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是哪些?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八句,分为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诗词格律的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一部分五言绝句、一部分七言绝句。之所以说只是一部分的绝句,是因为绝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符合近体诗要求的古绝。近体诗中七言是在五言的基础上扩充来的,明白了五言的格律,也就懂得了七言的格律。五言诗只须记住以下规律,不必背诵,也就自然掌握了。一、 双平双仄是基本元素五言诗可分成平平、仄仄和单平或单仄的组合。我们把这四个基本元素叫作“步”,由“音”组成了“步”,再由“步”组成了“句”。“步”的排列方式有二组四种:第一组是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即前面皆是“双平步”,后面的“双仄步”与“单平步”互调;第二组是仄仄—平平—仄和仄仄—仄—平平,即前面皆是“双仄步”,后面的“双平步”与“单仄步”互调。大家可以发现,每句开头的第一个“步”,一定是双音步。二、相粘、相对、相错近体诗中第一二句、第三四句、第五六句、第七八句都叫做联。“对”,是每联上下句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粘”,是前联的下句和后联的上句的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同。“错”,则是对粘对规则的补充。对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完全相对不相错,比如上句是平平—平—仄仄,那么下句必然是仄仄—仄—平平。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必然是平平—仄仄—平。不但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以后的“单音步”和“双音步”也相反。另一种是第一个“双音步”相对,后面的相错。这种情况只会产生在一首诗的第一二句,也就是首句入韵时,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了要押韵,则是仄仄—仄—平平。即第一个“双音步”相对,后两个“步”,正对本应该是平平—仄,但为了押韵,要把前步(双音步)与后步(单音步)互调,成为仄—平平。还有一种情况是上句是仄仄—仄—平平,下句则为平平—仄仄—平。即第一个“双音步”相对,后两个“步”,正对本应为平—仄仄,为了押韵要把前步(单音步)与后步(双音步)互调,就成为仄仄—平。这就是相错的情形。粘的情况比对还要简单。大家记住一个口诀:相粘必相错。因为粘的上句都是一联的下句,那么祇有两种情况,就是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同对的规则一样,首先满足第一个“步”,我们上面讲过,第一个“步”一定是“双音步”。对,是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粘,就是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同。那么,仄仄—仄—平平的下句——也就是下一联的上句,前二字就可确认为仄仄,而后三字如果正粘,则亦为仄—平平,但这样就麻烦了,变成上下句完全一样了,这是不能允许的,于是要采取相错的规则,即变为平平—仄,一个整句连起来就是仄仄平平仄。而平平—仄仄—平的下句,第一个步既然要相粘,也可确认为平平,后两步,一个是双音步,一个是单音步,也当相错,是为平—仄仄,这样,与平平—仄仄—平相粘的就是平平—平—仄仄。综合相对相错和相粘相错的情况,其实就是一句话,上句末字如入韵,下句不管是对还是粘,都须相错。绝句一般四句,律诗一般八句,排律能排到很多句,但不管有多少句,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举一反三地出来。三、五言而七言从五言到七言,无比简单,就是把五言的第一个步(毫无疑问,双音步)反过来,添在最前面,就成了七言了。上述五言的两组四种,到七言就是:第一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二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四、避免孤平、三平尾与平头诗词格律很严谨,但绝不是一成不变。传统说诗词的格律,有一个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也是吟诵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对于七言来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有变化。如果是五言,则是一、三两字。由于这种规律的存在,使得格律既严谨,又灵活。但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诀不能包打天下。对于收平声韵的句子(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说,假如一三五不论,变成仄仄(或平仄)—仄平—仄仄—平,这就犯了孤平,是诗中大忌。传统认为孤平是指这一句式除了韵脚祇有一个平声字,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比如平仄—仄平—仄仄—平一句,除去韵脚有两个平声,但它依然犯了孤平。实际上,七言句是从五言句扩展而来,我们看格律,要把七言也当成五言看,看后五个字,只要五言的句子是仄平—仄仄—平,那就是孤平,所以孤平应该定义为:“五言或七言的后五字,除去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孤平一般而言需要补救。补救的方法,就是把仄平—仄仄—平变成仄—平平—仄平,让那个孤平后面的仄声字变成平声,也就是说,让双平步往后挪个一个音位,这样就成了。(如:北风吹白云、客行悲故乡、枳花明驿墙、笑问客从何处来、双鬓向人无再青……)同样地,(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一句,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口诀,第五字的仄似乎可以变成平声。然而事实上不行。这样,就形成了三平尾,是近体诗中绝对不能出现的错误。而且,出了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补救。五、拗句与拗式除了一、三、五字相对自由,古人有时候还在二、四、六的位置上故意突破格律,以营造一种缺陷美,是为拗句。但拗句不是随意拗的,而是有规律的。拗句在诗中出现,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平平—平—仄仄一句可变成平平—仄—平仄(五言或七言后五字,下同),两句完全等价;如:秋风不相待今看两楹奠遥遥去巫峡淮水东边旧时月这是因为在吟诵时,一连三个平声,一连三个长节拍,节奏不好掌握,不便口吻,不如用一个短节拍的仄声间插在中间来得美听。二是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平仄仄仄,但绝对不能变成仄平仄仄仄;如:那堪(那音挪,是平声。)两处宿云霞出海曙三是上句仄仄平平仄,如果平平变成仄平、平仄、或仄仄,下句一般要变成平平平仄平。如: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平声)太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句出现拗句,在推导下句的格律时,要有还原意识,比如上句是平平—仄—平仄,下句只能是仄仄—仄—平平,而不是仄仄—平—仄平,上句是仄仄—仄仄—仄,下句不能是平平—平平—平,而只能是平平平仄平。而如果诗人故意失对、失粘,以刻意向古体诗看齐,则被称为拗式。典型的拗体,应当一拗再拗,极尽破格之能事。因为一拗未免单调,必须二拗三拗,才会显得富于变化。比如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又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崔诗的好处是,前半皆拗,近于古体,后半又保留了律诗的整齐之美,极尽错综复杂之能事。而李诗则两处失粘,以独特的声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杜甫本人也写了很多破律的拗体诗,这是一种实验性的探索。龚自珍说,“百事翻从缺陷好”,缺陷,有时正如江小鱼脸上的刀疤,也是一种美。u2776有一种特殊的拗体,是于绝句的二三句当粘处未粘,其位置正好在诗的中间,被称作“折腰体”。如张九龄〈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崔峒〈清江曲内一绝〉: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均是二三句当腰处失粘,故曰“折腰”。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亦是“折腰体”的一种。因此首被谱了曲,是为《阳关三叠》,故后世有依其平仄而填词者,即被称为“阳关体”。“阳关体”是一种特殊的折腰体,即不但二三句失粘,平仄也完全仿照王维此首的,才是“阳关体”。当代诗人杨启宇有一首挽彭德怀的七绝:“铁马金戈百战余。苍凉晚节月同孤。冢上已深三宿草,人间始重万言书。”此诗获得首届中华诗词大赛一等奖。据说这首诗入围时,有评委提出二三句失粘,即有评委以阳关体答之。实则此首是折腰体而非阳关体。清初大诗人王渔洋说:“七绝即唐人乐府。”意谓七言绝句就是唐人的流行歌辞。歌辞但取其便歌,本不求格律十分严谨,而且绝句起源早于律诗,本就有古绝与近体绝之别,古人在绝句上放松格律,也就可以理解了。此外,古人亦偶有意到诗到,不暇细审声律之处。如老杜的〈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至今疑。二、三句失粘,而不失为千古名篇。中国学术有一传统理念:“例不过十不立,反例不过十不破”。我辈学诗,决不可以前人亦有违律,转相借口。总之,格律应当严守,但如生具李杜般的绝人之姿,亦不妨打破,但终究以严守格律为主。

李白的行路难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近体

《古近体诗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译文赏析

古近体诗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系列:李白诗集(古近体诗) 古近体诗 金陵城西楼1月下吟 【题解】 李白游金陵时,月夜独登城西孙楚酒楼作此诗。诗中通过水摇空城、白露垂珠的夜景描绘,抒发了对南齐诗人谢的追慕和自己孤寂的心情。 【原文】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2。 白云映水摇空城3,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4澄江净如练5,令人长忆谢玄晖6。 【注释】 1西楼:《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一《李白酒楼》条下引有此诗,注云:即城西孙楚酒楼。2吴越:即今江苏苏州至浙江绍兴一带。3空城:指城中寂无声息,像无人居住的空城。4解道:懂得说。5练:洁白的熟绢。6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著名诗人。他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有云:「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是被人传诵的名句。 【译文】 金陵的夜晚静寂而孤独,秋风吹起,已经有凉凉的寒意,我独自一人登上城西的孙楚酒楼,登高临风,遥望吴越大地。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我伫立在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肯归。人世混浊,知音难遇,不仅是我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当时也都是如此。谢朓能吟「澄江净如练」这样的好诗,使人永远忆念。我与谢玄晖精神「相接」,他的诗我能理解;今日我写此诗,与谢玄晖当年心情相同,有谁能「解道」,能「长忆」呢?

《古近体诗 早发白帝城》(李白)全诗翻译赏析

古近体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系列:李白诗集(古近体诗) 古近体诗 早发白帝城 【题解】 本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原文】 朝辞白帝1彩云间,千里江陵2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山上。2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古体诗、近体诗与新诗怎样划分?

1、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在唐朝时候发展成熟的格律诗,有五言绝律和七言律绝共四种诗体.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主要是为了和唐朝之前的诗歌区分开来,不是近体诗的诗则就是古体诗. 2、古体诗和近体诗都属于古典诗词.语言优美,音韵流畅,讲究意境. 3、新诗是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用白话语言进行创作的新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 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请说明原由

近体诗,是七言绝句。 王昌龄的《从军行》不是古体诗,他的边塞诗,属于近体边塞诗,诗体多用以入乐的七绝。这和高适、岑参不同,后两者多采用古体诗。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乐府古题,却非乐府古体诗。 从军行:乐府古题,多用来描写军旅生活。……(《从军行》第四、五首)这是两首边塞题材的七言绝句。第一首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第二首写一场战争的大捷,……” 另一个方面,近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关门。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 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 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划分古体诗和近体诗是谁?

  一、是古人,这一概念始于我国唐朝。  二、扩展知识:  1、分类依据: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2、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3、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一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师句以上,另作别论。 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注] 1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出韵(又称“落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2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用仄韵的绝句与律诗非常罕见。仄云律诗很象古风,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 3 五律和七律之外,偶然又有些六言律诗,同五七言三韵小律一样,都是很罕见的形式。古体诗的概念: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路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 近体诗的概念: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新诗特点: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把“五四”以后的诗歌视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就其主流而言,新诗的特征主要为:(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和一个纵队,在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启蒙下,它是以现代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的,集中表现了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命运、民族命运的关注,并在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加强。(二)以改变诗歌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为武器,经历了真正的“诗界革命”,而与旧传统决裂,有意识地摆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终于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从很接近旧诗的诗变到很自由的新诗” 从而形成了完全独立于传统的诗词之外的崭新诗歌形式,并建立起现代诗歌的新传统。(三)新诗既以旧诗为革命对象,则自必以引进外来形式为诗体模式,我们的新诗在‘五四"时代基本上是从外国诗(主要是英国诗)借来音律形式的”(朱光潜《新诗从旧诗学习得些什么》,因而它乃是‘累积了几百年世界进步文学传统的一个新拓的支流”,在中国诗歌流变史上,是“截然异质的突起的飞跃”。这样就决定了中国新诗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溶化自己民族风格中,以致在语言铸造和诗艺运营上,愈来愈与外国诗歌趋同,逐渐增加了它的世界性色彩。(四)新诗诚然完成了旧传统的打破和新传统的建立;但打破或者叫决裂,并不意味着割断,而只能是扬弃与吸收、批判与继承,也就是推陈出新。不推陈便不能出新,而没有可推之陈也有可出之新。每一时代的新诗歌,总是在民歌和前代诗歌基础上,吸取其他民族的新因素而生发创造出来,但它的根须却必然深深扎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中。 人所共知,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从1915—1916年就着手白话诗的试验,一开始就朝着打破旧诗词最顽固的语言形式移桔的方向冲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他主张:诗要“合乎语言的自然”,“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他曾说:“诗歌革命自何始,要须作诗如作文”,他把这种“诗探索叫作诗的“尝试”,并概括为“诗体的大解水"(《谈新诗))。

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请简要论述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区别自己总结即可。

古体诗,近体诗是怎样划分的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这两类的区别,是体裁上的区别。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当然,这样讲是一种很粗略的说法。)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它的特点是:(1) 字数固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2) 用韵严格。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一般只用平声韵。(3) 讲究平仄。(4) 讲究对仗。第(3)(4)两点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作为一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是不大讲究格律。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要讲究一些格律的,比如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这也是一种格律。这些因素,古体诗都是具备的,所以不能说古体诗完全不讲格律。但古体诗格律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么严,即前面所说的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四方面的要求,古体诗都没有。也就是说,古体诗不同于近体诗的地方在于:(1) 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357句。(2) 押韵不严格,可以换韵,可以通押,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3) 不讲平仄。(4) 不讲对仗。古体诗也叫古诗。作为一种体裁来说,在近体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汉魏六朝五、七言诗,都可以称为古体诗或古诗。在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后,唐代的诗人除了写近体诗外,还继续写这种不大讲究格律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乐府等,也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但是在习惯上,往往把“乐府”另立一类,而把其余的称为古诗,特别是把五言的和七言的称为古诗,这是狭义的古诗。

什么是古体诗和近体诗?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柳宗元的<<渔翁>>属于古体诗中的七言。转个帖子: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 五言、 七言等。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2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3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4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5 新诗(或称白话诗)二.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2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3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4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5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关于李商隐近体诗的研究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6]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7],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编辑本段]诗风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8]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编辑本段]无题诗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7]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无题》(八岁初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阊门)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飒飒东南;含情春畹晚;何处哀筝)  《无题》(相见时难)  《无题》(紫府仙人)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帷深下)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  《无题》(万里风波)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有些研究者(如杨柳[9])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无题诗一类,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许多人倾向于将《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诗与无题诗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在写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过隐晦的笔触表现一种微妙复杂的感情。事实上,正是这种一言难尽的情形,使得无题诗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对这些诗的真正含义作出解释。然而没有一个人的注解能够非常令人信服的阐明诗中的涵义。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总结了前人关于无题诗的笺注工作[10],从中可以看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持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至实有寄托者多,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  [编辑本段]影响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清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近体诗包括什么?讲究什么?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句数、字数,这个好理解,不多赘述

请提供一首近体诗的格律具体分析和它的赏析

佩服楼上。帮助偶又理了一遍就要忘却的知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异同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一方面表现在字数的齐整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压韵和平仄相对上。 从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这让各种形式的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致。从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氛围。 至于现代诗,它的妙处主要体现在意象的新奇上,并且更符合大部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容易创造一种气氛。另外,我国的现代诗起源于“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前后,跟随白话文一同成长起来。现代诗打破格律限制之后的自由形式始终是它创作的基础。

近体诗是怎样的一个特征?

近体诗特征:句数、字数、平仄、押韵严格限制。近体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扩展资料:唐代形成并定格的格律诗体,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为唐以后人常用的诗体,因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小律诗。

近体诗的解释近体诗的解释是什么

近体诗的词语解释是:近体诗jìntǐshī。(1)指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比古体诗严格。近体诗的词语解释是:近体诗jìntǐshī。(1)指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比古体诗严格。结构是:近(半包围结构)体(左右结构)诗(左右结构)。拼音是:jìntǐshī。注音是:ㄐ一ㄣ_ㄊ一ˇㄕ。近体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诗体名。一称今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指唐代定型并大量出现的律诗及绝句。这种诗体的句数、字数、属对、平仄和用韵都有严格规定。二、国语词典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等形式,约形成于唐代,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声韵有定则,且除排律外,句数都有限制。三、网络解释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关于近体诗的诗词《病目作近体诗》《病目作近体诗五首》《近体诗·愁极犹知吾道尊》关于近体诗的诗句厌作江湖近体诗少陵近体诗近体诗来慰老情关于近体诗的成语敦诗说礼杜默为诗关于近体诗的词语寄情诗酒枕籍诗书诗礼传家诗情画意梧叶题诗诗朋酒友七步成诗酒虎诗龙敦诗说礼杜默为诗关于近体诗的造句1、阴何区别,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梁陈诗歌的差异和陈代近体诗接近成熟的特征。2、和他们的近体诗相比,竹枝词在韵脚的使用上比较严格,但在平仄和对仗上就比较自由,不受近体诗的束缚。3、同时,从音韵学的角度,对不同版本刘长卿近体诗的用韵字进行了校勘。4、唐朝近体诗是从南朝“永明体”直接脱胎而来的,而“永明体”的形成受到了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的很大影响。5、唯其中有一重要内在因素被忽略,即「初唐定型之近体诗格律简易可行」。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近体诗的详细信息

唐人写的诗都是近体诗吗?

不是的,各样诗都有,你看一看[唐诗三百首]就知道了。

近体诗与古体诗在用韵方面有哪些不同

1、区别: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2、联系: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崔旭《念堂诗话》)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1.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2.以字数分类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3.以句数分类古体诗从两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4.以用韵分类古体诗:(1)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2)古体诗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3)古体诗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4)古体诗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5)古体诗允许散文化的句子。近体诗:(1)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2)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3)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4)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诗体的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近体诗的分类和格律。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类别观点一: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六言绝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观点二: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步到底的平声韵。

怎样判断一首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从哪些方面判断)请尽量说得简单明了一点。谢谢

最简单的:看它有几句,只有四句或八句,而且每句字数为5或7的铁定是近体诗。如果是不是四句或八句,每句字数又不完全相同的,就判断为古体诗。很特殊的不会拿来问你的。

什么是近体诗

1、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2、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什么叫古体诗,近体诗,二者主要区别是什么

古体诗(或“古风”):该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 古体诗押韵较自由。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近体诗有两种,一种是“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则是“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中国的近体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我国近体诗形成于唐朝。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广义的近体诗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到唐朝达到顶峰。“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因此萌芽从这时期开始。

近体诗的分类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三种。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 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近体诗,律诗,绝句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讲平仄,八句绝句分为五言和七言绝句

古体诗和近体诗有哪些

这太多了,古体诗就是律诗之前的事

近体诗的特点!!!

1、是律诗和绝句的统称,讲究韵律。2、句数固定,讲究平仄,押韵固定。3、以对仗为主要特点的格律诗。

王昌龄的《从军行》 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

近体诗,是七言绝句。王昌龄的《从军行》不是古体诗,他的边塞诗,属于近体边塞诗,诗体多用以入乐的七绝。这和高适、岑参不同,后两者多采用古体诗。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乐府古题,却非乐府古体诗。从军行:乐府古题,多用来描写军旅生活。……(《从军行》第四、五首)这是两首边塞题材的七言绝句。第一首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第二首写一场战争的大捷,……”另一个方面,近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关门。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古体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近体诗分为

1、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3、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宋词是否属于近体诗

宋词是 古体诗的一种词的句式平仄、押韵合律的规则,都随着词调的变化 而变化,不可能像近体诗那样统一。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1、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师句以上,另作别论。 2、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3、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4、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5、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近体诗:1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出韵(又称“落韵”)是近体诗的大忌。2、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用仄韵的绝句与律诗非常罕见。仄云律诗很象古风,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3、五律和七律之外,偶然又有些六言律诗,同五七言三韵小律一样,都是很罕见的形式。

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

简单地说,唐代以前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歌是古体诗。唐以后的格律诗叫近体诗。

什么是近体诗啊?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类别观点一: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六言绝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观点二: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步到底的平声韵。

举例说明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及对仗几方面的要求

1、句数:近体诗的有绝句、律诗、排律三种情况,其中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排律为八句以上(句数必须为偶数)。2、字数:近体诗都是齐言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3、押韵:偶句押韵,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其中七言诗一般首句也入韵,首句可使用临韵。4、平仄:近体诗有严格的平仄规范,主要是四种基本句式按照“粘”和“对”的要求组合而成,由于内容复杂,变体较多,在此不赘述。5、对仗:绝句在对仗上没有要求,但也有首联对仗、尾联对仗或通篇对仗的情况,这一点比较随意;律诗要求颈联与颔联对仗,但也有极少数律诗与此要求不符,但平时还是应按颈联与颔联对仗的要求创作;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全诗不论多长,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

求详细近体诗知识

  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平仄  一、先辨汉字的四声和平仄  根据字音读来的高低长短、缓急升降,古人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仄声包括上、去、入三调。古之“入声”字读音在普通话中已基本消失。现在,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与上声、去声构成现在的“四声”,即“妈麻马骂”,前两为平,后两为仄。 入声字的发音都较短促,对于诗词的朗诵也有其特定的效果,不可当它完全不存在。如“的、滴、答、一、七、学、雪、绝”等字,都是入声。现代南方地区有很多方言依然保持了入声,如在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里,很容易就能把“一、滴”等入声字从“衣、低”等平声字中区分出来。不过,如果是北方的朋友,恐怕就需要逐渐地学习和掌握了。  二、律诗的平仄交替特点  了解了什么是平仄后,我们现在开始讲解律诗的平仄问题了,有些格律书,列出了什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让初学者一看就觉得头晕,以致于把格律看成为表达内容的镣铐,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律诗的格律,本来就是根据汉语的声调总结出来的,照着格律写出来的诗读起来抑扬顿挫,能有更好的音乐效果。其实,律诗的格律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平仄交替原则,怎样交替呢?请听我慢慢说来。  一般来说,在七言句当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然是间隔开的(如第二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必然是仄声,第六个字则又是平声,反之亦然。)  五言近体相当于七言近体除去首二字,掌握了七言,五言的平仄交替情况也了然于心。  再记住念对格律:  1、对,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对。如首句的二四六字为(平仄平)譬如“孤山寺北贾亭西”,则次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云脚低” 。  2、粘,我们习惯上把律诗的八句分为四联。首句与次句合成为首联,第三四句合成为颔联,五六句合成为颈联,七八句合成为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关系,即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对句类型相同,平粘平,仄粘仄。譬如,首联对句(第二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云脚低”,那么颔联出句(第一句)的平仄也必须为(仄平仄)譬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综上所述,掌握各种形式的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的关键是确定第一句的平仄。而第一句的平仄又是容易确定的,故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并不神秘,很好掌握,关键是要会用近体诗平仄交替的特点和粘对格律。以前有人认为非死记硬背不可,其实是骗人的,或者自己本身不得要领。其实,只要掌握了上面说的这个规律,对近体诗的平仄就会了如指掌,而且不会忘记,也不会发生错误。  至于平仄的的变格和拗救,笼统地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不对的。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另用篇幅讲它。  先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平仄不拘的,只有七言近体诗每句第一个字。

近体诗包括五言和七言

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体诗,又称为今体诗、(格律)诗.形式上包括(绝句)、律诗、长律三大类.从句式上分,近体诗包括五言和七言两类

近体诗有哪些形式

近体诗一称今体诗、是别于古诗及乐府歌行之一种诗体。近体诗始肇于南朝,而大成于唐代,其体制分为五,七言律、五,七言排律及五,七言绝句三类。律诗之称为律,在其创作有一定之规格,过之则违法式,故明王世贞《艺苑巵言》云:“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律诗每首限定八句,全篇五言或七言,皆以平声押韵,且一韵到底,不得换韵,亦不可重复韵脚。律诗起首句通常有四种形式,即平起入韵,(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不入韵(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及仄起不入韵(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而通篇俱有平仄现限,按律铺陈,不得犯格,其中每句遇2,4,6字,平仄尤须斟酌;再者,律诗全首又分起、颔、颈、结(尾)四联,每联两句,1,2句为起联,3,4句为领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凡颔,颈2联,必须对仗,如杜甫《宿江边阁》诗,领联为“薄云严际宿,弧月浪中翻。”颈联是“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皆对仗工整。至于首、尾二联,则无严格轨范,可对可不对,然又以不对者为多。此外,律诗之1,2句、3,4句、5,6句、7,8句均称对句,对句中2,4,6字平仄又务必相反,若如者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必是”平平仄仄平“。律诗之2,3句、4,5句及6,7句又统称粘句,而句中之2,4,6字之平仄,则例与对句相同,若2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3句之平仄分布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平仄仄平平仄”。尚须注意者,写律诗应避免犯孤平(“仄仄仄平”)、犯仄(“平平平仄平”)及连三平(”仄仄平平平”)。如遇拗律,又必须以拗救之,方称合格。律诗以外,近体复有五、七言律绝,其体通章四句,较律诗去半外,一切规制,悉如律体,且律诗本身,又有排律之分,排律一称长律,乃拙原来律诗,逐四句递增,最少延长一联,多者不限,除首、尾两联无用对偶外,中间必须对仗、体与律诗无异,惟稍别致者,乃诗人往往于题目标明全章用题数目,以见其用韵之多寡、如杜甫《赠王二十四诗御契四十韵》,《寄司马山人十二韵》等是也。

举例说明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及对仗几方面的要求

说很多也不好消化,关键是边学边记.找本<杜工部集>多读读,再有本<平水韵>,慢慢的就会作诗了.

谁划分的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人还是今人?

唐代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古体诗就是唐代以后指和近体诗(律诗、绝句)不同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相等,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也叫“古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之为律诗。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近体诗,古体诗,今体诗的界限是什么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

近体诗的特点有哪些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请教近体诗中的平仄知识

写近体诗当然要用(古)汉语的平仄 而不是普通话所谓的平仄入声字的问题可能对北方朋友有点困难,对南方人来说基本不是问题,南方话多数都有入声。

写一首近体诗(律诗)

近体诗

什么是近体诗?有何特征?

近体诗特征:句数、字数、平仄、押韵严格限制。近体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扩展资料:唐代形成并定格的格律诗体,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为唐以后人常用的诗体,因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小律诗。

近体诗包括哪些?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类别观点一: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六言绝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观点二: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步到底的平声韵。

近体诗的诗句近体诗的诗句是什么

近体诗的诗句有:少陵近体诗,近体诗来慰老情。近体诗的诗句有:近体诗来慰老情,少陵近体诗。注音是:ㄐ一ㄣ_ㄊ一ˇㄕ。拼音是:jìntǐshī。结构是:近(半包围结构)体(左右结构)诗(左右结构)。近体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近体诗jìntǐshī。(1)指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比古体诗严格。二、引证解释⒈诗体名。一称今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指唐代定型并大量出现的律诗及绝句。这种诗体的句数、字数、属对、平仄和用韵都有严格规定。三、国语词典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等形式,约形成于唐代,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声韵有定则,且除排律外,句数都有限制。四、网络解释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关于近体诗的诗词《病目作近体诗五首》《焦复州惟正寄鼎复两州喜雨诗来以近体诗一首寄之》《病目作近体诗五首》关于近体诗的成语杜默为诗敦诗说礼关于近体诗的词语诗情画意杜默为诗梧叶题诗诗酒风流沈诗任笔诗朋酒友寄情诗酒酒虎诗龙敦诗说礼诗礼传家关于近体诗的造句1、同时,从音韵学的角度,对不同版本刘长卿近体诗的用韵字进行了校勘。2、唯其中有一重要内在因素被忽略,即「初唐定型之近体诗格律简易可行」。3、“诗画一律”的提出与近体诗和山水画的兴起有密切关系。4、和他们的近体诗相比,竹枝词在韵脚的使用上比较严格,但在平仄和对仗上就比较自由,不受近体诗的束缚。5、唐朝近体诗是从南朝“永明体”直接脱胎而来的,而“永明体”的形成受到了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的很大影响。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近体诗的详细信息

近体诗分哪两种?

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什么?

一、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二、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分绝句和律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近体诗就是格律诗,所谓近体是相对于古体诗来说的。其实“格诗”还不同于“律诗”,格诗是指气格高古的古体诗,但是后人把律诗直接就叫做“格律诗”了。扩展资料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它的特点是:1、字数固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2、用韵严格。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一般只用平声韵。3、讲究平仄。4、讲究对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体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什么?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扩展资料: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步到底的平声韵。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 ,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近体诗包括哪两种

律诗、绝句

近体诗是什么?

近体诗是相对古诗而言,有律诗、绝句,讲究严格的音韵、格式

近体诗包括什么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中国文学史上所指的近体诗是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什么是近体诗?

近体诗这是与“古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今体诗。它是指唐代形成并定格的格律诗体。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为唐以后人常用的诗体,因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故称。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小律诗。

近体诗是什么?

近体诗特征:句数、字数、平仄、押韵严格限制。近体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扩展资料:唐代形成并定格的格律诗体,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为唐以后人常用的诗体,因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小律诗。

近体诗是什么意思

近体诗是什么意思: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观点一: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六言绝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观点二: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的含义是什么?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指在唐初形成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近体诗是在“永明体”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诗体的正宗。 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初期。创造近体诗的是后人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作品中摆脱了齐梁风气的影响,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杨炯的〈从军行〉等,是人们所熟悉的大作。唐以前的诗属于古体诗范畴。无所谓格律。唐以后的诗属于近体诗范畴,要讲究格律。近体诗的绝句讲究平仄谐和,一般都押平声韵。律诗是发展的绝句。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近体诗的律诗也讲究平仄谐和,一般也都押平声韵。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规则。而四声又是平仄的基础。所谓四声,就是把汉字的读音按音调的高低升降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近体诗中的平是指平声,仄是指上,去,入三声。近体诗之所以富有音乐美,是因为平仄声的相互更替。对偶是律诗句法的重要特征。五/七言律诗中的对偶句不仅要平仄相对,还要词性对偶。即名词对名词,如花对鸟。即动词对动词,如溅对惊。这种把同类的或者对立的慨念并列,具有整齐美。律诗有四联,第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近体诗分为

  1、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3、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体诗指的是什么

近体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又叫格律诗。它是初唐形成的与古体诗不同的诗歌体裁,所以又叫今体诗。主要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按字数分有五绝、七绝和五律、七律。

近体诗有哪些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文学史上所指的近体诗是指什么朝代

中国文学史上所指的近体诗是指唐朝晚期以后出现的一种诗歌形式。1.近体诗的定义近体诗是一种在唐朝晚期以后兴起的诗歌形式,其特点是格律严整、韵脚规范,每句与上下文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它与古体诗和律诗不同,是中国传统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2.近体诗的历史背景近体诗的出现是与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不可分。唐朝后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导致了文学风格的转变,诗歌也从古体诗和律诗逐渐向近体诗方向演变。此外,随着唐朝的衰落,士族集团的衰弱和市民阶层的崛起,近体诗成为广大文人进行个性表达和社会抒情的主要手段。3.近体诗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唐朝末年以及宋朝时期,近体诗成为文坛的主流,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近体诗。其中,王之涣、李商隐、岑参、白居易、陆游等诗人被公认为是近体诗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的《登鹳雀楼》、《锦瑟》、《凉州词》、《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近体诗的发展和影响近体诗在唐朝晚期和宋朝时期达到了高峰,但是随着元朝的入侵和明朝的兴起,它逐渐走向衰落。然而,近体诗却在后世的文学传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规范格律、紧密结构、情感表达方式等都对后来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近体诗还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诗人和美学家,为后世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综上所述,近体诗是唐朝晚期以后出现的诗歌形式,其格律严整、韵脚规范,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近体诗以什么著称?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那么古代的近体诗分为什么跟什么呢?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古代的近体诗分为什么跟什么  古代的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1.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基本形式之一(唐人曾以律诗为近体诗的总称,近体绝句也包括在内,后来才划分出去)。它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齐梁体的格律诗构成了对式律 (指全诗各联之间均不粘的格律形式)、粘式律(指全诗各联之间均粘的格律形式)和粘对混合律(指全诗各联之间既有粘又有不粘的格律形式)三种类型,但以对式律为主,距离完善的近体诗尚有很大距离。其中从梁代中后期到陈代,阴铿、张正见、庾信、徐陵等人的一些作品,已经十分接近唐人律诗。在隋代杨素、卢思道、薛道衡等人,结合南朝靡丽词彩和北地清新刚健之气,创作出一些清健秀拔的诗歌,为过渡期诗歌的发展指出向上一路。  初唐时期,在律诗形成的链条上具有重要位置的首先是初唐四杰。自唐初以来,在诗歌律化进程中出现的半古半律的诗体现象至四杰而有所改观,其五律的对式律作品锐减,同时尚有部分近体诗未能谐协音律,留有较多的过渡阶段痕迹。而之后的文章四友以及沈佺期、宋之问等,对于四杰在诗体方面将唐初以来的混沌状态加以分 离与规范的初建之功与实践成果,显示出进一步巩固与推进的态势。可以说到初唐末期五律对式律作品绝迹,从而彻底告别了永明体的对式结构;粘对混合律作品亦呈锐减之势,而粘式律作品却大幅度地增加,并居于主导地位,这说明初唐诗人已经找到了声律追求上的目标,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五律的粘对规则已经确定,初唐律诗艺术的建设已经完成。特别是沈佺期、宋之问等诗人,总结了南朝以来新体诗的成就,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了"回忌声病,维句准篇"的任务,在创作中使五律正式定型。《全唐诗》收宋之问诗三卷198首,沈佺期诗三卷156首,绝大部分是律诗。

近体诗的特点是什么?近体诗应该怎样去写呢?

近代诗本身拥有着自己更加独特的特点,所以对于读者来说也更加。喜爱,当然,对于近体诗的写作来说,也会有很多人都无法抓氢气,真正的特点是怎样的,在书写的过程当中也会让自己有更多的困难。其实,近体诗最独特的特点便是自己真挚感情的表达以及自己完整的韵律,所以能够将这样的感情表达出来,才能够让自己的诗歌看起来更加美丽,当然在书写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注重自己感情的抒发。体裁的展现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诗歌体裁本身复杂,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多数诗歌的题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复杂,这也正是因为诗歌本身的韵律是根据自己感情抒发的节奏去进行的,所以很多时候特点便是自己感情所抒发的节奏。其实诗歌本身和文章一样,都有着自己最独特的特色,当然,能够了解自己所想要抒发的感情,才能够让自己的诗歌看起来更加丰润,更加有色彩。最应注重自己感情的表达无论是诗歌还是文章本身,都需要我们对感情更加注重,其实,近体诗本身最重要的是自己用简练的语言将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抒发出来,所以很多时候诗句的运用显得格为重要,但是在书写的过程当中,更需要看重的便是我们自己感情的抒发。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感情最重要的便是能够让自己用自己的话语所抒发出来,每一个人所抒发的感情都大不相同,只有自己所抒发的感情才能够让作者更欣赏。其实任何方面的写作都是作者本身对于生活的表达,所以很多时候在诗歌的过程当中要展示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理解,才能够让自己的诗篇看起来更加丰润。

近体诗和新体诗(永明体)有什么区别?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请问古体诗和近体诗有哪些区别?能分别举个例子吗?

分类: 文化/艺术 解析: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 、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古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判断)(如果对请详细介绍这两种诗)

古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判断)(如果对请详细介绍这两种诗), “古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句话对吗? 判断正确: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 古体诗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怎么判断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勾错误的差,1古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对了。古体诗是不讲究格律的作品,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如何区分 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又叫古诗或古风,有五言的叫“五古”七言的类推,五七混杂的叫“杂言诗”。古诗没有严整的格律,不讲平仄,句式自由。大约自唐始,格律诗发展并得以完善,因其出现较晚,相对地称其为近体诗。 如何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这两类的区别,是体裁上的区别。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当然,这样讲是一种很粗略的说法。) 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它的特点是: (1) 字数固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 用韵严格。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一般只用平声韵。 (3) 讲究平仄。 (4) 讲究对仗。 第(3)(4)两点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作为一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是不大讲究格律。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要讲究一些格律的,比如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这也是一种格律。这些因素,古体诗都是具备的,所以不能说古体诗完全不讲格律。但古体诗格律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么严,即前面所说的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四方面的要求,古体诗都没有。也就是说,古体诗不同于近体诗的地方在于: (1) 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357句。 (2) 押韵不严格,可以换韵,可以通押,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 (3) 不讲平仄。 (4) 不讲对仗。 古体诗也叫古诗。作为一种体裁来说,在近体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汉魏六朝五、七言诗,都可以称为古体诗或古诗。在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后,唐代的诗人除了写近体诗外,还继续写这种不大讲究格律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乐府等,也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但是在习惯上,往往把“乐府”另立一类,而把其余的称为古诗,特别是把五言的和七言的称为古诗,这是狭义的古诗。 谁有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 一、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 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三、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 以用韵分类: (一)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 都用平声韵。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基本上以唐朝为界 怎么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不受格律限制,形式较自由。4、5、7言都有,现在5、7言较常见。押韵可以用邻韵,句数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杂言诗也是古体诗的一个小分支。杂言诗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 近体诗,就是绝句(四句)和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古体诗按照字数有(),(),(),()四种;近体诗分为()和()两种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古体诗按照字数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杂言)四种;近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是什么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歌""行""吟""引"即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宋代辛弃疾写的近体诗

辛弃疾,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但诗作不多见。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简单的来说古诗有太多太多的限制 例如字数的限制 体裁的限制而现在的诗 近乎随笔的形式随心所欲冰心的繁星春水就是点例

古体诗近体诗的区别

(一)句数古体诗句数无限制,篇幅可长可短;近体诗句数有限制,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排律可成对增加)。(二)字数古体诗每句字数有一定灵活性,特别是七言古诗。如李白《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兵车行》,虽以七言为主,但有三言、四言、五言、八言、九言、十言等句式,以及楚辞句式、散文句式。近体诗每句字数固定,五绝和五律每句五字,七绝和七律每句七字,不得有任何突破。(三)用韵①古体诗虽然一般是偶句押韵,但可以一句一韵(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可以允许某些句子不押韵(如乐府《江南可采莲》);近体诗规定偶句(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押韵,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②古体诗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近体诗基本上只可押平声韵。③古体诗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可以仄声韵与平声韵交错;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④古体诗用韵宽,发音相近的韵部(邻韵)可以互相通押;近体诗用韵严,一首诗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出韵。

近体诗分为哪两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如何赏析?

所谓近体诗指的就是按照中国传统的韵律和字词间的平仄关系所作的诗,它的特点在于对仗工整、音律朗口,表达流畅。赏析近体诗我们可以从情感和文采两个方面出发,体会作者的个中才情。一、近体诗的分类近体诗是根据平仄格律来进行书写的一种传统诗体,以格律为界,以此来进行严格的规范。其划分的角度可从平仄关系和长短来分。平仄关系是从诗体中的平仄交替、对仗工整和相对的关系来划分。第二种则是根据诗句的长短进行划分,这种古诗的类型是在于四句的绝句和四联的律诗,以绝句体和律诗体来标志划分。律绝为四言绝句,律诗是四联八句,在传统格式上遵守平仄对仗的关系,包含其中的起承转合的特点,二三句需要对仗工整。律诗的特点在于需要形成律排,将诗中的颔联无限拉长,形成平仄关系。二、近体诗的格式近体诗的格式主要是分为三类:律诗、律绝和律排。从固定的单句来看,不可出现长短句的特点。日常使用的是五言或者七言,七言诗称为“七律”,五言诗就称为“五律”。近体诗中的所谓几言诗是根据字数来进行划分的,这与诗人在进行编排诗句时的创作规律所相关。三、赏析近体诗诗词的赏析主要是从诗句赏析中的情感和感受诗人诗句中所用的词的文采表达来看的。诗词中的赏析关系从平仄格律,韵脚的选择上进行句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近体诗中的句子的互成关系是对仗的句子的平仄关系和用词的平易近人性。近体诗是是个雅化的一个关键节点,处于这个时期的诗句多是借鉴诸多古典,引经据典地来对今进行讽喻。赏析近体诗需要赏析者在传统的诗词体系上进行了解之外,还有熟悉当时的社会环境、作风和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等,只有在前期知识上了解透彻,才能彻底领会近体诗所要表达的含义。

我国的近体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近体诗形成于唐朝。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广义的近体诗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到唐朝达到顶峰。“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因此萌芽从这时期开始。

近体诗绝句古诗

诗歌分古体诗和近体诗.诗歌就是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总称. 古体诗可不按韵律,但近体诗必须按韵律. 古体诗: 古体诗分:1、五言古诗 2、七言古诗两类.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此外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夹杂着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归入七言古诗一类.古体诗也叫古风. 近体诗: 近体诗分:1、律诗 2、排律 3、绝句三类.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类.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多见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极少.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格律诗是诗的一种样式,要求严格按格律来写的.其发端于“永明体”,兴盛于唐,成为中华诗文化的魂宝. 格律诗有这样几种样式: 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4、入律的绝句:可写五言律绝,可写七言律绝.四句,叶平韵.(注意: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这里说律绝)绝句特殊,分二类,一类是用律句的律绝,一类是不用律句的古绝.用律句的律绝,划为律诗,用律句的古绝划为古体.大部份书上就叫绝句,不分律体古体的. 凡叶平声韵的,一定是律绝,凡叶仄声韵的,一定是古体.另外,一般来说,五言绝句人们喜用古体,七言绝句人们喜用律体.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这些天:一样了!这么些感觉的时候也不要!这么样我是、、一切为了

近体诗出现的标志

近体诗出现的标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古体诗最早应该是诗经,始于西周。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用韵隋代陆法言《切韵》把同韵同调的字归并成类,同类的字可以互相押韵,即是一个韵部,共206个韵部,唐人规定近韵可“同用”,南宋平水人刘渊把“同用”韵合起来,减为107韵,后人又减一韵,成106韵,这就是所谓的“平水韵”。陆游近体诗押韵的位置(韵脚)是固定的,律诗二四六八句、绝句二四句必须押韵(不管律诗绝句,首句既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必须一韵到底,且一般是押平声韵(仄韵诗因其太少,故从略)。这就是用韵上的基本格律。近体诗用韵要求很严,除首句可用邻韵外,一般不允许邻韵通押,就是字数少的窄韵也不能出韵。

中国文学史上所指的近体诗是指什么代

唐朝近体诗,是唐朝形成的格律体,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诗体。近体诗在格式上是高于古体诗的。因为有了音韵格律的规范化,彻底避免了发声基本错误。一首近体诗,只要是合格的近体诗,必然没有音韵错误,是清新自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这是一种规格产生后的强制提升。古体诗则相对地不讲究平仄格律,但也只是相对的。按照格律创作的近体诗,在音律上不需要考虑是否有问题,只是行文构思是否精巧,用词是否高雅优美,表意是否含蓄悠长,这些才是一首近体诗是不是好诗,会不会流传的根本原因。概念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类别观点一: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六言绝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观点二: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