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习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少儿美术学习方法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少儿美术分为以下几种: .1:创意美术2:漫画3:素描4:水彩画5:水粉画6:国画7:油画8:版画...一、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二、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可以参考参考,现在好像是可以免费试上M/http://www.d*.com/三、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以上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少儿美术学习都有哪些内容?

【导读】儿童学习美术重点在美术教育上,《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儿童美术学习有很多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美术文化发展都是由浅入深的过程,最初的美术都是浅显易懂,简单朴素的。涂鸦,是所有内容中最容易,最能够开发儿童想象力的内容。不论在何种材料上画,通过儿童自由涂抹,表达内心所想,抛开形制,规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内容。简笔画,勾线涂色等。简笔画可以很好的培养儿童的概括总结能力,涂色可以开发儿童大脑对色彩的敏感度,活跃度,较之涂鸦,有一定的限制性。立体美术,如沙雕,泥塑,橡皮泥等。这是手工和脑力结合的学习内容。儿童可以根据自己所见过的物品,色彩自由塑造一件立体的作品,同时还加入了个人的想象和情感,很容易让儿童找到成就感,对培养动手能力,想象力,树立自信心有绝对的优势。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力依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是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所以,我觉得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什么样的成就,成就是要建立这个教育的基础上而展现出来的结果。孩子学习美术应该是快乐的,在快乐中才会开展兴趣,才会激发创造力,想象力,还有才能。我觉得孩子学习美术还是重点在于美术教育上,家长也不要过多强迫孩子,以免将他们的小火苗熄灭!总之,儿童美术学习的内容不一定要局限于什么,只要对儿童的成长有益处,那就是好的学习内容。

如何在美术学习中对学生实施表现性评价

如何在小学美术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呢?通过教育实践,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能力差异由于学生在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环境和遗传因素等方面存在不同,因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总会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点。面对这些有差异的教育对象,教师应该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个性、心理、情感等各方面差异。对于好胜和进取心强、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教师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自信心;而对想象力丰富、但有点内向或自卑的学生,教师当及时鼓励和表扬其一点一滴的进步,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在学习《我的书包》这一课时,有一名学生绘画能力比较强,画了好多的设计草图,画好后跑到我面前,自豪的问:“老师,你看我画的这些哪个比较好?”我仔细看了看,拍拍他的肩膀说:“你画的真不错,每一个草图里都有不同的特殊功能。”他自满地笑了起来。我也微笑着接着说:“可惜你这些设计图纸里,每一个书包都只有一个或两个特殊功能,如果你能把这些功能组合一下放到一个书包的设计上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这名学生立刻大声答道:“好!我来给它们组合一下。”在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美术学科知识和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习惯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不能简单地以外形画得象与不象、色彩对与不对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学生在某个方面如果有突出之处,哪怕是一闪而逝的,教师都应该敏锐地捕捉,并予以肯定和表扬。课堂评价要体现多方位和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心理和能力。二、尽量在学生的自身比较上寻找闪光点美术课堂教学应尽量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测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同学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免打击部分同学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正确的评价对学生可以起到激发、稳定、促进、改变学习态度的作用。有一名学生在完成《装饰色彩》这一课作业时,画的是两只丹顶鹤,我猛然想起他在前一课《装饰画》的作业也是这两只丹顶鹤,我把他的两幅画比较了一下,发现几乎没有差别。学生紧张地看着我,认为我要批评他“为什么要把同样的稿子画两边”。我却笑着对他说:“你看,你后一幅画中的丹顶鹤的眼神比前一幅更加生动,体现了丹顶鹤的优雅与闲适,有所进步。如果能把丹顶鹤的姿势改变一下,我想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你可以试一试。”学生松了口气,又拿出一张作业纸认真地画起来。纵向进行课堂评价,可以从每个学生自身上有所发掘,使他们充分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充满了自信。在尊重学生个性和努力的前提下,要巧妙地指出学生作业中的欠缺之处,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可发展的方向,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与改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愿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不断被调动,个性及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 三、课堂教学中使用丰富教师的评价用语 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绘画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如果长期得不到鼓励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他们将逐渐丧失学习美术的激情。对这些学生,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评价中的人文关怀。不必拘泥于作业最后效果的评价,而应该对学生的绘画或制作过程给予关注,体现出对学生成功的赞赏和对过失的宽容。班里的另外一个随班就读学生,像这样的学生,比较胆小,在画《我的书包》这一课时,画好后也不敢和我交流,我就在她面前问她:“你画的功能真多,都是做什么用的呀?”她声音很小的说出了她的想法,我觉得对于她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便说道:“大家来看看景乐茹同学的作业,在她的作业里我看到了许多特殊的功能,运用了暖色系,一看就是女孩子使用的书包,你可以介绍一下吗?”大家惊讶的看着她,他们肯定在想:一个随班就读的同学能画个什么,我解释道:“她一直在认真地设计书包,我仔细看过了,上面很多功能的确很实用,她总结了自己书包上面那些不合理的设计并把它们进行改进、从新设计,一遍不满意,就用橡皮擦干净再画,她坚持画了很多遍,一次比一次好。她的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老师相信她一定能设计出最美好的设计图!”在过程性的评价当中,让她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他的设计图纸,全班同学同时为她的作品鼓掌,她的作品得到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的肯定,自信心也增强了。教师用诚恳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情感和精神上支持他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他们的参与意识、探究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坚定美术学习信心。

美术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美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这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共识。在未来建设者的文化素质中,美术素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文化素质之一。美术课程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课程,不仅能训练学生对线条、色彩、形象、结构在视觉上的敏锐性,同时培养了他们对形体比例、空间透视、色彩感受的认识及初步的表现技能,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心智、健全人格、丰富感情,使之有健康的、美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而一个健康的、美的内心世界,以及丰富的感情,对其以后的成才与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美术教育对学生来说,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人发展中的一项必修科目。具体说来,从小学习美术有以下好处:1、发展学生感知能力。美术学习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进行,感觉是人发展认识的前提,学生的认知能力大多靠形象思维获得。因此,发展器官,促进智力发展,美术学习有不可替代的优势。2、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是学习的动力,美术学习有利学生情感宣泄,使身心发展得到平衡。同时,美育又能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境界得到升华。3、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的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通过美术学习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周密的思考与计划能力,独特与变通能力。4、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的视觉思维,是学生早期的思维活动,他们通过创造视觉符号表现认识,发展智慧,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促进逻辑思维发展。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5、促进人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真正的艺术创造。美术创造活动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培养自尊、自律、合作动机和自我激励的品质,培养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6、提高学生运用媒体、技术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美术学习以动手操作为特征,新的媒材、技术不仅容易引起兴趣,还可以培养控索学习的习惯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新的途径。7、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修养。通过欣赏评述课程开拓文化视野,了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了解艺术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学习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思维技能,提高审美感受能力。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美术学习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它通过感性与理性,动脑与动手、艺术和科技、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方面面,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美术学习方法

素描是现代美术的基础内容,基本上所有学习美术的人都是从素描开始的。而且事实也证明素描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入门美术课程。所以如果我们要学习美术,最好是从素描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再学习其他的比如说水彩、油画等,会事半功倍。素描包含很多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线条的训练、透视关系、结构分析、造型能力和布局,其余的比如说光影、空间等等是后期应该学习的。第二,色彩是美术的高级阶段。我们所能看到的世界都是有颜色的,颜色的产生和光密不可分,没有光就没有眼前的一切,色彩是光照在物体上折射给眼睛的信息,我们看到的色彩只是一种光学信息,大自然所有的色彩都可以通过光传递给眼睛。色彩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是不论什么色彩画,你都可以将它看做是有色的素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想要学习色彩必须要理解色彩和光的关系,我这里推荐大家看一看印象派的画作,他们将光和色彩的关系表达的淋漓尽致,从中能够学到很多。

《怎样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中的美感》小课题研究结题报

美术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学习,不仅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可以令其美感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感。   一、什么是美感   所谓美感是指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或通过绘画等方式养成的对美的一种认知。它的初步建立能够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欣赏事物,产生愉悦感,积极面对生活。而通过小学美术教学正好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感,也能使小学生思考问题、看待问题有一个新的思路。   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要通过后天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感认知,还要渗透一些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通过美术教学逐渐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鉴赏能力,使他们提高审美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   学生美感的培养并不简单,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美感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灵活采取多种有效方法,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美的认知,更好地去欣赏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从而逐渐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向学生展示世界上的优秀绘画作品   世界上优秀的绘画作品有许多,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它们,教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挑选一些适合小学生欣赏的优秀绘画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这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有什么样的意境,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品读这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弄清楚作品的创作意图、蕴藏含义等,从而使学生对美产生初步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经典作品《十五朵向日葵》,让学生观察之后,分组讨论交流:这部作品中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给了人一种什么感觉,你看到这幅画时想到了什么。学生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看法。这就代表了在学生的心里面美往往可以有不同方面的诠释,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优秀绘画作品,使得更多的学生走进了艺术的殿堂,激发了他们内心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而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美感。由此可见,向学生展示世界上的优秀绘画作品是培养小学生美感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注重“美感”的知识传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地对学生传授与“美感”有关的知识,这可以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美,并逐步形成美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色彩、质感、大小、空间等美术元素的讲解,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明白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美;教师可以通过美术实践,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理解美的应用,形成审美情趣。   (三)走进大自然,欣赏自然之美   大自然作为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是一种天然的美,是一种没有经过雕琢的美,如春天的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夏天的虫鸣蝉叫、绿荫如盖,秋天的硕果累累、霜天红叶,冬天的白雪皑皑、滴水成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中进行美术创作,将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描绘于笔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描绘等方法展现出他们眼中的大自然之美,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自然之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四)让小学生走进美术评论   让小学生走进美术评论是指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认真地进行理性观察分析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既能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审美观,也能体现出学生不同的审美标准。而他们学会了怎么评论一幅作品,也就自然增加了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一幅作品,并进行简单介绍,再让学生谈谈自己认为这幅作品想表达什么、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小组总结派代表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会怎样正确地鉴赏一幅作品,提高自身判断能力,还能深化对美的认知。   三、结语   美感只能通过后天的实践才能形成与发展,且不是短时间或者仅靠几节美术课就能让学生完全领悟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给学生灌输美学的知识,将对学生美感的培养贯穿于美术课内外,始终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对美的认知,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