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学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混沌学理论由谁在哪里提出,谁将次理论引进中国的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是在数学和物理学中,研究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的「混沌」现象的理论。 背景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劳仑次提出混沌理论(Chaos),非线性系统具有的多样性和多尺度性。混沌理论解释了决定系统可能产生随机结果。理论的最大的贡献是用简单的模型获得明确的非周期结果。在气象、航空及太空等领域的研究里有重大的作用。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世界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 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 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 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 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 亡了一个帝国。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混沌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非混沌系统快。布莱德福所发明之定律为书目计量学三大定律,布莱德福以应用地球物理学为例:每区的期刊数之比9:59:258 视为10:50:250 等於1:5:25所以,推论出其公式为「y=x1+x2+x3...+xn+E」。E 即 error 混沌不明的变因,如同杂讯是无法解释的。 文献计量学为何用混沌理论(chaos)? 布莱德福试图想了解这有没有法则,他研究期刊生产力的分布比例约为1:n:n^2,它分成三区:核心区、相关区、边缘区,不同区期刊数量都是差不多。核心期刊,产出的论文数量,可能一种期刊抵过其他50种期刊。浑沌理论亦可以运用在知识管理上,当可以解释的因素之下,不可解释的便是E,而创造就是在E上面所产生的。知识管理者所求的就是创新,在创新的空间上就是隐性知识,掌握住隐性知识便能够激发一个组织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