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问题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关于新生儿脐带的护理问题,都需要注意什么呢?护理方法有哪些?

新生儿脐带护理要注意: 1、给宝宝护理脐带前,一定要洗手,防止手上的细菌感染宝宝的脐带; 2、在脐带脱落前,给宝宝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水进入肚脐。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护理新生儿的时候是非常费事的,一方面是他比较小,洗澡穿衣服的时候生怕弄伤他,一方面又怕他太冷,出现感冒的情况,以下是关于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1    10护理误区    1、生理性黄疸误认为肝炎   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如果10天内黄疸消失,就不是病态,更不是肝炎,叫“生理性黄疸”。它一般在生后第4~5天出现,一周左右消失。早产儿黄疸可持续到14天消失,产生原因:   (1) 孩子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加,使血中间接胆红素增加,使皮肤发黄。   (2) 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肝细胞产生的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的将间胆转化为直胆而由胆道排泄,间胆在血中浓度增高,引起皮肤黄染。   总之,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生理过程,不需要治疗。    2、挤压乳腺   新生儿的乳房在生后第4~5天出现轻度肿胀,并有少许乳汁溢出,7~10天达高潮。这是因为母亲在妊娠后期体内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儿通过胎盘吸收了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时性肿胀,无论男孩、女孩都可有,属于生理现象,2~3周即可消失,千万不要挤压,它的恶果就是患“乳腺炎”。    3、错弃初乳   初乳是指产后12小时以内分泌的乳汁,因初乳颜色太黄,比较清淡,所以有的人认为“初乳”是“坏乳”而白白挤掉,甚为可惜。因为初乳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同时还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它能杀死破伤风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双球菌及引起腹泻致病的大肠杆菌,且能抵抗麻疹、小儿麻痹等病毒。实践证明:产后开奶时间越早,乳汁分泌越好;吸吮越勤越早,产乳越多。    4、正常溢乳误为呕吐   新生儿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较紧张,胃容量小(约为30~60毫升),胃呈水平位,故易发生溢乳。喟奶后应将新生儿竖起,轻拍后背,排出咽下的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枕头高3~4厘米即可。少量溢乳属正常现象,不应按呕吐治疗。    5、误擦胎脂   胎脂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感染及保温的作用。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糜烂外,其它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    6、脱水热误为感染   少数新生儿出生后的第3~4天有一过度性发热,体温骤升,有时可达39℃左右,但一般情况良好,夏季多见。若补足水份后,体温可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不需治疗。有人误为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是不必要的。    7、新生儿脱发   有些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头发很好、很黑,过些日子有的地方会脱发,这不是病态,属正常现象,俗称“奶秃”,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头发也会越长越好的。不过造成新生儿脱发的原因尚不清楚。    8、四肢抖动是不是抽疯了   因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对下级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常出现不自主和不协调的动作或睡眠时会因突然抖动而惊醒,父母不必担心,这不是病态,是正常现象,慢慢可以随孩子的增长而消失。    9、新生儿哭闹   安抚新生儿哭闹的5个窍门(宝宝海)导读:宝宝哭闹的时候爸爸妈妈有时会觉得烦,怎样安抚哭闹的宝宝的呢?   关键字:新生儿哭闹,新生儿护理,新生儿,育儿知识   包裹: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是被紧紧包裹着的。专家认为,“襁褓法”可以让宝宝感觉像是重新回到了子宫,获得被保护的安全感。具体方法是:使用长宽均为1、5米的包布将宝宝包裹好,在不妨碍宝宝正常呼吸的前提下,尽量裹得紧些。   侧抱:家长常常采用让婴儿平卧在怀里的姿势抱孩子,但事实上这样往往无助于安抚宝宝。美国专家认为,刚刚降生的婴儿事实上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从子宫的温暖环境里出来就类似于让普通人类从树上掉下来,刺激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莫洛反射”,表现为哭闹不停。而把婴儿竖直抱起或侧抱则会关闭这一反射,让宝宝尽快安静下来。   声音:其实胎儿在母体中的环境并不是非常安静的,包括母亲血管流动的“刷刷”声、母亲心脏跳动的声音、肠胃蠕动的声音、说话的声音等等。新生宝宝耳膜较厚,对于成年人来说有点响的声音对新生儿来说可能刚好合适。家长可以为宝宝营造这种类似的声音环境,使用吹风机、吸尘器、收音机、烘干机、流水或选择“白噪音CD”,都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对着宝宝的耳朵“嘘”声也让宝宝很受用,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安全感。   摇晃:在妈妈的子宫里,无论妈妈在走路、坐着看电视,或是睡觉时翻身,宝宝的感觉就像在海上坐船一样舒适,因此轻轻地摇晃会受到新生宝宝的喜欢。但专家提醒家长注意:摇晃宝宝的幅度要小而快,不适当的摇晃可能导致婴儿身体受到伤害甚至猝死。   吮吸:宝宝在预产期前3个月就开始练习吮吸手指了。把你的手指放在婴儿的嘴巴里,或是给他使用安抚奶嘴。吮吸不仅能够缓解宝宝的饥饿感,还会激活大脑深处的镇静神经,将宝宝带入深沉的平静,让宝宝进入满意的放松阶段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2    一、难以避免的胃食管反流(吐奶)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部食物及胃酸反流食道或口腔,孩子出现胃食管反流的主要表现是吐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婴儿食道下的括约肌发育的不完全,所以新生儿前六个月会经常吐奶。   孩子吐奶的时候,奶水会从孩子的口腔,鼻子中溢出,如果孩子精神好,没有异常情况,可以不用担忧,这是正常的现象。大多数孩子在12~14个月的时候这种情况会消失。如果没有消失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那么,新手妈妈应该怎样减少宝宝吐奶呢?   1、少量多次的喂奶   2、在喂奶的中间给孩子拍嗝   3、喂奶后竖抱孩子半小时左右,给孩子拍嗝   4、喂奶时尽量减少孩子吸入过多的气体   5、在安静、放松的环境下喂奶    二、常见的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升高引起的。大部分宝宝出生后第1周就会遇到。新生儿黄疸分成两类,一类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类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2~3天后出现。大部分宝宝2周左右能够自行消退,早产儿一般在4周左右消退。在此期间,给宝宝多多哺乳,多吃多拉可以有效缓解。   一般情况的生理性黄疸可以在家自行护理,仔细观察,不用太过担心。但是如果孩子出现四肢发黄的情况家长就要小心了,特别是孩子出现手心脚心发黄的情况,家长需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有一种黄疸叫母乳性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对于这种类型的黄疸,可以暂停3天母乳,观察黄疸是否减轻,减轻基本可以确定是母乳性黄疸。如果确定是“母乳性黄疸”且没有其他疾病,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一般的母乳性黄疸大多在6~12周就会消退,但是如果宝宝被医生判定为重度母乳性黄疸,就要遵从医嘱及时治疗,以防宝宝受到伤害。   病理性黄疸在孩子出生24小时内出现,发病早且病情迅速加深,持续时间长,可能会有反复。对于这种类型的黄疸,家长要小心,早发现早治疗。    三、有一种不明原因的哭闹叫“肠绞痛”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啼郎。”对于父母来说,最崩溃的事莫过于孩子哭闹,而你却找不到原因。常常在黄昏出现的肠绞痛,在孩子出生2周~3个月内出现,目前没有找到确切的原因。   但随着肠道发育成熟,大多数孩子五个月后肠绞痛会自行消失,目前尚未发现对孩子的发育造成影响。孩子发生肠绞痛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去安抚他呢?飞机抱、按摩以及遵从医嘱使用药物都是缓解孩子肠绞痛的有效方法。    四、饭后的“肠胀气”   在宝宝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如果吃奶后出现小脸通红、全身使劲、两腿乱蹬、哭闹等情况,那么孩子可能出现了肠胀气。为什么会发生肠胀气?如果是母乳喂养可能与母亲吃的食物有关。如大豆,萝卜等容易产气的食物。   如果是奶粉喂养,则可能是对奶粉有反应,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原因,是喂奶时吸入了大量的空气。另外,孩子哭闹时往往也会吸入气体,造成肠胀气。    怎样减少肠胀气的发生呢?   1、母乳喂养时少吃或不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含酸的食物、奶制品、豆制品等;   2、尽量减少孩子喝奶时吸入的气体。母乳喂养时,让乳房和孩子的嘴贴合不留空隙。奶瓶喂养时,把奶瓶30~40度角倾斜摆放并排出多余气体;   3、给孩子喂奶的时候,让孩子的头部高于腹部,然后再通过给孩子拍嗝,排出气体;   4、孩子吃奶后,让孩子趴着或者给孩子飞机抱等姿势,排出多余气体;   5、排气操,宝宝胀气后,给他来套排气操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同时还能增加亲子互动呢。    五、容易引起并发症的“鹅口疮”   很多人觉得孩子还没有长出牙齿,不用做口腔护理,这种观念是不对的。1-3个月的宝宝还没有长出牙齿,可以用棉签或纱布蘸水给宝宝清理口腔。   如果孩子口腔内出现了白色乳凝状物,由开始的点状小片逐渐发展成大片,那么孩子可能患上了鹅口疮。鹅口疮不会引起宝宝疼痛,但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   如果孩子患上了鹅口疮,新手妈妈的饮食就要清淡营养,并给孩子适当地做好卫生,但不要矫枉过正,最后遵从医嘱用药。相信孩子的鹅口疮很快就能痊愈。    六、给孩子带来痛苦的“尿布疹”   什么是尿布疹?尿布疹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红屁股”。长期泡在尿液中或者尿布不通气都会造成孩子的屁股上长出红色的小疹子,这种情况就是尿布疹。严重的尿布疹会造成皮肤破裂、溃烂,给孩子造成极大的痛苦。   让孩子的"屁股保持干爽、清洁是预防尿布疹的主要方式。如果孩子已经出现尿布疹,可以通过给宝宝勤洗屁股,勤换尿布、涂抹屁屁霜等方式治疗。   宝宝的尿布疹,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通常3天左右就好了,如果情况依然很严重,甚至有破皮、渗水,孩子也伴有哭闹、烦躁不安的情况。不要犹豫,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吧!    七、夏天的常客“痱子”   炎热的夏季是痱子的高发季节,白白胖胖的孩子,因为长了痱子而哭闹不安,听着一声声的啼哭,家长的心里别提多焦急了。   宝宝代谢旺盛容易出汗,但是孩子的汗液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汗水挥发不掉,就容易长痱子。特别是胖宝宝,本身脂肪层厚,皮肤褶皱多,汗液更不容易挥发。   痱子一般分为三种:白痱、红痱、脓痱。   白痱:针尖至针头大小,白色透明水泡,不痒,但水泡易破;   红痱:成片出现,周围发红,会伴有极痒、刺痛等感觉,快速出现,且是最常见的一种痱子,红痱加重会变成脓痱。   脓痱:脓痱顶端有小脓包,脓包破损会引发细菌感染,严重的会发展成败血症。   新手妈妈应该怎样应对痱子这个夏天的常客呢?   1、减少孩子的穿衣量,少穿少盖,保持凉爽干燥,大部分的痱子都会消失;   2、孩子长痱子的地方不要穿、盖,尽量暴露在空气中;   3、室内温度保持在26度左右,不要太热,保持凉爽通风;   4、保持孩子皮肤的干爽清洁;   5、严重的痱子尽快就医。   新生儿的主要护理问题3   新生儿期,有些宝宝会遭遇到一些小问题,护理不当带来的问题会给新生儿的健康带来威胁。那么,护理新生儿护理要点是什么呢?   护理新生儿护理要点之一是注重脐带的护理。新生儿脐部流黄水和脓性分泌物,则这是脐炎,新生儿肚脐化脓(脐炎)是指新生儿脐部有粘液、脓性分泌物,并带有臭味或脐窝周围皮肤发红的   轻症者除脐部有异常外,体温及食欲均正常,重症者则有发热吃奶少等表现。正常的脐部分泌物呈清凉的淡黄色或米汤色,些许粘稠。若宝宝脐部的分泌物十分浓稠甚至伴有异味,那多半是不正常的分泌物。   给肚脐消毒首先要做准备用物,棉签数支、75%的酒精一瓶。然后彻底洗净双手,在帮宝宝做护理之前,必须以香皂搓洗手腕至指尖约20秒,才可达到杀菌的功效。   取棉签一支,用75%的酒精蘸湿(要完全浸湿效果才好),用手拉起宝宝的脐带,让其露出根部(经常提拉宝宝的脐带可以加速断裂)然后依序由脐带根部到上方擦拭一遍,最后扩至脐部周围皮肤。同法消毒两遍。   如果宝宝有肚脐干燥状况良好,则完成前三个步骤后包上尿布即可。但若是宝宝的脐部有感染的现象,出现发臭或是不明分泌物时,则应请医生诊治。   新生儿的护理需要特别细致周到,因此宝妈宝爸们都应该先了解各种新生儿护理的知识,以应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浅谈浅静脉穿刺中的循证护理问题及措施_静脉治疗管理质量控制

  摘 要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探讨浅静脉穿刺中的不良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浅静脉穿刺缺陷41例,查阅检索相关文献,循证护理措施。结果: 应用循证护理可以减少浅静脉穿刺护理缺陷的发生。结论:循证护理可以促进护理人员阅读大量的专业资料,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浅静脉穿刺;护理问题;循证护理   浅静脉穿刺包括静脉采血、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是护理人员的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为了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避免浅静脉穿刺中的不良问题,我科于2010年2月开始将循证护理引入浅静脉穿刺技术中,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月我科浅静脉穿刺缺陷41例,其中静脉采血溶血4例,凝血5例,吸血不畅4例,静脉输液液体渗漏7例,输液速度不当21例。   2.确定护理问题   在浅静脉穿刺中容易发生哪些缺陷,影响缺陷的因素有哪些,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和尽可能减少它的发生?   3.循证   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文献,查阅相关资料,对资料的可靠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将所获得的证据和临床经验、操作技能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相结合,制定循证护理措施。   二、循证护理   1.静脉采血中的循证问题及护理措施   (1)皮下淤血、溶血、凝血是静脉采血中常见的护理问题。皮下淤血与下列因素有关。如按压不当,按压位置不准确,采血完毕只按压住皮肤进针处,而未按住血管进针处,按压时间过短,面积过小,按压力量不均匀,过轻或过重,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不断揉搓针眼处,影响局部凝血,血液渗漏造成皮下淤血;采血后肢体用力活动过早,使血管内血流压力突变,再次冲开已闭合的针眼形成皮下淤血;采血点上方衣物过紧,压迫血管,血液回流阻力增加,从血管针眼处溢出,形成皮下淤血;穿刺过深或过浅或多管采血时机械牵拉均可使采血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血液流入皮下,造成皮下淤血;穿刺一次不成功再次穿刺也容易造成皮下淤血。真空管负压较大,在操作过程中血液迅速冲入试管,血液与试管壁猛烈碰撞;采集具有抗凝剂的试管时,摇匀动作过于猛烈是造成溶血的主要原因。产生凝血的主要原因有:采血时间过长,血液凝固。抗凝管内血超过规定量,抗凝剂不能与血液充分混合造成凝血。   (2)护理措施 ①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或家属正确的按压方法。采血肢体30min内禁止剧烈活动。②摇匀抗凝管试管时动作要轻,操作时采血针头连接采血管端应以30-45°角斜插采血管内,血液沿管壁缓慢流入管底,避免红细胞猛烈撞击试管壁造成溶血。③采血时先采集抗凝管,避免采血时间过长以避免凝血的发生。   2.静脉输液中的循证问题及护理措施   (1)液体渗漏、输液速度不当是静脉输液中护理常见的问题。液体渗漏与药物因素、疾病因素、技术因素、解剖部位等有关。输液速度不当与护士药物知识缺乏、对相关疾病知识认识不够、患者自行调节滴数、输液巡视不到位、及输液调节器选择不合适有关。   (2)护理措施。 ①加强护士的基本功训练,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水平。有计划的对护士进行业务培训,掌握提高静脉穿刺的技巧,如选择合适的血管,对长期住院的病人要进行血管保护,从远端至近端顺序依次进行,尽量避开关节。同时要掌握正常的输液速度、输液滴速与时间的计算,要有意识的收集药品说明书,经常学习、熟悉新药的规格、计量、性质和应用。②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对重点时间、重点部位加强巡视,仔细观察,要耐心倾听病人的感受,如穿刺部位有无疼痛等不适,根据药物的性质及病人的感受及时调节滴速。③做好健康教育,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尊重和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告诉病人及家属输液滴速的调节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治疗方案及结合药物性质而调节的,病人及家属不能自行调节输液滴速,使患者自觉配合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   [1]彭秀晴,郭明珂,李雅静等.应用循证护理解决静脉采血中的护理问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1417.   [2]王华芳.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741-1742.

关于循证护理问题的pico格式其中p是指

循证护理问题的构建方法常用PICO模式,P是指特定的人群,为干预或暴露,C为对照组,O为结局 。循证护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近10多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第一家Joanna Briggs循证护理合作中心于2004年在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成立以来,已逐渐引起国内护理教育界的重视。虽然目前国内大多数护理院校已对研究生开设了《循证护理》课程,但对本科生还很少开设,更不用说高职高专学生了,相应的实用性应用性教材也较少见。目前,循证医学已成为医疗领域发展的主流,循证护理使护士以最新最科学的方法实施治疗方案,对于一名现代护士来讲,掌握循证护理尤为重要。循证护理问题的类型一、背景问题(一般性问题)比较普遍和基础的疾病和干预措施等,是回答前景问题的基础。二、前景问题(特殊性的问题)需要通过现有的最好的研究来回答的问题,聚焦患者的特殊情景和问题。前景问题的类型:1、干预性的问题主要围绕治疗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临床经济学评价等方面。2、预后性的问题主要为对疾病进展、结局预测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面的问题。3、诊断性问题主要针对某项检查的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接受性等提出的问题。4、病因性问题提出的问题主要包括:怎样识别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等。5、意义性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询问患者感觉、经历、体验、观点以及某些因素的意义。

循证护理问题的来源是

循证护理问题的来源是循证医学。来源:循证护理(EBN)的产生源于循证医学(EBM),是1991年加拿大Mc Master大学ALBA DICENSO教授提出的。护理专家为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EBN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病人的护理措施。循证护理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需求证据理论,三者在循证护理实践中缺一不可。需求是循证护理实践不竭的源泉,是发展护理科学、验证护理模式的前提。EBN从临床护理问题出发,经过科学研究方法论证,提出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并运用临床实践满足需求,从而形成护理专业独立的科学体系。循证护理定义:又称实证护理或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专业者的应用。循证护理的基本含义是以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并运用证据,对服务对象实施最佳的护理。核心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批判性地接受现有的专业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证据,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易变性,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基础的有证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步骤:1、提出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和临床情况,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2、搜集证据:通过检索医学数据库和其他相关的文献资源,搜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相关信息。3、评估证据: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评估,确定其可靠性和适用性。4、应用证据:根据评估结果,将合适的证据应用到实际的护理工作中。5、评估效果:对应用证据的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护理方案。

常见的循证护理问题包括

1.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将其特定化、结构化。2.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系统综述,以寻找来源于研究的外部证据。3.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和推广性进行审慎评审;4.将所获得的科研证据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即将科研证据转化为临床证据,并根据临床证据作出符合病人需求的护理计划;5.实施该护理计划,并通过自评、同行评议、评审等方式监测临床证据的实施效果。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一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含了3个要素:(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3)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确定循证护理问题时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简述确定循证护理问题时应具备的条件。    答: (1)对服务对象有高度的责任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考虑问题,在与其交谈和进行观察过程中寻找需要解决的循证护理问题。   (2)掌握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知识。   (3)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   (4)具备扎实的护理基本技能,包括与服务对象有效沟通、正确全面采集病史的技能等。   (5)综合分析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很喜欢历史新知,之前报过《内科护理学(二)》的课程,老师讲得特别好,这次又报了两门课,期待取得好成绩。   4月份就要考试了,报了《高等数学(一)》和《概论率与数理统计(经管类)》,我要跟着老师努力学习,打赢马年的第一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