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

阅读 / 问答 / 标签

概念隐喻和隐喻有什么区别??如果我要做一个有关猫的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可不可行?求指教~

答主,我觉得你在追问的回答中将两者说反了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研究生的区别,翻译理论与实践 和 英汉对比与翻译。

英汉对比与翻译主要是从语言本身对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和分析,比如要设计语法、句法、语用、等方面。相对抽象,比较理论化。英语翻译理论和实践主要是学习翻译理论,分析翻译技巧等。

称谓语算不算英汉对比的范畴

算。由于英汉语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血缘关系以及文化价值取向,因而使得中英文化中的称谓语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异。1不同的社交称谓语体现出两种文化中不同的礼貌原则。礼貌是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一个民族使用什么样的礼貌称谓取决于该民族语言的特点和文化的传统习惯。讲貌尚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向来遵从“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以及“卑己尊人”的礼貌原则。要做到以礼待人,称呼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汉语的亲属称呼也讲究长幼尊卑之分,特别是对长辈,交谈双方必须使用恰当的称谓,如大哥、二叔、三姨等,这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同时,除了朋友之间,上级对下级可以直呼其名外,其他人的名字都不能直呼不讳,甚至给孩子起名也要特别注意不要与长辈之名同字同音[3]。而英语国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同辈孩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挚友之间往往直呼其名,以表示亲热随和,更有甚者孩子对父母、长辈老师也都直呼其名。这就使得英语中的亲属称呼语贫乏而松散,长幼无别。英美人对父母亲兄弟姐妹的子女共同使用一个称谓即 cousin,甚至连“祖母(婆婆)”与“外祖母(外婆)"都不予区别,统称为grandmother。在日常交往中,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要礼貌地运用“王叔叔”、“志刚哥”等充满人情味儿的称呼语。而在英语国家,对于亲属关系以外的人使用亲属称谓,即拟亲属称谓语,是不符合西方习俗的。

帮忙发一份连淑能的《英汉对比研究》PDF,非常感谢。

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相关信息,帮助您找到所需的资源。《英汉对比研究》是一本由连淑能教授所著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对比研究的书籍。它涵盖了语音、文字、语法、语篇和语用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异同,加深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您想要获取这本书的PDF版本,可以尝试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许多电子书或文献资源可以在线获取,例如在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或电子书平台上搜索。另外,如果您无法找到所需的资源,也可以考虑向当地的图书馆或相关学术机构寻求帮助,他们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支持。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英汉对比研究的介绍

《英汉对比研究》就英汉的语法特征、表现方法、修辞手段、英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某些文化因素等方面论述了英语和汉语的不同特点。作者选择了十个带有普遍性的专题,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联系语体风格与翻译技巧进行了对比分析。《英汉对比研究》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对英汉语言研究工作者、英汉翻译工作者、英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及广大英汉语学习者都有参考价值。

关于英汉对比的作文该怎么写

英语作文 :介绍汉语特点.如下:All Chinese dialects share one writing system of about 40.000 symbols which are "universally" comprehensible. Spoken Chinese varieties often are mutually incomprehensible.Chinese is a tonal language.The meaning of a word changes according to its tone. There are 4 tones in Mandarin Chinese: flat, rising, falling then rising and falling. Other dialects feature up to 9 different tones.All words have only one grammatical form onlyThere is no grammat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singular or plural, no declination of verbs according to tense, mood and aspect.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ingular or plural is accomplished by sentence structure. Tenses are indicated by adverbs of time ("yesterday", "later") or particles. Sounds great? Well, 2 different types of aspects which are unlike anything in any European language give information as to the relevancy of an occurrence and a complex system of suffixes to distinguish the direction, possibility, and success of an action help complicate this apparently easy grammar…Questions are formed by usage of particles, the word order (mostly Subject, Verb, Object) remains unchanged.

英汉对比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对英汉对比的哪个层面最感兴

对英汉对比的口语与写作层面最感兴。1、教学质量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英汉对比研究,要提高这门课程的质量,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困难进行确定,教师才能有效地教学。2、编写教材方面,有利于编写更适用、更有特色的对外汉语教材。3、实际运用功能方面,有助于建立汉英语法对比体系,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形合与意合英汉对比

形合与意合的对比是:1、英语注重形合,所以造句时十分重视形式的接应,要求句子结构完整,而且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此专业翻译公司译者翻译的英语句式较为规范和严密。也正是由于英语的这些特点,所以英语中有丰富的连接手段,如连词、关系代词、连接代词、关系副词等。2、汉语注重意合,所以造句时非常重视意念的连贯,通常不求句子结构的整齐,句子常以意役形,以神统法。正是由于汉语的这一特点,所以汉语中较少使用显性的连接手段和连接词,句子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依靠上下文和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

主语与主题英汉对比例子

例子如下:1、英语中的主语通常位于句子开头,而中文中的主语通常位于句子主干。英语:Thecatissleeping.(猫在睡觉。),中文:猫在睡觉。2、在英语中,主语通常是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而在中文中主语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等。英语:Sheisadoctor.(她是一个医生。),中文:她是医生。3、在英语中,主题可以出现在句首或句末,并且通常会通过强调语气来突出重要性。而在中文中,主题通常是通过上下文或者语言习惯判断出来的。英语:Football,Iloveit.(足球,我喜欢它。),中文:我喜欢足球。

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写英汉对比的论文吗

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写英汉对比的论文。英汉对比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语法规则、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异同,可以深入理解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更好地推广汉语和提高外国人对汉语言文学的认知和理解。

英汉指示投射对比分析|英汉对比分析题

  摘 要:本文从时间、地点和人称指示来研究指示语中的指示投射现象,基于认知理论重新认识指示投射并将其分为两大类:常规指示投射和非常规指示投射。进而对英汉常见的三种指示投射进行对比分析,并加以解释。   关键词:投射;指示语;常规和非常规指示投射;参照点   一、英汉常规指示投射   本文认为常规指示投射指:说话人把参照中心投射到在场的或将要接受信息的听话者身上,即站在在场的或将要接受信息的听话者角度来指代话题中所涉及的人称,地点及时间等。其运作机制如下:      1.人称   英汉语中,人称指示分第一人称,如英语中we, I,汉语中:我(们)等;第二人称中现代英语you,而汉语有:你(们)等;第三人称的现代英语:they, he等,汉语:他(们),她(们)等。在实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不以说话者为中心而以在场的或将要接受交际信息的听话者为中心来指代所谈及的人。   1.1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指示投射   1)We"d better not go there, Cela.(听话者)   2)我们大学生应该有理想,讲道德,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楷模。   3)咱们别哭,妈妈出去就回来。   以第一人称复数指听话者常给人以亲切感,故在正式场合多出自长者或领导之口,在非正式场合则为顾客,父母乐于使用[3]。相对而言,英语中用此用法相对较少,英语往往体现为you,这与汉语群体观念,裙带关系,称兄道弟有关,说话者常把自己看成听话者中的一员,缩短了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而英语注重自我与个性独立,故说话者很少把自己看成听话者中的一员。   1.2 第三人称指示投射   4)Billie (=我) wants an ice-cream, mummy.   5) Would his highness like some coffee?(在厨房忙碌的说话人对懒惰的听话者说)   6)这是总司令的命令!(=我)   7)外公这件衣服真好看。(孩子的父母对岳父或父亲讲,孩子在场)   第三人称指示投射形式在英汉语中都常用,这种与第一人称指示投射不同的是,说话者不是把自己看成听话者中一员,而只站在听者角度称呼说话人自己(如:4),6)等)或称呼别人(如:7)),也有称呼听话者(如:5))。此时,其功能是缩短(如:7))或扩大心理距离(如:4),5),6)),一般而言,说话者出于礼貌不会采用后者,但当说话者认为请求可能会被拒绝时,用第三人称拉大心理距离以减小被拒绝带来的冲击。如语用学研究表明:话语愈间接,其言外之力就愈弱,被拒绝带来的冲击就越小。另外,当说话人对听话人不满时,用第三人称取代第二人称指听话人来拉大心理距离,从而达到讽刺和幽默的效果。也有当说话者的社会地位或权势高于听话者时,说话者发出命令时有意拉开心理距离,以表示命令的不可商量性。   2.地点   这是指说话者在说话时偏离以说话人所在地为中心,而朝交际中在场听话者位置转移,英汉语在这两方面较相似。8)----A: Hurry up, Peter, we"re leaving. -----B: Go ahead, I"m coming. (going)语用学家把这一用法解释为“礼貌的方位转移”即说话人在说话时不以自己为参照点,而把方位参照点转移到听话人所在方位,这是礼貌的表现[3]。   3.时间   汉语一般用时间副词指示语,而英语时间指示信息有两种:一是通过时间指示语,并配以时态变化;二是单独通过动词的时态系统传达出来[3]。这样英语时间指示系统比汉语更复杂。一般常规时间指示投射都是以信息的将来接受者时间为中心。   3.1时间词指示投射   时间指示投射往往涉及编码时间和解码时间,在传递信息时,既可用编码时间(说话人时间)为参照点,也可用解码时间为参照点(用具体的时间词体现),如:   9)This program is being recorded today, Wednesday April 1st. to   be relayed next Thursday. (编码时间)   10) This program was recorded last Wednesday, April 1st. to be   relayed today. (接受时间)   上面的10)就是时间指示投射在信息接受者的解码时间而不是说话者的编码时间。这在英汉语中都有的,尤在写信,发电报,打电话等中常见。   3.2 英语独特时态系统时间指示投射   相对于汉语,英语还可通过时态表现时间指示投射,如:英语动词的历时现在时用法。即:用现在时动词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产生栩栩如生的效果,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把过去的事情放在“读者”现在解码时间里,参照点就转移到读者的解码时间,而汉语的这种情况就只能通过时间词来表示。试比较:   11)清代末年,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即位了,这时(那时)小皇帝才六岁。   12)I hope you had a good vacation.   当写信者知道收信者将在最近几天去度假,估计收信者收到信时度假已结束,便以收信者解码时间为参照点,在信中说12)。   二、英汉指示非常规投射   本文认为非常规指示投射为:转移后的参照中心不是交际中在场的说话和听话者,而是不在场但与交际双方相关的第三者(人)、地点和时间为参照点。相对常规指示投射,此类在交际中较少。其运作机制:      1.人称   非常规人称指示投射常用第三人称指第一人称,参照中心不是实际交际中的听话者,而是假设在场的另一听话者,如:   13) Oh, how handsome our grandpa"s (your) jacket is!(孩子的父母对岳父或父亲讲话,孩子不在场)   14)妹妹/弟弟(=你,小孩)乖,我们去买冰淇淋。(妈妈对孩子说)   13)参照点是孩子,但不在场;14)参照点是比该小孩年长的其他孩子,也不在场。我们可看到参照中心不是交际中说话者和听话者,而是以与交际双方相关且较熟悉的人为参照点。这样对该参照点进行固化,简化了交际中听话者的推理过程,遵守交际的经济原则。常在交际双方关系较亲,对该参照点(相关的人)相当熟悉,或两者交际频率较高等情况下才采用这种指示投射,汉语相对多些。   2.地点   地点指示的非常规投射常以说话人和听话人相关的地点为参照中心,而说话者和听话者交际时都不在这个参照点上。这在英汉语中都存在。如:   15) I came over several times, but you were not in.(听话者住宅为参照点)   汉:我来看你几次,你都不在家。   16) We are organizing a party at our place, will you be coming?   (说话者住宅为参照点)   3.时间   前面已提到,英语可用动词时态体系来表示时间。当谈及非现实行为时,可用动词过去时等来表示虚拟,假设,即过去时虚拟语气。本文认为这是非常规时间指示投射,因为过去时虚拟语气的时态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以说话者或听话者所在时间向以前推一个时间为参照点,因此这个参照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与说话者或听话者相关的。   如:17) a: Daddy, I want to go abroad, would you agree? b: I would, if we were rich. 常规参照点是说话人讲话的时间,而常规指示投射是以听话人所在的时间为参照点。而17)b中的“would”和“were”的时间参照点不是这两种,而是由现在时推到过去时,即把时间参照点从现在投射到过去的时间点上。在英语中时态体系主要包括三种: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表达非现实的事件和动作时,为什么英语中选用过去时?语用学家认为在英语中现在时是近指,过去时是远指,过去时表示与现时的距离,暗示“遥远性”和“距离性”。在17)中过去时表示与现实性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此大以至于无法逾越,过去的不可能在说话时成为现实,因此所表达的意义是否定的。   结束语   本文通过投射和认知理论分析了指示投射的性质,并通过英汉常见的三种指示语的投射加以比较分析。基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Lyons的指示投射定义只包括以听话者为参照中心的情况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而Fillmore的定义较为合理。但是,这并不是说在交际中指示参照点可以随意安放,而应根据具体语境来选择,否则就会造成交际失败。   参考文献:   [1] Fillmore, C. Santa Cruz lectures on deixis: 1971.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s Club. 1975.   [2] Lyons, J. Sematics, Vols 1 & 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3]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缪道蓉(1978.11--),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及心理语言学等。   本论文为校级重点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分析语言句法语义结构的研究方法_英汉对比关系结构的句法语义研究

  摘 要:运用生成语法的知识对英汉对比关系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涉及语义及其句法两个方面。从语义上来看,英汉对比关系结构都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组成,即两个分句之间都表现出主从关系。从句法上来看,连接两个分句的成对标记词都是词汇语类,其中英语中的成对标记词经历了从原来位置到句首的移位,汉语的成对标记词没有经历移位。我们假定,成对标记词移位和不移位是受到特征[+/- comparative]的制约,符合最简方案的精神。   关键词:对比关系结构 成对标记词 移位      一、引言      英汉对比关系结构是一个比较独特、比较边缘的句型结构。英语里是有成对的“the+comparative”出现,汉语里有成对的“越”出现,见下例(1-4),它们都是起连接两个分句的作用。与传统的连接词不同,它们在句子里面充当一定的句法功能。也就是说,这种结构不是由连词之类的功能语类连接两个分句,而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汇语类来连接。在文献中,英语的对比关系结构研究主要来自Culicover & Jackendoff (1999),相对应的汉语“越……越……”结构很少被人注意。基于该结构的独特性,本文试图对英汉中的对比关系结构做一个全面的研究。   (1)The more you eat, the less you want.   (2)The harder he studies, the better result he will get.   (3)越多人离开,她的心里越难受。   (4)他越说,我越不高兴。      二、英语对比关系结构      英语对比关系结构就是“the more...the more...”结构,其特点是有成对的标志语出现,成对标志语“the+ comparative”句子看似平行,其实不然。鉴于成对标志语词性不同,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功能作用,根据词性,该结构在从句中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1.AP型。“the+comparative”部分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分,既可以在句中做表语(5),也可以做定语(6)。   (5)The more careful we are, the more we will find.   (6)The more people left, the sadder she became.   2.ADVP型。副词性成分,主要在句子中做状语。   (7)The more carefully we look, the more we will find.   (8)The more you said, the better I understand.      三、英语对比关系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      Culicover & Jackendoff (1999)曾经探讨过英语对比关系结构中两个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并认为它们之间是主从的语义关系,第一个分句是句子的从句,第二个句子是句子的主句。本文继承他们的观点并且在下一节也试图证明汉语中的对应结构也是主从关系。证明两个分句之间是主从关系主要有如下的语言事实:   第一,虚拟语气的形态词可以加在第二个分句后面,而不能够加在第一个分句后面,说明第二个分句才是句子的主句。   (9)a. I demand that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b. * I demand that the more he get,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第二, 反意疑问可以对第二个分句进行反问,但是不能对第一个分句进行反问,进一步证明第二个分句是主句。   (10)a.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will he?   b. *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does he?   第三, 助动词“will”只能出现在第二个分句中,而不能出现在第一个分句里面。由于英语表示条件的从句即使是将来时态也必须用一般现在时来表达(11c,d),由此更进一步说明第一个分句是从句,第二个分句是主句。   (11)a.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b. * The more he will get,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c.If she invites me to the party, I will send her a beautiful present.   d. * If she will invite me to the party, I will send her a beautiful present.   第四,代名词后置说明了第一个分句是从句,在这个从句里面的人称代词有一个先行的名词在主句里面可以回指这个代词。   (12)a.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b. * The more John gets, the more he will pay to me.   c. John will pay more to me if he gets more.   d. * He will pay more to me if John gets more.      四、汉语对比关系结构      由于汉语中的“越”字基本就是一个副词,根据词性来划分这种结构类型就没有意义。但是,汉语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语言,句子之间的组合形式非常自由,根据句子的组合形式,我们可以大致区分四种类型的对比关系句,如下(1-4)。但是我们把(1)类的标准型的句子作为研究的对象。   1.标准型。这种类型的句子包括两个从句,而且两个从句各有一个独立的主语和谓语,从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13)孩子考得越好,我的心里越高兴。   (14)她越说,我越不高兴。   2.紧缩型。此种类型的句子也有两个句子,但是它们共一个主语,中间没有逗号隔开两个分句。   (15)她越听越糊涂。   (16)我越说越伤心。   两个从句共享一个主语,我们可以看作其中任何一个主语是空的,总结一下,一共有下面(a)(b)两种情况:      在(a)句里,两个从句呈线性排列,而在(b)和(c)句子里,第一个从句包含在第二个从句里面。无论如何,这三种句子结构都可以看作是由两个完整的子句组成,其中一个子句的主语省掉的结果。如(21)(22)所示,省略第二个从句的主语和逗号可以得到(a)句子,省略第一个从句的主语和并将它包含在第二个从句中得到(b)句子,省略第二个从句的主语而把第一个从句包含在第二个从句中得到(c)句子。   (21)他越听,他越糊涂。   (22)我越说,我越伤心。   3.连环型   这种类型的句子一般由三个从句组成,中间的那个子句充当两个角色:它可以跟第一个子句组成一个标准型的对比关系句,此时它是作为第二个从句出现的;它也可以跟第三个子句组成一个标准型的对比关系句,此时它是作为标准型的第一个子句出现的。如下例:   (23)三姐妹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年龄越大,受的闲气便越多,便越羡慕别人的命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顶撞越多,广州人对市长的了解就越多,对市长的误解和闲话就越少。   既然中间的子句在整个句子中起双重作用,我们可以看成是这种类型的句子由两个标准类型的句子组成,由于经济的考虑,省略了中间那个重复的。   (25)三姐妹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年龄越大,受的闲气便越多;受的闲气越多,便越羡慕别人的命好。   (26)顶撞越多,广州人对市长的了解就越多;广州人对市长的了解越多,对市长的误解和闲话就越少。   4.反环型   反环型的对比关系句子由四个子句组成,前两个子句和后两个子句各成为一个标准的对比关系句,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后两个子句是前两个子句的颠倒,也即两个子句的逻辑关系发生了改变。   (27)越有越吝啬,越吝啬越有;我又不向你借钱,何必恐慌?   (28)圣上护着,谁攻田文镜,立地就疑是冲着新政,冲着自己。越攻越护,越护越攻。   尽管这种反环型的句子同连环型的句子都共享中间的一个子句,但是反环型的句子中,中间重复的子句是不可以省略的。   (29)*越有越吝啬越有。   (30)*越攻越护越攻。      五、汉语对比关系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      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从标准型的句子着手,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他们中间,去掉任何一个子句句子都显得不完整。   (31)*你付出越多。   (32)*(你)得到越多。   另外,“越”在句子中起连接两个从句的连接词功能,因为去掉任何一个“越”字,句子都不合语法。   (33)*你付出多,得到越多。   (34)*你付出越多,得到多。   至于说两个从句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从属关系,有待我们进一步证明。如果是并列关系,应该可以加上诸如“和”(表示并列)或者“但是”(表示转折)之类的连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35)*你付出越多和得到越多。   (36)*你付出越多,但是得到越多。   由此,我们试图从几个方面去检验是否两个从句之间是从属关系。   首先,“吗”这个用在主句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可以放在第二个子句后面,而不能放在第一个子句后面。   (37)你付出越多,得到越多吗?   (38)*你付出越多吗,得到越多。   第二,用在主句中的“就”也只能放在第二个子句里面。   (39)你付出越多,得到就越多。   (40)*你付出就越多,得到越多。   第三,“如果”、“一旦”这种表示条件关系的连接词可以出现在第一个子句里面,构成从句之间的条件关系。   (41)如果你得到越多,你付出就越多。   (42)一旦你得到越多,你付出就越多。   从上面的检验结果看来,两个从句之间表现出从属主从句的关系,第一个子句是从句,第二个子句是主句。      六、英汉对比关系结构的句法移位      英语对比关系结构中的“the+comparative”部分经历了移位,每个从句中的“the+comparative”部分都从原来的位置移到从句句首的位置,并且在原来的位置留下一个语迹(trace)。      为什么说现有的句子是移位的结果?Culicover & Jackendoff (1999) 从句法的角度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考察,发现该结构中分句句首的比较成分同句中的空位(gap)有直接的依赖关系。两个分句都表现出无约束依赖性(unbounded dependency)。      第三, 非法移动既造成强式wh-孤岛效应,也会造成弱势wh-孤岛效应。      所有这些都表明,该结构中的“the+comparative”部分具有wh-问句的特点,其移位规则跟wh-问句是异曲同工的。两者都是从原来句中的位置移动到句首的位置[Spec,CP],并且在原来的位置留下一个语迹。      同样,汉语的“越……越……”结构也和汉语的特殊疑问句一样,两者都不需要经过移位。由此提出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英语的对比关系句需要经过移位,而汉语的对比关系不需要移位呢?根据移位理论说,移位是受特征驱使,某些语类的语法特征必须受到核查。在英语疑问句中,wh-词的[+wh]特征需要核查,由此引发了移位,而汉语的特殊疑问词“什么”具有[-wh]特征,它不需要得到核查,疑问词也就不需要移位。同理,在对比关系结构中,我们设想英语的“the+comparative”具有[+comparative]的特征需要得到核查,由此引发了该部分移动到句子的前面去消除这种不可解读的特征,而汉语的“越”具备[-comparative]的特征,该特征本身可以解读,所以不需要移动到句首去检验。      七、结束语      本文从语义和句法的角度对英汉对比关系结构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并发现英汉的对比关系结构从语义上来看都是由一个从句和一个主句组成。从句法角度看,那个连接两个分句的成对标记词都是词汇语类,而非功能语类。成对标记词在英语中经历了移位,而在汉语中留在原位,其中英语的对比关系结构移位是受到[+comparative]这个不可解读特征的驱使,而汉语对比关系结构中的“越”字不具备该特征,所以不需要移位。      参考文献:   [1]Culocover, Peter W. & Ray Jackendoff.The view from the periphery: the English comparative correlative. Linguistic Inquiry 1999.30(4):543-571.   [2]Haegeman, Liliane.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Combridge, Mass: Blackwell Publishers.1994.   [3]Radford, Andrew.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丁树声.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商务印书馆,1961.   [5]李科第. 汉语虚词词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6]刘坚. 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语文出版社,1992.   [7]温宾利. 当代句法学导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张斌.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商务印书馆,20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语用英汉对比主要研究内容

英汉对比主要研究内容有英汉的语法特征、表现方法、修辞手段、英汉民族的思维习惯等。1、语言对比是翻译理论及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一。就英汉两种语言来说,它们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点。地理环境的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语言中存在词汇上的空缺现象。2、通过对这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掌握各自特点,对于熟练运用翻译方法及提高翻译水平都有很重要的意义。3、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形式之一,又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沉淀在语言中自然有其反映。4、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或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内涵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次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传统习俗对语言的影响:1、由于人们认识、审美习惯的不同,对客观事物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不同,那么也就对代表那些事物的词语赋予特定的意义。这属于词语之间的隐喻空缺现象。2、比如,在古老的传统中,数字具有神圣的意义,还具有主吉凶的宗教迷信色彩。3、不同的民族对数字的选择性和不同的偏爱,都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的烙印。4、因此,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其数字的社会文化内涵各不相同。5、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是以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四化为八的几何梯级的发展。

英汉对比研究只需要比较两种语言形式语法上的内容吗?

不是。英汉对比研究不仅仅涉及两种语言的语法形式对比,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语法对比。这是英汉对比研究的基础,主要对两种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等语法规则和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比较英汉的词序、时态表达、定冠词使用等差异。2、词汇对比。比较两种语言中表达相同或相近概念的词汇,分析其差异与共性。例如英汉颜色词、亲属词的差异等。3、修辞对比。比较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上的异同,如英汉的比喻、排比、省略等手法的使用差异。4、文体对比。比较英汉相应的文体特征,如英汉书信、议论文的差异等。5、文化内涵对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两种语言的分析可以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所以英汉对比研究也会涉及对不同文化概念的对比,如英汉的隐喻等。6、翻译对比。可以从翻译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效果和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进行探讨。所以,英汉对比研究是一个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不仅限于纯语言学的语法对比,还涉及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翻译的关系等内容。要全面地开展英汉对比研究,需要在语法、词汇、修辞、文体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对比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