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应对气象灾害有什么防治措施,请解答地理问题

应对气象灾害有什么防治措施,请解答地理问题 一、认识灾害 1、什么是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运动和演变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如暴雨、暴雪、冰雹、大风、雷电、高温、干旱等。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我国每年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价值的1%—3%。 2、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一般来说,春节以倒春寒、大风等居多,夏季以暴雨、冰雹、雷暴、高温、干旱等居多,秋季以霜冻、低温冷害等居多,冬季与以寒潮、雪灾等居多。其中也有跨季节的,至于干旱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二、灾害对策 3、面对气象灾害,应该做些什么 我国劳动人民在与气象灾害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可概括为“九字原则”。 一是学。要学习各种气象灾害及避险知识。 二是备。做好个人、家庭物资准备。建议家庭准备十项防灾物品:清洁水、食品、常用药物、雨伞、手电筒、御寒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收音机、手机、绳索、适量现金。如有婴儿,还需准备奶粉、奶瓶、尿布等婴儿用品;有老人,还要为老人准备柺杖、特需药品等。 三是听。通过正规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及时收听(收看)各级气象部门释出的灾情资讯,不可听信谣传。 四是察。密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现象,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提供对策。还有,灾前要选好避灾安全场所。 五是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煤气、水等灾源。 六是抗。灾害一旦发生,要有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乡村干部要带领大家积极避险抗灾。 七是救。利用自己学过的一些救助知识,组织大家自救和互救,比如在大水、大火中逃生的自救和互救;利用准备的药品,对受伤生病者进行及时抢救;特别要注意卫生防疫工作。 八是保。除了个人保护外,积极参加防灾保险,比如,人身意外保险、农作物保险等,以减少经济损失。 九是演。乡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本地区气象灾害特点,与相关部门配合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避险预案,在气象灾害频发季节到来之前,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组织进行防灾演习。 南亚农业发展中的气象灾害及防治措施 南亚农业发展中的气象灾害水旱灾害。防治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加强灾害监测预报; 高人解答自然地质灾害滑坡的防治措施 浅谈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概述 斜坡上的部分巖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个滑动面发生剪下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动面可以是受剪应力最大的贯通性剪下破坏面或带,也可以是巖体中已有的软弱结构面。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的、长期的往下滑动,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也很快,其过程分为蠕动变形和滑动破坏阶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现为急剧的滑动,下滑速度从每秒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由于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因此,研究滑坡的成因及行为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避免滑坡的发生或者是减少滑坡发生后的损失。下面从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滑坡的成因及滑坡的防治措施几个方面分别作简单介绍。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1.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在平面上的边界和形态特征与滑坡的规模、型别及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它基本上未变形,保持了原有的巖体结构;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介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由于各段滑体运动速度的差异而在滑体上部形成的滑坡错台;7,滑坡舌,又称滑坡前缘或滑坡头,在滑坡前部,形如舌状伸入沟谷或河流,甚至越过河对岸;8,滑坡周界,指滑坡体与其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它决定了滑坡的范围;9,封闭洼地,滑体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相邻滑体形成反坡地形,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10,主滑线,又称滑坡轴,滑坡在滑动时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滑体的运动方向;11,滑坡裂隙,分为四类:1,分布在滑坡体上部的拉张裂隙;2,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的剪下裂隙;3,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的扇状裂隙;4,分布在滑坡体下部的鼓张裂隙。由此可见,一个滑坡完整的应该包括以上11个部分组成。当然,在实际的滑坡现象中,有时候我们很难分清楚各个部分明显的边界。 2.滑坡的分类 滑坡分类的目的在于对发生滑坡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类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或在滑坡发生之后有效的进行治理。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指标,各国学者和工程部门对滑坡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案。我国铁道部门则按滑坡体的巖性、滑面与岩土体层面的关系、滑体厚度等进行了分类,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从研究山坡发展形成历史出发,则可以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现代活滑坡等型别;日本渡正亮则按滑坡的发展阶段,将滑坡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则可分为推动式、平移式和牵引式滑坡。对于一个滑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但实践中,我们应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根据突出因素对滑坡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就是看对我们认识、防治和处理此滑坡是否有帮助。 三、滑坡的形成条件 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巖体结构、地应力等。它们常常起著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开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触发作用。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 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与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结构、构造和产状等有关。不同的岩土,它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如坚硬致密的硬质岩石,它们的抗剪强度较大,抗风化的能力也较高,在水的作用下巖性也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往往不容易发生滑坡。反之,如页岩、片岩以及一般的土则恰好相反,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就比较容易发生滑坡。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的是巖(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否则反之。边坡的断面尺寸对边坡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关系,边坡也陡,其稳定性就越差,越容易发生滑动。如果坡高和边坡的水平长度都相同,但一个是放坡到顶,而另一个却是在边坡中部设定一个平台,由于平台对边坡的反压作用,就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此外,滑坡若要向前滑动,其前沿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否则滑坡就无法向前滑动。山区河流的冲刷、河谷的深切以及不合理的大量切坡都能形成高陡的临空面,而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之,当边坡的巖性、构造和产状等有利于边坡的发育,并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引起边坡的巖性、构造和产状等发生变化时,就能发生滑坡。 2.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 滑坡发育的外部条件主要有水的作用,不合理的开挖和坡面上的载入、振动、采矿等,以前两者为主。调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水的来源不外乎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农田灌溉的渗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等的漏水等。不管来源怎样,一旦水进入斜坡岩土体内,它将增加岩土的重度并产生软化作用,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力,冲刷或侵蚀坡脚,对不透水层上的上覆岩土层起润滑作用,当地下水在不透水层顶面上汇集成层时,它还对上覆地层产生浮力作用等等。总之,水的作用将会改变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状态、结构和构造等。因此,不少滑坡在旱季原来接近于稳定,而一到雨季就急剧活动,形成“大鱼大滑,小雨小滑,不雨不滑”。这也说明了雨水和滑坡的关系。山区建设中还常由于不合理的开挖坡脚或不适当的在边坡上填放弃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坏斜坡的平衡条件而发生滑动。此外,振动对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大地震时往往伴有大滑坡发生,爆破有时也会引发滑坡。 四、滑坡防治措施 通过以上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及滑坡形成条件的介绍,我们不难得出治理滑坡的相关工程措施。然而,一个滑坡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为,我们只有做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计算后,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总的来说,治理滑坡应该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及时处理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巖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巖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巖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巖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五、结语 本文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及滑坡形成条件、滑坡的防治措施做了简单的介绍。天然的或人工开挖形成的边坡到处可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边坡失稳,引起各种规模的滑坡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巨大的灾难。因此,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和治理滑坡,从而减少滑坡的发生和降低因滑坡造成的损失。相信通过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滑坡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斌.《公路工程地质》.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2] 郑书彦,李占斌.《滑坡侵蚀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 [3] 王连线,马建巨集 等.《水库滑坡与防治技术》.长江出版社.2005年 地理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多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氾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造成森林火灾、农作物减产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巨浪、暴潮;毁坏农田、房屋、威胁生命安全。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区域性毁坏性灾害; (15)雷电:电器等雷击、伤亡; (16)连阴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沙尘暴(sand duststorm)是沙暴(sandstorm)和尘暴(duststorm)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发生的地区:干旱的地区和多风沙的地区:新疆 、内蒙古、北京、)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发生的地区: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冬季和初春) 风暴潮(Storm Tide)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天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时的情况,如果这种叠加恰好是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 *** 叠加则会形成更强的破坏力。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发生的地区:一般在南纬20度到北纬20度地区的海域和地区) 谢谢 希望能帮到你 宁夏蔬菜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亚农业发展中的气象灾害水旱灾害:修建水利工程。防治措施,加强灾害监测预报 高温气象灾害III级应急响应有什么主要防范措施? 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工作、错开中午高温天气工作、尽量不在露天工作 梅州有哪些气象灾害?有哪些防御措施? 由于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国人称这种气候现象为“梅雨”,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里,空气溼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会让人心情不好,烦躁易怒 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1、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退湖唤林。 2、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 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 如三峡 4、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冬季有什么气象灾害 冰雹、雪灾 “霾”需要气象灾害防治立法调整吗 可能需要,因为霾是因为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引起的,需要国家治理

水稻生产中,各生育时期所需的农业气象条件以及各生育时期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急!谢谢!

水稻生产看起来简单,其实它不仅涉及水稻的品种,栽培的地区和单季稻与双季复种等等许多问题,所涉及的各生育时期所需的农业气象条件基本相同,各生育时期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在不同的地区也是各不相同的。单季稻生产需要考虑的是积温条件,应该根据产地的积温条件去选择品种,布局茬口,合理安排播种期与收获期。双、三季稻,只能在亚热带栽培。在北方的单季水稻栽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双季晚稻栽培中,都有水稻生长后期的寒露风和寒潮低温灾害需要面对。解决的办法通常是运用育秧环节【提前播种育秧】(北方可以通过温室育秧来解决生长期不足的问题)。如果在育秧环节没有处理好后期低温灾害,只能运用提前灌水和施放烟幕去提高环境温度了。水稻的全生长期(除了有效分蘖的控制需要),一般都需要高温高湿条件,充足的水份供应,却怕洪涝,我国各地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供排水十分重要。

湖南号称鱼米之乡,农业生产方面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是什么?

干旱。湖南省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影响范围广,其中低温冷害,干旱,洪涝,冰雹等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湖南省气象部门积极联合农业部门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发布制度,建立会商制度,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提高该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防能力,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及生产指导工作。

春季影响乌克兰农业的气象灾害及形成原因

乌克兰基本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比较分明,总体而言春夏比较短暂,冬秋较长。1月平均气温,东北部为-8℃~-7℃,克里米亚半岛南岸为2~4℃;7 月平均气温,西北部为18~19℃,东南部为23~24℃。年降水量东南部约为300毫米,喀尔巴阡山为1200~1600毫米。 从农业气象学的角度讲,春季一般会发生以下几种灾害:倒春寒、冻害、干旱等。发生原因:春季的气候乍暖还寒,当温度达到作物的下限温度时,作物开始生长。但突然的降温会影响作物的生育。俗称倒春寒。 春季有时会出现霜冻,对作物的生长造成极大损害,称为冻害。 乌克兰年降水不多,春季降水若很少,会造成干旱。 以上仅为简单的概括,具体要看当地种植的是何种作物,因为同样的温度条件可能对不同的作物产生不同的影响。还要具体分析。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构成的特点

  你好 ,2004以来影响最大的就是洪涝灾害。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灾情重等特点,主要灾种有台风、洪涝、干旱、低温冻害、寒潮大雪以及冰雹大风等。  一是季节性。如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而冬季则不会发生;二是区域性。如台风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则较少发生;三是局部性。有些灾害虽然可以打乱区域,但仍有局部性,如洪涝、冰雹,一般就几个地区,不可能所有地区都发生;四是多灾并发性。往往灾害发生形成连锁反应,如台风—暴雨—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农业气象灾害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不断变化的,近年来,灾害发生呈现出新态势和新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和其他反自然现象所形成的污染,破坏了自然气候的分布和平衡,加之人为破坏,造成环境质量恶化;水土流失,河流、湖泊缩小,土地污染,导致农业生态日益失衡;地球变暖,雨、雪、雹的不正常降落,致使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趋多、趋强,自然灾害的频率和烈度也越来越大。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大灾次数增加,小灾次数减少,灾害发生的间隔期越来越短。二是农业成灾面积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扩大,成灾率上升。三是大灾之后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随着农业资本和技术集约度的提高,灾害损失更为显性、更为集中,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灾害损失越大。 此外,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分割过于零散,限制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之城市迅速扩张,道路等基础设施大量上马,人为地破坏了自然排泄系统。导致一些地方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毁严重,排灌不畅,失去了抵御自然灾害的功能,抗灾能力下降,成灾率上升。还有部分地区农作物种植布局不尽合理,不能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农作物布局没有充分考虑灾害因素,受利益驱使,盲目发展不适合本地种植的农作物,一旦发生灾害,即造成严重损失。

农业气象灾害的几种常见农业气象灾害

(1)冷害:指在作物生长季节内,当温度低于作物当时生长阶段的下限温度时(不一定为零度),作物的生长受到妨碍,严重时可使作物某些组织受到严重伤害从而导致严重减产。(2)霜冻:指在温暖时期内,大气温度迅速降低到足以引起作物遭受损伤或者死亡的短时间内的低温冻害(通常在0℃或0℃以下)。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细胞间隙的水形成冰晶,导致细胞脱水,同时形成的冰晶增大破坏作物细胞,对作物造成损伤。(3)干旱:指在农业水平不高的地区,由于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缺水、空气干燥,致使作物缺水,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干旱使作物体内水分缺失呈现萎蔫(暂时萎蔫或永久萎蔫)并遭受一系列伤害。(4)洪涝:指降水时间过长、过于集中对作物造成的伤害。(5)干热风:指引起作物大量蒸腾作用的综合天气现象(温度高、湿度低、风速大的旱风),在农业水平不高的地区短时间内会带来很大损失。(6)冰雹: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春季处于苗期的农作物恢复能力强,遭灾后能恢复生长;夏、秋两季农作物遭雹灾后,农作物叶碎秆折,花穗被毁,籽粒脱落,严重的颗粒无收。

黄土高原的气象灾害是寒潮还是沙尘暴

当然是沙尘暴

气象灾害发生后的重建工作要怎么做?

灾后重建工作由传统的救灾安置型逐步转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型。相关部门应在灾情评估基础上,对受灾情况、重建能力及可利用资源进行评估,制订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计划,报本级政府批准后进行恢复重建。

云南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哪些?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_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2009年第4期 (总第64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 URE No 1412009General 1No 164 【农民u30fb农村u30fb农业】 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 孙杭生, 徐 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210044) 摘 要:我国是气象灾害的多发区, 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气象灾害的类型有:原生气象 灾害、次生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干旱、洪涝、低温冷冻、灾害。 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 气象灾害; 中图分类号:P 4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 203 。它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I PCC (, 过去50年发生的气候变化有90%以。近百年来, 我国年平均气温增加015~018℃,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 历来就是气象灾害严重多发地区, 气候变暖。在全国每年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中, 气象灾害占71%, 高居自然灾害首位。据统计, 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田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占G DP 总值的3%左右, 占G DP 增加值的10%以上。 一、气象灾害类型分析 原生气象灾害通常就叫气象灾害, 是大气因子直接作用于受害体(人类的生命、财产等) 产生的灾害, 例如干旱、洪涝、低温冷冻害、寒潮、冰雹、台风、干热风、雷电、高温热害, 沙尘暴、以及大风、大雾等。从词语学的意义讲, “次生”就是“再次生成”、“第二次生成”的意思。次生气象灾害就是再次生成的灾害, 是大气因子作用于非气象因子而间接地对受害体造成的损害, 它与原生气象灾害具有某种共生共存的关系。例如, 暴雨(气象因子) 作用于山坡(非气象因子) 而引发泥石流所谓“衍生”就是“嬗变生成”、“演变生成”的意思。气象衍生灾害是由于原生、次生气象灾害的发生而嬗变生成的灾害, 从严格意义上讲, 灾害的属性已经发生异变, 之所以仍然包括在气象灾害中, 是因为气象因子是气象衍生灾害的成因和条件。气象衍生灾害与原生、次生气象灾害之间并没有共生共存的必然关系。如:雪灾引起环境污染等。 二、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我国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区, 由于气候变暖, 致使极端气象灾害频发, 对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冷冻害、风雹、台风以及干热风。 (一) 干旱 干旱是我国最为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 在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中, 旱灾造成的损失达62%。农业干旱是指由外界环境因素(长期无雨或降水显著偏少) 造成作物体内水分失去平衡, 引起生长滞缓、萎蔫、落花、落果、干枯死亡, 进而导致减产或绝收的现象。我国各地根据农业生产的习惯和特点, 按干旱出现的季节, 将干旱分为春旱、夏旱和秋旱。春旱发生在3—5月份, 该时期气温上升快, 空气相对湿 收稿日期:2008211207 基金项目:国家气象局2008年度软科学基金项目(QR2008-37) ) , 男, 安徽黟县人, 教授, 博士、硕士生导师, 江苏省高等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作者简介:孙杭生(1949 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 1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年第4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 14, 2009度低, 土壤水分丧失快, 春旱主要发生在我国黄淮流域。夏旱多发生在7—8月, 是我国气温最高时期, 蒸发快, 且由于作物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 所以危害较大。而秋旱在处暑到秋分这一时期, 我国北方干燥少雨, 它直接影响对作物的浇灌和播种。我国长江流域、江淮和江南地区以夏旱为主, 有时伴有秋旱。农业干旱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程度最大, 区域最广, 发生的频率也最多, 具有以下特征: 11旱灾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但分布不均匀。黄淮海地区每年受旱灾面积占全国受旱灾面积的50%左右, 此外, 长江中下游也是多旱灾地区, 仅这两个地区就占全国旱灾总面积的60%以上。全国范围内, 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吉林这六个省(区) 年平均受灾面积均在150万公顷以上, 属于旱灾最严重区; 河南、山西、陕西、辽宁、甘肃、安徽、湖北7省, 年均受灾面积介于100~150万公顷之间, 属于旱灾较重区。 21旱灾出现频繁且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在我国, 局部性或区域性的旱灾每年都有发生, 从干旱持续时间看, 许多地区是春夏连旱或夏秋连旱, 甚至春夏秋三季连旱现, 致使旱情加重, 这种情况在长江流域伏旱期最为明显。带来巨大的损失。1978—2006251959—1961、1972、1978、1997和1999—20013351万公顷, 成灾2001万公顷, 绝收39518万公顷, , 其中黄淮、华北、东北、, 50~70天, 局部地区长达一百多天; 年我国出现全国性干旱, 先后有二十多个省、自治区、2—7月的春夏大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旱情严重, 华北、; 全国受旱面积高达4054万公顷, 为建国以来之最, 其中成灾2678万公顷, 绝收800, 因旱灾损失粮食近600亿公斤, 经济作物损失510亿元, 其影响超过了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年份。 (二) 洪涝 我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年际变化十分明显, 洪涝灾害较为频繁, 是影响作物产量的又一重要气象灾害, 对农业的影响程度达24%。洪涝灾害多数是由于持续性暴雨、特大暴雨造成江河洪水泛滥, 淹没或冲毁作物, 导致减产或绝收。我国洪涝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集中分布在长江和黄淮河流域。1978-2006年我国平均每年洪涝受灾面积为86812万公顷。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建国以来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十年(见表1) , 每年平均洪涝受灾面积高达153114万公顷, 成灾面积为87212万公顷。其中1991是建国以来涝灾最严重的年份, 全国涝灾受灾面积245916万公顷, 成灾面积146114万公顷, 水灾漫及全国24个省、自治区, 其中以安徽、江苏、湖北、河南等八个省灾情最为严重, 直接经济损失达779108亿元。1998年大洪水漫及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受灾最重。表1 年份 受灾面积(万公顷) 成灾面积(万公顷) [***********]0年以来我国大涝年受灾情况(单位:万公顷) [***********][***********][***********][***********][***********]22819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三) 低温冷冻害 低温冷冻灾害分为冷害和冻害。冷害是指在作物生产期内, 因温度偏低, 影响正常生产, 或者使作物的生殖生产过程发生障碍, 导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冻害是在植物越冬期间, 在低于0℃严寒条件下, 作物体原生质受到破坏, 导致植株受害或死亡的现象。冻害包括霜冻害和寒潮冻害。冻害一般发生时间是秋、冬、春季, 冷害则发生在春、夏、秋季, 由于不同地区作物的种类不同, 在某个发育期对温度条件要求的差异, 因此, 冷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亦有不同的灾害名称, 如“倒春寒”、“夏季低温”、“秋季低温”以及“冬季寒害”等。 我国冷冻害偏重的年份有1993、1998和1999年。1993年和1998年的冷冻害主要发生在江淮和江汉、江南、华北地区, 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为47118和86615万公顷, 成灾面积分别为22310和31013万公顷, 绝收5010和5211万公顷; 1999年的冷冻害主要发生在华南和西南地区, 全国有66217万公顷农作物遭受冷冻害, 其中成灾26910万公顷, 绝收6415万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亿元。2008年1月中下旬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冰冻、雨雪天气, 其中湖南、湖北、贵州、江西、安徽等省受灾最为严重。 2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  孙杭生, 徐 芃: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 (四) 风雹灾 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分布特点总体上来说是山区多于平原, 内陆多于沿海, 中纬度地区多于高纬度或低纬度地区。青藏高原和祁连山区是我国雹日最多、范围最广的地区。从青藏高原雹区往东, 可分成南北两个多雹带:南方多雹日带包括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贵州、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区; 北方多雹日带包括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区。根据一年中各地降雹的时期不同, 又可归纳为四类:春雹区, 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每年以3—5月降雹最多, 占全年雹日的70%以上; 春夏雹区, 在长江以北、淮河流域、四川盆地以及南疆地区, 每年以4—7月降雹最多, 占全年雹日的75%以上; 夏雹区, 主要在青海和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 以6—10月为最多, 占全年雹日的85%~90%; 双峰型雹区, 主要在四川西北部和东北的东部地区, 每年雹日最多出现在5—6月及9—10月, 占全年雹日的70%以上。夏雹区是中国降雹日最多、雹期最长的区域, 也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 雹害最大。1993和2002年是我国风雹灾较为严重的两年, 年全国约有800多县(市) 出现风雹, 受灾面积66218万公顷, 成灾36316万公顷, 绝收8610, 其中受灾程度较重的有四川、河北、山东、吉林、湖北、广东、山西等省(五) 干热风 在华北地区一般称为“火风”、“旱风”或;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称为“南洋风”, 主要危害水稻。:。作物在生长发育期间同时受高温、, ; 二是雨后热枯型, 由于雨, 是我国北方麦区小麦开花灌浆期间的一种、河西走廊和新疆三个地区。干热风出现的时间一般从57月为止, 由东南向西北推迟。危害冬小麦的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 冀中南、豫北、豫南以及鲁西等地是重灾区, 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年份受到干热风天气的影响; 危害春小麦的干热风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 重灾区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该区域内有的地方几乎每年都有干热风灾害出现。 (六) 台风 台风是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台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平均每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有7个, 最多的年份达12个(1971年) 。台风登陆的地区几乎遍及我国沿海地区, 但主要集中在浙江以南沿海一带, 其中又以登陆广东省的为最多。我国台风灾害较为严重的年份有1971、1990、1994和1996年。其中, 1971年有12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一年; 1990年我国台风灾害也较为严重, 全国受灾面积5162万亩, 倒塌房屋357300间, 死亡700多人,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 其中受灾最重的是闽、浙、苏三省。 上述几种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其中, 干旱和洪涝又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农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当然, 除了这些气象灾害外, 泥石流、滑坡、山洪爆发等次生气象灾害以及由气象灾害引发的瘟疫、环境污染、虫灾、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衍生灾害都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辛吉武, 许向春.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 ].灾害学, 2007, 22(3) . [2] 成兆金, 赵再全, 靳会梅, 等. 气候变化对莒县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8) . [3] 杨尚英, 张梅梅, 杨玉玲. 近1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7) :106-108. [4] 张养才, 何维勋, 李世奎.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1. [5] 刘 玲, 沙奕卓, 白月明. 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J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12(2) :91-971 [6] 唐 蓉.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灾害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29) . Ana lyze the I nfluence of our Agr i cultura l Producti on "sW ea ther D is a ster S UN Hang 2sheng, XU Peng (N anjing Infor m ation Engineering U niversity, Econo m ic M anage m ent College, N anjing 210044, China ) Abstract:China is a weather disaster area . It has great influence on agriculture . The weather disaster has several styles, as:original, secondary and derivati on . D r ought, fl ood, cold and snow are the main weather disasters influence our agricultural p r oducti on . Key words:weather change; war m; weather disaster; original weather disaster 〔责任编辑:遇永仁〕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 3

如何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

一要紧紧围绕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进一步加强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工作。要针对防灾减灾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建立无缝隙气象预报服务和提高气象服务时效,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在提高突发性局地强降水天气预报的精细化、精准化和提前量上狠下功夫;特别要重点关注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及时准确做好滚动预测预报和预警;要认真做好气候趋势滚动预测,充分利用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各种社会资源,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覆盖面。二要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核心,以暴雨、台风等高敏感天气为重点,认真抓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和服务。要重点加强山区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工地、中小河流汇水区、病险水库、矿区、交通干线等的强降雨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强化高影响天气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服务;要重点做好重点人群和薄弱环节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要在预报预警用语通俗化上下功夫,推进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进农村、进学校、进工地;要做好重点行业气象预警服务,主动了解需求,提高气象服务针对性。三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排查气象业务系统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隐患。针对自查和检查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流程、健全机制,加强重点岗位、重点业务的人员培训和值班值守,确保汛期气象服务万无一失。四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地各单位要把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在出现重要天气、重大灾害等关键时刻要靠前指挥,深入一线,重大气象服务材料要亲自组织,亲自把关,第一时间报告地方领导,重大事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五要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努力做到将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和抓好气象改革发展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气象灾害会给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损失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地区分布及危害作者:张养才 农业技术来源:中国农业气象灾害概论 点击数:459 更新时间:2008-4-26 名 称 主要发生地区和受害对象 危害的主要形式热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棉花、马铃薯等 温度过高引起花铃大量脱落。马铃薯因高温退化水稻高温逼熟 长河中下游地区及华南地区的早、中稻 高温影响开花、授粉、受精,降低结实率;灌浆期遇高温,加速根叶衰老,降低粒重日灼 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及江苏、浙江等省,主要是苹果、梨、葡萄、柑桔等果树 强烈太阳辐射造成树皮、果皮受到伤害冻害 西北、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的冬小麦、油菜、蔬菜及葡萄、柑桔、油茶、茶树等经济果木 冬季强寒潮袭击下,温度急剧降到0℃以下,引起植株体冰冻或丧失一切生理活动,造成植株地上部分局部或全部死亡霜冻西北、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华南等地区的冬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甘薯、高粱及蔬菜水果 在温暖时期内,土壤、植株表面及近地层短时间降到0℃以下的低温,引起植株体内的水分形成冰晶,导致细胞脱水和原生质胶体物质凝固,引起作物死亡热作寒害 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等省的橡胶、椰子、油棕、可可、胡椒、咖啡、腰果等 在冬季温度降低到热作生存的最低温度以下时, 热作的顶芽、叶片、嫩梢焦枯,树枝和树皮燥裂,树干干枯,根部死亡等土壤掀耸 西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的冬小麦、油菜、林苗 指冻结和解冻的反复交替情况下,土壤表层不断地隆起和下沉,使作物根系断裂或分蘖节暴露于地面的现象低温冷害 倒春寒 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的水稻、小麦、棉苗、高粱 春季温度下降到比常年明显偏低,延长作物生育期,长期低温条件下,引起烂种、烂芽秋季低温 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的晚稻和双季晚稻 低温使生育期推迟,影响扬花、授粉及受精过程。结果率降低夏季低温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及河北等省的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谷子 夏季温度比常年明显偏低。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延迟发育期,引起不育和部分不育发生大量秕粒或不结实涝害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水稻、小麦、油菜、玉米、大豆、高梁、谷子等 雨水过于集中,水量积地面,土壤中产生有毒物质危害根系,使叶片变红,生长滞缓减产洪水害华南、江淮流域、黄淮海平原、松辽平原的水稻、棉花、玉米、高梁、大豆、果树等 大雨暴雨,引起河水泛滥,淹没农田作物,冲毁农田设施和房屋湿害 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华南和西南等地的小麦、棉花等作物 连阴雨或积雪大量融化,使土壤长期处在过饱和状态,作物根系因缺氧而影响生命活动,造成生长发育不良旱灾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北方春旱严重,长江流域,江南和江淮之间伏旱较多,主要危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林果等 长期无雨或降水显著偏少,作物、果树、林木根系吸收不到足够水分补偿蒸腾的支出,引起生长滞缓,萎蔫、落花、落果、干枯死亡,严重干旱使河干井涸,人畜饮水困难黑灾 主要发生在新疆、甘肃及内蒙古的高原牧区,危害羊、牛、马等牲畜等 冬季牧区积雪过少或无积雪,牲畜因吃不上雪水,瘦弱,易引起疫病流行,造成大量死亡雪灾 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及江淮流域,危害冬小麦、油菜、蔬菜、果树、牲畜等 大雪压断树枝,压塌房屋和塑料大棚,越冬作物在雪层下养分消耗,病菌蔓延,返青时死亡。草场积雪深厚,牲畜放牧采食困难,因饥饿患病死亡雹灾 全国各地区都有发生,青藏高原和祁连山区雹日最多,危害夏秋作物、果木和牲畜 砸伤、砸死作物和牲畜,砸坏温室、塑料棚以及房屋冷雨 北方牧业区,危害羊、骆驼、牛、马等 伴有强烈降温和大风降雨,使牲畜体温下降,表现为弓腰、颤抖、瘫痪以至死亡风害 东南沿海及华北、西北地区,危害水稻、小麦、油菜、玉米、水果等 强风造成林木和作物倒伏、断枝、打落谷粒、果实。甚至损坏农舍及农田设施风蚀 西北、华北地区,危害冬、春小麦、棉花、玉米、草场 风吹跑表土,降低土壤肥力,作物根系外露,农田逐步沙化干热风 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山西、陕西、宁夏及苏北和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吐鲁番盆地。危害冬、春小麦等作物 高温、低湿伴有一定风力.作物蒸腾失水,根系供水不及,叶片青枯,颖壳发白,炸芒至枯死

堰塞湖溃坝,下游地区可能面临严重的什么气象灾害?

堰塞湖溃坝,下游地区可能面临严重的洪水灾害。由于地震等原因,大量的石块你是进入河流阻断了河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形成以后,坝内水位不断上涨,最终湖坝崩溃,涛涛洪水就可能淹没下游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防气象灾害小知识

1.防灾减灾知识 原发布者:XX心魔 防灾减灾小知识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1、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2、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3、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4、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5、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6、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7、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8、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9、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入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10、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 2.防灾常识有哪些 1、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不要盲目乱跑。火势小可参与扑救并快速拨打119报警。火势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 2、穿过浓烟时,要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和墙边,弯腰或匍匐前进。如衣服着火,应水浸、水淋、卧倒翻滚,不要直立奔跑或站立。逃生时应随手关闭身后房门,防止浓烟尾随进入。逃生时,不可互相推挤,不要急于跳楼。无法逃离时,应退至阳台或屋顶等安全区域,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3、在高层建筑内遇火灾逃离时,若下层楼梯已冒浓烟或被大火封堵,不要硬行下逃,向上逃离更安全,可以到凉台、天台等地等待救援。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橱内、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住所如果离楼顶较近,可直奔楼顶平台,发出求救信号。 4、洪水来临时,要选择一切可以救生的物品逃生。首先挑选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体后,重新将盖子盖紧、密封。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浮力,可以捆扎在一起应急。足球、篮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木质家具都有浮力。 5、万一掉进水里,要屏气并捏住鼻子,避免呛水,试试能否站起来。如水太深,站不起来,又不能迅速游到岸上,就踩水助游,抓住身边漂浮的任何物体。如不会游泳,千万不要慌乱,可按以下两种办法行动:一是面朝上,头向后仰,双 *** 替向下踩水,手掌拍击水面,让嘴露出水面,呼出气后立刻使劲吸气;二是迅速观察四周是否有露出水面的固定物体,并向其靠拢。 6、落入水中时要及时脱掉鞋子,减少阻力,将头露出水面,调整呼吸。浪高水急、徒身漂浮时,不要做无谓的挣扎,尽可能节省体力。要及时躲避漩涡及水中夹带的石块等可能危及身体的重物。千万不要攀登电线杆,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7、如果车掉进水中,必须在水漫至车窗前逃离,这时车还浮在水面。当车沉没水中时,要摇起车窗,并打开所有车灯,作为求救信号。如果车门打不开,一定保证车内的人在水面以上。水漫到下巴位置时,车外面的水压能轻一些,这时打开车门,深吸一口气游到水面上。如果车门还是打不开,就设法砸开玻璃往外爬。逃生时,乘客可以互相牵扯,这样门既不会关上,又可以避免人被冲走。 参考资料:中国 *** 网-防灾减灾小常识:公共场所火灾逃生技巧 参考资料:中国 *** 网-防灾减灾小知识:洪水来临如何逃生? 3.防止自然灾害的知识 1、雷电灾害与防范 (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雷雨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应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2、地震灾害与防范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3、热带风暴灾害与防范 (1)注意收听有关天气预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2)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及时加固,关好门窗。 (3)准备好食品、饮用水、照明灯具、雨具及必需的药品,预防不测。 (4)疏通泄水、排水设施,保持通畅。 4、龙卷风灾害与防范 (1)龙卷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 (2)在室内,人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 (3)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 5、洪水灾害与防范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顶、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4.谁知道一些自然灾害的急救常识 战略措施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 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群众、灾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 *** 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 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战略措施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战略措施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 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台风防御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气象科技在防台抗台中的重要作用。 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数值预报产品,为准确预报台风未来的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使预报员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更有信心、更有把握,为准确超前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骨干预报员在台风预报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战略措施4: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 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 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社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 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 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近年来,气象部门在重大气象预警信息服务中,向 *** 相关部门呈送供决策的气象信息的同时,在电视上滚动播出气象警报,并用手机短信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至用户,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对预警情况心中有数,从而解决气象产品从气象局到普通用户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战略措施5:应急机制,快速响应 *** 、相关部门需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快速响应、协同应对”是应急机制的核心。 防灾减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 *** 组织领导,各个部门积极响应。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气象部门在内部上下联动的同时,加强了与新闻、水利、民政、安全监督、海洋、农业、林业、环境等部门的横向联动和紧密协作,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把气象工作纳入各级 *** 的公共服务体系。 需要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规范、高效的灾害管理工作流程。 战略措施6:分类防灾,针对行。 5.关于防御自然灾害的知识~ 一、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做好防风准备; 2、注意有关媒体报道的热带低压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 3、把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安置易受热带低压影响的室外物品。 (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进入防风状态,建议幼儿园、托儿所停课; 2、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危险地带工作人员撤离; 3、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4、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其它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强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建议中小学停课; 2、居民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3、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4、停止室内大型 *** ,立即疏散人员; 5、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 其它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四)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 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建议停业、停课(除特殊行业); 2、人员应尽可能呆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3、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 其它同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二、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暴雨预警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一)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 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家长、学生、学校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采取防御措施; 2、收盖露天晾晒物品,相关单位做好低洼、易受淹地区的排水防涝工作; 3、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降低易淹鱼塘水位。 (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落实应对措施; 3、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 4、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其它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三)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人员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3、已有上学学生和上班人员的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三、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地区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温预警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一)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 1、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有关部门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 3、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5、媒体应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各相关部门、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二)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以上。 防御指南: 1、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2、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防火; 3、建议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四、寒潮预警信号 寒潮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对寒潮预警标准中的大风标准,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以下标准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一)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8℃以上。 6.预防自然灾害安全措施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天气气候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平均每年因受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天气气候灾害造成损失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考虑到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社会、人文、经济等继发性灾害,则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世界气象组织把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定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长期与自然共存的实践中,社会各界、从事防灾减灾研究、业务、管理人员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战略措施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群众、灾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 *** 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战略措施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战略措施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台风防御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气象科技在防台抗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数值预报产品,为准确预报台风未来的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使预报员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更有信心、更有把握,为准确超前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骨干预报员在台风预报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战略措施4: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 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 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 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社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近年来,气象部门在重大气象预警信息服务中,向 *** 相关部门呈送供决策的气象信。 7.关于防灾减灾内容50个字左右 防灾减灾,保卫家园 灾害是人们的天敌,它不仅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剥夺了数万同胞的生命。干旱就是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其实,干旱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植物系统分布,温度平衡分布,大气循环状态改变,化学元素分布改变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系统改变有直接的关系。水土流失,植树被破坏,水利工程缺乏或者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没有涵养水源,没有顺应洪涝和干旱汛期规律,做到洪涝时蓄水涵养,干旱期取水调水,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水资源动态平衡u2022u2022u2022 u2022u2022u2022这些种种人为原因,使灾情越来越严重。 2009年秋季以来一直到2010年初中国西南地区遭受严重旱情。特别是云南发生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全省综合气象干旱重现期为80年一遇;贵州秋冬连旱总体为80年一遇严重干旱,省中部以西或以南地区旱情达到百年一遇。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五个月,损失十分严重。截止到3月23日,旱灾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五省(区)受灾,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公顷,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6.6亿元。 看到这些惊人的数据,想必大家都会不禁心头一震。身为家园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地球家园,通过各方面的行动,减缓旱情。从水利工程建设来说,从抗旱角度来说,确实不能抓大放小,应该二者兼顾。既要抓大,也要兼顾到小的问题。因为大的问题主要是重点工程,重点工程解决它是重点的控制性的方面的问题,但是小的又兼顾到面上,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的,解决生活用水,生产的一些必要的补充水源的用水,它是非常重要的,对老百姓来说,五小工程,也就是说小塘坝,小水窖,小水井等等这些小型的工程,对千家万户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都涉及到他们切身的利益,而且在抗旱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关键还是要增加投入,要加大投入力度,现在我们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历史欠帐太多了,抗旱是面的概念,点多面广量大,所以光靠 *** 的一点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发动社会各个方面。我们不仅要补充水源,还要节约水源,必要的宣传循环用水和不随意用水,使大部分人民都投入到内,这样,在缓解旱灾的同时,还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久而久之,旱灾一定会渐渐离我们远去。 在灾害中,除自然灾害外,还有一些人为的灾害。比如煤气中毒、火灾、爆炸等。其中,火灾时最常见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如果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好,就会很容易发生火灾。所以,我们平时在任何地方,也应注意周围的防火安全,以免发生火灾。 在还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但只要我们正确使用资源,一些灾害也就会离我们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