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学科建设

中医护理学学科建设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以造就高素质中医护理专门人才为首要任务,学院以“集学科研究、人才培养、科研和实践基地建设为一体的重点学科”为目标推进各项工作,成绩显著:本学科是全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中医护理院校之一、国家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福建省唯一的中医护理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福建省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福建省护理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并拥有一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和校级精品课程6门。“中医护理学”为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两所临床护理教研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护理学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点。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学科建设主要成绩 项目名称 获得时间 护理学硕士授权点 2005年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 2007年 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 2007年 福建省特色专业 2008年 国家级精品课程《康复护理学》 2008年 福建省重点学科 2009年 国家级特色专业 2009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2009年 福建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2008年 变更升格为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2011年 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1年 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 2012年 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2012年 第一及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科 2012年 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3年

北京涉外护理学院和北京卫生职业学院那个好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好北京卫生职业学院(Beiji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是一所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原北京卫生学校、北京护士学校和北京市中医学校合并组建为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截止2019年学校现有三个校区(院区),第一院区(房山区窦店镇大窦路12号)第二院区(通州区玉带河西街24号)第三院区(通州区九棵树东路128号)三个校区。其中第一院区位于北京网络职业学院校内,占地344亩。

北京涉外护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是民办的学校,北京市教委网站有能查到的,

北京涉外护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应该是民办

想知道: 北京市 北京涉外护理学院 在哪

你好! 北京涉外护理学院属于北京涉外经济专修学院的二级学院,主要以培养护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护理就业为主。

北京涉外护理学院2022年录取分数线多少

460分。根据查询北京市教育局官网得知,2022年,北京涉外护理学院分数线为460分,2021年是493分,2022年比2021年少了33分。北京涉外护理学院是1994年6月经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创办的。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CBD中央商务区南面,位于北京城市总规划中核心经济区的重点发展带。环境优美、静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拥有大批花园式建筑。学院周围文化气息浓郁,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昌平校区、中国政法大学、石油大学、国防大学等著名高校环布。

北京涉外护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北京涉外经济专修学院,他下面有护理学院,简称北京涉外护理学院!民办高校,北京市教委网站有查到。

北京涉外护理学院好不好

好。北京涉外护理学院相对来说还是蛮不错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环境优美,教师资源雄厚,开设的专业多,教师知识技能高,是一所口碑不错的学校。

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学院有哪些教研室

1.护理学研究室 护理学院研究室成立于2008年8月,是一个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学研究单位,主要负责学院教研、科研工作的规划、落实和相关科研材料的整理等工作,同时还承担护理学专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室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1人。 护理学研究室承担的主要课程有: 必修课:《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 选修课:《护理教育学》、《护理研究》、《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美学》、《形体训练》; 在科研方面,本研究室先后主持省教育厅和市科技局、科研资助项目3项,学院教研项目2项,获得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主编和参编教材7部,其中卫生部规划教材2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主编或参编著作9部。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护理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篇。 2.础护理学教研室 基础护理学教研室成立于2004年,是以对学生进行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和相关护理学科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研究单位。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2人。承担全院普教、成教护理学专业本、专科教学任务: 必修课:《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社区常用护理技术》、《专业英语》、《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护理学新进展》; 形成了以《护理学基础》为中心的护理学基础课程及护理人文课程系列;教学采用了集中讲授、电化教学、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教学(实验、见习、生产实习)论文答辩等多种手段,注重与社会实践、护理实践的结合,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 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了省教育厅和市科委等资助项目五项,获得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主编和参编《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等教材10余部,在《国外医学护理护理学分册》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1篇。《护理学基础》在2006年、2007年被学校评为校级重点课,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3.临床护理学教研室 临床护理学教研室成立于2005年8月,现有5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1人,助教1人。主要承担普教、成人本专科护理学专业教学任务和对学生进行临床护理学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和相关研究的教学单位。承担课程有:《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 教研室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学历、高素质教师,不断完善教师梯队建设,使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结构更趋合理。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提高,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其教学科研水平。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现有教师全部在攻读硕士学位。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积极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专业技能。课程建设注重“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着眼于课程的整体优化,反映本校的教学特色”,并不断探索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优化教学资源,注重培养教育教学理念和精品课程建设,选用优秀教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室十分注重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护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断通过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成立至今,先后有三位教师参加了“新视点高等护理专业教材”和其他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护患纠纷的研究及对策》2006年获齐齐哈尔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在《中国误诊学杂志》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 4.社区护理学教研室 社区护理学教研室成立于2008年8月,现有专兼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助教1人。教研室承担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专科、“3+2”护专及成人教育《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社会学基础》、《精神科护理学》等课程。 《社区护理学》课程是我校护理教学改革后增加的一门必修课,于2004年起开始在护理学本科、专科中分别开设。目前,学院把社区护理实训室建设和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建设当成重点项目来抓。 社区护理学教研室在教学中采用了理论讲授、实践教学、案例讨论、PBL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注重临床基础知识与护理实践相结合,强化能力的培养,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在教研、科研方而,社区护理学教研室教研室参与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护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精神科护理学》等教材,并参与科研立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多项,发表国家级论文、省级论文数编。 社区护理学教研室将按照社区护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根据学院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开设相关课程,逐步探索以社区护理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社区护理教学和实践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5.第一临床护理学教研室 第一临床护理学教研室成立于一九九七年。随着学科队伍的不断建设及护理学院的成立,教研室也不断发展壮大,师资队伍从原有教师13名 ,目前已扩大到45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4名,中级职称16名,初级职称5名,其中优秀教师兼A级教师1人。师资队伍的层次也不断提高,具有硕士学位2人,现有教师均取得学士学位。承担着《护理管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近十门课程的四个层次(护理本科、专科、成教专科及专升本)的护理教学工作,以及学生课间见习、实习带教任务。 教研室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前准备、集体背课、观摩教学、督导听课及考核分析等程序,特别是经过2006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护理教学已趋于成熟完善。教研室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水平,培养高水平的护理专业人才的原则,开拓创新,使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快护理学科的建设,现已建立了临床护理实验室。 教研室始终重视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现完成省级教学科研《系列救护技术网络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1项,医学院教学科研《关于急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进》、《应用PBL教学法提高护理本科生危重病人护理能力的研究》、《PDCA循环在实习护生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模拟考核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微格教学法在临床护生风险教学中的应用》立项6项,其中获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主编科技书刊《实用院前急救及重症监护学》1部,参编数十部。参编《危重症护理学》、《护理管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研究》等国家级教材共7部,其中有3人为副主编。护理临床及教学科研实现零的突破,标志着医院护理学科发展水平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为促进和完善护理专业教学工作做出了大量的贡献。6.第二临床护理学教研室 第二临床护理学教研室依附于第二附属医院,选聘教师9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职6人、中级职称2人、本科学历7人,专科学历2人。目前,主要承担专科学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任务。 第二临床护理学教研室一直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贯彻始终。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传授护理专业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活跃教改思想、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集体备课、应用多媒体技术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研室注重将服务育人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中,在加强实习管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措施和方法。 虽然临床工作任务很重,但教研室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建立了学科发展梯队,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突出重点,利用优势,通过我们教研室全体教师辛勤的工作,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绩,护、教、研齐头并进,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30篇,开展教学科研5项,参与编写护理专著9部。参与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教材一部。7.第三临床护理学教研室 第三临床护理学教研室成立于2005年7月,依附于第三附属医院,是对学生进行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和相关护理学科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研究单位。现有副高职5人,中级职称2人,承担着学院普教、成教护理学专业专科、本科层次教学任务及毕业生实习的临床教学任务。 必修课:《护理学基础》《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 选修课:《护理科研》《护理教育学》《护理礼仪》。 第三临床护理教研室在护理系的直接指导下,形成了以《护理学基础》为中心的护理学基础课程及护理人文课程系列;教学采用集中讲授、电化教学、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教学(课间见习、生产实习)、论文答辩等多种手段,注重理论与社会实践、护理实践的结合;具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如美国进口呼吸机、各种输液泵、微量泵、多功能监护仪等,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受到在校学生及实习护生的广泛欢迎。 在教研、科研方面,本教研室主持了200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护理专业的学术课题研究1项,护理教师副主编和参编了各科系护理专著多册。在国家及省级期刊上发表文章30余篇

如何建设医学院护理学院的组织文化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的学院领导

院长 朱健华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大内科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先后主持并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项,2002年以来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0多项,发表学术论著3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9篇。现任中华医学会第24届理事会理事,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心血管学会常务委员,南通市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江苏省重点学科(内科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心内科、医学检验中心)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通讯编委,《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交通医学》副主编。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党务工作) 朱丹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持学院党务工作。副院长 李立人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医学院医学系,本科学位。1993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获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学位。  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病,尤其是肝胆疾病的诊治。  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南通市科技进步奖四项。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 侯蔚   副教授,硕士,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等。副院长 郭瑜洁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任江苏省护理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南通市护理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名师风范

李亚洁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家级统计源核心期刊《护理学报》主编、卫生部科教司护理科研项目专家库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肾病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INS(静脉输液学会)会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6年至今,已培养数十名护理研究生。主持军队科技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医学科研基金、省科技开发项目10余项,申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卫生部优秀电视教材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多媒体优秀软件二等奖1项。2000年至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主要研究方向:特殊环境下创伤护理、医院感染控制、肾病营养、职业危害预防及控制。 王惠珍,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从事护理教育工作近30年,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护理教育分会理事、广东省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三种护理杂志编委;曾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近几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各类教学成果奖及教学优秀奖近20项,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目前承担各类教学研究课题15项、发表论文共6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护理教育、护理管理。 刘雪琴,主任护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广东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老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学会护理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5年来,主持省社会发展计划项目2项,主持完成省科委指令性课题1项、、省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项,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第七届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广东省护理科技一等奖, 2007年获广东省第九届科技丁颖奖。在国家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50余编,主编专著2部。主要研究方向:以老年护理为主攻方向,集中对老年综合征涉及的内容进行研究。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试点开始招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是哪一年

2011年。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是中国首批恢复高等护理教育的院校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护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1年起开始招收护理博士研究生,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单位。培养模式学院多年来致力于教学改革,形成了多层次、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护理学院本科教育学制改为四年制。学生入学后在北京大学进行一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采用“渐进式”的课程设置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包括PBL教学方式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