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飞秒激光原理,是什么啊?用在什么方面啊?

通俗讲:每次发射激光的时间超级短,再间隔超级短时间后又发射,如此连续循环作用见楼上

激光原理

激光原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质上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吸收或辐射光子,同时改变自身运动状况的表现。激光并不属于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光,它是通过一种物理原理形成的光。如果想要明白激光是怎样产生的,就需要了解几个物理概念。第一个概念是跃迁。在目前已知的科学体系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处于不同能级的轨道上的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进行绕核运动。位于低能级轨道上的电子想转移到高能级轨道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反过来,高能级轨道上的电子想转移到低能级轨道上就要释放一部分多余的能量。第二个概念是发光过程。一般情况下,在没有外界影响的状态下,高能级的原子会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并将多余的能量以发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这种发光的过程被称作自发辐射。平时我们家里使用的日光灯和白炽灯等的发光原理就是如此。

激光散射原理和半导体激光原理

  激光散射技术是指用激光作光源,在入射光方向以外,借检测散射光强度、频移及其角度依赖等而得到粒子重量、尺寸、分布及聚集态结构等信息的方法的统称,有着广阔的用途。就检测纳米材料而言,主要涉及频移及其角度依赖性的检测,这种散射技术又称动态光散射、准弹性光散射及光子相关光谱,分别以测定参数的性质、能量转移的大小及测定方法的原理而得名。

激光原理本科难吗

难。激光原理本科难,波动光学那部分也是偏向于概念理解。大学本科,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由大学或学院开展,极少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本科教育重于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

考研激光原理的大学学校排名

光电子专业……华科大 1∴天津大学2浙江大学3南开大学4北京理工大学5

激光原理题答案

求激光原理(周炳琨) 答案

在激光原理中,三能级系统与二能级的区别

能不能产生激光的区别。在激光原理中,三能级系统能产生激光,二能级的不能产生激光,所以区别是能不能产生激光。激光是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质上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吸收或辐射光子,同时改变自身运动状况的表现。

激光原理中的增益系数z和吸收系数A的单位是什么

增益系数的单位是/m或者/cm,吸收系数也一样

从激光原理的角度来说,横模与纵模有什么区别和特性?

简单的说,横模描述横截面上的场强分布,由一个积分方程的本征值问题描述。纵模描述腔内可能存在的电磁场本征态,由一个微分方程的本征值问题描述。纵模和横模都是模式,是谐振腔内可能存在的稳定光场的本征态。纵模是沿腔轴线方向的电磁场的本征态。纵模数表示激光震荡的频率数,表征激光的单色性好坏。单一纵模的单色性最好。横模是垂直腔轴方向的本征态。不同的横模其光场分布是不一样的,高阶横模的发散角大于基横模,也就是说横模影响激光的方向性。

飞秒激光原理,是什么啊?用在什么方面啊?

各种激光近视手术都需要先制作一个角膜瓣,然后掀开角膜瓣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最终复原角膜瓣完成手术,不同手术的差别在于制作角膜瓣的厚度以及制作角膜瓣的工具的不同。除了传统的板层刀以外,飞秒激光也是制作角膜瓣的一种,并且制作的角膜瓣更薄、更平滑。无论哪种方式切削角膜瓣,最终都需要准分子激光依据患者度数进行切削。  飞秒激光以高达1000K赫兹以上的频率发射激光切削精度与发射频率为正比关系,在角膜上纵横切削制成较薄的角膜瓣,因切削中气泡产生较少,切削后可以立即掀瓣,使角膜暴露的时间减少。——民众眼科

激光原理与技术中多纵模形成的原因???

在谐振腔内只有特定波长的光才能形成驻波,从而稳定存在,条件是2nl=mr,n是腔体折射率,l是腔长,m是级数,取任意整数,r是波长

自学 物理光学 和 激光原理 需要什么基础?

应该不是需要太多的基础,可以直接看,最好去听一听课。光学一般就考波动光学吧,如果普通物理里面机械波学的好的话就没什么大问题,主要就是各种干涉和衍射(等倾干涉、等厚干涉、菲涅尔衍射、弗朗禾费衍射、光栅衍射的各种条纹特点),另外还有偏振,就这么多。激光原理的话需要一点量子论的基础知识(也就只有E=hv,p=hλ这两个关系),学激光原理主要抓住增益和损耗两个方面,主要涉及激光器的结构、自再现模高斯光束的性质公式、增益阈值、速率方程等等的基础知识。另外如果是自动化专业的话傅里叶变换应该不成问题吧,激光原理可能要用到一点点。

【求助】激光原理看哪本好

gitan(站内联系TA)Orazio Svelto 的 Principles of Lasers,非常经典 Orazio Svelto 的 Principles of Lasers,非常经典 或者Siegman 的 LASERS Principles of Lasers可惜那个中文版真没卖的,英文看着麻烦,当年老师就是讲的这本,可惜我学的马马虎虎charming1982(站内联系TA)建议两本结合起来看逐梦天涯(站内联系TA)哪本都无所谓,选定一本好好看就可以了,如果想深入研究呢就把推导什么的好好看看,如果只是想系统的知道激光是怎么回事就把各种条件啊,还有公式结论记好就可以了。我看了几本激光原理的书,其实写的都差不多。看完这个还想近一步了解的话,建议看国防工业处的激光器件原理与设计(李适民),就会跟你讲具体的东西了,包括激光的一整套东西,从电源到冷却系统酷家(站内联系TA)都买来!择优,相互补充yuhuaqing(站内联系TA)国外的 LASERS Siegman 纪念 激光原理 沈柯著 相当深刻的一本书 绝对写得很到位的一本书,尤其是物理思想写的比其他几个搞工科的清楚些,如果要看国外的建议看看兰姆写的一本激光原理书籍,尤其是库思想写的很好dulituan08(站内联系TA)学习一下jt120lz(站内联系TA)C. C. Davis 的Laser and Electro-Optics不错凌风2202(站内联系TA)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激光原理还是很有水准的,相比周炳坤的详细。而且很多是西大物理系总结的结果,应该说很经典。推荐看看!!

激光原理及应用答案激光器的模式,何为纵模何为横模

普通激光器的模式可以分为横模和纵模。横模是激光光束在横截面上的光场分布,换句话说,就是你对着激光发射口看到的激光光场分布。纵模是指,在激光腔内有若干可以起振的激光,笼统上讲,每一个可以在腔内稳定震荡的频率光都是一个纵模,纵模就是这些频率的叠加,所谓单纵模可以大致等效于单频,就是单色性很好,频率很单一的激光。

激光原理哪本书讲的比较清楚

很多啦,一般讲的都很清楚,我这有几本,电子版的。激光原理与技术,阎吉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激光原理与激光技术,俞宽新,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这两本都不错。

谁能解释一下激光原理中的“烧孔效应”?

烧孔效应hole-burning effect激活物质内反转粒子数的选择性消耗效应。给个专业链接:http://www.qiji.cn/drupal/node/6762激光是由于受激辐射和光腔的选模作用实现的,它的单色性好,相干性好,方向性好,亮度高。激光器通常工作于多模振荡,表现为空间上产生多模横振荡,纵向上具有多个频率组分的振荡。介质的增益饱和效应有均匀加宽的增益饱和效应与非均匀加宽的增益饱和效应,它们影响激光器的输出激光。均匀加宽稳定激光器应为单纵模输出,但激光较强时,会出现多纵模振荡。激光越强,振荡模式就会越多。当频率为 的纵模在谐振腔内产生稳定振荡时,腔内就会形成驻波场,波腹处的光强最大,波节处的光强最小。频率为 的模在腔内的平均增益系数为 ,但轴向上各点的反转集居数密度和增益系数不同,波腹处增益系数最小,波节处增益系数最大,这一现象为增益的空间烧孔效应。论文下载:http://gx.jznu.net/jxxg/yhq.doc

多少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

1958年。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和汤斯发现了激光,它具有亮度极高、单色性好、方向性好三大特点,然后提出了激光原理。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宣布获得了激光,到1960年7月7日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

模体积的物理意义 激光原理上的

横模乘以纵模

帮我写一篇激光原理的论文

激光发展史激光以全新的姿态问世已二十余年。然而,发明激光器的历程却鲜为人知,至于发明者如何从事艰难曲折的探索,就更少人问津了。其实,每一项重大发明,都是科学家们智慧的结晶,里面包涵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自然,激光器的发明也不例外。   说得准确些,对激光的研究,只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才出现一个崭新阶段。在此之前,人们只对无线电波和微波有较深研究。科学家们把无线电波波长缩短到十米以内,使得世界性的通讯成为可能,那是30年代的事情。后来,随着速调管和空穴磁控管的发明,科学家便对厘米波的性质进行研究。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射频和光谱学的发展,辐射波和原子只间的联系又重新被强调。大战期间,科学家们发明并研制了雷达(战争对雷达的制造起了推动的作用)。从技术本身来说,雷达是电磁波向超短波、微波发展的产物。大战以后,科学家又开创了微波波谱学,目的是探索光谱的微波范围并把其推广到更短的波长。当时,哥仑比亚大学有一个由汤斯(C.H.Townes)领导的辐射实验小组,他们一直从事电磁方面以及毫米辐射波的研究。1951年,汤斯提出了微波激射器(Maser全称Microwave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概念。经过几年的努力,1954年汤斯和他的助手高顿(J. Cordon)、蔡格(H. Zeiger)发明了氨分子束微波激射器并使其正常运行。这为以后激光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当时,汤斯希望微波激射器能产生波长为半毫米的微波,遗撼的是,激射器却输出波长为1。25cm的微波。微波激射器问世以后,科学家就希望能制造输出更短波长的激射器。汤斯认为可将微波推到红外区附近,甚至到可见光波段。1958年,肖洛(A.L.Schawlow)与汤斯合作,率先发表了在可见光频段工作的激射器的设计方案和理论计算。这又将激光研究推上了一个新阶段。  现在,人们都知道,产生激光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粒子数反转;二是谐振腔。值得注意的是,自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受激辐射的概念以后,1940年前后就有人在研究气体放电实验中,观察到粒子反转现象。按当时的实验技术基础,就具备建立某种类型的激光器的条件。但为什么没能造出来呢?因为没有人,包括爱因斯坦本人没把受激辐射,粒子数反转,谐振腔联系在一起加以考虑。因而也把激光器的发明推迟了若干年。在研究激光器的过程中,应把引进谐振腔的功劳归于肖洛。肖洛长期从事光谱学研究。谐振腔的结构,就是从法——珀干涉仪那里得到启示的。正如肖洛自己所说:“我开始考虑光谐振器时,从两面彼此相向镜面的法——珀干涉仪结构着手研究,是很自然的。”实际上,干涉仪就是一种谐振器。肖洛在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七年中,积累了大量数据,于1958年提出了有关激光的设想。几乎同时,许多实验室开始研究激光器的可能材料和方法,用固体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的研究工作始于1958年。如肖洛所述:“我完全彻底地受到灌输,使我相信,可以在气体中做的任何事情,在固体中同样可以做,且在固体中做得更好些。因此,我开始探索、寻找固体激光器的材料…...”的确,不到一年,在1959年9月召开的第一次国际量子电子会议上,肖洛提出了用红宝石作为激光的工作物质。不久,肖洛又具体地描述了激光器的结构:“固体微波激射器的结构较为简单,实质上,它有一棒(红宝石),它的一端可作全反射,另一端几乎全反射,侧面作光抽运。”遗撼的是,肖洛没有得到足够的光能量使粒子数反转,因而没获成功。可喜的是,科学家迈曼(T.H.Maiman)巧妙地利用氙灯作光抽运,从而获得粒子数反转。于是,1960年6月,在Rochester大学,召开了一个有关光的相干性的会议,会议上,迈曼成功地操作了一台激光器。7月份,迈曼用红宝石制成的激光器被公布于众。至此,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宣告诞生。  激光具有单色性,相干性等一系列极好的特性。从诞生那天开始,人们就预言了它的美好前景。20多年来,人们制造了输出各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器,甚至是可调激光器。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成功,又开拓了新的领域。1977年出现的自由电子激光器,机制则完全不同,它的工作物质是具有极高能量的自由电子,人们可以期望通过这种激光器,实现连续大功率输出,而且覆盖频率范围可向长短两个方向发展。  现在,激光应用已经遍及光学、医学、原子能、天文、地理、海洋等领域,它标志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诚然,如果将激光发展的历史与电子学及航空发展的历史相比,你不得不意识到现在还是激光发展的早期阶段,更令人激动的美好前景将要来到。 能发1954年制成了第一台微波量子放大器,获得了高度相干的微波束。1958年A.L.肖洛和C.H.汤斯把微波量子放大器原理推广应用到光频范围,并指出了产生激光的方法。1960年T.H.梅曼等人制成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961年A.贾文等人制成了氦氖激光器。1962年R.N.霍耳等人创制了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以后,激光器的种类就越来越多。按工作介质分,激光器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染料激光器4大类。近来还发展了自由电子激光器,其工作介质是在周期性磁场中运动的高速电子束,激光波长可覆盖从微波到X射线的广阔波段。按工作方式分,有连续式、脉冲式、调Q和超短脉冲式等几类。大功率激光器通常都是脉冲式输出。各种不同种类的激光器所发射的激光波长已达数千种,最长的波长为微波波段的0.7毫米,最短波长为远紫外区的210埃,X射线波段的激光器也正在研究中。 除自由电子激光器外,各种激光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均相同,装置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激励(或抽运)、具有亚稳态能级的工作介质和谐振腔( 见光学谐振腔)3部分。激励是工作介质吸收外来能量后激发到激发态,为实现并维持粒子数反转创造条件。激励方式有光学激励、电激励、化学激励和核能激励等。工作介质具有亚稳能级是使受激辐射占主导地位,从而实现光放大。谐振腔可使腔内的光子有一致的频率、相位和运行方向,从而使激光具有良好的定向性和相干性。 激光工作物质 是指用来实现粒子数反转并产生光的受激辐射放大作用的物质体系,有时也称为激光增益媒质,它们可以是固体(晶体、玻璃)、气体(原子气体、离子气体、分子气体)、半导体和液体等媒质。对激光工作物质的主要要求,是尽可能在其工作粒子的特定能级间实现较大程度的粒子数反转,并使这种反转在整个激光发射作用过程中尽可能有效地保持下去;为此,要求工作物质具有合适的能级结构和跃迁特性。 激励(泵浦)系统 是指为使激光工作物质实现并维持粒子数反转而提供能量来源的机构或装置。根据工作物质和激光器运转条件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激励装置,常见的有以下四种。①光学激励(光泵)。是利用外界光源发出的光来辐照工作物质以实现粒子数反转的,整个激励装置,通常是由气体放电光源(如氙灯、氪灯)和聚光器组成。②气体放电激励。是利用在气体工作物质内发生的气体放电过程来实现粒子数反转的,整个激励装置通常由放电电极和放电电源组成。③化学激励。是利用在工作物质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来实现粒子数反转的,通常要求有适当的化学反应物和相应的引发措施。④核能激励。是利用小型核裂变反应所产生的裂变碎片、高能粒子或放射线来激励工作物质并实现粒子数反转的。 激光器的种类是很多的。下面,将分别从激光工作物质、激励方式、运转方式、输出波长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介绍。 按工作物质分类 根据工作物质物态的不同可把所有的激光器分为以下几大类:①固体(晶体和玻璃)激光器,这类激光器所采用的工作物质,是通过把能够产生受激辐射作用的金属离子掺入晶体或玻璃基质中构成发光中心而制成的;②气体激光器,它们所采用的工作物质是气体,并且根据气体中真正产生受激发射作用之工作粒子性质的不同,而进一步区分为原子气体激光器、离子气体激光器、分子气体激光器、准分子气体激光器等;③液体激光器,这类激光器所采用的工作物质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有机荧光染料溶液,另一类是含有稀土金属离子的无机化合物溶液,其中金属离子(如Nd)起工作粒子作用,而无机化合物液体(如SeOCl)则起基质的作用;④半导体激光器,这类激光器是以一定的半导体材料作工作物质而产生受激发射作用,其原理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电注入、光泵或高能电子束注入),在半导体物质的能带之间或能带与杂质能级之间,通过激发非平衡载流子而实现粒子数反转,从而产生光的受激发射作用;⑤自由电子激光器,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新型激光器,工作物质为在空间周期变化磁场中高速运动的定向自由电子束,只要改变自由电子束的速度就可产生可调谐的相干电磁辐射,原则上其相干辐射谱可从X射线波段过渡到微波区域,因此具有很诱人的前景。 按激励方式分类 ①光泵式激光器。指以光泵方式激励的激光器,包括几乎是全部的固体激光器和液体激光器,以及少数气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②电激励式激光器。大部分气体激光器均是采用气体放电(直流放电、交流放电、脉冲放电、电子束注入)方式进行激励,而一般常见的半导体激光器多是采用结电流注入方式进行激励,某些半导体激光器亦可采用高能电子束注入方式激励。③化学激光器。这是专门指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对工作物质进行激励的激光器,反希望产生的化学反应可分别采用光照引发、放电引发、化学引发。④核泵浦激光器。指专门利用小型核裂变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来激励工作物质的一类特种激光器,如核泵浦氦氩激光器等。 按运转方式分类 由于激光器所采用的工作物质、激励方式以及应用目的的不同,其运转方式和工作状态亦相应有所不同,从而可区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①连续激光器,其工作特点是工作物质的激励和相应的激光输出,可以在一段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以连续方式持续进行,以连续光源激励的固体激光器和以连续电激励方式工作的气体激光器及半导体激光器,均属此类。由于连续运转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产生器件的过热效应,因此多数需采取适当的冷却措施。②单次脉冲激光器,对这类激光器而言,工作物质的激励和相应的激光发射,从时间上来说均是一个单次脉冲过程,一般的固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以及某些特殊的气体激光器,均采用此方式运转,此时器件的热效应可以忽略,故可以不采取特殊的冷却措施。③重复脉冲激光器,这类器件的特点是其输出为一系列的重复激光脉冲,为此,器件可相应以重复脉冲的方式激励,或以连续方式进行激励但以一定方式调制激光振荡过程,以获得重复脉冲激光输出,通常亦要求对器件采取有效的冷却措施。④调激光器,这是专门指采用一定的 开关技术以获得较高输出功率的脉冲激光器,其工作原理是在工作物质的粒子数反转状态形成后并不使其产生激光振荡 (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待粒子数积累到足够高的程度后,突然瞬时打开 开关,从而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例如10~10秒)形成十分强的激光振荡和高功率脉冲激光输出(见技术"" class=link>激光调 技术)。⑤锁模激光器,这是一类采用锁模技术的特殊类型激光器,其工作特点是由共振腔内不同纵向模式之间有确定的相位关系,因此可获得一系列在时间上来看是等间隔的激光超短脉冲(脉宽10~10秒)序列,若进一步采用特殊的快速光开关技术,还可以从上述脉冲序列中选择出单一的超短激光脉冲(见激光锁模技术)。⑥单模和稳频激光器,单模激光器是指在采用一定的限模技术后处于单横模或单纵模状态运转的激光器,稳频激光器是指采用一定的自动控制措施使激光器输出波长或频率稳定在一定精度范围内的特殊激光器件,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制成既是单模运转又具有频率自动稳定控制能力的特种激光器件(见激光稳频技术)。⑦可调谐激光器,在一般情况下,激光器的输出波长是固定不变的,但采用特殊的调谐技术后,使得某些激光器的输出激光波长,可在一定的范围内连续可控地发生变化,这一类激光器称为可调谐激光器(见激光调谐技术)。 按输出波段范围分类 根据输出激光波长范围之不同,可将各类激光器区分为以下几种。①远红外激光器,输出波长范围处于25~1000微米之间, 某些分子气体激光器以及自由电子激光器的激光输出即落入这一区域。②中红外激光器,指输出激光波长处于中红外区(2.5~25微米)的激光器件,代表者为CO分子气体激光器(10.6微米)、 CO分子气体激光器(5~6微米)。③近红外激光器,指输出激光波长处于近红外区(0.75~2.5微米)的激光器件,代表者为掺钕固体激光器(1.06微米)、CaAs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约 0.8微米)和某些气体激光器等。④可见激光器,指输出激光波长处于可见光谱区(4000~7000埃或0.4~0.7微米)的一类激光器件,代表者为红宝石激光器 (6943埃)、 氦氖激光器(6328埃)、氩离子激光器(4880埃、5145埃)、氪离子激光器(4762埃、5208埃、5682埃、6471埃)以及一些可调谐染料激光器等。⑤近紫外激光器,其输出激光波长范围处于近紫外光谱区(2000~4000埃),代表者为氮分子激光器(3371埃)氟化氙(XeF)准分子激光器(3511埃、3531埃)、 氟化氪(KrF)准分子激光器(2490埃)以及某些可调谐染料激光器等⑥真空紫外激光器,其输出激光波长范围处于真空紫外光谱区(50~2000埃)代表者为(H)分子激光器 (1644~1098埃)、氙(Xe)准分子激光器(1730埃)等。⑦X射线激光器, 指输出波长处于X射线谱区(0.01~50埃)的激光器系统,目前软X 射线已研制成功,但仍处于探索阶段[编辑本段]激光器的发明 激光器的发明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它使人们终于有能力驾驶尺度极小、数量极大、运动极混乱的分子和原子的发光过程,从而获得产生、放大相干的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紫外线(以至X射线和γ射线)的能力。激光科学技术的兴起使人类对光的认识和利用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激光器的诞生史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其中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的受激辐射概念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指出,处于高能态的物质粒子受到一个能量等于两个能级之间能量差的光子的作用,将转变到低能态,并产生第二个光子,同第一个光子同时发射出来,这就是受激辐射。这种辐射输出的光获得了放大,而且是相干光,即如多个光子的发射方向、频率、位相、偏振完全相同。 此后,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及运动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微观粒子的能级分布、跃迁和光子辐射等问题也得到了更有力的证明,这也在客观上更加完善了爱因斯坦的受激辐射理论,为激光器的产生进一步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40年代末,量子电子学诞生后,被很快应用于研究电磁辐射与各种微观粒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并研制出许多相应的器件。这些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为激光器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如果一个系统中处于高能态的粒子数多于低能态的粒子数,就出现了粒子数的反转状态。那么只要有一个光子引发,就会迫使一个处于高能态的原子受激辐射出一个与之相同的光子,这两个光子又会引发其他原子受激辐射,这样就实现了光的放大;如果加上适当的谐振腔的反馈作用便形成光振荡,从而发射出激光。这就是激光器的工作原理。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珀塞尔和庞德在实验中成功地造成了粒子数反转,并获得了每秒50千赫的受激辐射。稍后,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汤斯以及苏联物理学家马索夫和普罗霍洛夫先后提出了利用原子和分子的受激辐射原理来产生和放大微波的设计。 然而上述的微波波谱学理论和实验研究大都属于“纯科学”,对于激光器到底能否研制成功,在当时还是很渺茫的。 但科学家的努力终究有了结果。1954年,前面提到的美国物理学家汤斯终于制成了第一台氨分子束微波激射器,成功地开创了利用分子和原子体系作为微波辐射相干放大器或振荡器的先例。 汤斯等人研制的微波激射器只产生了1.25厘米波长的微波,功率很小。生产和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推动科学家们去探索新的发光机理,以产生新的性能优异的光源。1958年,汤斯与姐夫阿瑟·肖洛将微波激射器与光学、光谱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提出了采用开式谐振腔的关键性建议,并预防了激光的相干性、方向性、线宽和噪音等性质。同期,巴索夫和普罗霍洛夫等人也提出了实现受激辐射光放大的原理性方案。 此后,世界上许多实验室都被卷入了一场激烈的研制竞赛,看谁能成功制造并运转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梅曼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研究实验室里,勉强赢得了这场世界范围内的研制竞赛。他用一个高强闪光灯管来刺激在红宝石水晶里的铬原子,从而产生一条相当集中的纤细红色光柱,当它射向某一点时,可使这一点达到比太阳还高的温度。 “梅曼设计”引起了科学界的震惊和怀疑,因为科学家们一直在注视和期待着的是氦氖激光器。 尽管梅曼是第一个将激光引入实用领域的科学家,但在法庭上,关于到底是谁发明了这项技术的争论,曾一度引起很大争议。竞争者之一就是“激光”(“受激辐射式光频放大器”的缩略词)一词的发明者戈登·古尔德。他在1957年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时提出了这个词。与此同时,微波激射器的发明者汤斯与肖洛也发展了有关激光的概念。经法庭最终判决,汤斯因研究的书面工作早于古尔德9个月而成为胜者。不过梅曼的激光器的发明权却未受到动摇。 1960年12月,出生于伊朗的美国科学家贾万率人终于成功地制造并运转了全世界第一台气体激光器——氦氖激光器。1962年,有三组科学家几乎同时发明了半导体激光器。1966年,科学家们又研制成了波长可在一段范围内连续调节的有机染料激光器。此外,还有输出能量大、功率高,而且不依赖电网的化学激光器等纷纷问世。 由于激光器具备的种种突出特点,因而被很快运用于工业、农业、精密测量和探测、通讯与信息处理、医疗、军事等各方面,并在许多领域引起了革命性的突破。比如,人们利用激光集中而极高的能量,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加工,能够做到在一个针头上钻200个孔;激光作为一种在生物机体上引起刺激、变异、烧灼、汽化等效应的手段,已在医疗、农业的实际应用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通信领域,一条用激光柱传送信号的光导电缆,可以携带相当于2万根电话铜线所携带的信息量;激光在军事上除用于通信、夜视、预警、测距等方面外,多种激光武器和激光制导武器也已经投入实用。 今后,随着人类对激光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激光器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但是它的应用范围却还将继续扩大,并将发挥出越来越巨大的作用。

激光原理与技术的图书目录

丛书序前言第1章 激光基础——爱因斯坦系数关系第2章 激光谐振腔和高斯光束第3章 激光工作物质的增益第4章 激光器稳态振荡特性第5章 典型激光器与技术附录参考文献……

请问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两门课程的顺序?

一般是先学波动光学,然后学量子光学,激光是属于量子光学的范畴。。

激光原理与技术

《激光原理及技术》课程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激光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以及激光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应用。本课程主要包括:激光发展简史及激光的特性、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光学谐振腔与激光模式、高斯光束、激光工作物质的增益特性、激光器的工作特性、激光特性的控制与改善、典型激光器等。深入浅出介绍激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等内容。第1章介绍激光诞生过程中与量子力学出现有关的基本历史事实,以及这些历史事实中的数学物理内容。第2章介绍谐振腔的稳定性、谐振腔中的模式。第3章介绍高斯光束及其与谐振腔的关系。第4章介绍激光器内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包括光谱加宽、增益机制、激光振荡的过程。第5章介绍光的调制技术,包括电光调制、声光调制、直接调制、磁光调制。第6章介绍Q脉冲激光,包括调Q基本原理、调Q数值模拟、电光调Q、声光调Q、被动调Q。第7章介绍激光锁模,包括锁模的基本原理、主动锁模、被动锁模、对撞脉冲锁模、锁模光纤激光器。第8章介绍非线性光学初步知识,包括非线性极化率、耦合波方程和光学倍频。

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是在哪一年

1958年

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是在哪一年

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哈德·汤斯设想如果用分子,而不用电子线路,就可以得到波长足够小的无线电波。分子具有各种不同的振动形式,有些分子的振动正好和微波波段范围的辐射相同。激光的理论基础起源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原子受激辐射的光,故名“激光”: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从高能级回落到低能级的时候,所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1964年10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主办的《光受激发射情报》(其前身为《光量子放大专刊》)杂志编辑部致信钱学森,请他为LASER取一个中文名字,钱学森建议中文名为“激光”。扩展资料:激光的基本特性:1、定向发光普通光源是向四面八方发光。要让发射的光朝一个方向传播,需要给光源装上一定的聚光装置,如汽车的车前灯和探照灯都是安装有聚光作用的反光镜,使辐射光汇集起来向一个方向射出。2、亮度极高在激光发明前,人工光源中高压脉冲氙灯的亮度最高,与太阳的亮度不相上下,而红宝石激光器的激光亮度,能超过氙灯的几百亿倍。因为激光的亮度极高,所以能够照亮远距离的物体。3、颜色极纯光的颜色由光的波长(或频率)决定。一定的波长对应一定的颜色。太阳辐射出的可见光段的波长分布范围约在0.76微米至0.4微米之间,对应的颜色从红色到紫色共7种颜色,所以太阳光谈不上单色性。4、能量极大光子的能量是用E=hv来计算的,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v为频率。由此可知,频率越高,能量越高。5、激光对组织的生物效应热效应、光化学效应、压强作用、电磁场效应和生物刺激效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激光

几几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

1916年。激光是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一套全新的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在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跃迁)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能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

激光切割机原理的激光原理

简单点说就是 通过激光头的聚焦镜把CO2的光束聚焦.形成高能光束进行切割雕刻

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是在哪一年

美国科学家提出激光原理是在1951年,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哈德·汤斯设想如果用分子,而不用电子线路,就可以得到波长足够小的无线电波。分子具有各种不同的振动形式,有些分子的振动正好和微波波段范围的辐射相同。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振动转变为辐射。1953年12月,汤斯和他的学生阿瑟·肖洛终于制成了按上述原理工作的的一个装置,产生了所需要的微波束。这个过程被称为“受激辐射的微波放大”。扩展资料激光的基本特性:1、定向发光。普通光源是向四面八方发光。2、亮度极高。在激光发明前,人工光源中高压脉冲氙灯的亮度最高,与太阳的亮度不相上下,而红宝石激光器的激光亮度,能超过氙灯的几百亿倍。3、颜色极纯。光的颜色由光的波长(或频率)决定。一定的波长对应一定的颜色。4、能量极大。光子的能量是用E=hv来计算的,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v为频率。由此可知,频率越高,能量越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激光

哪一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

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哈德·汤斯设想如果用分子,而不用电子线路,就可以得到波长足够小的无线电波。分子具有各种不同的振动形式,有些分子的振动正好和微波波段范围的辐射相同。激光的理论基础起源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原子受激辐射的光,故名“激光”: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从高能级回落到低能级的时候,所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1964年10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主办的《光受激发射情报》(其前身为《光量子放大专刊》)杂志编辑部致信钱学森,请他为LASER取一个中文名字,钱学森建议中文名为“激光”。扩展资料:激光的基本特性:1、定向发光普通光源是向四面八方发光。要让发射的光朝一个方向传播,需要给光源装上一定的聚光装置,如汽车的车前灯和探照灯都是安装有聚光作用的反光镜,使辐射光汇集起来向一个方向射出。2、亮度极高在激光发明前,人工光源中高压脉冲氙灯的亮度最高,与太阳的亮度不相上下,而红宝石激光器的激光亮度,能超过氙灯的几百亿倍。因为激光的亮度极高,所以能够照亮远距离的物体。3、颜色极纯光的颜色由光的波长(或频率)决定。一定的波长对应一定的颜色。太阳辐射出的可见光段的波长分布范围约在0.76微米至0.4微米之间,对应的颜色从红色到紫色共7种颜色,所以太阳光谈不上单色性。4、能量极大光子的能量是用E=hv来计算的,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v为频率。由此可知,频率越高,能量越高。5、激光对组织的生物效应热效应、光化学效应、压强作用、电磁场效应和生物刺激效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激光

激光原理是哪一年提出的?

激光原理是1916年提出的,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这一理论是说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在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能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激光的作用:激光应用很广泛,有激光打标、激光焊接、激光切割、光纤通信、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矫视、激光美容、激光扫描、激光灭蚊器、LIF无损检测技术等等。激光系统可分为连续波激光器和脉冲激光器。在激光发明前,人工光源中高压脉冲氙灯的亮度最高,与太阳的亮度不相上下,而红宝石激光器的激光亮度,能超过氙灯的几百亿倍。因为激光的亮度极高,所以能够照亮远距离的物体。红宝石激光器发射的光束在月球上产生的照度约为0.02勒克斯,颜色鲜红,激光光斑肉眼可见。

多少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

1958年。美国科学家提出激光原理是在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和汤斯提出了“激光原理”,即物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振荡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发时,都会产生这种不发散的强光-激光,为此发表论文,获得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在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跃迁)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能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简介: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原子受激辐射的光,故名“激光”: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从高能级回落到低能级的时候,所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激光应用很广泛,有激光打标、激光焊接、激光切割、光纤通信、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武器等,激光系统可分为连续波激光器和脉冲激光器。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激光

激光原理与技术

原理与技术是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质上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吸收或辐射光子,同时改变自身运动状况的表现。激光是20世纪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在通讯、医疗、工业和军事等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变革,同时还极大促进了人们对于自然界奥秘的认知水平。激光是光电子学科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包含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丰富的基本物理过程和机理,是从事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工作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激光原理与技术是光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与光学和光电子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在过去半个世纪的现代光学和物理学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和革命性技术发明中,激光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原子受激辐射的光,故名“激光”: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从高能级回落到低能级的时候,所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被引诱(激发)出来的光子束(激光),其中的光子光学特性高度一致。这使得激光比起普通光源,激光的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好。

哪位物理学家发现了激光原理

爱因斯坦

美国科学家提出激光原理是在哪一年?

美国科学家提出激光原理是在1951年。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哈德·汤斯设想如果用分子,而不用电子线路,就可以得到波长足够小的无线电波。激光的理论基础起源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查尔斯·哈德·汤斯简介:查尔斯·哈德·汤斯(1915年07月28日——2015年01月27日),美国物理学家。生于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1935年以人成等成绩毕业于故乡的福曼大学。在杜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然后去西部深造,于1939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几年中,他在贝实验室从事雷达投弹系统的设计工作。1948年他遇到拉比。拉比建议他去哥伦比亚大学。这正合汤斯的心愿,遂进入哥伦亚大学物理系。1967年起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直到去世。2015年01月27日,查尔斯·哈德·汤斯辞世,享年99岁。

点阵激光原理

点阵激光原理是通过一种强烈的脉冲激光来作用皮肤的。点阵激光会散发出来一种脉冲激光,当这种脉冲激光作用于皮肤之后,能够达到使皮下色素颗粒快速分解的效果。在物理上实际上是一种发射方式,传统的发射方式是把激光发射出来一个大光斑,大光斑的损害比较重容易产生色沉、疤痕。如果想要治疗效果保证激光的穿透深度,又想减轻并发症可以通过点阵发射方式,比如打出来仍然是大光斑但是把光斑分割成很多的小光斑,打到皮肤上成阵列的分布对皮肤的损伤就很微小,微光术和微小损伤之间是正常皮肤,可以很快的愈合从而减轻色沉、瘢痕等不良反应。

哪些大学考激光原理

浙江大学 1清华大学2 天津大学3 华科大4 北京理工5

十字激光原理

仪器发射出一种特定的波长。十字激光的原理是使用仪器从而发射出一种特定的波长,能够相对精准的选择作用于皮下的色素沉着的部位,达到去除的效果。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

激光原理及应用的介绍

激光原理及应用主要介绍了激光发展简史及激光的特性,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光学谐振腔与激光模式,高斯光束,激光工作物质的增益特性,激光器的工作特性,激光特性的控制与改善,典型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光通信系统中的激光器和放大器,激光全息技术,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激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内容。

《激光原理》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激光原理》(周炳琨 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4oV-ngv2UvwE5oP2ybH6Q 提取码:9awy书名:激光原理作者:周炳琨 等豆瓣评分:7.4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年份:2009-1页数:348内容简介:《激光原理(第6版)》主要阐述光器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其主要内容:激光器谐振腔理论、速率方程理论和半径典理论;对典型激光器、激光放大器及改善与控制激光器特性的若干技术也作了简要介绍。

从激光原理的角度来说,横模与纵模有什么区别和特性

普通激光器的模式可以分为横模和纵模。横模是激光光束在横截面上的光场分布,换句话说,就是你对着激光发射口看到的激光光场分布。纵模是指,在激光腔内有若干可以起振的激光,笼统上讲,每一个可以在腔内稳定震荡的频率光都是一个纵模,纵模就是这些频率的叠加,所谓单纵模可以大致等效于单频,就是单色性很好,频率很单一的激光。

多少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 是哪个科学家提出的

1、美国科学家提出激光原理是在1951年。 2、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哈德·汤斯设想如果用分子,而不用电子线路,就可以得到波长足够小的无线电波。分子具有各种不同的振动形式,有些分子的振动正好和微波波段范围的辐射相同。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振动转变为辐射。 3、1953年12月,汤斯和他的学生阿瑟·肖洛终于制成了按上述原理工作的的一个装置,产生了所需要的微波束。这个过程被称为“受激辐射的微波放大”。

点阵激光原理

点阵激光原理是通过一种强烈的脉冲激光来作用皮肤的。点阵激光会散发出来一种脉冲激光,当这种脉冲激光作用于皮肤之后,能够达到使皮下色素颗粒快速分解的效果,而且可以改善各种色素沉着以及斑点的问题,比如日晒斑和黄褐斑,同时对于老年斑和雀斑也能达到一定的改善效果。在做完治疗之后要做好防晒措施,不可以长时间的暴晒在紫外线。点阵激光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医美方式,通过光热的原理,对于祛疤祛斑等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是因为点阵激光是可以促进色素的分解,通过加热皮肤出现疤痕脱落以及色斑分解的目的;也可以刺激到皮肤的深层时,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使局部受损的纤维组织快速的恢复和重组,使局部的胶原蛋白不断的增生,从而来改善疤痕的症状是局部的疤痕快速的变品种使皮肤变得更加的饱满和有弹性。但是在做完手术以后,皮肤是比较敏感的,需要注意手术后的皮肤护理。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可以通过局部冰敷或者是通过使用医用的修复面膜,能够起到修复的作用。

激光舞的激光原理

激光原子若原子或分子等微观粒子具有高能级E2和低能级E1,E2和E1能级上的布居数密度为N2和N1,在两能级间存在着自发发射跃迁、受激发射跃迁和受激吸收跃迁等三种过程。受激发射跃迁所产生的受激发射光,与入射光具有相同的频率、相位、传播方向和偏振方向。因此,大量粒子在同一相干辐射场激发下产生的受激发射光是相干的。受激发射跃迁几率和受激吸收跃迁几率均正比于入射辐射场的单色能量密度。光影结合激光秀(Laser Show) 是在电脑控制下激光光束经过色彩合成调制器,激光扫描仪投射在空间或屏幕上,并能展示各种特殊的空间光束效果,精彩炫目的动,静,三维图文效果。利用光可反射的原理,做到人灯合一,光和影的完美结合,配合音乐,舞蹈 和激光互动,让人看上去像一种激光魔术表演。艺术效果激光舞是融合了激光编程、舞蹈创意、音乐制作三位一体的全新舞蹈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做到浑然一体才能真正体现激光舞的精髓。伴随着动感的音乐节奏,舞者就像光影界的魔术师,激光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 时而光随影动,时而人舞交融。每一束光线都是最好的道具,或绚烂或惊奇。表演技法激光机在一个透明的特制玻璃舞台内部,根据事先编好的声光程序发生各种激光,舞师就在这个舞台上根据光的变化进行不同的互动舞蹈,激光舞的舞蹈动作多跟街舞相似,所以跟观众一种更前卫、更现代的感受。

激光原理是哪一年提出的

“美国科学家提出激光原理是在1951年,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哈德·汤斯设想如果用分子,而不用电子线路,就可以得到波长足够小的无线电波。 激光的基本特性: 1、定向发光。普通光源是向四面八方发光。 2、亮度极高。在激光发明前,人工光源中高压脉冲氙灯的亮度最高,与太阳的亮度不相上下,而红宝石激光器的激光亮度,能超过氙灯的几百亿倍。 3、颜色极纯。光的颜色由光的波长(或频率)决定。一定的波长对应一定的颜色。

激光原理知识点

物理光学,是属于传统的“数学物理方法”的范畴,即是,光学数学化,用数学推演,来具体分析光学里面最典型的几个光学知识点,如,干涉、衍射等等。这是非常传统的物理研究方法在光学学习教学上的运用,因而,物理光学不会涉及到牛顿以外的体系,所用数学方法,就是牛顿莱布尼茨体系的微积分知识,以及后人如傅立叶从微积分里面推演出的专门一套适用于光学的数学方法,即傅立叶函数。光学里面,包括信息光学,都是属于这个范畴的知识激光原理,激光技术,激光原件等等,这些东西,已经不是牛顿的力学体系所能方便运用解释的了,它们属于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的范畴了,其实,真正的相关理论知识,我们中国的大学里面,还没有几个老师搞懂了。看看量子力学相对论出现的年代,看看激光做为一种新的事物出现的年代,我们就之道原因了。再不理解,就看看,牛顿莱布尼茨17世纪发明了微积分,到现在大学生学习起来,一头雾水的人还占大多数,我们为什么理解基本的代数几何觉得简单,这就是时间的力量了,这就是智力水平的一代代的遗传积累了,而量子力学相对论,还没有到普及中国每个大学教授的时候。讲这么多,就是说,这些近现代当代的科学知识,不要去幻想理解掌握它的理论知识了,因为你的老师理解掌握的可能都是错的,那么学习的重点在那里,就是运用,死记硬背相关的技术参数,激光现在的做用就是运用,你学理论没有用。

美国科学家提出激光原理是那一年

美国科学家提出激光原理是在1951年,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哈德·汤斯设想如果用分子,而不用电子线路,就可以得到波长足够小的无线电波。

哪一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

1958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和汤斯发现了激光,它具有亮度极高、单色性好、方向性好三大特点,然后提出了激光的原理。激光具有非常纯正的颜色,几乎无发散的方向性,极高的发光强度,因为这些神奇的特性,使激光在各个领域具有一系列的应用。激光的其他情况简介。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不能长时间停留在高能级。即使没有外界作用,也会自发地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并辐射一个光子。因为原子的这种自发辐射是完全独立的,所以,不同原子发射光子的方向全然不同。刹那间,工作物质中出现沿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子,假定工作物质具有圆柱形状,这些自发辐射光子必有一部分沿其中心轴的方向传播。

激光原理与应用

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英文名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意思是“通过受激辐射光扩大”。激光的英文全名已经完全表达了制造激光的主要过程。激光的原理早在 1916年已被著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原子受激辐射的光,故名“激光”: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从高能级回落到低能级的时候,所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被引诱(激发)出来的光子束(激光),其中的光子光学特性高度一致。因此激光相比普通光源单色性、方向性好,亮度更高。激光应用很广泛,有激光打标、激光焊接、激光切割、光纤通信、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矫视、激光美容、激光扫描、激光灭蚊器、LIF无损检测技术等等。激光系统可分为连续波激光器和脉冲激光器。

几几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

1958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和汤斯发现了激光,它具有亮度极高、单色性好、方向性好三大特点,然后提出了激光的原理。激光的理论基础起源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发展: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Schawlow)和汤斯(Townes)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当他们将氖光灯泡所发射的光照在一种稀土晶体上时,晶体的分子会发出鲜艳的、始终会聚在一起的强光。根据这一现象,他们提出了"激光原理",即物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振荡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发时,都会产生这种不发散的强光--激光。他们为此发表了重要论文,并获得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年5月1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休斯实验室的科学家梅曼宣布获得了波长为0.6943微米的激光,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束激光,梅曼因而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激光引入实用领域的科学家。1960年7月7日西奥多·梅曼宣布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梅曼的方案是,利用一个高强闪光灯管,来激发红宝石。由于红宝石其实在物理上只是一种掺有铬原子的刚玉,所以当红宝石受到刺激时,就会发出一种红光。在一块表面镀上反光镜的红宝石的表面钻一个孔,使红光可以从这个孔溢出,从而产生一条相当集中的纤细红色光柱,当它射向某一点时,可使其达到比太阳表面还高的温度。

激光原理简答

1.激光的形成激光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具有能形成粒子数反转状态的工作物质——增益介质;(2)具有供给能量的激励源;(3)具有提供反复进行受激辐射场所的光学谐振腔。2.激光的特性(1)方向性强,亮度高 (2)单色性好 (3)相干性好

那一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

1958 年,美国科学家肖洛(Schawlow)和汤斯(Townes)提出了“激光原理”,即物 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振荡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发时,都会产生这种不发散的强光--激光。他 们为此发表了重要论文,并获得 1964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激光原理及应用

激光的原理:某些物质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电的激发,由低能级的原子跃迁为高能级原子,当高能级原子的数目大于低能级原子的数目,并由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时,就放射出相位、频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这种光叫做激光。激光又名“镭射”它的全名是“受激辐射光放大”。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受激发射”理论,一个光子使得受激原子发出一个相同的光子基础。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休斯航空公司实验室的研究员梅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于王大珩领导的长春光机所。1965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第一台YAG(固体)激光器。激光应用方面:激光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切割、焊接、钻孔、打标、雕刻、测量、诊断等领域。我国的产业升级已是箭在弦上,在微焊接、精密测量、生物医疗诊断、芯片制造多个领域对激光技术的需求在不断攀升,激光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新进程。从激光行业的发展来看,激光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消费电子、3D打印、半导体、新能源、显示、生物医疗、激光检测等领域。

激光原理包括

激光是利用激发介质产生同相位、同频率和同方向的光子,通过反射镜反复放大而形成的产物。激光全称激光辐射,是一种具有高度集束性、单色性、相干性、极强光强和方向性的光束。它的原理是利用激活介质的能级结构进行激发,使得产生的光子在光学谐振腔中得到反复放大,最终就可以输出强度相对高且高度一致的激光束。激光,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测量、医疗、军事、文化、通讯等领域。激光的产生过程中,需要先进行能级激发。激活介质被激发后,一部分电子进入高能态,然后受到能态限制再回到低能态,放出的能量即可产生光子。在反射镜的反射下,光子可以在介质中传输和反射,并逐渐放大成为强激光束。光学谐振腔是维持激光功率、光束稳定性的重要结构。由于激光中的光子具有一致的相位,因此激光可以在很长的距离内传播。激光的多个特点使得其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制造、装配和精切领域中,激光切割、钻孔,激光扫描衍射等技术可以迅速、高效的完成工业自动化操作。在医疗领域中,激光治疗术用于癌症治疗、网膜分离的手术等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效果。激光也可以被用于文化领域,例如用于复原,修复文物,激光雕刻,以及创意设计。其他应用激光加工可以应用于金属加工、非金属加工、塑料加工、电子元件加工等领域。激光通信可以应用于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领域。激光测量可以应用于工业检测、环境监测、地质勘探等领域。激光照射可以应用于医疗、美容等领域。

点阵激光原理是什么

点阵激光受到了一大批爱美人士的喜爱,所以对它的认识,有许多朋友并不是很清楚它,点阵激光效果这么好,那呢?  天美皮肤专家介绍,从点阵激光治疗原理来说,它是采用新型CO2激光局部疗法,应用CO2激光能量渗透到肌肤下面并刺激新胶原蛋白生成,以分段的形式应用能量,即微量的热损伤被分隔,这样热损伤之间的正常组织不受影响,这部分皮肤可以作为热扩散区域,避免可能出现的热损伤等副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皮肤的愈合过程,能使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日常。 利用点阵激光原理祛除咖啡斑效果图   其实,点阵激光原理是系统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微透镜技术,该技术可以使激光系统产生大量微小超脉冲光束,这些超脉冲光束作用于皮肤组织后,可以在皮肤上形成直径为 0.12毫米至 1.2 毫米、深度在2毫米的微小孔,从而使皮肤形成大量的微小微创区和热累积区或显微加热区,可以形成对表皮色素组织的分区气化,另外热量在真皮的累积,可以使肌肤胶原蛋白产生即刻的收缩作用,并能长期刺激胶原蛋白的增生,从而达到祛皱、祛疤、嫩肤及解决色素异常等皮肤问题的效果。   点阵激光原理更采用点阵激光这种分段式的治疗,可以使肌肤伤口在短时间内愈合,通过人体的自然修复,置换缺陷受损组织,从而产生更新健康的组织。

点阵激光原理是什么

点阵激光受到了一大批爱美人士的喜爱,所以对它的认识,有许多朋友并不是很清楚它,点阵激光效果这么好,那呢?  天美皮肤专家介绍,从点阵激光治疗原理来说,它是采用新型CO2激光局部疗法,应用CO2激光能量渗透到肌肤下面并刺激新胶原蛋白生成,以分段的形式应用能量,即微量的热损伤被分隔,这样热损伤之间的正常组织不受影响,这部分皮肤可以作为热扩散区域,避免可能出现的热损伤等副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皮肤的愈合过程,能使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日常。 利用点阵激光原理祛除咖啡斑效果图   其实,点阵激光原理是系统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微透镜技术,该技术可以使激光系统产生大量微小超脉冲光束,这些超脉冲光束作用于皮肤组织后,可以在皮肤上形成直径为 0.12毫米至 1.2 毫米、深度在2毫米的微小孔,从而使皮肤形成大量的微小微创区和热累积区或显微加热区,可以形成对表皮色素组织的分区气化,另外热量在真皮的累积,可以使肌肤胶原蛋白产生即刻的收缩作用,并能长期刺激胶原蛋白的增生,从而达到祛皱、祛疤、嫩肤及解决色素异常等皮肤问题的效果。   点阵激光原理更采用点阵激光这种分段式的治疗,可以使肌肤伤口在短时间内愈合,通过人体的自然修复,置换缺陷受损组织,从而产生更新健康的组织。

激光原理是什么?

因斯坦在玻尔工作的基础上于1916年发表《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文章提出了激光辐射理论,而这正是激光理论的核心基础。因此爱因斯坦被认为是激光理论之父。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区分了三种过程:受激吸收、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前两个概念是已为人所知的。受激吸收就是处于低能态的原子吸收外界辐射而跃迁到高能态;自发辐射是指高能态的原子自发地辐射出光子并迁移至低能态。这种辐射的特点是每一个原子的跃迁是自发的、独立进行的,其过程全无外界的影响,彼此之间也没有关系。因此它们发出的光子的状态是各不相同的。这样的光相干性差,方向散乱, (正解处) 而受激辐射则相反。它是指处于高能级的原子在光子的“刺激”或者“感应”下,跃迁到低能级,并辐射出一个和入射光子同样频率的光子。这好比清晨公鸡打鸣,一个公鸡叫起来,其他的公鸡受到“刺激”也会发出同样的声音。受激辐射的最大特点是由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与引起受激辐射的原来的光子具有完全相同的状态。它们具有相同的频率,相同的方向,完全无法区分出两者的差异。这样,通过一次受激辐射,一个光子变为两个相同的光子。这意味着光被加强了,或者说光被放大了。这正是产生激光的基本过程。

激光原理是何时提出的

大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激光原理知识

激光,几乎已经成为所有科幻电影的标配。激光总给我们一种耀眼而神秘的感觉。其实激光并不神秘,它最简单的原理就是把光摄入一个由两面反射镜组成的谐振腔里,随着光束的来回反射,光在谐振腔里不断加强,波长也变得单一,最后从一个小孔出来,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激光了。你说谐振腔是什么啊?感觉听不懂,但在这个视频里,你会知道原来激光发明人用的最早的谐振腔,就是一个红宝石棒子,棒子两端打磨光滑,镀上银做反射镜,然后放入一个灯管里,这就做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原理现如今激光已经利用到各行各业,最先进的量子通信都是基于激光技术的,甚至量子计算机都可能由激光来实现。激光,应该说是个家喻户晓的东西,但是如果真的问起来什么是激光,恐怕不会有太多人能准确的说上来。激光,英文称之为laser,这个东西的中文名称当年是很受争议的,“莱塞”、“雷射”、“光激射器”、“光受激辐射放大器”怎么叫的都有,小时候好像还没少听到镭射这个词,都以为跟居里夫人的镭有关系,现在想想其实就是laser的音译之一,幸亏最后有钱学森院士拍板,这个东西也算是有个官方的中文名称了。laser这个词来自于五个词汇的英文首字母,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直译过来叫受激辐射光放大器,虽然不像直接叫激光来的酷炫,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相关专业的科研狗而言,这个全称很精炼的概括了激光产生的原理。想要说明白激光的原理,还真不能着急,要绕一个大弯,一上来就太直接对于不太了解这方面的同学来说有点刺激。激光的原理必须要从物质中的粒子能量说起,还必须是一些特定物质中的特定粒子,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能量状态,有时候处在高能状态,激昂亢奋,有时候处在低能状态,像早晨两三点钟的太阳。当粒子从高能状态松懈下来变成低能状态时,损失的能量就会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诸如白炽灯的光源发光都是通过自发辐射,通电后高能态粒子数增多,自发辐射就发生的非常频繁。这个过程称为自发辐射,这里应该可以很容易看出来,这还不是激光,虽然同样是光,是光也不是激光,反正就不是激光。自发辐射的光子很散漫,如果说激光的光子像天安门广场的阅兵队伍,那自发辐射的光子就像一群脱缰的野狗,毫无组织纪律性,而且它的发生不受控制,有时候不来,有时候乱来。既然亢奋的粒子会损失能量转变的萎靡,那么反过来,本来一蹶不振的粒子会不会通过某种方法获取能量的兴奋起来呢?答案是肯定的,同辐射过程类似的,低能量的粒子会紧盯着路过的光子,见到合适的就会“劫持”下来,把光子的能量一扫而光,用来将自己上升到高能态,这一过程称为受激吸收。

二氧化碳激光原理

COu2082分子为线性对称分子,两个氧原子分别在碳原子的两侧,所表示的是原子的平衡位置。分子里的各原子始终运动着,要绕其平衡位置不停地振动。根据分子振动理论,COu2082有三种不同的振动方式:①二个氧原子沿分子轴,向相反方向振动,即两个氧在振动中同时达到振动的最大值和平衡值,而此时分子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因而其振动被叫做对称振动。②两个氧原子在垂直于分子轴的方向振动,且振动方向相同,而碳原子则向相反的方向垂直于分子轴振动。由于三个原子的振动是同步的,又称为变形振动。③三个原子沿对称轴振动,其中碳原子的振动方向与两个氧原子相反,又叫反对称振动能。在这三种不同的振动方式中,确定了有不同组别的能级。具体可以参考下:http://www.antelaser.com/machining.asp有很详细的资料。可以下载保存。

激光原理

激光的原理是指通过特定物质中的特定粒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损失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这个过程称为自发辐射。而当这些粒子被外界激发后,它们会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同时释放出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这就是激光。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英文名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意思是“通过受激辐射光扩大”。激光的英文全名已经完全表达了制造激光的主要过程。激光的原理早在 1916年已被著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原子受激辐射的光,故名“激光”。激光: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从高能级回落到低能级的时候,所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被引诱(激发)出来的光子束(激光),其中的光子光学特性高度一致。因此激光相比普通光源单色性、方向性好,亮度更高。

点阵激光原理

点阵激光原理是通过一种强烈的脉冲激光来作用皮肤的。点阵激光会散发出来一种脉冲激光,当这种脉冲激光作用于皮肤之后,能够达到使皮下色素颗粒快速分解的效果,而且可以改善各种色素沉着以及斑点的问题,比如日晒斑和黄褐斑,同时对于老年斑和雀斑也能达到一定的改善效果。在做完治疗之后要做好防晒措施,不可以长时间的暴晒在紫外线。点阵激光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医美方式,通过光热的原理,对于祛疤祛斑等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是因为点阵激光是可以促进色素的分解,通过加热皮肤出现疤痕脱落以及色斑分解的目的;也可以刺激到皮肤的深层时,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使局部受损的纤维组织快速的恢复和重组,使局部的胶原蛋白不断的增生,从而来改善疤痕的症状是局部的疤痕快速的变品种使皮肤变得更加的饱满和有弹性。但是在做完手术以后,皮肤是比较敏感的,需要注意手术后的皮肤护理。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可以通过局部冰敷或者是通过使用医用的修复面膜,能够起到修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