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

阅读 / 问答 / 标签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使用者的决策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本文对构成会计信息质量的要素、可靠性与相关性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组织形式多元化导致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会计也从一个有助于个体经济控制其经营的系统,发展到一个为外部投资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系统。   由于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会计信息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决策,还会影响到市场的运作,这就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即决策有用性。决策有用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来说,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两者相权衡所得到的信息是对信息使用者最有用的信息。因此,可靠性和相关性被认为是会计信息应具备的两项主要质量特征,而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也被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广泛采纳。      一、可靠性(Reliability)      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不偏不倚的。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可靠性是由五个方面的具体特性来支撑的:      (一)真实反映   “信息要可靠,就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      (二)实质重于形式   “信息如果要想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三)中立性   “信息要可靠,就必须是中立的,也就是不带偏向的”。      (四)审慎   “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所要求的估计时,在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五)完整性   “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就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完整”。   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就提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一表述只将真实性和完整性包涵在可靠性之中,而对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则是以单独条款与可靠性并列表述,但没有条款对中立性进行表述。      二、相关性(Relevance)      相关性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也就是说,具有相关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会影响其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认为,“信息要成为有用的,就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信息的相关性受到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其中,重要性是支撑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一个具体特性,“如果信息的省略或误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对相关性的表述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基本一致。   虽然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两项重要的质量特征,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总保持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或者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又较差。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认为:在非理想环境下,编制一份既具有完全相关性又具有完全可靠性的财务报告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确认三、从确认原则来看可靠性和相关性      权责发生制是在交易和事项发生时确认其影响,并在相关会计期间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现金收付制则是在收到或支付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时确认其影响,并在当期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   目前,不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中国的会计准则普遍都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原则。因为,在真实反映方面,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能够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能够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质而不是形式。即:同时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可靠性的“真实反映”和“实质重于形式”两个方面。根据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财务报表,不仅反映了企业过去发生的、关系到现金收付的交易和事项,还反映了企业未来收付现金的权利和义务,为使用者提供全面了解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决策有用的信息,符合相关性的要求。但是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容易随着会计人员的判断和估计而变化,甚至被利用来进行信息操纵,因此,有人认为权责发生制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比现金收付制差;现金收付制是对经济事项的真实完整的记录和反映,具有可验证性,也符合可靠性的要求。现金收付制下反映的会计信息更有利于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和预测未来财务状况,也更能直接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和投资者的现实利益。   对于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一直存在争论。但各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十分重视现金流量信息,因而制定了相关的准则。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就是在以权责发生制为主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将现金流量表作为充分披露信息的补充,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选择决策需要的信息,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和计量密切相关。  四、从计量属性来看可靠性和相关性      历史成本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基于交易或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进行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如现行市价、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等。   一般来说,在真实反映方面,公允价值信息优于历史成本信息;而在可验证性方面,历史成本信息优于公允价值信息。传统的财务会计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历史成本是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取得或交换时付出或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计量的,这些金额都是客观的数据,具有可验证性,因此具有可靠性。然而,即使历史成本在资产取得日与市价和可变现净值是一致的,但随着市场变化和时间推移,市价和可变现净值会发生变化,所以历史成本缺乏相关性;而公允价值是在市场公平交易状态下获得的价值信息,并随着市场变化和时间推移而更新,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预测过去、现在或未来事件的结果,证实或者更正先前的预期并会在决策中起作用。因此,公允价值信息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是,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可能存在着不公平的交易;另一方面有些会计要素可能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参照的交易价格而只能估计,从而使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降低。   会计界对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也存在争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改善的方法。如:在历史成本原则下,一些主要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的后续计量采用了历史成本减去备抵项的方法,即部分采用公允价值,以提高历史成本计量的相关性。我国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实行有限引入,也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兼备的权衡之计。因为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资本资产市场还不是真正的活跃。此外,中国的诚信体系还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有限引入公允价值是一种科学的、谨慎的、提高信息有用性的举措。追问:这也太多了吧 就是论述题 都不知道怎么答回答: 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不偏不倚的。其从五个反方面概述:1、真实反映 2、实质重于形式3、中立性4、审慎 5、完整性 相关性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也就是说,具有相关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会影响其使用者的决策行为。1、从确认原则来看可靠性和相关性2、从计量属性来看可靠性和相关性综上所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需要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确认有关。

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内容

答:(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处理,不能以虚构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处理。(2)企业应当如实反映其交易或事项,将符合定义及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等如实反映在报表中,刻画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面貌。(3)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结制的报表和附注的完整性,不能随意减少应披露的信息。

如何理解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属于会计信息必备的一个要求,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该反映的情况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只有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企业才能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报告,否则只会误导投资者和民众,造成损失。

江苏自考会计本科中的三个科目: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税收学、会计信息系统,哪个最简单?

会计信息系统最简单,税收背得特别多,证券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怎么运用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增加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一)必须建立严格而不繁琐的会计准则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向IAS看齐,力求制定出一个通用,简约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2001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中期财务报告、固定资产和存货的三项会计准则,并且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还正在起草《企业会计准则 每股收益》和《企业会计准则 终止经营》这两项会计准则。中国证监会也先后出台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2002年,证监会、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公司治理准则》,并且首次组织了对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联合大检查。这些事件准则的制定正是在我们的证券市场出现各种问题的情况下及时的提出来的,同时也以较为简约的风格顺应了IAS的特点。我们国家这几年会计准则的制定、出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跟别的国家来比较,这个速度是惊人的。另一方面从质量上看,我们目前已经非常迅速地在接近国际规范的水准,这应该说也是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非常大的成绩。所以世界会计师大会在中国召开,是对中国会计行业的认可。包括对会计准则制定的认可。 (二)必须保证会计准则严格执行,及时披露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和创新精神在会计界的影响,为了适应一些行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关的一些方法,但是由于缺乏实践,往往造成被一些套利企业所误用,这些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借着新方法手段,借以取代会计准则,这些公司无不是其财务人员在CEO的授意和逼迫下,利用自己熟悉会计制度、熟悉审计稽查的思路和方法大肆造假,大肆违规。  会计准则实质是一份“社会契约”,是企业的各外部产权主体与经营者通过谈判达成的关于通用会计规则的约定,是与企业剩余有关的各利益主体的代表进行博弈的结果。既然大家制定的游戏规则,就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不折不扣的予以遵守,否则就不适合再在游戏里出现,也就是必须被“除清”。    (三)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心智结构,承担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责任。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和职业人员的后续教育,使每一个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经营知识和手段。再者,要求每一位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道德理念,一方面要增强法制意识,另一方面要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    (四)改善会计人员的从业环境  重拾会计诚信必须注意到在现在所发生的很多财务事件中,尽管会计人员是很不光彩的,但是,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受到来自更高层领导的压力的。会计人员的地位一直是争论的问题,并且一直会争论下去,但是我们相信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公司的最高层管理人员,从公司长久发展来考虑的话,就会给予会计人员一个没有任何压力与合理要求的会计环境,使得会计人员可以独立行使和发挥其专业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高质量的信息。如果我们的CEO们继续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大肆逼迫财务人员造假,就会如美国一样,股市暴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通等一连串公司欺诈案所引发的信任危机。目前,美国投资者的普遍感受是“玩股”等于“玩火”。一些调查结果显示,近一段时间,美国投资者有的转而投资房地产,有的转向国库券,有的转向黄金市场,还有的转向投资艺术品。财务“造假”公司股价一夜之间由几十美元跌到几美分,吓走了股市投资者。从而导致公司失去血液,从而走向灭亡。为消除美国股市的信任危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945家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提交有本人签名的财务报告,如有不实之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个人负有法律责任。可见公司财务问题绝对不仅仅是CFO,而且更为重要的因素来自于CEO。尽管美国进行多方努力,以化解这场信任危机,但仍有很多分析家认为,恢复信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伴随着股市的暴跌,美元也明显贬值,美元与欧元的比价已经跌到1∶1的心理界限之下。股市和汇市的动荡互相交织,可能严重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只有我们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我们的会计人员一道,共同营造一个高效的会计环境,才会真正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重拾投资者的信心,建立一个诚信的会计环境。    (五)改进与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  从可靠性谈会计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首先就要建立健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法规法则,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其次,会计信息来自于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如果企业能按现代企业的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大大减少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若年终财务报告采用企业内部公示的制度,对预防会计信息的作弊也是一种有效方式;第三,要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的会计制度,对于不负责的注册会计师,要进行曝光,追究其法律责任,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一个较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  从相关性谈会计信息的披露。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上与需求者相关,对决策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拘泥于目前这种通用模式的财务报告必然满足不了使用者千差万别的需求。因此,必须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突出其相关性。首先,要解决历史信息滞后性与信息需求超前性的矛盾。其次,要建立表内信息与表外信息互补的财务报告体系。第三,规范和完善分部信息的披露。    (六)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的治理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施的间接控制,或称外部治理结构,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等。其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或称内部治理结构。它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组成的一个三级结构。在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外部所面临的产品市场变得激烈了,但是仍缺乏来自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竞争,因此外部治理结构是不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我国国有公司形成了六套组织机构(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等老三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新三会),但相互之间责权界限不清,运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会计不是兼顾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而成为经理人直接操纵反映其意图的工具。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包括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逐步培育经理市场。这些外部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构成了对经理人的威胁机制。(2)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要对复杂的新、老三会进行责权的明确划分,必要时可予以整合,形成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3)建立和完善对经理人的绩效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七)加大处罚力度,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凡是由企业经营者个人行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应由企业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了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外,还应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进行民事赔偿。民事赔偿的主体应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者即企业经营者,而不是企业法人实体,更不是会计行为主体。民事赔偿制度可以增加企业巨额潜在的诉讼风险,使得会计造假成本升高,从而遏止经营者造假。

会计信息化提现备用步骤?

1.填写现金支票。单位需要提取现金时,一般由出纳人员填写现金支票到银行提取现金。现金支票的填写要求很严格:必须使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用钢笔填写,书写要认真,不能潦草。签发日期应填写实际出票日期。收款人名称填写应与预留印鉴名称保持一致;金额必须按规定填写,金额如有错误,不能更改,应作废重填;用途栏要填写真实用途,不得弄虚作假;签章必须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支票背面要有取款单位或取款人背书。2.向开户银行提交取款凭证。取款人持现金支票到开户银行后,向开户银行会计窗口交现金支票,银行核对无误后付现金。3.取款人收取现金后,应根据取款数额认真清点、确认无误后才能离开。4.取回现金后,应及时将现金存入保险柜内。5.登记现金日记账,借方增加。6.做凭证:借库存现金,贷银行存款。凭证后附支票票根经常会有出纳问:我是出纳新手,从银行取回现金后,把什么作为原始凭证?(1)现金支票由存根和支票两部分组成。现金支票存根是企业从银行支款后,作为收款凭证入账;(2)从现金支票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可以看出,从银行提取现金应使用现金支票,而不是现金支票的存根;(3)从银行提取现金后,凭现金支票存根做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的借方;发生费用支出后,凭费用报销单做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的贷方,并按日结出余额,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

论文答辩 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信息有什么影响?

1、爱岗敬业: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2、熟悉法规: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法 规、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3、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4、保守秘密: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也是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重要环节。

会计信息化毕业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三者紧密相连,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信息化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信息化毕业论文篇一   《 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   一、引言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起着重要的作用,账务的核算账目的记录都要经过会计才可以得到处理,面对如今网络化的时代,给企业会计蒙上了信息化的外表,所以作为现代的企业一定要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只有如此才可以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可以为企业带来强大的信息功能,集合了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的综合优点,使会计信息得到有效地整合,企业会计信息化能够带给企业更大的实效性和真实准确性,能够为企业会计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带给企业无限的资源,可以使企业对经营和财务的核算提供准确的依据。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使用可以加大企业的工作效率,能够为企业进行战略部署提供有力的资料,进而使企业更加持续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1.企业会计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高层进行决策   由于企业信息化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平台,所以它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整合统计和分析,促进了企业会计的工作效率,使企业会计拥有更好的信息库。通过多人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统一和汇总,更加帮助了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能够为企业高层提供足够的会计信息,促成了企业高层的经营决策,使公司朝着一条正确的路行走下去。   2.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使企业会计工作面临重组   作为手工或者是电算化的企业会计工作都没有完全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他们的工作都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的,所以他们的企业会计信息缺乏时效性和准确性。而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平台,大家可以通过平台得到彼此互相交流心得的机会,如此一起努力完成任务,使信息得到更好的处理,保障了时效性和准确性。会计信息化的出现可以使企业的会计工作得到崭新的建设,促使会计工作更加准确高效的完成。   3.企业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信息和企业信息发生紧密的融合   通过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可以使企业会计信息和企业信息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够确保企业做出足够的判断,从而做出进一步的运营方案,使企业获得发展和进步。企业会计信息和企业信息的融合更加能显示出企业的统一,使企业更加具有凝聚力,通过整体性的连接可以使企业同步的获得发展,进而促进企业整体性的解决问题,根据信息化提供的信息可以做出统一部署,然后获得整体性的改进。   四、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1.背景和需求分析   要根据企业规模和性质来进行定位,搞清楚企业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中,企业所处的背景是怎样的,了解企业需求是什么,只有这样对企业的基本条件有足够的掌握才会使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更加具有背景,更加具有效果。背景决定着会计信息化的根本,只有在一个良好的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才可以获得正确的定位才,才可以被企业更好的利用,才可以有足够的发展。根据企业的需求分析,可以通过需求来掌握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方向,究竟怎样做才会适合企业的需要才,才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背景和需求分析是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条件,只有充分的对它们进行良好的注重,才可以保障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成功开展。   2.平台设计阶段的分析   会计信息化平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才可以进行更好的建设。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硬件平台,使平台和企业发生融合,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就可以和企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其次就是要注意软件的安装和调试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要出现大意的现象。软件的安装和调试关系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运行状况,所以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对系统产生巨大的破坏,所以一定要谨慎的对待软件的安装和调试,只有如此,才可以使会计信息化变得更加的顺利。最后还要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到位的培训,使他们充分把握会计信息化的操作 方法 ,以至于更好的运用企业会计信息化进行更加有效的会计工作。   3.测试阶段   在会计信息化平台建立初期要对平台进行测试,在测试中一定要注重传统会计工作模式和信息化平台的结合,使员工对工作模式进行详细的了解,还要加强企业对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的能力,使信息化平台的功能能够尽显,如此便可以使企业在遇到问题和阻碍时就会一一对此进行解决,从而也可以为日后的会计工作转型做好充足的准备。   五、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实现   1.系统初始化   在对会计信息化平台实现上必须要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因为只有对系统进行初始化,使之具有一个空白的条件,才可以为会计信息化提供足够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需要有一个空白的系统初始,因为只有建立在空白的系统上,会计信息化才可以真正的作用与企业,才可以准确的提供信息资料,才可以为信息化平台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作用力。系统初始化是一种清除,是要建立一个白纸般的会计信息化的系统,这样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运转,使企业更好的进行会计统计和核算功能。会计信息化的初始一定要空白,如果没有做出空白处理就会使企业会计信息化失真,如此的会计信息化平台提供的信息就都会是不合格的,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进行和发展不利。   2.财务信息数据的初期导入   要注重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输入,要对会计信息化的数据格式和具体项目进行谨慎的理解和领悟,争取将财务信息数据准确无误的填写在会计信息化的各项财务报表中,只有确定好会计信息化的 财务管理 和计算,才可以为会计信息化提供足够的内容支撑,才可以使会计信息化平台拥有更加准确的数据,才可以为企业的会计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   六、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和实现的具体策略   1.加大宣传,使会计信息化平台深入人心   对会计信息化平台要大力的进行宣传,使之能够扩大知名度,能够成为企业员工深入了解的东西,要经常在企业员工面前宣扬会计信息化平台的益处,使企业员工更加看重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从而对平台产生浓烈的兴趣,进而努力的学习和应用会计信息化平台,只有如此才可以使会计信息化平台真正的作用于企业,使企业得到更加准确的会计信息,进而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进程,使会计工作更加轻松简便。   2.加深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印象,扩大影响力   在企业利用会计信息化平台时,企业有必要使员工加深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印象,制定一个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介绍资料,使企业员工对会计信息化平台有更加清楚的了解,进而加深每个员工对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印象,如此有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运营,通过得到更加准确且具有时效性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提高会计工作进而促进企业更加快速的前进。如此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深入人心,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能够更好的被人们追崇,使会计信息化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内部员工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学习   因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是一种新型的会计信息化平台,所以对于员工具有一定的陌生感,只有加强员工对它的学习,才可以使员工更加适用于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发展,才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化平台进行更加顺手的会计工作。员工对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学习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风貌,可以增加员工对工作负责,使员工更加尽心尽力的为会计工作献出自己的努力。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学习可以使员工对困难更加应对自如,使会计工作变得顺风顺水。   4.使会计信息化平台具备创新性   对于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应该时刻保持着创新的原则,因为社会时刻在发展,会计工作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会计信息化平台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只有保持与时俱进,充分的利用创新手段,使创新手段融入到会计信息化平台中,加强平台的建设,使平台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同步发生变化,只有这样会计信息化平台才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才可以保障会计信息化平台下的会计工作更加准确更加适用于企业的发展。创新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行动,所以我们必须要时刻充满创新意识,使创新充实会计工作,使会计信息化平台能够更加有益于企业的发展,只有如此才可以使企业得到真正的成长。   5.加强会计信息化平台的监督工作   会计工作是一种严肃且需要准确度的工作,然而对于会计信息化平台要时时进行监督,只有做到足够的监督工作,才可以使会计信息化平台展示出更加精确地信息,只有对平台进行监督,平台的工作人员才可以按照制度办事,不会出现拖拉,懒惰的现象,才会促使他们更加具有激情的工作。通过监督才可以保障平台工作按照程序进展,才可以使信息具有时效准确的性质。会计信息化平台需要对平台的时时监督,只有如此才可以为平台提供十足的动力。   6.多多选拔任用素质高端的人才   在企业选拔和招聘人才时要多多的考虑素质高端的人才只有如此才可以确保会计信息化平台被更好的利用,企业在招聘人次时,可以依照学历以及办事能力来招聘人才,只有任用高水准的人才,才可以为会计信息化平台提供有效的掌握着,不仅不会对平台的掌握吃力,而是对平台的工作提供了助力,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对于在职人员应该举行考核活动,通过考核对人才进行甄别,以此来对人才进行区分,只有如此才可以使企业中出现明朗的人才任用现象,如此那些能力差的就会被去除,只有那些高能力的人才才可以留在公司,这对公司是一种提升,同时对平台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做法。   7.制造利于会计信息化平台的环境   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和实现需要有一个与之适应的环境,只有如此才可以促进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要多多的宣扬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好处,可以组织员工进行活动,活动的主题就是宣传平台的,也可以在公司张贴关于平台建设的 标语 和横幅,通过这样的宣传来制造气氛,使环境里充斥着对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学习,只有如此,公司员工才会更加注重平台的作用力,才可以对平台产生依赖,有助于会计工作的进展,对公司更是一种大的进步。   8.领导必须具有强烈的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意识   领导作为公司的带头者,他们对员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只有对领导进行高度的会计信息化平台教导,使领导充满对平台的无限向往,领导才可以带领员工去进入到平台的学习和利用中,领导对企业具有足够的领导权,只有他们带头应用会计信息化平台,才可以使公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才可以保障公司会计工作的良好发展。   七、结论   公司的会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只有建立好企业的会计工作才可以保障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于企业会计,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会计信息化平台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的主流,因此必须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多方位的介绍和渲染才能够使企业会计在信息化平台的引导下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企业的发展需要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存在,只有受到平台的作用力,企业才会具备足够的发展方向,才会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精准的定位。   会计信息化毕业论文篇二   《 云会计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   全球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以及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会计信息化建设。但是我国部分企业因为受到生产设备、投资成本以及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前进。而云会计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并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云会计的定义   云会计指的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能够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在线会计核算服务、会计管理服务以及会计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是将云计算作为技术基础,研发出符合会计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创新型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云会计系统主要包括了会计应用软件以及应用服务平台,其具有计算会计数据以及存储会计数据的功能。在该系统的每个层次上都配备了相应的服务功能。   其一,应用服务平台。其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化服务,同时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会计数据库服务。企业可以利用应用服务平台,对整个会计数据库的所有会计数据资料进行统一的管理。而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管理活动、运行活动以及监控活动等,都是利用应用服务平台来管理。其二,会计应用软件。这是软件系统具有会计核算、会计数据管理以及会计决策等功能。该软件系统能够实现和其他有关系统的融合;利用计算机网络完成报账、审计、汇款以及报税等所有远程操作;实现操作的透明化与公开化;还能够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二、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中有效应用云会计的 措施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用云会计,能够利用会计应用软件以及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会计在线服务,还能够对会计数据进行准确地计算,并加以储存。其中,会计应用软件,指的是应用云会计,在结合决策系统以及会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采取租借措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服务平台的应用,则指的是为开发软件,提供完善的数据库服务。此外,利用服务平台,还能够加强对会计数据库的统一管理。下文针对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如何有效地应用云会计进行重点分析。其一,安全预防措施的运用。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全面提升云会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企业管理 阶层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操作机制,包括了账号保护、密码管理、访问控制等。企业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企业管理阶层采取秘钥管理技术对网络会计信息加强技术保护,防止云计算服务厂商以及其他用户盗用该会计信息。云计算服务厂家则应结合网络黑客以及计算机病毒等,制定严密的防火墙系统。对于黑客病毒以及恶意软件,企业还应采取虚拟机检测以及预防技术,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构建完整的数据库安全保护机制;加强日志控制等。   其二,加大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力度,完善自定义功能。在应用云会计前,以往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着各种弊端,缺乏了灵活性,无法完全消化,存在着功能重复设置等问题。所以企业在应用云会计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本企业实际要求以及发展现状,制定个性化的在线服务;充分发挥自定义功能,加强云会计的有效应用。   其三,加强FourA系统的应用。该系统包括了认证、授权、账号以及审计四个部分,是一种在安全管理平台上解决各种问题的概念性系统。在二十世纪末期,就提出该系统,并对所有应用层设置了用户登录、访问权限以及职能管理等功能。在用户登入到该系统后,完成权限认证,再进入到相应的授权应用层中,才能够发挥审计系统的具体应用价值。   此外,在保证整个系统顺利运行的基础上,审计系统还能够对每个独立日志进行严格的监控,对访问系统的所有用户操作行为进行严格的检测,如果发现安全风险或威胁性访问行为,就会立即发出警告,以此对网络风险加以控制,并防止出现各种影响会计数据安全的操作行为。其四,在应用云会计的基础上,融合各种物流系统以及资金系统。信息化系统结合物流系统以及资金系统,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加强这三者的协调发展,能够提高本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经营水平。所以企业在应用云会计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将会计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结合物流系统以及资金系统,实现会计信息的一体化建设,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服务。此外,企业还应将智能化在线分析系统、会计数据开发系统以及财务数据库等融入到云会计系统中,加强对本企业相关部门、相关职工、各个经营项目以会计管理活动等进行分析。   三、结束语   因为云会计无法比拟的功能,所以企业在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云会计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依然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对会计数据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工作人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对策,加强个性化服务,并在云会计系统中融入融合FourA系统、物流系统以及资金系统,实现会计信息的一体化建设,从而加强企业会计管理。 有关会计信息化毕业论文推荐: 1. 会计信息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会计信息化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3. 会计信息化专业毕业论文 4. 会计信息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5. 会计信息化学术论文范文 6. 会计信息化学年论文范文 7. 浅谈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化的主管部门及监督

一、会计信息化的主管部门及职责范围会计信息化主管部门分为两个级次,一是中央财政主管部门;二是地方财政主管部门。(一)中央财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工作规范》第四条规定:“财政部主管全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主要职责包括:(1)拟订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政策;(2)起草、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3)指导和监督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4)规范会计软件功能”。财政部作为全国会计主管部门,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监管中负有定规则和制标准的职责,这是与地方财政部门的不同之处,因为规则和标准必须全国一致,才能保证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促进会计信息的自由传递和充分共享。(二)地方财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工作规范》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指导和监督本地区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二、监督(一)对使用会计软件的监督《工作规范》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使用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的,财政部门应当予以公示,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同级相关部门或其派出机构”。由于工作规范作为一般规范性文件,不能设定行政处罚,因此,工作规范对于企业违规行为,主要采取公示和通报相关部门的处理手段。通报的相关部门主要是与所涉企业有监督管理关系的,如工商、税务、审计、国资、企业主管部门以及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及其在当地的派出机构。(二)对会计软件的监督1.对会计软件违规情况的检查《工作规范》第四十五条规定:“财政部采取同行评议,向用户企业征求意见等方式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软件遵循本规范的情况进行检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发现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定的,应当将有关情况报财政部。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有权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反映,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反映开展调查,并按本条第二款规定处理”。对于会计软件的管理,过去曾采取评审的方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制取消,对会计软件的管理一度成为真空状态。工作规范根据新的形势,不再采取对会计软件的准入控制,而是以监督为主的事后管理,体现了“宽进严管”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按照本条,财政部可以通过省级财政部门报告掌握会计软件违规情况,也可以采取软件业同行评议、征求用户企业意见以及其他方式主动搜集违规线索,根据线索进行核实和重点检查。省级财政部门发现有商品化会计软件不符合要求的,可以直接向财政部报告。省级以下财政部门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问题的,应当通过省级财政部门反映。接到反映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先进行调查核实,对确实存在问题的报财政部处理。2.对会计软件违规情况的处理措施《工作规范》第四十六条规定:“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财政部可以约谈供应商主要负责人,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未改正的,由财政部予以公示,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部门”。这一条规定,对会计软件的违规情况的处理职责集中在财政部。地方财政部门对会计软件如有违规情况有权进行调查,但调查结果应报财政部统一处理。这样规定,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会计软件是全国统一市场,对于发现问题的会计软件,其供应商不一定在地方财政部门的管辖地域之内;二是对于同一会计软件产品,不同地方如果有不同的认定和处理标准,不利于维护执法的一致性和严肃性;三是防止地方保护,维护会计软件市场的自由竞争。对会计软件违规情况的处理,也是采取公示和通报的手段。在公示和通报之前,与供应商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也是给供应商一个限期整改的机会。

如何做好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工作规范第三章“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各方面提出了要求。下面逐条予以说明: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在本企业的应用。除本条第三款规定外,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未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企业,由其委托的代理记账机构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首先需要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障。该条对此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会计是企业各方面经营管理信息汇聚的枢纽,规模越大的企业,会计信息化涉及的部门、业务、流程就越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就越复杂。因此,大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项目,其建设实施应当由具有足够权限的企业负责人来领导,重大事项需要企业主要负责人主持决策。对于具体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主体,企业可以有多种选择:小微企业可以指定会计部门或者会计人员负责,或者把会计信息化工作交由代理记账机构;大中型企业可以在会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内部设立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或者设置独立于两部门的专门部门负责。会计信息化是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必须有熟悉本企业情况的复合型人才。只有熟悉本企业情况,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信息化方案,以及能在本企业贯彻推行的配套制度体系。否则,会计信息化可能与企业经营成为“两张皮”,造成建设失败和投资浪费。第二十二条 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建设内容,避免投资浪费。尽管信息化是方向,但信息化作为企业经营的环境因素,需要与企业发展所处阶段、规模、内部文化、组织架构、员工素质、法律、监管等其他环境因素相互配合,因地制宜地推进,不能“赶时髦”,追求“一步到位”。因此,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建设内容可以分阶段逐步完善,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分模块搭建。第二十三条 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注重信息系统与经营环境的契合,通过信息化推动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革新,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工作环境的制度体系。前面多次提到,信息技术与其他环境因素要相互适应配合,共同对企业经营管理构成影响。同时,会计也是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实践证明,决定会计信息化成败的不是“建”而是“用”。设计上再完美的信息系统,如果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撑配合,没有处理好内外部利益关系,没有得到用户部门的支持,就可能成为摆设,甚至带来负面效应。因此,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不仅要考虑系统建设本身,还要研究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是否契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过程,往往也是会计工作变革的过程。变革的关键是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认识要统一,而最终结果则要以制度的形式来反映和固化。只有认识统一、制度保障前提下的系统,才可能运行良好,发挥预期的效益。第二十四条 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注重整体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实现各系统的有机整合,消除信息孤岛。信息化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共享和集中,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到一定层次,必然要求信息更高层次的共享和更大范围的集中。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功能可以逐个模块地搭建,范围可以从局部到全面,但是规划必须是整体性的,技术标准必须是统一的。对大型企业,特别是地域分布广、分支机构、核算层级众多的企业集团来说尤其如此。这就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的系统不能各自为政,必须为将来的整合做好准备,必须采用一种“语言”说话。这样,未来各个系统之间才能“对话”,信息化的优势也才能充分发挥。否则,各种系统就会成为一个个“孤岛”,相互间没有联系。或者成为一个个“烟囱”,信息只向上通,没有横向联系。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无论是会计领域还是其他业务领域,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量经验和教训都说明一点: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很重要。没有规划和标准,一开始可能省事了,但未来到了必须整合的时候,就会花成倍的精力去处理系统间不兼容问题。为了整合不得不废弃原有系统重复建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这种情况下,组织和人员对原有系统的依赖性和惯性,更会对新系统的实施形成阻力。因此,大型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无论从一开始就采取统建方式,还是“先分后统”方式,都要有顶层设计,要在统一领导下进行。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其中,技术标准主要是指用于交换的数据格式;编码规则是指企业对各类业务概念的统一定义,又称为数据字典(例如会计科目表);系统参数则是指为完成特定业务处理或者控制功能而需要自上而下传递的数据。例如,对于经理可以审批的费用限额、某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等,企业总部制定标准后可以传递至各级系统中,这就需要统一定义相关系统参数。第二十五条 企业配备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提供合格的会计软件是软件供应商的责任。企业同样也负有使用合格软件的责任。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企业的这一责任有两种情况:如果企业自己开发会计软件,则开发的软件应当符合工作规范的要求;如果企业外购会计软件,则应当选择符合工作规范要求的产品。否则,企业可能面临工作规范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处理措施。企业可以参阅工作规范解读之二《会计软件的规矩方圆》,详细了解对会计软件的要求。第二十六条 企业配备会计软件,应当根据自身技术力量以及业务需求,考虑软件功能、安全性、稳定性、响应速度、可扩展性等要求,合理选择购买、定制开发、购买与开发相结合等方式。定制开发包括企业自行开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该条主要是提示企业进行会计软件配备方式决策时应当考虑的因素。成本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但除此之外,软件功能、安全性、稳定性等因素也很重要。企业应当衡量自身技术力量以及外部开发单位能否有效满足上述各项要求。第二十七条 企业通过委托外部单位开发、购买等方式配备会计软件,应当在有关合同中约定操作培训、软件升级、故障解决等服务事项,以及软件供应商对企业信息安全的责任。该条是提示企业在软件配备中不可忽略对相关服务的需求。会计软件不同于一般商品软件,要保障软件的正常使用以及会计工作的持续开展,相关服务不可缺少。对信息安全责任的承诺,也是供应商服务的重要部分。而一些软件厂商可能重产品而轻服务,小微企业由于经验不足也可能在购买产品时忽略相关服务问题。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的趋势之一是不同业务系统的集成。过去,企业经营数据可能需要先导出,经格式转换、分类汇总等人工处理后再导入或者输入会计系统。现在,业务系统与会计系统互联后,业务发生时,业务系统就可以将数据直接推送给会计系统。会计系统根据这些数据,按照既定规则生成记账凭证并自动记账。这一过程就是业务直接驱动的记账。它的优势:一是提高效率;二是增进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三是避免人工差错;四是防止舞弊;五是提高系统间数据一致性。例如,对于加油站来说,每次加油完成挂枪后,自动加油机就能生成油品种类、加油量、单价和总金额信息。生产管理系统搜集到这些信息后,就能传递给会计系统,从而触发会计系统生成确认收入和成本的分录,并完成记账。整个过程几乎在加油完成的同时完成。当然,实现业务系统与会计系统的集成,一个重要前提是技术标准和数据字典的统一,也就是第二十四条所强调的内容。举例来说,如果生产系统中把加油量定义为“公升数”。而会计系统中定义为“加油量”,则两系统中的数据就无法进行配比,也就无法实现自动的数据交换。第二十九条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本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信息化的一大驱动力是互联互通的需求,企业内部如此,企业与外部主体间同样如此。因此,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从企业层面走向社会层面,企业间信息系统的互联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企业间互联,实际上是会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集成向企业外部的拓展,其目的也是实现自动记账,只是将驱动记账的环节向前进一步延伸。因此,会计系统与业务系统集成所具有的优势,企业间互联同样具备。同时,企业间互联毕竟是更高层面的信息化工作,它还具有更多优势:一是为交易及其核算的无纸化奠定了基础。交易中,纸面文件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包括表示证明、确认以及认可的信息。企业互联后,纸面传递的信息就可以被电子信息代替,证明、确认或者认可也可以通过电子签名实现。特别在电子发票(含电子签名信息)进一步推广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企业间交易都可以实现完全的无纸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节省社会资源。二是为企业改进客户服务,升级营销模式提供了契机。对于银行、电信、能源、差旅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类企业来说,他们的客户可能存在交易无纸化需求。因此,提供专门的客户端软件或者标准接口,供客户信息系统获取电子凭证,就成为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进一步说,企业互联以及配套的服务模式升级,是互联网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对企业来说就是竞争优势、市场和利润。电子机票就是航空公司与机场系统互联,共同改进乘客体验,转换机票销售模式的典型案例。过去,乘客办理乘机手续,手里必须要有纸质机票。因此,乘客主要通过实体销售点购买机票,不仅往返奔波,还可能出现乘机时忘带机票的不便。而实行电子机票后,乘客更多采用电话、网络订票的方式,通过银行卡支付。乘机时不需要携带任何购票凭证,机场终端即可根据乘客身份信息查询出购票情况。这极大地便利了乘客,也为航空公司节省了销售费用。三是有利于交易和信息的集中处理。企业间互联一般是通过统一端口进行,业务和相关信息从一开始就是集中处理的,而不像传统交易方式那样,由各层面、各地域分散进行,然后再进行信息的集中。这就减少了信息处理环节和成本、提高了效率。具有普遍服务义务的企业,如银行、公用事业、邮政等企业,一般在交易中处于主导地位,在企业互联中也应当更为主动,开发本企业的数据服务功能和接口标准,甚至推动制定行业和国家标准,促进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第三十条 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前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应当安排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专门机构或者岗位参与,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信息汇聚的枢纽,处于信息流的下游。可以说,会计信息系统是其他业务系统的重要用户。因此,会计信息化专门机构或者岗位有必要向其他业务系统提出对上游信息的需求,也就有必要参与前端系统的建设工作。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会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一体化,业务直接驱动记账,会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界限不再黑白分明。ERP等综合管理软件的出现,更使得会计系统与其他系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单纯的会计系统或者业务系统的概念可能已不存在。因此,企业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会计职能,会计信息化专门机构或者岗位都应当参与。会计信息化专门机构或者岗位对前端系统建设的参与,重点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前端系统采集或者生成的信息内容是否满足会计工作需要;二是前端系统采用的技术标准、数据字典是否与会计信息系统兼容。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全过程的控制,将控制过程和控制规则融入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对违反控制规则情况的自动防范和监控,提高内部控制水平。该条是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衔接条款。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在内部控制问题上要把握好: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手段,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对象。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周期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系统中融入的控制功能正确地发挥作用。关于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详见《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第三十二条 对于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且具有明晰审核规则的会计凭证,可以将审核规则嵌入会计软件,由计算机自动审核。未经自动审核的会计凭证,应当先经人工审核再进行后续处理。过去文件规定,对于机制凭证,也需要进行人工审核才能记账。这反映了当时的“计算机模拟手工”思维。允许计算机自动审核凭证,是工作规范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而做出的突破之一。采用自动审核,要把握好两项前提:一是必须是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关于“自动生成”的概念,请参见工作规范解读之一《会计资料无纸化政策破冰》中第四十条有关解释。二是要有明晰的审核规则。所谓“明晰”,一般要有量化的指标,通过信息的比较做出判断。对于自动生成的凭证,原始数据产生的过程往往就已伴随着审核和控制,只要数据传递和转换中没有新的风险,则可以视同已自动审核。第三十三条 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信息化。该条是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方向性引导,启发企业不断将会计信息化工作引向深入。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决策支持信息化阶段的内容划分,该条的列举是示范性的,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严格按照阶段划分推进工作,也不意味着会计信息化只有这些工作可以开展。实际上,财务管理工作与决策支持相关,决策支持也是财务管理的内容之一。对不同行业,同样的工作内容也具有不同的地位和意义。例如,对于金融企业,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都是独立于财务部门的职能领域,其信息化不一定建立于会计核算信息化基础之上。总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推进会计信息化。第三十四条 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行会计工作集中的企业以及企业分支机构,应当为外部会计监督机构及时查询和调阅异地储存的会计资料提供必要条件。财务共享是指企业(集团)将下属单位相同的财务职能集中,由一个相对独立的财务机构来行使,即各单位共享一个机构的财务服务。它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通用、福特等大型制造企业集团提出。目前,财富100强企业中,已有超过80%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监管政策的趋同以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规划和实施财务共享。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发展状况,财务共享可以是部分业务流程的共享,如差旅报销流程共享,也可以是包括对外报告和财务分析在内的全业务领域共享;可以是所有地域集中的共享,也可以是区域性集中的共享。目前,全球企业财务共享的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应收应付管理、固定资产、总账、差旅与报销、财务报表、员工薪酬、资金管理等交易型业务流程。也有部分企业将内部审计、预算、计划与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等非交易型业务放入财务共享范围。财务共享与会计信息化密不可分。共享伴随着集中,使得财务处理与业务发生在物理空间上分离,只有依赖于高效率、高度集成的软件系统和通讯技术,才能有效解决空间差异,保障财务处理的及时性。同时,财务共享带来的标准化问题也需要信息系统层面的支持,带动信息系统标准化。财务共享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高效率低成本。财务共享的诞生源于企业对于提高财务处理效率、节约财务成本的追求。通过把内部不同单位相同的、重复设置的财务职能集中到独立的共享中心处理,实现人员、设备、知识、经验、制度的共享,形成规模优势。二是专业化。财务共享形成财务人员更为明细的专业化分工,让各类会计人员一方面能够将更多时间集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在各自领域得到更加丰富的经验积累,从而大幅提升各类财务工作的专业水平,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同时,财务共享将会计核算工作从企业财务部门中相对剥离,使财务部门有更多精力关注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三是服务导向。实施财务共享后,财务就从企业的内部职能部门转变为外部服务供应商。共享服务中心一般与集团内客户签订共享服务协议,明确服务的内容、时间期限和质量标准。这就促使财务机构转变自身定位,树立服务意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而使财务工作更多地响应企业其他职能的需求,提高财务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工作规范鼓励大型企业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财务职能转型,更好地发挥会计服务管理的作用。当然,财务共享也带来会计核算地与企业注册地不一致的问题,给注册地监管部门开展会计监督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工作规范要求实行财务共享的企业为监督机构及时查询和调阅异地储存的会计资料提供必要条件。一是在注册地办公场所要提供能访问到企业全部会计资料的终端,供监管机构查询;二是要根据注册地监管机构的需要及时调阅异地储存的纸面会计资料。第三十五条 外商投资企业使用的境外投资者指定的会计软件或者跨国企业集团统一部署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该条是对第二十五条在特殊情况下依然适用的明确。它强调,任何企业的会计软件都需要遵循工作规范第二章要求,没有例外情况。境外投资者指定的会计软件或者跨国企业集团统一部署的会计软件,必须在根据工作规范要求进行汉化等修改完善后,才能交付使用。第三十六条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服务器的部署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数据服务器部署在境外的,应当在境内保存会计资料备份,备份频率不得低于每月一次。境内备份的会计资料应当能够在境外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时,独立满足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需要以及外部会计监督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虚拟专用网络、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技术的采用,使得信息系统成为只在逻辑上存在的概念,物理上,终端设备、服务器可以天南海北,遍布于全球各地。这为跨国企业集团会计信息系统的部署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从安全和成本因素考虑,企业集团可能把多国企业的系统服务器集中存放在某个或者数个城市。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运用,更是直接将多国企业的会计工作集中在某个城市进行。这就存在着境内企业的会计资料存放于境外服务器的情况。从企业对其经营管理的工作组织以及信息数据有自主决定权的角度来讲,上述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会计工作不仅是企业管理活动,由此形成的会计资料也不仅是企业财产。会计工作还是国家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企业会计资料也是政府对企业监管的重要依据,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信息资源。因此,企业会计数据服务器部署在境外的同时,还应当在境内留有备份,以避免我国政府对企业的会计监督可能受到境外因素干扰的风险,保障国家经济信息安全。按照本条规定,每月一次的备份频率是最低限度要求。对于企业实际应当采取的备份频率,以及备份的会计资料范围,工作规范采取了“能够独立满足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需要以及外部会计监督的需要”的原则性规定,企业应当在该原则基础上自行把握。第三十七条 企业会计资料中对经济业务事项的描述应当使用中文,可以同时使用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对照。本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二条制定。需要注意的是,该条的本意是保证会计监督人员理解经济业务事项的实质和内容,而不是说,描述中完全不能出现其他语言文字。在不妨碍监督人员理解的前提下,描述中的产品、材料型号以及其他约定俗成的专用词汇可以使用其他语言文字。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电子会计资料备份管理制度,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请参见工作规范解读之一《会计资料无纸化政策破冰》第四十条有关解释。第三十九条 企业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及国家秘密,关系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电子会计资料;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将其携带、寄运或者传输至境外。本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二十四条、二十五条制定。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可能涉及国家秘密或者国家重大利益,维护企业电子会计资料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增强保密意识,建立和完善专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有关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进一步做好保密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因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等原因,需要向有关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和境外监管机构提供或者公开披露涉及国家秘密的电子会计资料的,应当依法报有审批权限的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应当报有关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需要向有关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和境外监管机构提供或者公开披露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的电子会计资料的,应当依法报国家档案局批准。

会计信息化岗位职责

会计信息化岗位职责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人会接触到岗位职责,岗位职责包括岗位职务范围、实现岗位目标的责任、岗位环境、岗位任职资格及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那么岗位职责怎么制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会计信息化岗位职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会计信息化岗位职责1   1、负责日常财务核算工作,编制相关财务报表、统计表格等;   2、负责各项纳税申报及税收核算工作,确保按时、准确的完成申报工作;   3、审核开票申请、及时更新合同梳理,新签合同及时存档,老合同及时更新;   4、每月核对社保、发票明细表、日记账、明细账等;   5、负责日常工商局税务局所需材料的申请和收集。 会计信息化岗位职责2   1、负责公内账账务处理。包括审核成本费用单据、编制记账凭证、出具财务报表等;   2、负责公司税务管理全流程,包括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务清洁等;   3、负责与银行、税务等部门的对外联络,代扣代缴各种保险及其他款项;   4、现金及银行收付处理,银行对帐,单据审核;   5、负责往来账的管理,工资、奖金的"审核、汇总和发放   6、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登记和管理;   7、负责每日收发货报表的登记与整理,以及各项报表的记录;、   8、日常客户发货明细对账,财务应收应付;   9、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会计信息化岗位职责3   1、负责日常收支管理和核对、会计凭证、出纳、税务工作;   2、成品成本核算与分析;   3、认真核对并确认客户的每一笔回款,做好客户回款的审核确认工作,编制收款会计凭证并登记应收帐款明细帐;   4、每月提供上月客户回款计划执行情况及本月回款计划统计表,每月向部门主管领导报送一份应收帐款分析明细表;   5、对应收帐款金额较大、帐龄较长的客户进行重点跟踪,包括及时与客户对帐,协调跟进帐务处理;   6、协助主管完成其他日常事务性工作。 会计信息化岗位职责4   1、按期编制会计报表、财务管理报表和有关会计资料;   2、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协助会计主管做好资金收支的审核、报销、记账等日常财务工作;   3、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填报会计报表,报表内容完整,数字正确;   4、登记财务软件总帐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5、根据采购商品付款依据及时办理付款业务根据租赁合同及服务合同收款依据及时催促办理收款业务。按规定填制会计凭证;   6、负责签收出纳移交的全部收付款凭单,并进行复核审查; 会计信息化岗位职责5   1、负责公司全盘账务处理和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2、核对审核加盟合同签订和回款   3、审核日常费用报销单,付款申请单,   4、每月定期整理、装订销售报表等相关资料并归档保管,防止丢失损坏,保守财务秘密   5、负责与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   6、完成财务经理交代的其他工作" 会计信息化岗位职责6   1、负责日常收支的管理与核对   2、负责公司基本账务核对   3、负责收集整理原始凭证,保证报销单据手续及原始单据的合法性、准确性   4、负责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5、负责记账凭证的装订、保存、归档 ;

发展会计信息化的瓶颈是什么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1、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助于企业决策的进一步科学化。 2、能促使企业业务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3、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组合及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 4、能给企业提供一个的强大、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助于我们紧紧跟踪一些先进经验和成果,从而有助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发展会计信息化的瓶颈是:1、数据加密与安全2、人员的技能3、业务流程根据财务流程重新设置,设置与实施4、管理层是否认可

模拟手工记账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阶段?

模拟手工记账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阶段? 书上的原文是这样的:“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经历了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与企业其他业务相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适应会计准则和发展要求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阶段以及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 那么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什么阶段呢?书上的原文是这样的:下面简要介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历史沿革:“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二、与其他业务相结合的推广发展。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关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文献提供一些?!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008-8-12【大 中 小】【打印】随着世界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在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强决策有用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一、问题的提出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世界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信息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信息社会中的企业也呈现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信息成为重要的企业资源,信息技术创造了新的工作方式。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工作环境使得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去优化其资源配置,从而有可能追求到最大的利润,同时亦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强决策有用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促进作用表现为:①产品质量平均提高了200—500%;②劳动生产率提高40—70%;③设备利用率提高200—300%;④综合工作能力提高300—500%;⑤重复制品减少30—60%;⑥设计费降低15—30%;⑦人工费用减少5—20%;⑧生产周期缩短了30—50%。所以,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努力来实施包括会计信息化在内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已开展二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培养了一批既掌握包括会计学在内的管理科学又了解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为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效果不是很理想。权威机构调查表明:在对互联网的应用中,虽然有74%的企业建立了互联网站、或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主页,但是从网站质量看,建立较好的企业仅占28%,且行业和地区发展十分不平衡:从网络的安全状况看,有55.5%的企业没有防火墙设备,64.9%的企业没有安全审计系统,67.2%的企业没有入侵监测系统,72.3%的企业没有网站自动恢复系统。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中,部分实现CAD、OA、MIS系统的企业占70—80%,全部实现的企业均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核心的ERP系统,虽然得到大多数企业的重视,有63%的企业计划建设,但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70%的企业认为信息化投资不足,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累计仅占总资产的0.3%,与发达国家大企业8%—10%的水平相距甚远,还有62%的企业认为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找出解决对策,逐项实施,以此切实推进中国信息化的发展。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较为认真、细致的调研,发现目前影响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有:(1)认识问题①对会计信息化本质和内涵的认识有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上称“现代信息技术或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虽然仅仅是一个称谓,但这个名称本身降低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不能全面地涵盖其实质和内容。前一段时间,一些会计信息化专家经过对“会计电算化”的长期实践和思考,鉴于“信息化”是我国重要国策之一,认为“会计电算化”改称为“会计管理信息化”,简称“会计信息化”较为确切,一些论文和教科书里面也出现了会计信息化概念,但还远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会计电算化对人们思想和认识上的影响。②对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认识上的误区对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三个:一是盲目求大求全,认为会计信息化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不顾企业的管理现状,好大喜功,期望建立大而全的信息系统,最终只能是以高投入低成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以失败而告终。二是缺乏系统分析,走分散开发的老路。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投资不菲、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不进行仔细、认真的系统分析就匆匆上马,不会达到预期效果。三是企图通过会计信息化来强行贯彻管理制度。对一些基础管理不好的企业,领导人想通过“冷冰冰的屏幕”来强行贯彻管理制度,最终只能导致管理上的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来源于 :chinaa./new/287%2F288%2F305%2F2008%2F8%2Fxu4189422561218800212864-0.htm 中学阶段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和地位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很重要的转折点,这时期的孩子都会有点叛逆,感情也处于懵懂期,这时的孩子要正确引导适当教育,不能放任也不能管的过严,中学时期的孩子要为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有个奋斗的方向会过得更有意义! 会计信息化模拟手工记账能够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对吗? 会计电算化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是录入凭证,只要凭证录入之后,就可以审核和记账,而记账、过账、汇总等过程由软件完成,而在手工条件下,必须人工去执行,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而且,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提高了不少,避免了人工的记账、过账等发生的错误,并且,计算机记账,比手工记账更加规范,通过计算机记账,将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流程中解放出来,以便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单位的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税收筹划、预算等工作。 在我过会计信息化的模拟手工记账阶段企业已经主动的将会计电算化工作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大纲、各地报名通知, 视频教程+模考系统、电算化软件、远程协助安装等更多信息, 见附件,或点击我的百度用户名,浏览我的百度空间即可见。 现在,我国说我会计信息化正处在什么的阶段 B.向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 1、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在全国上市公司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与国际惯例中的财务会计概念是一致的。 2、从“两则、两制”到《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了初步的统一。《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3、专家指出:“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过程作出规定,是我国30年来会计改革的重大成果。” 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模拟手工会计业余处理过程是我国会计发展的什么阶段 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模拟手工会计业余处理过程= 会计电算化 现在是我国会计发展的提高阶段 我国现在档案信息化发展程度 发展程度不怎么样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依次有几个主要阶段 1.农业质检的萌芽时期 新石器时代 (距今1万~4千年) 已经栽培粟、黍、稻等农作物;已经饲养狗、猪、牛、羊等家畜、家禽;发明养蚕、 利用蚕丝;发明酿酒;发明打井。 2.农业技术的初步发展时期 夏商西周 (约公元前2000年~前711年) 发明了历法指导农事;使用金属农具;使用仓储;普遍采用物候指示农事;出现园囿,开始栽培果树和蔬菜;出现沟洫制度;出现垄作;已有作物品种的记载,并形成嘉种的良种概念;发明麻类沤制及脱胶技术;创造腌渍防腐贮藏蔬菜和冰镇冷藏技术;使用除草、治虫技术。 3.精耕细作农业术术发生时期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发明利用杠杆原理的提水工具——桔槔; 使用铁农具,并出现了铁犁、牛耕、畜力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粪种”技术的出现,施肥见于先秦典籍的记载;垄作的发展——甽亩法的形成;出现“土化之法”,创造以肥改土技术;以土质、土色、湿度、盐分、肥力为标准区分土壤,开始土壤分类;农业区划思想开始萌芽;战国出现“四种五获”,“一岁而再获”的技术,复种开始产生;创造用“注填瘀之水,溉泽卤之地”的施淤压盐技术。农学著作《神农》、《野老》问世、农学论文《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写成。 4.北方旱作技术体系形成时期 秦汉三国 (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 耕犁的重大改革,犁壁的发明;发明杨谷器风扇;独创的24节气形成;利用植物蛋白制成豆腐;发明进渠,创造地下渠道;苜蓿引入中原;广东海南岛已种棉,并织成“广幅布”;垄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代田法”;我国最早的条播农具耧车出现于关中;“覆以屋庑,昼夜燃煴火”种植蔬菜的温室已见于《汉书》记载;间作、套种技术已在园艺中运用;出现种肥,防虫相结合的“溲种法”及基肥、追肥技术应用于大田生产;创造古代的丰产栽培技术“区种”法;穗选法、嫁接技术已见于记载;出现渗灌技术;创造育秧技术;对植物变异现象已有明确认识,并作出初步解释;创造“藏宿麦这种,烈日曝干,投于燥器”的麦类贮藏方法;创造担水灌溉工具翻车及利用虹吸原理的担水工具“渴鸟”。《汜胜之书》问世。 两晋、南北朝 应用凸轮转动方法制造以水为动力的连碓 (公元265~580) 机和连转磨;北方形成耕、耙、耱抗旱耕作技术;创造种子单收单打单存单种的防杂保存技术,出现留种田;创造鉴别种子发芽率技术,浸种、催芽技术已经使用;烤田技术开始出现;创造小麦热进仓防虫技术;我国现存早早、最完整的农学名著《齐民要术》问世 5.南方水田农业技术发展时期 隋唐五代 (公元581年~960年) 创造利用水力自动担水的灌溉工具水轮(筒车);牡丹成为唐代著名花卉,创造盘花和盆景技术;创造出积制厩肥的踏粪法;创造耕地机具人力犁,创造“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的用火诱杀蝗虫技术,是年捕蝗十四万担;菌类开始人工栽培,创造茶籽砂藏技术;曲辕犁已应用于生产;太湖水网圩田开始形成。我国最早的农具专著《耒耜经》印刷发行。 宋代 (公元960~1297年) 创造竹子开花的间伐更新技术;稻麦二熟制度推广于江南,占城稻推广于江淮流域;运用插秧工具秧马;创造豆芽菜技术;我国颁布第一个农田水利法;硫磺、石灰等矿物质已用作肥料;创造花卉的促成栽培“唐花”术;使用水田碎土、平土及混合泥浆的工具耖;利用风力使用风车(风力翻车)南方水田耕作采用深耕晒垡、冻垡、田间熏土等措施促进土壤熟化,我国古代的土壤肥力学说“地力常新壮”理论形成;培育水稻壮秧已胡较系统的技术措施,得出“用粪得理”,“用粪如用药”的合理施肥原则;杂肥沤制、饼肥发酵、烧制熏土等积肥、造肥方法已见于记载,设置粪屋,注意肥效保存;我国最早的关于南方农业生产的农学著作《陈敷农书》印刷发行; 我国颁布第一个治虫法规。 元代(公元 1280~1368) 出现蔬菜冷床育苗技术;棉花由边疆分南北两路传入内地;畜力牵引的中耕除草及培土联合作业工具——耧锄用于农业生产;我国纺织专家黄道婆在她的故乡松江传棉纺技术;创造青饲发酵技术;创造沟洫台田治理盐咸地;采用人工接种技术培育食用菌;已有耕地的配套工具——丽刂刀;水田运用“耘荡”,“耘爪”等中耕除草工具;高转筒车、水转翻车等担水工具已应用于生产;生产和使用开沟、播种施肥、镇压等联合作业工具——下粪耧种和 砘车,麦收的配套工具麦钐、麦绰、麦笼用于生产;我我现存最早的农田图谱《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问世;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业气象专著《田家五行》印刷发行。 6.传统农业技术的深入发展和继续提高 明代 (公元1368~1644) 双季稻在南方普遍发展,并采用连作,间 作、混作等栽培方法;西北地区创造出抗旱的“砂田”栽培技术;出现套耕深翻技术;出现由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制面成的混合肥料“粪丹”;福州一带已实行双季稻与冬小麦轮作的一年三熟制;创造养鸭治蝗虫技术;玉米、甘薯、烟草、马铃薯等重要农作物先后传入我国;粒选已见于记载;创造耕地轮番增盈的“亲田法”;使用骨灰粉末作肥料并用骨灰蘸秧根;小麦育苗称霸运用于农业生产,水稻上已运用看苗施肥技术;太湖地区、珠江流域创造“桑基鱼塘”,实行粮、桑、鱼综合经营;出现甘薯留种、育苗繁殖技术;绞关犁(即代耕犁,又名代耕架)的形状和结构见于记载;已知蝗虫生长发育的经过、蝗虫产卵规律,提出清除蝗虫滋生地以消灭蝗虫的办法、运用砒霜撞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我国研究野生植物的最早专著《救荒本草》、水稻品种专著《理生玉境稻品》、《沈氏农书》《补农书》印刷发行;用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农业技术原理的农书《农说》及我国大型综合性农书《农政全书》问世。 清代 (公元1644~1911) 使用“冬月种谷法”促使春化,利用倒灌海水灌溉稻田;出现一穗传技术,并选育出水稻良种御稻;北方出现谷、麦、菜等作物轮作复种二年三种方法,总结出因时因地因作物合理施肥的经验,创造深翻压盐、绿肥治碱技术,我国最早的甘薯栽培专著《金薯传习录》、棉花栽培专著《木棉谱》、清代大型官修农书《授时通考》刊行。该书刻有小麦品种500多个,水稻品种3000多个。 7.现代农业 公元(1911~1949) 公元(1949~) 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等常规育种技术;抗病虫棉等作物新品种育成,陆稻、杂交稻等杂种优势利用;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新品种选育;化学肥料、微量元素肥料、菌肥等应用于种植业生产;地膜覆盖、保护地栽培、无 土栽培、工厂化育苗移栽技术应用于大田和园艺作物生产;喷灌、滴灌技术、人工降雨、防雹技术的应用;化学除草、植物生长激素等高新技术产品应用;遥感技术、飞机播种造林、飞防,田间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农田微机监测管理等等。 写出关于我国会计信息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四个阶段,像下面题目一样,每个阶段分别写出几个表述 四个发展过程,分别是: 一、模拟手工记账。(这个是尝试阶段) 这个过程是最开始的过程,只适用于财务内部的,只能够做财务核算和报表核算,初级电算化只要就是学这个了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属于自发发展阶段) 这个是财务跟业务部门共同可以使用的,以前的只能用于财务,但现在则是以财务部门为主,而业务部门为辅的操作过程。 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属于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 这个是由国家来主持的,因为咱们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制度,现在国家就是把这些整理起来,让咱们更方便操作运用 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属于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 这个主要就是来源唯一,实时共享 来源唯一,就是说咱们财务的信息是通过业务方面提供的,也就是直接由ERP来获取的 实时共享,则是说当业务方面的比如销售物品,咱们财务方便也可以同一时间了解到。 2008年6月六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年4月三会一部一署发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报告指引 内控是内部控制的简称,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 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要求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实现内部控制的上述要求,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来源惟一、实时共享)。 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和基础工作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有什么区别

个人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通过财务软件代替手工记账的方式,范围较小,而会计信息化的范围就广了,同时也包含会计电算化,能够实现会计信息的迅速记录、汇总、列报、分析、修正、备份、决策等等,侧重于为管理和经营服务。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会计信息化的概述会计信息化指的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通过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的行为。会计信息化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也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它不仅仅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还包含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以及会计管理信息化等更深的内容。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仅仅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还包含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以及会计管理信息化等更深的内容。会计信息化指的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通过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的行为。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也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它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的特征下四个方面:1、普遍性: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2、集成性:包括在会计领域实现信息集成、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建立企业组织与外部利害关系人的信息网络,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3、动态性: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以及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发布、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4、渐进性: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重构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通过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的行为。

现代大智移云技术催生出最重要的四个会计信息技术是什么?

现代大智移云技术催生出最重要的四个会计信息技术是: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会计信息化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会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2.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企业信息化首推会计信息化,它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因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并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其二,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内外数据共享,为其他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但现行的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构建信息化会计。3.会计信息失真等现实问题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在规定各项经济政策时缺少真实、可靠的客观依据,使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金总量和财务成果表现出来的清偿能力和变现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问题,许多专家把目光投向了会计信息化。4.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型之间的矛盾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内在因素。信息社会里,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会计要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的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其处理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难以适应和协调,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的优缺点分别有什么?

优点:1、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信息系统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与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处理。2、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也大大提高,信息的流速也大大加快,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减少了人为的舞弊现象,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缺点: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都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是制约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的方面。会计理论很少考虑计算机及网络进入会计领域所引起的变化,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扩展资料:会计信息化的特征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上述领域中,后三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运用,而且可以说是起步晚、发展快、成效大,只是还不能真正达到会计信息化的水平。而在会计理论方面却相对滞后。准确地讲。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赖以存在的还是传统的会计理论,既没有修正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更没有构建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首先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诸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有什么区别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区别如下:1、历史背景不同会计电算化产生于工业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量日渐增大,会计工作的处理方法日渐落后。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加强信息处理力度,采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会计信息化则产生于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有一个公式:“企业的财富=经营+信息.可见信息之重要性。信息社会要求社会信息化。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信息化必然要求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化。2、目标不同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基于手工会计系统发展而来,其业务流程与手工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主要是为了减轻手工操作系统的重复性劳动,提高了效率;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的。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3、技术手段不同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由于开始设立时的环境束缚,主要是对单功能的计算机设立的。后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和改善;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设计的,其实现的主要手段是计算机网络及现代通讯等新的信息技术。4、功能范围和会计程序不同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会计系统的改进。是在手工的基础上产生的,故其会计程序也模仿手工会计程序而进行,也是以记账凭证为开始。最后实现用计算机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转账和提供报表等功能;而会计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现代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特点而产生的。它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具有业务核算、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等功能,其会计程序是根据会计目标,按照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5、信息输入输出的对象不同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财务部门设立的。设计时只考虑了财务部门的需要,由财务部门输入会计信息,输出时也只能由财务部门打印后报送其他机构;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企业业务处理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大量数据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输出也是依靠网络由企业内外的各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在系统中获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电算化百度百科-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体现在什么地方?

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仅仅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还包含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以及会计管理信息化等更深的内容。会计信息化指的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通过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的行为。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也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它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什么“会计信息化”指的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通过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的行为。会计信息化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它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会计信息化还包含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更深的内容。会计信息化的特征下四个方面:1、普遍性: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2、集成性:包括在会计领域实现信息集成、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建立企业组织与外部利害关系人的信息网络,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3、动态性: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以及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发布、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4、渐进性: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重构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通过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的行为。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1,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 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 2.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会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3.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企业信息化首推会计信息化,它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因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并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其二,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内外数据共享,为其他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但现行的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构建信息化会计.会计信息失真等现实问题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在规定各项经济政策时缺少真实、可靠的客观依据,使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金总量和财务成果表现出来的清偿能力和变现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问题,许多专家把目光投向了会计信息化。4.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型之间的矛盾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内在因素。信息社会里,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会计要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的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其处理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难以适应和协调,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

会计信息化的特征下四个方面:1、普遍性: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2、集成性:包括在会计领域实现信息集成、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建立企业组织与外部利害关系人的信息网络,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3、动态性: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以及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发布、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4、渐进性: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重构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通过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的行为。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仅仅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还包含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以及会计管理信息化等更深的内容。会计信息化指的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通过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的行为。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也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它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什么“会计信息化”指的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通过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的行为。会计信息化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它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会计信息化还包含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更深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是指什么

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待解决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包括什么

会计信息化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是什么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企业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前四项是首要质量要求,后四项是次要质量要求)1.可靠性。(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投资者和债权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其他等)的经济决策(如购买哪个企业股票)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如经营是否亏损)、现在(如目前企业拥有多少资源支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或者未来的情况(如企业能否持续生存下去)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纵向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重要性。凡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使用者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单独予以充分披露;如财务报表的附注等。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合并、简化处理。7.谨慎性.谨慎性也称稳健性或审慎性,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判断)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做到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如: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金,质量“三包"等)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判断)及时收集、处理、编制出财务报告、传递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化后的核算方法是什么

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建立帐套、基础设置、业务初始化、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期末结账、编制会计报表。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会计信息化在中国提出的时间不长,对其的本质和内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不可否认,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会计信息化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对当前的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研究意义

问题一: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尽管会计信息化在中国提出的时间不长,对其的本质和内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不可否认,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会计信息化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对当前的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信息系统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与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处理。会计将从传统的记账算账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大的发挥会计的管理控制职能,让企业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对于会计假设中,特别是传统的会计主体不再是拥有实实在在的资金和厂房的企业,它还将包括一些网上的虚拟公司和网络公司,这些公司为了共同的目标,会在短时间结合在一起,当完成特定的目标后会很快解散,它的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基本前提都将会受到冲击。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网与外界网络实现了互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有关的会计信息。第二,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也大大提高,信息的流速也大大加快,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减少了人为的舞弊现象,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第三,当今的会计软件的处理流程基本上还是模拟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而设计的。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与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与其他业务系统和外界连接,可以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会计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当今社会正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中,会计人员不仅要深谙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而且还要学习一些组织观念、行为因素、决策过程和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与观念,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进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问题二:会计信息化研究什么意义,拓宽了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拓宽财务管理的空间、加快业务流程的时效、提升财务管理的效能还能确保资金划拨的安全。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国内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在规划设计、功能开发、运行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通过对国内啤酒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问题三: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都有哪些 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行电子政务、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应用能力等。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管理,国家宏观决策、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以及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等各个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会计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会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我国会计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长足进展。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并得到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会计人员市场准入制度及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业已建立,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全面加强,以委托代理记账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会计服务已经启动,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教育水平逐步提升,会计参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管理的作用不断加强。在新的形势下,全方位的会计改革与发展要求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建设本身也属于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当顺时应势、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问题四:会计信息化的意义是什么阐述自己的观点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与信息工程技术的结合,是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管理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工作顺应社会信息化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很方便快捷。会计工作信息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问题五:会计信息化的研究状况和评析怎么写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已经进入第35个年头,成为了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提升了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如何实现会计信息及时、准确、高效的在各个使用者之间传递,实现会计数据一次输入重复使用,即如何实现会计数据的标准化成为了会计信息化在新世纪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自2005年第四届会计信息化年会起,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研究就成为了会计信息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财政部在2009年4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更加明确了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性。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几年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索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思路和方向。 1 现有研究的情况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期刊查询系统,按照主题“会计信息化标准”来搜索相关文献,其查询结果不免有些尴尬。结果显示,近10年来有关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相关文章共计8篇,其中《会计研究》1篇,《财会月刊》1篇,《会计之友》2篇,《财务与会计》1篇,其他3篇。数量可谓是凤毛麟角,笔者将仅有的8篇文章分为三类: 1.1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工作研究 在8篇文献中,有关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工作研究文献有3篇,其中,史振生(2006)站在组织领导角度,指出了我国在会计信息化标准制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加强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孙凡(2010)从会计信息化人员和会计信息资源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会计信息化标准制定的内在要求,提出了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制定工作需关注的基本内容和可行策略。张剑璞(2010)指出了我国企业整体信息化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利用标准化体系来弥补会计信息化的不足,并建议从宏观和微观等方面来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 1.2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胡仁显,孙士英,褚彦淑(2008)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入手,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分为了会计信息表达形式标准(元数据)、中间过渡和终极输出标准(XBRL)、会计信息数据交换标准(数据接口)、会计信息安全控制标准四个部分。杨周南、刘梅玲(2011)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和方法学基础入手,从会计信息系统的生命更迭、会计信息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运动、会计信息化综合支持与控制、会计信息化评价等角度,构建了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概念框架和框架结构模型,设计的概念框架包括前导层、规范层、结果层和解析层;框架结构模型包括框架结构图和标准明细。该文献是遣今为止较全面的阐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文章之一,不仅介绍了构建的理论层次基础,还构建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概念框架和具体框架图。 1.3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相关要素研究 邱杰,邱俊(2012)从通过对中国目前两大会计信息化数据标准GB/T24589与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会计信息化数据标准建设的建议。虽然具体的会计数据标准有助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的完整,但针对该数据标准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之间的关系该作者并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庄明来(2012)主要探讨了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路线图,设计了以账务处理子系统部分功能技术为例的评分标准,并评价了会计数据结构等标准化建设。该文章也应属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范畴。 2 现有研究观点评价 对于第一类研究成果,研......>> 问题六: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发展 在中国,会计信息化是不同于会计电算化的全新理念,专家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各种场合,以各种形式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如何准确把握其内涵,是会计界一直在探讨的课题。会计信息化可以说是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概念的基础上派生的。因此,会计界对于会计信息化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谢诗芬教授在1999年第11期《湖南财政与会计》上发表《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① 一文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该定义强调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利用的手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其目标是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作用是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这种观点符合演绎推理的思维逻辑,先定位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然后设计其内容。杨周南教授在2003年第10期《会计研究》发表的《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一文中,讨论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会计电算化向会计管理信息化转变的理论问题。作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应该改称为“会计管理信息化”,简称“会计信息化”较为确切。她提出了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Information sys.tern,Control and auditing)模型,说明其工作内涵或“会计管理信息化”的体系结构应由三部分构成,即⑴建立和实施现代化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IAS);⑵为了确保AIS安全有效地运作,为会计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必须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⑶为了审查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必须开展对AIS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以最终达到对AIS(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有效和高效地运用。她认为会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不仅是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系统,而且还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对上述系统与内控制度的审计(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审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上述目标的目的,旨在保证AIS(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有效和高效地运用。这种观点更符合归纳推理的思维逻辑,即先设计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技术路线或体系层面的内容,然后定位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何日胜在《中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③ 中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这种观点也是一种演绎推理思维逻辑的结论,认为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将导致一种新的会计思想。同时认为会计信息化要重整传统会计模式,预言会计信息化的特点是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的、信息充分开放的并高度共享的、实时报告的会计信息。 问题七:实施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意义 10分 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它通过科学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序地保证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企业各项经济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问题八: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及其优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急急急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务系统也代写硕士论文大量使用计算机,但是这种使用只是去解决个别财务问题,缺乏从企业总体角度对财务进行网络设计,从而形成众多的财务“信息孤岛”,造成资金的浪费和财务管理效率的低下。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其目的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消除各个“信息孤岛”,实现财务集成式管理。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对传统财务会计流程进行改造,.即通过对对传统财务模式的工作环节、工作单位、工作步骤加以判断,并对逻辑关系、时间耗费、可否并行等进行分析研究,大胆创意构思出能够最佳的完成统一工作目标的一系列工作单位和环节,以求在质量、速度、成本、服务等各项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得到改善。 4.1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及其缺陷 4.1.1传统财务会计流程 财务会计流程是指财务会计部门为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财务会计流程包含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和输出四大过程,它是连接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桥梁。因此财务会计流程的设计思想、数据的采集方法效率、加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是根据几百年前帕乔利的会计理论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思想是分类系统,所提供的数据也是分类汇总数据,它从业务流程中采集数据,其数据的主要载体是原始凭证,会计核算严格按照“填制凭证一登记账簿一编制报表”的顺序,经过对原始凭证进行数据加工生成各类账簿,最后以账簿、记账凭证为依据,编制对内对外报表提交给投资人、债权人、 *** 部门和管理者等。u30fb具体结构如图4-l所示: 4.1.2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 面对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重构的挑战,基于帕乔利的会计理论发展起来的财务会计流程已不再适应网络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情况。AICPA主席罗伯特。梅得尼克(Robert Mednick)曾指出:“如果会计行业不按照IT技术重新塑造自己的话,他将有可能被推到一边,甚至被另一个行业一对提供信息、分析、签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视角的行业所代替。因此,深入分析传统财务会计业务流程的缺陷,对于改革财务会计流程、财务管理流程,用流程再造的思想指导财会人员重塑并控制流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在传统的手工账务系统时期,财务会计流程都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到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时期,也只是简单的模仿和照搬手土会计流程,虽然也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IT环境下建立了许多独立的子系统,如材料核算系统、账务处理系统等,但也只是实现了财务会计流程自动化,实质只是操作手段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传统信息系统结构的本质。各个子系统或模块之间彼此分隔,形成的是以子系统为单位的一个个信息孤岛。各核算子系统所提供的数据与信息,只能满足财务部门的需要,而不能满足与之相关的其他职能部门的需要,无法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 (2)传统财务会计流程难以满足信息时代管理的需要 企业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伴随着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由于传统会计体系结构、思想和技术的制约,会计师并不采集业务流程的全部数据,而是通过判断一项经济业务活动中哪些数据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从而采集其中的符合会计定义的资金流信息,而对于业务活动过程中伴随的物流和信息流,如信息客户所需的诸如生产力、执行情况、可靠性之类的其他信息,却不予考虑。结果同一经济业务活动相关数据被分别保存在财会人员和业务人员手中。由于传统会计体系只关注整个业务过程的一小部分,忽略了大量的管理信息。这种流程方式不仅使得流程环节增加,而且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数......>> 问题九:《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调查报告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的标题和正文。 (A)。标题可以有两种写作。的标题的标准格式文件,主题“和”语言的基本格式为“××××××××××的调查报告”,“××××调查”的调查报告等。另一个自由泳冠军,包括报表,问题和副结合使用三个问题。 (B)的身体。机构一般分为前言,主要三部分组成。 1。前言。几个写着:第一个表示在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组成的调查本身,从而导致的核心问题或基本结论,第二个国家的历史背景的主题,广泛调查,开发后的真实情况,取得的主要成就,突出问题的基本情况,然后问的核心问题或观点;三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的结果的调查,当然实践中,指出的问题顶表明影响帮助中心内容。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题。这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这部分的详细的基础研究,实践,经验和分析得到的调查研究材料,具有特定的知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束。结束时的措辞,你可以提出一个解决问题,改进对策或下一步的工作,或总结全文的要点,进一步深化主题;问题,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展望未来,发出鼓励和行动呼吁。 问题十:研究会计信息失真有什么现实意义? 正规来说,意义重大。但就现在来说仍然意义重大。但是,这种研究并非一是能够解决,就像到处都是贪官,普通人研究贪官有什么意义? 要研究会计师真问题, *** 部门胆管少了,就有意义了。

会计信息化证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吗?

野鸡证书。第一,作为会计类考试,相关的财政部、人社部却都不认可的证书。第二,考试非常不规范,都是三四线城市的小培训中心,自己组织考试。没有公信力,企业根本不认可。第三、行业不认可,中华、东奥、仁和、恒企这样的行业也都没有开设。就是一群小培训机构忽悠学生的证书。第四、考试内容已经远远落后,财会类金蝶、用友等软件早已升级换代跟这个不一样,都是小培训机构用来炒作忽悠学员的内容。

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化的特点的是(  )。

【答案】:C本题考察学员会计信息化特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会计信息化的特点是:人机结合、自动化集中化、数据处理及时准确、内部控制多样化。软件需要人工发出指令才能完成相应处理,所以不具备主动性和能动性。

会计信息化证和实操证一样吗

一样的,会计信息化证全称就是会计信息化实操证,二者是一个是一个证书,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颁发的。作为实操领域的权威证书,会计信息化证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会计信息化证考试内容就是实际工作的内容,与实际工作无缝对接,面试就业无忧。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我要具体的实例,企业所存在的)

我给你了!Lion!

会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是信息从人工处理到计算机辅助处理再到智能化处理的发展过程。它不仅仅涉及到技术层面,更与基础理论、会计实务、会计教育和信息系统建设密切相关。业内人士总结认为,会计信息化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那时候计算机应用是在机房里面,是单项的会计核算;怪物来袭,给你一个基地,你能否抵挡住怪物攻城?广告第二次浪潮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PC机出现,使得计算机从机房走到办公室,走进家庭,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计算机。这时候会计应用从单项会计核算开始进入了全面会计核算和业财一体化的时代(ERP时代);当前,我们进入第三次浪潮时代。主要核心技术是大智移云的技术,它对会计信息化影响是无时无刻的,在任何地点都可以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其主要特点是跨组织边界、全产业链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支持。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会计信息化未来发展十大趋势:01业财深度一体化。虽然说ERP是业财一体化,但是实际上它的凭证、报表都是各自为政,没有深度融合,包括管理流程、管理制度都没有做到深度融合。02处理全程自动化。从财务会计角度来讲,从记账凭证到财务报告是自动化的,但是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是自动化的吗?从财务报告再到财务分析报告是自动化的吗?不是。真正的处理全球自动化是要从原始凭证到财务分析报告的全程自动化。03内外系统集成化。与企业相关的内外部信息系统很多,但大都是信息孤岛,怎么才能使得内外系统集成化、便捷交换信息,这很重要。04操作终端移动化。从机房里使用的固定终端到PC机到笔记本电脑到手机,有可能到以后智能可穿戴装备都可以使用财务软件。但是不同终端使用同一套软件,在操作系统兼容性、应用软件兼容性、硬件兼容性以及数据库和安全性方面还需要考虑。05信息提供频道化。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频道方式提供会计信息,这是个 性化的提供信息方式。06处理规则国际化。当前,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我们处理的很多业务来自不同的国家,在处理的时候会涉及很多准则、税法、汇率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国际化的因素,可能很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没有办法适应全球化需要。07会计信息标准化。大家都知道XBRL、会计数据接口的标准,这些都是在财政部指导下正在做的事情。08会计组织共享化。09风险威胁扩大。01处理平台云端化。如图,这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十大趋势影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四大动因01理论发展。很多人搞理论研究,都知道管理会计、事件驱动REAL思想、事项法会计、互联网商业模式都会影响会计信息化的整体发展。02技术发展。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务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以及现在最热的区块链都会对会计信息化有所影响。03管理思想。风险管理、标准化管理、隐私管理等这些管理思想对会计信息化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信息安全的管理。04应用发展。国际化、网络化、实时化、协同化、共享化、虚拟化需求等也会对会计信息化带来影响。

会计信息化证考试内容有哪些

一、【出纳实务】二、【全盘账实务】三、【纳税实务】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程度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早先的MRP,到目前逐渐深入和扩展的ERP,再到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组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致历程。现状 (一)内部资源相对丰富  企业信息化既受到企业内部资源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企业外部基础设施的制约。从目前情况看,企业内部资源相对来讲已不再是信息化的瓶颈,而外部基础设施却明显不足。   从硬件资源看,CCID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中台式机、打印机的拥有率几乎为100%,服务器的拥有率也超过了50%。大型企业中有近4成的企业电脑拥有量在100台以上,并且预购率仍然很高,这说明台式机已从耐用品逐渐演变为易耗品。 。   在网络建设方面,目前已有近一半的企业拥有局域网,对于暂时没有局域网的企业,表示未来三年内会建立自己局域网的逾4成。在外部网建设方面,贸易企业的外部网拥有率较高(35.1%),其次是石油、电子企业,上述三行业的外部网建设好于其他行业。在所调查的企业中,33.8%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独立域名。  从软件资源看,目前,企业所拥有的软件资源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统、系统维护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和财务软件等基础软件上。 在软件资源中,微软的操作系统、Office、中间件,用友的ERP、CRM、财务管理软件,HP的网管软件的渗透率较高。   但是,目前我国Internet国际端口少、带宽不够,已经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我国Internet国际端口只有5个,带宽仅为351M,已适应不了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需要。 (二)信息水平不太平衡  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之一就是建设企业核心的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CCID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以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极不平衡。首先是地区差异明显。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观念先进,对外交流畅通,企业信息化进程较快,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以及企业的认知度等方面都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其中:南京、沈阳、上海、深圳、重庆、武汉等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其次是行业差异明显。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行业特点、目前及入世后将会面临激烈的竞争有关。第三是大中小企业差异明显。   总体而言,企业拥有电脑数量的多少、网络建设情况、企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平均拥有量、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与未来参与的可能性等方面都和企业的规模成正比,大型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 (三)电子商务刚刚起步  CCID调查显示,汽车行业、电子行业、贸易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遥遥领先,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分别为35.1%、32.3%和29.7%。未来一年内,25.0%的食品企业表示将考虑参与电子商务,而45.0%的建材企业表示较长时间内都将维持现状,不会考虑电子商务。( 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仅仅为22.3%,并且未来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企业未来1年参与电子商务的可能性仅为13.7%。在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网上查询、网上发布信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72.9%和71.4%,但是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其中,网站有在线支付功能的不到1/3,利用互联网进行过集团采购的只有1/7。 目前我国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系统在企业定位不明确,不少企业将之视为可有可无或仅仅是显示自己实力的东西,不清楚信息化对自己的企业意义何在,有些企业认为只要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就可带来高效率,不考虑管理、业务和技术的配套发展,只是生搬硬套把业务搬上计算机系统。 CCID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产品宣传、知名度提高等较低的层面上,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因此,更新观念,明确认识迫在眉睫。 事实上,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买设备、建网络,信息化建设是由硬件建设和应用工程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建设是基础,应用才是根本目的。借助于企业信息化,企业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信息流得以顺畅地在企业内部流动;通过整合市场供应链的各类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流水化作业能力,能够通过信息共享获得大量的新技术研发信息,及时确定自己的产品技术创新方向,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中国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物流基础的进步和完善,但是,我们知道,物流产业是工业化高级阶段的产物,然而,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物流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这大大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在积极倡导“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物流产业,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 (四)市场环境亟待培育  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不完善,企业信用较差,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控制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对企业不可能有很大的吸引力。CCID调查显示,56.3%的企业认为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规范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加强监督,同时发展基础设施,提高硬件水平,加快培育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中文说明缺乏强制性措施,影响到企业的应用与管理。此外,有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盲目求大、求全,信息化建设的项目能力闲置、信息资源浪费等,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CCID调查还显示,32.8%的企业认为社会环境尚未成熟是目前未参与电子商务的原因,其中,信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目前电子商务活动主要是基于信誉较好的企业间展开的,因此交易量非常有限。如何扩大电子商务的交易范围、降低交易成本是企业一直关心的问题。大力发展信用中介组织,建立社会信用机制,将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途径。

会计信息化研究意义

意义尽管会计信息化在中国提出的时间不长,对其的本质和内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不可否认,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会计信息化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对当前的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信息系统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与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处理。会计将从传统的记账算账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大的发挥会计的管理控制职能,让企业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对于会计假设中,特别是传统的会计主体不再是拥有实实在在的资金和厂房的企业,它还将包括一些网上的虚拟公司和网络公司,这些公司为了共同的目标,会在短时间结合在一起,当完成特定的目标后会很快解散,它的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基本前提都将会受到冲击。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网与外界网络实现了互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有关的会计信息。第二,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也大大提高,信息的流速也大大加快,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减少了人为的舞弊现象,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第三,当今的会计软件的处理流程基本上还是模拟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而设计的。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与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与其他业务系统和外界连接,可以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会计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当今社会正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中,会计人员不仅要深谙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而且还要学习一些组织观念、行为因素、决策过程和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与观念,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进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意义

1. 节省和加快了处理信息的时间和速度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信息系统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与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处理。会计将从传统的记账算账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大的发挥会计的管理控制职能,让企业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2.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对于会计假设中,特别是传统的会计主体不再是拥有实实在在的资金和厂房的企业,它还将包括一些网上的虚拟公司和网络公司,这些公司为了共同的目标,会在短时间结合在一起,当完成特定的目标后会很快解散,它的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基本前提都将会受到冲击。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网与外界网络实现了互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有关的会计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也大大提高,信息的流速也大大加快,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减少了人为的舞弊现象,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3.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当今的会计软件的处理流程基本上还是模拟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而设计的。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与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与其他业务系统和外界连接,可以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会计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当今社会正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中,会计人员不仅要深谙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而且还要学习一些组织观念、行为因素、决策过程和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与观念,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进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

(1)普遍性   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在上述领域中,后三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运用,而且可以说是起步晚、发展快、成效大,只是还不能真正达到会计信息化的水平,在会计理论方面却相对滞后。准确地讲。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赖以存在的还是传统的会计理论,既没有修正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更没有构建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首先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诸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2)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以支持“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这一过程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实现信息的集成化。信息集成包括三个层面:   企业组织内外与企业组织有关的所有原始数据只要一次输入,就能做到分次利用或多次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建立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上的21世纪会计信息系统是与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有机整台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信息系统,它具有极强的适应力。   (3)动态性   动态性,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信息化在时间上的动态性表现为:   第一,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无论是企业组织部的数据(例如发票、订单),还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数据(例如入库单、产量记录)。也无论是局域数据.还是广域数据,一旦发生,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及时送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等待处理。   第二,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系统,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以保证信息动态地反映企业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发布、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4)渐进性   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重构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种能动性的体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会计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

会计信息化的特征如下: 1、普遍性。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2、集成性。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以支持“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3、动态性。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无论是企业组织部的数据,还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数据.也无论是局域数据.还是广域数据,一旦发生,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及时送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等待处理。 4、渐进性。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重构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动性的体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会计信息化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1、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信息系统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与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处理。2、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也大大提高,信息的流速也大大加快,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减少了人为的舞弊现象,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缺点: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都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是制约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的方面。会计理论很少考虑计算机及网络进入会计领域所引起的变化,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扩展资料:会计信息化的特征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上述领域中,后三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运用,而且可以说是起步晚、发展快、成效大,只是还不能真正达到会计信息化的水平。而在会计理论方面却相对滞后。准确地讲。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赖以存在的还是传统的会计理论,既没有修正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更没有构建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首先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诸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会计信息化的问题与措施论文

会计信息化的问题与措施论文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历经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逐渐完善用电算化完成做账的同时,以分析、管理为主的会计信息化也开始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有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的日益深入,人们关于会计电算化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增加。在电算化发展成熟的基础之上,衍生出了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践中的简称。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大概念,它主要是从会计的技术特征与会计的发展来研究和认识会计的,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会计的.深入应用,使会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系统两者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更加紧密。会计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企业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和应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全方位、实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并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提高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得高度自动化。    二、会计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管理措施不得力   我国会计信息化起步较晚,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作用以及重要性。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只知道会计电算化,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才是发展的趋势。因此,企业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会计信息化没有发挥出本身应有的作用。目前,大多数企业只注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并不了解通过会计管理所带来的输出增值。在会计电算化使用的时候,一些企业制订了许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起了作用。但是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只停留在电算化的管理当中,并没有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化的制度。一个企业,如果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财会信息系统,并且利用该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风险控制、市场预测以及经营决策,那么给该企业所带来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2、会计信息化人才缺乏   会计信息化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掌握会计人员必须掌握财务会计的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会计信息是传统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需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信息技术人才。但是目前,大多数会计人员只通过短期的电算化培训,对电算化的认识都不够深入,更不用说与会计相关的信息技术了。并且,精通信息技术的人员又缺乏会计专业知识。就我国大多数会计而言,低端人才过于饱和,结合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严重缺乏。这一事实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3、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滞后以及法制建设不够健全   对于会计的实际应用,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当前情形发展的趋势是会计信息化,在实践中的发展是必然的。但是我国对于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并没有跟上实践的步伐。对于会计审计和内部控制之类的问题,理论并没有过多深入地研究。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使用、维护、数据安全等都需要法律来规范相关的行为。然而在这一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还是相对缺乏的。现在的会计法律无法完全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法律的发展没有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三、发展会计信息化的措施   1、增强观念,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   现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获得成功,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更有利于会计信息化的良好发展,要保证会计人员权限分明,起到内部控制的作用,也要通过会计输出结果对市场进行分析预测。当手工做账向信息化转变之后,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也应由核算化转向管理化。通过会计信息化增强会计管理的科学性。   2、定期培训,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   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作用巨大,但是企业缺乏兼具会计和信息技术的人才。这严重阻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可以定期提供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化培训,让会计人员不但有会计专业知识,还学到信息技术。   3、加快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加强会计信息化法制建设   学者们应当注重当今会计信息化的实际问题,针对企业所关心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理论上形成系统才能更好地推动会计信息化实际的发展。国家应该重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新型犯罪行为,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法制建设的脚步。只有会计信息化法制的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化管理、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会计发展的重大里程碑。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伴随着众多问题。只有认识并且解决存在在当前会计信息化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企业、个人都要重视会计信息化,积极去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

企业会计信息化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1)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应用。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首先需要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障。一是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会计是企业各方面经营管理信息汇聚的枢纽,规模越大的企业,会计信息化涉及的部门、业务、流程就越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就越复杂。因此,一般较大型(或大规模)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应当由具有足够权限的企业负责人来组织领导,重大事项需要企业主要负责人主持决策。二是要求具体的部门来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对于具体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主体,应根据企业的规模来定,小微企业可以指定会计部门或者会计人员负责,或者把会计信息化工作交由代理记账机构;大中型企业可以在会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内部设置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或者设置独立于两部门的专门部门负责。三是要有人才。会计信息化是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必须有熟悉本企业情况的复合型人才。只有熟悉本企业情况,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信息化方案,以及能在本企业贯彻推行的配套制度体系。(2)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会计信息化建设内容,避免投资浪费。尽管信息化是方向,但信息化作为企业经营的环境因素,需要与企业发展所处阶段、规模、内部文化、组织架构、员工素质、法律、监管等其他环境因素相互配合,因地制宜地推进,因此,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建设内容可以分阶段分步骤逐渐完善,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来分模块搭建。(3)企业应当注重信息系统与经营环境的契合,通过信息化推动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革新,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工作环境的制度体系。会计是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实践证明,决定会计信息化成败的不是“建”而是“用”。设计上再完美的信息系统,如果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撑和配合,没有处理好内外部利益关系,没有得到用户部门的支持,就可能成为摆设,甚至带来负面效应。因此,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不仅要考虑系统建设本身,还要研究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是否契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过程,往往也是会计工作变革的过程。变革的关键是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认识要统一,而最终结果要以制度的形式来反映和固化。只有认识统一、制度保障前提下的系统,才可能运行良好,达到预期目的和取得预期效益。(4)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注重整体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实现各系统的有机整合,消除信息孤岛。信息化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共享和集中,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到一定层次,必然要求信息更高层次的共享和更大范围的集中。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功能可以逐个模块地搭建,范围可以从局部到全面,但是规划必须是整体性的,技术标准必须是统一的。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单位的系统不能各自为政,必须为将来的整合做好准备,必须采用一种“语言”说话。这样,未来各个系统之间才能“对话”,信息化的优势也才能充分发挥。否则,各种系统就会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相互间没有联系。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一开始就要有顶层设计,要在统一领导下进行。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二、企业会计信息内部共享及外部互联(一)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规范》第二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的趋势之一是不同业务系统的集成。过去,企业经营数据可能需要先导出,经格式转换、分类汇总等人工处理后再倒入或者输入会计系统。现在,业务系统与会计系统互联后,业务发生时,业务系统就可以将数据直接推送给会计系统。会计系统根据这些数据,按照既定规则生成记账凭证并自动记账。这一过程就是业务直接驱动的记账。它的优势在于:一是提高效率;二是增进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三是避免人工差错;四是防止作弊;五是提高系统间数据一致性。其要求是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在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等方面的统一,否则无法实现自动的数据交换。(二)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规范》第三十四条规定:“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类似于会计集中核算,其区别仅在于财务共享服务由集团内相对独立的共享服务中心提供,共享服务中心与服务对象(即下属公司)按照市场化关系签署服务协议,而不是上下级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同时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发展情况,财务共享可以是部分业务流程的共享,也可以是包括对外报告和财务分析在内的全业务领域的共享;可以是所有地域集中的共享,也可以是区域性集中的共享。一般企业集团财务共享的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应收应付管理、固定资产、总账、差旅与报销、财务报表、员工薪酬、资金管理等交易型业务流程;也有的企业集团将内部审计、预算、计划与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等非交易型业务纳入财务共享范围。财务共享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高效率低成本。财务共享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财务处理效率,节约财务成本。通过把内部不同单位相同的、重复设置的财务职能集中到共享中心处理,实现人员、设备、知识、经验、制度的共享,形成规模优势。二是实现了财务人员专业化要求。财务共享形成财务人员更为明细的专业化分工,让各类财务人员一方面能够将更多时间集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在各自领域得到丰富的经验积累,从而大幅提升各类财务工作的专业水平,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同时,财务共享将会计核算工作从企业财务部门中相对剥离出来,使财务部门有更多精力关注与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三是达到了以服务为导向。实施财务共享后,财务就从企业的内部职能部门转变为外部服务供应商。共享服务中心与集团内客户签订的共享服务协议,一般约定了服务的内容、时间期限和质量要求,这就促使财务机关转变自身定位,树立服务意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而使财务工作更多地响应企业其他职能的需求,提高财务服务的满意度。(三)企业应实现与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工作规范》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本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信息化的一大驱动力是互联互通的需求,企业间信息的互联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企业间互联实际上是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集成向企业外部的拓展,其目的也是实现自动记账,只是将驱动记账的环节向前更进了一步。因此,会计系统与业务系统集成所具有的优势,企业间互联也同样具备。不但如此,企业间互联还有更多优势:一是为交易及其核算的无纸化奠定了基础。企业互联后,纸面传递的信息就可以被电子信息代替,证明、确认或者认可等都可以通过电子签名实现。特别是在电子发票(含电子签名信息)进一步推广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企业间交易都可以实现完全的无纸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节省社会资源。二是为企业改进客户服务、升级营销模式提供了契机。对于银行、电信、能源、差旅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类企业来说,他们的客户可能存在交易无纸化需求。因此,提供专门的客户端软件或者标准接口,供客户信息系统获取电子凭证,就成为改进客户服务、升级营销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三是有利于交易和信息的集中处理。企业间互联一般是通过统一端口进行,业务和相关信息从一开始就是集中处理的,这就减少了信息处理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不像传统交易方式那样,由各层面、各地域分散进行,然后再进行信息的集中。三、选择会计软件《工作规范》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配备会计软件,应当根据自身技术力量以及业务需求,考虑软件功能、安全性、稳定性、响应速度、可扩展性等要求,合理选择购买、定制开发、购买与开发相结合等方式。定制开发包括企业自行开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一)取得会计软件的方式(1)自主开发。是指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独立完成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代码编写和测试及系统维护、升级等阶段的工作。对开发的软件拥有全部版权,享有全部收益,同时也承担全部风险。(2)委托开发。是指委托软件开发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委托开发的软件版权一般归委托单位所有。(3)联合开发。是指和其他单位共同组成开发小组,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双方自愿,共同完成本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联合开发的产品版权一般归双方共同所有。(4)购买商品化软件。是指在市场上选购适合本单位需要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经过实施(含二次开发)后建立本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版权归供应商所有。(二)选择适合的商品化会计软件1.选择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方法和步骤在分析整理自身需求后,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在市场上选择所需要的商品化会计软件。(1)收集市场信息,确定候选的供应商;(2)访问软件公司,了解其综合实力和产品信息;(3)访问软件公司客户,了解其软件质量和服务;(4)请有关咨询公司帮助选型;(5)模拟运行方式;(6)招标评价。2.软件评价标准(1)软件的功能。软件功能应满足本单位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功能的冗余只会造成使用和维护的复杂化。软件可用部分的比率,取决于软件对用户的使用程度。另外要考虑系统的开放性,预留各种接口。(2)开发工具。任何商品化软件都不能完全适用于本单位的需求,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二次开发。(3)软件文档。商品化软件必须配备完整的文档,如用户手册、不同层次的培训教材(如会计软件设计开发的工具培训手册、数据库开发及维护培训手册、产品功能培训手册等)及产品实施指南等。文档应全面详尽,以帮助用户自学和使用。(4)售后服务与支持。售后服务与支持工作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售后服务工作包括各种培训、项目管理、实施指导、二次开发及用户化,可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或软件公司承担。由熟悉组织管理、有实施经验的专家组或顾问组做好售后的支持与服务工作。(5)软件供应商的信誉和稳定性。选择软件时要考虑供应商的实力和信誉。软件供应商应当由长期的经营战略,能够跟踪技术的发展和客户的要求,不断对软件进行版本的更新与维护工作。(6)价格问题。价格方面主要要考虑软件的性能、功能、技术平台、质量、售后与支持等,另外也要作相应的投资效益分析。(7)对原有资源的保护。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指硬件资源,还包括已有的数据资源。这样在选择软件时就要考虑软件产品对硬件平台的要求是否过高,原有的PC机能否适应,原有的数据资源能否平滑地移植到新的系统中。(三)会计软件的安全性《工作规范》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通过委托外单位开发、购买等方式配备会计软件,应当在有关合同中约定操作培训、软件升级、故障解决等服务事项,以及软件供应商对企业信息安全的责任”。四、无纸化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电子资料能够代替纸面资料,然而受过去文件规定以及习惯和观念的束缚,企业不得不将电子会计资料输出为纸面文件,造成纸张、设备、能源、人力、储存空间的消耗。据统计,我国企业每天因会计资料打印而发生的成本超过100万元。信息化的价值和目标之一是取代手工作业和纸面文件。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仅仅因为会计资料是电子形式而不予认可,则信息化的优势就大打折扣,也会挫伤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的积极性,阻碍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而且,会计资料的纸面要求,会进一步导致企业间交易摆脱不了纸面文件的传递,整个经济体系交易环节的信息化发展也受到制约,从而阻碍社会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从政策制度层面认可电子会计资料的有效性,免除企业对一定范围内会计资料的打印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现实要求。《工作规范》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为此做了相应规定。尽管内容不多,这两条规定却在政策层面实现了无纸化的破冰,是工作规范的重要突破之一,对企业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乃至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应用的深入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尽管无纸化是方向,但从会计资料作为会计核算结果的证据和线索具有保存价值来讲,会计资料无纸化也不是随意的、无条件的。《工作规范》第四十条、四十一条的规定有两层含义:一是会计资料可以无纸化管理;二是只有在保证会计事项可追述、可证明的条件下,才能对会计资料进行无纸化管理。(一)内部生成会计资料的无纸化关于内部生成会计资料的无纸化,企业应把握好以下问题:(1)会计资料范围。可以无纸化管理的会计资料是指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助性会计资料。这里的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而辅助性会计资料则含义比较宽泛,它包括固定资产卡片、项目辅助账、部门辅助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各种会计资料。(2)业务范围。第四十条第(一)项规定:“所记载的事项属于本企业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这里的“重复发生”是指一年内反复发生;这里的“日常”是指在企业的经营循环中可以预期将会发生的事项。例如:购销业务、固定资产折旧、货币资金收付、应收应付等,这些业务比较明显属于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相关的会计资料,如凭证、分类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银行余额调节表等,都属于满足该项条件的会计资料。每月结账,相关记账凭证满足这里的“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条件。而利润分配一般是一年进行一次,每次发生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也不能预期一定会发生,因此不满足该项条件。债务重组、企业并购等事项,尽管有可能在一年内重复发生,但这种重复并不是企业经营循环中必然发生的事项,不可能预期,因此也不符合该项条件。(3)自动生成。第四十条第(二)项规定:“由企业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这里所说的自动生成,也就是“原生”电子会计资料,它与“从纸面转换”是相对应的。原生会计资料一般都与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相关。例如,对于电信企业,确认话费收入的分录是由业务结算系统传递数据,会计软件根据既定业务规则自动生成的,这种情况下的记账凭证就是原生电子会计资料。而如果一项原始凭证从纸面扫描为电子影像,或者将手工填写的记账凭证(例如工资分配、利润分配等)输入会计软件中,这些电子资料就是“从纸面转换”的,而不是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还有的纸面会计资料转换为电子资料后,又经过进一步处理,继续转换为其他资料,则其他资料应视为“原生”而非“转换”的,例如,一张纸面销售单录入信息系统中,则这张销售单属于“转换”的原始凭证,但如果系统录入的销售数据自动生成了记账凭证,则该记账凭证就应视为“原生”电子资料。(4)可查询性。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可及时在企业信息系统中以人类可读形式查询和输出”。这里的“及时”是指,电子会计资料应当随时处于“在线”状态,打开终端设备就可以访问到,而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准备过程;“人类可读”是相对于“计算机可读”而言,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资料要以人类可以理解的形式呈现,而不是一堆计算机代码和纯数据;二是呈现的方式应当符合会计领域约定俗成的内容和格式,而不是体现特殊逻辑的内容格式。(5)防篡改机制。第四十条第(四)项规定:“企业信息系统具有防止相关数据被篡改的有效机制”,这与第二章中第十条的要求是一致的。防止篡改是确保会计资料的证据和轨迹价值的基本要求,防篡改数据的机制是信息系统层面的问题,它不仅涉及会计软件功能,还涉及诸如安全、职责分工和流程设计等问题。因此,企业选用会计软件首先应遵循第二章的有关要求,此外,会计软件本身在设计上应当有防篡改机制,包括对数据的加密,对各类系统操作权限的分离控制等。(6)备份制度。第四十条第(五)项规定:“企业对相关数据建立了电子备份制度,能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建立电子资料的备份制度,是保证会计资料安全的基本要求。因此,《工作规范》第三十八条就规定了“企业应建立电子会计资料备份管理制度,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电子资料相对于纸面资料有更多的灭失风险因素。在会计资料打印输入的情况下,纸面资料与电子资料实际形成相互备份关系。而一旦不打印了,则对于电子资料的备份要求就应当增强。备份的手段很多,包括异地备份、磁盘阵列、刻制光盘等,主要是技术层面问题,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库备份体系。(7)建立索引。第四十条第(六)项规定:“企业对电子和纸面会计资料建立了完善的索引体系”。建立会计资料索引体系,目的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线索性和相互关联性。会计资料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可检索性就成为与安全性、真实性同等重要的一个问题。无法检索的资料,和没有资料没什么区别。建立索引体系的要求,主要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每类会计资料要有系统的编码措施,通过编码形成各类会计资料间的交叉索引,即通过一类资料可以向前向后追溯其他相关资料,保证线索不断;二是通过索引能够找到会计资料,对于纸面资料,索引必须包含资料的物理空间位置信息,对于电子资料,信息系统应能通过索引(编码)访问到数据资料;三是对电子资料和纸面资料要建立统一的索引体系,尽管存储方式不同,电子资料和纸面资料内在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电子资料中,应当含有相关纸面资料的索引信息,在纸面资料中,也应当包含相关电子资料的索引信息,从而实现电子资料和纸面资料的互查。企业应当制定会计资料索引体系的总体检索规则,明确那些资料是纸面资料,应当如何检索,哪些资料是电子存储,应当通过信息系统的何种功能路径访问。(二)外部获取会计资料的无纸化外部获取会计资料的无纸化管理条件与内部生成会计资料有很多相同的内容,但在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方面有一些特殊要求:(1)外部获取会计资料的范围。外部获取会计资料是指记载内容需要企业外部人员或者机构认可的会计资料。这类资料的范围较广,主要是原始凭证,如发票、银行回单等。此外,还包括银行对账单、购销合同等其他外部获取资料。需要注意的是,外部获取资料不等于外部制作的资料。一份会计资料由本企业制作,但经过了外部认可,也属于这里所说的外部获取会计资料。例如,产品订单,一般来说其格式和项目由本企业设计,但如果需要客户的签章确认,就属于外部获取会计资料。(2)电子签名。外部人员或者机构对会计资料的确认,在形式上体现为签字或者盖章。对于电子资料来说,也就是要有电子签名。由于电子签名的效力得到法律的认可,电子签名使需要相关方认可的电子文件能够代替纸面文件成为证据使用。这正是外部获取会计资料无纸化的法律依据。第四十一条第(一)项规定,采用无纸化管理的外部获取会计资料必须附有电子签名,这里有两个要求:一是电子签名应当是对会计资料进行认可的外部个人或者机构的,而不是企业自身的;二是电子签名应当是“可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就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二)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三)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四)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第十四条同时还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五、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其他要求(一)对会计信息系统前端系统建设的参与《工作规范》第三十条规定:“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前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应当安排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专门机构或者岗位参与,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信息汇聚的枢纽,处于信息流的下游。可以说,会计信息系统是其他业务系统的重要用户,因此,会计信息化专门机构或者岗位又不要想起他业务系统提出对上游信息的需求,也就有不要参与前段系统的建设工作。会计信息化专门机构或者岗位对前段系统建设的参与,重点是要注意前段系统采集或者生成的信息内容是否满足会计工作需要,以及前段系统采用的技术标准、数据字典是否与会计信息系统兼容。(二)会计信息系统要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工作规范》第三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全过程的控制,将控制过程和控制规则融入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对违反控制规则情况的自动防范和监控,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内部控制手段,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对象。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周期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系统中融入的控制功能正确地发挥作用。(三)允许计算机自动审核凭证《工作规范》第三十二条规定:“对于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且具有明晰审核规则的会计凭证,可以将审核规则嵌入会计软件,由计算机自动审核。未经自动审核的会计凭证,应当先经人工审核再进行后续处理”。这是工作规范在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方面的又一个突破。采用自动化审核,要把握两点:一是必须是系统自动生成的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二是要求已量化的明晰的审核规则。(四)企业会计信息化要逐步推进《工作规范》第三十三条规定:“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信息化”。这是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方向性引导,不断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引向深入。(五)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要增强保密意识《工作规范》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设计国家秘密,关系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电子会计资料;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将其携带、寄运或者传输至境外”。维护企业电子会计资料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建设和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应当增强保密意识,建立和完善专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有关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进一步做好保密管理工作。(六)对外商投资企业使用会计软件的要求《工作规范》第三十五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使用的境外投资者指定的会计软件或者跨国企业集团统一部署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它强调,任何企业的会计软件都需要遵循工作规范第二章的要求,没有例外情况。例如,境外投资者指定的会计软件或者跨国集团统一部署的会计软件,必须在根据《工作规范》要求进行汉化等修改完善后,财政交付使用。(七)对会计信息服务系统数据服务器的要求《工作规范》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服务器的部署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数据服务器部署在境外的,应当在境内保存会计资料备份,备份频率不低于每月一次。境内备份的会计资料应当能够在境外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时,独立满足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需要以及外部会计监督的需要”。这里只是做了一些原则性规定,企业应当在该原则基础上自行把握。(八)企业会计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规范》第四十二条规定:“企业会计资料的归档管理,遵循国家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这里的“会计档案管理规定”是指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六条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一年之后再归档。因此,企业对于电子会计资料归档管理的时点问题,可暂按上述规定执行,归档前,电子会计资料的管理遵循本工作规范的规定。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如下:一、信息化发展对会计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1、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效率。2、财务会计朝着管理会计方向转变。3、改变会计人员的服务方式。二、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优化策略。1、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发展。2、推进会计理论建设,完善财务会计法律制度。3、加快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总之,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加快了会计行业的改革,会计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会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涵建设,会计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发挥会计的工作职能,完善会计的监督体系都起到促进作用。会计信息化的概括:“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

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都有哪些

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行电子政务、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应用能力等。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管理,国家宏观决策、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以及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等各个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会计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会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我国会计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长足进展。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并得到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会计人员市场准入制度及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业已建立,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全面加强,以委托代理记账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会计服务已经启动,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教育水平逐步提升,会计参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管理的作用不断加强。在新的形势下,全方位的会计改革与发展要求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建设本身也属于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当顺时应势、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计信息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信息化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更多关于会计信息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08437f161582984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会计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

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普遍性。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诸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2、集成性。企业组织内外与企业组织有关的所有原始数据只要一次输入,就能做到分次利用或多次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 3、动态性,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 4、渐进性,会计信息化在发展,发展和推动过程中具有渐进性。

会计信息化处理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处理的特点如下:一、普遍性:会计的所有领域 (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 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二、集成性:包括在会计领域实现信息集成、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建立企业组织与外部利害关系人的信息网络,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三、动态性: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以及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发布、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四、渐进性: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重构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通过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的行为。会计信息化的特征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上述领域中,后三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运用,而且可以说是起步晚、发展快、成效大,只是还不能真正达到会计信息化的水平。而在会计理论方面却相对滞后。准确地讲。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赖以存在的还是传统的会计理论,既没有修正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更没有构建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首先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诸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会计信息化的意义是什么阐述自己的观点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与信息工程技术的结合,是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管理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工作顺应社会信息化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很方便快捷。会计工作信息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是什么?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扩展资料特征普遍性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上述领域中,后三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运用,而且可以说是起步晚、发展快、成效大,只是还不能真正达到会计信息化的水平。集成性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以支持“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这一过程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实现信息的集成化。动态性动态性,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信息化在时间上的动态性表现为:首先,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无论是企业组织部的数据(例如发票、订单),还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数据(例如入库单、产量记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信息化

简述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企业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会计信息的基本内容包括

财务会计信息应具备一下六大质量特征:  (一)真实反映  “信息要可靠,就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  (二)实质重于形式 “信息如果要想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三)中立性  “信息要可靠,就必须是中立的,也就是不带偏向的”。 (四)审慎  “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所要求的估计时,在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五)完整性  “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就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完整”。  (六)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不偏不倚的。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指有财务状况信息、经营成果信息和现金流量信息。了解这些信息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投资人和债权人做出决定把他们的稀缺资源投放到何处;如果已经投资到某个组织,则可帮助他们了解这些投资是否有效,是否能获得预期的经济利益。对企业管理者而言,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总结过去经济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是否良好,以便采取措施,做出决策,改善和加强经营管理。

会计信息的作用

会计的作用:1、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2、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3、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CPA,会计,2006

会计信息的各个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会计要素定义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质量的高低。1993年我们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了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这对中国基本准则的构建乃至会计实务的指导起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业务形式的不断出现和中国具体准则的陆续出台,基本准则中对会计要素的定义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不利于具体准则的建设和对会计实务的指导,对会计要素定义的修订已是大势所趋。会计要素是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单位,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利润六个方面。

什么是会计信息有用性?它的定义是什么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第二章的第十二条至十九条,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8条,分别是:1、客观性:第12条2、相关性:第13条3、明晰性:第14条4、可比性:第15条5、实质重于形式:第16条6、重要性:第17条7、谨慎性:第18条8、及时性:第19条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原13个信息质量要求被缩减了5个,分别是:1、一贯性。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并入了“可比性”中,即企业前后各期信息“可比”。2、权责发生制。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前移至第一章总则中,重要性得到提升,仅次于四大会计假设。也有意见认为,“权责发生制”已经归类于会计假设之中,即第五大会计假设。3、配比性。基于资产负债表观,新准则取消了该质量要求。4、历史成本。该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被调整至第九章会计计量中,与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一起构成了会计计量属性。5、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在新准则中,对于各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某一支出应当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取决于该支出是否符合资产、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因此,新准则不再单独规定该质量要求。从上可见,原13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新准则中真正被废止的只有“配比性”原则。

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有区别吗?

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详细程度和使用者不同; 会计资料一般只供企业内部管理使用,包括资料的取得、加工处理方法、加工处理程序、可以对外提供的资料等,属于最完整的原始资料; 而会计信息一般是会计资料经过加工处理后主要对外提供的,它的详细程度不及会计资料,也不反映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过程。

会计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1.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尽管有时会计也要运用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但是货币量度始终是会计最基本的、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尺度。2.以凭证为依据 会计的任何记录和计量都必须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这就使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可验证性。 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凭据)才能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进行加工处理。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经济管理活动所不具备的。3.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会计在利用货币量度计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时,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连续地不间断地进行登记,对每一次经济业务都无一遗漏地进行登记,不能任意取舍,做到全面完整。现时,登记时,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而不能杂乱无章,并通过价值量进行综合、汇总,以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什么是会计信息的作用

您好,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包含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数据输入,系统转换,信息输出”三个有机过程。它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内涵的日益复杂,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1、会计信息能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和债权人,无论是现在或潜在的投资人和贷款人,为了作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会计信息能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企业内外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帮助未来的经济决策,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其中主要内容侧重于财务预测,如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等。通常,预测经济前景应以过去经营活动的信息为基础,即由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关于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作为预测依据。3、会计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国家财政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税务部门通过阅读企业的会计资料,了解税收的执行情况。4、会计信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企业将生产经营的全面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将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统的信息资料,传递给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可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决策,采取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

什么是会计信息?为什么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任何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被人接受和利用。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的内容有三:(1)输入信息,通过会计凭证输入会计账务处理系统的各种资料;(2)输出信息,最终输出的财务报表;(3)存储信息,包括输入以后未处理和处理后未输出的信息,如由凭证、账簿、文件、记录等所记载的有关会计主体资金、成本、利润等各种指标的会计信息。“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一个服务部门,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居于参谋、顾问的地位,他们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地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所需要的数据,但他们并不直接进行管理、决策。会计只有咨询、参谋职能,并不直接履行管理职能。”该观点认为会计的职能是反映和控制,但主要强调反映是基本的,第一位的,会计本身只是提供经济活动所需的信息。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因此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包含哪些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会计信息(accountinginformation)为进行会计管理而搜集、加工、整理、存储、输出的各种数据资料。其内容有三:(1)输入信息,通过会计凭证输入会计账务处理系统的各种资料;(2)输出信息,最终输出的财务报表;(3)存储信息,包括输入以后未处理和处理后未输出的信息,如由凭证、账憨常封端莩得凤全脯户簿、文件、记录等所记载的有关会计主体资金、成本、利润等各种指标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有其质量特征,即会计提供信息,受两个条件制约:(1)有用信息应否提供,取决于该信息所能带来的利益是滞超过提供该信息所费成本;(2)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需要的误差只要不致降低信息的有用价值,不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就是允许的。

如何认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调查下。。。

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有什么区别

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有什么区别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组织处理会计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并管理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系统。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ERP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区别有哪些? 最大的差别就是ERP是将企业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管理的系统,而会计信息系统只覆盖了企业的财务会计部分。比如一个典型的ERP软件包含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几大模块,模块之间都是无缝集成,也就是说用一套ERP软件,就可以管理企业日常的所有业务。而会计信息系统,只能供企业中的财务部门使用而已。因为ERP也有财务管理模块,所以ERP软件是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同时也实现了其他部门业务的“信息化”。所以简单的说:ERP>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操作的区别 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操作区别有: 1、运算工具不同 传统手工会计运算工具是算盘或电子计算器等,计算过程每运算一次要重复一次,由于不能存储运算结果,人要边算边记录,工作量大,速度慢。电算化会计的运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能自动及时的存储运算结果,人只要输入原始数据便能得到所希望的信息。 2、信息载体不同 传统手工会计所有信息都以纸张为载体,占用空间大,不易保管,查找困难。电算化会计除了必要的会计凭证之外,均可用磁盘、磁带做信息载体,它占用空间小,保管容易,查找方便。 3、帐薄规则不同 传统手工会计规定日记帐、总帐要用订本式帐册,明细帐要用活页式帐册;帐薄记录的错误要用化线法和红字法更正;帐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消。电算化会计不采用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一套改错方案,凡是登记过帐的数据,不得更改(当然还是要辅以技术控制),即使有错,只能采用输入“更改凭证”加以改正,以留下改动痕迹。对需要打印的帐页的空行、空页可以用手工处理。 4、帐务的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不同 传统手工会计处理帐务的程序有4种,但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与计算的根本弱点,伴之而来的是人员与环节的增多和差错的增多。成熟的电算化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用同一模式来处理不同企业的会计业务,成本核算程序以软件固化形式在计算机里,从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的过程都由计算机处理完成后,而任何要求的输出都能得到满足。 5、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不同 传统手工会计的会计组织工作以会计事物的不同性质作为制定的主要依据;电算化会计组织体制以数据的不同形态做为制定的主要依据。 6、人员结果不同 传统手工会计中的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其中的权威应是会计师;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其中权威应为掌握电算化会计中级的会计师。 7、内部控制不同 传统手工会计对会计凭证的正确性,一般从摘要内容、数量、单价、金额、会计科目等项目来审核;对帐户的正确性一般从三套帐的相互核对来验证;还通过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正确,堵塞漏洞。电算化会计由于帐务处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组体制的变化,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由原会计人员进行外,其余的处理都由计算机部门负责。内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计算机技术替代,由手工控制转为人机控制。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有哪些区别 区别太大了。最重要的就是电算化系统可以自动出报表,手工做帐那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相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具有什么特点 他问你会计资料。C是什么你仔细读一读。不要和会计联想在一起仔细读一读 ERP与会计信息系统有什么不同之处 企业资源计划即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由美国 Gartner Group 公司于1990年提出。企业资源计划是 MRP II(企业制造资源计划)下一代的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除了MRP II 已有的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目前,在我国 ERP 所代表的含义已经被扩大,用于企业的各类软件,已经统统被纳入 ERP 的范畴。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它主要用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会计信息系统(AIS)是一种专门用于会计业务处理的应用软件,它是属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财务管理子系统。它包括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两大部分,前者以账务核算为核心进行账务处理,并且设计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等专项核算内容;后者的内容有财务情况分析、预测和决策分析、资金管理分析、内部经济核算管理分析等内容。 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当由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组成。会计部分作为进行经济核算的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其他部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接受、传递和处理大量的资金运动的数据。这样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程序系统。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有什么区别,谢谢,! 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组织处理会计业务、会计数据,并为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和有关决策所用的信息的人机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设备、计算机软件、电算化管理制度和财会人员以及有关的计算机人员组成。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电算化管理制度、财会及计算机人员组成,是一个组织处理会计业务与会计数据,为企业内外有关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并辅助管理的人机系统。 与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相比,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有哪些改进 核算管理单指与财务有关的事项管理,例如: 1)产品成本核算; 2)材料采购成本核算 3)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核算 4)招聘人员成本核算 5)研制新工艺、新产品成本核算 管理是指经营活动过程中,除上述管理外还包括下列事项的管理,例如: 1)生产管理; 2)安全管理 3)职工教育管理 4)人员培训管理 5)研制新工艺、新产品项目管理等等,它涉及多方面、多环节的、全方位的工作。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的区别?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会计电算化。它与手工会计的主要区别在于: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手工会计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简单,方便,快捷。手工记账的顺序是:凭证--科目余额表--账簿。会计电算化的记账顺序是:由凭证直接到科目余额表,由凭证直接到账簿。我说的可能不那么系统,但是大致就那么个意思,只要凭证完成了,其他的一切都完成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有何联系与区别?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电算化管理制度、财会及计算机人员组成,是一个组织处理会计业务与会计数据,为企业内外有关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并辅助管理的人机系统。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运用会计所特有的方法,通过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或输入,借助特殊的媒介对信息进行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并以此对经营活动情况进行反映、监督、控制和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 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必须建立在会计工作的计算机化、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这与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有着根本的区别。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一般可分为电算化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支持三个子系统。分别用于会计的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油决策支持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CC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组成。

会计信息包括哪些内容?哪些会计信息对财务报表分析有用?

会计信息是什么意思,关于哪方面的?

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1,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 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 2.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会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3.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企业信息化首推会计信息化,它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因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并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其二,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内外数据共享,为其他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但现行的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构建信息化会计.会计信息失真等现实问题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在规定各项经济政策时缺少真实、可靠的客观依据,使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金总量和财务成果表现出来的清偿能力和变现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问题,许多专家把目光投向了会计信息化。4.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型之间的矛盾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内在因素。信息社会里,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会计要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的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其处理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难以适应和协调,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

会计信息的性质是什么?求详细点。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进,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

会计数据(Accountingdata)会计数据是记录下来的会计业务,是产生会计信息的源泉。在会计工作中,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取得的各种原始会计资料、原始凭证及记帐凭证等都称为会计数据。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招聘会计信息怎么写?

招聘会计信息:一、技能要求:1、熟悉国家财经法规,熟悉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规。2、熟悉工业和施工企业账务处理,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知识和财务分析能力。3、熟悉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重要税法的相关知识。4、熟练使用相关办公软件和用友财务软件。二、职业品质:1、良好的职业操守,细致、耐心、谨慎、踏实、稳重,保守企业商业和财务机密。2、较强的敬业精神与责任,工作原则性强。3、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扩展资料招聘技巧:1、会计岗位的招聘信息包括岗位职责、岗位技能要求以及岗位薪资待遇等模块。岗位职责中要写清楚具体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要写明需要的办公技能和相关证书。2、薪资待遇不需要明确的数字值,可以根据整个行业市场水平,给出大致的薪资范围,福利一定多写写,能够增加岗位的诱惑力。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哪些?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清晰性清晰性(可理解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6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7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8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他们各自重点关注那些方面的会计信息?请分别说明

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1、企业投资者通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他们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来决定是否调整投资、更换管理层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等。2、企业贷款人、供应商等债权人通常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他们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来判断企业能否按约支付所欠货款、偿还贷款本金和支付利息等。3、企业管理者是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他们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来管理企业,对企业进行控制、作出财务决策。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0-11-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一)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二)实质重于形式这里的“实质”强调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形式”强调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即经济实质要重于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三)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例如,企业发生的某些支出,金额较小的,从支出受益期来看,可能需要若干会计期间进行分摊,但根据重要性要求,可以一次计入当期损益。(四)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会计如何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主要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提供会计信息,分为对内和对外。一般对内提供会计信息,除了以上表格之外,还需要做明细的报表分析及其他的辅助报表,比如应收、应付账款明细,成本分析表等。对外的话,外部需要什么报表就提供什么报表,但是一定要企业高层知道,不可自己随意对外提供。

从哪些方面论述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

客户的会计信息如何影响go公司的投资行为

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是指什么?

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是指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1、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2、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扩展资料一、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1、预测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决策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则该项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决策者可根据预测的结果,作出其认为的最佳选择。因此,预测价值是构成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具有影响决策者决策的作用。2、反馈价值。一项信息如果能有助于决策者验证或修正过去的决策和实施方案,即具有反馈价值。把过去决策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反馈给决策者,使其与当初的预期结果相比较,验证过去的决策是否正确,总结经验以防止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反馈价值有助于未来决策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清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六、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七、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艺术、慈善、教育、学术、环保等等。它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同时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重要特征。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是介于政府与营利性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

会计信息的作用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第一,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信息系统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与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处理。会计将从传统的记账算账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大的发挥会计的管理控制职能,让企业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二,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也大大提高,信息的流速也大大加快,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减少了人为的舞弊现象,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第三,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与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与其他业务系统和外界连接,可以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会计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简单的说就是以下几点:1.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2.能够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3.能够有效汇总财务数据,及时提供财务分析的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重点了解的会计信息有哪些?

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及需要重点了解的信息:  (1)投资者。对投资者而言,通过对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可重点了解其投资的完整性和投资报酬,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未来的获利能力和利润分配政策等。  (2)债权人。对债权人而言,通过对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可重点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了解其债权的保障和利息的获取,以及债务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按期偿付债务。  (3)政府及其机构。对政府及其机构而言,通过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可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社会资源的分配情况,以作为决定税收等经济政策和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的基础。   (4)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对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通过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可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经营活动的范围,为选择投资和贷款方向提供依据。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的作用有:  1、会计信息能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和债权人,无论是现在或潜在的投资人和贷款人,为了作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会计信息能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企业内外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帮助未来的经济决策,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其中主要内容侧重于财务预测, 如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等。通常,预测经济前景应以过去经营活动的信息为基础,即由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关于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作为预测依据。  3、会计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国家财政部门根据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税务部门通过阅读企业的会计资料,了解税收的执行情况。  4、会计信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企业将生产经营的全面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将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统的信息资料,传递给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可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决策,采取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

什么是会计信息?为什么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任何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被人接受和利用。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的内容有三:(1)输入信息,通过会计凭证输入会计账务处理系统的各种资料;(2)输出信息,最终输出的财务报表;(3)存储信息,包括输入以后未处理和处理后未输出的信息,如由凭证、账簿、文件、记录等所记载的有关会计主体资金、成本、利润等各种指标的会计信息。“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一个服务部门,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居于参谋、顾问的地位,他们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地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所需要的数据,但他们并不直接进行管理、决策。会计只有咨询、参谋职能,并不直接履行管理职能。”该观点认为会计的职能是反映和控制,但主要强调反映是基本的,第一位的,会计本身只是提供经济活动所需的信息。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因此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问题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哪些?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又称保守性或稳健性或保守原则)及时性。 问题二:会计信息质量主要有哪些特征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可核性、忠实性和中立性,及时性,可比性、统一性和一贯性,可理解性,重要性等。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其他一些概念或特征均与这两个属性密切相关。 可比性是财务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特征,是扩大会计信息有用性的重要属性。 可理解性是联系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桥梁,有用的信息必须为使用者所理解,否则再相关、可靠的信息也徒然无用,因而可理解性构成了会计信息的一个质量特征。 重要性原则是能够改变信息使用者对决策问题看法的信息。重要性和其他质量特征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相关性尤其密切。 问题三:什么叫会计?会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拼音:kuài jì 英语:accountant 词典定义:① 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账务,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 ② 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专业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 会计管理活动 会计是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可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 财务会计:编制财务报表,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信息。财务会计的信息是提供广泛的用户。其重点在于报告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 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信息,作为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决策的依据。没有标准的模式、不受会计准则的控制。 成本会计: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成本会计分为管理及财务两个方面,成本会计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并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 统计会计 会计的职能主要是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过程,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为管理经济提供必要的财务资料,并参与决策,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 会计的基本特征: 1、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2、以原始凭证为记账依据。 3、连续、系统、综合、全面的反映和监督。 问题四:会计质量信息特征的8大特征是哪些,解释相应特征简答题简述 【1】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和可验证的。而可靠性取决于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1、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就是要如是表达。 2、可核性。所谓可核性是指信息可经得住复核和验证。 3、中立性。所谓中立性是指会计信息应不偏不倚、不带有主观成分,将真相如实地和盘托出,结论让用户自己去判断。 【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是否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1、预测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决策者对事项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则此项信息具有预测价值。 2、反馈价值。一项信息如能有助于决策者验证或修正过去的决策和实施方案,即具有反馈价值。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能够被使用者所理解,即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易懂。 【4】可比性。可比性是指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会计信息尽量做到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 【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8】及时性。所谓及时性是指信息应在对用户失效之前提供给用户。 问题五:会计信息需求者的特征是什么?会计信息供求者的特征是什么?在线等,谢谢 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主要有: (一)投资者。需要会计信息的首先是投资者。持有企业股票和债券的投资者,他们为了了解和分析投资到这家企业的风险程度,预期股利收益,以及比投资到其他企业是否更合算或更加有利,就需要获得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以资在分析研究之后,做出合理的有利的投资决策。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会计信息的,首先是有风险性的企业资本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 (二) *** 及机构。 *** 作为一个宏观调控部门,为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实施宏观调节和控制,为了制定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的法规并实施,以及为了掌握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 *** 及其各职能部门需要定期地获得企业的会计信息,以用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并据以制订有关财政货币政策。 (三)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他们需要考察贷款人,需要及时地获得企业的会计信息,借以分析贷款本金利息能否如期如数的收回,及决定是否继续贷款、是否要求提供财产抵押以及是否收缩贷款规模。 (四)业务往来的债权人。他们通过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从中了解到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否采取更合理有效的结算方式,重新确认企业的资信度,避免今后双方交易造成不必要的坏帐损失,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企业的职工以及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如工会。他们也需要取得企业的会计信息,借以了解、预测企业的发展和盈利情况,如果业务经营不善,管理混乱,就会给职工的就业和报酬的稳定性带来风险。 (六)企业内部管理当局。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及有关人员,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制定重大的投资、筹资和经营决策,进行财务预测和预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他们也需要借助会计信息来完成其职能。 当然,会计信息是具有价值的,人们为了得到它而支付一定的代价。所以,如同考察其他商品一样,考察会计信息,就像劳动和资本市场那样,也存在着会计信息市场,会计信息也有价格。需要会计信息而得到它时,也应付一定的代价,即成本问题。 问题六:会计特点是什么 会计的特点: 主要是会计核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尽管有时会计也要运用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但是货币量度始终是会计最基本的、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尺度。 2.以凭证为依据 会计的任何记录和计量都必须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这就使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可验证性。 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凭据)才能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进行加工处理。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经济管理活动所不具备的。 3.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会计在利用货币量度计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时,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连续地不间断地进行登记,对每一次经济业务都无一遗漏地进行登记,不能任意取舍,做到全面完整。现时,登记时,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而不能杂乱无章,并通过价值量进行综合、汇总,以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问题七:会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会计的基本特征是: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问题八:什么是会计?它有哪些特点 会计是以货币为计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会计的特点就是介于企业和税务之间的桥梁,没有会计,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及成果就难以反映;国家就无法收税。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严格地以凭证为依据 3、提供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4、对经济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督会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为会计外部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同时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第二,提供有关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 第三,定期反映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 第四,要受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约束。 第五,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统一的、定型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第六,财务会计要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问题九: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主要特征包括哪些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趟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对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带来损失。为了赏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 (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模糊不清、不能晦涩难懂,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具体要求: 1.纵向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 2.横向比较: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1.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2.大多数的业务交易,其法律形式反映了经济实质;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法律形式没有反映经济实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按照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账务处理。 六、重要性 1.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完整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要求将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完整、全面的计量、报告。 2.重要性的判断取决于性质和金额两个方面,相同的金额对于规模不同的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重要性理解。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费用和损失。 八、及时性 1.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2.及时性要求体现在会计信息收集、加工、披露、报告等各个环节。 3.及时性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起着制约作用。 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问题十:会计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 (1)普遍性 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在上述领域中,后三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运用,而且可以说是起步晚、发展快、成效大,只是还不能真正达到会计信息化的水平,在会计理论方面却相对滞后。准确地讲。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赖以存在的还是传统的会计理论,既没有修正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更没有构建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首先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诸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2)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以支持“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这一过程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实现信息的集成化。信息集成包括三个层面: 企业组织内外与企业组织有关的所有原始数据只要一次输入,就能做到分次利用或多次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建立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上的21世纪会计信息系统是与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有机整台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信息系统,它具有极强的适应力。 (3)动态性 动态性,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信息化在时间上的动态性表现为: 第一,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无论是企业组织部的数据(例如发票、订单),还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数据(例如入库单、产量记录)。也无论是局域数据.还是广域数据,一旦发生,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及时送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等待处理。 第二,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系统,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以保证信息动态地反映企业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发布、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4)渐进性 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重构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种能动性的体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会计信息一般直接来源于

会计信息一般直接来源于记录在“单、证、账、表”上各种原始会计资料。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包含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数据输入,系统转换,信息输出"三个有机过程。它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化, 以及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内涵的日益复杂,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会计信息主要包括哪些信息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1、投资者,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其他使用者的需要服从于投资者的需要;2、债权人,作为债权人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衡量贷款风险,作出贷款决策;3、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制定宏观调控和管理措施,进行税收征管,调节国民经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4、社会公众,了解企业产品质量、价格变动情况、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地位、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信誉情况,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扩展资料一般来说,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管理及制定公司战略决策的内部管理人员;另一类为利用会计信息做出各项决策的外部人员,如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机关等。这两类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都有需求,但两者需求重点不一样。内部管理人员更多需要的是管理会计信息,外部人员需求的更多是财务会计信息,而目前财务经理为企业提供的更多的是财务会计信息,所以这些信息往往无法满足内部管理人员需要。抽丝剥茧,我们一一分析下两者差别。1、两者对会计政策与方法选择的自由度有差外部人员需要的会计信息需严格遵守公认会计准则或制度,而内部管理人员在会计政策与方法选择上除了考虑管理决策所涉及的成本效益问题外,就没有任何其他限制。2、报告关注时点外部使用者更多关注经营成果,重视对历史的评估;内部管理人员更关注未来。比如看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更多关注若干年来的变化,从而找到变化趋势;而内部管理人员是将当期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找到未来改善的空间。3、报告时期的关注外部使用者需要的财务报告就是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而内部管理人员需要的报告期就很灵活,可以是每小时的,每天的等等。4、报告类型外部使用者要的就是概括性报告,主要体现的是企业整体状况,一般就是会计准则规定的相关报告内容;而内部管理人员一般需要的是详细报告,可以是包括产品、部门、区域的,也可以说内部管理人员有什么样的决策需求,财务经理就应该提供详细程度的报告。外部信息者需要财务信息,财务经理只需提供公允会计准则规定的报告就OK了,但内部管理人员需要财务信息时,除了公允会计准则规定的报告外,我们更应该提供能满足以下要求的会计信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信息使用者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