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垃圾填埋场的第一季度的总结怎么写

安全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没有范文。以下供参考,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所以应该写好几点: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监测井根据地下河走向安装:本底井,污染扩散井,排水井,污染监视井。 求他们的定义作用

本底就是在填埋场上游,不受垃圾渗沥液影响的意思。扩散经和排水井应该是在填埋场下部,这个井和本底井的井是两个概念,是管道的意思。因为填埋场下面除了防渗层之外,还要有导出渗沥液的管道。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监测井根据地下河走向安装:本底井,污染扩散井,排水井,污染监视井。 求他们的定义作用

地下水监测井分:本底井,排水井,污染扩散井,污染监视井。本底井在填埋场的上游,1眼,30m。污染扩散井在两侧,2眼,30~50m处。排水井在排放口,1眼。污染监视井在排放口下游,2眼,30m~50m处。深度根据当地的潜水层、隔水层和承压层的深度决定,如果达到承压层,要求隔水层具有良好的止水能力。垃圾污染组分随渗滤液渗入含水层,其次为受垃圾污染的河湖坑塘再渗入补给含水层。危害人体安全,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简单来说:生物有富集作用,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最终垃圾里的各种化学物质会随着物质循环流向最高的营养级(也就是人本身)。扩展资料:垃圾填埋场的分类:简易填埋场(IV级填埋场)这是我国传统沿用的填埋方式,其特征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工程措施,或仅有部分工程措施,也谈不上执行什么环保标准。目前我国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属于IV级填埋场。IV级填埋场为衰减型填埋场,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受控填埋场(III级填埋场)III级填埋场在我国约占30%,其特征是:虽有部分工程措施,但不齐全;或者是虽有比较齐全的工程措施,但不能满足环保标准或技术规范。主要问题集中在场底防渗、渗滤液处理、日常覆盖等不达标。III级填埋场为半封闭型填埋场,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现有的III、IV级填埋 场,各地应尽快列入隔离、封场、搬迁或改造计划。卫生填埋场(I、II级填埋场)这是我国不少 城市开始采用的生活垃圾填埋技术,其特征是:既有比较完善的环保措施,又能满足或大部分满足环保标准,I、II级填埋场为封闭型或生态型填埋场。其中II 级填埋场(基本无害化)在我国约占15%,I级填埋场(无害化)在我国约占5%,深圳下坪、广州兴丰、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其代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垃圾填埋

【小城镇垃圾填埋场设计浅议】 垃圾填埋场

  中图分类号: R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小城镇一般指建制镇和集镇,是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随着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集聚到新建的中心村和小城镇,这也使得昔日分散在广大乡村的垃圾等也随人口集聚而日益集中化。而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简单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三种处理方式,这三种处理方式对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小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被政府所重视。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强调“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此,国家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扶持,为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建设提供了契机。    由于垃圾填埋处理具有操作设备简单、适应性和灵活性强特点,所以填埋处理作为生活垃圾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从我国生活垃圾特性和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卫生填埋仍然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首要方式。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规模一般小于100吨/日)的设计。    1、垃圾产生量预测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先确定镇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从而确定工程的建设规模。一般常用的垃圾产生量预测方法有:人均产生量法、线性回归法、灰色理论法与移动平均法。其中,线性回归法、灰色理论法与移动平均法三种方法是依据往年垃圾产生量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但由于小城镇垃圾产生量的历史统计资料不完整,不适宜采用这三种方法。人均产生量法是基于人口和经验数值,是目前对于基础数据不完整时通常采用的预测方法。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人均产生量法进行预测。其公式为:    Q=P×M×10    式中:Q——垃圾产生量,吨/日;    P——规划人口数,万人;    M——人均垃圾日产生量。千克/人·日。    根据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资料,我国镇级社区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为0.5~1.0千克/人·日。    2、填埋场场底标高设计    填埋场场底标高设计应满足以下原则:a、场底纵向和横向的坡度均在2%以上,满足渗沥液导排要求;b、满足围堤边坡及日后垃圾堆体稳定性要求;c、最大限度减少工程投资。    如果填埋区所在地地下水位较高,场底开挖过大,处于地下水位之下,必将增加场地的施工费用。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减少开挖。在保证库底防渗层对于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适当挖深后作为填埋库区基底。    3、填埋场的防渗设计    防渗方式的选择,可根据国家最新颁布实施的《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的规定选择自然防渗或人工防渗方案。    在卫生填埋场,填埋库区底部自然粘性土层厚度不小于2米、边坡粘性土层厚度大于0.5米、且粘性土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5时,一般选用自然防渗防渗    在不具备自然防渗条件的填埋场采用人工防渗,在库区及边坡设置防渗层,采用厚度1mm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或6mm膨润土垫(GCL)。库底膜上下铺设的土质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0.3m。库底膜上隔离层土工布不应大于200g/m2,边坡隔离层土工布不宜大于300g/m2。地质条件合适时也可采用垂直帷幕灌浆防渗。    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选择方面。根据根据美国联邦环保局的调查,渗漏现象的发生,10%是由于材料的性质以及被尖物刺穿、顶破作用,90%是由于土工膜焊接处的渗漏,而土工膜焊接量的多少与材料的幅宽密切相关,以5.0m和6.8m宽的不同材料对比,前者需要X/5-1个焊缝,后者需要X/6.8-1个焊缝,前者的焊缝数量至少要比后者多36%,意味着渗漏可能性要高36%,因此,宜选用宽幅的HDPE 膜。在工程设计上HDPE膜选用宽幅HDPE膜(幅宽≥6.5米)。    4、垃圾填埋高度设计    增加填埋高度可以有效地增加填埋区库容,减小单位库容的投资费用。通过完善的库底防渗措施,在可能允许的范围内,填埋高度应尽可能高。然而,垃圾最终填埋高度还必须受到以下一些条件的约束,主要包括:    a、是否能够实现堆高爬坡作业。为保证足够的垃圾库容,垃圾堆高后可采用类似盘山道路的方法爬高作业,每高一层次的堆体应在下一层平面的基础上,向内退让一定的距离,同时保持一定的坡面坡度(不小于1:3)。若不能实现堆高爬坡作业,则垃圾堆体也将达不到填埋高度。    b、是否能够保证基础稳定性。根据工程设计,可以假定垃圾填埋高度,并结合场地地勘进行土工计算,验算库区的整体稳定和库底防渗膜的强度。当堆体达到临界高度时,由于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低于堆体作用在地基上的附加应力,将会引起地层的剪切破坏,导致地基失稳。另外由于堆体所产生的附加应力,将导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由此引起基底防渗膜的拉伸,若超过其最大延伸率即造成膜的破坏。    设计上可根据填埋场岩土勘察报告,计算库底承载力、围堤边坡稳定性、垃圾堆体稳定性和库底整体及差异沉降是否能满足要求。    5、填埋单元划分    为了减少以减少一次性投资、防渗材料的损耗和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工程设计上应对填埋库区划分填埋单元,以实施填埋库区的分期建设和分区投入使用。    首先在分期建设方面,应根据《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的规定:“总库容量较大的填埋场,填埋区级防渗工程宜分区、分阶段建设。一期防渗层按3~5年考虑”。一期的填埋区应按3~5年来考虑。    在填埋区的分区方面,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应便于垃圾车辆和作业机械进出和填埋作业;b、应考虑填埋作业期间雨污分流的需要。填埋单元划分不宜过小,否则将导致土建费用增加,也不宜过大,否则库区内初期渗滤液产生量大。    6、填埋场渗滤液处理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一般按照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a、循环喷洒处理    b、蒸发处理    c、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    d、建设污水处理站进行独立处理    由于垃圾渗沥液是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难度大。单独建设渗沥液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放,单位投资较大,处理成本较高,大多数小城镇技术经济条件难以承受。因此,渗沥液处理应优先考虑回灌和与污水处理厂相结合。在气候条件满足的地区应优先选择回灌,回灌可以改善渗沥液的水质,并能使垃圾堆体早日稳定。当渗沥液中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和总铅等重金属污染物被度超过《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规定浓度限值时,则不得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7、其他方面设计    a、监测井的设置    监测井是对填埋场周围地下水进行监测的设施,监测数据直接反映出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程度。由于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规模偏小,根据《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规定,其环境监测井的个数共设2座,上下游各一座,其位置视场址条件确定,宜布置在距防渗边界10~50m之间。    b、防火隔离带及防飞散网设置    根据《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规定,在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中,防火隔离带和防飞散设施可根据当地的条件确定是否设置。为节约用地,一般不专设防火隔离带。但从安全性考虑,填埋场周边应设置防飞散的护栏。    综合上述,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设计与日处理规模大于100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在防渗、渗滤液处理及附属工程设计上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规模大的填埋场执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4-2009),其建设标准是参照了发达国家类似项目的建设标准制定,要求相对较高,附属设施齐全,而我国大多数小城镇垃圾产量少、经济水平不高,如按该建设标准建设,小城镇垃圾处理项目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无法实现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在小城镇填埋场的设计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小城镇自身的特点,在满足国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约投资、节约土地、劳动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政策和相关行业规定、并遵循因地制宜、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经济合理、简单实用,确保“建得起、能运行”,发挥项目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考虑哪些方面?

节选自《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4 卫生填埋场选址 4.0.1 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埋场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区域环境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2 填埋场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影响或对周围环境影响不超过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3 填埋场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4 填埋场应具备相应的库容,填埋场使用年限宜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 5 选择场址应由建设、规划、环保、设计、国士管理、地质勘察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 6 填埋场选址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1)场址初选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地形、地质资料在图纸上确定3个以上候选场址; 2)候选场址现场踏勘选址人员对候选场址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义、气象、交通运输和人口分布等对比分析确定预选场址; 3)预选场址方案比较 选址人员对2个以上(含2个)的预选场址方案进行比较,并对预选场址进行地形测量、初步勘探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选址报告,并通过审查确定场址。 7 填埋场防洪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表4.0.1 防洪要求 填埋场总容量 (104m3) 防洪标准(重现期:年) 设计 校核 >500 50 100 200~500 20 50 注:降雨量取值为7d最大降雨量。 8 填埋场宜选在地下水贫乏地区。 4.0.2 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的补给区; 2 洪泛区; 3 淤泥区; 4 填埋区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5 填埋区直接与河流和湖泊相距50m以内地区; 6 活动的坍塌地带、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7 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8 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9 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4.0.3 填埋场选址应事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 1 城市用地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场址周围人群活动分布与城区的关系; 2 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及垃圾处理规划; 3 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 4 地层结构、岩石及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 5 地下水水位深度、流向等场址水文地质资料及利用情况; 6 夏季主导风向及风速; 7 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背景资料; 8 周围水系流向及用水状况; 9 洪泛周期(年); 10 待填埋处理的垃圾总量和日填埋量; 11 垃圾类型、性质、组成成分; 12 土石料条件,包括取土石料难易、远近和存储总量; 13 交通运输及供水供电条件。 4.0.4 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污染防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垃圾卫生填埋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必须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价; 2 垃圾卫生填埋建设项目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考虑哪些方面?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厂址选择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填埋场的选址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从防止污染角度考虑的安全原则;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经济合理原则。安全原则是填埋场选址的基本原则。垃圾填埋场建设中和使用后应保证对整个外部环境的影响最小,不使场地周围的水、大气、土壤环境发生恶化。经济原则是指垃圾填埋场从建设到使用的过程中,单位垃圾的处理费用最低,垃圾填埋场使用后资源化价值最高。即要求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以较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经济效果,实现环保的目的。 影响选址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应从工程学、环境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和法律等方面来考虑。这几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选址的过程中,应满足以下基本的原则。 第一,从经济学方面考虑。首先场址要满足一定的库容量要求。任何一个卫生填埋场,其建设均必须满足一定的服务年限。一般填埋场合理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特殊情况下不少于8年。其次场址应交通方便、运距合理。场址交通应方便,具有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运输的全天候公路,宽度合适,承载适宜,尽量避免交通堵塞。根据有关资料,垃圾填埋处理费用当中约60%~90%为垃圾清运费。缩短清运距离,对降低垃圾处理费用起关键作用。再次场址周围应有相当数量的土石料。所选场地附近,用于天然防渗层和覆盖层的黏土及用于排水层的砂石等应有充足的可采量和质量来保证能达到施工要求;黏土的pH值和离子交换能力越大越好,同时要求土壤易于压实,使土具有充分的防渗能力。 第二,从工程学方面考虑。一是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场地地形坡度应有利于填埋场施工和其他建筑设施的布置,不宜选在地形坡度起伏较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二是地质条件,场址应选在工程地质性质有利的最密实的松散或坚硬的岩层之上,它的工程地质力学性质,应保证场地基础的稳定性并使沉降量最小,有利于填埋场边坡稳定性的要求。三是气象条件,场址宜位于具有较好的大气混合扩散作用的下风区,白天人口不密集的地区。 第三,从环境学方面考虑。对地表水的保护,对地下水的保护,对居民的影响要降到最低。在垃圾填埋场中HDPE土工膜是防渗的灵魂材料。土工膜的质量好坏对保护地表水地下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加拿大索玛国际土工材料有限公司(Solmax)生产的HDPE土工膜不使用回料,全部采用原生全新树脂制造而成,使HDPE土工膜达到最高的品质和最长的使用寿命。据我所知,索玛公司是国际高品质土工膜的制造商,国际和国内的许多大项目都是用的索玛的HDPE土工膜,口碑相当不错的。 第四,从政策法规方面考虑。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服从当地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当地城市区域环境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标准和规范有哪些

1、循环式准好氧填埋技术日本最早提出了循环式准好氧填埋技术,垃圾层中空气的加入,使得填埋初期垃圾中有机物的好氧分解速度加快,在回灌的条件下,保证了填埋层中有充足的水分,即减少了垃圾渗滤液的排放量,又降低了垃圾渗滤液的污染强度。目前,日本一般废弃物的最终处置场普遍采用的是准好氧填埋的结构,日本的工程实践充分证明了准好氧填埋的方式比较适合中、小型规模的垃圾填埋场。2、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的发展基础是传统的卫生填埋技术,这项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有目的的渗滤液回灌控制系统,强化填埋垃圾中微生物的生物过程,从而加速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组分的转化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