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权力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一批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2022修正)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一批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2021年2月5日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公布 根据2022年1月28日《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一批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的决定》修正)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释放经济发展活力,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承接落实2020年省政府2号令383项行政权力,其中,取消104项,承接省下放和委托下放14项、属地化管理265项;根据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和法律法规的修改立废,对742项行政权力进行调整,其中,取消141项、下放567项、暂停实施4项、转变27项、合并2项、省上收1项。  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行政权力事项调整的落实和衔接工作。  一是对取消的行政权力事项,要认真制定监管措施,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二是对承接省下放和委托下放的行政权力事项,要做好落实和衔接工作。对依法需要委托的事项,要及时办理委托手续。承接的行政许可事项,要严格按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的要求,优化办理流程、改进审批方式、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三是对属地化管理的执法权力事项,要制定监管措施,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其中,涉及撤销行政许可、吊销行政许可证件的行政处罚仍由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实施。市级部门负责监督指导、上级交办、重大、跨区域、挂牌督办及影响面大的案件查处。  四是对下放的行政权力事项,市直有关部门要做好指导对接,加强业务培训,确保各县(市)区能够有效承接。  五是对暂停实施、转变、合并等调整的权力事项,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加快推进配套措施和相关制度建设,确保行政权力规范运行。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落实省政府2号令取消行政权力事项表(104项)  2.承接省政府2号令下放及委托行政权力事项表(14项)  3.承接落实省政府2号令属地化管理执法权力事项表(265项)  4.齐齐哈尔市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权力事项表(742项)  附件1   落实省政府2号令取消行政权力事项表(104项) 序号职权名称职权类型实施依据行使主体省调整意见我市落实意见备注1报刊出版单位和报刊记者站违规设站或者派驻、使用人员,未按规定办理备案、变更手续,不服从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管理或者未按时缴送样报样刊,报刊出版单位未履行管理职责等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 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取消取消 2被吊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处罚行政处罚《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取消取消 3出版物批发单位设立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书友会、读者俱乐部或其他类似组织的备案其他《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取消取消 4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境外就业、留学除外)行政许可《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市公安局取消取消 5会计从业档案信息变更,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调转、补发、定期换证、等级确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登记行政确认一、《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三、《黑龙江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级确认办法(试行)》(黑财会〔2009〕20号) 市财政局取消取消 6企业和企业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人员未按规定列支成本费用、公积金,截留、隐瞒、侵占企业收入,分配利润,处理国有资源,清偿职工债务的处罚行政处罚《企业财务通则》 市财政局取消取消 7企业和企业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人员未按规定编制、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的处罚行政处罚《企业财务通则》 市财政局取消取消 8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单位人员退休确认行政确认一、《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

河北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经依法授权、委托行使行政权力的其他组织,以及实行垂直管理、双重管理的部门(以下统称行政机关)。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权力,是指行政机关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各项行政职权。第四条 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应当遵循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及时准确、注重实效和便于监督的原则。第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明确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机构,负责本机关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日常工作。第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开本机关行使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收费、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非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监督检查和国家、本省规定的其他行政职权。第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并向社会公布本机关的行政职权目录。  行政职权目录应当依法、准确、完整地表述行政职权名称,注明本机关行使行政职权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及具体条款和行政职权运行各环节主办、协办机构的名称及联系方式。  在行使行政职权中按规定应当收费的,行政职权目录应当注明收费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具体条款及收费标准。第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及时清理行政职权。  行政职权变更的,应当及时修订行政职权目录,并在修订之日向社会公布行政职权目录。第九条 行政机关应当制定行政职权运行工作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布。  流程图应当依法载明行使行政职权的主办机构、运行程序、办理时限和投诉举报、监督方式等内容。  流程图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前向社会公布。第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按行政职权运行工作流程图规定的程序行使职权,如实记载行政职权运行中各环节的基本情况,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开行政职权行使的全过程。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公众对行政职权行使的参与度,采取专家论证、听证、公示、群众旁听有关会议等方式,公开行政职权行使依据、运行程序、运行结果等信息,并接受行政相对人的咨询和信息查询。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应当发挥信息技术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中的作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建立网上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网上受理行政相对人的咨询、求助和举报投诉等制度。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省有关规定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中的主渠道作用。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集实时监控、预警纠错、投诉处理、绩效评估和决策分析于一体的电子监察系统,对网上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等工作实行同步监控。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按规定报送上一年度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情况的年度报告。  年度报告应当包括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中贯彻落实国家和本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相关规定的情况,组织领导、工作推进、制度考核及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机构要求报告的其他事项。第十六条 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应当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可以予以公开。第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职责的,可以向其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机构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对实名举报的,应当自收到举报之日起7日内将处理情况以书面形式告知举报人。第十八条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监督检查,按规定严格组织考评和责任追究。对考评不合格的,应当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被责令限期整改的行政机关应当按要求及时整改。

《行政学》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是啥?

上课没认真听讲哈。行政权力是一种与行政责任相对应的权力,没有无行政责任的行政权力,也没有无行政权力的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它们之间存在着这种密切关系,表现在: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对口支援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一项政策,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特别支出在在于这次的资源带来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而且对于教育的提升以及对于学生们带来的帮助也是巨大的,而且对口支援可以有助于孩子们针对某一专业进行系统的学习。

行政权力的特性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种,既有一般国家权力的共同特征,又有着不同于其它国家权力的结构与内容。行政权力与其它国家权力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公益性。2、优益性。由于行政权力的行使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因此国家为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设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条件,使得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依法享有一定的行政优先权和受益权。3、强制性。从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来看,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必须要让体现公共利益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得到落实,这使得行政权力的行使方式主要表现为强制性地推行政令,强制性成了行政权力有效地执行国家意志的显着特征。4、单方面性。从行政权力行使主体的意志来看,行政权力具有单方面性。行政权力的行使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因此,作为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的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一般不必征得相对方的同意。这也就是说,相对方是否应当承担某种社会义务,能否使用或利用某种公共资源,其行为是否侵犯了公共利益,都是由实施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的意志所决定的,并不需要征得相对方的认可或同意。5、不可处分性。从行政权力行使的自由度来看,行政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行政权力既是一种权力,表现为一种可以支配或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同时也是一种职责,表现为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行政权力是权力与职责的统一。6、广泛性。从行政权力行使的客体来看,行政权力具有范围上的广泛性。传统的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也许只涉及治安、税务、外交、军事等为数有限的事务,但是现代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却极为广泛,除上述事项外,可以说还包括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第四条 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第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第八条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行政权力具有哪些特征

行政权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公益性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来看,行政权力具有公共利益性。权利的享有和行使,一般是以权利主体自身利益的实现为主要目的。但是行政权力是一种公权力,它的存在和行使绝不是为了追求行政权力主体自身的利益。行政权力的目的是要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在本质上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因此,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实现某一个党派、某一个团体、某一个企业的利益。  公共利益是社会中个人利益和各个组织、团体利益的一种整合。在现代社会当中,这种公共利益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表现出来。国家设置行政权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种公共利益得以实现。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为指导,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如果以权谋私,那就偏离了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2、优益性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保障条件来看,行政权力具有优益性。由于行政权力的行使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因此国家为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设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条件,使得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依法享有一定的行政优先权和受益权。  行政优先权和受益权统称优益权,指国家为确保行政机关有效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机关享有的各种职务上和物质上的特权。职务上的特权叫行政优先权,指行政权与其它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权利在同一领域或范围相遇时,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与实现的能力。物质上的特权叫行政受益权,指行政机关为行使职权所拥有的享有各种资财上和物质上的便利条件的资格。行政优益权本身不是行政权力,但它与行政权力具有密切联系,是行政权力有效行使的保障条件。3、强制性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来看,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必须要让体现公共利益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得到落实,这使得行政权力的行使方式主要表现为强制性地推行政令,强制性成了行政权力有效地执行国家意志的显着特征。  行政权力行使的强制性表现在以国家强制力或暴力的威慑为后盾,其所推行的法律、法规、政策等都是行政客体必须接受的。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强制执行,违反者或拒不接受者将会受到相应的制裁。行政权力行使的强制性也是行政机关执行公务的保障条件,否则,国家行政机关发布的政令和作出的具体决定就难以落实和实现。当然,行政权力行使的强制性并不排除行政权力在行使中也会存在某些具体的非强制性的行政方式,例如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即便如此,强制力也是作为一种后盾力量而经常性地起作用的。4、单方面性  从行政权力行使主体的意志来看,行政权力具有单方面性。行政权力的行使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因此,作为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的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一般不必征得相对方的同意。这也就是说,相对方是否应当承担某种社会义务,能否使用或利用某种公共资源,其行为是否侵犯了公共利益,都是由实施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的意志所决定的,并不需要征得相对方的认可或同意。  尽管随着行政民主化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行政相对方已经有机会广泛地参与行政决策以及行政行为的实施,但这种参与仍然主要是起一种建议的作用,这种建议是否被采纳或被接受将取决于行政主体的意志。并且,即使公众的建议被采纳或被接受,其最终结果仍然被视为是行政主体的意志的体现。因此,行政权力的行使是行政主体的单方面意志的鲜明体现。5、不可处分性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自由度来看,行政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行政权力既是一种权力,表现为一种可以支配或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同时也是一种职责,表现为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行政权力是权力与职责的统一。  行政权力的这种权力与职责的统一性决定了行政权力是不能自由处分的。作为行政权力行使主体的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行使行政权力,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行政机关不能随意增加、减少或者转让对行政权力的行使,更不能放弃对行政权力的行使。6、广泛性   行政权力从行政权力行使的客体来看,行政权力具有范围上的广泛性。传统的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也许只涉及治安、税务、外交、军事等为数有限的事务,但是现代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却极为广泛,除上述事项外,可以说还包括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不和立法机关打交道,可以不和司法机关打交道,但不可能不和行政机关打交道,现代社会中行政机关的行政权所能管辖的范围几乎涉及到了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的所有事务。对于其它国家权力来说,其所涉及的客体都或多或少只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惟独行政权力涉及的客体遍及全社会,范围最为广泛。

行政权力和行政体制的关系

行政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机构体系,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这种特定的强制手段一般是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行政职能也叫政府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行政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狭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广义包括国家立法、司法等机关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也包括企业、事业及社会团体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在现代社会中,各国普遍设置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组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市、地、县、乡等各级政府及其办事机构。中国的行政学所研究的行政组织,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政府职能也叫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应。

行政权力与行政体制的关系,简答

行政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机构体系,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这种特定的强制手段一般是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行政职能也叫政府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行政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狭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广义包括国家立法、司法等机关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也包括企业、事业及社会团体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在现代社会中,各国普遍设置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组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市、地、县、乡等各级政府及其办事机构。中国的行政学所研究的行政组织,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政府职能也叫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应。

13.行政伦理对行政权力的影响

随着“行政国家”观念的兴起,“谁来监督监督者”成为政府重新思考、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当然,这需要外部的控制与制裁,诸如立法控制、新闻舆论监督、公民监督,然而外部的控制和制裁毕竟是有的,它只能触及外部的行为,只能守住已获得的成果,况且外控制的代价是昂贵的,并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行政管理秩序。然而,传统行政伦理中的克己自律、廉洁勤政等伦理观念,对于形成良好的行政自律氛围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伦理必须导入行政管理。缺乏行政伦理文化的约束,行政权力的行使与运用难保其合理、高效,作为内在约束性的价值观,伦理性行政文化对行政发展,特别是行政权力具有一定的约束和影响。一、传统伦理型行政文化内涵1.以克己自律为出发点的道德完善作为传统行政伦理的践履模式。传统行政伦理文化以“亲亲”到“爱人”为出发点,强调官吏为官一任,要克明俊德,要以他人为出发点和归宿,要设身处地,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已所不欲勿施予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伦理文化体现出突出的利他精神,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又一个突出的特征。要达到这样的伦理目标,就要正人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正人正己就要严格自律,要独立不惧,立不易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说,中国传统行政伦理在伦理践履模式上独辟蹊径,形成了一整套浑然一体的行为理念和模式,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约束官员道德的主要行为标准。2.传统伦理型行政文化在社会治理方式上强调公忠正义,廉洁勤政,以民为本,实行德政。公忠正义,廉洁勤政也是从传统伦理文化的本体论出发而产生的行政伦理。传统伦理文化是家国一体的,家就是缩小的国,国就是扩大的家,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所以作为官吏来讲,就要公而忘私,国而忘家,造福一方就是造福一家,因为有了这种理论的支撑,才有了勤政廉洁的道德要求。人为家本,民为邦本,勤政廉洁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国泰民安,是为了本固邦宁,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实行德政,这要求官员在行使权力时要注重廉洁奉公,为政以德。二、现代行政伦理文化对行政权力的约束与影响表现在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中,行政伦理在行政管理领域是不可忽略的态度和标准。 行政伦理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和影响主要表现为下列方面:1.行政伦理的建设利于国家行政人员明确自己的行政权力的实质与特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行政伦理的主体也是行政权力的主体,既是行政权力的使者,也是行政伦理的规范对象和实践者,我认为这个主体既包括行政部门,也包括行政人员。加强行政伦理的建设,先要使行政部门及其人员明确自己的权力的意义,使他们识到自己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责任,是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权力,而不是用来为个人谋利的私权。行政人员与人民群众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只是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这种责任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尊重和鼓励人民群众对家政治事务的参与,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民主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行政管理的价值,更是一种行政管理的方式。政治文明的核心正是在于发展民主,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也就在于公民有序地参与,诸如民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与管理。当然公民这些权利往往要通过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现出来,或通过公共权力的行使而得以保护。从行政权力的公性来说,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循公共道德的原则。2.行政伦理的核心精神是公共利益至上,倡导行政伦理有利于促进反腐倡廉、维护社会安定由于国家行政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职位与知名度比高,其行为往往起到“上行下效”的示范作用,所以对整个会道德风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行政主体即行政人员缺乏基本的伦理制约,无视公共利益,把公共权力作为取私利的手段,任意处置事关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大事,不仅会造成社会物质利益的损失,而且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危及政权的稳定。腐败就是权力的腐败,主要是公共权力的非法公共运用,具体表现为以权谋私、生活腐化,这种现象源自人性中的自私与贪婪。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就是通过道德的内省和渗透,使行政人员自觉树立人民利益至上、国家利益至上的世界观和道德观,从而达到规范行政的目的,国家行政部门的存在具有崇高的社会目的,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决不能损害普遍的人类价值,而应促进公共利益满足人民合法合理的需求。近年来,反腐败问题已成为我党一项常抓不懈的重大任务,尽管严惩了一批贪官污吏,但一些权力部门和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仍时有发生,不仅严重破坏国民经济秩序,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且严重伤害了国民心理,大大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单纯依靠法律这一外在强制力量并不能根除腐败、改善社会风气,而必须标本兼治,既要强调“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内外兼施,才能有效地治理腐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3.行政权力意味着责任与效能,行政伦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行政权力是依据国家法律管理国家政务的责任与能力。职权作为一种制度化了的权力,必然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行使职权也就是要有效和恰当地运用权力去完成法律规定的组织的任务,因而权力又体现着工作效能,这也是行使职权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个原则既有法律意义上的,也有伦理意义上的。我们谈及的行政伦理不仅仅是指廉洁、诚实、公正的“善政”,还指负责与效率的“理性行政”。我们强调国家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要为人民群众负责,要敢于承担公共责任,要有义务感和责任意识,同时更要倡导他们在处理国家政务和公共事务时务实高效的原则,要求他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花样文章、不拖延时间、不推诿责任,将企业管理的理念引入行政管理中来,以更经济、更有效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当然这一切都应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条件下,即行政人员必须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工作者,必须掌握公务职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比如,他们应了解政府的政策、法律,并积极向人民群众解释和宣传,同时还要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与要求,致力于建设政府与人民的信任关系。总之,要打破那种“无过即功”的行政观念,那些做天和尚撞天钟,甚至是不学无术、尸位素餐之辈应受到行政伦理道德的谴责。总之,加强行政伦理的建设,目的是普遍提高国家行政人员特别是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公利至上的责任感,最大限度地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管理绩效,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全面发展。从以上对行政伦理的功能分析中我们可以把行政伦理的基本精神概括为:权力公共意识、公共利益至上、责任与效率。由此可见,作为国家行政人员行使职权、管理公共事务的内化的价值观,其应用范围要比行政法规更宽泛。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已成为当今政治改革、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如何构建一套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行政伦理规范,近年来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总的来看大家比较认同两点:一是强调要大力发展经济,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新秩序,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强调要有明确、稳定的行政道德尺度,避免在行使权力时陷入混乱与迷惘,在确立这两条基本途径的前提下,笔者认为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包括从制度建设层面、从决策过程层面、从行政管理方法等层面加强行政伦理的建设。三、如何加强伦理型行政文化建设1.通过制度建设加强行政伦理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国家机关行政人员行使公共权力,当然要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其它规范性文件。同时行政责任和行政伦理也就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得以固定下来,只不过,行政伦理不如行政责任那样在立法环节体现得更明确、更细化罢了,当前我们有必要将行政伦理制度化,从立法、司法、行政三方面入手,进一步界定基本的行政伦理规范。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学者莫不强调行政伦理的实质就是为公众服务的精神,同时也承认道德是一种良知,它源于内心的价值与信仰,诸如正义、平等、良心实是出于高度自觉。然而这个世界毕竟不是天使管理的世界,管理公务不能完全依赖人性的自觉,行使公共权力涉及公众利益亦不能单纯依靠一己善念来支撑,其行为必须制度化、规范化。既然我们需要政府,就是需要政府所制定的一些列法律条文来规范我们的行为、调节我们的利益。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新的行政伦理信念尚未明确,行政伦理的价值尺度比较混乱的情况下,有必要将软性的价值、信仰、信念通过一定的法律制度硬性固定下来,并将伦理观念与利益相联,遵守德者获福,败德者获罪,切实保证行政伦理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约束。2.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就是要做到决策的民主化、公平性。 事实上行政伦理不仅体现在行政人员的观念中、行为中,还蕴含于政策或决策中。行政伦理对行政权力的约束与影响,也就表现在管理者制定政策或形成决策的过程中要遵守公平、正义的原则。政府是最大的公共权力拥有者,也是最大的政策输出者,它的基本功能在于及时有效的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以及对稀缺的社会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尽管市场机制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即通过合理的市场竞争能够追求效率目标,但市场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政府行使权力,通过政策干预,保证经济效率、维护社会公平。以往我们在评估政策时容易急功近利,政策分析的重点往往落在效率问题上,而忽略了政策的价值,事实上高效率而不道德的政策远比低效率的政策更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政府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必须首先考虑公平、正义,然后才是效率。政策是对公共权力的运用,公众以及其它资源都要受到政策的影响,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公众利益,即从公众立场出发,保证政策或决策的公平、正义和道德。首先在政策或决策的形成过程中,应体现公众意志,尽可能让公众积极参与使政策或决策民主化,其次政策或决策的成果应确保公众利益,真正使政策成为分配和增加公共利益而制定的公平、正义的规则。政府所掌握的公共权力正是通过政策的“强制性”得以体现,同时政策中的伦理成份也构成了对权力的约束与影响。3.重视行政伦理的工具性特征,从管理方法和服务方法上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形成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约束行政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如何行使公共权力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技术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这一点决定了行政伦理必然在实现效率目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说行政伦理可以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渗透到权力行为中去。一个全球化步伐加快的时代呼唤着一个敏感的政府。传统的以行政人员为中心的价值观和科层体制已不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以前的行政改革所要解决的是资源、体制、人员,而不是方法和结果,而今天无论是在政府机构和管理方法上都要确立行政管理只为公众存在,主权在民,服务是政府的本职这一理念。国家行政人员应该更多地考虑民众对行政服务的要求和期望,摒除行政管理中旧的僵化的思想,引入新的行政伦理规范,比如增加政策或决策的透明度,及时告知民众所拥有的权利和行政管理的程序,同时在行使职权时对民众应持谦恭有礼的态度,用热情和耐心同他们打交道,要废除行政管理中的繁文缛节,简化行政程序,这样既改善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又提高了行政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另外政府应在社会经济组织和公众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领域及时退出,应主要为社会提供服务和维持社会平衡。在中国古代就强调政府“不与民争利”的行政价值观,这一观念在今天提倡,可以在现有的公共消费的经济约束下改进行政质量。另外,在对国家行政人员自身的管理中,尽可能给予一个人带来满足和激励的任务,充分调动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国不少部门和地区已开始采取一些新的方式以保证行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更和谐。如增强工作时间的弹性、打破工作界限激励个人和组织完成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当然这都需要在计划阶段通盘考虑。总之,行政伦理的内涵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也同样要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因而行政伦理对行政权力的约束机制是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这需要我们既要从体制方面找原因,又要从个人的道德修养、思想认识方面入手,确保公共权力运用的合理、有效。

依申请行政权力证明事项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依

所谓依申请公开,就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律规定和本机关的职权,向申请人公开政府信息的行政行为;申请的方式包括网站申请、电话申请、电子邮件申请、现场申请等。

加强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

1把加强对政府的【内部】权力的制约作为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并从行政部门和岗位权力设置、内部流程控制、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原则。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法治建设,既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必将激励全体人民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号)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已经2015年3月27日省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6月7日起施行。省 长 陆昊 2015年5月7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  省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决定,取消和下放136项行政权力事项,其中取消74项、下放62项。  各地、各部门要做好取消和下放行政权力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对取消的行政权力事项,要制定监管措施,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对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权力事项,依法需要委托实施的,要及时办理委托手续,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凡下放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行政权力事项,原则上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享有同等权限。各地要对承接的行政权力事项,依法规范行使,切实加强管理,确保行政权力承接到位。  本决定自2015年6月7日起施行。附件:1.取消的行政权力事项目录   2.下放的行政权力事项目录 附件1 取消的行政权力事项目录 (共计74项) 序号职权名称类型设立依据行使主体备注1软件企业认定及软件产品登记非行政许可审批一、《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11号)二、《软件产品管理办法》(2009年工信部令第9号)三、《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联软〔2013〕64号)省工信委 2省中小学体育艺术特长生资格认定行政确认一、《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黑发〔2008〕9号)二、《关于加强培养优秀体育、艺术后备人才有关问题意见》(黑教委发〔1997〕107号)省教育厅 3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重点专业、专业点的审批和撤销行政确认《关于开展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重点专业评估的通知》(黑教职成函〔2010〕363号)省教育厅 4黑龙江省省级职业教育集团认定行政确认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三、《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四、《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06〕53号)五、《关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意见》(黑教联〔2008〕21号)省教育厅 5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表彰行政奖励《关于召开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的通知》(黑教财函〔2012〕142号)省教育厅 6省“乡村教师奖”评选行政奖励《关于表彰奖励第二十六届“乡村教师奖”获奖教师的决定》(黑教联〔2014〕32号)省教育厅 7中小学和高校师德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表彰行政奖励一、《关于表彰2014年度全省中小学师德先进集体和师德先进个人的决定》(黑教师〔2014〕98号)二、《关于表彰2014年度全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和师德先进个人的决定》(黑教师〔2014〕100号)省教育厅 8评选表彰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德育(校外)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行政奖励一、《关于报送全省中小学德育(校外)工作经验交流和表彰会议有关材料的通知》(黑教基一函〔2012〕113号)二、《关于表彰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德育(校外)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黑教基一〔2012〕186号)省教育厅 9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行政奖励 省教育厅 10普通高校教学新秀、青年教学能手评选行政奖励《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十二五”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教联〔2012〕41号)省教育厅 11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评选行政奖励一、《关于在我省开展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黑教厅联字 〔2002〕8号)二、《关于开展第八届黑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黑学位办〔2012〕4号)省教育厅 12全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行政奖励《黑龙江省高校后勤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表彰制度》省教育厅 13全省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行政奖励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41号)二、《关于评选表彰特殊教育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的通知》(黑教联〔2010〕25号)省教育厅 14教学管理质量奖评选行政奖励《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黑教高〔2012〕226号)省教育厅 15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行政奖励《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省教育厅 16科技统计人员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行政奖励 省教育厅 17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评估其他《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黑教高函〔2011〕210号)省教育厅 18省重点学科(群)评选其他《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的通知》(黑政发〔2008〕68号)省政府(省教育厅承办) 19全省中小学体育艺术特色学校评估其他《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创建中小学生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教体函〔2011〕314号)省教育厅 20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课程评估其他《关于对全省本科高校、独立学院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评估的通知》

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急啊 求高手解答

  行政权力通称公权力,公民权利通称私权利。私权利和公权力是紧密相联的两个概念。公权力是相对于统治者、公共机构和社会组织而言的,私权利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二者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本源,即无权利便无权力。“任何国家权力无不是以民众的权力(权利)让渡与公众认可作为前提的”。[2]卢梭从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国家权力是公民让渡其全部“自然权利”而获得的。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权利不是来自于国家的恩赐,而是国家权力存在的合法性依据。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权利应当是权力的本源,权力是巩固、捍卫权利而存在的,没有了权利,权力也就失去了存在之必要。  2、国家权力是私权利的后盾,即无权力的保障便无从享受权利。权利虽然是权力的源泉和基础,但是,作为人们相互之间的认可和承诺,又是非常脆弱的,最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害。因此,个人权利离开了国家强制力的保障难以实现。  3、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既此消彼长,又相依共生。权力并非是完全独立于权利之外的东西,无论从每一社会的运行机制或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二者都是相互联系并互相转化的。事实上,二者之间既有此消彼长的一面,又有相依共生的一面。比如个人的受教育权、环境权、社会保障权等权利的实现,就离不开相关公权力的扩张与行使。当然,在许多特定的领域里,私权利与公权力确实又相互对立、此消彼长。只有公民具有强烈的权利意识与权利观念,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公权力的非法扩张与恣意滥用。

公共行政权力来源于什么的授权

公共权力是人民权力或者人民权利的产物,来自于人民的让渡和人民的授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的观点,政府是行使公权力,进行行政管理的政治组织,其公权力来源于公民对自身的部分私权利的让渡,全体公民让渡的那部分私权利之和即为授予政府实施管理的公权力。授予的方式和途径,即为通过代议制度,由经过无差别的普遍选举产生的议会等公共意志组织,将这部分权力通过法律程序授予政府,而政府同时也是全体公民通过前述公共意志组织经过无差别的普遍选举产生的。现代人民权利的概念肇始于启蒙运动中关于人的自身权利的认识,其代表为《人权宣言》。人民即为一定范围内(一般为一国之内)人的总和,具有浓厚的政治性,人民权利即为人的权利的总和,根据天赋人权的观点,人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应得权利或者当然权利。自出生享有,由上天赋予,任何人不得剥夺。现代宪法制度将这一权利实体化地固定下来,即“宪法是人权法律化的事实”,通过宪法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人民权利来源于人自身,并通过宪法这一方式加以固定和具体化。综上所述,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授权,人民权利来源于人本身,但不能由此推出政府权力即来源于人本身,因为个体的人,本身没有组成政治团体的条件和义务。需要说明的是:现代西方少有“人民”这一政治性很强的概念,代之以法律性更强的“公民”一词,但“人民”为集体名词,西方一般称之为“民众”。

行政权力在运作中是如何体现公共利益的

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种,既有一般国家权力的共同特征,又有着不同于其它国家权力的结构与内容。行政权力与其它国家权力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来看,行政权力具有公共利益性。权利的享有和行使,一般是以权利主体自身利益的实现为主要目的。但是行政权力是一种公权力,它的存在和行使绝不是为了追求行政权力主体自身的利益。行政权力的目的是要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在本质上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因此,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实现某一个党派、某一个团体、某一个企业的利益。公共利益是社会中个人利益和各个组织、团体利益的一种整合。在现代社会当中,这种公共利益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表现出来。国家设置行政权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种公共利益得以实现。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为指导,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如果以权谋私,那就偏离了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保障条件来看,行政权力具有优益性。由于行政权力的行使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因此国家为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设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条件,使得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依法享有一定的行政优先权和受益权。行政优先权和受益权统称优益权,指国家为确保行政机关有效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机关享有的各种职务上和物质上的特权。职务上的特权叫行政优先权,指行政权与其它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权利在同一领域或范围相遇时,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与实现的能力。物质上的特权叫行政受益权,指行政机关为行使职权所拥有的享有各种资财上和物质上的便利条件的资格。行政优益权本身不是行政权力,但它与行政权力具有密切联系,是行政权力有效行使的保障条件。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来看,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必须要让体现公共利益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得到落实,这使得行政权力的行使方式主要表现为强制性地推行政令,强制性成了行政权力有效地执行国家意志的显着特征。行政权力行使的强制性表现在以国家强制力或暴力的威慑为后盾,其所推行的法律、法规、政策等都是行政客体必须接受的。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强制执行,违反者或拒不接受者将会受到相应的制裁。行政权力行使的强制性也是行政机关执行公务的保障条件,否则,国家行政机关发布的政令和作出的具体决定就难以落实和实现。当然,行政权力行使的强制性并不排除行政权力在行使中也会存在某些具体的非强制性的行政方式,例如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即便如此,强制力也是作为一种后盾力量而经常性地起作用的。 从行政权力行使主体的意志来看,行政权力具有单方面性。行政权力的行使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因此,作为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的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一般不必征得相对方的同意。这也就是说,相对方是否应当承担某种社会义务,能否使用或利用某种公共资源,其行为是否侵犯了公共利益,都是由实施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的意志所决定的,并不需要征得相对方的认可或同意。尽管随着行政民主化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行政相对方已经有机会广泛地参与行政决策以及行政行为的实施,但这种参与仍然主要是起一种建议的作用,这种建议是否被采纳或被接受将取决于行政主体的意志。并且,即使公众的建议被采纳或被接受,其最终结果仍然被视为是行政主体的意志的体现。因此,行政权力的行使是行政主体的单方面意志的鲜明体现。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自由度来看,行政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行政权力既是一种权力,表现为一种可以支配或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同时也是一种职责,表现为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行政权力是权力与职责的统一。行政权力的这种权力与职责的统一性决定了行政权力是不能自由处分的。作为行政权力行使主体的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行使行政权力,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行政机关不能随意增加、减少或者转让对行政权力的行使,更不能放弃对行政权力的行使。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客体来看,行政权力具有范围上的广泛性。传统的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也许只涉及治安、税务、外交、军事等为数有限的事务,但是现代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却极为广泛,除上述事项外,可以说还包括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一个人的一生可以不和立法机关打交道,可以不和司法机关打交道,但不可能不和行政机关打交道,现代社会中行政机关的行政权所能管辖的范围几乎涉及到了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的所有事务。对于其它国家权力来说,其所涉及的客体都或多或少只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惟独行政权力涉及的客体遍及全社会,范围最为广泛。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下放、委托、属地化管理一批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

一、取消236项行政权力事项。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取消行政权力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制定监管措施,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避免出现监管真空。二、下放13项、委托2项行政权力事项。各地、各部门要做好下放行政权力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对依法需要委托实施的,要及时办理委托手续。各地要对承接的行政许可事项,优化办理流程,改进审批方式,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三、属地化管理269项行政权力事项。属地化执法权力事项,省级不再实施。其中,涉及撤销行政许可、吊销行政许可证件的行政处罚仍由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实施。省级部门主要负责政策标准制定、监督指导,组织协调跨区域执法和重大案件查处。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行政处罚权实施属地化执法改革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制定监管措施,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涉及市县两级实施的事项要细化明确责任边界,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本决定自2020年5月26日起施行。  附件   取消、下放、委托、属地化管理的行政权力事项表   (共520项,其中取消236项、下放13项、委托2项、属地化管理269项)序号职权名称职权类型实施依据行使主体备注一、取消的行政权力事项(236项)1报刊出版单位和报刊记者站违规设站或者派驻、使用人员,未按规定办理备案、变更手续,不服从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管理或者未按时缴送样报样刊,报刊出版单位未履行管理职责等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 省委宣传部  (省新闻出版局) 2被吊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处罚行政处罚《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省委宣传部  (省新闻出版局) 3出版物批发单位设立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书友会、读者俱乐部或其他类似组织的备案其他《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省委宣传部  (省新闻出版局) 4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限额及以上)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行政确认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办理外商投资项目〈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外资〔2006〕第316号)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办理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确认书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外资〔2006〕408号)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办理内资项目〈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规划〔2003〕900号)  四、《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5示范性幼儿园评审认定行政确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3号)省教育厅 6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条件的确认行政确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省教育厅 7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行政确认《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省科学技术厅 8生产、储存民用爆炸物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行政许可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二、《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三、《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实施办法》  四、《关于印发〈民用爆炸物品建设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安〔2009〕656号)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9非被指定负责监控化学品进出口的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处罚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0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专项资金初审其他《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的通  知》 (工信厅联规函〔2015〕340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1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审核其他《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  法》 (工信厅联规函〔2015〕340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2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和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申报确认行政确认一、《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