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双元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校企合作模式

  “双元制”是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高度融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成人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在全国率先开始此项改革,作为浙江省首批开展“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试点工作学校,已先后在绍兴、宁波、嘉兴开班,累计培训数百名企业员工,成效显著。   双元制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也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高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实行开放式办学,开展校企合作,采取措施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具有企业界丰富经验的专家,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以工学结合的途径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同浙江卧龙电气、宁波金田集团和新昌轴承行业协会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例,谈谈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办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广义的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也属于广义校企合作的范畴,其核心内容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相关人才培养、培训中进行的合作,以培养学员和学生的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将在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的内容   1.吸收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为保证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行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专业邀请企业、行业、协会以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建立了校企结合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由在企业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以及校内专业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组成。为本专业提供市场人才需求预测、人才需求信息和技术发展信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证、专业 教学计划 的开发工作,如毕业生从业岗位与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分析;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课程设置与岗位技能训练项目确定等。直接或间接参与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为学生开设专题技术讲座,为学生参加岗位见习和顶岗实习以及青年教师参加工程实践创造条件,从源头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和保障。   2.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校企双方要通力合作,改变传统的以学校为单一主体构建课程体系和制定教学计划的局面,优化课程体系,开展基础课和实践课两个系统的建设,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能力有机融入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合作开发“1+1(企业+学校)”课程,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要求的统一性,树立“能力本位”课程观,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的“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片面的“职业人”。   3.打造“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关键在师资。因此,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各专业要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短期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方式提升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从行业部门、合作企业聘请技术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实践。要改变靠教师讲授“技能”,靠教室传递“技能”的局面,由单一封闭的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多元的职场教育;由重课堂理论学习向重实践过程转变,积极探索适应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推行培养技能型高职人才的工学结合模式。教师素质也由知识型、封闭型、单一型向能力型、开放型、综合型转变,使专业教师真正成为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能掌握岗位群的知识与能力需求的“双师素质”教师,做到“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4.建成具有真实情境的生产性实训条件   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条件。为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建成具有真实情境的生产性实训条件,高职专业在建设实训室充分考虑到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建设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主要有以下途径和措施:   第一,校企双方在充分认识和了解现有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教学需要,本着综合规划、重在使用的原则,更新、补充和改造现有实验实训设备和基础设施。   第二,加强学校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将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放在企业实际环境进行,加强生产性实训。   第三,实验实训条件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并举,重视内涵建设,尤其是实验实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实训程序、实训质量标准和监控都要与企业实际契合。   5.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和实施教学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均需派出相关参与教学的事实,宜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自主学习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校企双方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和员工培养、实训条件建设和教学组织实施五大领域展开合作,还可以在人才培养评价、技术研发和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校企合作的全方位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双元制”校企合作实践   我校于2007年上半年与多家企业进行了交流及合作,其中多个专业与区域内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1.合作企业概况   浙江卧龙电气、宁波金田集团、绍兴古越龙山、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是行业内龙头企业,企业所使用设备在行业都具有一定的领先水平,和这些企业合作,能让专业学生、教师能够真正接触到先进技术在企业应用状况。   2.合作模式   (1)“双元制”培训   为浙江卧龙电气、宁波金田集团和新昌轴承行业协会开展“双元制”大专班教学,首批各招一个班40名学员,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一线开展教学和培训,这对专业教师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充分发挥理论知识丰富的优势,又是对新知识、新技能的一个学习过程。再为企业员工尽心培训的同时,每年又安排专业学生进行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2)订单式培养   与绍兴黄酒集团古越龙山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开展订单班教学,首批订单培养班共招生30余名学生,深受企业欢迎,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很多学生在还没有毕业的情况下被企业预订。采用订单式培养为专业学生的教学和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和企业环境,有利于其职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形成,企业也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人才。   (3)技术服务和师资培养   通过派遣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邀请企业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等措施,提高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专兼结合的高层次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让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科研攻关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让企业在为学校人才培养付出的同时,也因此提高了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校企“双赢”局面。   (4)学生顶岗实习   开展“企业实习职业指导系列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为每位学生配备1名企业和学院实习指导老师,加强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的考核,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氛围,缩短首岗适应时间。   四、经验总结   在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无论是办学层面的模式,还是人才培养层面的模式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是所有有志于高职教育改革的专家、教师值得努力去探索的。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揭育通.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9).   [3]陈燕飞.校企合作的模式与研究[J].交流与探讨,2010,(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示

  摘 要:“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充分地利用了企业与学校两个教学场所,由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学生从理论到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学习与锻炼。这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启示      “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简称 BBS)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两个学习场所   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其中,企业内的实习场地又分为专为培训设置的实习车间和实际的生产车间。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左右。企业培训主要是使受训者更好地掌握“怎么做”的问题。他们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成长,克服了学校实习场地常因经济原因使设备陈旧过时的弊病。这样能使受训者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 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职业的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的习惯,树立起自学的质量意识。   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30%左右。理论学习中,职业专业课与普通文化课的比例大约是7∶3。理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课(实验课、基本技能操作等),传授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扩充和深化普通文化知识,以使学生达到12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三)受训者具有双重身份   由于受训者在两个学习地点学习,因而具有双重身份。在企业,他们是学徒。受训者初中毕业后与所选择的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其在培训期间所应履行学徒的权利和义务。而在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继续接受义务教育中最后三年教育。   (四)由两类教师负责教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有两类教师,即企业的实训教师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实训教师,是“双元制”中非常关键的、起着重大作用的师资。这种专职的或兼职的实训教师,由企业提供。他们一般是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五年以上职业实践的“师傅学校”的毕业生,或者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实践的各类“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后,方能成为实训教师。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则是经过四年专业学习及两年师范学习、再经过教学实习并通过再次国家考试的大学毕业生。   (五)两种指导文件   企业培训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实训大纲)进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则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进行。   《职业培训条例》是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制定的。它是法令性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执行,以保证各类职业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统一标准。企业培训必须严格按照条例所规定的内容进行培训。尤其要使受训者在三年到三年半的时间内具有一种熟练的从业能力,即所谓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地制定、实施和这一段计划的能力。   《理论教学大纲》是由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制定的,按教学范围、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等内容编写。这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各州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动。职业学校将依照各州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这两个文件,充分体现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教学为技能培训服务、学习内容的安排采取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法以及采用模块式教学的特点。   (六)两种教材   为保证技能培训的统一标准和质量,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出版了整套实训教材。实训教材根据职业大类编写出若干教学单元模块,每一单元模块又由教师参考书、学生练习册、习题指导书组成,并辅之以专用练习本、工作记录册、测验习题册、投影胶片、工作评估册、教学录像带、教学电影、实训组合教具(硬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技能训练能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科学地、系统地进行。而理论教学的教材则无全国统一的出版物。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添新的资料,使教材不断更新以跟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理论教学采取了以“专业理论”为主导的课程设计方式,另外开设的“专业计算”、“专业制图”及“专业实践”等课程,均围绕“专业理论”课进行教学,不讲纯数学、纯化学、纯物理,不搞以学科为体系的“三段式”教学。   (七)两种考试制度   受训者经过三年或三年半培训,最后参加由工商协会或手工业协会统一命题的结业考试。考试由包括企业主、企业实训教师、   职业学校教师及工会代表在内的考试委员会实施。考试中技能测试所占的比重很大。如工业机械工结业考试中,实践技能考试时间长达14小时;专业知识考试一般只考3-4门,总时间为5-6个小时。受训者通过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后,除可获得进入劳动市场所必需的技术工人证书外,还可获得企业的培训合格证书及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   (八)两条渠道的经费来源   企业的培训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州政府支付。企业除了出资购置培训设施、器材及原材料、学习资料以外,还须支付学徒在企业培训期间的生活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   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二)企业与学校开展定向培养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职业教育可以企业联合实行定向培养机制,这不但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而且不会浪费教育资源,培养出不适应企业需要的员工。   (三)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的教学内容   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四)联合建立培训机构   由于跨企业培训中心具有其它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前东德地区被越来越多地用来作为培训机构不足的补救措施。对于我国而言,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单独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因此,组织企业联合举办或者由行业主办跨企业培训中心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美国的社区学院教育各有什么特点

德国人提出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力图把社会需求或企业需求与教育需求和个人需求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双元制”模式的这种思想,正是一种合作教育、校企合作的思想,现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追寻的目标。当时,德国“双元制”的课程模式被称为核心阶梯式的课程。它也具有三段式的结构特点:第一年强调宽泛的职业基础,但不是普通文化课基础;第二年强调职业大类的内容,但不是专业大类的内容;第三年强调职业专门化,但不是专业专门化.社区教育职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立足于社区,以满足社区居民各种学习的需要为目的,为整个社区各种年龄、各种职业甚至没有职业的居民提供服务,包括培训企业职工,提供专业或论证咨询,远距离教育,开展科学普及活动,以及举办各类短训班、讲习会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可采取班级上课,或通过媒介进行教学,教学活动也可在校外进行,一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可能只有几小时、一个周末、几天或几星期。职业教育还可为在职人员更新知识、训练某种职业技能提供短期的职业课程。职业教育这种社区服务形式一般不计学分,不发文凭,不授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