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品牌

阅读 / 问答 / 标签

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学校品牌塑造视域中的校本课程改进

  校本课程是中小学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学校品牌影响力,满足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通过不断改进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是重要途径之一。而对校本课程进行系统改进,就要明确本校校本课程现存问题,进而制定今后的发展措施。      一、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品牌培育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学校现有校本课程进行系统改进,对于处于品牌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学校而言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1 对于学校品牌尚不明确、处于品牌初创期的学校而言,特色化校本课程可以发展为课程项目品牌,也可以作为学校整体品牌定位的出发点   目前,有一些校长学校品牌意识淡薄,没有挖掘出自身学校品牌理念识别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更缺乏为品牌塑造提供支持的制度、措施、操作方法以及良好的内外部行为体系,形象体系方面不完善或者完全没有,也就是缺少对品牌理念、行为和形象三方面的设计,这些就是没有品牌的学校。如果这类学校已经形成一些特色品牌校本课程,并在一定区域产生了影响力,可以将这类校本课程的特色上升为整个学校或某些项目品牌定位的出发点。   2 对于已经形成学校品牌思路、处于品牌成长期的学校而言,主题化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品牌培育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有些学校的教育品牌已经迈入成长期,已经成为学校发展中具有一定口碑与影响、具有特定质量水准与文化底蕴及识别符号的一种重要无形资产,学校特色已经成长为学校品牌,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成为教育行业办学质量的代表,学校教育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对于这个层次的学校而言,如果学校能够围绕自己业已形成的品牌特色定位,搭建对应的主题化校本课程体系,课程成为将品牌理念转化为教师和学生具体言行的重要载体,那无疑将使得学校品牌更加立体、丰满。   3 对于学校品牌已形成一定知名度、进入成熟期的学校而言,系统化的校本课程体系能够使得学校品牌得到进一步扩张、维护和创新   这类强势品牌的学校一般表现为:建校时间长,经过长期的办学和实践,学校品牌在一定范围内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但随着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品牌的同质化日益明显,如何保持和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已成为这类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围绕办学理念打造系统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得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在学生课程中有所延伸,通过显性课程,让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真正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则是学校品牌迎来新的春天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可以说围绕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一个与之密切关联的系统化校本课程体系,是成熟期学校品牌走向扩张、维护和创新的必然选择。      二、学校品牌视域下校本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校本课程种类凌乱,缺少品牌意识,与学校品牌建设内在联系不够   这属于校本课程外部整体规划和设计的问题,主要是指校本课程的整体建构逻辑及其与学校愿景、办学理念的匹配性,具体表现在各个校本课程科目散乱分布、自由发展,缺少前期规划和系统构建;校本课程特色与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之间缺少内在关联。有些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动辄几十门,但是,这些课程要么是为满足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兴趣而开设的,如动漫、篮球、流行音乐鉴赏、电影鉴赏、街舞等等;要么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和技能拓展开设的,如思维规律与化学学习、热点问题与现代生物技术、中学物理基本解题方法、英语诗歌等等;要么是一些特殊才艺的教师为学生学习一些技艺提供了课程平台,如茶艺、十字绣、厨艺、纸绢花等等。但是,这些种类的校本课程与学校的品牌理念缺少内在的联系,无法为学校品牌的塑造提供坚实的课程基础。      2 校本课程开发质量不高,不能形成品牌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处于低质量、低水平状态,无法构成品牌课程。造成这种结果,一是可能由于教师方面的原因使得校本课程实施效果不佳,例如,教师流动率高,经验传承不易;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同与知能不到位;教师兼任多项行政工作,无暇从事课程研究与发展;教师课程规划、设计、发展能力不足,对课程革新冷漠或抗拒改革。二是可能由学校课程管理问题造成,例如,课程发展组织流于形式,未能正常运作,功能不彰;学校本位意义含混,流于校长本位、专家本位或他校本位;行政支持不足,经常出现教学配合行政,甚至行政干扰教学;经费匮乏,学校的资讯设备、教学媒体、图书设备等教学资源不足,不利于课程实施;未能建立支援与咨询渠道,社会资源的介入较少;未落实课程评价环节,故无法追踪课程实施成效及做好课程质量管理机制。这样一来,就使得有些学校虽然能从自身办学理念和特色出发,构想出极为适切的校本课程体系,能够很好地凸显学校的品牌,但是,由于学校师资、管理水平和物质资源的限制,却无法将这些课程付诸实施,或者在开设了一段时间课程之后而又不得不取消。这说明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没有在这些学校形成制度化,缺少制度保障,使得一些课程难以获得长期的物质支持;另外,开发某门课程往往会变成某一位老师自己的事情,而团队的智慧没有发挥作用,导致一门课程由于个别教师的调动而不得不取消。      3 现有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不能满足学校品牌建设的需要   有些学校已经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如自我成功教育、创新教育、活力教育、爱心教育,但却缺少实现这些独特办学理念的专门课程体系,结果往往只能让办学理念停留在校长或者管理者的口头上,无法真正体现在教育对象的言行之中,也就无法考察这种办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有效性。课程是将学校办学理念转化为学生行为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很多学校虽然经过梳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但这些往往止于学校的文件和校长的言传,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实际办学行为还是两张皮,要想克服这种弊端,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就是按照学校的办学理念构建并实施独特的校本课程体系,这一体系不但包括特色化的校本课程,也应该包括国家和地方课程按照自己学校办学理念的校本化实施。      4 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之间缺少有机融合   学校品牌塑造需要整个学校课程体系的支撑,不仅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以核心办学理念为统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也需要考虑到学校办学理念是否在课堂落实,使其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都有所体现。校本课程需要根据本校教师能力和学生需求进行因地制宜的开发,除此之外,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也应该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但是,目前一些学校只是基于应试的需要开设了一些学科拓展类的校本课程,对于地方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地方课程也只是机械化地教授,没有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与本校教师特点、学生需求现状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将本校的品牌理念作为三级课 程的结合点,实现三级课程之间有效融合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使命。      三、学校围绕品牌塑造进行校本课程改进的措施      1 根据办学理念或学校愿景,明确校本课程系统构成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内涵确定校本课程体系的构成,使得校本课程建设足以支撑学校品牌愿景的达成。一所学校打造校本课程体系的主旨应该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愿景相一致,只有这样,校本课程建设才能服务于学校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愿景乃是一个国家、地方、组织、学校或个人,衡量、斟酌本身内外在条件和属性,为其未来发展所勾勒的可达成前景、愿望或较长远目标。它是引导组织行动的方针,形塑组织形象的指针,凝聚组织成员力量的催化剂,更是组织追求进步并赖以永续发展的凭借。现代化的组织和学校均须建构其特有的愿景。学校课程的发展,亦须先建构学校的愿景,以作为凝聚教师力量的催化剂,并作为学校课程规划、设计、实施和评鉴的指针。因此,校本课程的发展,应植基于学校现状情境的分析与学生需求的评估,并要配合学校特色与愿景的发展,拟定课程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构成。根据学校发展愿景和办学理念,重新确定本校重点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构成,描绘整体性的校本课程蓝图。整体性的校本课程蓝图融合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带动学校进步最为直接。将学校的发展愿景融入到整套学校课程就是整体性校本课程蓝图的由来。若只针对一点学校特色而放进其中一个学科领域则属局部性的校本课程。两者都有帮助学校改进的可能,但先从整体进行设计,再找出优先发展的校本课程科目,相对较好。   为此,学校全体人员需共同反思这样三类问题:(1)学校目前的办学理念是否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是否为大家所接受?是否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2)目前学校的三级课程系统发展态势如何?特色的校本课程有哪些?校本课程是否已经形成体系化?是否还存在课程缺失?(3)办学理念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何?校本课程系统是否与办学理念相契合?是否有助于将学校办学理念加以落实?   在这个过程中,校长要充分重视教师、学生和家长多元主体的充分参与,充分激发他们参与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他们充分表达和沟通的机会,最终的决策必须获得大多数成员的认同,这些都会大大提高以后的课程实施效果。      2 梳理现有校本课程   在确定办学理念与校本课程体系的关联之后,我们就需要从校本课程服务于学校品牌塑造的观点出发,审视一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梳理本校现有校本课程发展状态,考察现有校本课程的数量、质量及其与办学理念或品牌愿景的符合程度,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单一课程与校本课程体系主题的一致性程度,可能存在这样三类课程:一是能够紧扣主题,与学校办学理念联系紧密的,可以称为“核心课程”,这类课程需要重点发展,在师资和设备上都要给予充分支持,争取将其发展为品牌课程;二是与品牌愿景没有太多联系的,但目前课程发展态势较好,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欢迎,这类课程有希望发展成为“品牌课程”;三是与校本课程体系主题相去甚远,且教学缺少特色,课程反响平平,这类“外围课程”没有太多继续存在的必要,需要裁剪掉。   在梳理现状的基础上,接着就需要对学校整个校本课程进行重新的系统构建。也就是说,根据本校核心办学理念对学校现有的校本课程进行分类整理,确定各个具体课程与校本课程体系主题关联程度,从而知晓目前的主题化校本课程系统架构中还需要开发哪些空白课程来深化主题,还需要改进哪些现有“核心课程”来支撑主题,有哪些特色课程是有希望发展为“品牌课程的”。总而言之,为了校本课程系统的主题化建构,需要学校开发空白课程,提升问题课程,形成品牌课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确定需要重点攻坚的几门课程和相应负责人员,力争早日将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培育为品牌课程。      3 优先发展“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升”作为优先发展项目,这是根据校本课程改进目标的轻重缓急和资源运用的可能性而确定的,教师课程技能、激发教师参与改革意愿、考量教师教学负担、正视教师文化的影响力以及促成教师间的合作是学校发展课程的必要条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提供机会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获得成长,如开展以“校本课程开发、教材编制、实施评价”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借助电脑对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技能”方面的校本培训,学校还需要为教师建立支持与咨询渠道,确立定期集会研讨的制度,及时与教师进行开诚布公的观念沟通。      4 采取有效的实施策略   (1)领导带动。有些学校的主任、组长等负责人,为了减少教师疑虑、降低教师的抗拒心理,自己率先熟读校本课程开发等相关材料,然后再抓住要领予以归纳、简化,用教师能理解、接纳的方式,一步步带着教师一起讨论、一起发展课程。   (2)骨干示范。有些学校打造出一批骨干教师,借由这些教师来逐步成立核心发展团队,待团队气氛与共识酝酿出来,自然就容易建立合作机制来发展校本课程。   (3)组织保障。当初为了响应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开设校本课程的政策要求,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成立了类似课程发展委员会的组织,但是,并不是每一所学校的课程组织都能真正发挥作用,大多数学校只是徒有虚名。学校在组织重构上要重视课程发展委员会,厘清它和行政会议以及教务会议的差异,真正发挥其规划和实施学校整体课程的作用。   (4)重点攻坚。学校要注意集中有限人力重点开发几门课程,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力争打造几门品牌课程,培养几位名师,使得本校的几门特色校本课程或与办学理念紧密相联的校本课程系统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加强监控   在整个课程改进的过程中,还需要全程监控各个改进环节,提高课程管理水平,保证校本课程得到确实有效的改进。里程碑式管理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监控管理手段。里程碑是一个目标导向模式,它表明,为了达到特定的里程碑需要完成的一系列活动。里程碑式开发是通过建立里程碑和检验各个里程碑的到达情况,来控制项目工作的进展和保证实现总目标。例如,有些学校的课程领导人员,先规划出全学期的课程发展进度管理表,订出每一次课程发展委员会开会的预定任务进度,而开会时也能先抛出一些会前准备好的构想或点子,然后要求参与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让每一次会议都有一些具体的成果。到每个时间节点上,也会让教师们如期提交出相应的成果,保证校本课程改进能按计划推动下去。      (责任编辑 关燕云)

什么是学校品牌?为什么要创品牌?如何创品牌?

品牌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作为一个学校品牌应该说是一种学校文化。学校品牌是指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是指具有一定知名度、赞誉度的学校综合内涵的概括,凝聚在学校的名称、标志和教学设施、师资、校园文化等要素,它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品质、教育特色、经营机制以及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剖析一所品牌学校的内涵,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三个构成要素:办学理念、教育品质和积淀而形成的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在这三者之中,办学理念是学校品牌的灵魂,教育品质是品牌的支撑,校园文化则是品牌充足的底气。办学理念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品牌学校的办学理念应是先进的、独到的,是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没有先进独到的办学理念作引领,就难以形成一所真正的品牌学校。教育品质是具有一定品格的教育质量,或者说是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品格。学校对教育品质的追求集中体现为学校的校风、校训。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它体现着学校的个性和品位,蕴含了学校的历史和传统、精神与思想,彰现出学校教育的品质和独树一帜的教育特色。学校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硬件资源和软性资源。硬件资源是校园的基础建设及设施的完备,这方面在萧山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大部分学校都不成问题;软性资源是以人和文化为中心的精神塑造和指导,这却是独一无二,难以模仿的。品牌建设,是学校核心竞争力软性资源中的重要一环。当同一区域学校基础建设都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学生、家长及社会就会减淡对硬件资源的兴趣和考虑,而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关注校园文化和美誉度。(一)品牌,是学校软性竞争的内驱力一个学校自从创建招收学生后,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了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无论是好是坏,还是有意无意,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印象,继而这个印象就会被社会认可,这个印象就是品牌的雏形。作为一所学校,对外要说什么?说的是本校的实力和感情,实力与感情的结合即是学校的综合能力及文化底蕴。综合能力和文化底蕴达到什么程度,就决定了社会对学校的了解程度,也就决定了学校口碑(品牌)在社会认可中的厚度,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就可铸就一个品牌,品牌也就成为了学校软性竞争力对外张扬的内驱力。(二)品牌,是学校软性竞争的永动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凸显部分是对硬件或是软件中的某一因素坚持的结果。有些学校办学时间不长,但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办学理念的坚持,使得良好的教与学的和谐关系、师生共同专业成长成为了学校软性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也成为有口皆碑的品牌学校。而要社会认同并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就需要不断的持续宣扬,于是这些办学理念就回响在了我们耳边,这些品牌学校的名字就烙进了我们心里,品牌就成为了对外张扬的因子,成为了学校软性竞争力的招牌,而在招牌背后如果没有办学理念、教育品质、文化积淀的坚持和不断提升,品牌就无从谈起。(三)品牌,是学校软性竞争的扩张力学校品牌塑造开始崛起,通过品牌概念增加竞争能力、实现同类学校差异的突破成为名校,品牌就又会反过来扩张学校影响力。当学校软性竞争力顺产品牌之后,品牌的成熟开始反哺学校软性竞争力。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可以为学校创造发展契机。学校形象好,容易获得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师生的认同,它可以优化和拓展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盘活办学资源,为学校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它既是无形的精神财富,通过适当的方式,又可以转换为有形的物质财富,从而促进学校在良性循环的状态中不断优化,在这种品牌效应下,办学效应,师生生命成长效应,服务家庭效应以及一切社会综合效应,都会明晰地凸显出来。(一)找准品牌定位定位是生命,我们常说: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确定定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什么是你学校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要找准品牌定位、树立共同愿景,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首先要转变思维范式和管理哲学。应将组织视为是由具有丰富个性的个人有机组成的。应该尊重关心被领导者,把他们视作改进组织的知识源泉、创造力源泉、以及能力源泉!并让学校成员充分参与学校愿景的创造、维持、演变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视学校愿景为个人发展的生命线,为达到学校教学目标而热情饱满地工作。因为教师们觉得自己属于一个充满意义的整体,可以通过自己的贡献来实现所追求的价值。品牌学校建设的核心所在就是学校中人的价值观念。作为品牌学校管理者,他首先应该具有自己所信仰的教育价值观,并注重对学校教育价值观进行道德管理,帮助组织成员在共同愿景的凝聚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这样,通过学校文化的提升,树立育人的核心价值观,学校品牌的定位才真正符合教育本性。(二)制定品牌战略要打造学校品牌,就一定要把学校战略变成学校形象。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就是要在科学合理进行品牌定位后,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基础上,制定出有利于学校品牌建设良好的组织氛围和外部环境的具体实施方案、步骤和策略;从独具特色的建筑布局、数字化的图书馆、先进的实验室、网络化的教学管理系统等,到校徽、校服、校歌、信纸、资料袋等都将更好地将学校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通过形象符号传达给学校师生以及社会大众。此外,设计一系列活动如公关、展示、宣传活动等,将这些统一定位的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学校标志、标准字、标准色、通信用品、人员服饰、宣传标语及凝结在全体师生举止言谈中的学校形象向学校成员和公众进行传播,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品牌名字要设计好,标识也要策划好,要考虑到视觉体系、外观形象、品牌联想、拟人化联想、拟物化联想等,都要专门策划设计。(三)加强品牌推广学校品牌形象树立先要从内部做起。学校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组织氛围是赢得公众信任和美誉的基础,也是对外推广品牌一系列活动的基础。学校品牌并不只是每日挂在口中的口号,书写下来的战略规划,而是深入学校师生价值观之中的,在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的践行过程中,通过自然而然的行动表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它是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品牌对内推广就是致力于在每个学校成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打上学校精神的烙印,这个烙印甚至要影响他们一生,由此成为学校品牌最生动的宣传者。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需要全体学校成员的共同努力。学校形象的塑造与整合,对外的公关也必不可少。适当的品牌宣传,如成立专门的宣传机构,利用各种机会,如校庆、交流会、总结表彰大会、教研改革、招生和毕业信息发布等,可以使社会了解和关心学校。并使学校的成绩等为政府和公众所知晓,赢得更大的知名度与声誉,从而获得学校建设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以及政府和公众的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学校品牌的宣传包装要多种媒体、多种方式共同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除了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报纸、广播、电视之外,还要使网络平台凸现其传播优势。(四)注重品牌内涵用学校文化和教学质量塑造学校品牌。学校品牌的内涵核心是该校的文化品位,培植独特的学校文化的过程也就是创建学校品牌建设的过程。走进一所学校,你首先看到的是一种外在的环境文化,然后你会发现该校师生说话做事的态度和方式,这就是一所学校文化的外在显现。品牌的打造,离不开教学质量,也就是说,构成我们称之为品牌的核心因素是产品的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质量既是构成品牌的核心因素,又是品牌的根本标识。作为以人的再生产和再创造为目的教育,归根结底是目标的对象化过程。目标就是质量。学校教育则是办学目标的对象化过程。对象化的过程也就是品牌形成的过程。对象化的结果则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上。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个学校能否成为品牌学校,主要看它的学生与教师的身心发展水平,而这中间学生又是最主要的。一所学校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没什么两样,叫什么品牌学校?(五)打造品牌师生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不同于工厂、医院、商场、政府等其他任何一个组织。因此,学校品牌与其他组织品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品牌主要人的品牌!人的品牌形象是学校品牌形象最有说服力的因素。1、培养名生一所学校是否有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去查看是否培养了多少杰出的学生。杰出学生也是一种学校产品品牌。成功学生形象是学校品牌形象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校风校纪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学生身上一览无余。有一位老校长感慨地说:评价一所学校,其校风校纪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只要站在校门口看看学生的上学和放学就知道了。他们的言谈举止、精神风貌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最好说明。学生不仅包括在校学生而且包括已毕业了的学生,即校友。他们总是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方面,或为学校品牌添光,或为学校品牌抹黑。如果一所学校的学生考试成绩优、竞赛获奖多、处处讲文明礼貌,时时注意社会公德,杰出校友多,那么,社会公众对该校一定会有更多的赞扬和肯定。为什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如此有名?名在哪里?名在他们的学生,而不是别的。这些学校正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学生,才得以声名显赫的。所以,学校的财富,不在于它的设备和校舍,而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2、造就名师名师工程对任何学校都是至关重要的。名校培养名师,名师造就名校。谁拥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谁就拥有高质量的教育,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评价一所学校,总是注意评价它的师资队伍状况。因此,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师的敬业精神、学识水平、师德修养,教师的人际关系、仪表仪态乃至言谈举止,都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着学校品牌形象。不仅仅是教师,学校形象还涉及到每一位干部职工。从门房的保卫到厨房的工友,从办公室的接待员到图书室、实验室的管理员,他们的素质状况、工作质量都与学校品牌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教育无小事,即使是端茶倒水、迎来送往、接听电话等都反映着学校品牌形象的好坏。3、发展名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思想的源泉,一个好的校长就意味着一所好的学校,在打造品牌学校的过程中,校长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校长及其一班人的形象,尤其是校长的形象,是学校形象的关键要素。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内全面负责,对外全权代表学校。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其形象的好坏,不仅仅属于他个人,而是与一所学校密切相关。做一个有思想敢标新的校长是打造品牌学校的前提。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学校往往是校长办学思想最好的诠释。校长的办学思想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它是校长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充分考虑和占有学校现有办学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整合校长的独特个性,逐渐明晰起来的。综观许多名校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都有一任或几任有魅力的德高望重的校长,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名校造就名校长,名校长成就名校。(六)完善品牌创新学校要长期维持其品牌,保持其活力,就要不断进行品牌创新。在成为品牌学校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管理者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着力于建设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共同愿景,在此基础上,形成内外一致的,由内向外辐射的文化场,打造学校文化品牌。但这个品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也要进行创新。创新是学校实施品牌战略的不竭动力。所谓创新,就是逐步体会前人观察事物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框架,不断获取前人遗留下来的认识成果,再以此为背景、为基础、为线索,对自己已建立起的思维框架进行反思批判,并形成另一套可更好解释世界的构架、范式之时,才叫真正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无比艰难的过程,只有人才是对组织、对自己不断进行反思并创新的主体。只有形成创新的文化,主动地影响其成员的学习,学校组织才是不断发展、自我超越的,这才是一所学校保持优质品牌并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好的学校品牌形象可以为学校增强教育能量。一所校容美、校风好、质量高、声誉佳的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师生置身其间,在长期的熏陶感染中,行为得到规范,心灵受到陶冶,素质不断提高,相互之间产生正强化。总之,在当前教育资源高度趋同、教育供求开始逆转的情况下,品牌建设已显得非常必要!现在正是打造学校品牌的最好时机。学校的竞争已经由简单的量的竞争转变为质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