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儿童期心理卫生的儿童心理健康培养十方法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呢?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青春期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是什么?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人体的形态uff64生理uff64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uff61青春期心理卫生的意义在于促进他们生理与心理的成熟,并保证他们的身心发育正常;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使青少年求知欲强,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效率高;有利于青少年顺利地度过性发育时期,促进恋爱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建立美满婚姻;能防止与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uff61

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

男生表现为开始长胡须~~声音变粗!遗精等!!

心理卫生科和精神卫生科是一个科室吗?如果不是,请说下有什么区别。

仔细和不仔细区别划分!

现代心理学主张心理卫生应从什么时期抓起

现代心理学主张心理卫生应从胎儿时期抓起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心理卫生,应该从胎儿期就开始注意。胎儿期的心理卫生主要指孕妇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胎儿能否正常发育,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主要取决于母体的心身健康状况。

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包括____、社会功能良好、____和积极劳动实践四个方面。

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包括自我意识良好、社会功能良好、人际关系良好和积极劳动实践四方面。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们对各种事物,例如劳动、贡献、成就、享受等在心目中都存在好坏与主次之分,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是非与重要性的评价。在一个单位里,由于人们价值观不同,有人追求地位,有人看重工作成就,有人着意享受,有人重视经济实惠。价值观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相当大影响,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例如追求工作成就的人,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工作,在劳动和工作中获得乐趣,有利于心理健康。而追求享受的人,他们往往不顾自己的经济条件,不切实际地追求吃穿玩乐,在这种错误价值观支配下的行为,经常要遭到挫折,造成心情闷闷不乐,或者牢骚满腹,这些都有害于心理健康。2、培养良好的心理特征人的心理特征与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积极良好的心理特征能促进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乐观、坚强、勤劳、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良好的心理品质,都有利于心理健康。暴躁、任性、贪图安逸、心胸狭窄、虚荣心、嫉妒心等不良心理品质,都有害于心理健康。人的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惰性,即一经形成改变比较困难,但不意味着不可改变。有的人已了解自己的不良心理特征,但却认为这是不能改变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心理卫生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心理卫生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心理卫生的对象是面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它包括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心理卫生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预防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同时对心 理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其次,是根据人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制定出保持各年龄阶段心理保健的一般和特殊的心理卫生的原则和方法;第三,是提供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劳动的各个领域中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的心理卫生原则和措施;第四,是制定培养和锻炼健康人格的心理卫生原则和措施。

心理卫生应该注意什么?

(1)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在社会实践中取得正确的认识,以便作正常的有效的反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退缩、不幻想、不逃避,面对现实,以切实积极的方法给以处理,在一定情况下采取心理防卫措施以缓冲矛盾,取得转机。(2)自知、自爱:自知即是自己了解自己,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既不妄自菲薄、自我轻视,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退缩、畏惧,又不自命不凡,悦纳自己、爱惜保护自己,重视身心健康,珍惜自己的信誉和形象。自爱包括自尊、自信、自制。(3)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常的心理应该有朋友来往,乐于助人,也能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在和别人相处时持善意、热情、诚恳、宽容的态度。因此,能够与他人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4)积极劳动:人的大脑和各器官是在劳动中发展的,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充分地发展也必须通过劳动实践。感知觉剥夺、智能及肢体器官不被利用,人的整个心理能力都会明显降低。只有在劳动中通过才能的运用才能使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使人增强自信心和体验到生活的意义。劳动不但可以加强个体与现实的联系,而且也可以使人摆脱过分关注自己的思想和消除不必要的忧虑。

什么是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心理卫生不仅能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心理卫生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一定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并且出现与之相联系的心理问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有效地预防一些心理冲突的发生,及时地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是个体心理卫生的主要目标。扩展资料: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卫生

请问,什么是青少年心理卫生,包括哪些要点?求详细解答,谢谢。

《青少年心理卫生》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青少年心理卫生(2007年 版)》考试指定正版教材。 心理卫生有时亦称精神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很广,涉及健康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学等多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概念和重 要意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一般规律、心理卫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的预防等。本课程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 要,特别是顺应中小学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而设置的,目的在于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从事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卫生》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青少年心理卫生(2007年 版)》考试指定正版教材。 心理卫生有时亦称精神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很广,涉及健康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学等多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概念和重 要意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一般规律、心理卫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的预防等。本课程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 要,特别是顺应中小学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而设置的,目的在于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从事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特点和原因,并能够针对青少年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恰当的辅导。 本课 程要求考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概念和意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一般规律,青春期的性心理发展特征,个性、自我意 识、情绪、意志、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涉及的基本埋论,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网络成瘾对青少 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等。

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智力正常: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情绪稳定与愉快: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有

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包括:1.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自信和希望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2.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避免过度消耗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规律地进行休息和放松。3.建立支持系统:与亲友保持密切联系,分享内心感受,寻求支持和理解,共同面对问题和压力,避免孤立和疏远感。4.积极应对压力: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和焦虑,使用适当的应对策略,如深呼吸、放松技巧、时间管理等,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5.寻求专业帮助:如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或精神困扰,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常见心理卫生的特征

一、 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二、情绪反应适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三、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 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四、自我意识正确,  有自知之明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五、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 动机、兴趣、 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生活条件、 受文化教育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六、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  七、行为得体,  生活态度积极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八、反应适度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

心理治疗 心理卫生 心理咨询 到底有什么区别

心理卫生指的是一种保护机制,如果有这么个心理卫生是可以让我们远离那些心理疾病的;心理咨询指的是你有了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去咨询一些专业的医生才能帮助自己从那种不健康的心理走出来;心理治疗指的是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疾病,需要定时去到心理医生那边进行治疗。现代压力越来越大,我们都是应该多注意心理卫生,让大家有个健康的心理的。

心理卫生教育需注意哪些问题

简述人生各阶段的心理卫生

坦荡,就可以,少要稳重老要张狂

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卫生教育?

心理卫生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此项工作,建议如下: 1、学校领导要重视。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难以开展,即使开展,步履艰难。 2、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心理卫生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是拥有心理卫生知识就可以胜任,还需要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具有适合的人格特质,尤其需要热爱这项工作,才是比较适合的人选。 3、进入课堂,实行课程化教学。心理卫生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需要长期教育,甚至终身学习。身心 健康 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程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 4、全员参与,多学科渗透,形成心理卫生 健康 教育的大教育观。心理卫生 健康 素养是人的基本素养。除了专门的课程教学,每个学科都可以也都应该渗透心理卫生 健康 素养的意识培养、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学校的各环节、各方面工作都要有利于面对培养学生的心理卫生 健康 意识的全局观念。 5、立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卫生教育活动。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欢,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6、利用现代 科技 网络多媒体技术平台,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是心理卫生 健康 教育的基础。 当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从小到大,由简入繁,不断发展。 一点拙见,抛砖引玉。 心理卫生 健康 教育是真正的人的教育。在应试教育之火越烧越旺的今天,真正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的学校不多。 但是,这样的学校一定会越来越多。因为这符合人发展的需要,最终也符合国家 社会 的需要,必将也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这需要时间。

幼儿心理卫生常识内容有哪些

1. 幼儿心理卫生常识 幼儿心理卫生常识 1.幼儿最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哪些 一、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可以说,游戏对幼儿心理成长的促进作用是全面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幼儿的各种动作协调能力、认知能力、情绪表达和控制能力、人格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二、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幼儿与成人的交往不能替代幼儿与同伴的交往。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可以学到许多从成人那里学不到的东西。尤其对于一些退缩、害羞的幼儿,应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他们和同伴一起游戏,教给他们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如何恰当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以及如何处理内心焦虑和冲突,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幼儿有很大的可塑性,这个阶段应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如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零食,对人要有礼貌,不自私等。 四、培养其独立性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或溺爱孩子就代替孩子做他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另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的目标要一致,评价要一致,避免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而对孩子的行为前后有不同的反应,一种行为一会儿鼓励一会儿反对,孩子会感到迷茫,不知道怎样才是好的.。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四大基础是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是围绕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活动。 《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其实践性与实效性;坚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和尊重学生等教育原则,做到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尊重、理解、真诚与威严相结合,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辅导与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年轻的父母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不过分地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打骂会使孩子养成、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甚至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当众批评孩子: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4.幼儿教育活动中应注意哪些心理卫生要求 他们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等都会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所反映,而且某些心理障碍和症候行为,也常常会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表露出来,这不仅能使教师更广泛、更真实地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而且有助于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来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可以说,各种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心理卫生工作最主要的阵地,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除了进行一些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辅导外,更应重视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卫生工作。 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心理卫生要求呢?我们认为,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注意以下的一些心理卫生要求: 一、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幼儿的情绪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在情绪的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易感染性,即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所带的班级总是很沉闷,而另一些教师所带的班级则很活跃;进一步调查则发现,造成上述竭然不同的班级主流心理气氛与带班教师平时的主流情绪有密切的相关:一个极端沉闷、忧郁、神经质的教师是很难带出一个心理主流气氛活跃的班级;而心理主流气氛活跃的班级的带班教师都是那些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教师。 因此,为了能给幼儿以积极的影响,我们幼儿教师,无论你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在组织幼儿活动之前一定要首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碰到不如意的事时,更需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努力争取在组织幼儿的每一次活动时,都能以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幼儿、感染幼儿,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尽量避免自己人格中的“美中不足”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在当今的幼儿园,绝大多数的教师是女性,女性在人格方面有许多优势,也有不少的劣势。就健康的教育影响而言,一般的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多些果断、勇敢、坚毅及动作的力度等。 因为作为教师,其人格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影响和教育力量,并且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实践证明,我们教师的一些心理(不管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是可以“传染”给幼儿的,比如,有一个教师在打开脚踏风琴时,突然发现里面有只小老鼠,她惊恐万分,并发出一声尖叫;后来老鼠跑出来了,个个小朋友见了那只小老鼠也都惊恐万分,再后来所有的小朋友都像那位教师一样,慌里慌张地躲开那只小老鼠,甚至有好几位幼儿跌倒在一起。 相反,如果见到那只小老鼠时,我们教师能镇定自若、勇敢地拿起扫帚追打那只小老鼠,那么许多幼儿一定会像教师一样追打那只小老鼠。可见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以便能给幼儿以健康的影响。 三、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心理环境 这样的环境应是一个充满爱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环境,是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的环境。 因为幼儿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失败和犯错误都是难免的(从另外一种角度说,失败和犯错误也是幼儿成长所必需的),如果不允许幼儿失败和犯错误,将会使他们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将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这样的环境应该是不存在任何外在压力的,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到一所幼儿园调查时,曾有一位园长向我夸她们的一位“优秀教师”在组织和管理幼儿方面“如何如何‘有方"”,她说,不管怎么“乱”的班级,只要让她们这位“优秀教师”去“整理”,她不久便能把小朋友们“镇住”,只要她在教室门口一站,小朋友们就会变得乖乖的――一动不动地安坐好……从心理卫生角度来看,这位“优秀教师”的出现,对所有的幼儿来说,都是一种不幸!我由衷地希望,我们的幼教界少些这样的“优秀教师”,因为这样的“优秀教师”会在心理方面给幼儿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幼儿常常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紧张状态,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四、正确运用评价这一教育手段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多些积极性评价,以期产生教育上的期望效应。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受成人评价的影响,教师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经常给幼儿以积极的评价,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反,经常给幼儿以消极的评价(如骂幼儿是笨蛋)。久而久之,幼儿也就觉得自己不行(是个笨蛋)。 (二)多些纵向评价,少些横向评价。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幼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在评价幼儿时,我们应多肯定他们每天的进步,这样有利于幼儿的不断进步;相反,我们如果仅仅重视横向评价,经常拿“落后”的幼儿与“先进”的幼儿比较,那么“落后”的幼儿永远不会有受表扬的机会,这样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比如,有个中班的幼儿叫黄小勇,各方面都不错,可就是不大会拍球。我们第一天在幼儿园见习时,叫他拍球,他就是不敢拍,因为他拍得不好。 第二天,在我们的鼓励下,他终于能连续地拍了8下,正当我们为他的进步而高兴的时候,原班的一位老师走过来,对他。

心理卫生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心理阴暗面的,只要你自己把握好度,能正视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逃避,一般心理还算健康

心理卫生也叫做什么

自卫

心理卫生的原则

心理卫生的基本原则如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青年时代起,人的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起来,能够进行自我估价、自我检查与自我督促,并且也能正确评价他人的行为。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就能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心理反应的失常。防止与克服心理冲突。主观的要求与客观的限制可能会引起强烈心理冲突或持续的心理冲突。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造成心理疾病。人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常发生心理矛盾,但是要控制其强度不宜过猛,持续时间不要过长。有了心理冲突要设法正确解决,不能消极对待。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一个人如果经常与集体隔离,不与人交往,容易养成孤独的情绪,往往心情抑郁或孤芳自赏,影响心理健康。一个人经常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进行正常而友好的交往,可使人消除忧愁,心胸宽畅,心情振奋,精神愉快。要有自知之明。耍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状况。经常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办事要根据自己的智力等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设置经过努力而无法达到的目标,否则容易受到挫折,产生心理冲突,情绪不安,影响心理健康。此外保持健康的身体,有规律生活,去掉不良嗜好,保持乐观的情绪等都是心理卫生的原则。

我国心理卫生的标准是什么?

去看看论坛的讨论

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认识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心理卫生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心理卫生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A.个体与团体相结合B.适应与改变相结合C.利用系统化思维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答案:ABCD

在心理卫生方面应注意哪些?

为了确保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卫生方面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母爱要适度幼儿的最大心理需要是母爱。充分发挥母爱的教育作用,对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母爱过度,变成娇宠溺爱,姑息纵容,则容易使孩子形成种种不健康心理,如依赖、撒娇、任性、固执、骄横、缺乏自制力、适应能力差等。母爱忽冷忽热,容易使孩子情绪不稳定。教育要讲究方法如果父母因“望子成龙”心切,要求过高、过严,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欲速不达,反而阻碍孩子的智力和个性发展。如果经常苛责、训斥、打骂和体罚,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畏缩、逃避等不良性格,或造成孩子说谎、反抗、逃学、吸烟、偷窃、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父母应打破家庭封闭的小环境,鼓励孩子多与别的孩子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增强集体感,防止他们产生孤僻、不合群的性格和孤独、羞怯感。西方国家常见的“孤儿院病”,使孩子的自我发展停滞不前,其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生活天地狭小,与社会接触太少有关。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数年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儿童心理专家曾进行了长达8年的研究,对一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孩子进行了调查,反馈的结果,始料未及。当问到孩子们最大的心愿和要求时,绝大多数孩子对吃、玩、用的东西都不大在意,而普遍重视的竟是家庭气氛和精神生活。如:父母不要吵架;对待孩子要一视同仁;大人说话不要失信;爸爸妈妈要互相谦让,不要彼此责怪;父母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小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家庭里要有适当的文娱活动,节假日要给孩子玩的时间;爸爸妈妈言行不对的时候,要接受孩子的批评;对孩子少发点脾气,多一点笑。

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

心理卫生的六大原则摘自《心灵时代》王极盛/著从人们心理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讲求心理卫生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们对各种事物,例如劳动、贡献、成就、享受等在心目中都存在好坏与主次之分,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是非与重要性的评价。在一个单位里,由于人们价值观不同,有人追求地位,有人看重工作成就,有人着意享受,有人重视经济实惠。价值观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相当大影响,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例如追求工作成就的人,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工作,在劳动和工作中获得乐趣,有利于心理健康。而追求享受的人,他们往往不顾自己的经济条件,不切实际地追求吃穿玩乐,在这种错误价值观支配下的行为,经常要遭到挫折,造成心情闷闷不乐,或者牢骚满腹,这些都有害于心理健康。2、培养良好的心理特征人的心理特征与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积极良好的心理特征能促进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乐观、坚强、勤劳、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良好的心理品质,都有利于心理健康。暴躁、任性、贪图安逸、心胸狭窄、虚荣心、嫉妒心等不良心理品质,都有害于心理健康。人的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惰性,即一经形成改变比较困难,但不意味着不可改变。有的人已了解自己的不良心理特征,但却认为这是不能改变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3、建立现代化的生活节奏感改革对我们习惯了的慢节奏、低效率的生活方式是一个严重的冲击。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为了承担更大的心理负荷,就必须主动改变慢节奏、低效率的生活方式。逐步建立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心理平衡。4、有规律地生活人们要根据自己的 生活、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时间表,把工作和休息安排好。有规律地生活,在学习或工作的时候埋头苦干;在休息的时候,愉快地休息。使人产生生理上与心理上的节奏感,消除忙乱,有利于心理健康。5、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是维持和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之一。应该指出,目前不少人不重视身体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水平。有些青少年为了应付考试,埋头做作业,忽视体育锻炼。有些中老年人,吃完晚饭也不散步,就坐着看电视,天长日久身体发胖,影响身心健康。6、良好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是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监控自己。一个人只有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才可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满意感,有助于心理健康。一个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难以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因而可能经常遭受挫折。致使情绪低落,心理失衡。人贵有自知之明,人可以通过自我体验来了解自己的心态,正确评价自己,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改造有害于心理健康的心理特点。一个人看到了自己的同事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对此一定会有情绪反应,一种情绪体验。如果心理为他高兴,这就是一种羡慕的心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应该自己肯定自己。如果对同事取得的突出成绩不高兴,这是一种嫉妒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自己要认识到自己的这种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情绪反应,并努力改正。人们用自我观察方法正确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心理卫生 是什么?

上面说的对

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的区别是什么?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卫生是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周围世界的良好影响,维护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并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使人处于一种完整的健康状态。

心理卫生有哪些种类

2、根据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应用范围划分(1)学校心理卫生学校心理卫生主要以探讨学校各种因素,诸如学校的环境、教师的素质与态度,学校的管理方式、课程的排列、教学的环节、班集体的作用等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为研究内容。(2)家庭心理卫生家庭心理卫生主要以家庭环境、家长的品格和行为对子女的影响,如何使家庭成员拥有一个健康、愉快、健全的家庭等为主要研究内容。(3)职业心理卫生职业心理卫生主要以如何增强人们对不同职业的适应性,如何优化工作伙伴关系,职业单位精神卫生的管理等为研究内容。(4)社区心理卫生社区心理卫生主要以不同社区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持续作用所造成的人的适应问题,社会的变化与压力对人的影响;如何对社会适应不良、心理障碍的人给予支持等研究内容。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发展正常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适当地表现情绪健全的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

心理卫生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心理卫生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心理卫生的对象是面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它包括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心理卫生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预防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同时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其次,是根据人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制定出保持各年龄阶段心理保健的一般和特殊的心理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是提供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劳动的各个领域中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的心理卫生原则和措施;   第四,是制定培养和锻炼健康人格的心理卫生原则和措施。      感谢网校老师,我提出的疑问总是能得到及时的解答,你们的细心、耐心很让我感动。谢谢你们!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了61分,过了。自考虽然辛苦着,却也知道会有收获,一步一个脚印就是自考的写照。

心理卫生的原则是

我国的心理卫生工作尚未受到社会上应有的重视,致使人们比较重视生理卫生,而忽视心理卫生,甚至有少数人还没有听到过心理卫生这个词。在不少人的观念里,讲究卫生只限于房间清洁、衣服清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换句话说,讲究卫生就是搞好生理卫生、环境卫生等。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心理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讲求心理卫生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良好的心理特征3、建立现代化的生活节奏感4、有规律地生活5、健康的身体6、良好的自我意识最后,个人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将以难以想象的方式影响你周围的人。 运动虽然可以改善体质和幸福感,但是精神卫生的投入不仅可以改善自己的心理和情感健康,还可以帮助改善家人,同事和朋友。

心理卫生是什么?

人体的健康不仅是指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而且还应当有正常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我国的传统教育自古以来都倡导培养“体魄健全”的人,这里说“体”,就是指人的躯体或体格,“魄”就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或人格。一个人有健康的身体或强壮的体格固然重要,但具有健康的心理或健全的人格同样也是重要的。总之,只有体魄健全的人才能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一个人要达到“健康”的要求,单纯讲求生理卫生是不行的,还要讲求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应该注意以下卫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在社会实践中取得正确的认识,以便作正常的有效的反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退缩、不幻想、不逃避,面对现实,以切实积极的方法给以处理,在一定情况下采取心理防卫措施以缓冲矛盾,取得转机。自知、自爱自知即是自己了解自己,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既不妄自菲薄、自我轻视,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退缩、畏惧,又不自命不凡。悦纳自己、爱惜保护自己,重视身心健康,珍惜自己的信誉和形象。自爱包括自尊、自信、自制。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常的心理卫生应该有朋友来往,乐于助人,也能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在和别人相处时持善意、热情、诚恳、宽容的态度。因此,能够与他人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劳动人的大脑和各器官是在劳动中发展的,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充分地发展也必须通过劳动实践。感知觉受剥夺、智能及肢体器官不被利用,人的整个心理能力都会明显降低。只有在劳动中通过才能的运用才使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使人增强自信心和体验到生活的意义。劳动不但可以加强个体与现实的联系,而且也可以使人摆脱过分关注自己的思想和消除不必要的忧虑。

什么是心理卫生

3、心理卫生的内容首先是预防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同时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其次是根据人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别(包括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制定出保持各年龄阶段心理健康的一般和特殊的心理卫生的原则和方法;第三,是提供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劳动的各个领域中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的心理卫生原则和措施;第四,制定培养和锻炼健康人格的心理卫生原则和措施。

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有

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使个体在面对各种生活压力和困难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具体的原则如下:科学合理:个体应该保持科学合理的认识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应对: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采取主动的应对方式,如调整心态、寻求帮助、改善生活习惯等。平衡发展:保持身心平衡发展,注重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避免单一化和极端化。社会支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得到亲人、朋友和同事等的支持和鼓励。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身心健康。压力释放:寻找适合自己的压力释放方式,如运动、音乐、阅读、旅行等,以缓解压力和疲劳。总之,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是多方面的,需要个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

什么是心理卫生?

指儿童心态的发展延申,也就是幼儿园的表现没有异常!

什么是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卫生?

从个人的素质修养的到个人卫生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培训证书含金量多少,有用吗?

中国卫生协会颁发的心理证书含金量非常高,是很有用的,对以后找工作也很有帮助。证书含金量:作为原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技术支持单位,课程内容涵盖了原心理咨询师职业考核内容,可以说是在原一至三级职业资格证书需求技能上做了内容丰富,该证书代表着在行业内,达到了原一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标准。对比参考:1、证书为技能培训证书的进阶型项目,相较于技能培训证书更有针对性,更具专业性。2、作为原职业技能鉴定支持单位,亲自操刀颁发的证书无疑是心理咨询行业的新一个职业技能评判标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85年3月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是依法登记,具有公益性、学术性、科普性的法人社会团体。同年被中国科协批准接纳为所属团体,是中国科协领导下的全国一级协会。1985年9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山东泰安召开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业务范围:一、围绕心理卫生学科及相关学科开展活动,提高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功能及道德品质,防治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二、弘扬科学精神,普及心理卫生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全民心理素质。三、开展心理卫生相关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倡导学术民主,优化学术环境,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四、围绕心理卫生学科及相关学科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心理卫生工作者。五、编辑、出版、发行心理卫生的学术专著和科普书籍、报刊及相关的音像制品。六、接受委托承担心理卫生领域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评价及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从事专业技术标准制定。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知识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知识   1、心理卫生工作分为三级水平:一级水平:包括人从出生开始的各成长阶段所遇心理问题的研究和处理,使其健康地成长、愉快地生活和工作。二级水平:主要针对精神疾病和心理异常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防止病情的发展和恶化。三级水平:指对精神疾病的康复工作,防止复发,减少因精神疾病引起的精神残废现象,防止精神衰退。   2、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3、心理健康地衡量方法:1、心理测量与统计学方法2、社会适应判定法。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是个体行为与社会行为规范之间的离差。3、生活适应评定法。4、主观病痛法。5、症状判定法。   4、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1、家庭。家庭是社会最基本地单元。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基础是由家庭奠定的。儿童出生至5、6岁时,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经验,是他思想、情感及行为习惯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他的人格。(1)父母之爱。特别是母爱。(2)家庭的不完美。:父母的离婚、分居、死亡、家庭不和。3、家庭的教养方式。过度保护、控制的、放纵的、民主的、平等的。在所有的研究中专家们强调唯有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才是有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2、学校:小学阶段是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1):教育思想2):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大。   5、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心理因素:1、学生的心理发展:美国罗森认为10-15岁左右存在明显的需要心理治疗的高峰期,男孩比女孩更为显著。2、应激。应激源:理化的、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刺激物都可能。可以根据不同方式对应激源进行分类,常见的是把应激源分为理化的,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美国的霍姆斯编制了“社会适应量表”   6、常见的应激状态的心理反应:1、焦虑。焦虑是预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2、其他的消极情绪。激动、烦躁不安、愤怒、攻击行为、抑郁、失望3、认识功能障碍4、自我估价降低5、失助感。塞利格曼“习得性失助”。   7、应激状态的生理反应:警戒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8、动机冲突的类型:1、双趋式冲突2、双避式冲突3、趋避式冲突4、双重趋避式。   9、冲突的解决:1、封闭2、逃避3、重建4、选择5、轮流6、妥协。   10、挫折后的心理反应:1、攻击:直接、间接、自我攻击。2、冷漠3、幻想。幻想的常见方式是白日梦,幻想有攻击性的和替代性的。4、退化。5、固执。 ;

如何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工作?

一)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即预防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便他们心理健康地发展,顺利完成学业。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是积极预防的有效途径。在心理卫生方面,应坚持的原则有:要使学生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健康;要按照不同年级或年龄安排好生活节奏;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情绪情感良性发展;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包括性教育);要根据学生气质、性格和能力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要防止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还要特别加强中小学衔接阶段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或转折期(如小学三、四年级,初中二年级)的心理保健措施。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问题,主要依靠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班主任工作来解决。(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或辅导的原意是指对人们,特别是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办法,使其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采访者即要求咨询者尽管有心理正常的人,但往往心理不太健康或心理失常者占相当比例。心理失常,有轻度的和重度的,机能性的和机体性的之分。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主要范围。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要纠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个体对自己与环境重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主要对象是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儿童青少年,其次是家长和教师。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长和教师对学校心理咨询有误解,认为那只是用以咨询学生的,而与自己无关。实际上,许多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不妥当,或面临着问题,他们也应该接受心理咨询。另外,学校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心理发展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必须得到家长和教师的配合,分析学生有关心理症状,掌握学生确切的征兆,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排除心理障碍。还应该指出的是,"问题"儿童青少年不只是一般学校里有,重点学校里可能更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热线电话心理咨询。北京市开设了王建宗任主任的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上海、石家庄等地也较为活跃。当然,要办好心理咨询室或咨询中心,咨询人员必须遵循如下原则:针对情况,给予教育;启发对方,解除负担;以友相待,尊重信任;绝对保密,维护德性;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顺利地展开。(三)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使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诊断性评估是一个包括确定目的、观察现象、收集资料、查询原因、实施测量、综合评估等在内的完整过程。心理诊断是一项专业技术较高的工作,所以在开展中应做到:尊重客观心理事实;坚持科学严肃的态度;讲究系统整体性;从发展的角度对待诊断对象;注意保密;以教育为最终目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就是一种一般性的诊断性评价;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行为矫正前,也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或特定方面的诊断性评价,以确定状态,寻找原因,做出全面评估,并加以确诊,为进行心理干预做好准备。|(四)行为矫正行为矫正,指对不同年级学生在语言、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学干预,具体地帮助道德越轨、学习困难、情绪挫折和社会性发展不适的学生获得正常的发展。目前,对多动症、学校恐惧症等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了行为矫正。有学校恐惧症的学生对离家上学极度害怕而表现出多种心理和行为征兆,如腹痛、抑郁和恐惧等心理症状。据统计,约有0.4%~2%的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患有学校恐惧症。学校心理学家对学校恐惧症的表现、原因及分类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矫正理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中小学应与有心理学系或心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加强联系,只要有这方面条件的高等学校, 想他们肯定能帮助中小学做好行为矫正的。(五)学习指导所谓学习指导,是指帮助学生实现教育的价值,以教材为媒介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方法的辅导、学习成绩的评估及其反馈等。特别是比较细致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选择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进而按照良好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以及习惯进行学习,以便获得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六)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即对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职业加以指导。目前,北京市不少学校在进行职业理想的教育研究,以此作为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项重要改革, 们可以通过测量等手段,对学生个人的能力、性格、体力、家庭、经历等进行考察,通过调查和统计获得各种职业对能力和特长的要求,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这样,具体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唤起他们对将来的考虑,指出机会并监督其工作的情形和进展,使学生得以正确选择并从事职业,以充分发挥其能力和积极性。上述六个方面的途径及其措施,涉及到学生在道德、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卫生、生活、自 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领域。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一定能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六 建设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谈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 想起了发达国家的学校心理学家的队伍建设。学校心理学家从哪儿来?发达国家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有心理学家深入学院和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从事学院心理学课题的研究;另一方面靠大学心理系,教育系(学院)来培养。大学如何培养学校心理学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学校心理学家的资格和训练提出过三项要求:(1)具有教学文凭或教师的合格证书;(2)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3)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目前,多数国家都按照这三项要求,从中小学教师(受过高等教育)中来培养学校心理学家。例如,澳大利亚允许符合条件的教师向所在州的教育部提出申请,获准后花一年时间自费学习心理学的有关课程,取得有关证书,即可从事学校心理学家的实践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6000~7500名中小学生中至少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按此比例, 国至少需要3万多名学校心理学家。而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总数才4000余人,即使全体改行变成学校心理学家,也不到七点五分之一。目前大学心理系(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只有300多人。如果全部培养为学校心理学家,人人不死需要100年才能培养成功。因此,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包括学校心理学家主要地只能来自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 设想应逐步分别层次,最基层的是一般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主要是由班主任或德育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来担任;每个学校至少有一名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某一地区,或像国外那样6000~7500名中小学生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负责一定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经过培训, 这里不想在课程上展开分析,但学校心理学家的培训是有课程要求的(见1995年第一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的拙文)。 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心理学专业联合培训教师。目前各地在掀起一个"证书热", 认为应该按照不同层次颁发不同的证书,用以证明不同等级和程度。发证书涉及到考试问题,谁来考试? 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各地考试院联合行业(心理学)机构来进行,这样显得公平、科学,并能够保证质量。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心得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变化最快的时期, 他们的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丰富、复杂。我整理了以下内容“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心得   1、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要和每个幼儿建立最初的情感。许多新生初入园时,总是长时间地哭闹,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其可依恋的对象。心爱的玩具、喜欢的活动、亲近的伙伴。   2、教师要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应努力通过相片记住每个幼儿的相貌和名字;当幼儿来园时,对小班幼儿可用他在家用的小名称呼他,同时今后幼儿每天来园时,教师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归属感。   3、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与揣摩幼儿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当幼儿受挫折时,教师不妨说几句话解围;当幼儿沮丧时,教师要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幼儿疑惑时,教师要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当幼儿自卑时,教师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幼儿痛苦时,教师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 当某一幼儿几经努力仍不被小伙伴们认可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将其优点公布于众……   4、要允许幼儿犯错误。由于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所必需经过的,同时也是很正常的。不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或将幼儿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将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5、教师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不管幼儿的出身如何、性别如何、性格如何、长相如何、聪明与否、听话与否、缺点多少,教师都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这种接纳的态度,会使得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前提。   6、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与幼儿平等相待。与他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教师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揭幼儿的短处,要处处注意为幼儿保住面子。   7、教师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使老师鼓励(抚摸、拥抱、拉手、眼神、语言)与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幼儿将会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舞,使本来很细小的优点变得越来越突出。   8、教师不要对幼儿发火。特殊情况下进行冷处理,尽量避免“气”伤幼儿,以免使幼儿心理产生不安。因为在发火的状态下,我们会失去理智,而做出许多有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来;同时,我们的“发火相”将会深深地留在幼儿的脑海里,使幼儿觉得“某某老师真可怕”,这对幼儿心理的安全,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并且这种消极影响也将会是十分持久的。   另外,我们也不能因少数幼儿不听话而责怪全班幼儿,因为这对所有幼儿来说都是一种伤害。我们“有气”时,要注意发泄的策略,比如,在我实在忍耐不住时,可先暂时停下“教育活动”,待到心平气和时再重新开始进行活动等等,尽量避免“气”伤幼儿。   9、教师在幼儿面前应时刻保持抖擞的精神和愉快的心情。因为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心情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全班幼儿的行为和情绪。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努力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去带动幼儿的情绪,尽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以免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   10、让每个幼儿都有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不同的幼儿制订不同学习计划,让他们每一步都能学会,然后在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学习,这样,让每个幼儿都不断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获得进步,进而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持之以恒。幼儿任何一种(不管是良好的还是不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或改变都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应贯穿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日积月累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所以不要指望只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教育活动,就能改变幼儿的不良心理,或培养出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或改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长远的教育计划。   12、应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融合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去。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节日活动、游戏活动等都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时机。担任各项教育活动组织的教师,在心中应该时刻装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抓住在各项教育活动中的一切教育机会,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持续地发展。   1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及其心理经验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靠老师的单向灌输“教”而出来的,而是在有关活动的感染、熏陶下,在幼儿与周围环境的发生交互作用的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然后逐渐形成的。   14、坚持发展优先和防重于治的策略。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应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心理出了问题的幼儿的矫正与治疗上。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幼儿心理正常健康地发展成长,因此,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幼儿心理健康,必然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心理问题最根本的预防。   15、要有专人负责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关于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理由有二:第一,幼儿的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长及其家庭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幼儿心理上所表现出来的许多心理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庭;第二,当前幼儿的家长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6、教师对有问题行为的幼儿,要进行跟踪观察,建立个案分析。要及时地采取环境干预和行为矫正,尽早让幼儿心理的发展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17、教师要努力追求事业上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教师要对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感兴趣,并不断地从幼儿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体验,因为教师在事业上能否体验到乐趣和幸福,将会影响她们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幼儿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我精心推荐

作业要求:案例分析,根据东东的表现,判断他属于哪种心理卫生问题?

应该是多动症。例如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做某件事情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名词解释   1暴怒发作:儿童在个人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在某20方心理健康:面受挫折又称精神健康,时,出现哭闹是关于保护和增进人的等发泄不愉快的过火行为   2超常儿童:指处于学龄前或学龄阶段,在潜力 创造力 特定学科 领导能力或在演艺与视觉艺术等方面足以证明其有超出同龄儿童能力的儿童。 3发展性语言障碍:是一种由于大脑发育迟缓而造成的语言障碍,可接受性语言障碍和表达性语言障碍 4攻击性行为:指能引起别人对立和斗争的行为。 5广义的心理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心理检查和心理测验。   6心理辅导: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祈求解决的求询者提供的心理援助的过程。   7心理评估: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进行评定   8游戏疗法:指通过游戏活动达成治疗儿童问题的行为疗法。   9阳性强化法:指通过语言 物质等对儿童进行表扬鼓励的方法。   10系统脱敏法:指逐步消除不良条件情绪反应的后序技术   11行为治疗法:应用学习原理以改变或消除不良的行为疾病或症状,并塑造适应社会的.良好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12矫枉过正法:指对某些不良行为采取惩罚措施,以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方法   13投射测验:指给予被评价者一定的刺激,如提问,观看材料,让其自由反映,通过各个投射反映来了解被评价者地个性和心理状态。   14团体疗法:指一个被治疗者在多数人的团体活动中,施以训练或教育达成治疗效果,或集合问题行为发生原因相似的 问题行为性质相近等多数被治疗者,在同一环境中施以同一训练方法   15生活地位:指儿童基于沟通与脚本基础的自我价值与他人价值的综合感受。   16生活脚本:生活安排了个人从幼年时期挑选出来的的儿童自我状态,而且绝大部分的信息都是个人处于儿童状态时接受父母所给予的评价而来的   17社会兴趣:指的是一种想要与人亲近,归属,参与及合作的状态。   18适宜环境:指适合学期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并能促去心理健康的环境。   19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身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   21学习经验:93指儿童在学前阶段托幼机构应提供的课程成为孩子的经验,这些经验的提供有助于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并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22生命风格:个体不断前进达到目标时的一种特有方式和习惯反应。   23融合班:将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置于普通班级学习的形式。   24开放性空间:教室中每一视觉分化得很清楚,如用不同颜色或地板升高区隔,以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

幼儿心理卫生小常识

1. 儿童卫生知识 快乐心情 健康行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供稿)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在这一天,各国 *** /卫生部门向大众宣传精神卫生科普知识,以唤起人们对精神卫生的重视,改变人们对精神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促进人们积极地追求精神健康,并向精神疾病患者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 精神卫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健康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应保持生理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人们通过精神活动来完成他们自身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功能,一个人精神平衡,他就能更有效地应付生活压力,更富有成效地进行学习或工作,并更好地对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因此,精神卫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我们立足于社会、幸福生活和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值得追求的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精神卫生”的涵义是什么?“精神卫生”与“心理卫生”是什么关系? 英文中有一个词是mental health,“mental”即心理或精神,mental health即心理卫生或精神卫生。因此,心理卫生即精神卫生。人们往往喜欢谈“心理”问题而回避“精神”问题,觉得前者意味着“科学”、“时尚”,是正常人的话题,而后者可怕得很,与“疯子”、“神经病”等令人感到耻辱的形象有关。 这其实是一种不科学、不正确的习惯意识。 完全的(或称积极的)精神健康(positive mental health)与精神障碍/精神疾病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两极。 多数相对精神健康的人,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精神卫生问题(或称心理卫生问题,mental health problems),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人际关系,比如妨碍潜能的发挥、处理挫折的能力、适应与调节能力、以及对情感的良性体验等,从而致使主观满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陷入心理困扰和痛苦。但精神卫生问题并不构成精神症状和诊断为精神障碍,最普通的例子如自卑及其影响,最极端的例子如自杀企图以至自杀行为。 而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一个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概念,与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是同义词,指精神活动的异常成为精神症状,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造成主观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最终符合现行诊断标准中某类障碍的诊断。现行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的精神障碍就有10大类300多种。 在我国,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精神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精神障碍和自杀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20%,居各类疾病之首。 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国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患者约有1600万人,近10年全国安康医院累计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75000例(有杀人行为者占30%);部分地区60岁以上人口中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6%-8%;全国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农村年轻妇女自杀率居世界首位;在较重灾难的受灾人群中,可持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为9.4-43%。 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即将到来。 在我国,2004年的主题为:“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专门为此题词:“愿全国青少年的心理充满阳光--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今年之所以取此主题,是因为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而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也确实令人堪忧。 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如果再加上28岁或35岁以下青年人的情况,这个数字将更加触目惊心。 具体来说,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以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为特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患病率即为(5.07±1.70)%,据估计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且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瘾/吸毒、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群的5-10倍;以不服从指挥、向规则挑战和对他人抱有敌意为特征的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患病率为8%。 在大学生中,16.0-25.4%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近两年来,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6.4%大学生有网络成瘾。 根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学生10年中辍学原因的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为传染性疾病,而1982年以后则为精神障碍。并且,精神障碍有上升的趋势。 如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1984年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8.3%,1993年为10.9%,1998年全国十二城市的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3.4%,2002年北京中关村地区部分重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8.2%,并且主要以焦虑、抑郁等行为的增多为主。 为了使儿童青少年不出现精神障碍,都有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行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及所有关。 2.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 你家宝宝有点暴力倾向噢,呵呵 平时宝宝情绪怎么样呢?如果是大多数时间这个表现,应该不是什么好现象。平时你们多陪陪她,和她一起玩,小孩子也需要沟通感情的。听听音乐比较欢快的轻音乐给她听听,他平时喜欢玩什么?你们多观察下,了解下他为什么会不开心。小孩子闹情绪也有他的理由的。我家宝宝14个月了,平时就贪玩,只要她不开心一哭就哄她看狗狗,她特别喜欢狗狗,但是近了就怕。 呵呵,小孩子虽小不懂事,但是他也能知道你关不关心他,也有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噢,我也是做妈妈的,只能给你说说我的想法。 3. 幼儿健康教育小常识有哪些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涉及的内容很广,总的来说,它包括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两大方面的活动内容。 (一)身体保健活动的主要内容 1.生活习惯和能力。包括盥洗的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穿脱衣服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保护个人和周围环境清洁卫生的有关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生活作息的有关知识和习惯,学习习惯,饮食卫生 的习惯,坐、行、站、立的正确姿势,等等。 2.饮食与营养。包括饮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常见食物的名称及其营养知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膳食平衡的简单知识,等等。 3.人体认识与保护。包括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其主要功能,保护器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和态度,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治疗,常见外伤的简单处理知识和方法,预防龋齿及换牙的有关知识,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等等。 4.保护自身安全。包括生活安全常识,活动安全常识,药物安全常识,应付和处理意外事故的简单知识与技能,自我保护能力,等等。 (二)身体锻炼活动的主要内容 1.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及有关知识,体育运动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等等。 2.身体素质练习。包括平衡、协调、灵敏、柔韧、力量、速度等身体机能练习。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涉及的内容很广,总的来说,它包括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两大方面的活动内容。 (一)身体保健活动的主要内容 1.生活习惯和能力。 包括盥洗的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穿脱衣服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保护个人和周围环境清洁卫生的有关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生活作息的有关知识和习惯,学习习惯,饮食卫生 的习惯,坐、行、站、立的正确姿势,等等。 2.饮食与营养。 包括饮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常见食物的名称及其营养知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膳食平衡的简单知识,等等。 3.人体认识与保护。 包括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其主要功能,保护器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和态度,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治疗,常见外伤的简单处理知识和方法,预防龋齿及换牙的有关知识,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等等。 4.保护自身安全。 包括生活安全常识,活动安全常识,药物安全常识,应付和处理意外事故的简单知识与技能,自我保护能力,等等。 (二)身体锻炼活动的主要内容 1.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及有关知识,体育运动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等等。 2.身体素质练习。 包括平衡、协调、灵敏、柔韧、力量、速度等身体机能练习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等等。 3.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练习。 包括模仿操、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口令、信号与动作,列队,变化队形,等等。 在选择和确定各年龄班的健康教育活动内容时,由于各年龄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因而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的侧重点和具体的教育活动内容都会有较大的差异。 例如,在人体认识与保护方面,各年龄班的教育内容分别是: 小班:身体主要外部器官的名称、主要功能及简单的保护方法,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简单知识及态度,等等。 中班:身体主要内部器官的名称、主要功能及简单的保护方法,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和态度,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态度及行为,处理常见外伤的简单方法,有关心理健康的最简单的知识,等等。 大班: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换牙的有关知识,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和方法,等等。 再如,在队列队形练习方面,各年龄班的教育内容分别是: 小班:立正、稍息、看齐、齐步走、跑步走、立定、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形队,等等。 中班:立正、稍息、看齐、原地踏步、齐步走、跑步走、立定、听信号切断分队走,等等。 大班:立正、稍息、看齐、原地踏步、齐步走、跑步走、便步走、立定、向左(右)转、左(右)转弯走、听信号左右分队走等等。 4. 幼儿健康教育小常识 幼儿健康教育小常识 一、损害小儿免疫力的膨化食品 薯片、虾条之类的膨化食品以价格便宜,口味甜美等特点成为儿童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但大多数家长都不知道,这一类的食品其实是没多少营养价值可言的垃圾食品,而且这一类的食品里面含大量的铅,长期食用,铅蓄积过多会损害儿童的免疫系统造成易反复性感冒咳嗽,损害儿童的神经系统造成儿童智力发育迟缓,损害儿童的消化系统造成食欲降低。膨化制品还会 *** 儿童的咽喉部,造成某些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咳嗽加重,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尽量让孩子不吃或少吃此类食品。 二、无营养价值又会致死人命的果冻 果冻也是儿童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但果冻里面除了有凝胶、香精、色素外,没任何营养价值,甚至连糖分都很少,是名副其实的垃圾食品。而且果冻最大的危害就是一旦儿童误呛入气管就很难取出,最终会导致死亡,我国每年都会有多例儿童死于果冻之下。儿童天性好动,爱说爱笑爱哭闹,儿童在吃东西时很容易呛咳,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远离无营养的果冻杀手。 三、对健康不利的巧克力和糖块 很多家长认为巧克力是高营养价值的食物,他们不知道如何判别食品营养价值的高低,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食品里面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牛羊肉、牛奶、海产品等类的产品因为高蛋白含量成为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巧克力属于高糖高热量的食物,但其营养价值却不高,长期食 用会使孩子发胖,胖并不等于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讲反而不利于健康。尤其是在孩子感冒期间,吃巧克力会使孩子的痰液变的粘稠不容易咳出,因此感冒期间不要让孩子吃巧克力和糖块。 四、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专门的会议讨论关于滥用抗生素的问题。 椐研究表明,预计到2015年,地球上将会出现某些无敌细菌,将会出现 患者无药可用的情况。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中国是滥用抗生素最严 重的国家,就在今年,在济南的大医院中已经提前10年出现无药可用的 现象了。不过家长朋友也不要对未来丧失信心,中国有其他国家无法比 拟的优势,我们有几千年的中医中药治疗经验,能达到西药无法达到的 治疗效果,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是完全可以保证孩子有个健 康的好身体的。 五、发烧,不当退时不宜退;激素,能不用时就不用 现在的家长基本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自己的孩子发烧时恨不得一针就把孩子的烧退下去,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没有必要的。发烧也分很多种,有很多发烧尤其是低烧也是有益的,一般来说,不超过38.5度的烧不要退,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的结果,强行把烧退下去的同时也是把孩子的免疫系统强行镇压下去了。有些情况下孩子发烧是正常的,并不是病,不一定非要打针输液,尤其某些医生在给孩子退烧时不合理的使用激素那更是不可取的,经常使用激素会使孩子的免疫力越来越低,而且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5. 怎样做好幼儿心理卫生保健 要做好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必须要有细心和耐心,观察和了 解幼儿期的心理特点,在新生人园前,教师要记住每个幼儿的姓 名。 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应努力通过相片记住每个幼儿的相貌 和名字;当幼儿来园时,对小班幼儿可用他在家用的小名称呼 他,同时,今后幼儿每天来园时,教师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 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幼儿建立 最初的情感。要关注每一个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 教师要善于观 察与揣摩幼儿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 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还要防止和改变幼儿胆怯、懦弱的异 常心理,要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尽可能的正确引导、要帮助 幼儿克服任性、固执的不良性格。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幼儿 良好的智力和非智力品质,为幼儿今后更好地学习、发挥特长打 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6.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来源:童讯网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形成无意识。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一、环境适应教育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走出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广阔。当然外面的环境与家庭小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环境适应教育,让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培优班、青少年宫、图书馆、公园、商场等环境。 二、人际关系教育 随着幼儿生活环境的扩大,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要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亲子关系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等。 三、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入园之后,学习就是幼儿的一大任务了。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而产生了学习困难,因此,必须加强针对性教育。 四、情绪情感教育 3-6岁的幼儿,情绪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如何发展积极情感,避免消极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幼儿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困难与情绪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幼儿! 7. 简述幼儿园健康管理的内容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既包括卫生保健本身的内容,如对环境的管理、对幼儿健康的管理、对幼儿生活的管理,也包括卫生保健教育指导。 一、环境管理 人自生命的开始直到死亡,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人与环境有着紧密的、不可脱离的联系,环境是人类生存条件的综合。幼儿易受环境的影响,这是因为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尚处在最初形成之中富和谐、愉快的环境。 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活,他们的成长与受教育才能得到基本保障。反之,过差的环境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首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创造良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 环境指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居住环境、饮食条件、各种物质材料和用具等,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备条件;精神环境包括生活氛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环境中的道德水准与文明程度、幼儿园的园风、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及品德修养。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应根据各地实际和园所条件,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室内外环境,使国合、场地、设施等符合安全、卫生和教育的要求;创设净化、绿化、美化和儿童化的环境,如较宽敞的场地、活动室采光、通风、桌椅等,适合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 随着“健康”概念的扩大,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不仅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还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使幼儿能在愉快的氛围中生活和学习。 教师要给幼儿更大的创造想像空间,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让幼儿在充满友爱、轻松愉快、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成长。 (二)环境的维护和保护 良好环境需要得到维护和保护。 房舍、设备和家具要及时维修,大型玩具要有专人定期检查、定期维修,以免发生危险。注意保持场地清洁,及时清除污物,经常清扫尘土、积雪和落叶等,天气干燥时宜洒水清扫,避免尘土飞扬,影响幼儿的健康。 幼儿园应当建立室内外环境的清扫制度,可以采取责任到人、分片包干的办法,并定期检查,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卫生、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更多地是指对幼儿个体健康的保证,主要包括疾病预防、身体锻炼、心理健康、健康的检查与评估等方面。 幼儿的健康与幼儿园对健康的管理关系密切,一般而言,重视健康管理的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做得都比较好,幼儿健康的达标率也较高。可见严格健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疾病预防 幼儿园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建立预防接种、消毒隔离、体格检查、环境和个人卫生等制度,完善各种防病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幼儿的免疫力,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幼儿年龄小,抵抗力弱,容易感染传染病。 幼儿园孩子过着集体生活,彼此接触密切,一旦发生传染病,容易爆发和流行。因此,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是幼儿园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1.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病人和可疑者,管理控制好传染源,这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这样做可以使传染病局限于少部分幼儿或个别幼儿身上,不致造成流行、幼儿园要加强晨、午、晚间检查。 幼儿及工作人员在进入幼儿园之前,都必须进行体格检查,并且要调查是否与传染病患者有过接触,以及在传染病后是否已过隔离期等。每年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发现病人或带菌者,应延缓入园或隔离治疗。 2.切断传染途径:要及时经常地采取有力措施,使病原体无法侵人人体;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尽量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在幼儿时期就应培养幼儿用鼻呼吸的卫生习惯;处处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3.提高幼儿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在幼儿园要加强执行生活制度,使幼儿生活有规律。 保证幼儿膳食质量;让幼儿尽量多在户外活动;室内要有合理的通风换气制度和设备;要利用自然因素日光、空气和水进行锻炼,提高幼儿机体的抵抗力;要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和各种疫苗的有效免疫期定期对幼儿实施预防接种,以提高幼儿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并建立预防接种卡片制度,以便掌握易感的幼儿。 4.加强对幼儿家长的卫生宣传教育:保育员要经常向家长进行卫生宣传教育。 此举不仅可以使家长了解预防疾病的知识,还可以让家长重视幼儿集体预防的要求。此外,家长也有责任向幼儿园说明家庭中已有某种传染病患者,及时对这样的幼儿进行隔离观察,以免传染病在幼儿园中流行。 (二)身体锻炼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组织发育得都不完善,调节机能较差,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差,容易因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影响健康。因此,引导幼儿科学地锻炼身体成为卫生健康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 幼儿的体格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注意掌握运动量,锻炼强度和持续时间要由小到大,逐步加强或增加,要持之以恒,逐步形成动力定型;要注重采用多种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锻炼方式,将锻炼与生活相结合,动作训练与游戏活动并举;要注意提高锻炼的质量,运动量既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控制和调整好幼儿的运动量,逐步增进其活动水平和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心理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8.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和小常识 心理健康小知识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