彻。 但是对于第三个变量“风险溢价”来说,往往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准确的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很多时候大家把“风险溢价”或者“风险偏好”理解成是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但导致风险溢价和风险偏好波动的因素绝不仅仅局限于投资者的情绪。所以,这样的理解就很容易使大家忽略掉“风险溢价”的全部含义和影响。 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关于估值的问题,如果你觉得从2013年底开始,无风险利率大幅下降了接近40%,所以估值也要有相应幅度的变化,那么这样的逻辑判断很有可能会出问题,因为估值与利率相关,而利率又是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共同作用的结果,很明显,这样的逻辑忽视了风险溢价,也就是风险偏好的变化。 历史上来看风险偏好到底有多重要? 这里我们不妨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历史上,风险溢价是如何影响A股市场的运行趋势的,而一旦如果忽视了风险溢价的影响,又会给大家的判断带来多么糟糕的影响。 2004.05-2005.06,指数大跌44% 从盈利的角度来看,在市场下跌的后期,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快速下滑,部分解释了市场的趋势。但是在市场下跌的前半段,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保持了相对高的水平,并不构成下跌的主要理由。 从无风险利率的角度来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先上后下,整体下降幅度接近80个BP,因此,分母上无风险利率的因素不支持指数的趋势下行。 盈利和无风险利率虽然都能对先后两个阶段的下跌做出部分解释,但是两个阶段整体来看,风险溢价持续上升和风险偏好持续回落始终决定着市场的走势: 首先,通胀压力下紧缩政策的预期和落地。2004年,国内各种物价指数彻底摆脱了连续数年的下降趋势,出现了快速上涨趋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为防止经济过热引发全面通货膨胀,从2004年3月开始, *** 先后出台了包括紧缩的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投资增速明显回落。2004年10月29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基于对通胀和流动性紧缩的预期,市场风险偏好出现回落。 其次,政策缺乏对股权分置以及全流通关键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力度。股权分置问题导致庞大非流通股基数与流通股之间的巨大价格差,造成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根本利益冲突,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始终围绕全流通问题上下起伏,2004年12月16日,《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转让业务办理规则》出台,使得市场风险偏好在对非流通股问题再次担心下进一步降低。 最后,美联储加息周期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后美联储利率的大幅下降 *** 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从2004年3月31日开始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使得全球风险偏好下降。另一方面,2005年美元兑世界主要货币持续下跌,2005年4月,美国参议院通过议案称,若中国不在6个月内让人民币升值,美国就可能采取提高进口关税的报复措施。在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下,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普遍降低,使得市场风险偏好回落。...>> 风险偏好的风险偏好 尽管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风险态度和风险偏好,但是,作为一个整体,人类的风险偏好具有某些共性,这些共性决定了投资者在风险决策中某些共有的行为特征,而这些决策行为往往会导致决策偏差。因此,了解某些决策行为的心理基础,对于在投资活动中避免决策偏差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我们来看两组实验。实验一、在A、B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A.确定赢得1000元;B.50:50的机会,赢了得到3000元,输了得到0元。实验二、在A、B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A.确定亏损1000元;B.50:50的机会,输了亏损3000元,赢了亏损0元。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一中,多数人选择A,即在确定性赢利与不确定性赢利之间偏好确定性赢利的选项;在实验二中,多数人选择B,即在确定性亏损与不确定性亏损之间偏好不确定性亏损。这两组实验最早是由大名鼎鼎的以色列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主持的(注:卡尼曼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文中数据有所改动),后来,不断有别的心理学家和行为金融学家重复完成与此类似的实验,均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这两组实验揭示了人们风险偏好的规律。然而,前述实验表明,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并非是理性的。这种在决策中对理性的违背说明在赢利和亏损的情况下,人们的风险态度是会改变的,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在赢利情况下,人们厌恶风险(risk-aversion),在亏损情况下,人们喜好风险(risk-seeking)。了解人类行为的心理基础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而有针对性地挑战人性的弱点是投资者必须经过的一道关卡,学会止损是投资者必修的一课。有风险才需要止损,目前理论界对风险的解释或界定主要有以下观点:(1)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2)风险是收益的不确定性(3)风险是结果对期望的偏离(4)风险是导致损失的变化(5)风险是受伤害或损失的危险综上所述,投资风险是可以计算的,是可以量化的。进一步说明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1)风险与损失风险与损失有着密切联系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或潜在的损失,并不等于损失本身风险是一个事前概念,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2)风险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风险的一种表达,风险是可度量的,不确定性是无法度量的目前不确定性也用于收益的表达,收益是已发生的事实,不确定性是将发生的事件(3)风险与波动性风险表现为一种变量在未来发展的波动性市场变量的波动是具有一些统计特性的频繁甚至连续变动(衡量波动性的数量统计方法主要有变量的期望值和平均水平) 风险偏好的基本定义 风险偏好的概念是建立在风险容忍度概念基础上的。针对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风险管理框架对企业风险管理提出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两个概念。从广义上看,风险偏好是指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的数量。风险偏好的概念是建立在风险容忍度概念基础上的。风险容忍度是指在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差异的可接受程度,是企业在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设定的对相关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出现差异的可容忍限度。 市场风险偏好是什么 就是说:你是喜欢高风险,高收益的做法;还是喜欢低风险,低收益的做法;还是喜欢风险不大不小,收益也不大不小的做法。 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的区别? 风险偏好是企业希望承受的风险范围,那么公司在分析风险偏好之前必须了解公司希望承担什么风险以及承担多少,了解之后就可以确定企业是否愿意冒风险以及愿意冒什么样的风险。风险偏好更强调定性。风险承受度是企业风险偏好的边界,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承受能力与刚好不能承受的临界点。风险承受度是一个定量的表述。 风险偏好的偏好分类 风险中立者通常既不回避风险,也不主动追求风险。他们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风险状况如何。

企业的风险偏好如何影响外汇风险管理战术的选择

1、风险回避指的是通过割断主体与风险来源的联系,即通过放弃所从事的风险事件或是完全拒绝承担风险,从而实现完全消除风险的目的。显然,这不是一种积极的办法,企业的投资多少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使用回避时通常是有一定前提的。2、对于那些无法回避或转移的风险,最好通过各种手段来降低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导致的损失,即实施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又分“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所谓事前控制,就是在风险识别和估测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事先预防性措施,从而达到尽可能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事后控制就是指在损失发生之后采取相应地补救措施,把损失降低在最小范围内。3、风险隔离就是说通过合理安排资源,使某一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会让主体所有资源都受到损失。风险隔离包括分期与重复两种技术。分期技术的基本思想就是采取投资组合,即所谓的“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是在空间上把风险隔离:重复技术也称冗余技术,即把资源分为现用和备用两类。当现用资源发生异常情况时,备用资源能够立即发挥作用,使原有的工作可以继续进行,是在时间上将风险隔离。4、与分散技术不同,风险结合是将风险“集中”起来。不过“集中”的结果不是将风险放大,而是通过对冲效应使风险其化解。如有些跨国公司设立的“再开票中心”就是风险结合方法使用的典型。通过这种方法把各子公司的外币应付和应收账款就集中起来并进行管理,利用各子公司应收、应付账款的对冲效应,从而减少外汇风险直到最低。5、风险转移就是将风险转由其他主体来承担,自己不承担。最典型的风险转移技术就是保险,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以后,一旦企业遭受这类损失,保险公司按收保额度将给予相应的赔偿。这样,企业就完全或是部分的把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而自己可以不承担或不完全承担这类损失,不过购买保险,要求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

前景理论│为什么你既是风险偏好者又是风险规避者?

前景理论是描述性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在编辑阶段,个体凭借 “框架”(frame) 、 参照点(reference point)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weighting function) 对信息予以判断。 该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 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 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 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卡尼曼因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摘得2002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1)确定效应 “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所谓“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称之为“ 确定效应 ”。 2)反射效应 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称之为“ 反射效应 ”。 3)损失规避 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称之为“ 损失规避 ”。 4)迷恋小概率事件 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称之为“ 迷恋小概率事件 ”。 5)参照依赖 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称之为“ 参照依赖 ”。 如何应用前景理论? 1)面对风险决策,人们是会选择避还是勇往直前? 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2)对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来说,钱的股票应继续拥有,赔钱的股票必须即时停损。 散户很轻易地卖掉股价还在上涨的股票,对已经赔钱的持股却很难割舍。我们生活中也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股票又套牢了”,这是因为投资人不愿意接受亏损,宁可继续持有。 因此,出场的策略和进场的策略一样重要,投资人应该遵循“认输便是羸”的投资哲学,最好在卖进股票前就先设定卖出策略。 3)参考点在前景理论中拥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在我们的实际商业社会中屡见不鲜。 例如,商家在促销的时候往往将原价(参考点)标得很高,将折扣后的价格标得很低,从而形成远离参考点的较大价差,吸引客户来做出购买的决策。 4)前景理论的原则还可以影响人们所关注的人的高兴程度,比如以什么样的方式公布好消息才能使它产生最积极的效果,而要公布的是一项坏消息,又该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个消息的不利影响呢? ①如果你有几个好的消息要发布,应该把它们分开发布,因为根据前景理论,分别经历两次获得所带来的高兴程度之和要大于把两个获得加起来一次所经历所带来的总的高兴程度。 ②如果你有几个坏消息要公布,应该把它们一起发布; 因为根据前景理论,两个损失结合起来所带来的痛苦要小于分别经历这两次损失所带来的痛苦之和。 ③如果有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应该把这两个消息一起告诉别人;这样的话,坏消息带来的痛苦会被好消息带来的快乐所冲淡,负面效应也就少得多。 ④如果你有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应别公布这两个消息;这样的话,好消息带来的快乐不至于被坏消息带来的痛苦所淹没,人们还是可以享受好消息带来的快乐。前景理论的应用已相当广泛,除了认知心理学外,包括经济方面,会计方面(管理会计和审计方面)的决策行为、营销宣传、消费行为(购买决策、借贷行为)等方面 前景理论的决策过程 前景理论从心理行为学出发,将人的决策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编辑阶段、评价阶段和决策阶段。 编辑阶段 :编辑是对不同的“前景”作简化和重新编码。 评价阶段 :假设决策者对每一个被编辑过的前景加以评价,然后选择最高价值的前景。 决策阶段 :最终选择。 第一阶段:编辑阶段。 个体凭借“框架”参照点等采集和处理信息。 1)框架 我把这个简化理解为心智模式或者思维模型,即自己做某一个事情提炼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型。我们常常说做某件事有自己的方式,这个方式就是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型,也叫做套路。 2)参照点 无论我们在框架阶段思考的多深,在做决策时,都会选择一个参照点,有点像锚定。 第二阶段: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对信息予以判断。 1)价值函数 价值函数有三个特征: 大多数人在面临收益时是风险规避的; 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 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 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2)权重函数 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认为决策权重是决策者根据结果出现的概率做出的某种主观判断。 权重函数对常见现象的解释: 权重函数可以解释人们面对80%的概率赢30000和100%的概率赢20000时,人们往往选择后者的现象。80%的概率因权重函数而使真实概率减少,而100%的概率却不变,人们趋于选择确定性的结果。 一道”简单”的选择题。你按红色按钮?还是绿色? 1)根据期望值理论,绿色按钮价值5千万; 2)很多人仍然愿意选拿到确认的100万,因为他们无法忍受50%几率的什么都拿不到; 3)换而言之,假如一个人无法承受“什么都没有”,那么右边的选择就相当于“你有50%概率得到一个亿,有50%概率死掉”。你当然无法承受死,何况高达50%几率; 4)开放地想,假如你拥有这个选择的权利,你可将右侧价值五千万的选择权卖给一个有承受力的人,例如两千万(甚至更高)卖给他; 5)继续优化上一条,考虑到增加“找到愿意购买你该选择权利的人”的可能性,你可以只用100万(低首付)卖掉这个权利,但要求购买者中得一个亿时和你分成; 6)再进一步,你可以把这个选择权做成彩票公开发行,将选择权切碎了零售,两块钱一张,印两亿张。头奖一个亿。对比5,风险更低,收益更大; 7)鉴于6的成功商业模式,开始募集下一笔一个亿作为头奖,令其成为一项生意。 8)按照P/E估值,募集20亿,公开上市,市值100亿。 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决策,我们如何找到那个合理的参照点,而不至于参照点太高或者太低? 1)乐观的态度(小成本) 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只有保持乐观的态度才能做好它,完成这件事情。从而让结果变得符合我们的预期。 2)不要幻想 有时候我们会抱有幻想的想法,会把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想象成我们认为的那样,会不断的去美化结果,让事情变得是我们愿意接受的结果。所以,要保持理性不要幻想。 3)依据事实去分析 事物的发展总是离不开事实规律的,我们在一件事情充满期望的时候,应该接受相符合的环境,根据事实情况来判断结果将会是怎么样的。 4)保持理性(别让坏的心智程序占据头脑) 不要被眼前的景像所迷惑,很多事情我们无法从表面现象得到清楚的认知。越美好的现象越是需要我们保持理性,冷静的去思考,去分析。 5)不要盲目跟风 我们都有从众心理,喜欢盲目跟风。我们对待事情的期望应该有主见,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或者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被大众心理所感染,迷失自我,从而让期望变得更高。 6)坦然接受 期望过高失望也会越大,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所以,即使当初期望值过高,遇到了失望,也不要太悲伤,毕竟这已经成为现实。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改变现状。调节自己的心情。 1)《模型思维》公众号,16思维模型:前景理论一风险决策模型 2)《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经济学下午茶系列) 孙惟微 3)《思考·快于慢》 丹尼尔·卡尼曼 4)百科搜索(Prospect Theory)——“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5)《浅析“前景理论”分析框架》李黎明 张荣 6)《关于前景理论的理论综述》 石莉萍 7)《基于前景理论 的风险决策权重研究》 周维 王明哲 8)《被放弃的“概率权”》老喻,孤独的大脑 项目:线上刻意讨论 小组:知识侠队 主办:公众号 模型思维 加入 知识侠队 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