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基尼系数是什么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基尼系数是什么

基尼系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基尼系数的表达式为G=A/(A+B)。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规定:高度平均: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指数等级极低;比较平均:基尼系数在0.2-0.29之间表示指数等级低;相对合理:基尼系数在0.3-0.39之间表示指数等级中;差距较大:0.4-0.59表示指数等级高;差距悬殊:0.6以上表示指数等级极高。社会中每个人的收入都一样、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是0;全社会的收入都集中于1个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时,基尼系数是1。现实生活中,两种情况都不可能发生。每个人的收入有多有少差距大时,基尼系数就高,差距小时,基尼系数就低。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即收入分布曲线计算的。在下图中,横轴是累计人口百分比,纵轴是累计收入百分比。对角线上的绿色斜线是绝对平均的收入分布线,黑色的纵线是绝对不平均的收入分布线,橙色的是通常见到的实际收入分布曲线。绿线与橙线之间的面积A,相当于用于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基尼系数等于A/(A+B),经济学含义是用于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

基尼系数是什么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指出中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今日在京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扩展资料:优点: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缺点:没有显示出来在哪里存在分配不公。国际间,并无制定基尼系数的准则,一些问题如应否除税项,应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应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应否加入政府的福利,并没有一致性,以至没有比较的准则。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什么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是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长久以来,人们错误的把这个指标归到基尼名下。但1964年,赫希曼在AER发表了一页纸的澄清文字,标题是《一项指标的父权认证》。据此,我们得知,基尼系数并非基尼发明的,也不是赫芬道尔重新发明的竖猜,而是赫希曼发明的。基尼系数有一个直观的数学含义。假设从总人口中随机抽签出两个人,设他们的收入为x1和x2。于是二人中较为富有的一人收入为M=max(x1,x2),较为贫穷的一人收入为m=min(x1,x2)。用概率论的语言,M和m是随机抽签的这两个人收入的次序统计量。从上述洛伦兹曲线和含的定义可以推导基尼系数满足。收入基尼系数之外,还有一种财富基尼系数。其大概算法与收入基尼系数相同,区别在于收入基尼系数的数据是来自于某地区的家庭收入统计,财富基尼系数的数据是来自于某地区的家庭总资产统计。而表现 在基尼系数上则是财富基尼系数往往要显著比收入基尼系数大,其原理也好理解,财富是收入的累计,所以往往更加极端。注意,财富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也只能介于0~1之间,但并不意味着任意部分人的财产之和都小于100%,因为存在部分家庭的总资产为负,这一竖猜点很明显:欧洲多数国家前80%的就已经占据100%的财富,在美国,后14%的收入为负 ,后36%的收入总和为零。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其具体含义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余竖猜仿型间的收入分配绝大判对不平均,余仿型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除了收入基尼系数之外,还有一种财富基尼系数。其大概算法与收入基尼系数相同,区乎猛别在于收入基尼系数的数据是来自于某地区的家庭收入统计,财富基尼系数的数据是来自于某地区的家庭总资产统计。而表现 在基尼系数上则是财富基尼系数往往要显著比收入基尼系数大,其原理也好理解,财富是收入的累计,所以往往更加唤顷笑极端。注意,财富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也只能介于0-1之间,但并不意味着任意部分人余仿型的财产之和都小于100%,因为存在部分家庭的总资产为负,这一点很明显:欧洲多数国家前80%的大判就已经占据100%的财富,在美国,后14%的收入为负 ,后36%的收入大判总和为零。

基尼系数名词解释

基尼系数名词解释: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之一。其包括收入基尼系数(Income Gini)和财富基尼系数(Wealth Gini)。两者的算法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收入基尼系数的数据是来自于某地区的家庭收入统计,财富基尼系数的数据是来自于某地区的家庭总资产统计。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组织或教科书给出最适合的基尼系数标准。但有不少人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时,居民收入过于平均,0.2-0.3之间时较为平均,0.3-0.4之间时比较合理,0.4-0.5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差距悬殊。基尼系数最早由意大利统计与社会学家Corrado Gini在1912年提出。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不同,计算结果的差别较大。关于中国的基尼系数,争议较大,但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较高。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用于描绘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自2000年开始就越过了0.4的警戒线,并且逐年上升。

基尼系数是什么

基尼系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基尼系数的表达式为G=A/(A+B)。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规定:高度平均: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指数等级极低;比较平均:基尼系数在0.2-0.29之间表示指数等级低;相对合理:基尼系数在0.3-0.39之间表示指数等级中;差距较大:0.4-0.59表示指数等级高;差距悬殊:0.6以上表示指数等级极高。社会中每个人的收入都一样、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是0;全社会的收入都集中于1个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时,基尼系数是1。现实生活中,两种情况都不可能发生。每个人的收入有多有少差距大时,基尼系数就高,差距小时,基尼系数就低。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即收入分布曲线计算的。在下图中,横轴是累计人口百分比,纵轴是累计收入百分比。对角线上的绿色斜线是绝对平均的收入分布线,黑色的纵线是绝对不平均的收入分布线,橙色的是通常见到的实际收入分布曲线。绿线与橙线之间的面积A,相当于用于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基尼系数等于A/(A+B),经济学含义是用于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

什么是基尼系数跟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其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 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  或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收入变动百分比  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分别是什么呢?

恩格尔系数(Engel"s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当然数据越精确,家庭或国家的经济情况反应也就越精确。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