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设计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如何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看欧洲一体化制度设计的缺陷?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后,欧元前景如何?

楼主是中南的不?我刚才还看到你的另一个问题呢~~~唉,我也在找答案呢~~这是我刚刚找到的一点点,也不知道有用没用~~等俺找全了发给你哈,可怜的娃~~欧元是超主权货币,欧元区各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一切货币政策由统一的央行(EBC)制定,因此各国对自己的利率没有自主权,因而对汇率没有调控能力,而国家债务很大程度是通过本身的通货膨胀和汇率下调来实现无形削减债务压力, 但欧元区各国无法做到。

会计制度设计:应收账款核算制度应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各自具体内容是什么?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公司能最大可能的利用客户信用拓展市场以利于销售公司的产品,同时又要以最小的坏帐损失代价来保证公司资金安全,防范经营风险;并尽可能的缩短应收帐款占用资金的时间,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应收帐款,包括发出产品赊销所产生的应收帐款和公司经营中发生的各类债权。具体有应收销货款、预付帐款、其他应收款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条:应收帐款的管理部门为公司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财务部们负责数据传递和信息反馈,业务部门负责客户的联系和款项催收,财务部们和业务部门共同负责客户信用额度的确定。 第二章: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第四条:信息管理基础工作的建立由业务部门完成,公司业务部应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客户信息档案一式两份,由业务经理复核签字后一份保存于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一份保存于公司业务部,业务经理为该档案的最终责任人,客户信息档案包括: A、客户基础资料:即有关客户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包括客户的名称、地址、电话、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法人代表及他们的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家庭、学历、年龄、能力、经历背景,与本公司交往的时间,业务种类等。这些资料是客户管理的起点和基础,由负责市场产品销售的业务人员对客户的访问收集来的; B、客户特征:主要包括市场区域、销售能力、发展潜力、经营观念、经营方向、经营政策、经营特点等; C、业务状况:包括客户的销售实绩、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与竞争者的关系及于本公司的业务关系和合作情况; D、交易现状:主要包括客户的销售活动现状、存在的问题、客户公司的战略、未来的展望及客户公司的市场形象、声誉、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等。 第五条:客户的基础信息资料由负责各区域、片的业务员负责收集,凡于本公司交易次数在两次以上,且单次交易额达到1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均为资料收集的范围,时间期限为达到上述交易额第二次交易后的一月内完成并交业务经理汇总建档。 第六条:客户的信息资料为公司的重要档案,所有经管人员须妥慎保管,确保不得遗失,如因公司部份岗位人员的调整和离职,该资料的移交作为工作交接的主要部分,凡资料交接不清的,不予办理离岗、离职手续。 第七条:客户的信息资料应根据业务员与相关客户的交往中所了解的情况,随时汇总整理后交业务经理定期予以更新或补充。 第八条:实行对客户资信额度的定期确定制,成立由负责各市场区域的业务主管、业务经理、财务经理、在总经理(或主管市场的副总经理)的主持下成立公司“市场管理委员会”,按季度对客户的资信额度、信用期限进行一次确定。 第九条:“市场管理委员会”对市场客户的资信状况和销售能力在业务人员跟踪调查、记录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每个客户可以享有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建立《信用额度、期限表》,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各备存一份。 第十条;初期信用额度的确定应遵循保守原则,根据过去与该客户的交往情况(是否通常按期回款),及其净资产情况(经济实力如何),以及其有没有对外提供担保或者跟其它企业之间有没有法律上的债务关系(潜在或有负债)等因素。凡初次赊销信用的新客户信用度通常确定在正常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的50%,如新客户确实资信状况良好,须提高信用额度和延长信用期限的,的必须经“市场管理委员会”形成一致意见报请总经理批准后方可。 第十一条: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复核和调整,公司市场管理委员会应根据反馈的有关客户的经营状况、付款情况随时予以跟踪调整。 第三章:产品赊销的管理 第十二条:在市场开拓和产品销售中,凡利用信用额度赊销的,必须由经办业务员先填写赊销《请批单》,由业务经理严格按照预先每个客户评定的信用限额内签批后仓库管理部门方可凭单办理发货手续; 第十三条:财务部门内主管应收帐款的会计每十天对照《信用额度期限表》核对一次债权性应收帐款的回款和结算情况,严格监督每笔帐款的回收和结算。超过信用期限10内仍未回款的,应及时通知主管的财务部门经理,由财务经理汇总并及时通知业务部门立即联系客户清收。 第十四条:凡前次赊销

有谁会做这道会计制度设计的题目,请帮忙

存在的问题 规定授予权限。企业管理部门或业务部门规定或指派业务人员办理有关现金结算的经济业务,对于大宗或特殊现金收支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应作专门批示。 分工记账。出纳员根据现金收付记账凭证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分管会计人员根据收付凭证登记现金对应科目相关明细账;总账会计登记总分类账。 送存银行。对于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由出纳员登记现金送存簿后,及时送存银行,并收取现金送存回单。可取之处盘点现金。出纳人员每日营业结束后,结出现金日记账的收支和结余额,清点库存现金实有数,相互核对。

小型企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

一、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企业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企业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审批控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审批。 3、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4、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企业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只能作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企业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漏洞百出”,同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企业设计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及其权限由企业根据其组织结构、规模大小等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可以确定一个审批人员(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也可以确定两个或多个审批人员,他们各自在其授权范围内行使审批权力。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管理(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批质量。 2、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向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帐或报帐。笔者认为这种审批程序不很合理。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必然造成会计人员的审核形同虚设。许多会计人员直接以是否有领导签字为依据进行审核。如果领导已审批通过,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3、财务收支审批内容。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1)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2)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3)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4)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5)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4、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利和责任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企业领导或企业职工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各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以下几种财务收支审批模式: 1、“一支笔”审批模式。这是指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职)一人审批。其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但是,其缺点则是容易导致腐败。特别是由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更是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约束,这本身也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再加之单位负责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对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审批。这种审批模式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 4、混合审批模式。混合审批模式实际上是上述三种模式的结合运用。它规定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和金额范围内由一人审批,超过一定范围和一定金额的财务收支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人员共同审批。这种模式针对不同的财务收支业务采取不同审批制度,既可以在一定程序上简化审批程序,也加强了对重要财务收支项目的控制。但这种审批制度在实际运用中容易被人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逃避双审或多审。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包括: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审批的权限;2、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3、财务收支的审批内容;4、财务收支相关审批人员的责任。其中,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确认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同时也是保证财务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制度。通过有效施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有利于提高单位现金交易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数据的可靠性,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与考核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及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薪酬制度设计的程序或步骤

答:(1)薪酬训查。(2)岗位评估。(3))现状调查。(4)确定企业薪酬总额。(5)设计奖金模式、津贴模式和长期激励摸式。(6)形成工资制度、奖金制度、福利制度和长期激励政策文件。

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四点.1:公平原则,公平是薪酬设计的基础,只有员工认为薪酬体系是公平的才能产生认同感。2:竞争原则,企业想要获得具有竞争里的优秀人才,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吸引人才的薪酬制度,这样才能减少人才的流失。3:激励原则,通过薪酬来激励员工是最有效的方法。4:经济原则,这原则要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还要兼顾成本。

薪酬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公平性原则竞争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战略性原则

薪酬制度设计的程序或步骤。

薪酬制度设计的程序或步骤:(1)组织付酬原则与政策的制定。(2)工作分析。(3)工作评价。(4)工资结构设计。(5)工资状况调查及数据收集。(6)工资分级与定薪。(7)工资制度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这是一道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题,希望能者帮忙解答分析~~~

1.首先是财务不兼容职位的设置分离,出纳不可以负责保险柜或金库的钥匙,由主管负责。2.现金支出流程不健全,现金的支出没有财务主管的监督与审核,需要进一步完善3.公司现金的盘点制度形同虚设,应加强月末、季末的实务盘存,切实做到帐实相符4.公司银企对账存在问题,应加强管理5.公司应对出纳、会计岗位进行轮岗,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财务舞弊

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分析案例分析

该公司内控出现重大漏洞,首先出纳员兼任金库保管员的情况就是不允许的,必须有专人专项分别负责。再有企业现金及金这库的日常管理和监控除有专人负责管理外,还要有监督机制及专人定期不定期交叉检查抽查。账务登记和实际库存,必须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会计制度设计 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哪些要点

  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方面进行分析设计。  为规范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采购与付款过程中的差错与舞弊,保证企业采购在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前提下可设计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流程如下:  一、事前控制,建立完善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保证采购付款业务循环有效运行  1.合理的职责分工,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完善的授权审批和审核制度,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应当根据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二、事中控制,建立健全的付款制度,企业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规定办理采购付款业务。企业应当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批准制度,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  三、事后控制,完善监督检查,企业应当建立对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简述存货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公司经营管理主要内容是对产、供、销、人、财、物的管理,因此,根据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和原则要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应包括对货币资金、成本费用、存货、销售业务、采购业务、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筹资融资等的控制。公司会计部门应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制度控制。   1. 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   货币资金是公司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它的业务内容主要包括现金收支及银行往来结算。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职务岗位分离制度   就会计部门来讲,出纳和会计这两个职务,不能由同一人担任,即:出纳只负责货币资金的收付、保管各种空白收据、支票、发票等,不能兼任会计审核、会计档案保管和登记债权、债务、收支、费用等分类账、总账的工作,应该根据分工原则,尽量地将涉及到现金的业务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   (二)授权审批制度   货币资金支出审批手续的规范化、制度化,既可减少某些不必要的支出,也可以防止侵吞和挪用行为发生。   (三)货币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通过货币资金的流通(流入与流出)来实现的。通过检查销售、采购业务核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收回和归还情况,对企业的货币资金流入流出做出合理安排,使企业保持畅通的资金渠道,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   2. 成本、费用内部管理制度   成本、费用的内部财务管理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定成本费用项目   ①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②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③正确划分计入产品成本、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费用的界限;   ④正确划分各种产品应负担的费用界限。   (二)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   把企业的成本费用目标通过计划编制和成本分析两个流程层层归口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小组,有的指标可以分解落实到个人,形成一个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并使各责任单位明确成本管理责任范围及责任奖罚办法,使成本费用落到实处。   (三)确定成本费用核算方法   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和管理要求选择成本计算和分配方法。根据工程价款收入和不同结算方式明确实际成本的结转办法。   (四)费用报销控制制度   经济活动发生后的三天内,由经办人将发票与单据分类进行粘贴,填制报销单;单据交部门主管,由部门主管对费用的发生给予证明后交各机构负责人审批;交财务部主管审核,如经审核费用在预算范围之内且无超支,可以批准报销付款。   (五)工资的管理制度   工资业务主要包括:工资汇总、提现、发放、分配工资费、帐务处理等。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文件包括:员工录用和调配单、考勤簿或考勤卡、扣款通知单、工资单、工资结算汇总表。   (六)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管理制度   (1)预提费用是按规定预先提取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费用。主要有预提的租金费用、修理费用、保险费用、利息费用等。   ① 查明各项预提费用的提取是否与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一致。与以前年度比较,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提取金额是否合理,有无利用预提费用调节成本费用的情况。   ② 取得或编制预提费用明细表,并与明细账总额、总分类账总额核对一致,查明预提费用数额是否准确;企业有无未记录的应该预提的项目。   ③ 预提费用实际支出时,实际支付额与相应的受益期限是否配比,其帐务处理是否正确。   (2)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包括预付的租金费用、修理费用、保险费用、各项税金等。   ① 取得或编制待摊费用明细表,列示各项待摊费用的发生额、摊销期、已摊销额、期末余额等,将该明细表与待摊费用明细账和总账核对,查明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应查明原因。   ② 核实待摊费用的原始凭证,当待摊费用金额较大或发现其他异常事项时,应向收款方询证或向当事人查询,确定待摊费用的真实性。   ③ 待摊费用的摊销期与款项支出受益期是否一致,有无随意处理的情况;摊销方法前后各期是否保持一致。   ④ 验证待摊费用的帐务处理是否准确。验证待摊费用比例及计算是否准确,摊销时对应科目运用是否正确;核对待摊费用总账金额与资产负债表该项目金额是否一致。   3. 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存货包括在生产经营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流动资产,如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成品等,是生产经营的劳动对象或劳动成果。对存货的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品的购入、产品的制造,必须要有计划,确保为经营所需,避免产生存货的积压,造成企业的浪费。   (二)保证存货的实际存在。存货要有专门存放地点,并有专门人员负责保管。各种存货要合理分类,收入、发出的数量要有相应的记录,并且建立定期的存货盘存制度。物资盈亏要进行分析和报告,报损要按规定的程式、许可权审批。   (三)存货计价要合理正确。为使企业经营效益和资产得到真实反映,存货计价必须合理正确,计价方法一旦确定,不能任意改变。   4. 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一)保证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企业为客户提供的各种产品及提供的劳务应以实现的金额记录在账上。防止将已实现的销售收入账款转移到账外行为的发生。销售的产品、提供的劳务要符合企业的经营范围,防止违反规定或超越经营范围的销售行为的发生。   (二)保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可回收性。确定应收账款所记录的金额同销售业务的实际情况相一致;确定客户真实存在,从而保证赊销的货款可回收。   (三)保证销售货款及时收回。产品销货折扣要符合企业规定的条件,要防止有人利用折扣为自己谋取私利的行为发生。   (四)保证销货退回的合理处理。要有对退回商品处理的控制流程,对退回的商品要查明原因,办理恰当的退货手续并记录在账上,以便及时、合理地予以处理。   5.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一)保证采购的物资和生产销售要求相一致,严格执行采购计划。采购物资的一切活动,包括定货要求、供应单位的报价、材料和商品的质量验收,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和销售要求,防止为了个人私利而牺牲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   (二)保证现金支付后获得相应的物品。现金支付后必须获得相应的原料、商品、服务等,严格执行物资入库的验收、支出的报销、业务内容和金额的记录制度,保证账面数量与实际获得数量相一致。   (三)保证应付账款的真实存在,企业应付账款应与债权人的应收账款定期函证核对,做到账目一致,发现差额应及时查明原因,防止应付账款被误计或漏列。   (四)真实揭示企业已享有的各种采购的折扣和折让,合理地冲销相应的应付账款,防止将企业享有的折扣或折   让隐匿起来,避免企业获得的利益为私人占有。   6.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一)正确核定固定资产需要量,保证固定资产取得合理性。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必须充分考虑固定资产的技术性能、企业规模发展的需要、资金的投入与投资回报等因素。   (1)以企业经营规划为依据。必须结合长期发展战略和经营方向,综合分析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市场的需求、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及企业对未来可能开发的市场、产品需求结构变动、资源的取得等诸多因素所作的预测等。   (2)充分掌握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要对现存设备、厂房、建筑物以及各种设施工具等进行清查,包括数量、运转和使用性能、效率以及现有生产能力和最大生产能力等的清查。   (3)合理使用资金,加速实现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在资金来源有保障和资金成本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革新改造,或者增添新型设备,提高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增强经营能力。   (4)分清主次、分别测定。   (一)在固定资产种类、项目较多的情况下测算需要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分析与归类,依照顺序分清重点类别和项目,先重点、后一般,最后进行综合平衡。   (二)保证固定资产计价的正确性。固定资产账面上应准确反映取得这些资产时和正式投入使用前所支付的一切必要和合理的支出。   (三)保证固定资产的实际存在和合理保养维护。为使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与实际存在相一致,需有专门部门和人员管理,建立台账和卡片,并实施维修保养制度,使资产发挥其正常的使用效率。   (四)保证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方法的合理性和计算的正确性,防止用折旧来调节各期费用和成本。企业按期根据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计提折旧额,从当期实现的营业收入中回收部分投资成本,从而保证固定资产日后更新改造的资金需要,并增加当期的现金流入量。

求助!固定资产会计制度设计,谁有写好的请给我一份吧!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集团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固定资产的需要量,必须根据经营规模和生产任务、结合长远规划进行核定,并根据资金、物资等客观条件进行安排,力求用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第三条 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归口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各单位根据集团授权批准制度和职务分离控制的要求,进一步建全以下管理制度。1、部门负责制与岗位责任制。2、安全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制度。3、科技档案和统计制度。4、验收交接制度。5、定期清查制度。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总部、所属各分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集团所属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参照执行。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第五条 各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政府相关部门和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完成任期内本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第六条 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1、负责编制固定资产购置、建设与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报废固定资产进行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2、负责固定资产技术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鉴定和经济论证,制定固定资产操作规程和保养维修制度。监督并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3、组织办理固定资产的验收、交付、拆除、报废清理等工作,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核销提出申请报告,对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和毁损事故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4、负责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参加固定资产清查,保证账、卡、物相符。5、负责建设改造项目的询价和招标工作,审核并经批准后签订采购(施工)合同。必要时会同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第七条 财务部门的职责1、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固定资产购置、建设与改造计划,编制财务预算,确保资金来源。2、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工作,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的新增、调拨、出租、报废和计提折旧等账务处理事项。有效运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种动态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功能。3、参加固定资产资产的项目招标、验收、转让、出租、报废审批、评估等管理工作。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保证账、卡、物相符。4、负责办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核销工作。第八条 使用部门的职责1、合理使用固定资产,严格遵守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与维修保养制度,确保本部门固定资产完好。2、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员,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加强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做好固定资产使用台账的登记与统计工作。3、根据资产的使用状况和生产管理的需要,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增减、修理、调拨、报废等意见,并经批准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不得擅自调拨、转移、出售、变卖、拆除、报废固定资产。4、参加固定资产的验收、清查等工作。第九条 审计部门的职责1、负责审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并进行审计评价,促进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职责分工,加强制约,纠正错弊。2、负责审查固定资产购置、调拨、报废、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核销等工作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3、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范围与分类第十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包括一年),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有形资产。下列资产无论价值大小,均不属于固定资产:1、工属具及替换性质的资产:如电锤、千斤顶、抓斗、漏斗、吊架、托架、撑架、钩具、轮胎、设备零部件等。2、周转性质的资产:如网络、蓬布、施工脚手架、钢丝绳等。3、工具材料性质的资产:如专用工具、卡具、模具、仪器仪表等。4、家具性质的资产:如各种办公桌椅、柜、橱等。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分为以下四大类:经营用、非经营用、未使用、不需要。1、经营用固定资产:直接用于生产、经营的各种固定资产,包括:(1) 运输船舶:用于运输生产的各种船舶。(2) 辅助船舶:指各种辅助船舶,如港作拖轮、港作驳船、供应船、监督船、消防船、引水船、交通船、污油污水处理船等。(3) 运输车辆:用于运输生产的各种车辆。(4) 辅助车辆:指企业的油罐车、交通车、公务车等各种辅助车辆。(5) 装卸机械:用于装卸作业的各种机械和设备,包括起重船、浮吊和煤、矿、粮等作业专用的装卸设备。(6) 港务设施:指港口用于港务管理方面的各项固定资产。如:各种码头、 船、防洪堤、浮筒、驳岸、信号台、航标、船闸等水工建筑,港区道路、铁路专用线、围墙、灯塔、水塔、输电线路等。(7) 库场设施:用于货物堆存业务的各种仓库和堆场,包括仓库内的升降设备等。(8) 通讯设施:用于通信、导航方面的各种固定资产。(9) 机器设备:指具有改变材料性能或形态的各种工作机器及设备。(10) 房屋:指生产、管理上所使用的各种房屋。包括与房屋不可分割的附属设备。(11) 建筑物:除房屋、港务设施、库场设施、职工住宅以外的各种建筑物。(12) 电子计算机:指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处理的电子设备,包括UPS不间断电源、随机购入不单独计价的软件等。(13) 土地:指过去按规定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14) 其他:指不属于以上各类的其他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2、非经营用固定资产:不直接用于生产、经营的各种固定资产。如职工住宅,学校、食堂、浴室、疗养院等使用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3、未使用固定资产:指尚未正式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因扩建、改建等原因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经批准停止使用或暂时封存不用的固定资产。4、不需用固定资产:指本企业现在和今后都不需要使用,准备处理的固定资产。第四章 固定资产的增加与计价第十二条 各单位购置、建设与改造固定资产项目,必须按照《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第十三条 各单位增添固定资产,必须按规定列入计划,经批准后按计划实施,没有计划的,财务部门不予付款。第十四条 固定资产购置、建设与改造项目完工后,必须进行竣工验收,在符合合同、设计要求、主要技术档案确认齐全下方可进行资产交接。第十五条 购置、建设与改造完工、调入等新增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共同验收,并填制“固定资产验收单”,经资产使用等部门签字确认后,财务部门依据“固定资产验收单”,填制“固定资产动态单”,同时,办理账务处理手续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采用历史成本,即以购建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作为其入账价值。对不同来源的资产,按下列原则确定:1、购入的固定资产,以实际支付的买价加上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保险费、增值税、进口关税、代理费等作为入账价值。如收到税务机关按政策退还的增值税款,作冲减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处理。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帐价值。(1)、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征地支付的补偿费用,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补偿费用计入与土地有关的房屋、建筑物等在建工程成本。(2)、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在建工程成本;工程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3)、在建工程项目试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取得的营运收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3、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帐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帐价值。4、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暂估价值。5、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入账,但合同或协议协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6、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的固定资产市场价格估计其价值,减去该项资产按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7、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增加该资产效用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改装、改建等改良支出作为入账价值。8、经批准,分公司之间、分公司与集团总部之间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调入单位按调出单位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入账。9、下列取得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确定。1、接受捐赠而取得的固定资产。2、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3、债务重组中取得的固定资产4、企业合并取得的固定资产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取得的固定资产 6、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 第十七条 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不得任意变动其入账价值。除下列情况外:1、 根据规定,需对固定资产重新评估入账的。2、 资本化的后续支出。3、 固定资产的部分拆除。4、 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暂估价值。第五章 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修第十八条 各单位必须建立固定资产的操作规程、保养维修制度,加强检查监督,落实岗位责任制。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技术状况,结合生产经营的实际,编制固定资产的月度、年度检修计划。保证检修质量,缩短检修时间。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制定维修、保养的材料、工时、费用定额,并加强考核,努力降低修理成本。第六章 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准备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应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下列固定资产除外:1、 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 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3、 经营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4、 融资租赁出租的固定资产。5、 处于改、扩建过程而停用转入在建工程的固定资产。6、 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7、 按规定单独作价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第二十二条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提取。1、固定生产的折旧年限按“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明细表”实施(见附表)。2、购入非全新的固定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的实际状态,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或根据评估报告确定其折旧年限。3、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而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应根据调整后的价值,重新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后计提折旧。4、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应将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已计提折旧、已计提减值准备,以及按照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年折旧额。5、集团总部、分公司、全资子公司之间无偿调拨或有偿转让的资产,转入单位均按转出单位资产的剩余折旧年限计提折旧。6、因特殊原因需要采用其他折旧方法的,必须报集团公司批准。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逐项检查,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核销必须按照《上海市国有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的实施意见》(沪港务财务[2006]0131号)的规定执行。第二十四条 对固定资产减值认定和减值损失确定的账务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规定执行。第七章 固定资产的减少第二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可申请报废:1、已满使用年限,磨损程度严重,无继续使用价值的。2、虽未满使用年限,但主要结构和部件损坏严重,技术落后,无修理改造价值的。3、因改造、扩建工程及城市规划需要拆除的。4、根据国家规定需要更新换代或应予淘汰的。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大型装卸机械的报废处理必须上报集团审批(见附表)。第二十七条 固定资产的报废清理由使用部门提出,经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按规定审批权限,办理报批、报备手续。财务部门据此填制“固定资产动态单”,同时,办理账务处理手续并注销“固定资产卡片”。第二十八条 各单位应制定报废资产处理流程、方法。处置收入必须及时交本单位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登记簿”,记录被处置资产的名称、型号、原值、净值、批准处置日期、处置方式、存放地点、处置日期,以及处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变价收入和接受单位等内容。第三十条 多余、闲置的固定资产,可按照先集团内后集团外的原则调拨:1、经集团公司审核同意,集团总部与分公司之间,各分公司之间,可办理固定资产无偿划拨手续。2、经集团公司审核同意,集团总部与全资子公司之间、分公司与全资子公司之间、各全资子公司之间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实行有偿转让。3、各单位固定资产调拨给非全资子公司、集团以外的公司,应按评估价实行有偿转让。单项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在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经集团公司批准可不予评估。第三十一条 码头、库场设施、主要装卸机械原则上不得对外出租。分公司对外出租上述固定资产,必须报集团审批。全资子公司出租上述固定资产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报集团公司审批。出租固定资产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由全资子公司自行审批,报集团公司备案。第三十二条 对外出租的固定资产,必须签订租赁合同、协议。各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按期办理租费结算手续,到期必须收回或重新签订合同、协议。第三十三条 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必须进行评估,评估办法按“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第三十四条 凡对外捐赠固定资产,必须报集团审批。第三十五条 固定资产对外担保必须按照《上海市国有企业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工作指引》(沪港务财发[2006]0154号)的规定办理。第三十六条 固定资产的调拨、出租、对外投资、捐赠,由资产处置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填制“固定资产有(无)偿交接记录”,经双方签证盖章后,由财务部门填制“固定资产动态单”,同时,办理账务处理和销卡手续。各单位固定资产内部使用部门变动时,由资产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内部转移单”,经双方交接签收后,由财务部门办理转账转卡手续。第八章 固定资产的清查第三十七条 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半年度中报、年度会计决算报告的真实、完整、正确,各单位必须在半年末和年末进行财产清查。清查工作应由各单位行政负责人亲自负责,成立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等组成的资产清查小组全面清点实物,查清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技术状况。第三十八条 财务部门应提供各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清单。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按照“以物对账,以账查物”的原则,共同进行现场盘点。盘点完毕后:1、由资产清查小组向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提交清查报告,说明资产盘点情况、资产运行状况;对盘盈、盘亏毁损等问题,资产管理部门会同审计部门、财务部门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2、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关于资产盘盈、盘亏、毁损情况及处理意见,采取一事一报的办法,经集团公司审核同意后进行处理。3、财务部门按照批准后的处理意见进行账务处理。第九章 违规责任第三十九条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设备严重失修而影响经营生产的企业,应追究企业领导人或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第四十条 对玩忽职守,违反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职工,应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十章 附则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总裁签发之日起执行。

劳动合同法如何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平衡

劳动合同法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平衡不可能一步到位,都是一步步的来的,有新的想添加就添加,有不合理的也需要去修改,不是一开始就能定完整的。

会计制度设计中内控的设置有什么要求?

我顶楼上的 起码我打字 打不了这么多

天津港爆炸事件反映出我国危险物质管理制度设计或实施中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每年都发生一些重特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事件。按理说,重特大事故每次发生后,各地方政府和各行业应当按照中央和国家安监总局、环境保护部的要求,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坚决遏制类似原因的事故在本地和本行业发生,使鲜血不再白流,使环境不再受到污染。但是遗憾的是,重特大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事实说明,这一目的显然没有达到。发生事故时,各界都沉浸在痛苦和愤怒之中,媒体也充满质疑和反思之声。但这大都是暂时性的现象。即使对责任人依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规定开展严肃的追责,但是很多区域和行业并没有开展针对性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既没有使一起起追责事件成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惊醒点,也没有使一个个事故成为提升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水平的转折点。事故善后不久,警醒和负责在看似平淡的日常工作中逐步被侥幸和麻痹思想取代。按照海恩法则,隐患逐步滋生,由量变到质变,下一个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由此埋下伏笔。 善于总结的民族必将建设一个发展代价最小的社会,一个健忘的民族只能在一个个灾难中艰难前行。天津港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造成极为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不仅是中国少有的重特大事故,也是人类安全生产史上少有的事故。这一事故的发生不论是人为原因还是自然原因,严重的后果还是反映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严重不足甚至监管失职、渎职。这一事故,不能白白发生,除了严肃追责以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认真吸取平时监管和事故应急的教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大讨论、大总结和工作水平大提升工作。 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公众与企业业主的利益关系,使监管执法回归公正、超脱的本位在一起起重特大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事件中,贪婪的企业业主因为自己追逐私利,不履行法律规定的培训、投入、管理义务,将自己的安全生产和环境风险转嫁给国家和社会,一些受害者甚至家破人亡。在此次天津港爆炸事件中,企业被允许储存的危险化学品总类、数量和实际总类、数量相差太过悬殊,导致爆炸事故波及面扩大,事故危害程度加深,致使众多无辜的生命消失在不应当发生的事故中。从近几年的事故处理情况来看,很多事故的应急和善后成本,本应由违法的企业承担,但最后由国家和社会部分甚至全部买单,这极不合理。在事故处理中,一些利益受影响者和社会公众的合理要求和期望,因为企业主的赔偿能力有限而难以得到满足,政府不得不出面兜底,又导致受影响者、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产生新的矛盾。究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及其监管部门对企业平时无原则的袒护,导致其违法行为日益猖獗。 “十三五”末期,我国将可能进入创新性国家即制造强国的行列。在进入前的几年,我国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工作和经济增长正处于战略相持期。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区域和行业偏离了“五位一体”、绿色化和生态文明的发展路线,放松了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监管,导致经济增长占上风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占下风的局面。为此,必须予以坚持纠正,坚持几个不动摇,即坚持高质量和有效益的发展不动摇,坚持安全生产红线和安全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环境保护红线和绿色化不动摇。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在经济下行中应当有定力,树立科学发展观、高质量发展观、历史发展观、人文发展观和法治发展观,确保行政监管执法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回到客观、公正和超脱的轨道上。 正确处理社会公众与企业、社会公众与企业利益相关人的矛盾关系,重塑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监管执法公信力 通过很多事故的发生,可以发现,在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生产评价工作有重大瑕疵,如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明知公众明显有不同意见,却采取选择性的意见征求方式甚至造假,在报告书中写90%以上甚至100%的公众表示同意。对于环境影响和安全危险,大篇幅写积极影响,少写甚至不写负面影响;对于安全距离,为了商业利益,予以压缩;对于监测数据,予以缓报和瞒报;对于不该调整的规划,予以调整。在此次天津港爆炸事件中,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地存在。对于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和民主参与请求,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人员不是合理引导,妥善解决,而是让位于商业利益和与商业利益有关的官员腐败利益,予以压制甚至打击,导致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公信力缺失。以此次天津港爆炸事件为例,尽管监测数据定性一样,但天津市有关部门发布的空气和水环境监测信息,却得不到公众的信任,相反地,公众却信任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监测数据。行政监管缺乏公信力的尴尬境地,值得引起中央和地方的重视。 在监管执法造假、护短行为的背后,一般存在官商勾结的共同体腐败现象。有的地方政府官员在灰色甚至非法利益的驱使下,假借国家公器,将人民群众与企业、地方政府本来可以有序解决的内部矛盾,予以激化,甚至上升到社会公众与党作对的高度,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增加上级政府乃至中央最后善后的难度和成本。在一起起重重特大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事件的查处中,大都可以看到官员和企业合谋腐败的影子。这些矛盾和冲突,表面看来是公众与政府、企业的矛盾和冲突,实质上是公众与腐败分子的矛盾。地方私人利益错综复杂,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监管困难重重。廉洁的国家权力是不害怕公众而是亲近公众的,为了解决权力腐败问题,建设廉洁监管的格局,下一步国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通过制度建设,放开公众参与的范围,加强公众参与的深度。在国家完成经济转型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后,建立公众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让司法监督行政权力,防止行政权力被腐败分子滥用。 其二,加强国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监察制度建设,将监察与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将消极监管执法和违法监管执法纳入中央和地方纪委反腐的大格局中予以统筹调查处理,重塑监管执法公信力,让政府、社会、公民和企业的关系进入良性循环。尽快完善国家治理的权力结构,通过法治方式发挥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的作用政府、社会、公民和企业,是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要素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如果强行用政府替代社会的角色,用政府监管来替代社会的自我管理和对公权的监督,就会发生角色越位甚至错位,最终肯定要出问题。现在的一些问题,就是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包大揽、不依法管出来的,为此必须予以改变。 在政策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的是认可社会和社会组织的地位,发挥社会和社会组织的本原作用。为了发挥社会和社会组织的法治作用,2014年修改的《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分别建立了发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共治制度。但是相当多的地方政府并不适应这一法治新常态的要求,仍然漠视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氛围营造需求。这需要下一步通过加强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责任予以解决。 在法治方面,《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虽然提高了罚款的标准,前者甚至设立了按日计罚、行政拘留、引咎辞职、民事公益诉讼等强力的手段。但是这些严厉措施的实施仅靠公权机构的主动作为。如果地方政府及其有关工作人员疏于职责,不实施法律规定的严格监管职责和严厉的法律责任,社会毫无办法;如果官员应当引咎辞职而其领导不让其辞职,社会毫无办法;如果法院对诉讼不立案,社会也毫无办法。而中央政府和最高人民法院也没有精力纠正全国各地、各层级所有的违规现象,所以疏于监管执法导致法律规定沉睡的现象在现实中仍比较普遍地存在。一些所谓严格的执法也往往夹杂个人利益和情感因素,使得局面变得更加复杂。一些人甚至认为,一些地方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公平和正义是公权选择性赐予的,而不是依法常态性地获取的。对于这种现象,应当在党的领导下,予以妥善解决,如建立健全发挥社会参与和监督作用的制度和机制,建立行政处罚、引咎辞职、诉讼受理和行政追责自动启动的机制,让行政监管的权力受到权利和其他权力的制度化约束,让公众的民事权利可诉化,防止国家的公权力被地方利益和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所绑架最终走形变样。另外,自动启动的机制,可以让制度常态化地实施,防止出现一个企业出现事故,万千企业开展运动式大排查,招致企业反感的现象。 合理重构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事权关系,加强基层监管人才和能力建设,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执法通过近几年的观察,一些重特大事故发生之后,国家安监总局和环境保护部都发布了规范性文件,要求各地方和各行业采取措施予以全覆盖、不留死角的整改。有的时候,它们甚至派出暗访组或者督查组,力度很大。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没有发生类似的事件,没有切实的事故痛感,侥幸和懈怠的心理难以改变,导致专项整治行动难以触及各区域和各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在市县甚至乡镇一级,一些监管工程沦为形式工程,一些专项督查往往最后以文件文对文件的形式主义予以收尾,监管和专项督查的措施要求难以全面落实到基层,如某个市花费巨资建立的危险化学品监控物联网,对每个危险源的监控与应急都设立了可操作的程序和内容,如根据事件等级,确定相应的疏散范围、专家名单、救援物资库、值班电话等,确定事故自动预警的温度、湿度和其他条件。但是,一拨打应急电话,个别物资库的值班电话竟然是空号,可见地方监管的形式主义比较严重。为了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其一,中央和地方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事权划分不科学,地方的利益和决策、管理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地方积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有效执行和监督力不够。目前,国家为了减轻企业和公民负担,大力简政放权,但是基层并不太买账,主要的原因是八项规定以后,很多干部对权力不再热衷,而基层监管能力不足,监管责任下移,监管工作的风险增加。有些行政许可,如安全生产培训学校的许可取消了,但是缺乏事中和事后监管的抓手,不仅没有达到改善培训质量的效果,相反地,监管却出现失序的现象,这一后果则由地方承担。中央与地方事权的矛盾,目前很复杂,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快速发展时,国家和地方没有对制度及时地进行适应性的改革,导致经济的蛋糕做大了,而制度建设没有跟上。当政府想开展利益调整的改革时,利益集团的强大阻碍作用却很难撼动。为此,有必要紧握反腐、追责和干部任免三个工作利器,按照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上级考核与属地负责的模式,重新评估简政放权的效果,开展新一轮事权改革,下放行政许可和监管事权,赋予中介组织技术服务权,同时,上收监察权和考核权,按照党政同责的原则对违法违规开展追责,最终既维护好地方的积极性,也发挥地方的监管责任。 其二,地方监管执法的专业能力和条件欠缺,难以担当全面、深入和严格执法的重任。省市县三级安监干部压力大,责任重,有经验的骨干干部往往留不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监管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中,专业干部总体还是少,调入的非专业干部还是多,出现专业官员官僚化的不良现象,与专业监管部门的专业性要求不符。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科技能力强,但远离实际,而基层需要科技力量和装备,但能力偏弱,如2013年,西部某省会城市八个区县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竟然有四个区县的安监干部没有一个是学安全生产的,即使在执法时借用外脑,也难以保证监管执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难以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即使其他在条件好的地区,一些乡镇安全生产科(股)监管人员缺乏,监管执法工具也只是手电筒、口罩、安全帽和照相机,缺乏简便的技术分析手段。在条件不好的地区,交通工具缺乏,技术监管装备缺乏或者不会用,往往还是靠鼻子闻、电筒照等监督手段,这样的条件和手段,怎能保证摸清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底数,开展科学、有效的监管?为此,下一步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专业干部的配备,加强技术装备配合,定期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执法监察交流和培训,加强对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考核。 其三,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两个重要的监管部门,总体上相互提防,信息难以共享,执法难以联动,导致监管盲区和事故隐患的存在。在此次天津港危险化学品爆炸事件中,危险化学品的具体信息,有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竟然不知情。这一以部门为壑的部门分割现象,必须通过立法予以纠正,如对于环评和安评,应加强信息全面公开化建设;整合安评和环评的内容和程序,鼓励一个机构对同一个项目开展安评和环评两项工作;构建一个共同的监管信息平台,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和环境监管信息沟通和自动预警,建立协同监管执法的新模式

农夫山泉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

农夫山泉会计制度:为了规范经济行为、强化预算管理职能、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经济效益。2.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和控股子、分公司、销售大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都要受到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

试述期货交易所通过哪些制度设计来实现对信用风险的规避

大户报告制度,强行平仓制度,涨跌停板制度

著作权法与专利法在制度设计上有哪些不同

(1)两者的保护对象不同著作权所保护的并非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专利权则不同,专利法所保护的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创造,它抛开表达形式而深入到技术方案本身。(2)两者的保护条件不同著作权并不要求保护的作品是首创的,而只要求它是独创的。而对于同一内容的发明,专利权只授予先申请人。这是“独创性”与“首创性”即两者保护条件的差异。(3)两种权利产生程序不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著作权均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而相同内容的几项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排斥了其他有相同创造成果的人享有相同权利的可能性,所以必须采取国家行政授权的方法确定权利人。专利权的产生需要专利机关的特别授权,经过申请、审查、批准、公告,颁发专利证书等程序才能产生。(4)两者的适用领域不同著作权所保护的作品主要涉及文学、艺术领域。而专利权主要发生在工业生产领域,与产品的技术方案息息相关。

会计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原则是指

会计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原则是指系统性和合理性。一、会计制度设计简介。会计制度设计是指用一定的理论、原则作指导,根据会计法规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事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的工作。在上述界定中,包含了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和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等。二、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1、充分借鉴国际惯例。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国际资本市场不断形成和发展,向国际惯例靠拢已成为企业会计的一大趋势。因此,会计制度设计在立足国情,总结我国会计实践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有关会计程序与方法的规定、会计报告体系的设计等,应充分借鉴国际会计惯例。2、繁简适度易于操作。会计制度作为加强企业管理、保护财产安全的工具,在设计时一定要繁简适度,既要全面具体,又要简洁明了。在设置核算报告及设计凭证、账簿、报表格式以及各类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时,要做到繁而不乱,简而有用。会计制度设计原则应遵循的标准:1、符合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会计制度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与国家宏观管理的财经政策、法规保持一致。2、符合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长期会计实践的总结,也是评价会计工作优劣的标准,体现了会计工作的技术要求,概括了会计的特点,因此在会计制度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增强会计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度是指导会计实务的标准和规范,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依据,但必须与客观实际情况相适应,要通过实践不断地检验、不新修订,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如何从制度设计上促进创新和创业

1.培育创新文化,营造激励创新的环境氛围  创新文化是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一种氛围。创新文化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精神层面,包括科学精神,价值观、世界观等;  二是制度层面,它是与价值观念相一致并能体现这种价值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政策以及评价体系的总和;  三是与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相对应的,表现为一种物化的、外在的形式与载体。  培育创新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弘扬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标新立异,敢为天下先;  (2)在政策导向上激励创新,将资源资金及保障条件向创新倾斜;  (3)在用人取向上,大胆起用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年轻人,特别注重具有大局意识和战略创新的眼光的将帅之才,重视创新团队的建设;  (4)在制度保障上,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完备、系统的、能激励创新的制度体系;  (5)在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倡导首创精神,反对墨守成规的工作作风。  2.发掘与训练人才,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取得一是引进二是培养。当今的大学教育造就了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一代。年轻的大学生、研究生,他们是思想更开放、更活跃、更具有创造性的群体,适时地从他们当中选拔一些精英,作为新鲜血液补充进来,是提升组织创新能力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同时,应注重对组织内现有成员创新能力的培训提高。创新型组织讲究的是全员参与创新。因此,应针对不同层次成员的现有能力和岗位特点开展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培训。不同层次的培训,都要求不仅仅是传授和学习知识,更应注重训练创新的意识,培养一种勤于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只有当组织内所有成员的大脑都动起来了,创新才能成为组织的一种能力。  3.构造组织的创新流程  好的流程应该带给组织自由的空间,应能促进创新。皮特斯·T在《第六项修炼》中提出了一种名为“7一R”的创新流程。“7一R”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流程创新来实现组织的创新功能。“7一R”是:  (1)重新思考(RethinK), 它考虑的是“为什么/Why”的问题;  (2)重新组合(Reconfigure),它所关心的是流程中的相关活动, 为与“什么/What”有关的问题寻找新的答案;  (3)重新定序(Resequence),它所关心的是工作运行的时机和顺序,它的创新则来自于提出“何时/When” 的问题;  (4)重新定位(Relocate),它所注重的是活动的位置,是与“哪里/Where”有关的问题;  (5)重新定量(Reduce),它所牵涉到的是从事特定活动的频率(How many or Howoften),如“活动量要达到多少,要多久做一次?”等  (6)重新指派(Reassign),它是指工作的执行者由谁(Who)来做更好;  (7)重新装备(Retoo1),它关注的是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术与装备, 为与“如何/How”有关的问题寻找新的答案。  皮特斯·T指出,在“7一R”架构下运作虽然并不能保证创新一定会出现,但绝对有助于推翻旧观念及产生新观念。而创新的关键在于新观念产生得够不够多。皮特斯·T认为,“7一R”流程是一种能促进组织创新的流程。从“7一R”流程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该流程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回答关于企业现状和流程的七个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观念。从这个意义来讲,“7一R”流程是强调求异思维的流程。有学者研究指出,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因为求异思维总是生发于疑,见思于疑,突破于疑,最后形成异彩纷呈的新构思、新思想、新思维。求异思维是生成创新的最重要的内因。因此,在创新型组织中,要求组织成员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此外,在“7一R”流程中,应强调高管的参与,因为高管掌握着企业的主要资源。“7一R”流程,应从高阶团队直接发动再向下展开。没有高管的参与,“7一R”流程将会流于形式。

怎么做一个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对策  (一)恢复完善原有的会计制度,使之发挥应有作用  目前,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小企业在设计会计制度方面,最基本的工作应当是恢复和完善原有的会计制度,以便有效促进企业会计水平逐步还原和改善,逐步带动企业效益的回升。  (二)建立科学稳健的会计制度体系,以便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应当在恢复和改善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会计制度进行深一层的配套改革,建立一套科学稳健的会计制度体系,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准确掌握外界的发展动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制度。  (三)合理借鉴有利因素,不断探索会计制度设计新模式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中小企业为了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应当不断审视外界环境,捕捉外界有利信息,探索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会计制度设计思路。这种新的会计制度设计思路,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有效指导会计制度的完善和革新,必定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严格按照中小企业统一会计核算制度运作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稳固,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面对中小企业会计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会计人员不专业素质不高、会计信息不真实等情况,我国于2004年4月27日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对小企业会计工作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因此,小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制度标准来实现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中型企业也可以广泛借鉴改规范制度的合理因素,完善自身的经营模式,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五)实行领导人负责制  企业领导应当正视会计制度设计这个问题,在制定会计制度后,要对想法工作负责到底,如果会计工作出现差错,应当落实领导负责制度。这样,领导人就会格外重视会计工作,增强企业领导人的责任感。会计学堂专注财会培训,30天让你成为会计高手!

简述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案】:薪酬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薪酬水平及影响因素、薪酬结构及类型和薪酬等级。1)薪酬水平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其影响因素既包括企业外部因素,如市场因素、生活费用、物价水平、地域和法律法规,也包括企业内部因素,如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决策层的工资态度。2)薪酬的结构是指员工薪酬的构成项目及各自所占的比例。其主要类型分为:以绩效为导向的绩效薪酬制,以工作为导向的岗位薪酬制,以技能为导向的技能薪酬制和组合薪酬制。3)薪酬等级反映了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结构差异,它可从薪酬等级、薪酬档次、薪酬级差、浮动幅度和等级重叠五个方面反映出来。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对象丶设计类型和设计任务是什么?

会计制度设计对象是指在整个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各个核算单位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过程,包括本单位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包括的内容:1、明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责任;2、设计科学的会计指标体系;3、设计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4、设计系统、严密的监控体系

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哪些

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 (1)合规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内部控制原则;(6)效益性原则;(7)适应性原则。

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哎同悲哀~~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思想与原则是什么

1.双赢思维 2.利益绑定,能自动自发执行 3.经得起推敲,没有大的漏洞或便宜 4.抓住主要矛盾,不必追求十全十美

薪酬制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3E!!!

考评制度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1、出勤率和出勤状况考核 2、工作职责考核 3、业绩考核 4、工作完成度考核 等等求采纳

试用组织行为管理制度设计的5要素模型战略(组织.人力资源.制度设计.文化整合),对

组织行为管理制度设计的五要素包括:战略、组织、人力资源、制度管理、文化整合等五方面。一、战略是组织在特定环境下基于自身资源和能力所选择的长期发展方向。我所工作的组织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行业的行业组织,伴随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政府支持应运而生。组织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无形资产、品牌、政府关系与社会关系等。组织能力包括行政能力(包括项目协调公平性与效果、行业制度能否得到有效贯彻实施等)、服务能力(包括会展服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等)、研究能力(包括市场调研、国别研究、项目信息等)等。目前组织战略是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所谓市场化,是指去行政化,为企业提供其真正需要的服务与产品,强调市场化服务。所谓专业化是指基于所拥有的资源提高组织服务能力。所谓国际化是指作为涉外组织,要不断扩大涉外工作范围,与境外业主、政府建立更多联系,学习、借鉴国际化行业协会发展模式。基于对战略的理解,我认为我组织目前在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员工对组织战略认识不清,组织未形成统一战略定位;二是贯彻战略执行力度不够;三是缺乏支撑战略执行的有效机制。二、组织是战略实施的载体,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的、目标而形成的团体。我组织的结构构成为办公室、综合部、工程部、劳务部、权益部、信息部、会展部、培训部、咨询部、杂志社等10个平级部门,组织结构属于简单型。我组织目前正处于由简单型组织结构向职能型组织结构过渡阶段。组织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处于过渡阶段,各部门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不明确,部门间职能交叉、混杂现象严重,造成领导指挥混乱,组织工作效率不高。三、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完成组织生产经营目标,根据组织内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组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我组织人力资源构成的基本情况为员工6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70%,平均年龄40岁,硕士以上学历13人。存在问题:一、我组织员工虽70%以上为大学本科,但除少数新近大学毕业生,大部分员工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二、缺乏专业培训,员工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三、员工职业素质、专业素质跟不上组织业务发展需要。目前我组织人力资源远远无法满足组织战略发展目标,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致使组织专业化能力得不到提高。由于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造成大锅饭现象严重,组织工作效率不高,有真才实学的员工能力得不到发挥,人才流失现象近年来频发。四、制度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推行的一系列规定,也是保证组织有效运转的规则。我组织制度的特点为沿袭商务部有关公务员管理制度,如工资分配、绩效考核、职位体系设计、员工晋升等。我组织的制度相对比较系统,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制度过时,与商会业务发展不相吻合,导致有些制度显得僵化,不够灵活,从而影响组织效率;二是符合商会新业务发展的相关配套制度迟迟未建立;三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五、文化整合我组织文化特点有:一、有着浓厚的政府色彩;二、家庭色彩比较浓厚,注重和谐,注重政治学习,利益冲突不明显;三、强调行政指令,等级色彩浓重。我组织文化整合的方式有:一、开展思想政治主题教育;二、注重倡导学习政府文件;三、一系列相关制度等。综合组织行为学管理制度设计的五要素,分析我所在组织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组织制定的战略目标符合组织未来业务发展趋势,组织战略定为正确。由于组织结构过于简单,导致组织战略目标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实施。组织人才储备不足,人员专业化分工不明确,能力不强。相关制度保障不健全,组织文化上过于强调政府行政色彩,与组织战略存在一定冲突。解决方案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我认为,为了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即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首先,要加强组织文化、价值观与组织战略目标的衔接与配合。对织战略目标提出清晰而准确的定义,并在组织内大力宣传组织战略,使组织上下明确了解何为组织战略。其次,调整组织结构,由简单性组织结构向职能型组织结构转变,强调专业化分工。第三,积极吸引专业人才加盟,并加强对现有员工培训力度,加强专业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第四,围绕组织发展战略目标,制定符合战略发展目的和组织业务发展实际需要的制度,包括工资分配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等,加强工作监督与落实,增强工作执行力,从而保障战略目标得到有效执行。

会计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会计机构设计的方式有哪些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首先要满足会计制 度设计范围的总体要求(即既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又适应本企业特点并能直接指导会计活动的具 体规范)和具体要求(1.会计制度设计的层次性。2.会计制度设计的全面性。3.会计制度设计的针对性。4. 会计制度设计的内部控制导向性。,同时又要顾及会计制度设计的方式。所以各单位和企业在会计制度设 ) 计中,只有在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使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会计法律制度的意志和要求,才能达 到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如果企业会计制度脱离法律制度的规范,会计系统生成的会计信息就会失去真实 性、可比性和有用性,既不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设计方法有:1、实地调查方法:实地观察、岗位访问、开座谈会、问卷测试、索要文档。2、分析研究方法:文字说明法、表格法(表格尺寸统一、划线标准、制作控制)流程图法(框图式、符号式)。

制度设计中如何科学化

在设计制度时,要深入调查,实事求是。要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评估,对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考虑周全,要做到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符合实际情况。还要充分考虑到制度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协调统一,保证制度的长期性,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

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薪酬制定原则1.对内有公平性2.对外具有竞争性3.对员工具有激励性

政策制度设计是什么意思?

汽车的水箱对汽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起到给发动机降温的功能,水箱如果缺防冻液了那么对汽车来说非常可怕!防冻冷却液减少一般只有这几个原因:冷却系统漏水,或水箱中用的是纯水,未按规定用冷却液或冷却液含有水分太多。冷却液漏的原因,汽车冷冻液减少的原因冷却液储箱在正常情况下液面高度应当保持基本不变。车子开了几年,就应该包括检查漏液的问题。检查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首先看看停车位地上和水箱对应的位置有没有防冻液的水迹。其次从车的前面下部往上看。如果水箱下部或管道有水迹,就是漏了,需要检修。风扇声音特别大也与水箱温度有关。当水箱温度超过一定温度时,风扇就会开始工作。如果水箱温度不高,风扇就不必工作声音就低。如果你能够有把握地排除漏水,那么就是4s店用的防冻液过分稀释,含量不足。应当提高防冻液浓度。最好的比例是一半防冻液一半水,这样可以很长时间(一两年甚至更长)不用添加防冻液。4s店如果只用10%或20%防冻液显然有些不够。他们的这样做的目的也许是能够多赚取一些维护费。

会计制度设计是什么?

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什么是制度设计

是一本书名 内容提要: 一直以来,政策学者十分关注对政府可以用来实现其目标的各种基本工具或用具的理解。他们的兴趣从最初的归纳性创建有关通用性工具的广泛列表以供政策分析者使用,转移到对工具的各组成元素的更节剑的、但仍然有用的规范的发掘努力上。从通用性工具到完全规范化政策的转移,需要设计者不仅仅了解基本的组成元素。例如,使外部性内部化的庇古税至少应该规定该税收适应的税基和税率,以及征税所依赖的行政性工具,等等。设计者也许要设定用以指定这些细节如税基、税率的准则,而不是直接地规定它们。这些规则和规格的创建就可以看做是制度设计。我期望政策分析者通过更好地理解制度设计是这个问题的最初原动力,从而能够知晓如何制定出更有效的政策。 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这项工程涉及到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依赖于其嵌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这些背景因素提供了一种为制度设计提供机会和制造障碍的现有制度环境。对制度设计的根本性理解需要有关制度和制度变迁的理论。近年来,随着社会学者对制度的兴趣复燃,不断涌现出了大量的可能的理论来源。 本书的贡献者利用各种资源来确认理解制度设计的意义。尽管它在实际应用方面的贡献远不如我原先预期的那样大,但我仍然认为,无论对政策分析者还是制度经济学领域的学生业讲,它提供了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并迈出了比较谨慎的一步。 [编辑本段]目录 企业理论:合同论视角的回溯(代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制度设计:概述 1.1 引言 1.2 制度研究的议程 1.3 公共政策和制度设计 1.4 结论 第二章 制度设计:代理理论的角度 2.1 引言 2.2 基本模型和承诺问题 2.3 隐藏行动和风险分担 2.4 额外信息的价值 2.5 团队生产 2.6 结论 第三章 购者自慎:制度、合同和俄罗斯的商品交易所 3.1 引言 3.2 新制度主义和合同强制执行 3.3 苏联和俄罗斯的商品交易所 3.4 制度设计与合同 3.5 第三方强制执行 3.6 制度和可信的承诺 3.7 俄罗斯交易所的现状 3.8 结论 第四章 制度的理性选择理论:对设计的意义 4.1 引言 4.2 有变化的重复博弈及其对制度设计问题的适用性 4.3 制度中的合用: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 4.4 制度中的协调:性别战博弈 4.5 更复杂的模型:变化和交流 4.6 更复杂的模型使博弈适合于真实的政策问题 4.7 结论 4.8 附录:有变化的重复博弈的正式模型 第五章 制度设计中的惯例和规范 5.1 引言 5.2 惯例、习惯和文化 5.3 规范、品德和团体 5.4 规范的阐述对制度设计的意义 5.5 结论 第六章 贸易纠纷的解决制度:加拿大——美国自由贸易协议的案例 6.1 引言 6.2 纠纷解决制度和贸易政治 6.3 FTA下的纠纷解决制度结构 6.4 NAFTA下的小组审议议程 6.5 结论 第七章 制度设计的两种惯例:对话和决策 7.1 引言 7.2 理性和设计的概念 7.3 道德前提和制度 7.4 制度设计的两种惯例 7.5 结论 第八章 政策网络系统和治理 8.1 引言:制度主义和网络系统 8.2 政策网络系统:主要特点 8.3 战略治理 8.4 网络系统管理和重建的方法 8.5 结论

薪酬制度设计包含什么内容?

一、职位分析想要确保薪酬体系设计的科学性,首先需要对企业员工所在职位进行分析,再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才能更好的明确员工所在职能的关系,制定出合理的薪酬体系设计。二、职位评价在薪酬体系设计要坚持“对内公平,对外竞争力”的原则出发。所以,对职位评价是为了保证内在公平,稳定,达到均衡的效果。因为,如果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薪酬比例太过悬殊,不利于人才的稳定,也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而如果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薪酬比例不存在差距,则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所以,只有当内部均衡时,才可以保证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及促进企业的发展。三、岗位评价岗位评价重在解决薪酬对企业内部的公平性问题,而职位评价奠定了薪酬的公平性。通过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可以消除不同企业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者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四、进行薪酬定位薪酬定位是薪酬体系设计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它明确了是否能够用薪酬来吸引优秀员工,同时也是反映企业薪酬水平竞争力的强弱程度。不过,在进行薪酬定位的同时,也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情况,目前劳动市场的薪酬水平、劳动人才市场的人才供求状况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制定出来的薪酬体系设计合情合理。五、薪酬结构薪酬结构是薪酬体系设计中最后一步骤,它包含了该员工薪酬的组成结构,但不限于工资、津贴、福利、奖金等多种形式存在。然而,不同的薪酬结构对人才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分为以绩效为主的薪酬、技能薪酬、工作导向的薪酬等等,具体没有规定。总之,薪酬体系设计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战略和文化,全面科学的考虑各项因素。同时,还需要记住,薪酬体系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才能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

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1、实地调查方法:实地观察、岗位访问、开座谈会、问卷测试、索要文档。2、分析研究方法:文字说明法、表格法(表格尺寸统一、划线标准、制作控制)流程图法(框图式、符号式)。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方式:纵式、横式设计流程图时注意的要点:1、注明业务处理流程经过的部门和经办人;2、注明凭证、报表名称和份数,用流程线反映其传递的流程;3、反映业务处理几张个情况记账情况及凭证和报表归档保持情况。

会计制度总体设计名词解释,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1 .会计制度: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规章、方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2 .会计制度设计:依据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的系统控制理论和技术,将公司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和监督及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等具体化、规范化、记录在案,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和处理会计业务的过程。3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公司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相关工作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4 .总体设计:是对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和设计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 也就是说,事先有纲要的计划和指导方针。5 .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计划。6 .单独设计:指公司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负责设计工作,或聘请合格的会计师负责设计。7 .协同设计是指公司派出高级会计人员,聘请合格会计师共同参与设计工作。8 .集体设计:指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者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承担设计任务。9 .会议设计: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相关会计人员开会草拟讨论,另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全员通过后报批,公布实施。10 .局部设计:为个别部门组织机构和会计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账务处理而进行的设计。11 )账务处理流程)指从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到会计报表制作的全过程。12 .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向各会计岗位或会计人员实行的会计工作责任制度。13 .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核算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项目,以会计要素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要求设计。14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以明确经济责任、登记造册的书面文件。15 .会计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作为会计依据的会计凭证。16 )日记账)序贯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先后顺序逐日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也称日记账。17 .分类账簿:指所有经济业务根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的账簿。18 )备查簿)指补充登记部分期初账簿和分类账簿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账簿。19 .会计核算形式: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结构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为会计组织程序。20 .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金。21 .库存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为销售而持有的库存商品或商品、生产中的产品、生产中或劳务提供过程中消耗的材料和材料。22 .投资:是企业单位为通过分配增加财富或为谋取其他利润而将资产转让给其他单位获得的另一种资产。23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不准备可以随时变现、持有期限在一年(含一年)以上的投资。包括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其他投资。24 .持有至到期投资:指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持有至到期有明确意图和能力的非衍生金融资产。2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贷款和应收账款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持有到期投资的交易性金融资产。26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长期股权投资。27 .投资性房地产:指为获得租金和(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28 .债券合约:是明确债券持有人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券发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以及保护债券持有人利益的措施。29 .固定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租赁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30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无实物形态的可识别的非货币性资产。31 )筹资)指企业为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银行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32 .成本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花费的部分价值。33 .成本预测是根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地推测企业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34 .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考核和控制,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内。35 .防止超额、浪费、损失的发生,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36 .销售和收款业务:指企业销售商品、取得价款的行为。37 .财务报表: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38 )固定资产卡片)是为反映和监督各项固定资产而开设的固定资产专用辅助账簿,39 )固定资产账簿)是按固定资产类别开设的,用于记录各类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和余额情况的账簿。40库存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消费而储备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库存的、加工中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产品、委托加工材料、外购商品、半成品的制造、成品的生产、商品的发送等。41 .也称为持续盘存法(账面盘存法),通过设置详细的库存明细登记簿,每日一次记录库存收入的数量和金额、发放数量,可以随时清算余额库存的数量,从账面上求得期末余额。42 )实地盘点法)又称定期盘点制(定期盘点制),平时只记录库存收入的数量和金额,不记录发放数量和金额。 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库存实际结存数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期末库存成本和本期发行库存成本。43 )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人员职责明确以及会计核算基础工作。44 .会计工作任务:会计目标具体化以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形式将会计目标具体化为会计工作内容,形成会计工作任务。45 .会计科目:用于对会计科目要素进行具体分类的名称,或对会计科目要素进行具体分类的项目的名称。46 .会计科目设计步骤: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根据各类经济业务的性质和会计内容确定会计科目的性质和名称,规定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进行会计科目的编号。47 .会计科目分类:是根据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48 .会计科目设置:根据会计科目要素的分类项目设置会计科目。49 .会计科目编号:冻结会计科目的编号。50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对各会计科目使用范围、会计内容、经济用途、会计方法、主要会计事项处理等的文字表述。51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流程,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流程相结合的形式。52 .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53 )会计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关联的账簿组成,用于连续、系统、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54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写,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会计凭证。55 .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会计依据的会计凭证。56 )序时账簿)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按日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57 .分类账:将所有经济业务按总分类账户和细目分类账户登记的账。58 .备查账簿:补充登记部分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账簿。59 .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60 )会计循环)从经济业务产生到会计报表编制的一系列会计处理过程,也就是企业反复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61 .资产负债表:反映某一特定日期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那时候是报告书,是静态报告书,是每月报告书,是对外报告书。62 .利润表:又称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它是时期报告,是动态报告,是月度报告,是对外报告。63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它是时期报告,是动态报告,是年度报告,是对外报告。64 .内部报告:提供给企业各管理部门的报告。其作用是提供企业管理所需的决策、分析所需的会计信息。65 .货币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66 )备用金)会计部门按照企业有关制度规定,向所属结算机构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和职能管理部门拨付,用于零售、收购零星商品物资或日常业务零星支出的备用现金。67 .未到账项:因结算凭证传入时间关系,企业和银行一方未存入另一方的金额。68 .其他货币资金: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的货币资金。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一般来说,薪酬体系设计需要遵循按劳取酬原则、同工同酬原则、外部平衡原则、合法保障原则四项基本原则。1、按劳取酬原则在贯彻按劳取酬原则时,需要以物化劳动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潜在劳动和流动劳动来进行分配,用人单位工资分配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和最低工资保护制度,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工资分配形式和水平。2、同工同酬原则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3、外部平衡原则指公司给予员工的薪水与该行业的市场普遍价格相比,具备合理的可比性。主要是指企业的薪酬要有合理的市场定位4、合法保障原则企业的薪酬体系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薪酬体系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强制性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企业会计制度是各项会计业务的具体处理办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会计制度的原则规定。一般称为总则,包括会计工作的任务,会计制度所应遵循的原则等。2.有关会计业务核算的具体规定。如会计科目及其使用方法的规定;会计凭证、帐簿、记帐程序和记帐方法的规定;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方法。3.有关财产管理、成本计算方面的规定。如有关固定资产和各项流动资金核算办法的规定,成本计算办法等。4.有关财产清查、会计人员交接和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规定等。扩展资料:制订会计制度一般要遵守以下几条原则:1.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财经政策、法令和制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2.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3.要适应本行业和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在保证执行国家有关制度的前提下,制订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制度和实施办法,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4.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企业会计制度

计算机会计系统管理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从上述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企业成本核算制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试举例说明

企业成本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则。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真实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应掺假,或人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人 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 (3)相关性原则。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及时的信息反馈,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耐这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无用的资料。  (4)分期核算的原则。企业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如月、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  (5)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已计入以前各期的成本,或应由以后各期成本负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主考试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  (6)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要按实际耗用数量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加、减成本差异,以调整到实际成本。  (7)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则。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力求精确。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则可以从简处理。

若要给一个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应该如何设计?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探究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主要以大型企业为对象的会计制度不适合其实行,故而企业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符合自身需要的会计制度,简化和规范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切实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1、会计主体:大多数小企业是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或股份合作制企业。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通常是所有权与经营两权结合。这与大企业的两权分离不同。很多小企业属于自然人企业,不具有法人地位,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企业本身发生的各种经济事项与所有者个人及家庭的其他事项常混在一起,造成权益混淆。  2、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小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比较简单,层次少,分工不太明确,兼职较多;有的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也没有专职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职能由其他人员监管,或由企业主管人一手包办。小企业会计人员少,分工不细,不固定,专业水平一般较低,无证上岗现象严重。  3、会计控制:小企业很少自己设计规章制度,一般照搬现成的会计制度,还删繁就简;会计人员常常需要按领导意图办事,无法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办事,因为如果不按领导意图办事,就会被调动工作甚至被开除。  4、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会计科目在资产,负债方面相似但较为简单,在所有者权益方面则有一定的特殊性。小企业的会计报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编制报表种类不全, 报表项目不完整,有时根据领导与有关部门的需要临时编凑数据,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  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贯彻执行《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设计小企业会计制度必须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不能超越或突破国家的统一规定。  2、贯彻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小企业会计机构简单,人员较少,不可能设置专门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符合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  3、贯彻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尽量兼容的原则。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税收征管的需要,因此,小企业会计记录最好能尽量与税收法规相协调,使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尽量与税法规定相符。  4、贯彻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小企业会计制度一方面要遵循国家的规定,另一方面要考虑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在不违反国家规定的前提下, 尽量使小企业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会计组织系统设计,会计核算系统设计,会计控制系统设计。  1、会计组织系统设计  针对小型企业会计制度的上述特点,在会计制度设计中要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体系的设置,并与此保持一致。由于小型企业业务量较少,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又由于小型企业人员较少,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也不会太多,从内部控制要求看,一般以2—3人为宜,可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而在管理部门设会计组织,并指派一人担任财务主管。由于会计人员较少,为了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在会计岗位设置和责权划分上,可设置三个岗位:  (1) 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职责是在厂长(经理)直接领导下,负责企业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财务会计工作处理方面不由管理部领导),并负责编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和成本核算工作。  (2) 出纳岗位。负责与货币资金收付有关的具体业务,如记录日记账,处理日常货币资金收支、申报、缴纳税金,备用金核算等。  (3) 明细账会计岗位兼稽核。负责各种明细账的登记工作,账目的定期核对工作,财产清查的安排与实施工作等。  2、会计核算系统设计  (1) 会计科目是企业正确建账,合理核算并编制报表的重要依据。和大中型企业相比,由于经济业务数量较少,科目设置应适当简化。根据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小企业应设置如下五大类32个一级科目:  ① 资产类: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待摊费用,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② 负债类: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预提费用,长期借款;  ③ 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本年利润;  ④ 成本类:主营业务成本;  ⑤ 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收入,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支出,其他支出,所得税。  (2)会计报表选择与设计:  目前,由于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同时由于小企业所有全与经营权密切相关,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相对较少,主要是税务部门及债权人。因此,小企业会计报表的选择与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设计一套只提供最基本会计信息的简略会计报表, 应允许小企业按简略的形式编制与提供资产负债和损益表;  ② 允许小企业不必编制和提供现金流量表;  ③小企业由于业务规模比较小,社会影响范围也较小,其报表附注内容应较为简略不必单独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等,有关这些方面的重要信息可以用附表或附注的形式说明。  3、会计控制系统设计  在中小企业的会计控制系统设计方面包括: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会计控制,销售与收款会计控制,实物资产控制,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等。以下就是对这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1) 货币资金控制是中小企业会计控制的要点。中小企业应运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授权批准的方法,对货币资金收入,保管,支出等全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作出严格的规范。一个有效的货币资金控制系统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 一般现金收入应采用连续编号的“现金收据”进行控制,收据由收款员,出纳员,负责人共同签章,存根妥善保管。每天收入的款项,应全部存入银行,“送款单”要及时交会计人员审核,并据以记账。  ② 支出款项除零星小额外,一般都应用银行支票支付。严禁签发无记名,空白支票,签发支票的图章必须由相关责任人分别保管,不得由出纳员一人包办。一切支付款项,应采取“付款单”控制。  ③ 支付工资须编制工资表,经负责人审核后才能发放,发放时应由领款人签章。  ④ 出纳员的工作要与登记分类账的工作分开,尤其是出纳员不得接近客户明细账,以防挪用,侵占公款。  (2)采购与付款会计控制  由于企业采购过程中经常存在回扣现象而导致企业资金流失或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等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对采购与付款会计控制,具体的控制内容包括:  ① 业务应由采购部门专门负责,通过各需要部门填制“申购单”进行控制。会计部门依据“申购单”核对库存和预算,核对无误后筹资付款,以避免盲目采购现象的发生。  ② 货物送到时,应由保管部门验收并填制“入库单”由验收人员及负责人签章,一份留备登账,一份交采购部门。③ 领用物品凭审签的“出库单”发领。  (3) 销售与收款会计控制  中小企业在销售与收款会计控制中,应关注定价原则,收款方式等销售政策的制订,明确销售机构和销售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合同订立,货物发出和账款回收的会计控制,防范销售过程中的舞弊行为,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具体包括:  ①企业应专设销售机构负责销售业务,主要通过“供货合同”进行销售控制。所有的销售货物,均应开具统一的发票,发票由会计部门统一管理,并采用定期复核制度。  ②销售人员不得参与销售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的登记工作,以防私收账款,挪用现金或捏造客户,虚增资产。  ③赊销业务,销售折让和折扣以及坏账处理,须经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书面核准后方能办理。  (4) 实物资产会计控制  尽管中小企业的实物资产并不庞大,但是对各项资产的增减变动,保管,维护和记录,还是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资产的取得,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理等环节找出关键控制点,采用授权批准,会计记录与实物保管相互分离和制约,非实物保管人员无权领发货物等一系列控制方法,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偷拿,毁损和流失。  (5) 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中校企业对外举债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一方面,有效地利用债务,可以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益。当企业经营好,利润高时,高负债会带来企业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举债经营会对企业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由于负债经营要承担相当的利息费用,并且债权人对企业的资产有优先偿付的权利。  (6)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向企业内部管理层,各级部门主管,其他相关人员, 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中小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财务系统调研与方案设计的具体内容:①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梳理;②财务核算体系的系统设计;③企业应收管理方案设计;④企业应付管理方案设计;⑤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方案设计;⑥财务部门组织架构设计与人员规划;⑦企业财税的规划方案设计;⑧企业投融资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