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电影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诗电影的诗电影

诗电影导源于对电影的抒情诗本性的理解而出现的电影形态。早期法国电影先锋派人物被喻为“银幕诗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著述,主张电影应像抒情诗那样达到“联想的最大自由”,“使想象得以随心所欲地自由驰骋”;认为“应当摆脱与情节的任何联系——这种联系只能带来恶果”,甚至说注重情节的小说,其价值并不高于“在厨房里阅读的、流传在书摊和地铁的畅销书”。他们还把“诗的语言”当作电影语言的同义语。同一时期,苏联电影界以爱森斯坦和杜甫仁科为代表,也对电影中的诗的语言特别是隐喻、象征、节奏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虽没有像法国先锋派那样陷入极端,即宣称“梦幻、迷醉与精神错乱是电影诗的真正内容”,但在一段时期内也倾向于否定情节。爱森斯坦就发表过题名《打倒情节和故事》的文章(1924),而“结构诗学”学派的首领史克洛夫斯基则宣称“没有情节的电影,就是诗的电影”,并讥笑普多夫金的影片《母亲》是“半人半马怪物”。然而苏联电影家们探索诗的语言及富于诗意的隐喻是为了更有感染力地反映客观现实。《战舰波将金号》(1925)的出现,奠定了苏联电影“诗派”的地位,也说明他们走着与先锋派的“诗电影”截然不同的道路。由于他们强调蒙太奇的隐喻性及影响作用,这一派的作品也被称为“蒙太奇诗电影”。苏联20世纪50年代主张“诗的电影”的导演有卡拉托佐夫、塔尔科夫斯基、卡立克、帕拉让诺夫等。70年代以来,按照“诗的电影”理论进行创作的导演有约谢里阿尼、阿布拉泽、曼苏洛夫、纳尔里耶夫、伊里因科等,他们的作品《落叶》、《愿望树》、《带黑斑的白鸟》、《牧歌》等都具有较强烈的浪漫色彩,感情奔放,色调鲜明。此外,苏联“诗的电影”理论认为,电影创作应从本民族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具有深厚传统的民间文艺(童话故事、民间传说、民歌、民族舞蹈)应成为“诗的电影”创作的源泉。“诗的电影”在艺术手法上也应借鉴民间文艺中的表现手段。电影从默片阶段进入有声电影时期之后,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艺术散文语言的运用逐渐成为主导趋势,很少再有人对“诗的语言”进行孤立的探索了。但包括先锋派在内的早期电影艺术家们对隐喻、象征、节奏等问题的探索成果,构成了现代电影表现手段的有机部分。现代的诗电影一般都能注意到隐喻因素和叙述因素的较好结合。

诗电影的剧情简介

傍依汉江的某小城里,年逾花甲的美子和小孙子生活在一起,每天送孩子上学。这个一直以来对梳妆打扮特别热衷的女人偶然参加了社区文化苑的一次诗歌讲座,遂对这门高雅艺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生以来第一次拿起笔,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心声。为了寻找灵感和作诗的题材,美子开始留心日常生活,试图从其中发现美好的事物。虽然已经暮年,因为“诗”的介入,美子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活泼的少女时代,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热情。然而,生活并不像她的想象那样完美……

诗电影的十大诗影

1、 杜甫仁科《土地》 (俄罗斯1930) 2、 维果《驳船亚塔兰特号》 (法国1934) 3、 卡尔内《雾码头》 (法国1938) 4、 费穆《小城之春》 (中国19 48) 5、 沟口健二《雨月物语》 (日本1953) 6、 卡拉托佐夫《雁南飞》 (俄罗斯1957) 7、 塔尔科夫斯基《伊凡的童年》(俄罗斯1962) 8、 吴贻弓《城南旧事》 (中国1982) 9、 陈英雄《番木瓜之味》 (越南1993) 10、岩井俊二《情书》 (日本1995)

什么是散文诗电影

20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与诗电影相对而言的艺术流派和电影样式。苏联散文电影的主要代表.."" 尤特凯维奇、..格拉西莫夫"" 格拉西莫夫等认为电影艺术的中心任务是塑造“能够使观众喜爱的主人公”;影片中主要的是“人、他们的行动、他们的相互关系”;“形像只有通过与其他人们的相互关系、与事件的相互关系,才有可能创造出来”。主张电影“向散文学习”。代表作品有《夏伯阳》、《列宁在十月》、《马克辛三部曲》等。这些影片或塑造了革命领袖形像,或描写了英雄人物的思想发展和性格成长,它们通过叙事结构和对人物的心理刻划,表现了时代环境,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以及历史上的丰功伟绩。40年代以后被认为与“戏剧电影”相对而言的散文电影,以美国影片《公民凯恩》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为开端。这类影片不遵循传统的戏剧结构形式,不采用贯串完整的情节冲突,而是通过多种叙述手段,用多侧面、多层次、多声部的手法,使作品更加接近生活的本来形态,以造成亲切可信的艺术效果。但这类影片并不排斥戏剧性,而是从自然的日常生活与松散的散文结构中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

诗电影的介绍

以否定情节、探索隐喻和抒情功能为主旨的电影创作主张。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法国电影先锋派的一些理论家和创作家认为,电影应当像抒情诗那样达到“联想的最大自由”,“电影最完善的体现,是电影诗”。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和杜甫仁科也在同一时期发表过类似的看法,并对如何在电影中运用诗的隐喻、象征、节奏等技巧进行了探索。②泛指注重发挥电影表意和抒情功能的电影样式。这种样式的电影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烈的情感色彩,追求诗意表现力,但并不排斥叙事和情节因素。代表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愿望树》、《海之歌》、《雁南飞》、《恋人曲》等。作为样式形态的诗电影,在苏联50至70年代的电影创作界有较大的发展。

为什么《雁南飞》被称为“诗电影”??

从更深层次的意义去挖掘的话,这部影片的诗的特点已经不单纯表现在隐喻、象征和比拟上了,它贯穿着影片的整个构思。影片中有大量的“散文式”的描绘,但就是这些简单的段落也洋溢着一股浓浓的,诗的气氛。 如果把《雁南飞》看成是一首抒情诗的话,那么,它所拥有的每一个段落,都是一首动人的诗篇。   其次,《雁南飞》的诗电影的特点还表现在摄影上。这种理论主张,要求影片摄影不应是客观主义的记录,而应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并以此来更深刻地打动观众。  再次,《雁南飞》的诗电影的特点还表现在光、影、音和色彩的表现手段上。  最后,《雁南飞》的诗电影中关于“镜头内部蒙太奇”长镜头的运用,主要表现在鲍里斯牺牲时的情景和薇罗尼卡奔上桥头想要卧轨自杀的情景。  从《雁南飞》不难看出,苏联电影学派的“诗电影”,是用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营造出了只属于自己民族的诗意电影空间,兼收自己先辈的蒙太奇理论和外来的长镜头理论的长处,创造出耐人寻味的多义性诗电影。他们倾向于一种不无现实依据,又带有浪漫色彩的电影语言,更多不在于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却通过优美出众的音画造型传递给观众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一种心灵的抚慰,表现的是艺术家对美、对真挚爱情的理解和追求。另外,创作者在这类影片中都不是通过画面把现成的结论和观念奉送给观众,而是运用精心营造的富有诗意美的画面引导观众去想象和思考,进而感悟人生,理解世界。苏联电影《雁南飞》海报 《雁南飞》是一部备受国际影坛青睐的苏联新期间电影的重要作品,曾经获得一九五七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导演卡拉托佐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诗电影的提倡者。他认为,"真正的电影,必须是诗电影!不管在剧作上、形象措置惩罚上以及表现手眼上都应如此",因为"诗的飞越,能从高处给予艺术家一种哲学观点,一种高瞻远瞩的精力和昂扬的气概"。卡拉托佐夫的这些主张在《雁南飞》中都获得了充分的表现。影片开头男女主妇公在莫斯科河畔的随便走走、男主人公捐躯时玄想的婚礼排场,以及那扭转的白桦树,都洋溢着诗的豪情,尤其是被国际电影界屡屡提及的女主妇公薇罗尼卡(束夷配音)为男主人公鲍里斯(尚华配音)饯行的那一组镜头。鲍里斯应征参加部队,行将开赴火线,薇罗尼卡赶来饯行,可儿群拥堵,大家都高喊着与亲人作别,薇罗尼卡无法靠近新兵行进的步队,她的喊声也被淹没在一片喧嚣声中,而步队则越走越远了。她无如地把原筹办送给鲍里斯的饼干向鲍里斯抛去。固然,鲍里斯既没看见也没听见,饼干落在地上,被一双双穿戴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皮靴的脚踩碎了。这一组镜头和鲍里斯捐躯时的排场都成了电影史上闻名的段落

诗电影是什么?什么是诗电影?

诗电影导源于对电影的抒情诗本性的理解而出现的电影形态,隐喻因素和叙述因素能较好结合,具有较强烈的浪漫色彩,感情奔放,色调鲜明,很强调蒙太奇的隐喻性及影响作用。。《战舰波将金号》(1925)、《落叶》、《愿望树》、《带黑斑的白鸟》、《牧歌》等都属于诗电影

什么是诗电影?

《我的父亲母亲》纯真爱情的歌颂。在跨越新世纪的时候,张艺谋导演一部感人至深。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为一体的“诗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影片以儿子讲述父母之间的爱情,父亲是骆老师,母亲是春花母亲喜欢父亲。到吃米,父亲给予母亲回应,文革期间父亲被拉回。成省问母亲每天穿头等待两人相依40余年。本片主演章子怡,郑昊作曲三宝摄影侯勇导演。用多角度将两人纯真爱情展示给观影者歌声歌颂纯粹的淳朴的纯真的爱情故事,于2000年第五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银熊奖。影片中的色彩和光线对影片的主体有着强烈的突出作用,他们在更多的时候是主体内涵的一种体现,影片用黑白和彩色将过去与现在很好地隔开,影片由一开始以画外音讲述父亲去世转向回忆变为彩色。彩色的过去表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赞扬,现在的黑白更加衬托父亲死后,也就是骆老师骆老师此后的背上朝地的伤心又衬托了过去的美好。在对过去时代进行缅怀的同时,又是对古典爱情的一次情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