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如何理解"微课程开发要遵循的步骤

  主要有四个步骤:  (1)  分解课程。要确定每个微课程的名称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一个具体的问题为主。最好是将一个系统的课程进行切割,切割成一个个子课程。  (2)  教学设计。任何课程都离不开系统的教学设计,微课程也不例外,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选题设计、时间设计、教学过程结构设计、资源设计和教学语言设计。  (3)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单里既包括学习任务,还有学习指南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指南中包含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除此之外,还要为学生留出呈现自己的困惑和希望教师如何帮助解决困惑的期望提示的空间。  (4) 制作微课。可以通过录屏、录像、写字板、PPT来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  (5)  检查修改完善。通过课程评价来进行检查修改完善,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活动的组成要素及其各个过程环节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包括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设计阶段对设计本身的评价、使用阶段对实施效果的诊断性评价。

微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微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有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1、音频类一般情况下,老师普通话标准、音色好听、咬字清晰,抑扬顿挫、感情等把握得当,可以选择自己录制。如果老师有普通话不标准、音色浑浊等情况,则不自己录制,会影响学员学习效果。2、视频类虚拟演播室直播,老师讲课的背景是虚拟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学员在屏幕前看到老师在演播厅里直播,但实际上,老师可能只是坐在一块绿色的幕布前直播,三维演播厅背景,只是用技术手段合成上去的。3、动画类动画按平面和立体的维度,可以分为平面二维动画和立体三维动画。除了上面这种,还有很多其他的分类方法,按动画的制作软件,可以分为PPT动画、Flash动画、AE动画、3Dmax动画等。按动画人物头身比例,可以分为二头身动画、三头身动画、四头身动画等。微课程的定义及文化:1、微课程的定义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2、微课程文化微课程一直专注于为莘莘学子提供优质课外辅导课程服务,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在微课程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微课程学生各科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微课程尤其专注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企业微课程开发

⑴ 开发微课对个人和企业有什么意义 1.微课对来个人的意义自 设计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教学的过程,可以促使你深度反思自己的不足,从中汲取经验、知识、从而使自己的职业技能获得提升!正所谓“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 2.微课对公司的意义 对于公司来讲,最希望将优秀员工的经验、知识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沉淀下来,使组织的经验得以有效的传承与迭代更新。不仅如此,微课开发制作出来还可以加快培养新员工,并且节约人才培养的成本。 ⑵ 如何做好企业微课大赛 微课是以阐述一个简单、明确的知识点、技能项,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完成特定版任务为目的权,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或短时间的知识分享、学习交流活动为载体的学习资源或教学模式。做好微就应该突出:易于传播、短小精悍、简单聚焦、便于通过移动设备观看、灵活多样性的特点。想要做异界优质的微课可以参考下速课网。 ⑶ 微课传奇的企业文化怎么样 作为一家由90后创办的公司运营团队平均年龄为23岁的年轻公司来说,企业文化还是挺不专错的微课传奇属的使命是:点亮三亿盏心灯,支持三亿个生命 愿景:把爱传出去,把智慧传出去,为中国家庭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价值观:忠党爱国,成就客户,拥抱变化,坦诚直接,艰苦奋斗,学以致用 ⑷ 本人程序员,公司搞了个微课的活动,搞IT的可以给些意见讲些什么新颖或重要的课题呢 你可以用炫课制作试试,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做个关于软件运用的简单小视频 ⑸ 微课怎么做做企业微课类 最近刚好也在做,看了很多微学宝、米鼠什么的,觉得还是微学宝好用些,免费素材多、模板多,操作也简单些。 ⑹ 有谁知道微课传奇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吗 微课传奇的使命是,点亮三亿盏心灯,支持三亿个生命 愿景是,把爱传出去,专把智慧传出去,为中国属家庭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价值观是,忠党爱国,成就客户,拥抱变化,坦诚直接,艰苦奋斗,学以致用 作为一家由90后创办的公司运营团队平均年龄为23岁的年轻公司来说,我个人认为他们是很不错的 ⑺ 企业内训师如何快速学会微课设计与开发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专教学目属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⑻ 什么平台微课做企业培训微课好用点 推荐,最近就是用微学宝来做的,里面有很过功能都是很少见的,制作微课也方便了很多,类似在线文字转语音、声画同步、导出SCORE课件、导入PPT什么的。

什么是微课程开发?

第一种类型:PPT式微课程,此课程比较简单,PPT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然后转换成视频,时间在5分钟左右。第二种类型:讲课式微课程:由讲师按照微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进行授课拍摄,经过后期剪辑转换,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第三种类型:情景剧式微课程,此课程借鉴好莱坞大片拍摄模式,企业组成微课研发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导演、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微课程开发技术创始人——范国玉

阐述微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微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是指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和流程。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明确微课的目标和受众,分析受众的需求,确定微课的设计和开发方向。2、教学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确定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方案。3、制作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制作微课程的教学资源,如PPT、音视频资料等。4、测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对微课程进行测试和评估,查看微课程在各个方面是否达到设计要求。5、上线阶段:在经过测试后,将微课程上线,提供给学员学习。总之,微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明确具体的开发步骤和标准化的过程控制,以保证微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只有按照所确定的基本模式进行微课程的开发,才能够使微课程真正实现教学、课学衔接。微课程其他开发模式1、翻转课堂模式:这种模式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讲授的内容转化为视频、教材等资源,让学生事先自学,课堂上进行讨论、实践和展示。2、组卷式模式:这种模式将学习内容分成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资源,以达到帮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3、情景模拟式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虚拟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创造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实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4、社区共建式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学习与社交的结合,通过学习社区、问答系统、学习圈等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分享,形成共建学习资源的社区。总之,不同的微课程开发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培训课程开发的步骤

一 一个完整的培训课程开发都包括哪些步骤 一、明确课程目的 进行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因为只有明确培训课程的目的,才能确定课程的目标、范围、对象和内容。 二、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者开发培训课程的第一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以满足组织和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出发点,从组织环境、个人和职务各个层面上进行调也和分析,从而判断组织和个人是否存在培训需求以及存在哪些培训需求。 三,确定培训课程目标 培训课程的目标是说明员工培训应达到的标准。它根据培训的目的,结合上述需求分析的情况,形成培训课程目标。 四、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是针对某一专题或某一类人的培训需求所开发的课程架构。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费用、划分课程单元、安排课程进度以及选定培训场所等。 五,进行课程设计 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具体确定每一单元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授课材料的过程。 课程单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和学员对课程的评估。在培训开展过程中,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不应在时间上被分割开。 六、阶段性评价与修订 在完成课程的单元设计后,需要对需求分析、课程目标、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进行阶段性评价和修订,以便为课程培训的实施奠定基础。 七、实施培训课程 即使设计了好的培训课程,也并不意味着培训就能成功。如果在培训实施阶段缺乏适当的准备工作,也是难以达成培训目标的。实施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场所的选定、培训技巧的利用以及适当地进行课程控制等方面。 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培洲技巧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进行课程总体评价(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课程评估是在课程实施完毕斤对课程全过程进行的总结和判断,重点在于确定培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受训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程度。 二 介绍培训课程的一般过程。 一、确定培训课程目的 进行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因为只有明确培训课程的目的,才能确定课程的目标、范围、对象和内容。 二、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者开发培训课程的第一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以满足组织和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出发点,从组织环境、个人和职务各个层面上进行调也和分析,从而判断组织和个人是否存在培训需求以及存在哪些培训需求。 三,确定培训课程目标 培训课程的目标是说明员工培训应达到的标准。它根据培训的目的,结合上述需求分析的情况,形成培训课程目标。 四、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是针对某一专题或某一类人的培训需求所开发的课程架构。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费用、划分课程单元、安排课程进度以及选定培训场所等。 五,进行课程单元 课程单元设计是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具体确定每一单元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授课材料的过程。课程单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和学员对课程的评估。在培训开展过程中,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不应在时间上被分割开。 六、阶段性评价与修订 在完成课程的单元设计后,需要对需求分析、课程目标、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进行阶段性评价和修订,以便为课程培训的实施奠定基础。 七、实施培训课程 即使设计了好的培训课程,也并不意味着培训就能成功。如果在培训实施阶段缺乏适当的准备工作,也是难以达成培训目标的。实施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场所的选定、培训技巧的利用以及适当地进行课程控制等方面。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培洲技巧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进行课程总体评价 培训课程评估是在课程实施完毕斤对课程全过程进行的总结和判断,重点在于确定培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受训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程度。 三 课程开发流程 课程开发的四个步骤是: 1、确定课程目标,培训是要来解决问题的。任何一堂课程都需要占用培训师、管理者和员工大量的时间。 2、写课纲。读书的时候老师都会要求我们写作文提纲,那时候迫于时间的压力或者由于懒惰,很少有人愿意写课纲,但是当准备课程的时候发现,必须要写课纲。 3、搜集内容。搜集内容部分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一个精品课程甚至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搜集和整理内容。内容是课程的灵魂,能够实现课程目标取决于内容的实用性、适用性和针对性。内容的搜集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对于培训师的关系相当于剑与侠客的关系,所谓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课堂上不需要讲太多的理论知识,但是不讲不代表没有,一个优秀的培训师能够做到将深厚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来讲,并且将理论能够融入到实践中。其次要搜集的是录音和视频、案例等能够证明论点的形式内容。论点是知识,而录音和视频、案例等都是佐证,是能够更加好的说明论点的。所选取的案例、录音和视频等必须要有贴近性,恰当性。越接近工作实际的案例越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方便员工理解。 4、形式设计。一般的课程和精品课程所差的有两点:一点是内容的实用性,方法的可行性;一点是表现的形式。 四 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一、确定培训课程目的 进行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因为专只有明确培训课程属的目的,才能确定课程的目标、范围、对象和内容。 二、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者开发培训课程的第一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以满足组织和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出发点,从组织环境、个人和职务各个层面上进行调也和分析,从而判断组织和个人是否存在培训需求以及存在哪些培训需求。 三,确定培训课程目标 培训课程的目标是说明员工培训应达到的标准。它根据培训的目的,结合上述需求分析的情况,形成培训课程目标。 五 培训开发的基本流程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2、培训规划 培训规划是指对企业组织内培训的战略规划,企业培训规划必须密切结合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战略,从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开发战略出发,满足企业资源条件与员工素质基础,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和培训效果的不确定性,确定职工培训的目标,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3、培训的实施 制定好培训规划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计划的实施。这方面,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关注得比较多的是采取怎样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认为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将比传统的讲授式培训达到更好的效果。 4、培训效果评估 其研究培训方案是否达到培训的目标,评价培训方案是否有价值,判断培训工作给企业带来的全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培训的重点是否和培训的需要相一致。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分析企业培训需求,了解培训投资效果,界定培训对企业的贡献,非常重要。 (5)培训课程开发的步骤扩展阅读: 培训开发的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都是指为了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员工能胜任本职工作并不断有所创新,在综合考虑组织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与训练活动。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首先是在心理学和科学管理领域进行的。随后,培训理论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理论时期的培训、行为科学时期的培训、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三个发展阶段。

培训课程开发都包括哪些步骤

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下销售业务团队开发的课程,一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简单实用的PPT制作技巧,让PPT一目了然。二是PRM法则:现象呈现(phenomenon)、原因分析(reason)、措施及解决方案(measures)。三是情境微课:聚焦情境、萃取知识、设置大纲。完整的课程设计与开发需要结合情境微课或者PRM的模式进行,需要更多的是思维整理,而PPT需要把这些整理过的思维呈现出来,配合讲课。这里有一份培训课程《销售业务课程PPT制作》的文档给大家参考下。

【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课程开发步骤

第三章 培训课程的开发设计 本章目的: uf06c 描述培训课程开发的步骤 uf06c 掌握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 uf06c 学会根据培训内容安排合适的培训方法 uf06c 掌握培训教材编写的方法和内容 培训课程开发设计的基本步骤: 1. 分析培训需求 2. 确定培训目标 3. 收集整理培训内容 4. 确定培训方法 5. 编写培训教材 分析培训需求: 什么时候要培训?为什么? 什么是培训需求? 什么是可以培训的?什么是不可以培训的? 分析需求的方法: 分析需求的8种方法 分析学员: 千万不要假设学员的需求. 越多越详细的了解学员的需求, 就越有可能设计出适合他们需求的 培训课程. - 渠道 尽可能多的拜访要参加培训的学员. 如果你不能拜访所有的人, 一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 员进行拜访. uf0b7 面对面是最好的渠道. uf0b7 或者用电话 uf0b7 尽量避免用 e-mail - 相关问题 uf0b7 准备一个问题清单并尽可能在正式会面之前找出答案, 然后在会议时进行确认. uf0b7 他们是谁? 他们的工作背景怎样/ 工作职能是什么? uf0b7 他们的知识水平怎样? uf0b7 他们对你们的期望是什么? uf0b7 是他们自愿参加这次培训的吗? uf0b7 他们的态度怎样? 这些学员可能会有强烈的感觉和意见, 可能对你或你的话题有帮助, 也可能没有. 如果你 了解这些情况, 你可以做更好的准备. 认识到问题并想出办法去开发哪些消极意见. - 在会面中, 你的开场白对于建立信任和形成友好关系是非常有帮助的. uf0b7 事前准备一段开场白是很有效的. 有可能的话把它写下来并进行练习. uf0b7 当你结束一次拜访后, 有意识的进行回顾来提高你的开场白技巧. 面谈问题: uf0b7 uf0b7 uf0b7 uf0b7 uf0b7 uf0b7 - 探询现状的问题: 什么情况使你认为培训是必要的? 现在的业务情况怎样呢? 过去的情况怎样呢? 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水平怎样? 与这些情况相关的因素有哪些? 为什么? - 探询所期望状况的问题 什么样的结果能够使你真正满意? 期望我们帮助你达成什么的目标? 你们的员工需要具备什么的能力? 你们部门的长远目标是什么,这和整个组织的长远目标有什么关系? - 分析差距 所有的改变必须能够缩短形状和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这些改变可以包括在技巧,知识和态度方面的培训. 可能包括组织结构, 系统和环境的改变. 要与主要的客户在这些方面达成共识. uf0b7 uf0b7 uf0b7 uf0b7 uf0b7 uf0b7 uf0b7 uf0b7 学员分析表 1. 参加课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员的基本背景: 工作职位: 大约的年龄范围: 年轻的 _____ 年老的 _____ 中央的 _____ 不知道的 ______ 性别: 男性: _____ 女性 :______ 总共: _____ 3. 所有学员的共同需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其他的特殊需求是: (有一些你可以在培训中涉及到, 但你应该进行跟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授课中可能有的困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培训中学员有可能怀着的态度是: 积极 _____ 消极 _____ 中立 _____ 混合 _____ 7. 从学员中得到的, 能够支持学习要点的例子和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立培训目标 重要性: 只有确定了目标, 我们才能在培训结束时进行检验,看看培训计划 是否有 效,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只有确定了目标,才能够根据目标选择培训内容,完成课程设计。 注意事项: 表达精确 使用行动词语 将目标减少到最少 培训目标常用的词语: uf06c 有准确含义的词:描述,写出,列举,说明,陈述等 uf06c 没有准确含义的词:知道,了解,理解,领悟等。 培训内容的收集和整理 uf0ea 收集所需要的内容 uf0ea 把他们组织成为 必须的 80% 应该的 20% 可能有用的 10% uf0ea 把他们组织成为逻辑性的顺序 uf0ea 把他们组织成为在有趣和有注意力的 我有哪些收集培训内容的方法? 内容筛选的基本原则: 我们要花80%的时间在那些学员必须要知道和记住的最重要的内容上. 我们要花20%的时间在那些有用的内容上. 因为它们不是必须的, 所以如果你没有时间的 话, 你也可以不包括它们. 对于可以知道,不知道也不影响培训结果的内容 ,只是做些准备, 如果你有时间你可以 谈到它们. 选择逻辑的结构 每一个学习要点选择合适的有逻辑的方法以保证整个培训内容的结构是容易理解和领会的. 非技术 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 (最有效的) 按年代顺序排列 问题 – 解决方案 – 行动 按照尺寸/优先顺序/重要性排序 从一般的情况推论到特殊的情况 技术 归纳法 演绎法 培训方法的确定 应用不同的培训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加强培训的效果. 通常, 人们能够集中精力在一件事情上的 时间 不会超过7分钟, 这就意味着每7分钟我们要换一种 培训方式. 常用的培训方法: uf06c 演示 uf06c 讲解 uf06c 提问 uf06c 小组讨论 uf06c 案例分析 uf06c 个人作业 uf06c 录像 uf06c 角色演练 uf06c 游戏 关健是使用各种培训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 方式 演讲 演示 怎么做 讲解是什么 演示做什么 教别人怎么做 观察其他人做 辅导其他人以提高能力 自问自答 问然后鼓励其他人答 某些人提问, 你鼓励其他人回答 问然后点名某人回答 课前准备能够支持学习观点的录象带 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案例 安排时间进行讨论 介绍要达成的目的 每组要演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回顾并讨论学习要点 三个人一组 一个人观察并给出反馈 其他两个人练习, 轮换角色 要求发现3/4个优点和3/4个可以提高之处 设计问卷 要求学员随机的回答而不用过多的思考 描述相关的细节 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解释活动目的 回顾学习要点 根据讨论的观点进行分组 解释讨论的目的 控制讨论的时间 保证讨论的方向是一致的 什么时候做 讲解-确认效果 填写表格 操作某些仪器 技巧 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所问情况是非常普遍的 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需要大家更集中精力时 看, 做记录, 思考, 讨论, 解释 练习运用学习要点 经验分享 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问与答 录象带 案例讨论 角色演练 技巧练习 运用学习要点, 特别是一些技巧 分享经验 形成习惯 问卷 游戏 理解或者分析自己, 状况或者他人 在某些问题或技巧上对自己进行测试 控制环境 使学习观点深入浅出 与学习的内容相关联的问题 一些复杂有争论的问题 有代表性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观点的问题 可以从不同角度看的问题 小组讨论 常用培训方法: 1. 演讲法 ·性质:讲师以演讲方式传达内容 ·适于:传达知识、观念及原则 不受人数限制 有条理的陈述 ·限制:对技能性、及行动性的训练,其效果有限 无法顾及每一位学员的个别差异 学员缺乏自动性 长时间将学员分散注意力 2. 问答法 ·性质:以问题的方式提出,并归结到讲授内容上 ·适于:较易启发个人思考、表达 易与实际实物结合 有竞争性,增进记忆 ·限制:无法解答每一个答案 对于细节的讨论时间会多于讲授知识的时间 复杂的问题不易达成共识 3.分组讨论 ·性质:学员通过分享、交换意见达到吸收知识的目的 ·适于:对主题有相当专业和整齐水准的学员 使学员融入到学习气氛中 每一个人的以建均得到表述 增进学员彼此的人际关系 ·限制:人数不宜多 复杂问题讨论时间长 对有效讨论的引导要求高 不适合未具备改能力的学员 4.角色扮演 ·性质:学员扮演角色,运用角色互换的原理使学员体会 对方或他人的感受的方法 ·适于:采取实际行动,并进行人与人的互动 获得临场的模拟效果,体会真实情景 易与引起兴趣 体会知与行的差异 了解自己与他人认知的差异 ·限制:学员放不开的情况,效果不佳 学员对演练兴趣不大 讲师无法控制现场 5.游戏教学 ·性质:利用游戏使学员体验的方法 ·适于:有启发和吻合主题的游戏 刺激学员参与感 简单易做,所有平等参加 ·限制:游戏设计较难 讲师若无法引申归纳教学效果有影响 时间长 学员注意力在活动本身,收心时间长 6.录影带/光盘教学 ·性质:利用音像手法传达训练内容 ·适于:声情并茂,真情流露 在非专业场地或不易控制的演练实况 ·限制:费用高 教室要求高 7.歌曲教学 8.实务操作 9.演练 10.个案研讨 二、应用教学法应考虑事项; 1.这个教学法有效吗?符合教学目标吗? 2.这个教学法适合学员特质、程度吗? 3.这个教学法学员有兴趣吗? 4.教室尺寸、设备适合这个教学法吗? 为什么我们要运用不同的方法: uf06c 使学员理解 uf06c 保持学员的兴趣 uf06c 使学员能够记住 我们能够记住那些出现频率高的信息. uf06c 20% 我们听到的 uf06c 30% 我们看到的 uf06c 50% 我们看到并听到的 uf06c 70% 我们做过的 运用统合学习的方法 为了使培训真正有效, 我们必须让学员能够看, 听, 并同时让他们参与到课程中: uf06c 告诉他们他们需要知道的 uf06c 尽可能多的演示给他们看 uf06c 在培训过程中创造让他们能够参与的机会 培训教材的编写 学生阅读材料的(WORD) uf0b7 内容与PPT幻灯片保持一致 uf0b7 提供给学员可以帮助他们做笔记的材料 uf0b7 参考材料 – 不需要做笔记, 可以在培训后参考阅读 培训员的资料(PPT) uf0b7 时间安排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uf0b7 在 PowerPoint 的幻灯片下使用note page uf0b7 清楚的表格表示出学习要点和要做的事情,等. uf0b7 详细的手稿 一个好的视觉材料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规则, 也就是 3B BIG uf0b7 每个字至少要6-7毫米, 这就是MS office 中选择24-28 号以上 uf0b7 通常在白板或flip chart 上也要写足够大的字. 你可以在白板纸上用铅笔轻轻的画出线来控制你在上面所写字的大小 BOLD uf0b7 保证视觉材料要简单, 不要包含太多的信息. 每一张PPT不超过4个内容, 并尽量安排在6行内. uf0b7 用尽可能少的字写出主要的标题和要点. 不用写出整段话, 也不会有人幻灯片上的大段的文字. 每个幻灯片上最多不应超过40个字, 你可以用语言来解释. uf0b7 视觉材料是用来保证你澄清你所要表达的内容, 而不能使之更复杂. 一定要保证所用的白板, 白板 纸和幻灯片有足够的空间. uf0b7 应该用黑色和兰色的笔写字, 绿色和红色的字在远处不容易看见, 几张PPT后, 学员有可能感到 眼睛累或头痛. uf0b7 太多的数字会使人感到困惑和无聊. 没有有人对三位小数的数字感兴趣, 9,887% 可以写成10%. uf0b7 如果学员不能在5 – 10 秒内理解图表, 那它就是太复杂了, 应该再简单些. uf0b7 在一个曲线图上不应该超过四条线, 各个线可以画成不同的颜色. 如果是柱状图的话, 不要超过七个. 通常饼图的标识要标在图形的外面. Beautiful uf0b7 曲线图, 图表, 饼图都是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 但是一定要使它们简单明了. uf0b7 图画和卡通画都是能够增加喜剧效果的, 可以很好的利用它们. uf0b7 颜色也能够使幻灯片更具吸引力. 也可以用彩色笔把学习重点画出来, 这样也能够使白板变的更 生动. uf0b7 打印出来的幻灯片比手写的更整齐. 要练习在白板上写字.

培训项目课程开发主要包括

培训项目课程开发主要包括: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讲义)开发、培训课件开发、考试题库开发、培训应用软件开发、培训教材资料购置等项目。教育培训项目包括职工培训项目、培训开发项目两类。职工培训项目:包括各类培训班、竞赛、调考、合作培训、人才评价等项目。培训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类人员的需求,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本机构发展的需要,提出设计和开发培训课程的项目建议书。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培训课程的名称、适合的人员、培训的目标、市场的需要和发展前景、需要配置的资源等。项目建议书应经过评审并得到批准。

赋能于人——内训师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赋能于人——内训师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课程背景: 现今,企业内部讲师团队建设已成为各大企业人才培养及储备的发展趋势。企业内部培训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环环相扣,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将有助于挖掘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促进服务组织力的提升。然而,很多讲师目前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演绎与呈现技巧,但仅仅凭经验和感觉去实施每一次课程,课程质量很难保证,对于内训师来讲,系统掌握课程开发和设计能力更是至关重要。 本课程融汇了TTT核心工具和理念、采用团队学习和行动学习方式,针对那些希望提升课程开发和设计能力的管理者、或希望成长为企业内训师的学员,通过讲授、现场开发、模拟训练等手段,带领学员在课程中团队群策群力现场开发基于企业实际问题的课程,高效率处理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掌握课程开发的技能,并输出标准化可复制的课程包,将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结构化。课程收益: ● 认知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和课程价值 ● 有效应用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快速开发出符合企业实践要求的标准课程 ● 运用经验萃取的方法,萃取提炼隐性经验,使隐性经验显性化,显性经验规范化 ● 应用课程设计工具,激活学员学习动机,让培训更落地 ● 通过现场开发和模拟训练,使学员得到完整的知行合一的体课程时间: 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 培训经理、培训专职人员、企业兼职内训师及业务/技术骨干 课程方式: 行动学习、视频观摩、分组研讨、情景演练、案例分析、课堂讲授、有奖问答、实验演示、问题测试、互动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开展课程。课程大纲 导入:认知课程开发 一、为什么内训师要做课程开发 二、什么是好课程 1. 课程价值——解决学员面临的困难 2. 授课方式——遵循成人的学习特点 3. 效果检验——可评估可反馈 三、课程开发三大原则 1. 以学员为中心 2. 以任务为导向 3. 以结果为检验 四、内训师三大核心能力 1. 编 2. 导 2. 演第一讲:明确课程目标 一、精准定位—定义/类别/来源/方法 1. 从工作任务问题中产出更精准的课程目标 2. 从业务目标到培训目标 3. 课程定位“三问” 二、课题分析—课题分析法的五个维度 1. what问题分析 2. who对象分析 3. why影响分析 4. evaluation效果分析 5. how方案分析 三、目标设计 1. 课程标题设计的四大魔法工具 2. 培训目标书写的标准 3. 培训目标设计 案例: 行业案例评点 工具: 《课程开发状态自测评估表》、《课程目标撰写工具表》 阶段任务: 学员完成阶段作业《五问课程开发分析表》,完成课程需求、主题、对象、课程目标的制定 行动学习: 目标设计分组练习及评点(拍砖)第二讲:构建课程纲要 一、搭建框架—检验课程结构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 1. 模块设置 2. 归类分组 3. 逻辑递进 二、梳理要点—培训师内容输出四重境界 1. 梳理内容要点的两种方式—直接引用/经验内化 2. 专家经验萃取—经验萃取三流程 3. 人类的学习和记忆特点—短期记忆VS长期记忆 4. 归纳提炼和编排—简化/数字/字母/比喻 三、设计大纲 1. 教学计划的编写技巧 2. 教学计划编写实操 案例: 行业案例评点、《我的兄弟叫顺溜》《头脑特工队》案例分析 工具: 教学计划大纲工具表、XMind课程框架工具软件、专家访谈及经验萃取话术 演练: 经验萃取练习、教学计划大纲编写及评点 阶段任务: 学员完成阶段作业《课程结构图》,搭建课程主要框架,梳理课程核心知识点 行动学习(城镇会议): 课程结构设计分组练习及评点第三讲:设计教学方法 一、开场—五步开场法 1. 吸引注意 2. 引发兴趣 3. 调动氛围 4. 调整期望 5. 有效过渡 二、中场—五星教学策略 1. 聚焦问题 2. 激活旧知 3. 论证新知 4. 应用新知 5. 融会贯通 三、结尾—三阶强化模型 1. 回顾总结 2. 号召行动 3. 升华寄语 案例: 五星教学法案例 测评: 我什么时候学得最好? 演练: 课程开场、中场、结尾演练 工具: 首尾设计流程工具表 阶段任务: 学员完成阶段作业《教学实施设计表》,完成课程知识点教学方法的设计 行动学习: 教学策略小组交叉质疑反思、讲师反馈第四讲:开发课程材料 一、课件结构 1. 框架结构清晰 2. 内容结构清晰 二、课件设计 1. 重点 2. 文字 3. 图像 4. 美观 案例: 课件设计案例评点 工具: 课件PPT模板及软件插件等制作工具 演练: 小组共创、课件设计练习 阶段任务: 学员完成阶段作业-PPT课件1.0版本的制作,讲师辅导反馈及答疑

企业内训师课程开发

一个完整的培训课程开发都包括哪些步骤 一、明确课程目的 进行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因为只有明确培训课程的目的,才能确定课程的目标、范围、对象和内容。 二、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者开发培训课程的第一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以满足组织和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出发点,从组织环境、个人和职务各个层面上进行调也和分析,从而判断组织和个人是否存在培训需求以及存在哪些培训需求。 三,确定培训课程目标 培训课程的目标是说明员工培训应达到的标准。它根据培训的目的,结合上述需求分析的情况,形成培训课程目标。 四、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是针对某一专题或某一类人的培训需求所开发的课程架构。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费用、划分课程单元、安排课程进度以及选定培训场所等。 五,进行课程设计 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具体确定每一单元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授课材料的过程。 课程单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和学员对课程的评估。在培训开展过程中,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不应在时间上被分割开。 六、阶段性评价与修订 在完成课程的单元设计后,需要对需求分析、课程目标、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进行阶段性评价和修订,以便为课程培训的实施奠定基础。 七、实施培训课程 即使设计了好的培训课程,也并不意味着培训就能成功。如果在培训实施阶段缺乏适当的准备工作,也是难以达成培训目标的。实施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场所的选定、培训技巧的利用以及适当地进行课程控制等方面。 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培洲技巧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进行课程总体评价(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课程评估是在课程实施完毕斤对课程全过程进行的总结和判断,重点在于确定培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受训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程度。 内训师如何做好课程设计开发试题及答案 1.内容易懂课程的内容易懂,就是让学员听起来能够接受,这是课程设计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比如,在培训过程中,学员的学历有高有低,课程的内容和案例就要适应大部分人的理解能力,如果课程内容过于艰深,很多学员都听不懂,培训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2.结构简单 课程的结构简单,指的是课程的整体结构应当简洁、清晰,让学员能够一目了然、容易理解。 3.呈现优雅 课程呈现优雅,就是要让学员听起来感到赏心悦目。当然,课程在呈现优雅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俗”的内容,如流行的小笑话等,这样可以迅速集中学员的注意力,还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帮助学员释放日常工作的压力。 二、学员最易接受的课程结构 如图2所示,在培训过程中,学员最喜欢的三大课程结构:精彩而吸引人的“虎头”、漂亮修长的“龙身”和干净利落的“豹尾”。 图2 学员最喜欢的课程结构 以一堂120分钟的培训课为例,虎头最多占5~10分钟,豹尾也应控制在5~10分钟,中间展开的讲述是龙身部分。 虎头,开场像一本书的封面,要漂亮、吸引人。一般来说,开场如果有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讲解,时间差不多是10分钟;如果只是做简单的自我介绍,5分钟以内即可。 豹尾,课程的收场要简单明了,干净利落。切记课程一定要在预定的时间内结束,不要向后拖时间。如果拖延,最多不能超过10分钟,因为心理学调查数据显示,人的忍耐极限是10分钟。 1.课程开场设计——虎头 虎头即课程的开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开场设计 内容 简述 方法指南 开场白 吸引注意力 精心准备一个相关的笑话、逸事、名言、诗歌等 主题句 清楚地介绍你讲课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今天,我准备和大家谈谈/分享/介绍/交流…… 信息句 告诉学员你对主题的观点 我认为/相信/建议…… 在我看来…… 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豹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需注意的是,结尾虽然力求简单,但要有内容。 如何开发企业培训课程 开发企业培训课程,根据中国培训网的课程开发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课程设计上首先要保持内容和设计上的科学性,也就是内容要真实,体系要严谨,甚至包括到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进行认真的修改。不要在PPT里面出现大幅的文字。因为我们读者一般不喜欢阅读大幅的文字,最好简洁的表达,如果要用大幅的文字,最好放在备注里面比较好。另外,要注意语言和事件的逻辑关系的关联。对于一些关于程序性的流程文字,最好设置成流程。 其次,要注意课程设计和内容的新颖性。如果培训师在课程内容和形式上不进行更新,到最后知识体系就很难适合学员的需要,到最后可能培训师的职业生涯就此结束。随时观察身边发生的事物。注意对客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进行调查,做到课程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最后,要注意课程设计的互动性。老师和学员之间最起码要在15分钟最有要有一个互动。根据有关机构调查发现,成年人学习的注意力一般在15分钟左右为一个周期。只有采用互动,增强老师授课的信息在此呈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吸收和加以应用,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办法,有条件在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圆桌会议进行讨论。另外,课程设计应有课程大纲,课程练习,课程教学手册和学员学习手册。但是目前大部分培训师很少有教学手册。对于新开发的课程一定要试讲,要让那些非专业的人也能听懂,做到简洁、易懂。 培训课程开发都包括哪些步骤 行业通用步骤: 1、选题--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2、调研 3、素材准备 4、资料分析 5、课程大纲制作--核心 6、课程内容编写--关键 7、补充素材 8、PPT制作 我自己的步骤: 1、编写课程研发时间进度表(什么时候完成思路,什么时候完成大纲,什么时候完成素材的搜集及准备,什么时候完成内容编写,什么时候完成课件制作)--这是第一步,而且自认为很实用 2、思路---核心(课程的亮点在哪里?需要包含哪些内容,天马行空想到啥就写下来) 3、大纲---关键(对思路进行粗加工,进行分类整理,同时补充) 4、素材 5、内容编写 6、PPT课件制作 课程基本上是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这样可以确保高效完成,而不是东整整,西弄弄。这是自己开发70多门课程的一点感悟,不一定适合,但可以作为借鉴。 如何做企业文化课程开发 要做好企业文化课程开发,首先要清楚企业文化培训都有哪些常规的内容。 新优势咨询公司认为企业文化培训的主要有五大常规培训内容:1、企业文化价值与创造理论;2、本公司企业文化特色与理念内涵;3、企业各项制度政策的精髓;4、企业内外部变化与问题的本质;5、员工行为要求与表现评价。 内容确定以后,至于开发思路,新优势认为主要有两种思路可供参考: 1、针对基础课程(如基层员工培训:新/转;中高层管理者培训:在/升;企业文化管理者培训;企业文化讲师培训),需要采用“从理念入手,指明行动方向”的开发思路。即课程开发主要偏向于企业文化基础理论导入;企业文化理念阐述;岗位角色定位与行动要求指引等。 2、针对特定课程(如经营管理专题培训:价值观、运营环节;年度管理主题培训;重大政策配套培训;焦点敏感话题培训;危机事件配套培训),需采用“从问题入手,探寻解决思路”的思路,即通过主题导入; 理念引导和对策引导。 如何开发一个好课程(教案版),写给内训师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内措施的即时效果容,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如何设计教师培训课程:参与式课程开发指南 我们给出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和方法。这样,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专,都能根据属需要来改善pcd过程,使之适应当地的情况。我们提供的建议包括如何避免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克服其局限性。.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和你的同事更有效地学习和培训他人。但请记住,本书并不是一个模板或是一个秘诀,它应该是一种指导,一种可以根据你的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的指导。我们请vso(译者注;vso是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的英文缩写)的三位培训人员和课程开发人员为本书作了行动研究项目,在他们的工作中采用pcd循环系统。他们把自己的做法和修改方案以及使用结果都记录了下来。我们在书中引用了他们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你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使pcd适应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的。我们希望这些信息能够让你了解在自己的工作中该如何灵活应用pcd方法。... 如果可以您是否愿意担任内训师在哪些课程的开发和讲 当我们来到一家,说白了无非是两“途”一“快乐”,一个是“钱途”,希望能多赚钱。第二是“前途”,我们要成长必须要有发展的空间,而且“前途”是“钱途”的基础。如果我们希望成为内部专家,我建议你一定要做内训师。因为分享是最好的学习,做内训师能够加速我们学习的速度。有一本书叫《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柯维写的经典名作。翻开这本书的扉页,第一章节内容是如何善用这本书。他建议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改以老师的角色来读它,随时做好思想准备,在48小时内,跟周围的人来分享讨论这本书的读书心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加深印象,获取知识,而且有更强烈的动力来帮助你应用其中的那些原则。我们还看过这样一组数据,在学习中仅仅阅读,吸收率大概是20%。如果你不但阅读,还能听,大概吸收40%左右。如果你不但阅读、能听,而且还有机会做,就会有70%到80%。如果你把这些做完后,还能把它开发成课程讲给别人听,就有可能消化吸收90%以上。在过去几年,我们亲眼看到很多老师成长的过程,比如说商务礼仪这样一门很常见的课程,一些“土人”,讲着讲着就成绅士了,一些“野蛮女友”,讲着讲着就成了淑女了。所以,如果你想在专业方面成为一个专家的话,建议你一定要在里当一个内训师。如果不想当专家,想做领导、当管理者,我们还是建议你做内训师。为什么呢?经营什么?经营人才、经营产品、经营市场。而产品和市场归根结底是由人在经营的。你想成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懂得如何培养人才。柳传志先生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做做什么?就是做人。稻盛和夫也说过,他经营的一个出发点是什么,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所以如果你作为一个领导者兼任内训师,那么能学会的东西,能锻炼的东西,很大程度是你如何辅导下属、激励下属。这些在做内训师的过程中,你完全可以充分体验到。有些人可能既不想做专家也不想当领导,认定“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想做个普通员工。即使这样,做内训师仍是你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我们都了解,沟通对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跟你的专业技术有关,而另外的85%与你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有关。沟通表达是内训师的基本功,优秀的内训师没有一个沟通表达能力很菜的。总结我们刚刚所说的,不管你想做一名专家还是管理者,或者只是一名普通员工,担任内训师对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联想有一句名言“光说不练假把势,光练不说傻把势,能说会练真把势!”身在职场,如果你希望自己能成为“真把势”的话,别再犹豫了,选择做一名内训师吧! 如何开发企业培训课程 首先,从确定课程的需求、授课的对象入手。 开发课程前,先仔细考虑开发内该课程的目标是容什么?将来的听课对象是谁?他们的问题在哪里?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等问题,以使你的课程开发能有的放矢。最好的方法是和将来的授课对象,以及授课对象的上司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上述问题的答案,做到胸有成竹。 其次,要确定《课程大纲》和《时间表》。 根据前期沟通的结果,以及要求和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课程大纲》。就笔者的经验看,确定《课程大纲》时,可以参考市场上其他顾问公司提供类似课程的大纲介绍。这样可以开阔思路,取长补短。 同时,《时间表》的确定也是尤为重要的。所谓《时间表》是对整个课程各部分内容所授课时间的长短。

口语交际课程开发研究

关于口语交际课程开发研究   在学科素养培训中,我认真学习了各门课程,其中,我对《小学 语文 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这门课程更感兴趣,说实话,对于口语交际到底该怎么教,我一直很困惑,所以,在认真学习了课程之后,我在班里也试着运用了一下,感觉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关注学生交际中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口语表达愿望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口语交际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当众表达的勇气。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把引导学生敢于当众表达作为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突破口,首先帮助学生闯过敢于表达的“心理关”。   ──摘自《小学 语文 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首先根据话题内容,创设适合的交际情境,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允许每个学生有话就直接站起来说,作为老师,我适时地追问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或者适当地为学生补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注重口语交际的核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所有的口语交际,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即使是独白式的表达,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谋求某种理解和沟通,是为了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   要想成功交际,还要考虑交际对象,考虑语言环境,如身份、场合、时机。后者不可或缺。如,有的人表达能力很强,认识事物也很深刻,但在表达观点时表现出争强好胜的性格,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伤害了别人的情感,别人无法接受他的观点,他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交际任务。   ──摘自《小学 语文 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在今年寒假的 语文 作业中就有这样一个口语交际:   三个小朋友在一块空地上踢足球,小飞一用劲把足球踢到一个院子里。小飞他们爬上了围墙,看到院子里有个老人在干木匠活儿,球就躺在老人的旁边。那么他们怎么才能把球重新拿回来呢?在开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   我们进行角色扮演,我扮演老人,然后找三个男生来表演,其中一个学生大喊:“老头,把球给我们扔过来!”我不吭声,那三个男生一看不行,经过商量后,另一个男生也高声叫道:“大爷,把球给我们扔过来吧?”我抬头看了看他们,仍没有回应。这时,另一个男生大声说:“老大爷,打扰您干活了,我们的球不小心掉您院子了,您能不能帮我们扔出来?”我马上面带笑容,把球给他们扔了出去。   这个角色扮演结束后,我和学生探讨,为什么最后一个男生能把球要回来?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   1.要具备好的听说能力,知道该表达什么;   2.要考虑交际对象,比如对老人说话时声音要稍微高一些,正常交往要注意语音不宜太高,语速不宜太快等;   3.要考虑语言环境,比如在一定的环境里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表达,对不同身份的人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表达等。   三、开发口语交际课程,把口语交际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师应该具有课程意识,作为 语文 老师,我们更应该挖掘 语文 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因素,开发口语交际课程。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 语文 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文无定法,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教材专家编排的系统意图很好,在系统不大变的情况下,每个单元小变灵活一下有时反而更好。特别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新课标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课外的拓展空间很大,没有课外资源根本无法有效地完成。例如五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安排中:第一组“采访”,第二组的“策划一次活动”,第三组的“我是小小推销员”,第四组的“搜集资料”,第五组的“综合性活动“更是如此,第六组的课外延伸给父母讲,第七组的“不忘国耻”还要靠课外大量的 “爱国”题材作品来感悟,第八组“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无一例外。在教学中,我没有按教材给的既定程序按部就班地施实,我把学生口语交际的时间都安排在星期一。因为,每个周末时学生为口语交际搜集材料的时间。每堂口语交际课最起码保证学生一个双休日的准备,有的甚至一周。   资料准备好了,一堂口语交际课就是最好了吗?还不是,口语交际课的终极目标是实用。课后还要不失适地发现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口语交际。给家长讲一讲你这次口语交际的体会和收获,给家长读一读你的优秀文。在“父母的爱”口语交际后,我启发学生,父母那么爱我们,我们怎么去爱父母啊?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列出了十几条,贴在后面的班报栏里,在全班掀起“感恩父母”的活动,给爸爸妈妈洗脚、擦皮鞋、洗衣服、做饭,一下子都来了。既然这样,作文也延伸一下吧。大作文上“父母的爱”,小作文上“感恩父母”,互为相辅。   四、改进口语交际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在以往的口语交际中,我们评价的角度主要是从这个学生是否抓住主要内容进行了表达,或者他表达的是否流畅。通过学习,我更正了以往的错误认识,在口语交际训练时,我的评价开始发生了变化:   口语交际的评价,既要评价听说的内容、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也要评价交际时的行为和态度。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前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直接决定着交际的成败。   ──摘自《小学 语文 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我知道这个要求比较难,于是我进行了以下环节循序渐进的训练:   1.评价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评价口语交际的清晰性

关于企业管理培训课程开发,HR要知道的事有哪些?

首先要有一个战略指导思想,有一条主线,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开展。在培训的时候要做到生动,要引起员工的共鸣。在寻找场地的时候,应该找一个比较大一些的,要找一个比较好的培训老师。

哪位朋友教教我?《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怎么写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1、(2001、6—2005、6)学科实践活动阶段本阶段,我校地理、历史、生物、政治、化学、艺术等学科广泛开展学生活动,先后指导学生参加番禺区、广州市、广东省等学科开放性考试、考查评比、思想品德小论文竞赛、动漫美术特色年评比、《我与化学》仪器设计等学生实践活动均获得较好的成绩,为我校系统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如生物、地理、历史科开放式考试(查)作品均连年取得好成绩。其中,仅2005学年,生物科指导开放性考试、考查评比就获得广州市一等奖两项,番禺区一等奖两项,番禺区二等奖两项。2007年5月,生物科组梁翠楠老师的论文《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理念》获广东省生物学教学论文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广东省中学生初中生物学联赛三等奖;2006年9月,艺术科组郭伟峰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番禺区首届动漫美术特色年评比活动”学生动漫作品获多个奖项,其个人动漫作品也获番禺区首届动漫美术特色年评比活动二等奖;2007年5月,政治科组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初中思想品德小论文评比”学生论文《传承南村的龙船制作文化,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获三等奖;化学科组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学生作品《净化珠江水仪器的设计与制作》获一等奖;2004年9月,历史科组开展的《寻找远去的家园》研究性学习案例获“2003—2004学年度广州市中学历史科‘研究性学习"个案征集评比”一等奖,作品之一的 “珠江三角洲传统乡村建筑模型”收入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学历史学习指导》;2004年7月,论文《关于“寻找远去的家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实践与思考》,获“2004年番禺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一等奖。2004年5月,“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实践活动,获第二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二等奖。2005年5月,作为活动总结性论文《“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思考》,获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论文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2005、7—2007)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2005年7月开始,我校英语、历史、地理分别申报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快速城市化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初探——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四课题成功获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第二批和第三批立项。课题成果取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的良好成果,标志着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由学科实践活动进入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为开展全校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如英语科课题组以《南村人文读本》为蓝本翻译开发了《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学科校本教材,课题组把南村本土文化与英语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将统编教材提及的传统文化例子用本土文化作替换,尽量在英语课堂的相关主题中进行渗透,利用本土资源运用到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交际。此外,他们尝试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测试中作为阅读材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地理科组王小慧、高健仪老师主持申报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课题,紧扣社会实际,以学生周边的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在该课题进行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了整个调查研究活动,参与问卷调查设计、调查、统计,而且让其根据调查时自己的感受,撰写小论文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深刻认识到失地农民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课题研究所建立的资源库与课题组继续开展的“南村镇城市发展历程研究”共同构成我校“城市化研究”校本课程和乡土地理教材的一部分,该课题的学生成果还获得番禺区开放性作品一等奖;历史科组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主要成果——《南村人文读本》全面梳理了南村地区的人文资源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由南村镇人民政府出资、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广州地区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乡镇地方历史教材,免费发放到南村镇辖区内中学以及部分小学作为乡土历史文化读本,对承传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1月, 《南村人文读本》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乡镇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南村人文读本》开发背景与编写体例探析》先后获广州市“教育创强与校本科研学术研讨会”及教育教学论文评奖活动一等奖、番禺教育学会第19届年会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学会2007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和评选二等奖,2007年9月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科组的另一课题《<番禺历史与社会>(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的结题报告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研究报告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区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新尝试——《番禺历史与社会》(初稿)乡土历史读本的编写体例与成果特色》获2007年度广州市中学历史论文年会评比一等奖。2005年11月14日, 我校历史学科曾代表番禺区历史科参加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高级研讨会(沙湾红基小学现场会)并作了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思考——番禺区南村镇乡土历史读本(教材)的开发历程与探讨》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全国教育专家和名校长、教师的广泛好评及区、市教育主管领导的肯定;2007年3月, 我校历史学科参加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结题鉴定汇报会,作《<番禺历史与社会>乡土历史读本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汇报发言。3、(2007——今)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全面铺开、特色发展阶段到2007学年第二学期,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而刚刚完成结题鉴定的番禺区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也将进入课题深化与成果推广阶段,再者,像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已开展多年的开放式考试(查)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9月28日,我校申报的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科研大背景下被批准立项的,与此同时,我校已成为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可成化研究》实验学校。所以,我们很幸运有了以上的教研背景,我们将整合转化、完善、提升我校在学科实践活动阶段所形成的,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依靠本校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同时依靠校外教育专家的智力支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从而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二、为什么要开展本课题研究1、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校本课程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开发的目标指向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实现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2、是学校特色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校本课程的关键要把握好“校本”和“发展”两个方面,即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发展。南村侨联中学是一所由镇政府牵头,港澳同胞联合捐资兴建的公办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随着南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镇政府加大对我校基础设施的投入,我校在学生素质,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校期末考试和中考多年超过区平均分。但学校教学中偏重知识灌输,偏重于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层面上,忽视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多有存在,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改变学科教学上,重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轻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尤其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为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开发有主题的、综合性的、探索性的、以专题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尝试。3、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还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教育手段和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本身构成了课程实施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我校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面临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在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结合点,在自我完善中寻找跨越点。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为,从“知道做什么”和“知道怎样做”向“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方向提升,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舞台。4、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素质教育实质是和谐的,人本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教育部门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方面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其突出表现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试图将学生从原有的应试体制中解放出来,搭建使人的基础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的平台。所以,以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并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校本教育系列课程,将使学生获得张扬个性的机会,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达成和谐教育的目标。与此同时,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体优化的大教育观、和谐有序的教育过程观、能动发展的学生观、民主融洽的师生观等理念,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时空范畴内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通过创设和谐的环境,设计教学活动程序,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有效策略,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爱好主动发展,实现社会需要与自身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5、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需要我校所在番禺区南村镇,社会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荟萃,2007年底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作为教书育人的校园,南村侨联中学人文环境尚显单调贫乏,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结合镇政府对学校的第三期建设,学校运用南村镇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已经是顺理成章,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正当其时。我们在建立起一套包括校园文化在内、能够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并愿意为之去实践探索的校本课程教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的基础上,逐渐积淀起学校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南村侨联中学特色品牌的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南村镇侨联中学的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水平、人力资源和校园文化现状,调研和评估校内外课程资源特色与优势,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以学校校舍全面改建为契机,运用校内的教师专业优势和学生特长,校外周边得天独厚的区域人文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教书育人的人文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提升学生乡土人文素养,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校本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运用到从学科教学、学校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办学宗旨与方向、学校品牌创建、教师发展等方方面面,最终积淀起校园人文精神,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品牌的发展。2、研究内容(1)调研学校内和周边地区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的人文资源与价值评价。我校所在的南村地区是广州南拓番禺的首要地区、“华南板块”的核心地区,历史上人杰地灵,物宝天华,是番禺乃至广州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适应急剧都市化的趋势,发展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前瞻性的社区文化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将在原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我校教师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挖掘南村可资校本课程研究利用人文资源并进行价值评价。基于对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初步调查和对地方课程开发的普遍价值取向的分析,我们认为,南村地区人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第一;培养学生了解南村、热爱南村、服务南村的情感与价值取向,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保护和传承南村地区雅俗共生的文化形态和优秀文化传统;第三,促使南村地区包括天然和尚、黎遂球、高剑父、邬庆时、崔蔚林等文化名人的优秀文化和学术传统,海云诗书派、植地庄、七星岗抗日事件所体现的优秀地域品格精神,即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员岗飘色、南村刺绣、龙船头制作等所体现的优秀民俗工艺文化,从余荫山房、邬氏光大堂、黎永思堂和大量古民居等所体现的岭南广府民系优秀建筑艺术等一系列优势文化与教育部门提倡的主导文化的融合。 (2)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2006学年开始的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式推动阶段,第二阶段是课程规范阶段,第三阶段是特色发展阶段。我校将以建构和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首先是建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课程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的四个要素进行规划,并遵循一定的开发流程(模式的基本结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设计模式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设计,本研究主要采用系列专题模式、即活动领域——活动主题——研究课题——探究问题。其次、是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课程化体系,第一层是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二层是课程化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第三层是课程设计的模式,具体如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活动领域,例如:人与社会 课程目标活动主题,例如:走进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研究课题,例如:走近南村历史名人 课程实施探究问题,例如:南村历史名人对我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程评价第三、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实施的操作体系,按照理论学习——专家指导——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反思提升——形成成果的流程去操作。(3)校本课程开发开发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通的设计与制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展示班级风采,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度,从而建设各具特色、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通过对教室、办公室和走廊内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创设良好愉悦,人文气氛浓郁的工作环境,提高师生的文化艺术品位,丰富其精神世界,建设具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烘托出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做好准备,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或步骤:第一步: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第二步:根据情景分析,建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模式。包括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制订开发实施计划,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等。第三步: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试验。第四步:评价与改善,包括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的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等的小组和全校交流评价。校本教材开发包括各学科校本教材课系列(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等人文学科),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学校德育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学校品牌创建校本课程开发等。(4)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开发校园环境课程是体现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的新型课程。校园环境课程无所不在,它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从校园文化课程中会学到有益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校园建设和设施;社会环境包括教师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团体,奖惩制度等;文化环境包括学校或班级文化,如校史,校风,仪式或活动,如升旗,班会,学校大型活动等。这是实现环境育人的的重要途径。我校将要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提取南村乃至番禺地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古迹和历史人物,如员岗村东汉古墓出土文物、禺南开拓第一人——东晋陈玄德将军、明末清初天然和尚、海云寺与“海云诗书派”、抗清民族英雄、牡丹诗状元——黎遂球、清末洪兵起义与贲南书院(沙茭团练总局)、岭南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广游二支队与植地庄、七星岗抗日等设计成人物群雕或浮雕的形式,形成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校徽,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和收集大量与本研究工作相关的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帮助研究工作顺利展开。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的需求和建议,调查分析教师、社会和学校教育资源状况,获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的信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区调查等。3、行东研究法。立足于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校行政引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共同参与,积极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最终上升为经验,以指导后阶段研究工作。3、研究组织课题主管部门: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领导专家顾问组:卢炎安(番禺区南村镇人民政府镇长)陈乃权(番禺区南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吴岳冬(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姜 涛(番禺区教科所,副教授)冯永广(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志禧(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张志海(番禺区南村镇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课题组组长:冯少豪课题组主要成员:肖东平 卞广清 朱光文 张凤云 高健仪罗伟丰 姜华 黄嘉斌 曾庆文4、研究分工冯少豪: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全面策划、体统,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肖东平: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各学科与子课题之间的关系等;卞广清:负责组织课题理论学习、课题申报与开题报告撰写、修改,组织课题开展等;德育美术组:张凤云:负责“兼爱思想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子课题和“岭南画派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历史组:朱光文:负责撰写、修改开题报告、“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化研究”子课题研究;组员:谭春媚英语组:黄嘉斌:负责“南村镇乡土特色英语教育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唐容珍、何燕琼、刘善静、崔燕梅地理组:高健仪:负责“南村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王小慧政治组:曾庆文:负责“南村镇乡土人文政治与学生活动”子课题研究;组员:刘伟民信息技术组:罗伟丰: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信息技术资源库建立”子课题研究;组员:语文组:姜 华:负责“海云寺诗派语文乡土诗歌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活动”、“中学语文古典诗歌选编”两子课题研究;组员:吴道政5、研究进度第一阶段(2007.9——2008.2):准备酝酿阶段。(1)转化、完善、提升我校现有的学科活动和校本研究成果;(2)组织专家讲座、课题理论学习、校外学习等;(3)课题论证与申报;(4)各子课题组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搜集、整理(5)学科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学科的课程计划。各子课题和科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和申报,包括各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6)开题报告;第二阶段(2008.3——2009.2):全面实施阶段。(1)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2)汇编教师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集,校本课程系列成果,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等;(3)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校园文化:包括场文化、廊文化、墙文化、办公室文化等物质文化,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等非物质文化。第三阶段(2009.3——2009. 9):总结、鉴定、交流阶段。结题报告、专家鉴定阶段性交流总结(结题报告、音像资料、成果展示) 6、经费分配(1)经费的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资助0.5万元,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政府资助5万元,学校自筹0.5万元,总计6万元。(2)经费的分配:专家顾问费:1万元科研业务费:2万元图书资料费:1万元印刷出版费:2万元7、预期成果(1)课题结题报告;(2)编成“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成果系列丛书:a教师论文(或教学案例)集;b校本课程分为“四个系列”——学科活动系列、德育活动系列、综合实践系列、校园文化课程系列等,四种类型,读本类、学材类,教材类,专题资源库类等;c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品集;(3)校园文化开发成果(方案),包括结合学校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发的校园文化成果,包括物质文化成果:南村历史文化名人广场雕塑(场文化)和南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群雕墙(墙文化),岭南画派,海云诗歌,海云书法经典作品长廊(廊文化),还有教师办公室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校训,校徽、校歌,教风,学风,形成一系列作为新生入学校史教育素材;班级的班徽、班旗等。(4)课题成果资源库或网页。

园本课程开发 有哪些程序

1、成立校本课程发行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应包括校本的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2、形势和道理需要分析只有科学、充分地了解和分析学校内外的各种情况和需求,才能开发出适合学校的课程。3、设定目标首先要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为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提供依据。4、设计方案目标确定后,课程就准备好了。5、 讨论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和沟通,还要有充足的物质支持。6、评估和修订评价是课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真实反映课程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修改的方面,并及时反馈,使课程不断完善。扩展资料:意义:1、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2、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流。3、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4、校本课程的发展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在保证国民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发展更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凸显办学特色。

如何开展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1、课程选择:从课本和教辅资料中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认真研究后才确定。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精讲精练。要做到精讲精练,要求教师对讲和练的内容进行精选。 2、课程补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觉得较难的内容、易错的内容、易混的内容,教师适当补充一些例题、问题、习题,甚至补充课本例题中的解题步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内容,多制造几级学生跳得上的台阶,引导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课程改编:将课本或资料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后,再用于教学。我们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案例

《渔洋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一、《渔洋文化》的开发依据 学校依据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学校资源、本乡的地理条件、在认真调查、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渔洋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作以下论证: 1、三级管理的课程结构。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为学生参与家乡建设培养必须的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本乡的区域特点:三江交汇(长江、清江、渔洋河)、渔洋绕境。境内的风土人情、历史人物、传说故事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我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是开发校本课程最有力的依据。 二、《渔洋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2、编写出《渔洋文化》的校本教材。 三、《渔洋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框架 1、渔洋农具。《家乡农具超市》,开发者:胡志新 2、渔洋曲艺。《姚店乡民间音乐》,开发者:谭平 《姚店乡民间工艺》,开发者:高丹 3、渔洋故事:《姚店乡民间故事集》,开发者:姚一林、谢传河 4、渔洋传说:《姚店乡地名探究》,开发者:朱代梅 5、三江诗文:《在宜都留下足迹的诗文名家及作品》 开发者:刘云舟 6、渔洋风俗:《姚店乡风俗大观》,开发者:万继林 7、渔洋人物:《宜都历史名人》,开发者:刘德春 8、渔洋风景:《姚店乡旅游现状及对策》,开发者:向常森 《家乡居室装饰》,开发者:王晓芹 《渔民洋服饰研究》,开发者:陈华 《姚店乡绿化研究》,开发者:高登秀 《农村垃圾现状及处理》,开发者:邓玉华 9、渔洋人文:《我为姚中校歌填词》,开发者:谭平 《校园园林艺术》,开发者:叶献明、李红 《动物大观园》,开发者:胡志新 《生活中的数学》,开发者:胡志红,赵昌会 《英语交际》,开发者:晏学知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开发者:吴忠亮 《姚店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开发者:张海燕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开发者:周德益 10、渔洋新歌:时事开讲,介绍家乡建设及发展的状况。开发者:黎孔新 注:以上课程分年级分阶段开设。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六、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室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七、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 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主 任: 副主任: 委 员: 学生委员:

校本课程开发中,怎样整合国家和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社区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要求将国家课程标准与社区课程资源结合与融合。因此,我们要明确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立足于弥补国家课程之缺失的基点上,谋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协调一致和均衡发展,其内容无论从难度上,还是从选择与组织上,都应该相互协调、互相平衡,整合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 1、课程内容、方法和学生生活经验整合。国家课程关注学生共性的基本要求,作为弥补国家课程缺陷的校本课程,应着力于区域性和个性的基本要求,把课程与学生身处的环境和个人经验联系起来。如宝应水泅中学语文老师对第七册“荷”单元进行环境分析时,改变常规的课程组织方式,让学生走进社区,深入荷园去体验,泡进图书室去感悟,寻阅名家“荷”题诗文,结合自身经验与课文作者去交流,在碰撞中深刻领悟荷之美、荷之善、荷之情、荷之神。这样的校本课程将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所学的课程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身心结构中,成为他自身的一部分,同时又使国家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2、学科之间的整合。课程整合强调的是课程的横向联系,其目的是让特定的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把 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以提高综合知识的能力,获得综合经验。为此,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致力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提倡按需要把跨学科的内容组织成教学主题。如蒲松龄在宝应做了一年的幕僚,而且创作《聊斋志异》。由此我们结合语文学科开设了“蒲氏文化”的校本课程,要研究蒲氏文化,就必须要了解蒲氏的生活朝代及社会现状、创作素材及情感状态等,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这其中就包含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民俗学、地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开发出这些相关的学科内容,还可以开发出与此内容有关的网络资源、社区资源,同时也可以开发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和展览馆等课程资源来加强学生对“蒲氏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获得全面的认识。

你如何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一词

  校本课程开发: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涉及课程开发的所有要素。以校为本。自发、自愿。一种持续、动态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哪些问题

  1、必须牢牢地把握学校课程的根本目的,以“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为宗旨,以是否能够满足各类学习者的不同要求为检验标准,把握学校课程的建设方向。   2、学校课程的建设过程,是动态发展过程,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学校课程的优势是课程开发者与实践者联系更为直接,调整更为容易,更能够跟上时刻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校课程不要过分追求正规化,不要一定向标准教材看齐。有些学校课程更不宜编写教材,有些学校课程也可以没有校内统一的大纲或计划,而应该鼓励它们在变动中满足学生需要。当然,作为课程,总是属于培训计划之列,在大方向、总目标及基本途径、基本操作方法方面,还是应该有一定的规定性的。   3、名为学校课程,一定不要限制在学校之内。这里的“学校”二字,主要是指管理、计划与组织的权限,是由学校牵头来办的事情。所谓不为学校所限,一指内容与施教场所不为学校所限,要了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网络世界、走向现代科技;二指施教者不为学校所限,要动员学校内的各种教育资源,更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教育资源。要提倡能者为师,要把学校教育的课堂拓展到商店、工厂、机关、社区、农村、网络、传媒、大自然等各个领域中去,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方面,各地各校条件不同,机遇不同,有很大的自主创造条件。   4、名为学校课程,一定不要只强调学校行政权力,而要让教师、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开发建设上来,在一定意义上实现让教师与学生教和学自己编写的教材。因为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与通用教材保证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学校课程开发上,可以更大胆、更开放,给师生更多的创造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他们尝试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在学校课程的范围内,应该更放手鼓励教师创新课型,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学校课程,应该成为学校教学改革最活跃的领域,应该积极利用学校课程建设开发与实施的成功经验,去改造传统的学科教学,从而使学校课程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发展要求,而且成为传统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5、设立学校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所以,学校课程必须保证学生的选择权利,必须允许学生选择与重新选择。学生是发展中、成长中的主体,他们是在学习选择,他们也确有不会选择、胡乱选择的现象,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不允许学生选择的借口。

校本课程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活动方式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 1.课程选择课程选择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选择活动使教师能够在决定教什么的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课程选择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教师要有选择的权利,同时还要有可供选择的空间。此外,课程选择对教师的专业资质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为课程选择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掌握课程选择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发展。课程选择有多种层次和方法,其中最综合的选择形式是课程计划中的科目选择。大多数具备校本课程开发机制的教育系统都会为学校提供一系列供选科目清单,学校要从中选择它们所要开设的少数科目。通常是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对选择的原则提出一些规定和建议,学校也有权开设供选科目清单中没有的科目。2.课程改编课程改编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课程上的修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改编主要是指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堂情境。此外,它也包括某些学校对国外引进课程的翻译和本土化改造。在一个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社会中,教师可能面临越来越多的课程改编任务。进行课程改编需要充分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1)目的;(2)内容选择;(3)内容组织;(4)学习经验;(5)学习资料。教师应该对上述5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等方式对指令性课程、引进课程等加以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3.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必须减少知识剧增对课程数量的影响,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课程整合的常用方法有开发关联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两种。其中开发关联课程是要在课程设计时就科目间的相关问题进行协调,往往体现的是两门左右学科间相对狭窄的联系。比如物理科学和数学关联课程就意味着物理和数学专题的编排顺序应该是把那些解决物理问题所需运用的先进数学方法安排在前面。跨学科课程是把不同的学科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例如,美国学校的社会学科就是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的,它把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有时还有历史等串联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在国外成为一门广泛采用的学校课程,这也是课程整合的产物。4.课程补充课程补充是指以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课程补充材料可以是矫正性和补救性练习、报纸和期刊剪报、声像材料、教学片和电影短剧、图画、模型、图表、游戏和电脑光盘等,这些材料有助于实现内在于正规课程中的课程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选择提供的补充材料,或者与同事一道合作开发,也可以独自进行开发。5.课程拓展课程拓展是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拓展材料的目标是拓宽正规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和掌握技能的机会。这些东西与学生所学课程专题有关,但超出了正规课程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6.课程新编课程新编是指全新的课程单元开发。例如,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课程即我们所说的“乡土教材”以及时事专题课程,就可以归为这一类型。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发新兴的专题或学科领域,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这也属于课程新编活动。地方性专题课程可以在某一具体科目中进行安排,也可以在相关学科的整合课程中加以安排。地方性专题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得最为常见,实际上最初的地理课程单元所涉及的现象都与学生的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学习地图的最初步骤是根据“由近而远”的原则加以安排的,从与学生周围地区有关的专题开始,这样就把学生的个人经验与学校的正规学习整合起来,这样的课程单元可以在地方层次上由当地教师的积极参与而做出最好的准备。大多数学校科目都有地方性专题,像地方史或与当地有关的著名历史人物。

校本课程开发特点有哪些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是体现教育的服务性和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详细介绍如下:一、体现教育的服务性:1、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指向本学校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充分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需求,调查学生的需求和特征。2、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民主性和开放性。二、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1、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把课程开发的权利交给教师,体现一种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的过程。2、促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实践中通过开发国家课程以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性方面的问题,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照顾具体学校,社区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二者互相补充。3、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在开发实施与评价中都要发挥骨干作用,这使教师从心理上角色定位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积极性主动性高涨,有利于课程实施的高效顺利进行。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有哪些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有涉及课程开发的所有要素、以校为本、自发、自愿。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活动,它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仅仅是课堂的补充或延伸,不是一种课程开发活动,缺乏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即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以其特色需求为目标的自发性课程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地区性或校际间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i独立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

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策略有哪四个

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评价反馈。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还包括:教师团队建设、资源整合、课程质量保障、课程改进与升级等。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也需要注重与学科教学、学校发展等方面的衔接,以实现全面发展。

课程开发步骤

① 园本课程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通常,课程开发的形式有自主式开发、合作式开发与外包式开发,其中合作式开发形式较版多采用,自 主式开发权对培训人员专业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多年培训管理经验的积累,同时更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 实践经验的沉淀。 合作式开发因选择合作方进行课程开发, 培训部门主要是负责项目管理及过程监控工作。 ② 培训课程开发都包括哪些步骤 行业通用步骤: 1、选题--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2、调研 3、素材准备 4、资料分析 5、课程大纲制作--核心 6、课程内容编写--关键 7、补充素材 8、PPT制作 我自己的步骤: 1、编写课程研发时间进度表(什么时候完成思路,什么时候完成大纲,什么时候完成素材的搜集及准备,什么时候完成内容编写,什么时候完成课件制作)--这是第一步,而且自认为很实用 2、思路---核心(课程的亮点在哪里?需要包含哪些内容,天马行空想到啥就写下来) 3、大纲---关键(对思路进行粗加工,进行分类整理,同时补充) 4、素材 5、内容编写 6、PPT课件制作 课程基本上是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这样可以确保高效完成,而不是东整整,西弄弄。这是自己开发70多门课程的一点感悟,不一定适合,但可以作为借鉴。 ③ 如何理解"微课程开发要遵循的步骤 主要有四个步骤: (1) 分解课程。要确定每个微课程的名称和内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一个具容体的问题为主。最好是将一个系统的课程进行切割,切割成一个个子课程。 (2) 教学设计。任何课程都离不开系统的教学设计,微课程也不例外,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选题设计、时间设计、教学过程结构设计、资源设计和教学语言设计。 (3)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单里既包括学习任务,还有学习指南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指南中包含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除此之外,还要为学生留出呈现自己的困惑和希望教师如何帮助解决困惑的期望提示的空间。 (4) 制作微课。可以通过录屏、录像、写字板、PPT来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 (5) 检查修改完善。通过课程评价来进行检查修改完善,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活动的组成要素及其各个过程环节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包括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设计阶段对设计本身的评价、使用阶段对实施效果的诊断性评价。 ④ 课程开发流程 课程开发的四个步骤是: 1、确定课程目标,培训是要来解决问题的。任何一堂课程都需要占用培训师、管理者和员工大量的时间。 2、写课纲。读书的时候老师都会要求我们写作文提纲,那时候迫于时间的压力或者由于懒惰,很少有人愿意写课纲,但是当准备课程的时候发现,必须要写课纲。 3、搜集内容。搜集内容部分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一个精品课程甚至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搜集和整理内容。内容是课程的灵魂,能够实现课程目标取决于内容的实用性、适用性和针对性。内容的搜集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对于培训师的关系相当于剑与侠客的关系,所谓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课堂上不需要讲太多的理论知识,但是不讲不代表没有,一个优秀的培训师能够做到将深厚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来讲,并且将理论能够融入到实践中。其次要搜集的是录音和视频、案例等能够证明论点的形式内容。论点是知识,而录音和视频、案例等都是佐证,是能够更加好的说明论点的。所选取的案例、录音和视频等必须要有贴近性,恰当性。越接近工作实际的案例越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方便员工理解。 4、形式设计。一般的课程和精品课程所差的有两点:一点是内容的实用性,方法的可行性;一点是表现的形式。 ⑤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开发的步骤有哪些 第一步:制定项目计划 根据选定课程,提出课程开发立项申请,其中版包括课程开发目的权及可行性分析。待确认后,制定项目计划,其中包括课程开发组织结构、开发阶段及进度安排等。 第二步:分析 根据具体课程,与项目组人员就具体细节进行分析,形成课程开发任务书,其中包括开发课题、培训对象、培训时长、培训目的,并根据对培训对象的分析形成初步的培训内容及主要培训方法。 第三步:培训需求调研 从该阶段开始进入课程开发执行阶段。培训需求调研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培训对象的选取和调研过程的把控都会影响需求调研的效果。 培训需求调研一般采取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方式,其中访谈法根据访谈规模又分为一对一访谈与小组访谈两种类型。培训需求调研的方法和步骤一般包括: 1.确定调研内容和调查对象 2.设计调研方法 3.调研进度安排 4.调研实施 5.调研总结 第四步:课程内容设计 第五步:试讲及优化 ⑥ 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一、确定培训课程目的 进行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因为专只有明确培训课程属的目的,才能确定课程的目标、范围、对象和内容。 二、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者开发培训课程的第一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以满足组织和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出发点,从组织环境、个人和职务各个层面上进行调也和分析,从而判断组织和个人是否存在培训需求以及存在哪些培训需求。 三,确定培训课程目标 培训课程的目标是说明员工培训应达到的标准。它根据培训的目的,结合上述需求分析的情况,形成培训课程目标。 ⑦ 培训课程开发的培训课程开发流程 课程整体设计是针对某一专题或某一类人的培训需求所开发的课程架构。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费用、划分课程单元、安排课程进度以及选定培训场所等。 五,进行课程单元设计(培训教材开发,一般情况此项单独列为培训教材开发流程,再细化)课程单元设计是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具体确定每一单元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授课材料的过程。 课程单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和学员对课程的评估。在培训开展过程中,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不应在时间上被分割开。 备注:任何实施培训的教材都要教材评审组织进行评审后方可实施。 即使设计了好的培训课程,也并不意味着培训就能成功。如果在培训实施阶段缺乏适当的准备工作,也是难以达成培训目标的。实施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场所的选定、培训技巧的利用以及适当地进行课程控制等方面。 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培洲技巧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训课程评估是在课程实施完毕后对课程全过程进行的总结和判断,重点在于确定培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受训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程度,跟培训评估有一定的交叉的地方,但是培训课程评估不能简单的看培训效果评估。 ⑧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调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能力分析-序化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案例开发-课程整体教学方案设计-单元设计-资源建设及开发-完成课程的开发 ⑨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哪四个阶段 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 校本课程开发队伍应包括学校内部人员与学校外部人员。 2、情境和需要分析 只有对各种校内外的情境和需要进行科学、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课程。 3、拟定目标 应先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 4、设计方案 目标制定好后,就要进行课程编制。 5、讨论与实施 实施过程中应作好充分准备,各方面协调沟通,也需要足够的物质支持。 6、评价与修订 评价是课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真实反映课程现状与目标的差距、现存问题以及需修订的方面,能及时反馈,使课程不断完善。 (9)课程开发步骤扩展阅读 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 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 4、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斯基尔贝克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有五个步骤需逐步进行

斯基尔贝克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有五个步骤需逐步进行这句话是错误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课程选择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选择活动使教师能够在决定教什么的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课程选择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教师要有选择的权利,同时还要有可供选择的空间。此外,课程选择对教师的专业资质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为课程选择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掌握课程选择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发展。情境和需要分析:只有对各种校内外的情境和需要进行科学、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除了要考虑到校内的情境和需求外,也要考虑校外的情境与需要。校外的情境主要包括社会需求、社区状况、家庭情况等。从社会需求来看,校本课程要照顾到当代社会对人才的新需要,传统单一型人才已不符合时代要求,而需要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才能的人才,因此校本课程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发展自己专长的机会。从社区需求来看,学校都处在一定的社区环境中,都会受到来自社区的多方面影响,因此,学校课程设计应把握社区的活动实际。从家庭的需求来看,家庭情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包括独身子女、妇女就业、家庭受教育程度等,应考虑不同家庭结构、经济条件下儿童的需求。校内情境和需求的分析包括对校内资源现状的评估,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估。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1)法定的学校自主权;(2)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3)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4)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的教学系统;(5)教师的专业精神与技能;(6)共享的课程资源;(7)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8)与课程专家的合作。此外,需要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对时间、场所和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并注意从学校周围的研究所、大学等教育科研机构和社区组织中获得资源支持。

[开发校本课程,实现特色发展] 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在课程改革中,我校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学校、年级或班级的实际,编制、实施校本课程,从而走出了学校自主管理、开发、设计和实施的课程模式,使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总结回顾校本课程建设的历史,明确校本课程的方向      1.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薪火相传。学校从1982年开始,用8台COMX为五年级开微机课,1986年,省馆奖励了PC6601机,以此开发的课件通过省级鉴定并参加全国展览获好评。1993年,相继建设了PC-486、586等多媒体机房,教师开发了融计算机操作、绘图、LOGO语言等内容于一体的校本课程,在全省推广使用。1996年成立现代化实验班,从一年级开设微机课,2000年在全校开微机课,建立了校本计算机课程体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然后又相继建设了“全国德育网”“吉林市教育信息网”“雾凇教育教学网”等网站。校本课程实践造就了一大批省市知名的信息技术骨干,抢占了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全国信息技术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推广了学校的经验。   2.小学体育篮球课程,历尽沧桑三十年。学校从1981年末建立篮球活动课程至今近三十年来,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篮球进课堂的实验,经历了从“竞技篮球”到“快乐篮球、享受篮球”的发展,并最终积淀成学校特有的篮球文化,代表队年年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好成绩,学校要求每人一球,间操增加球操,体育课增加篮球内容,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锻炼了学生的体质,而且还形成了体育特色。   3.社会实践课程,与时俱进。我校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开阔视野,从早期寻访学校优秀毕业生孙桂芝烈士的成长足迹,到与舟桥部队共建,再到烟达木学校绿色体验基地的建设,都见证了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历史。坚持开展绿色体验活动,走进丰电博物馆、春光乳业,参观鹿场、蔬菜大棚,建设绿色网站等,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我校开展保护松花江野鸭等系列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并进行了专题报道。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结合实际,继承了“创建现代学校,奠基幸福人生”的理念;提出了“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目标。广大教师在核心价值目标引领下,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即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为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学校特色,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操作策略和管理、评价策略。      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确定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      1.突出民族性,开设经典系列课程,筑牢学生中国根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教科书,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铸民族魂,深扎中国根,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开发了《经典积累诵读》系列教材,实行经典过级制,通过早读课与阅读课等让学生在国学经典中寻根探源;通过书法与写字课让学生在笔墨纸砚里纵情驰骋;通过剪纸课、围棋课使学生在指尖与对弈中领悟神韵。通过鲁班锁、九边环等使学生在古典益智玩具中启迪智慧;通过竹笛、葫芦丝等课程使学生在丝竹管乐中陶冶性情。   2.体现现代性,深化科技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代人教育,英语是基础,学校将现代的点读手段引进英语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学生奠定国际化的基础。5岁上机、8岁上网学习,学前到六年级每周两节主题信息技术课程为学生学习与探究世界掌握了现代化的手段。五年级的“电子摆拼”校本课程,每人一盒的上百个电子元件,学生可以拼摆出几百种电子电路,实现个性化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高年级的电脑机器人课程,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行智能化社会教育的启蒙。鞠明老师在我国第一个汉化的乐高CAD软件、指导学生研制的《空间对接模拟系统》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近年来参加各级电脑机器人竞赛,我校学生获得30多项殊荣。现代科技课程几个内容相互作用,共同打造创新人才,进而来解决钱学森的“中国什么时候能培养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的创新型杰出人才?”的临终一问。   3.注重整合性,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提出了建构“学科与活动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模式。做到主题共享,拓展课程资源的长度;内容多元,增加课程资源的厚度;学科整合,拓展课程资源的宽度。   (1)主题共享。将同一主题的课程内容在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共享。如,紧急“限塑令”颁布后,学生走向社会进行主题调查、做主题小报、主题汇报等,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再如:围绕“松花江”这一主题在低年级开展“我爱你,松花江”;中年的“松花江的昨天和今天”;高年级的“松花江――我的母亲河”,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松花江与家乡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和治理的措施等,学生在研究中受到教育。   (2)内容多元。在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和利用。我们开设了社会实践系列课程:走进工厂,了解现代企业技术与管理;走进乡村,体会“汗滴禾下土”的真正内涵;走进社区,感受现代科技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变化;走进自然,充分体现人与动物、自然的友好和谐;走进军营,了解国防知识,树立国防意识。这种校本课程,以社区的生态资源作为整合的核心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获得了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3)学科整合。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课程整合。如,在语文课上识昆虫的名字、在计算机课上查昆虫资料、在数学课上算昆虫数量、在科学课上观察昆虫等,这种对同一内容的学科整合,实现了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4.发挥自主性,进行学科课程的调试,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课程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所进行的校本化处理,课程调适渗透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调适、教学内容的调适、教学方法的调适和教学评价的调适等。如,活动课程的调适,因现代学校要建立多样性的、弹性的课程体系,让每个学生都有对课程选择的可能,使他们获得较好的发展。为此,我们设置规定性活动课,例如,班队活动、开学式、升旗、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等。自修的活动课程包括趣味作文、思维训练、书法、美术、声乐、舞蹈、合唱、棋类、陶吧、篮球、乒乓球等40多个自修课程,以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发展个性。   5.体现衔接性,开发幼小衔接课程,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幼儿启蒙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之基础,孩子2岁入园,幼小衔接在二实验10年发展,育人责任沉重。办园七年来,我们将幼小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联系起来考虑,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在目标、习惯、环境、方法、人员等方面进行衔接,体现层次性和弹性化,让儿童逐渐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在内容上开展国学、英语、IBM电脑项目、蒙特梭利、奥尔夫音乐、感统等品牌项目的衔接研究。教师全视野的品牌服务,专家管理、园本培训,打造了一批品牌教师团队,办园质量和效益有显著提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现有孩子530人,实现了我校历史性突破。   6.体现感染性,设计隐性校本课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学生在优雅的校园环境课程中熏陶。构建园林式、人性化的校园环境。校园内休闲小凳、建筑小品、假山水池,增强了动感,使其富有灵性,师生在现代校园感受宁静、自然与和谐的生活。学生在关怀中体验教师的爱与责任。加强师德师能建设,进行团队师德演讲,周会上道德建设板块讲身边的好人好事,评选师德典型,召开师德事迹报告会,充分地发挥典型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课题发表、教学汇报、基本功竞赛、过教材关、文化早餐等活动,提升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综合素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行为与习惯发生改变,这便是学校的隐性校本课程文化育人中浸润式的魅力,使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自我成长。      总结反思,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体会与思考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多年实践,初步形成具有现代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体系,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大大增强,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得到家长的认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   从课程管理体系上来说,给学校的校本开发空间还不够。目前,有些内容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进一步澄清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关系,有助于我们纠正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所发生的偏差现象。   一是校本课程开发不等于编写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及师生在开发与实践中的发展,而不仅仅指具体的课程教材;二是开发理念上重学校特色办学,轻学生个性发展。质量和特色是学校和谐发展的生命,而校本课程开发是打造了学校特色、创生了学校的品牌。校本课程是一种“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学生可以关注社会、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自我,尽可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和国家课程相比,校本课程在于扬长而不是补短;三是开发门类上重学科化设计,轻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更好地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四是呈现方式上重教师的教,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革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校本课程的多样性,要求我们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校本课程学校的特色课程,需要校长和教师静下心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的学生还需要什么?”“怎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填补课程不足的空白?”“我们的学校向哪个方向发展才能办出特色?”实践证明,只有打造品牌效应,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弘扬自己的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恰恰关注的是学校的差异和特色,只有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才能强化学校的特色。   (作者单位: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哪四个阶段?

、需求评估、资源调研结果分析: 1、明晰学校教育理念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的教育理念是:主体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研究性学习。 2、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三套问卷,分别是:A、新时期小学学生的形象(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来描述)。B、我们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C、我们的向往与未来(学校的发展,成长的快乐体验,面向未来的思考)。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直接答卷、选项填空、与举手选择三种方式进行,并举行大规模访谈,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3、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教学环境优美,是一所教师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学校决策者思考着把学校做强、做大、做出特色。这样,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有着三十多年光荣史的学校在新时期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方向。而学校所在的社区活动场所缺乏,社区文化活动较为单一,他们同样需要创设一种新的社区文化,来提升社区的品位,促进社区的发展。 4、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校外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主要指社区)。在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开始重塑学校与班级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园环境课程资源,造就怡情悦性的校园文化。在校内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根据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经验缺乏的实际,加强了校本培训及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以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获取课程开发技术的支持。在情感的交互上,实施新课程以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营造了关爱协作的氛围。现在教师与学校决策者的课程价值观一致,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充分达成共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一)涉及课程开发的所有要素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活动,它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仅仅是课堂的补充或延伸,不是一种课程开发活动,缺乏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二)以校为本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即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重视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校办学特色与理念的凸显,关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三)自发、自愿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以其特色需求为目标的自发性课程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地区性或校际间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四)一种持续、动态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能依照社会变迁与学生需求随时作出调整与改变,课程更富机动性、多样性与弹性。它不提倡编写固定的、正规的教材,而是强调活动、过程,以保持较大的开放性、灵活性与适应性。总之,校本课程开发不能等同于学校课程(即学校内所实施的一切课程),它更强调行动与过程,不要求自编教材,可以是活动方案或活页资料。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比,校本课程开发属于儿童中心、兴趣中心、问题中心的课程,属于“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在学术性课程与非学术性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诸关系网络中,校本课程开发更定位于非学术性、选修类、活动类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哪四个阶段?

、需求评估、资源调研结果分析: 1、明晰学校教育理念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的教育理念是:主体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研究性学习。 2、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三套问卷,分别是:A、新时期小学学生的形象(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来描述)。B、我们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C、我们的向往与未来(学校的发展,成长的快乐体验,面向未来的思考)。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直接答卷、选项填空、与举手选择三种方式进行,并举行大规模访谈,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3、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教学环境优美,是一所教师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学校决策者思考着把学校做强、做大、做出特色。这样,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有着三十多年光荣史的学校在新时期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方向。而学校所在的社区活动场所缺乏,社区文化活动较为单一,他们同样需要创设一种新的社区文化,来提升社区的品位,促进社区的发展。 4、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校外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主要指社区)。在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开始重塑学校与班级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园环境课程资源,造就怡情悦性的校园文化。在校内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根据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经验缺乏的实际,加强了校本培训及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以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获取课程开发技术的支持。在情感的交互上,实施新课程以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营造了关爱协作的氛围。现在教师与学校决策者的课程价值观一致,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充分达成共识

你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具有哪些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五个特点如下:(一)课程目标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基于个性化和体现个性化。其课程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学生层面。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资质不一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师层面。校本课程开发以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与专业自主权力为前提条件,这其实就是教师的专业个性化的反映。学校层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与教师个性化的形成会导致学校个性化的形成,会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另外,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宗旨均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这本身就是个性化问题。在这三个层面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最根本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教师与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二)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国家课程的决策权掌握在学科专家手中,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决策模式。很显然,这种决策模式过于僵硬,缺乏灵活性,尤其是缺乏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能力。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它涉及学校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比如它涉及学校组织结构的优化,涉及教师在岗培训、教育资源选用和社区参与等多种相关措施。校本课程强调教师对课程决策的参与性。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一教师广泛参与课程决策,但校本课程不应该、也不可能只局限于由学校内部的教师个人对课程进行开发,或称之为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教师本位的课程容易导致教师根据狭隘的经验编写科目教材或资料,其结果往往是过于封闭、缺乏交流,使得校内课程不均衡和不连续。而“校本”强调课程开发活动是由学校发起并在学校中实施的,强调学校对当地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特别强调与校外专家的交流和合作。因此,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虽是生力军,而最终的决策应由所有参与教育实践的人共同决定。(三)课程内容的动态化校本课程内容的动态化,首先体现在从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到教师和学生所实施的具体的课程计划中。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课程内容或教学内容,虽是由课程方案、课程纲要和教学设计等组成,但就其本质来说,课程不仅仅是由教科书所表达的一种结果或一种产物,它还具有生成性,即课程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任何国家课程只有通过教师在学校中的教学活动才能体现。相对于广大的教育人口和地区差异而言,国家课程开发主体的代表性是非常狭窄的,或者说,它只能忽略差异性而寻求统一性:这在社会发展比较平衡和缓慢的时候,以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适宜的,但在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和变化发展日益迅速的当今时代,其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了。这就要求国家从“统一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课程方案,然后按课程适应性要求,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这些课程方案的内容必须给学校、学生等留有余地,以便他们遇到具体情境时灵活地做出课程决策。校本课程内容的动态化还体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使课程理论内容和课程实践内容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方面。在长期以来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实验中,广大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师在职教育、学校自我评价、学校整体反思以及行动研究等实践与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今后,这些研究与实践还将继续下去并日益深入。在这一过程中,有关校本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得到了普及,包括促进变革的逻辑起点是实践者的问题而不是革新者的问题的理念。教师和学生是课程开发的贡献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实际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学校可以也应该成为设计课程的理想空间,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机构在保证课程革新“生根”的可能性方面起着决定作用。真正持久的课程变革必须依靠实践者参与变革过程、教师作为实践者是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没有教师的参与就没有课程的开发。这诸多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课程论的视野,促进了传统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尤其是打破了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使课程理论的内容和课程实践的内容走向丰富和完善。(四)课程优势的互补化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所难以企及的;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为尊重具体学校、社区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而存在的。这一点恰恰是国家课程开发所不容易兼顾的。它们是各有优势和相互补充的两种课程开发模式,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取代另一方。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在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的过程中而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所以,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补充。因为两者的课程优势呈互补化。(五)课程情境的互动化国家课程是通过书面的课程文件和计划好的课程方案来体现的,而校本课程则强调在特定的课程情境之内,师生各自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和感语来理解课程、诠释课程、参与课程。在这种课程情境中,学生不再是没有个性差异的被动的学习个体。而是需要像兴趣、个性一样被重视、与教师一起共同设计自己的学习课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被国家教科书所死死捆住的“传道者”,也不是照搬别人设计好的课程方案的“留声机”,而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课程教学情境中的真正的主人。在校本课程情境内,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实施等,其首要的依据便是学生。由于校本课程具有针对本校、本班学生的特点和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特点,因此,比国家课程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总之,在校本课程的具体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单一课程的束缚,形成了互相尊重和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点是:1.涉及课程开发的所有要素: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活动,它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2.以人为本: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即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3.自发、自愿: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以其特色需求为目标的自发性课程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地区性或校际间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4.一种持续、动态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能依照社会变迁与学生需求随时作出调整与改变,课程更富机动性、多样性与弹性。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特征

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特征如下: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校为开发基地和主体,各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特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长,使学校拥有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为更快、更多地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 性。 从这两方面来看,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活动,它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仅仅是课堂的补充或延伸,不是一种课程开发活动,缺乏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即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重视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校办学特色与理念的凸显,关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校本课程开发的介绍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

1、学科学习拓展性课程强化学科知识拓展,特别是学法指导,还有学科竞赛,也有对学科教学补缺补差的。2、科技发明探索类课程(以实验研究为主题)内容选择:航模、无线电、电脑网络、软件制作、天文地理观测、环保、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等。3、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内容选择:摄影摄像、园林设计、植物栽培、交际礼仪、时装设计、家政服务、公共资源使用(如利用图书馆资源)、市场知识等等。4、体育技能类课程 内容选择:游泳、武术、体操、田径、球类、棋类等等。5、报告、讲座类课程心理辅导课: 6、艺术类课程内容选择:文学、电影、电视欣赏、中西方美术欣赏、歌舞、乐器、雕刻、书法、绘画等。7、活动类课程内容选择: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主题的各种拓展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特长的学生社团活动,各种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演讲、辩论、文学创作、采访主持、现代企业参观、主题旅游、到社区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等等)。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哪四个阶段?

、需求评估、资源调研结果分析: 1、明晰学校教育理念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的教育理念是:主体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研究性学习。 2、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三套问卷,分别是:A、新时期小学学生的形象(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来描述)。B、我们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C、我们的向往与未来(学校的发展,成长的快乐体验,面向未来的思考)。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直接答卷、选项填空、与举手选择三种方式进行,并举行大规模访谈,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3、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教学环境优美,是一所教师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学校决策者思考着把学校做强、做大、做出特色。这样,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有着三十多年光荣史的学校在新时期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方向。而学校所在的社区活动场所缺乏,社区文化活动较为单一,他们同样需要创设一种新的社区文化,来提升社区的品位,促进社区的发展。 4、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校外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主要指社区)。在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开始重塑学校与班级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园环境课程资源,造就怡情悦性的校园文化。在校内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根据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经验缺乏的实际,加强了校本培训及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以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获取课程开发技术的支持。在情感的交互上,实施新课程以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营造了关爱协作的氛围。现在教师与学校决策者的课程价值观一致,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充分达成共识

校本课程开发中以校为本不包括

校本课程开发中以校为本不包括为了学生。1、校本课程开发中以校为本包括的内容: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和属于学校三项内容。2、校本课程开发简介: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3、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校本课程开发正体现了这一方向,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和类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1、以人为本的特点: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即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重视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校办学特色与理念的凸显,关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作用的发挥。2、自发、自愿的特点: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以其特色需求为目标的自发性课程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地区性或校际间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活动方式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

园本课程开发 有哪些程序

1、成立校本课程发行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应包括校本的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2、形势和道理需要分析只有科学、充分地了解和分析学校内外的各种情况和需求,才能开发出适合学校的课程。3、设定目标首先要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为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提供依据。4、设计方案目标确定后,课程就准备好了。5、 讨论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和沟通,还要有充足的物质支持。6、评估和修订评价是课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真实反映课程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修改的方面,并及时反馈,使课程不断完善。扩展资料:意义:1、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2、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流。3、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4、校本课程的发展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在保证国民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发展更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凸显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统一教育标准。但它难以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及特点。而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校本课程开发正体现了这一方向,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i独立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4、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以往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把部分课程编制权力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让一部分优秀校长和特长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任务,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对我国新世纪课程体系的意义?

1)补充国家课程的不足。我国中学课程长期以来是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和体系下进行,没有什么变更或创新,这就造成国家课程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合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注重实际情况和需要,弥补了国家课程在从高级层次推行到低级层次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弊端,能更好地完成国家课程的要求。 (2)减轻学生的压力。目前学生从进入中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为升学而竞争,每天都沉浸于各学科的习题之中,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尤其是高中的分科更是限制了他们学习课程的范围,学习的课程都是围绕着国家考试科目而设,而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课程几乎没有。校本课程强调以人为本、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参与进去,这样不但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能力,而且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减轻压力,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放松。 (3)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国家课程强调统一性和普适性,很难考虑到个别学校、学生的差异,难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而校本课程就要求开发者注意学校实际,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发挥,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就能得以实现。 (4)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育管理中一种权力的下放”,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使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 因此,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 二、怎样开发校本课程?1、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可以到外地校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作法。学习外地经验只是对自己的一种提示,别校现有的资源如果我们也有,哪又何尝不能试一试呢?比如某校校园旁边有一座山,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山训练,而我校旁边没有山,但是有坝堤,我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坝堤比赛,类似爬山,登坝堤这样的活动,就可以举一反三,如爬高坡等等。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教材。这是从促进学生获取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高效地掌握运动技能角度开发的校本教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体育多媒体课件正在体育课中逐步推广,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的多媒体体育教材,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校本教材的种类,从长远来看是应该加强研究的。

课程开发管理

作为校长,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应从哪些方面着手,采取什么措施 为保证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教师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根据高中新课程方案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立足本校,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二、课程目标 1、开发目标 ①主体性:课程编制以学校为主体,充分体现本校特色。课程编制充分尊重教师意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课程的编制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②基础性:课程编制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③发展性:课程编制应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④全面性:课程编制以全面的、互补的课程设置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2、培养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②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可行性原则:从本校教师实际特点和学校资源现状出发,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校本课程。 2、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从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学校教师的特点出发。课程设置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和发挥教学的特点。 4、多样性原则:课程设置从社会多样化需要出发,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门类供学生选择。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1、课程结构设置 我校在2002年开发了《康杰人启示录》、《关公文化》、《灿烂的电脑文化》等13本校本课程,并以讲座的形式开设了校本课程。我们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下列选题及方向上开发校本课程: ①学生社团类:根据学生的需要,培养其兴趣爱好,提高其艺术品位,组织如书法、绘画、器乐、健美操、跆拳道及球类等社团活动小组。 ②学科竞赛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与信息学奥赛辅导。 ③课外延伸类:利用各学科的自编教材和选编教材,拓展学生课外知识。 ④学术讲座类:利用教师、专家及社会多种教育资源,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介绍,培养兴趣,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⑤校园活动类: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英语周、艺术节、校运会、元旦文艺汇演等,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展示、竞争等综合素质。 2、课时安排 年级 学期 内容 课时 学分 高一 上学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运城》 18/18 1+1 下学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运城》 高二 下学期 《学科竞赛》/《校本课程》 36 2 高三 上学期 《学科竞赛》/《校本课程》 36 2 3、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按学生兴趣选课,实行“走班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学习状况选择不同的课程,让学生学有所长。 五、课程管理体制 1、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1)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 组 长:黄孟强 副 组 长:郭林涛、郭树立 成 员:解良田、张世温、潘前进、任向阳、薛馥秀、何华堂、梁元成、李春草、梁宏康、卫会民、雷佩娟、雷爱萍、连 芳、张国保、焦均龙、景晓波、王铁锋、牛乾太、范进成、柴天平、王 华、高清泉、陈张英、乔芙蓉 (2)校本课程实施工作组 组 长:黄孟强 副 组 长:郭树立、郭林涛 成 员:梁元成、秦光明、李春草、朱 岩、程顺刚、邓凯、尉惠玲、 杨俊恒、雷爱萍、冯雷杰、郭六云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由教研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 2、过程管理 ①定题: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首先分析校内外教育资源;教师的素养、能力、特长、优势;学生的需求状况后,再确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项目及项目框 架。 ②申报:由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经过研究讨论后提出开课申请,提交开发方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课程评价建议等) ③审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对开发方案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可同意开发,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对不符合的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虑课程的相关内容。 ④开题:经审核通过后,可编入《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向学生公示校本课程开课计划,学生自主选择门类报名。 ⑤原型评价: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通常安排在课程试验前进行,由学科专家负责实施。原型评价的范围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的呈现形式、课程内容组织、课时安排等诸多要素,目的是评定校本课程的质量,并及时发现和确定需要补充和修订的内容。 ⑥课程实验:课程试验由学生担任被试,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及学科专家担任评估者,试验工作在小范围(一个教学班)内进行。评估者利用各种手段收集有关信息,如课堂观察、检查学生作业、座谈、提问、问卷调查等方式。 ⑦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由任教老师根据课程特点自己选定考核方法(如成果展示、汇报演出、办展板、橱窗或作报告),校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 3、学生管理 ①选修同一课程的学生成立新的班集体,选出班长配合老师管理班级。 ②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学分制管理,根据平时考勤及考核情况(成果展示、汇报表演、调查报告等)综合计分,三年必须修满6学分方能毕业。 ③定期进行评教评学,以便及时调整及改进。 ④严格考勤制度,规范课程管理,对学生的出勤进行公示。 4、教师管理 ①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②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③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④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⑤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⑥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六、课程实施步骤 1、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目标; 2、建构学校校本课程的框架设想; 3、形成学校校本课程方案; 4、组织实施校本课程开设: ①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对各类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讨论评估,教导处确定开设的课程和开设的时间,并安排指导老师。 ②组织好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任务,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或课程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并由教研处审核备案。 ③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该课程的特点,制定方案;加强集体备课,制作教学用具,达到资源优化和共享。 ④组织好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参省级、市级的课程研究。 ⑤组织好学生学习成果展示,记录好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的获奖名单、先进事迹、荣誉称号等。 七、课程考核和评估 1、校本课程的日常考核与评估由教导处负责。 2、学生校本课程成绩评定采用学分制,每位学生三年内修满6个学分才能够毕业。 3、学分制的管理采用《学分卡》,学生凭卡上课,任课教师负责学分制的执行和落实,根据学生上课的出勤和表现填写《学分卡》,每学期期末由教导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出勤率未达到规定课时的80%者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4、教导处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5、凡在国家、省级、市级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与资格考试中获奖或获得资格证书的学生均可获得奖励学分,并可免修相应类别的校本课程。 公司内部的课程开发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一般都需要课程的需求部门、学习对象、平台管理者这些,当然你可以再到绿狐问问,因为这里面的细节比较多。

校本课程开发中,怎样整合国家和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社区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要求将国家课程标准与社区课程资源结合与融合。因此,我们要明确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立足于弥补国家课程之缺失的基点上,谋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协调一致和均衡发展,其内容无论从难度上,还是从选择与组织上,都应该相互协调、互相平衡,整合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 1、课程内容、方法和学生生活经验整合。国家课程关注学生共性的基本要求,作为弥补国家课程缺陷的校本课程,应着力于区域性和个性的基本要求,把课程与学生身处的环境和个人经验联系起来。如宝应水泅中学语文老师对第七册“荷”单元进行环境分析时,改变常规的课程组织方式,让学生走进社区,深入荷园去体验,泡进图书室去感悟,寻阅名家“荷”题诗文,结合自身经验与课文作者去交流,在碰撞中深刻领悟荷之美、荷之善、荷之情、荷之神。这样的校本课程将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所学的课程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身心结构中,成为他自身的一部分,同时又使国家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2、学科之间的整合。课程整合强调的是课程的横向联系,其目的是让特定的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把 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以提高综合知识的能力,获得综合经验。为此,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致力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提倡按需要把跨学科的内容组织成教学主题。如蒲松龄在宝应做了一年的幕僚,而且创作《聊斋志异》。由此我们结合语文学科开设了“蒲氏文化”的校本课程,要研究蒲氏文化,就必须要了解蒲氏的生活朝代及社会现状、创作素材及情感状态等,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这其中就包含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民俗学、地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开发出这些相关的学科内容,还可以开发出与此内容有关的网络资源、社区资源,同时也可以开发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和展览馆等课程资源来加强学生对“蒲氏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获得全面的认识。

国内学者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分为四个步骤:(  )。

【答案】:C国内学者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明确理念,需求分析,资源评估,优势评估。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C。

如何开展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开展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我认为:第一,教师要做到两个很清楚。一是对课本内容和课程标准很清楚;二是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很清楚。第二,教师要熟悉课程开发的具体做法。如:课程选择、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改编等。 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工作才能做到位,才能有所作为,而不是不作为或乱作为。当前在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中,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如:《圆》一章,新教材内容跟老课本比,删去了很多,课标要求较低。但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将删去的有些内容又补充回来,仍把该章当做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拔高教学要求,使学生学得很累。这就是因为不清楚课程标准,而乱开发数学校本课程的具体表现。而不作为,大多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在此,我想着重谈谈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做法。1、课程选择 课程选择就是从课本和教辅资料中选择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讲什么内容,学生应该练什么题,课后学生应该做什么作业题,考试应该出什么考题等,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认真研究后才确定。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精讲精练。要做到精讲精练,这就要求教师对讲和练的内容进行精选。选择讲、练内容的质量和数量是否适合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的教学成败。2、课程补充 课程补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觉得较难的内容、易错的内容、易混的内容,教师适当补充一些例题、问题、习题,甚至补充课本例题中的解题步骤。这样补充之后,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反之,如果教师对课本中的难点、易错点、易混点,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教的内容太难,教学进度太快,会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学基本无效。通常说的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讲的就是教学内容的难度不宜太大。如果教学内容的难度,对学生而言比较大,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内容,多制造几级学生跳得上的台阶,引导学生往上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3、课程拓展 课程拓展与课程补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课程补充是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目的是让中差生学得会;而课程拓展是将教学内容延伸拓展,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将知识综合运用,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 如:课改后数学考试的几个热点问题:动点问题、分类讨论题、开放题、探究题等,这些问题,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非常少,几乎没有。如果教师不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本内容做相应的拓展,做专题讲解和训练,学生就无法应付考试。4、课程改编 课程改编就是将课本或资料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后,再用于教学。最常用的,一是将拿来的试题进行改造,再印发给学生考试或练习。如:将超出课标的题删去,将太难的题换成较容易的题,调整某些题的序号和分值等。二是将课本上的某些问题或例题的情境,改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如:我们在上新课时,一般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老师设计的这种问题情境,从理论上说就是课程改编。课程改编,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喜欢数学。

如何开展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1、课程选择:从课本和教辅资料中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认真研究后才确定。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精讲精练。要做到精讲精练,要求教师对讲和练的内容进行精选。2、课程补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觉得较难的内容、易错的内容、易混的内容,教师适当补充一些例题、问题、习题,甚至补充课本例题中的解题步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内容,多制造几级学生跳得上的台阶,引导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3、课程改编:将课本或资料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后,再用于教学。我们

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哪些问题 进来看看

1、必须牢牢地把握学校课程的根本目的,以“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为宗旨,以是否能够满足各类学习者的不同要求为检验标准,把握学校课程的建设方向。 2、学校课程的建设过程,是动态发展过程,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学校课程的优势是课程开发者与实践者联系更为直接,调整更为容易,更能够跟上时刻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校课程不要过分追求正规化,不要一定向标准教材看齐。有些学校课程更不宜编写教材,有些学校课程也可以没有校内统一的大纲或计划,而应该鼓励它们在变动中满足学生需要。当然,作为课程,总是属于培训计划之列,在大方向、总目标及基本途径、基本操作方法方面,还是应该有一定的规定性的。 3、名为学校课程,一定不要限制在学校之内。这里的“学校”二字,主要是指管理、计划与组织的权限,是由学校牵头来办的事情。所谓不为学校所限,一指内容与施教场所不为学校所限,要了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网络世界、走向现代科技;二指施教者不为学校所限,要动员学校内的各种教育资源,更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教育资源。要提倡能者为师,要把学校教育的课堂拓展到商店、工厂、机关、社区、农村、网络、传媒、大自然等各个领域中去,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方面,各地各校条件不同,机遇不同,有很大的自主创造条件。 4、名为学校课程,一定不要只强调学校行政权力,而要让教师、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开发建设上来,在一定意义上实现让教师与学生教和学自己编写的教材。因为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与通用教材保证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学校课程开发上,可以更大胆、更开放,给师生更多的创造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他们尝试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在学校课程的范围内,应该更放手鼓励教师创新课型,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学校课程,应该成为学校教学改革最活跃的领域,应该积极利用学校课程建设开发与实施的成功经验,去改造传统的学科教学,从而使学校课程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发展要求,而且成为传统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5、设立学校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所以,学校课程必须保证学生的选择权利,必须允许学生选择与重新选择。学生是发展中、成长中的主体,他们是在学习选择,他们也确有不会选择、胡乱选择的现象,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不允许学生选择的借口。

校本课程开发的五个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五个特点如下:(一)课程目标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基于个性化和体现个性化。其课程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学生层面。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资质不一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师层面。校本课程开发以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与专业自主权力为前提条件,这其实就是教师的专业个性化的反映。学校层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与教师个性化的形成会导致学校个性化的形成,会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另外,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宗旨均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这本身就是个性化问题。在这三个层面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最根本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教师与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二)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国家课程的决策权掌握在学科专家手中,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决策模式。很显然,这种决策模式过于僵硬,缺乏灵活性,尤其是缺乏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能力。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它涉及学校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比如它涉及学校组织结构的优化,涉及教师在岗培训、教育资源选用和社区参与等多种相关措施。校本课程强调教师对课程决策的参与性。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一教师广泛参与课程决策,但校本课程不应该、也不可能只局限于由学校内部的教师个人对课程进行开发,或称之为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教师本位的课程容易导致教师根据狭隘的经验编写科目教材或资料,其结果往往是过于封闭、缺乏交流,使得校内课程不均衡和不连续。而“校本”强调课程开发活动是由学校发起并在学校中实施的,强调学校对当地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特别强调与校外专家的交流和合作。因此,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虽是生力军,而最终的决策应由所有参与教育实践的人共同决定。(三)课程内容的动态化校本课程内容的动态化,首先体现在从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到教师和学生所实施的具体的课程计划中。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课程内容或教学内容,虽是由课程方案、课程纲要和教学设计等组成,但就其本质来说,课程不仅仅是由教科书所表达的一种结果或一种产物,它还具有生成性,即课程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任何国家课程只有通过教师在学校中的教学活动才能体现。相对于广大的教育人口和地区差异而言,国家课程开发主体的代表性是非常狭窄的,或者说,它只能忽略差异性而寻求统一性:这在社会发展比较平衡和缓慢的时候,以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适宜的,但在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和变化发展日益迅速的当今时代,其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了。这就要求国家从“统一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课程方案,然后按课程适应性要求,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这些课程方案的内容必须给学校、学生等留有余地,以便他们遇到具体情境时灵活地做出课程决策。校本课程内容的动态化还体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使课程理论内容和课程实践内容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方面。在长期以来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实验中,广大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师在职教育、学校自我评价、学校整体反思以及行动研究等实践与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今后,这些研究与实践还将继续下去并日益深入。在这一过程中,有关校本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得到了普及,包括促进变革的逻辑起点是实践者的问题而不是革新者的问题的理念。教师和学生是课程开发的贡献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实际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学校可以也应该成为设计课程的理想空间,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机构在保证课程革新“生根”的可能性方面起着决定作用。真正持久的课程变革必须依靠实践者参与变革过程、教师作为实践者是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没有教师的参与就没有课程的开发。这诸多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课程论的视野,促进了传统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尤其是打破了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使课程理论的内容和课程实践的内容走向丰富和完善。(四)课程优势的互补化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所难以企及的;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为尊重具体学校、社区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而存在的。这一点恰恰是国家课程开发所不容易兼顾的。它们是各有优势和相互补充的两种课程开发模式,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取代另一方。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在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的过程中而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所以,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补充。因为两者的课程优势呈互补化。(五)课程情境的互动化国家课程是通过书面的课程文件和计划好的课程方案来体现的,而校本课程则强调在特定的课程情境之内,师生各自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和感语来理解课程、诠释课程、参与课程。在这种课程情境中,学生不再是没有个性差异的被动的学习个体。而是需要像兴趣、个性一样被重视、与教师一起共同设计自己的学习课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被国家教科书所死死捆住的“传道者”,也不是照搬别人设计好的课程方案的“留声机”,而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课程教学情境中的真正的主人。在校本课程情境内,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实施等,其首要的依据便是学生。由于校本课程具有针对本校、本班学生的特点和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特点,因此,比国家课程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总之,在校本课程的具体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单一课程的束缚,形成了互相尊重和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校本课程开发步骤

校本课程开发步骤如下:第一步,学习培训,转变观念。上自校长,下至教师,人人参与学习,了解新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培养目标,理解校本课程的概念及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第二步,需要评估,寻找依据。评估需要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明晰学校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山区农村中学,相对落后的农村面貌导致生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思想较为严重,但是近年来学校教学环境、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此我们确立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方向。评估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并非一定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它所需要的是对现有社区资源和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我们首先盘点学校现存课程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分析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觉得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不但可行,而且还能独具特色。第三步,讨论研究,确定课程方案。如何开发出满足学生需求,学生真正喜欢的课程来呢?通过需要评估,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针对家长、学生的意见,结合学校现有的环境、条件、设施等客观实际,确定出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大致结构。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内容如下: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主要是:体现教育的服务性。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指向本学校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充分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需求,调查学生的需求和特征。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民主性和开放性。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把课程开发的权利交给教师,体现一种“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的过程。促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实践中通过开发国家课程以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性方面的问题,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照顾具体学校、社区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二者互相补充。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在开发、实施与评价中都要发挥骨干作用,这使教师从心理上、角色定位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积极性、主动性高涨,有利于课程实施的高效顺利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五个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五个特点:课程目标的个性化、课程决策的民主化、课程内容的动态化、课程优势的互补化、课程情境的互动化。1、课程目标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基于个性化和体现个性化。其课程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学生层面。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资质不一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2、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国家课程的决策权掌握在学科专家手中,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决策模式。很显然,这种决策模式过于僵硬,缺乏灵活性,尤其是缺乏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能力。3、课程内容的动态化校本课程内容的动态化,首先体现在从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到教师和学生所实施的具体的课程计划中。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4、课程优势的互补化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所难以企及的;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为尊重具体学校、社区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而存在的。这一点恰恰是国家课程开发所不容易兼顾的。5、课程情境的互动化国家课程是通过书面的课程文件和计划好的课程方案来体现的,而校本课程则强调在特定的课程情境之内,师生各自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和感语来理解课程、诠释课程、参与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出发”,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最大程度的实现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学习起点,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需求,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学习能力,从而“把教育和人的自由、尊严、幸福和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成为真正发展人的教育”。2、有效性原则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在确定校本课程内容时,一定要经过大量探究以及分析,遵循实践育人的理念,选择能反映本学科本质的具代表性的内容,摈弃陈旧的或过时的、老旧的知识。根据贴近学生以及现实生活的要求,放眼于知识、行为、情感以及意志的统一,以实践性教育为核心形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为校本课程的有效性提供保障。3、趣味性原则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需要,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让校本课程的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有所帮助,对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还要关注各个科目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4、开放性原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提供他们单独思考的能力,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想。一方面要立足课堂以及学校,另一方面还要面向家庭和社会,在学校中引入家庭,将学生引进社会,将社会带入课堂,通过先进的思维促进工作的开展,使校本课程内容与当前社会的联系起来,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使用知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有如下: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牛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好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出发,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课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对原有的学校课程进行分析、总结,在校木课程的开发中,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开发出既有吋代特点又符合我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方案和教材。3、普遍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学校课程的研究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研究本校教育的个性 色彩和学牛群体的特点,努力创建学校的名牌特色课程。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屮,要注意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学部校本课程的推广, 把握当代课程理论发展方向,大胆实践,重视实践的理论升华,使校本课程开发 的内涵不断丰富。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优势、不足及思考。

【答案】:(1)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兴趣及需要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2)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3)校本课程的优势:①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②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因为教师有机会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讲授中去;③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地方教育特色,并促进学生发展,做到因地制宜;④学校之间可以资源共享,促进交流。(4)校本课程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①课程编制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②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求;③校本课程往往缺乏长远的、系统的规划,往往局限于老师擅长什么就教什么,不能真正融入学校的办学特色。(5)思考:①我们应该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老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交流,深刻理解校本课程,更专业的打造校本课程;②注意教师队伍多样化,在年龄、学历、能力、专业、特长上要多样化,教师之间才能能力互补,也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增添新的活力和思想;③校本课程开发之前,需要建立有效的领导核心力,有效的组织管理;④校本课程注重系统性和长远性的规划设计,有了规划后方可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⑤强化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等。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1、涉及课程开发的所有要素: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活动,它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仅仅是课堂的补充或延伸,不是一种课程开发活动,缺乏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2、以人为本: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即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重视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校办学特色与理念的凸显,关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作用的发挥。3、自发、自愿: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以其特色需求为目标的自发性课程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地区性或校际间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4、一种持续、动态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能依照社会变迁与学生需求随时作出调整与改变,课程更富机动性、多样性与弹性。它不提倡编写固定的、正规的教材,而是强调活动、过程,以保持较大的开放性、灵活性与适应性。

校本课程开发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校为开发基地和主体,各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特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长,使学校拥有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为更快、更多地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 性。 从这两方面来看,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活动,它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仅仅是课堂的补充或延伸,不是一种课程开发活动,缺乏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即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重视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校办学特色与理念的凸显,关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如下:(1)实践性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而不属于学科类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所以,它强调学生应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显然,实践性是校本课程最本质的特征。(2)探索性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理念。各门校本课程应是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或挑战性任务而编排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的,学生便按照一系列课题或主题参加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收集书面材料和实际材料,进而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以及与同伴的讨论去解决问题或提交作品。各个课题或主题的答案多为实际答案(即拿出各种作品),也有认识性答案。有些课题或主题有多个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操作有据,就可获得优良的成绩。(3)综合性各门校本课程的内容是围绕一个一个主题或课题而从多种学科和多种现代媒体中收集组织的。这种综合性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因而有助于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4)以学生为主体各门校本课程的构建都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首先,以学生的特别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门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一些空间,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结论或提交作品。

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

1、学科学习拓展性课程x0dx0a强化学科知识拓展,特别是学法指导,还有学科竞赛,也有对学科教学补缺补差的。x0dx0a2、科技发明探索类课程(以实验研究为主题)x0dx0a内容选择:航模、无线电、电脑网络、软件制作、天文地理观测、环保、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等。x0dx0a3、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x0dx0a内容选择:摄影摄像、园林设计、植物栽培、交际礼仪、时装设计、家政服务、公共资源使用(如利用图书馆资源)、市场知识等等。x0dx0a4、体育技能类课程x0dx0a内容选择:游泳、武术、体操、田径、球类、棋类等等。x0dx0a5、报告、讲座类课程x0dx0a心理辅导课:x0dx0a6、艺术类课程x0dx0a内容选择:文学、电影、电视欣赏、中西方美术欣赏、歌舞、乐器、雕刻、书法、绘画等。x0dx0a7、活动类课程x0dx0a内容选择: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主题的各种拓展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特长的学生社团活动,各种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演讲、辩论、文学创作、采访主持、现代企业参观、主题旅游、到社区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等等)。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哪些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五个特点如下:(一)课程目标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基于个性化和体现个性化。其课程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学生层面。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资质不一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师层面。校本课程开发以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与专业自主权力为前提条件,这其实就是教师的专业个性化的反映。学校层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与教师个性化的形成会导致学校个性化的形成,会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另外,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宗旨均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这本身就是个性化问题。在这三个层面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最根本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教师与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二)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国家课程的决策权掌握在学科专家手中,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决策模式。很显然,这种决策模式过于僵硬,缺乏灵活性,尤其是缺乏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能力。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它涉及学校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比如它涉及学校组织结构的优化,涉及教师在岗培训、教育资源选用和社区参与等多种相关措施。校本课程强调教师对课程决策的参与性。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一教师广泛参与课程决策,但校本课程不应该、也不可能只局限于由学校内部的教师个人对课程进行开发,或称之为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教师本位的课程容易导致教师根据狭隘的经验编写科目教材或资料,其结果往往是过于封闭、缺乏交流,使得校内课程不均衡和不连续。而“校本”强调课程开发活动是由学校发起并在学校中实施的,强调学校对当地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特别强调与校外专家的交流和合作。因此,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虽是生力军,而最终的决策应由所有参与教育实践的人共同决定。(三)课程内容的动态化校本课程内容的动态化,首先体现在从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到教师和学生所实施的具体的课程计划中。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课程内容或教学内容,虽是由课程方案、课程纲要和教学设计等组成,但就其本质来说,课程不仅仅是由教科书所表达的一种结果或一种产物,它还具有生成性,即课程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任何国家课程只有通过教师在学校中的教学活动才能体现。相对于广大的教育人口和地区差异而言,国家课程开发主体的代表性是非常狭窄的,或者说,它只能忽略差异性而寻求统一性:这在社会发展比较平衡和缓慢的时候,以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适宜的,但在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和变化发展日益迅速的当今时代,其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了。这就要求国家从“统一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课程方案,然后按课程适应性要求,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这些课程方案的内容必须给学校、学生等留有余地,以便他们遇到具体情境时灵活地做出课程决策。校本课程内容的动态化还体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使课程理论内容和课程实践内容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方面。在长期以来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实验中,广大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师在职教育、学校自我评价、学校整体反思以及行动研究等实践与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今后,这些研究与实践还将继续下去并日益深入。在这一过程中,有关校本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得到了普及,包括促进变革的逻辑起点是实践者的问题而不是革新者的问题的理念。教师和学生是课程开发的贡献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实际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学校可以也应该成为设计课程的理想空间,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机构在保证课程革新“生根”的可能性方面起着决定作用。真正持久的课程变革必须依靠实践者参与变革过程、教师作为实践者是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没有教师的参与就没有课程的开发。这诸多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课程论的视野,促进了传统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尤其是打破了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使课程理论的内容和课程实践的内容走向丰富和完善。(四)课程优势的互补化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所难以企及的;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为尊重具体学校、社区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而存在的。这一点恰恰是国家课程开发所不容易兼顾的。它们是各有优势和相互补充的两种课程开发模式,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取代另一方。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在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的过程中而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所以,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补充。因为两者的课程优势呈互补化。(五)课程情境的互动化国家课程是通过书面的课程文件和计划好的课程方案来体现的,而校本课程则强调在特定的课程情境之内,师生各自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和感语来理解课程、诠释课程、参与课程。在这种课程情境中,学生不再是没有个性差异的被动的学习个体。而是需要像兴趣、个性一样被重视、与教师一起共同设计自己的学习课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被国家教科书所死死捆住的“传道者”,也不是照搬别人设计好的课程方案的“留声机”,而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课程教学情境中的真正的主人。在校本课程情境内,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实施等,其首要的依据便是学生。由于校本课程具有针对本校、本班学生的特点和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特点,因此,比国家课程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总之,在校本课程的具体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单一课程的束缚,形成了互相尊重和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如下:1、涉及课程开发的所有要素: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活动,它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仅仅是课堂的补充或延伸,不是一种课程开发活动,缺乏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2、以人为本: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即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重视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校办学特色与理念的凸显,关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作用的发挥。3、自发、自愿: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以其特色需求为目标的自发性课程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地区性或校际间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4、一种持续、动态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能依照社会变迁与学生需求随时作出调整与改变,课程更富机动性、多样性与弹性。它不提倡编写固定的、正规的教材,而是强调活动、过程,以保持较大的开放性、灵活性与适应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有哪些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有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以学生为主体。1、实践性。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而不属于学科类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所以,它强调学生应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显然,实践性是校本课程最本质的特征。2、探索性。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理念。各个课题或主题的答案多为实际答案(即拿出各种作品),也有认识性答案。有些课题或主题有多个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操作有据,就可获得优良的成绩。各门校本课程应是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或挑战性任务而编排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的,学生便按照一系列课题或主题参加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收集书面材料和实际材料,进而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以及与同伴的讨论去解决问题或提交作品。3、综合性,以学生为主体。各门校本课程的内容是围绕一个一个主题或课题而从多种学科和多种现代媒体中收集组织的。这种综合性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因而有助于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各门校本课程的构建都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首先,以学生的特别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门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一些空间,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结论或提交作品。

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

1、学科学习拓展性课程强化学科知识拓展,特别是学法指导,还有学科竞赛,也有对学科教学补缺补差的。2、科技发明探索类课程(以实验研究为主题)内容选择:航模、无线电、电脑网络、软件制作、天文地理观测、环保、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等。3、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内容选择:摄影摄像、园林设计、植物栽培、交际礼仪、时装设计、家政服务、公共资源使用(如利用图书馆资源)、市场知识等等。4、体育技能类课程 内容选择:游泳、武术、体操、田径、球类、棋类等等。5、报告、讲座类课程心理辅导课: 6、艺术类课程内容选择:文学、电影、电视欣赏、中西方美术欣赏、歌舞、乐器、雕刻、书法、绘画等。7、活动类课程内容选择: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主题的各种拓展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特长的学生社团活动,各种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演讲、辩论、文学创作、采访主持、现代企业参观、主题旅游、到社区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等等)。

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如下:1、必须牢牢地把握学校课程的根本目的,以“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为宗旨,以是否能够满足各类学习者的不同要求为检验标准,把握学校课程的建设方向。2、学校课程的建设过程,是动态发展过程,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学校课程的优势是课程开发者与实践者联系更为直接,调整更为容易,更能够跟上时刻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校课程不要过分追求正规化,不要一定向标准教材看齐。有些学校课程更不宜编写教材,有些学校课程也可以没有校内统一的大纲或计划,而应该鼓励它们在变动中满足学生需要。当然,作为课程,总是属于培训计划之列,在大方向、总目标及基本途径、基本操作方法方面,还是应该有一定的规定性的。3、名为学校课程,一定不要限制在学校之内。这里的“学校”二字,主要是指管理、计划与组织的权限,是由学校牵头来办的事情。所谓不为学校所限,一指内容与施教场所不为学校所限,要了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网络世界、走向现代科技。二指施教者不为学校所限,要动员学校内的各种教育资源,更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教育资源。要提倡能者为师,要把学校教育的课堂拓展到商店、工厂、机关、社区、农村、网络、传媒、大自然等各个领域中去,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方面,各地各校条件不同,机遇不同,有很大的自主创造条件。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校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是:1、“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2、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3、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课程管理:一、新课程管理的管理政策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三级课程管理:1、国家课程;2、地方课程;3、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决定,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需要,强调多样性和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能力。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劣。

【答案】:(1)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兴趣及需要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2)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3)校本课程的优势:①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②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因为教师有机会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讲授中去;③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地方教育特色,并促进学生发展,做到因地制宜;④学校之间可以资源共享,促进交流。(4)校本课程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①课程编制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②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求;③校本课程往往缺乏长远的、系统的规划,往往局限于老师擅长什么就教什么,不能真正融入学校的办学特色。(5)思考:①我们应该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老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交流,深刻理解校本课程,更专业的打造校本课程;②注意教师队伍多样化,在年龄、学历、能力、专业、特长上要多样化,教师之间才能能力互补,也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增添新的活力和思想;③校本课程开发之前,需要建立有效的领导核心力,有效的组织管理;④校本课程注重系统性和长远性的规划设计,有了规划后方可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⑤强化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等。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点如下:(一)涉及课程开发的所有要素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活动,它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仅仅是课堂的补充或延伸,不是一种课程开发活动,缺乏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二)以校为本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即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重视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校办学特色与理念的凸显,关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三)自发、自愿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以其特色需求为目标的自发性课程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地区性或校际间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四)一种持续、动态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能依照社会变迁与学生需求随时作出调整与改变,课程更富机动性、多样性与弹性。它不提倡编写固定的、正规的教材,而是强调活动、过程,以保持较大的开放性、灵活性与适应性。总之,校本课程开发不能等同于学校课程(即学校内所实施的一切课程),它更强调行动与过程,不要求自编教材,可以是活动方案或活页资料。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比,校本课程开发属于儿童中心、兴趣中心、问题中心的课程,属于“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在学术性课程与非学术性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诸关系网络中,校本课程开发更定位于非学术性、选修类、活动类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五个特点如下:(一)课程目标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基于个性化和体现个性化。其课程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学生层面。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资质不一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师层面。校本课程开发以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与专业自主权力为前提条件,这其实就是教师的专业个性化的反映。学校层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与教师个性化的形成会导致学校个性化的形成,会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另外,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宗旨均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这本身就是个性化问题。在这三个层面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最根本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教师与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二)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国家课程的决策权掌握在学科专家手中,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决策模式。很显然,这种决策模式过于僵硬,缺乏灵活性,尤其是缺乏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能力。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它涉及学校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比如它涉及学校组织结构的优化,涉及教师在岗培训、教育资源选用和社区参与等多种相关措施。校本课程强调教师对课程决策的参与性。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一教师广泛参与课程决策,但校本课程不应该、也不可能只局限于由学校内部的教师个人对课程进行开发,或称之为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教师本位的课程容易导致教师根据狭隘的经验编写科目教材或资料,其结果往往是过于封闭、缺乏交流,使得校内课程不均衡和不连续。而“校本”强调课程开发活动是由学校发起并在学校中实施的,强调学校对当地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特别强调与校外专家的交流和合作。因此,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虽是生力军,而最终的决策应由所有参与教育实践的人共同决定。(三)课程内容的动态化校本课程内容的动态化,首先体现在从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到教师和学生所实施的具体的课程计划中。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课程内容或教学内容,虽是由课程方案、课程纲要和教学设计等组成,但就其本质来说,课程不仅仅是由教科书所表达的一种结果或一种产物,它还具有生成性,即课程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任何国家课程只有通过教师在学校中的教学活动才能体现。相对于广大的教育人口和地区差异而言,国家课程开发主体的代表性是非常狭窄的,或者说,它只能忽略差异性而寻求统一性:这在社会发展比较平衡和缓慢的时候,以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适宜的,但在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和变化发展日益迅速的当今时代,其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了。这就要求国家从“统一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课程方案,然后按课程适应性要求,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这些课程方案的内容必须给学校、学生等留有余地,以便他们遇到具体情境时灵活地做出课程决策。校本课程内容的动态化还体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使课程理论内容和课程实践内容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方面。在长期以来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实验中,广大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师在职教育、学校自我评价、学校整体反思以及行动研究等实践与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今后,这些研究与实践还将继续下去并日益深入。在这一过程中,有关校本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得到了普及,包括促进变革的逻辑起点是实践者的问题而不是革新者的问题的理念。教师和学生是课程开发的贡献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实际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学校可以也应该成为设计课程的理想空间,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机构在保证课程革新“生根”的可能性方面起着决定作用。真正持久的课程变革必须依靠实践者参与变革过程、教师作为实践者是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没有教师的参与就没有课程的开发。这诸多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课程论的视野,促进了传统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尤其是打破了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使课程理论的内容和课程实践的内容走向丰富和完善。(四)课程优势的互补化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所难以企及的;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为尊重具体学校、社区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而存在的。这一点恰恰是国家课程开发所不容易兼顾的。它们是各有优势和相互补充的两种课程开发模式,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取代另一方。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在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的过程中而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所以,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补充。因为两者的课程优势呈互补化。(五)课程情境的互动化国家课程是通过书面的课程文件和计划好的课程方案来体现的,而校本课程则强调在特定的课程情境之内,师生各自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和感语来理解课程、诠释课程、参与课程。在这种课程情境中,学生不再是没有个性差异的被动的学习个体。而是需要像兴趣、个性一样被重视、与教师一起共同设计自己的学习课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被国家教科书所死死捆住的“传道者”,也不是照搬别人设计好的课程方案的“留声机”,而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课程教学情境中的真正的主人。在校本课程情境内,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实施等,其首要的依据便是学生。由于校本课程具有针对本校、本班学生的特点和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特点,因此,比国家课程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总之,在校本课程的具体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单一课程的束缚,形成了互相尊重和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哪四个阶段?

、需求评估、资源调研结果分析: 1、明晰学校教育理念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的教育理念是:主体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研究性学习。 2、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三套问卷,分别是:A、新时期小学学生的形象(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来描述)。B、我们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C、我们的向往与未来(学校的发展,成长的快乐体验,面向未来的思考)。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直接答卷、选项填空、与举手选择三种方式进行,并举行大规模访谈,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3、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教学环境优美,是一所教师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学校决策者思考着把学校做强、做大、做出特色。这样,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有着三十多年光荣史的学校在新时期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方向。而学校所在的社区活动场所缺乏,社区文化活动较为单一,他们同样需要创设一种新的社区文化,来提升社区的品位,促进社区的发展。 4、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校外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主要指社区)。在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开始重塑学校与班级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园环境课程资源,造就怡情悦性的校园文化。在校内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根据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经验缺乏的实际,加强了校本培训及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以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获取课程开发技术的支持。在情感的交互上,实施新课程以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营造了关爱协作的氛围。现在教师与学校决策者的课程价值观一致,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充分达成共识

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

henhao

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校本课程地域文化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考察一些成功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在开发切入口上利用自己独特的区域特征,充分挖掘地域的教育功能,形成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正是学校开发与操作亮点所在。    [关键词]地域 校本课程开发 案例      校本课程的概念和理论在20世纪七十年代就已提出,而在我国却是由新一轮课程改革真正将其带入基层教育研究者的视野。我国部分理论与实际工作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考察一些成功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在开发切入口上利用自己独特的区域特征,充分挖掘地域的教育功能,形成了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正是学校特色所在。      (一)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      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事实上就是学校以地域经济文化资源为基础开发校本课程,从而体现其地域性特色。将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在一起,注意科学的组织和设计,可形成学校特色。在此,地域文化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地域历史、民风习俗、传统文化和生活经验等。   以地域为出发点开发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地域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在地域中能够暴露自然、社会的本质和问题;②地域素材能够暴露自然、社会的本质问题;③具有临场感,容易获得共性的认识;④地域素材容易促进已有的知识、体验的学习;⑤已有的知识、体验通常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通过具体的操作,能够丰富学生对未知的认识和体验;⑥能够培养学生调查的能力;⑦能够培养学生对地域关心的态度。可见,在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学生通过真实的感受与切身体验,不仅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在调查中培养了能力,而且在与周围环境的亲密接触中,在对所在社区更深刻的了解中,形成了对社区、对家乡的深刻情感。   开发具有浓郁特色的校本课程时,学校应从本校目标与实际出发,以地域的教育性为主题,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形成学校特色,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体现地域性,课程内容要有较强的地域特色,能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特点。如广州荔湾三元坊小学开发的西关文化校本资源是地域特色鲜明,同时又是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本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从地域的自然、人际交往、文化特点出发开发校本课程,通过活动与体验,能使学生对自身生活的环境有更全面的了解,加深对社区的认识,提升对社区的感情。二是突出综合性,地域与社会、社区与学校特色的多样性,学生兴趣与需要的不同决定了课程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如三元坊小学以西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我与荔湾》一套校本教材,内容涵盖荔湾历史介绍、荔湾名人风采展示、闻名遐迩的粤菜各种制作技巧以及寓教于乐的西关童谣、游戏的介绍等,这些题材充分反映了地域特色校本课程的多样性与综合性。三是具有探索性,课程内容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三元坊小学处于独特的西关文化氛围中,创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与荔湾》,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走出课堂,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感触家乡独特的乡土文化。四是彰显主体性,使学校、教师、学生成为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校本教材不仅要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要、学校的需要、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使学校、教师、学生真正成为其的主体。      (二)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考察开发成功的校本课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充分挖掘地域的教育功能,利用地域的优势,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域性校本课程。   案例:广州荔湾区三元坊小学:《我与荔湾》   1.地域资源。三元坊小学地处广州老城区西关,这里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原因,产生了独特的被称为岭南文化缩影的西关文化。这种植于民间、内涵丰富的西关文化,正是校本课程开发可资利用的鲜活资源。为此,三元坊小学开发了以西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我与荔湾》一套校本教材,这些题材充分反映了西关独特的文化景观和风土人情。   2.开发依据。三元坊小学早在十多年前就以“弘扬民族文化,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办学目标,开创了广州市仅有的民乐艺术教育学校特色,并成为了广东省民乐教育示范学校。他们继续深化探索、实践个性化的办学路子,让实践活动深入学校、社会、家庭,通过以西关文化为资源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断丰富学校的办学思想,进一步深化学校的办学特色。   3.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通过对西关文化景观和风土人情的进一步了解,增强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参观、调查、手工制作等活动,掌握各种技艺,提高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构建“课、队融合,多向互动,协调发展”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课程内容:西关文化。   (3)课程组织:晨会、班会、队会、综合实践课、社会实践等。   (4)课程实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三元坊小学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上划分三个层次: 一是普及性活动,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年级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设不同类型的活动课,并全部纳入课表。这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活动有全校性活动、课程表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二是小组性活动,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而组织的活动,如小型的比赛、年段竞赛及年段的兴趣小组活动等。三是提高性活动,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而组织的活动,形式是设置特长选修班,让学生自由参加。   (5)课程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辅之以教师、家长、社区人士、行业专家、兼职辅导教师的评价;鼓励学生作好调查研究日记,记录个人、小组的真实体验, 定期举行大、中、小队成果展示;结合德育工作,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与综合实践课优化整合的策略研究;通过运用《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手册》,开展个人争当“新三好”――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集体争创 “文明班”、“三好班”活动,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三元坊小学以荔湾独特的地方景观、地方文化、社区设施以及家庭教育为依托,以学校的民族艺术教育特色为基础,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为方向,开展综合体验教育、实践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建品牌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市川博.综合学习地域教材的开发[J].教职研修,1999,(7).   [2]朱碧珍.开发以西关文化为资源的校本课程初探[J].教育导刊,2007,(1).

校本课程是促进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促进特色建设研究】

  德是人立足社会之本,会做人才会做事,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养成良好的品质、品格和道德,有公德心、有仁爱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的德育目标。通过近三年的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从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实践和评价,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已形成较完善的经验并取得明显成效。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守纪、讲文明蔚然成风,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一、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新时期德育工作及特色建设的必然选择   永泰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源大部分是永平街做小生意的和务工的家庭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缺少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影响;同时永平街是一条外来人口流动较大、环境较为复杂的街道,周围网吧比较多。而家庭教育和社会现实中市侩庸俗没落腐朽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更是无情地冲垮了学校德育为学生们苦心构筑的道德之堤,“课堂思想教育一个钟头,不如家里父母一个指头,也不如公众场所和影视中的一个镜头。”   经过对多年来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实践和反思,绝大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深深感到: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实效的有力载体,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德育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内涵   (一)科学编制德育校本教材《中华道德名言诵读与实践》,作为德育校本课程的内核,增强可视性、可读性   我们研究把五项德育(“道德、法纪、心理、思想、政治”)目标细化成相应的学生行为习惯目标,将小学德育内容整体分解,优化组合,形成校本的小学生德育内容--《中华道德名言诵读与践行》,作为我们学校的德育校本教材,以儿歌的形式阐明具体内容,具有世代传承价值的格言编汇成册。低年级教材重点是: “文明孝敬、守时自理、兴趣求知、自信关爱”:中年级教材重点是: “诚信友善、尊重节俭、主动创新、自爱热诚”:高年级教材重点是: “明智明辩、尽责勇敢、耐心坚韧、沉稳宽容”。   (二)以校本德育课程育人队伍为支柱,提高育人素养,以师德育生德   学校每学年都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德育主管校长、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一些专业能力培训工作,并申报了区级德育课题《以教练型班主任模式实施德育校本》。发挥全校教师的力量,集思广益,编写《中华道德名言诵读与实践》,通过德育校本研讨活动,资料的收集、编写,提高了教师的德育理念。适时建立了评选“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制度,树立典型,开展丰富多彩的党队活动,为学生文明守纪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三)以德育校本活动为载体,实施德育校本教材,养成良好习惯,塑造美好品德   1、把班会课作为实施德育校本教材《中华道德名言诵读与实践》的重要阵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   2、开展师生、家长诵读活动。学校把作为落实德育校本教材的时间,师生每日在午读时坚持诵读10分钟的中华道德名言,通过家长开放日开展了“千人诵读名言”活动。   3、坚持开展传统节日 主题教育 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在国庆节、六一节、元旦节等常规化活动基础上,构建系列的主题活动,实践性强,形式多有特色。另外,开展“和谐校园——我是老师的好学生”诗歌诵读、 “爱心奉献――我是永泰的小天使” 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自我表现、张扬个性的舞台。   5、升国旗活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德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校本教材实施的重要途径。我校要求每周国旗下讲话必须要有主题,有旗手亮相讲话并主持升旗,12个单元仪仗队鼓号齐鸣,18面中队旗护围着国旗,整个仪式庄严隆重,振奋精神;每位教师轮着在国旗下进行主题讲话,明确育人不是行政或某个老师的责任,而是全体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坚持每月一次的感恩手语操。在主题教育下,培养了师生的爱国主义、学习态度、人生价值等情操。几年来升旗仪式已经成为我校德育活动的一个亮点。   (四)以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为抓手,实践德育校本课程,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1、学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大队委干部参与学校的管理。   2、抓好红领巾监督岗、旗手、护旗手等各项工作,使之成为展示我校少先队员风采的一个窗口,成为进行队员爱队、爱校、爱国教育的一个优秀的阵地。   3、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画廊、黑板报的宣传教育作用。   4、应用魏书生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理念,每个班主任都对每个学生赋予一定的职责,让每个学生都管点事,管不了人就管物,管不了大物就管小物。   总之少先队与班级自主管理已是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有力推动了德育校本课程的落实。   (五)以德育校本评价为保障,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1、根据未成人身心发展的特征及我校学生的特点,我们确定各年级的培养目标,编制《德育校本教材实施评价手册》,每个月通过《德育校本教材实施评价手册》来检查孩子的成长,真正做到从小从细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等。   2、每学年开学初学校还开展“我为书本穿新衣”和期末开展“爱书之星”的评比,规范了学生爱书习惯;在一、二年级开展“储蓄罐工程”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开展“纪律周”、“环保周”和成立“环保小卫士”,强化了学生纪律、卫生习惯,同时通过宣传、评选“文明之星”,培养学生懂文明讲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每月开展“星级班级”评比工作,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促进班级规范化管理。   三、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过程   我校在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通过细化目标、拓展途径、创新方法等措施,把“道德、法纪、心理、思想、政治”五项德育目标细化成相应的学生行为习惯目标,通过儿歌的形式的《中华道德名言诵读与践行》,我们开发拓展符合学校德育实际的德育校本活动实施途径,活动促养成,活动塑品格,为学生成长提供体验支撑。   近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广州市民主管理三星级”单位、“课外阅读优秀组织奖”、“白云区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先进学校”、“白云区德育示范学校”。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永泰小学 广东】

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

校本课程开发有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具体内容如下:1、课程选择:课程选择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2、课程改编:课程改编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课程上的修改。3、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4、课程补充:课程补充是指以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5、课程拓展:课程拓展是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6、课程新编:课程新编是指全新的课程单元开发。例如,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课程即我们所说的“乡土教材”以及时事专题课程,就可以归为这一类型。扩展资料: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丰富的校本课程往往成为了不少学校的教学特色和宣传亮点,学校充分利用本地的风光名胜、风土人情、特色物产、著名人物以及学校的人文现象、知名校友、特色学科、社区教育等资源,开设多彩的校本课,看似是一件好事,但由于校本课程过于宽泛,缺乏标准,有的学校动辄开设上百门甚至几百门校本课程,内容五花八门,上课热热闹闹,课程之间参差不齐,学生应接不暇,显得杂乱无章,因此,学校对校本课程必要研究和规范管理,势在必行。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学校基于本校实际,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值得鼓励,但要科学地完善课程结构,规范有序地开发相关的校本教材,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校本课程开发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

额 。。这个我们原来也搞过这个东西。。这不是谁理解不理解的问题这个是每个学校根据每个学校自己各自的特色所开展的一项活动。所以如果你要开发一项校本课程的话,你要想了解这所学校和其他学校不同的地方。根据其特色去开发。如果你只是要评价校本课程的话,你可以去求助你的老师,他们会把更具体的事项告诉你,还有疑问去找老师吧。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校本课程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若干思考

  摘 要:现在已经有好多国家正在进行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模式,国外有些国家已经成功的把这个模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化、制度化的教师教育模式。我国也在校本课程的发展进行了一些尝试,本文主要是对我国的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国外的模式为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难题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教师教育;大学;中小学;合作   目前,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它是当今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与议题,同时也是提升大学教师的研究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借鉴国外关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在校本课程发展中地方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实例为背景,分析了合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依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望在校本课程发展中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能有实质性进展。   一、校本课程发展中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现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些地方大学和中小学就已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并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例如,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在北京丰台区和朝阳区建设5所教师发展学校,2002年和 2004 年又先后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唐山市、辽宁省沈阳市以及北京市建设第二批、第三批教师发展学校,构建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尝试,为我国探索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合作研究共同体,构建走向教学实践的教师教育范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总的来说,由于当前我国在校本课程发展中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有很多经验不足,尤其是在如何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性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校本课程发展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流于形式   我国有些地方已经试着实行了大学和中小学相互合作的模式,但是内部隔绝的情况仍比较严重,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目前的教师教育情况来看,尽管部分学校也请大学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到中小学去指导教育科研,这些只不过是限于形式化,很难从本质上得到改善。现在进行的校本培训主要局限于中小学校内部,教师交流和研讨对象缺乏专业的引领和指导,很难将教学经验提高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二是有些大学研究者脱离教师教育实践,研究对象缺乏针对性,不能正确的用于指导实践。近几年,虽然随着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范式的不断变革,研究者走近实践现场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但是,意识与行动之间并没有步调一致。   (二)校本课程发展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出现僵化现象   目前虽然我国有些地方的大学和中小学进行了合作的有益尝试,但从整体上看,无论在合作的目的或是内容方面都出现僵化现象。一方面主要表现在某些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的合作,大学研究者到中小学只是进行表面上的指导,没有明确的针对性,或只是限于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合作研究中,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出现难题。当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时,往往得不到大学研究者的真心合作与指导。反过来一旦大学研究者介入之后,中小学教师往往在合作中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和专业自主。   (三)校本课程发展中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缺乏一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为了充分发挥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和颁布相应的政策,共同推进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由于我国政府目前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所以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尚还处于个别化和自发化的合作行为,空合作现象大量存在。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需要制度化的保障和规范化的导向,这样才能使教师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国外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模式   国外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就已经开始关注并且研究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并使这种合作关系成为一种普遍化、制度化的教师教育模式,从而使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都能从其中获得有益的价值,来促进教师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   美国教育部推崇并倡导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的 PDS实践模式,即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它是以中小学为基地,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设,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目前,在政府的支持下,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达到1000多所,这一举措被美国教育界称为“教育改革的最佳战略”, 这也成为美国主要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之一。在英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师培训模式,早已成为一项由政府支持和推动的教师教育制度,其形式已普遍化和规范化。同时伴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以及《1988 年教育改革法》的普遍实施,校本在职培训成为英国的一项国策。自从1989 年,英国修改后的师资培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成为对师范课程进行职业效率审定的主要内容之一。从而提升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现在已经是进行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趋势。我们可以从国外成功的教师教育模式中吸取精华,总结出在校本课程发展中适合我国教师教育的新模式,以此来形成规范有序、开放有效的教育教育体系。我们应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模式及其一些策略,建立本土化的合作模式。   三、针对我国在校本课程发展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思考   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属于不同的群体及组织,双方的定位和目的也不相同,所以将大学与中小学的教师教育合作,是实现我国教师教育新突破的有效方法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国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支持大中小学合作的伙伴关系,开创政府与大学、中小学紧密合作的教师教育新局面,使三者有效合作,一起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在这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   (一)校本课程发展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需要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在地区开展试点探索。在实践上,试着探索符合我国当代国情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模式,在一些条件可以的地方内开展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试点工作,进行实践尝试,并研究如何推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与共进,努力探索在这一形式下,政府及各级教育部门应在现实条件下,如何去调动大学和中小学校来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并采取怎样的政策和措施去保障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有效性。   (二)校本课程发展中实现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措施与政策,使其更加普遍与规范。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广泛的去吸收众多大学和中小学关于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方面的的最新成果,并把它作为制定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政策与措施的依据,准确地把握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教师的困惑与需求。推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使教师教育普遍化和制度化。政府还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教师教育的经验,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实现其科学教育观念的内化。   (三)校本课程发展中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还需要参与双方的积极性,使两者主动参与到建立合作研究的教师教育新机制中。各级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试点实验、建立省(市)级示范点、提高宣传力度等方式,使大学和中小学教师能够理解并接受这种合作的模式,建立起平等、共生、互赢的合作关系,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四)校本课程发展中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还需要启动与其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政府尤其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主动承担起计划、组织和调节的责任,保证大学和中小学合作过程中伙伴关系建立的规范性和有序性。根据中小学的发展需要,在尊重两者意愿的条件下,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选择条件相符、意向相合的中小学和大学结成对子,帮助他们签订合作协议,并确定科研课题及校本培训的基本内容,明确双方合作的研训目标、内容、方式和手段。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发展中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需要把合作纳入整个学校发展的体系中加以考察,同时也要深入对各自进行细致的解剖,做到多方面多维度的视角合作。我们应该认真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校本课程发展中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一方面使大学的专家资源能够在教育实践的层面上得到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推动中小学教师教育,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华锦.合作中的建构——教师发展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综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9):16- 18.   [2] 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3(01):34.   作者简介:周先(1984.07--),女, 沈阳师范大学, 在读研究生,专业方向:教师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三篇)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方案 篇1 一、活动宗旨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积蓄持久成长动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营造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示范校园的良好氛围,屏峰学校决定开展以“关爱心灵,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关爱心灵,全面发展 三、活动目的: 1、旨在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2、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3、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让更多的同学进一步意识到,在认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0日 五、活动内容: (一)倾听心灵的声音——温馨校园广播 活动目的: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心理健康的小故事,小常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引导广大学生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 (二)让心理健康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活动主题:心灵的成长 活动内容:周一学生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为“让心理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目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因此呼吁大家在学习中运用心理知识,将学习变更加有趣。 活动时间:每周一升旗仪式 (三)书香苑——心理知识板报 活动主题:书香苑——心理知识普及与宣传 活动内容:每个班出一期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主题板报。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标准、人际相处技巧、心理保健、生理知识等板块。 活动目的:宣传心理学知识,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走近心理,亲近心理。通过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健全自己的心理。 活动时间:3月28日 (四)活在当下——心理健康活动课 活动主题:把握今天,把握现在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懂得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不要总把属于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争取做生活的舵手。 活动时间:4月24日 (五)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比赛 活动要求:手抄报要求有刊头设计,刊名要切合“关爱心灵,重视心育”之主题。结构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图文并茂。内容必须积极向上,具备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注重突出性,文字流畅,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活动目的:通过让师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进学师生理素质的提高,健全自己的心理。 活动时间:4月26日前上交 (六)心理健康教育征文 活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征文以案例分析、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感想体会等形式展现。内容可以从情绪调适、和谐人际关系、悦纳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科学管理压力、破解职业倦怠等方面着手。 活动时间:4月26日上交 (七)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讲座 活动主题:关爱心灵,重视心育 活动目的: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讲座,让他们在心理上健康成长。特别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如性格内向、脾气暴躁、胆小极端的孩子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对象:全校留守儿童 活动时间:4月29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八)心灵运动之旅 活动目的:通过团体运动项目,调试心境,舒缓心理压力,培养团队意识,鼓励学生走入阳光、走向运动场,通过积极健康的课余生活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主要活动:两人三腿跑、四人运球、五人风火轮等,各系需选派11名学生代表参赛,一名辅导员组织,强调注意安全。 活动时间:5月10日下午2:00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九)心灵光影之旅 体验电影中的人物心理,通过光影艺术唤醒成长的动力,理解生命的意义,在电影人物的引导下学会了解自我、完善自我,调整价值观,学习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1、电影《唐山大地震》 5月xx日晚上6:00 2、电影《美丽心灵》 5月15日晚上6:00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着以学生发展为前提,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打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为了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的开展,今年我校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及环境因素,特制定我校在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月实施方案。 二、活动时间: 20xx年6月 三、活动主题: “走进幸福的成长季节” 四、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 2、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上进心,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和谐发展的平台。 3、营造校园心理教育的氛围,扩大心理教育的影响;引导家长参与到心育队伍中来,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六、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家长、教师 七、活动内容: 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5月25日——5月31日 1、在27日会议上布置安排教育月工作 2、轻松驿站广播 4、宣传海报 活动实施阳光心理 6月1日——6月30日 (一)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启动仪式(6月1日) 启动仪式发言动员讲话 宣布活动月安排 校园内挂横幅“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戎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 (二)具体活动安排 成长不烦恼(学生篇) 1、学科渗透: 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心理教育主题课 请各班于第十七周(6月8日)的班队课以“感悟幸福,分享快乐”为主题开设一堂心理教育辅导课。重点围绕“情绪控制”、“缓解学习压力”、“亲子沟通”、“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阳光青春期”等开展。 3、咨询访谈 通过面谈方式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困惑,努力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人生; 4、青春期教育辅导讲座 活动对象:五、六年级女生 活动时间:6月9日中午12:30—13:10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5、“走进成长季节”诗、书、画比赛 作品要求:以“感悟生命、感谢成长、感恩自然”为主线的诗歌创作、书法、绘画比赛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6、开展趣味心理游戏比赛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6月15日下午1:20开始 活动要求: (1)、游戏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孩子们的安全,需要辅导员对游戏的充分了解并合理组织。 (2)、听从辅导员安排、摆放桌椅及辅助教具。 (3)、维持好活动纪律。 活动内容: (1)蜈蚣竞走 活动对象:一、二年级(每个班级8男8女) 目的: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合作心理 过程:16人一组排成一列,把双手抱住前面学生的腰,练成一条“大蜈蚣”。全体蹲下,齐步向前走,先到终点组为优胜。 (2)瞎子过河 活动对象:三、四年级(每个班级10男10女) 目的:培养信任心理 过程:以接力赛的形式,两人一组,一个蒙上眼睛,另牵着他的手,越过种种障碍前进,到达终点。 (3)车轮大战 活动对象:五、六年级(每个班级5个人) 目的:培养协作互助的心理品质 过程:准备5张晚报大小的报纸、双面胶,制作大纸环。5人都站在大纸环里,一起前进。先到达终点者为胜。(中途大纸环不能断开) 教师心理加油站(教师篇) 1、组织心理教育理论学习。 2、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3、注重对教师的心理的疏导,通过谈心、活动给教师选系情绪,调适身心。 亲子乐园(家长篇) 家长会(结合期末家长会) 主题:——“快乐过暑假预防假期综合症” 活动对象:全体家长 (1)给家长的一封信 (2)家长心理问卷 (3)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4)发动征集新一轮家长志愿者 活动总结长育常新 6月27日——6月30日 1、资料整理 2、总结活动过程中的得失,为下一个活动月做准备 快乐暑假活动延续 1、暑期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感恩他人、和谐相处、感悟幸福,分享快乐的文章,并让学生写心得体会并进行习作评选。 2、心理手抄报比赛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友谊的真谛。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友谊带来的欢乐,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3、懂得与同学相处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培养同学之间的情感。 活动重点: 理解友谊的真谛,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活动形式: 游戏、小品表演、问题讨论。 活动准备: 课件,歌曲《友谊天长地久》。 活动过程: 一、感受开心 1、图片欣赏:课间活动游戏图片。你喜欢玩这些游戏吗?都喜欢和谁一起玩? 2、谈感受:你能体会到图片中这些同学现在的心情吗?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感受如何? 3、引出课题: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那么开心,是因为彼此间存在一份真挚的友谊。友谊就像一枝花开满了我们的校园。怎么能让这朵花开得更漂亮,更美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让友谊之花常开》,共同培育友谊之花吧! 二、交友标准 1、我的朋友: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有不少的好朋友,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2、交往中: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她)交朋友? 3、交友标准: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呢? 三、联系实际,谈做法 1、《争吵》 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是充满快乐,但是有时候也会闹矛盾。请看这两个好朋友。学生表演小品《争吵》,大概内容;韩少岳经过好友吴怡欣的桌子,不小心碰倒了小明桌面上的书,两人争吵起来,还打起来。 (1)看小品《争吵》后讨论:他们为什么会吵起来?如果这件事不解决会有什么结果? (2)让我们一起想办法帮他们恢复友谊好吗?以对话的形式直接告诉故事中的人物。 (3)如果你和好朋友发生了矛盾内心感到内疚的,借助今天这个机会,现在就对朋友真诚地说一句…… 朋友之间难免也会有矛盾,闹别扭。如果解决的方法不得当,友谊会冷淡、降温,甚至可能破裂。所以有了别扭时,应当开诚布公,不失礼貌地谈开,使友谊得到维持和巩固。 2、真正的朋友 是不是朋友说的、要求做的任何事都应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从不说一个“不”呢?请看下面的好朋友。 学生表演小品《抄作业》,大概内容:老师马上就要收作业,但董照瑞还没做完,就向好友李淑婕借作业来抄,李淑婕答应了。 (1)看了小品后,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说“不”呢?(先讨论,再回答) 四、玩游戏,维护友谊: 生活中没有了朋友,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1)、“找朋友”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老师叫人数(2个人、3个人等)音乐停下来,同学们就按规定的人数拥抱在一起,看哪组最快、最准确。 谈感受:找到朋友时,你的感受怎样?找不到朋友时,你的感受又是怎样? (2)、有朋友的感觉真好!那你认为怎样做才能维护朋友间的友谊,让友谊之花常开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游戏来体验一下。 小组合作完成,连词成句,使其组成一个短句:“用真诚换取友谊,用热情灌溉友谊,用原则净化友谊,用谅解保护友谊。忠厚是友谊的桥梁。”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先讨论,再回答) 小结:同学们,请敞开你的心接受友谊吧,请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谊吧。你将会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五、赠友谊卡,共享温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已经有不少的同学很想和自己的好朋友,说几句心理话了。老师提个建议,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设计一张友谊卡,亲手交给你的好朋友怎么样? 先让几位同学读读卡上写的内容,然后送给他的好朋友,感受友谊的温馨。然后同学们互赠友谊卡。(放《友谊天长地久》一歌。) 3、谈收获:通过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人的一生有许多感情是很宝贵,其中之一就是友谊。 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友谊能使快乐倍增,能使痛苦减半”。同学们学会了怎样维护我们的友谊。那就祝愿我们的友谊之花常开吧! 1、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三篇) 2、昆明行知中学78门校本课程让学生自由选学 3、丰台区长辛店学校“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启动 4、写代码从娃娃抓起,少儿编程教育进入深圳中小学校本课程 5、文昌中学将航天教育纳入校本课程 学生近水楼台触电航天科技 6、泰州机器人教育写入小学“校本课程”:创新科普教育有新招 7、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协同建设研讨会召开 8、厦门将闽南文化列入校本课程 开展闽南话测试 9、乒乓球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10、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

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学校品牌塑造视域中的校本课程改进

  校本课程是中小学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学校品牌影响力,满足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通过不断改进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是重要途径之一。而对校本课程进行系统改进,就要明确本校校本课程现存问题,进而制定今后的发展措施。      一、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品牌培育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学校现有校本课程进行系统改进,对于处于品牌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学校而言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1 对于学校品牌尚不明确、处于品牌初创期的学校而言,特色化校本课程可以发展为课程项目品牌,也可以作为学校整体品牌定位的出发点   目前,有一些校长学校品牌意识淡薄,没有挖掘出自身学校品牌理念识别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更缺乏为品牌塑造提供支持的制度、措施、操作方法以及良好的内外部行为体系,形象体系方面不完善或者完全没有,也就是缺少对品牌理念、行为和形象三方面的设计,这些就是没有品牌的学校。如果这类学校已经形成一些特色品牌校本课程,并在一定区域产生了影响力,可以将这类校本课程的特色上升为整个学校或某些项目品牌定位的出发点。   2 对于已经形成学校品牌思路、处于品牌成长期的学校而言,主题化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品牌培育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有些学校的教育品牌已经迈入成长期,已经成为学校发展中具有一定口碑与影响、具有特定质量水准与文化底蕴及识别符号的一种重要无形资产,学校特色已经成长为学校品牌,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成为教育行业办学质量的代表,学校教育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对于这个层次的学校而言,如果学校能够围绕自己业已形成的品牌特色定位,搭建对应的主题化校本课程体系,课程成为将品牌理念转化为教师和学生具体言行的重要载体,那无疑将使得学校品牌更加立体、丰满。   3 对于学校品牌已形成一定知名度、进入成熟期的学校而言,系统化的校本课程体系能够使得学校品牌得到进一步扩张、维护和创新   这类强势品牌的学校一般表现为:建校时间长,经过长期的办学和实践,学校品牌在一定范围内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但随着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品牌的同质化日益明显,如何保持和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已成为这类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围绕办学理念打造系统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得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在学生课程中有所延伸,通过显性课程,让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真正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则是学校品牌迎来新的春天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可以说围绕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一个与之密切关联的系统化校本课程体系,是成熟期学校品牌走向扩张、维护和创新的必然选择。      二、学校品牌视域下校本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校本课程种类凌乱,缺少品牌意识,与学校品牌建设内在联系不够   这属于校本课程外部整体规划和设计的问题,主要是指校本课程的整体建构逻辑及其与学校愿景、办学理念的匹配性,具体表现在各个校本课程科目散乱分布、自由发展,缺少前期规划和系统构建;校本课程特色与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之间缺少内在关联。有些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动辄几十门,但是,这些课程要么是为满足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兴趣而开设的,如动漫、篮球、流行音乐鉴赏、电影鉴赏、街舞等等;要么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和技能拓展开设的,如思维规律与化学学习、热点问题与现代生物技术、中学物理基本解题方法、英语诗歌等等;要么是一些特殊才艺的教师为学生学习一些技艺提供了课程平台,如茶艺、十字绣、厨艺、纸绢花等等。但是,这些种类的校本课程与学校的品牌理念缺少内在的联系,无法为学校品牌的塑造提供坚实的课程基础。      2 校本课程开发质量不高,不能形成品牌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处于低质量、低水平状态,无法构成品牌课程。造成这种结果,一是可能由于教师方面的原因使得校本课程实施效果不佳,例如,教师流动率高,经验传承不易;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同与知能不到位;教师兼任多项行政工作,无暇从事课程研究与发展;教师课程规划、设计、发展能力不足,对课程革新冷漠或抗拒改革。二是可能由学校课程管理问题造成,例如,课程发展组织流于形式,未能正常运作,功能不彰;学校本位意义含混,流于校长本位、专家本位或他校本位;行政支持不足,经常出现教学配合行政,甚至行政干扰教学;经费匮乏,学校的资讯设备、教学媒体、图书设备等教学资源不足,不利于课程实施;未能建立支援与咨询渠道,社会资源的介入较少;未落实课程评价环节,故无法追踪课程实施成效及做好课程质量管理机制。这样一来,就使得有些学校虽然能从自身办学理念和特色出发,构想出极为适切的校本课程体系,能够很好地凸显学校的品牌,但是,由于学校师资、管理水平和物质资源的限制,却无法将这些课程付诸实施,或者在开设了一段时间课程之后而又不得不取消。这说明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没有在这些学校形成制度化,缺少制度保障,使得一些课程难以获得长期的物质支持;另外,开发某门课程往往会变成某一位老师自己的事情,而团队的智慧没有发挥作用,导致一门课程由于个别教师的调动而不得不取消。      3 现有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不能满足学校品牌建设的需要   有些学校已经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如自我成功教育、创新教育、活力教育、爱心教育,但却缺少实现这些独特办学理念的专门课程体系,结果往往只能让办学理念停留在校长或者管理者的口头上,无法真正体现在教育对象的言行之中,也就无法考察这种办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有效性。课程是将学校办学理念转化为学生行为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很多学校虽然经过梳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但这些往往止于学校的文件和校长的言传,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实际办学行为还是两张皮,要想克服这种弊端,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就是按照学校的办学理念构建并实施独特的校本课程体系,这一体系不但包括特色化的校本课程,也应该包括国家和地方课程按照自己学校办学理念的校本化实施。      4 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之间缺少有机融合   学校品牌塑造需要整个学校课程体系的支撑,不仅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以核心办学理念为统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也需要考虑到学校办学理念是否在课堂落实,使其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都有所体现。校本课程需要根据本校教师能力和学生需求进行因地制宜的开发,除此之外,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也应该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但是,目前一些学校只是基于应试的需要开设了一些学科拓展类的校本课程,对于地方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地方课程也只是机械化地教授,没有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与本校教师特点、学生需求现状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将本校的品牌理念作为三级课 程的结合点,实现三级课程之间有效融合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使命。      三、学校围绕品牌塑造进行校本课程改进的措施      1 根据办学理念或学校愿景,明确校本课程系统构成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内涵确定校本课程体系的构成,使得校本课程建设足以支撑学校品牌愿景的达成。一所学校打造校本课程体系的主旨应该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愿景相一致,只有这样,校本课程建设才能服务于学校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愿景乃是一个国家、地方、组织、学校或个人,衡量、斟酌本身内外在条件和属性,为其未来发展所勾勒的可达成前景、愿望或较长远目标。它是引导组织行动的方针,形塑组织形象的指针,凝聚组织成员力量的催化剂,更是组织追求进步并赖以永续发展的凭借。现代化的组织和学校均须建构其特有的愿景。学校课程的发展,亦须先建构学校的愿景,以作为凝聚教师力量的催化剂,并作为学校课程规划、设计、实施和评鉴的指针。因此,校本课程的发展,应植基于学校现状情境的分析与学生需求的评估,并要配合学校特色与愿景的发展,拟定课程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构成。根据学校发展愿景和办学理念,重新确定本校重点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构成,描绘整体性的校本课程蓝图。整体性的校本课程蓝图融合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带动学校进步最为直接。将学校的发展愿景融入到整套学校课程就是整体性校本课程蓝图的由来。若只针对一点学校特色而放进其中一个学科领域则属局部性的校本课程。两者都有帮助学校改进的可能,但先从整体进行设计,再找出优先发展的校本课程科目,相对较好。   为此,学校全体人员需共同反思这样三类问题:(1)学校目前的办学理念是否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是否为大家所接受?是否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2)目前学校的三级课程系统发展态势如何?特色的校本课程有哪些?校本课程是否已经形成体系化?是否还存在课程缺失?(3)办学理念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何?校本课程系统是否与办学理念相契合?是否有助于将学校办学理念加以落实?   在这个过程中,校长要充分重视教师、学生和家长多元主体的充分参与,充分激发他们参与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他们充分表达和沟通的机会,最终的决策必须获得大多数成员的认同,这些都会大大提高以后的课程实施效果。      2 梳理现有校本课程   在确定办学理念与校本课程体系的关联之后,我们就需要从校本课程服务于学校品牌塑造的观点出发,审视一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梳理本校现有校本课程发展状态,考察现有校本课程的数量、质量及其与办学理念或品牌愿景的符合程度,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单一课程与校本课程体系主题的一致性程度,可能存在这样三类课程:一是能够紧扣主题,与学校办学理念联系紧密的,可以称为“核心课程”,这类课程需要重点发展,在师资和设备上都要给予充分支持,争取将其发展为品牌课程;二是与品牌愿景没有太多联系的,但目前课程发展态势较好,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欢迎,这类课程有希望发展成为“品牌课程”;三是与校本课程体系主题相去甚远,且教学缺少特色,课程反响平平,这类“外围课程”没有太多继续存在的必要,需要裁剪掉。   在梳理现状的基础上,接着就需要对学校整个校本课程进行重新的系统构建。也就是说,根据本校核心办学理念对学校现有的校本课程进行分类整理,确定各个具体课程与校本课程体系主题关联程度,从而知晓目前的主题化校本课程系统架构中还需要开发哪些空白课程来深化主题,还需要改进哪些现有“核心课程”来支撑主题,有哪些特色课程是有希望发展为“品牌课程的”。总而言之,为了校本课程系统的主题化建构,需要学校开发空白课程,提升问题课程,形成品牌课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确定需要重点攻坚的几门课程和相应负责人员,力争早日将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培育为品牌课程。      3 优先发展“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升”作为优先发展项目,这是根据校本课程改进目标的轻重缓急和资源运用的可能性而确定的,教师课程技能、激发教师参与改革意愿、考量教师教学负担、正视教师文化的影响力以及促成教师间的合作是学校发展课程的必要条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提供机会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获得成长,如开展以“校本课程开发、教材编制、实施评价”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借助电脑对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技能”方面的校本培训,学校还需要为教师建立支持与咨询渠道,确立定期集会研讨的制度,及时与教师进行开诚布公的观念沟通。      4 采取有效的实施策略   (1)领导带动。有些学校的主任、组长等负责人,为了减少教师疑虑、降低教师的抗拒心理,自己率先熟读校本课程开发等相关材料,然后再抓住要领予以归纳、简化,用教师能理解、接纳的方式,一步步带着教师一起讨论、一起发展课程。   (2)骨干示范。有些学校打造出一批骨干教师,借由这些教师来逐步成立核心发展团队,待团队气氛与共识酝酿出来,自然就容易建立合作机制来发展校本课程。   (3)组织保障。当初为了响应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开设校本课程的政策要求,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成立了类似课程发展委员会的组织,但是,并不是每一所学校的课程组织都能真正发挥作用,大多数学校只是徒有虚名。学校在组织重构上要重视课程发展委员会,厘清它和行政会议以及教务会议的差异,真正发挥其规划和实施学校整体课程的作用。   (4)重点攻坚。学校要注意集中有限人力重点开发几门课程,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力争打造几门品牌课程,培养几位名师,使得本校的几门特色校本课程或与办学理念紧密相联的校本课程系统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加强监控   在整个课程改进的过程中,还需要全程监控各个改进环节,提高课程管理水平,保证校本课程得到确实有效的改进。里程碑式管理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监控管理手段。里程碑是一个目标导向模式,它表明,为了达到特定的里程碑需要完成的一系列活动。里程碑式开发是通过建立里程碑和检验各个里程碑的到达情况,来控制项目工作的进展和保证实现总目标。例如,有些学校的课程领导人员,先规划出全学期的课程发展进度管理表,订出每一次课程发展委员会开会的预定任务进度,而开会时也能先抛出一些会前准备好的构想或点子,然后要求参与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让每一次会议都有一些具体的成果。到每个时间节点上,也会让教师们如期提交出相应的成果,保证校本课程改进能按计划推动下去。      (责任编辑 关燕云)

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传统习惯势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2.概念模糊,认识偏差3.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薄弱4.缺乏体育课程专家的技术指导5.盲目追求兴趣化、特色化,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6.评价基础薄弱并带有随意性7.校本课程自身的缺点和隐患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设计方案范文(三篇)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满足学生运动技能,艺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特色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形式 “走班”就是学生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本学期校级共设置了越剧、车模、摄影、魔方、科幻画、石头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十多个校级社团,进行拔尖型的教学;年级层面按照班级数设置了书画、棋类、动手做等社团,进行兴趣培养式的教学。 校级节日活动进行整体安排:三月份是第四届“补天阅读节”,四月份是首届“补天戏曲节”,五月份是“补天科技节”,六月份是“补天体育节”。这些节日活动的安排纳入“选课走班”的内容,将整体占用半天的时间搞活动。三、时间设置 每周利用两个半天实施:周三下午第二课全校实施具有区域地方特色的越剧课程,根据学生的已有层次选课;周三下午第三课全校实施年级和校级层面的兴趣活动走班。周三下午第一课和周五下午三节课,分别实施阅读、思维、美文和主题活动社团,这些社团均能做到年级内同时(或部分同时),将在该学科的范畴内,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实施走班教学。 四、实施过程 (一)全员参与走班课程的研发 每一位教师要树立“我就是课程”意识。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积极主动地辅导社团、研发课程。每位教师要无限相信卓越课程成就卓越教师,卓越教师研发卓越课程,积极倡导“学科+特色+人生导师”的创新思维,拥有属于自己、影响学生生命成长课程。 一是开发学科课程。加强和完善原有项目工作室,组建新的项目攻坚团队,发挥团队效能,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活动、有阵地、有保障、有成果。继续完善越剧、车模、摄影、魔方、科幻画课程,开始创编“五彩”石画、十二生肖、戏曲、橡皮筋、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器乐、声乐等特色课程。二是开发传统课程。深度研发“补天文化”,开发升旗、入学、成长、毕业、集会等仪式课程,开发戏曲(艺术)、科技、体育、阅读等节日课程。用丰富多样的课程为“选课走班”奠定实施的基础。 (二)高度重视走班教学的过程 1.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号召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确定所欲开设的课程,报少年宫审核确定。 2.少年宫采用自主申报和学校派发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走班的具体项目,向相关年级的学生公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形成新的教学班级。 3.指导教师根据确定的项目研发课程,形成校本特色教材,组织教学。 4.学期末结合“学生庆典活动”开展走班教学的成果展示活动,评选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 五、基本规则 1.凡一经确定参加各组活动的学生,不得随意缺旷和改变组别,学生出勤由辅导教师每天作好记载,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和反馈情况。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走班选课活动,配合各辅导教师开展工作,敦促报名学生按时参加选修活动。 2.辅导时间为周三和周五下午,辅导教师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展辅导工作,有事不能开展当日选修工作的,必须提前向领导小组报告,作好调课安排,通知好学生,否则将按旷课计算,若造成意外事故将承担主要责任。 3.领导小组按每天课程时间到指定地点检查。此项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纳入学校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2 为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依托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南山集团的资源优势,结合小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开发了钢琴大课、形体大课、游泳大课、英语等校本课程,现将具体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课程设计背景 (一)现实背景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此,我校应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发展前景 1、特色学校是现代学校的鲜明标志,有特色才有办学质量,有特色才有办学效益,有特色才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特色立校,就必须引导和推进办学特色的创建和提炼工作。 2、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为建设特色学校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让学校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赢得家长和社会更大的认可。 (三)现有条件 1、一流的教学设施。我校位于龙口市东海开发区,是南山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的高标准寄宿制学校。学校拥有音美楼、游泳馆、体育馆、天文台等一流的教学设施,总占地1000亩,现有在校生近万人。 2、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自建校以来就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实施特色教育,开展了20余个特长小组和近10个特色课程,取得了优异的教育教学成果,积累了大量资料和经验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3 第一部份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民族传统文化灰核心,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使中小学德育直正体现普教性、持久、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特点,减少突击与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初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热爱集体、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热心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分目标 (一).知识 1.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实质。 2.懂得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3.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懂得中学生得体的服饰要求和谈吐规范。 4.掌握家庭礼仪中对待长辈、客人及邻里的基本礼节。 5.懂得与教师、同学相互交往和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义。 6.懂得作为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能力 1.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体态语言”习惯,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素养。 2.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礼貌用语,掌握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提高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符合中学生自身特征,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养和提高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爱。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做事,培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培养和锻炼适应能力,培养协作能力。 6.培养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能力。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爱护大自然。 (三).情感和态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自尊、自重、自律的行为中培养关爱自己、宽容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的行为,在规范行为中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利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培养对国家、社会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生活作风,做到真诚讲信用,遵纪守法。 5.树立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与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第二部份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安排、活动形式 教学计划:初中礼仪教育课程的知识部份共24课时,两个学年完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课时比例基本为1:1,或者活动实践课时多于知识传授课时,即礼仪教育总课时数为48节,教师教学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把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注意与学校长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另外,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如:节日教育、艺术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绪论(共2课时) 1.礼的起源与发展(0.5课时) 2.礼的内涵与实质(0.5课时) 3.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1课时) 二.仪容仪表礼仪(5课时) 1.形体姿态(3课时) 2.中学生服饰礼仪(1课时) 3.礼仪修养与个人卫生(1课时) 三.谈吐礼仪(3课时) 1.谈吐礼仪与语言美(1课时) 2.谈吐礼仪与声音美(1课时) 3.谈吐礼仪与普通话(1课时) 四.家庭礼仪(6课时) 1.敬老礼仪(2课时) 2.日常餐饮礼仪(1课时) 3.待客礼仪(1课时) 4.书信礼仪(1课时) 5.电话礼仪(1课时) 五.校园礼仪(4课时) 1.师生之间的礼仪(2课时) 2.同学之间的礼仪(1课时) 3.校园活动礼仪(1课时) 六.公共场所礼仪(4课时) 1.公共礼仪基本原则(1课时) 2.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2课时) 3.社会公德与环保安全(1课时) 二.教学活动形式: 本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总是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形式。 5.诵读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今经典赞歌、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欣赏:学生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7.练习: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练习中学生形体健美操等。 8.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份了解学生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9.主题班会:针对某一主题而召开的班会,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10.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还可以与音乐欣赏、体育健美操练习等结合,还可以充份利用校园环境等创设礼仪教育氛围。 一.学校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三篇) 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三篇) 三.2022年高考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课程 四.2022年高考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课程 五.2022年高考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课程 六.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课程 七.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课程 八.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课程 九.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学什么 附学习科目和课程 十.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什么 附学习科目和课程 ;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简介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重申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两大主题: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校本”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精神是学生喜欢、由教师本人亲自参与、由学校自己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独特价值也体现在三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详尽讨论了“怎样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还讨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决策过程、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建议教师不仅重视物质课程资源,也要关注人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如果完全拒绝教材,这是浪费课程资源;如果完全依靠教材,又容易陷入“失语”的危险。教师 “教教材”固然容易冒“照本宣科”的危险,但教师若根本“不用教材”,又容易陷入主观、盲目和穷于应付的慌乱。可是,当“物质课程资源”开发到一定程度,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人力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只有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人格魅力、问题与困惑、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人力课程资源”真实地进入课堂教学,才可能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追求。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如下: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出发”,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最大程度的实现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学习起点,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需求,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学习能力,从而“把教育和人的自由、尊严、幸福和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成为真正发展人的教育”。2、有效性原则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在确定校本课程内容时,一定要经过大量探究以及分析,遵循实践育人的理念,选择能反映本学科本质的具代表性的内容,摈弃陈旧的或过时的、老旧的知识。根据贴近学生以及现实生活的要求,放眼于知识、行为、情感以及意志的统一,以实践性教育为核心形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为校本课程的有效性提供保障。3、趣味性原则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需要,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让校本课程的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有所帮助,对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还要关注各个科目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