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联动

阅读 / 问答 / 标签

论述如何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顺应市场规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引擎。全国政协委员、民进甘肃省委会主委尚勋武认为,城镇化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城镇化不是在农村再造出城市,而是要发展现有城镇,接纳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农村部分劳动力通过职业培训,转移到工业企业、服务业,这些岗位大多在大城市和成熟的城镇。当前一些城市只使用农村转移劳动力建设城市,而不愿意为他们定居城市提供公共服务。要防止这种只利用当前的劳动力而放弃对未来劳动力投入的现象”。比城镇建设更难的,是永葆城镇的活力。针对优质资源多集中在大城市、城镇发展不均衡的窘境,赵应云代表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培育发展中小城镇,在大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带。城镇化推进的方式不可能都鼓励农民涌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而要积极发展中小城镇,有利于降低人口转移成本、优化产业布局,缓解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城乡天地广阔,进城返乡都有可为。几年前,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右玉县张千户岭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张宏祥,带着资金、管理经验回乡,搞起了肉羊养殖。如今合作社已拥有从饲料种植、肉羊养殖到屠宰、加工、餐饮的全产业链,社员实现稳定增收。张宏祥代表认为,一方面,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进城,另一方面,乡村发展也需要城里人来助力。因此,既要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转移就业,也要鼓励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到农村发展。强化制度保障促城乡协同均衡发展夏涛委员表示,我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目前城乡发展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城乡间公共服务水平依然严重不匹配。尚勋武委员认为,通过一系列举措,城乡差距拉大的趋势得到遏制。今后要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下功夫,使生活在城镇和乡村的人能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文化便利。教育事业均等化是社会的一大关切。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副教授马春雨说,目前,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正逐步推进,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但在一些偏远山区、农牧区和深度贫困区,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校舍的简陋、硬件设施的匮乏、师资的短缺都阻碍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马春雨代表认为,要发挥中心城区强校优势,建立城市帮扶农村的教育联盟机制,以一对一等形式结对帮扶,帮助贫困地区提高办学质量。卫生事业均等化也是百姓的牵挂。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卫小春说,过去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薄弱,近年来国家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优质资源下沉依然困难,很多是靠行政命令。为构建长效机制,应以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县域综合医改。截至去年10月底,山西省119个县(市、区)实现了县级医疗集团全覆盖。从试点县情况来看,县级医院下转患者同比增长57.4%。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是“城乡一样化”,也不是“千村一面”。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安化县乐安镇青峰村党支部书记肖又香认为,在城乡区域实际布局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特色、优势发展,使乡村要像乡村,城市要像城市,城市和乡村各得其所。改造后的新农村,基础设施更好,乡风更加文明,风光依旧宜人

七个协调联动机制是指

1、首先明确各方职责,建立权责一致。2、其次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通畅。3、最后权威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 )发展体系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民与农民等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政策调整等,实现城与之间乡的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包括:总体规划的一体化、产业布局的一体化、劳动就业的一体化、资源配置的一体化、收入分配方式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社会保障的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体化,共八方面内容。这八个方面集中到一点,目的就是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提出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当时的产业政策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同时偏向于城市的优先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分割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生活福利制度等都有巨大的差异,在此制度下城乡居民的收入、社会保障、教育资源、基础设施等的发展水平也差距较大。因此,为了破解城乡之间的二元发展结构,必须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