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

阅读 / 问答 / 标签

项目管理中,质量成本、进度和费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项目管理三角形关系,也就是项目范围、项目时间和项目成本的相互制约的关系,而项目的质量是受这三个因素的平衡关系所决定的。如果形象上看,项目范围、时间和成本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边,而项目质量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这个图是很好理解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没有任何讲解的情况下明白大部分的含义:要得到目标质量的项目产品,就要确定项目的范围、时间和成本。如果这三项中任一项发生变化,势必会影响另两项中的至少一项发生随动。 很简单的问题,可实际工作中,我们日里万机、决胜千里的老板们有几个能把这个三角形法则放在心上呢? 项目质量不是由项目经理甚至项目组织决定的,有各种的法规、标准作为基准,项目的产品是必须达到目标要求。而客户对项目和产品的无知性导致他们永远试图扩大项目范围,认为至少这样他们不会白付钱给项目团队。而项目团队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就要在老板的压力下不断在做缩短工期和减小成本上做努力。所有在项目中有权力和钱力的关系者都在试图破坏这个铁三角。 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要使各方面的资源能够协调一致,就要特别熟悉项目三角形的概念。项目三角形中的范围,除了要考虑对项目直接成果的要求,还要考虑与之相关的在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项目三角形中的成本,主要来自于所需资源的成本,自然也包括人力资源的成本,这些资源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可以对应不同的成本,对资源的需求与工作范围和工作时间都有直接的联系。   项目三角形强调的就是这三方面的这种相互影响的紧密关系。为了缩短项目时间,就需要增加项目成本(资源)或减少项目范围;为了节约项目成本(资源),可以减少项目范围或延长项目时间;如果需求变化导致增加项目范围,就需要增加项目成本(资源)或延长项目时间。因此,项目计划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根据各方面的不同要求,不断调整计划来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当项目的某一因素发生变更时,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因素,需要同时考虑一项变更给其他因素造成的影响,项目的控制过程就是要保证项目各方面的因素从整体上能够相互协调。

质量成本考核体系有哪些原则?

质量成本考核就是对质量成本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质量成本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以达到鼓励和鞭策全体成员不断提高质量成本管理绩效的目的。质量成本考核是对质量成本实施闭环管理的必备环节。为了进行有效的考核,一般要建立各部门、各单位直至班组和个人的简明考核指标,并与经济责任制、“质量否决权”等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办法,定期进行奖励,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成本指标考核体系,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实践证明,企业建立质量成本指标考核体系应坚持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质量成本考核系统是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子系统,而质量管理系统又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质量成本考核指标与其他经济指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析子系统的状态,能促使企业不断降低质量成本。(2)有效性原则有效性是指所设立的指标体系要有可比性、实用性和简明性。(3)科学性原则企业质量成本考核对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实际中是企业开展以上工作的依据。因此,质量成本考核指依据、符合实际,真实反映质量成本的实际水平。为了对质量成本实行控制和考核,企业应建立质量成本责任制,即在将质量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个人时,应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归口、分级管理的质量成本管理系统。

分析企业中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和作用论文

   一、质量成本的内涵   质量成本是由美国着名质量专家费根堡姆在1945年提出的,随后在欧美等多个国家的公司中迅速开展起来,成为质量管理和成本会计的重要内容。我国开展质量成本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开始的,但迄今为止,很多企业每天都在检验试验,都在与不合格品、报废、退货等打交道,但却不知道质量成本为何物,没有去有意识地策划、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那么,究竟什么是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有何作用?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呢?   所谓质量成本就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质量成本由四部分组成: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用公式表示就是: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与核算内容   如上所述,质量成本是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四部分构成的,其中每一项成本都有其特定内容。   (一)预防成本及其内容。所谓预防成本,就是企业为预防和减少产品服务缺陷或不合格产品发生,减少质量损失和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以下费用:(1)质量策划费用;(2)质量控制和管理所需的教育和培训费用;(3)质量管理活动费和行政费;(4)内部审核费用;(5)第二方现场审核和首件检验费用;(6)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费用;(7)质量改进措施费;(8)新产品评审费;(9)质量情报费;(10)供应商评估、管理与评审费;(11)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反馈所发生的费用;(12)对客户进行产品使用维护培训与资料费用;(13)质量管理人员的薪资;(14)质量攻关费;(15)质量表彰与奖励费用;(16)其他预防费用。   (二)鉴定成本及其内容。所谓鉴定成本,就是为评估产品质量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检验和检查、试验的费用。包括以下费用:(1)进料检验费;(2)过程和半成品检验费;(3)成品检验费和试验费;(4)出货检验费;(5)材料、成品因试验而产生的损耗(即实验);(6)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购置的费用;(7)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实验设备)的维护、检定校准和其折旧费;(8)材料和成品委外检验、试验和认证费用;(9)在交付顾客之前发现缺失而进行处理所必须花费的成本费用;(10)检验和试验人员的薪资;(11)其他鉴定成本。   (三)内部损失成本及其内容。所谓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的废次品损失、返修费用、停工损失和复检费等;内部损失成本由以下活动所产生的费用组成:(1)企业内发生的不良品,而造成的报废品的损失;(2)企业内发生的不良品,加以挑选/剔除后而进行的返工/返修作业费;(3)不合格产品经返工/返修后的重新检验费;(4)失效分析费;(5)由于处理不合格造成的停工损失费;(6)生产效率损失费;(7)次级产品降价求售所造成的损失;(8)其他内部失效成本。   (四)外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是指在产品出售后由于质量问题而进行处理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如索赔损失、处理问题的损失、违约损失等。外部失效成本由以下活动所产生的费用组成:(1)顾客抱怨以及投诉分析和处理费用;(2)顾客退货费;(3)产品返修费;(4)售后服务人工费、材料费和备品备件费;(5)产品折扣/折让损失费;(6)产品责任赔偿费;(7)产品延期交付的交通运输超额费用;(8)其他外部损失,如商业信誉、名声、形象损失等。    三、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将传统的制造成本细分为质量成本,又将质量成本细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众所周知,成本只有细化和细分,才能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每项成本的构成,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决策、策划和控制。所以说,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损失,保证企业在“适宜质量”下,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积极有效地管理质量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日常质量成本数据的反馈,可以为企业高层领导进行质量和成本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其次,通过增加预防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内部和外部质量损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第三,将内部和外部质量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可以大大增加顾客满意度。    四、质量成本管理的根本之路   一谈到成本,人们很自然就想到的是控制和降低成本。同理,控制质量成本无非就是降低和减少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减少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这样似乎就能够达到控制质量成本的目的。但这恰恰就是多数企业的惯性思维和所犯的通病。降低和减少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没有错,但是减少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却是错误的。原因很简单,要从根本上降低和减少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不但不能减少,而且应该大幅度增加,这正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根本之路。一些企业产品质量不够稳定,造成大量的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预防成本投入太少。一些企业在预防成本上舍不得投入,特别是对员工的培训费用投入严重不足。新进员工生怕一天闲着,入场培训走走过场,匆匆忙忙就让员工独立操作了。老员工也很少参加培训。人力资源抱怨,培训计划因为没钱没法做。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场生产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管理人员每时每刻如同消防队员紧跟在后面救火。售后服务队伍越来越庞大,顾客投诉抱怨不断,按下葫芦又鼓起了瓢,永远有处理不完的"问题。服务越积极,顾客越不满。比尔盖茨曾说过:处理不合格问题投入的精力是原先投入的300倍。现在有多少企业每天在重复着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在培训方面,国内企业,特别是小型民营企业应该向欧美企业学习。他们在培训上非常舍得投入,因为他们认识到质量问题,重在预防;预防问题,重在培训。比如石家庄嘉祥精密有限公司,这个企业是专业设计开发生产轨道交通风源系统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是法国法维莱的子公司。公司高层领导早就意识到了增加预防成本的重要战略意义,每年投入在员工培训上的费用占总销售额的1%。尽管近三年来,销售收入、产品品种和产量翻了好几倍,但产品的质量却非常稳定。他们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使命:“让MadeinChina可靠”。   除培训之外,预防成本中的质量改进费用、新产品的评审费用、对供方的评审费用、内部审核费用等预防性费用都应该增加,其目的就是预防产品和工作缺陷。企业只有把预防工作做到位,产品质量才能保证,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自然就会减少和降低。   (二)鉴定费用投入不足。鉴定成本主要是判定产品符合与否的检验试验费用,也包括检验人员的费用和检测设备的费用。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材料入厂时材料检验不充分、生产过程检验不细致和出货检验缺失。导致的结果就是材料在生产线上发现不合格,半成品在组装线上发现不合格,成品在顾客现场发现不合格。从而造成大量的返工、返修和报废,直接造成质量损失的增加、经营效率的下降和经济效益的下滑。   我们主张预防为主,让供应商一次就把事情干好,让员工一次就把事情干好。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愿望。但产品生产不可能没有监督检查和检验。所以应该预防和鉴定两条腿走路,路才能越走越稳当,越走越快。   增加鉴定成本,重点应进行检验试验的策划,增加检验试验环节,增加检验和试验项点,增加必要的检验人员和检测设备;增加检验试验人员的工资待遇,以增强检验试验人员的责任心;强制对计量检测设备进行检定。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让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入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质量成本的分析

1. 质量成本总额的分析。a) 质量成本总额/销售收入 = KK ≤ 1%,质量控制效果较好,可达6σ水平,1% < K ≤ 5%,质量控制效果一般,可达5.5σ水平,5% < K ≤ 15%,质量控制较差,可达5σ水平。b) 质量成本总额与同期进行绝对数额的比较,若质量成本总额较高,应分析主要升高科目及原因,提出改进建议。2. 质量成本构成分a) 质量成本平衡点平衡点由企业自身特点所决定。只有当处于平衡点时,质量成本最低。一般情况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故障损失费 > 质量保持费,大批量生产模式,故障损失费 < 质量保持费。b) 质量成本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当内部损失成本上升,应增加预防成本,采取预防措施,当外部损失成本上升,应增加鉴定成本,加强检验,当内外损失成本均上升,应增加预防及鉴定成本。c) 质量成本平衡点的分析。设:内部损失成本为C1,外部损失成本为C2,预防成本为C3,鉴定成本为C4,则:平衡点为:C1+ C2= C3+ C4,当增加C3和C4时,C1和C2应降低。原则为:C3+ C4 <(C1+ C2)的降低额,否则不经济。3. 内部损失成本的分析。a) 应分析内损的主要构成因素,b) 用图示的方法,明确各类产品,各个工序的内部损失额。4. 外部损失成本的分析。a) 应分析外部损失成本的主要来源,b) 分析并评估外部损失成本带来的无形损失,5. 形成质量成本分析报告。a) 对质量成本总额的分析及改进建议,b) 对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及改进建议,c) 对内、外部损失成本的分析及改进建议,d) 与质量成本目标进行比较,并进行差距分析。

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有几种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依据成本标准,对实际发生的生产耗费进行控制的实施方法。选择成本控制方法首先需要了解成本的特性与分类,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成本发生的变动性与固定性,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化,固定成本则不受产量因素的影响;(2)成本对产品的直接性和间接性,直接生产成本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间接生产成本则样关性并不明显;(3)成本的可控性和不可控性,可按成本与不可控成本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会发生相互转化。  对于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采取按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进行控制的方法。对于固定成本如固定制造费用,则可采取按计划或预算进行控制的方法。从成本控制的范围来讲,直接生产成本可将指标分解落实到生产班组、员工,间接生产成本则应分类将指标分解落实到有关职能归口部门、员工。从成本的可控性来读讲,需按不同的责任层次、管理范围落实成本责任,使归口控制的成本对各责任单位来讲具有可控性,真正起到控制的作用。  实行成本控制的步骤为:制定并下达成本标准,作为控制的依据;发动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标准的实现;根据成本标准审核成本开支,防止和罅损失浪费的发生;计算脱离成本标准的差异,分析其发生原因,确定责任归属;修术成本标准,改进成本控制方法,使成本进一步降低。  实行成本控制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重视成本控制工作,保持成本标准的先进合理性,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明确权责划分和奖惩办法,树立全面经济核算观点,正确处理产量、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质量成本会计核算的意义是什么?

质量成本会计核算的意义:(一)有利于保证质量成本接算的及时性、连续性质量成本统计核算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不需要列入财务报告,这就决定丁是否进行质量成本统计核算.在更大程度上受企业主观因素的影响。往往是企业领导人重视,就进行质量成本统计核算。企业领导人不重视,就不进行质量成本统计核算;企业财会人员有精力、有时问,就进行质量成本统计棱算,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就不进行质量成本统计核算企业财会部门往往被繁琐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所困绕,而把管理会计工作作为“副业”对待,找出许多理由推诿质量成本统计核算的工作从实践上看,大多数企业也根本就不进行质量成本统计桉算,即使在实行质量成本统计核算的大型企业,也难以保证质量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连续性。把质量成本核算纳入成本会计核算体系,设置独立的帐户专门反映质量成本支出的情况,使质量成本核算成为其它成本费甩项目核算的基础,企业为了确定当期的成本费用,从而计算出当期的损益.就必须及时、连续地记录反映质量成本的发生、分配的情况,把质量成本核算纳八成本会计核算的日常工作.从而保证质量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连续性。(二)有利于调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积极性由于质量成本统计核算难以开展,而成本会计把质量成本支出反映在各种不同的会计科目中,并按当期实际发生额确认质量成本支出的数额,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积极性。首先,成本会计对质量成本支出反映的零乱性.不能反映质量成本支出的总额,不便于了解质量成本支出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和降低质量成本支出的潜力。其次,厂外损失按当期实际发生额予以确认,不便于确定当期质量管理的责任和效果.不能为质量管理提供真实的信息。当期发生的厂外损失一般与当期的质量管理不具有因果关系.而属于前期质量管理的结果成本可能因为前期不注意质量管理,使得当期的厂外损失很多.而当期加强质量管理.又会使当期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增加,由于当期加强质量管理,使以后将要发生的厂外损失降低的情况,并不反映在当期的成本费用中。这种情况下,会计反馈给质量管理的信息是:越是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成本就越高.放松质量管理反而可以降低当期的质量成本。这一错误的信息必将导致企业错误的选择:为了增加当期的利润而减少当期质量管理的投入。其实,这一选择的不正确性是人所共知的,但会计桉算的方法如此,企业为了增加当期利润,有对还必须将错就错。事实上,质量成本的数额变动与质量管理的加强是战反比倒变动的,即:质量管理越好,质量成本越低;质量管理越差.质量成本越高。因为,随着质量管理的加强、产品质量的提高,虽然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会书所增加,但是厂内损失和厂外损失则会大幅度降低。比如,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杜绝一件废品发生的预防费用并不多,而发生一件废品造成的损失会很多;在对完工产品检验对,杜绝一件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所发生的检验费用并不多,一旦使一件不台格产品进入市场所造成的厂外损失会很大由于厂内损失和厂外损失随质量管理的加强.其降低的幅度会远远大干预防费用、检验费用的增长幅度,质量成本支出总额也将随着质量管理的加强而降低。把质量成本核算纳入成本会计榜算体系.并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因,把由于当期质量管理造成的、将在以后发生的厂外损失,计入当期的质量成本之中,就会使企业清楚地看副,由于质量管理的加强或削弱而弓I起的质量成本的降低或增加,为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提高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把质量成本纳入或本会计核算体系,质量成本核算成了价值补偿的依据,企业要增加当期利润,必须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三)使厂外损失的补偿有必要的资金来源在质量成本统计核算上.虽把当期造成的厂外损失计入当期的质量成本,但质量成本统计核算并不作为价值补偿的依据;在现行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核算上,当期工作造成的将在以后发生的厂外损失不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而是要在厂外损失实际发生时,计凡成本费用并进行价值补偿,使得厂外损失实际发生时,缺乏必要的资金保证。厂外损失的朴偿与消费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如果由于缺乏资金而不能使在厂外发生的质量问题得到及时地解决,必将会使前期的质量管理受到全盘否定,使企业的信誉扫地,丧失市场。把质量成本核算纳入成本本会计核算体系,同时按照权责发生制妁原则。把厂外损失提前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相应提取厂外损失准备金,使企业积累起一部分资金,待到厂外损失发生时有足够的资金给予补偿,从而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投凡的能力,为企业实行全过程的贾量管理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质量成本的构成以及降低质量成本对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上看,五十年代美国曾有学者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水面冰山和“矿中黄金,意思是当期要发生的能够看得见的质量咸水点出,犹如露出水面的冰山.可谓庞大;但是不在当期支付、将在以后发生的支出或损失,犹如沉没在海水下面的冰山的底部,更为巨大降低质量成本对于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犹如一座金山,急待发掘;同时它也形象说明了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来降低质量成本。

企业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系统的步骤

企业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系统的步骤   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质量管理专家菲根堡姆提出了质量成本概念。很多人认为:要质量好,就要投入更多的钱,高质量一定是通过金钱换来的。菲根堡姆则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质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浪费,高质量应该寻求最佳产品质量与最佳成本水平的结合点,那么,质量成本就是帮助企业寻找最佳成本水平的概念,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系统十分必要。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企业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系统的步骤的知识,欢迎阅读。   企业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系统的步骤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   零缺陷质量目标:根据质量成本观点看,内部和外部缺陷作业及其相关联的成本都属于非增值作业,应予以彻底消除。预防作业则可是为增值作业而予以保留。而一部分的检验作业是检定作业所必须的,应视为增值对象。   质量成本的预测。   为了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就必须首先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质量成本的预测是指根据企业的历史资料、质量方针目标、国内外同行的质量成本水平以及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用户的特殊要求等,通过分析各种质量要素与质量成本的变化关系,对计划期的质量成本所作出的推测和评估。   质量成本的计划。   质量成本计划是指在质量成本预测的基础上,针对质量与成本呢的依存关系,用货币形式确定达成符合性产品质量要求时,在质量上所需的费用计划。质量成本计划的编制通常是由财务部门直接进行;或者由各部门分别编制,交由财务部门会审。   质量成本的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是以质量成本计划所制定的目标要求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段,把影响质量总成本的各个成本项目控制在计划范围内的一种管理活动。质量成本控制是完成质量成本计划、优化质量目标、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质量成本控制贯穿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一般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质量成本的核算。   质量成本核算是以货币的形式综合反映企业质量经营活动的状况和成效,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应该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为辅的原则进行。   质量成本的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通过质量成本的构成比例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主要为质量改进提供信息,指出改进方向,降低产品成本。   质量成本优化。   质量成本优化是指在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的前提下,寻找质量成本总额最小。质量成本优化就是要确定质量成本各项主要费用的合理比例,以便使质量总成本达到最低。   质量成本的报告。   质量成本报告是指根据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时所作的书面陈述,它可以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目标、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进行质量改进的依据。   企业通过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系统,能够合理分配企业质量成本支出、最大化企业效益,提升企业质量预防能力,把因质量故障造成的损失有效地控制起来,并降低到最低限度。 ;

质量成本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怎么写呀.着急用!

  尽管质量成本概念在国外已人所共知,质量成本的管理已成为一个成熟企业管理层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对质量成本及其管理却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效管理,致使我国产品“质量低、消耗高、效益差”的状况长期不能得到根本的扭转。归其原因就是许多企业忽略了质量成本的管理。因此我们有必要挖掘我国  企业存在的质量成本管理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和完善。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一)对质量成本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忽略任何一方都会使产品的竞争力有所损伤。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时都是将重点放在保证产品的使用价值即产品的质量上,而对随之发生的质量成本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控制,从而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不良增加,使产品在价格上失去竞争力,或给企业的利润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二)没有加强企业财务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  现在我国各企业都有核算分析生产成本的职能,但生产成本本身却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出企业质量管理的效果。因为根据现行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设立的账户,不能集中完全地提供质量成本数据。有些企业片面认为质量管理是质量科或质量部的职责,忽视财务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  (三)没有做好质量成本基本数据的记录和汇总工作  随着对质量管理重视程度的增加,我国部分企业也建立了一定的质量记录制度,然而这些记录大都不全面,且分布于各个部门而未进行系统地汇总和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的正确归集和统计非常困难,在企业的全部成本中,哪些属于质量成本,哪些不属于量成本,事实上是很难划清的。例如,培训费用按定义来说当全部划入预防费用,因为培训的目的就是“以达到质量要或改进质量”,但是,按国家标准《质量成本管理指南》规定只应将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的费用划入。  (四)成本管理核算会计科目不完善,帐簿不全,报表分析不够  由于我国质量管理的起步比较晚,大部分质量管理成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主要是模仿和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质量管理成本制度。它的输入对我国的质量管理成本会计方法和技术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资本主义会计制度毕竟是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不能完全适用于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突出表现在:成本管理核算会计科目不完善,帐簿不全,报表分析不够。  二、提高质量成本管理的对策  实施质量成本管理,要充分发挥企业财务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要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以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确定质量成本费用科目及核算办法,制定年度质量成本计划及控制方法,组织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及报告,制订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并组织落实。下面,谈谈关于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要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其次,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培训应分阶段,以交流为主。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初期,主要学习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以及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学员应了解和熟悉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体系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独自提出一套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然后,综合学员的方案和意见,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最后,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应彻底转变观念,丢掉“等、靠、要” 的依赖思想,从市场实际需求(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出发测算每道工序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将其与职工的工资收入挂钩,使每一位职工都切实体会到市场的压力,树立市场观念。企业应形成一种用货币价值的作用来激励和调节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气氛;废弃非理性的决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真正走出“管理是摆设”、“管理是花架子”的认识误区。  (二)明确职责,加强考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是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质量责任制应规定企业各部门、各员工在质量成本控制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以便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管理有标准。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查到责任在谁,原因何在,便于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有效措施,防止再次发生。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有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三)做好质量成本基本数据的记录和汇总工作  如果将产品质量成本定义为“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该负担的,构成一定质量标准实体的全部支出和为保证达这个质量标准所应负担的质量管理费用”,既避免了企业人为调整质量成本的现象,又能满足社会在分析和比较中寻找进质量、降低成本的途径,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要求。通过质量成本的核算,就可以利用质量成本核算数据确定质量成本指标,并据以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有针对性地找出产品质量成本超支的原因。随着ISO 9000族标准在企业的推广和深化,已引发人们对“ISO 9000问题”的理性思考,其中最突出的是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在ISO9004-1:1994中,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要素明确指出;“以财务用语来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有效的质量体系对组织的盈利和亏损的影响至关重大,特别是通过运作的改进从而减少了由于失误造成的损失以及提高了顾客满意时更是如此。”标准为解决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对于获证企业来讲,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尽快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  (四)完善质量成本管理核算会计科目和帐簿,进行报表分析  1.完善质量成本管理核算会计科目和帐簿。财务部门将质量成本分为账面成本和隐含成本。对于账面成本,可以采用会计核算方法直接从账面上得到其实际支出的费用数额;隐含成本不是实际支出的费用,而是反映实际收益的减少,所以无法从账面上找到该数额,通常使用统计核算方法。按照有关质量成本管理的要求,设立一级科目:质量成本,二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如有特殊要求增设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并设置若干明细项目:(1)预防成本明细项目:质量工作计划费、质量管理活动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评审费、质量培训费、工资及应付福利费;(2)鉴定成本明细项目:检验试验费、检测设备维修折旧费、破坏性试验费、工资及应付福利费;(3)内部损失成本项目:废品损失费、返修费、停工损失费、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降级损失;(4)外部损失成本项目:索赔费、退货损失费、折价损失费、保修费;(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项目:质量保证措施费、产品质量证实试验费、评定费。  2.编制质量成本管理报表并进行报表分析。期末,将从会计凭证累计转入的质量成本费用加上采用统计办法得到的“停工损失”费用合计当月质量成本,据以编制质量成本统计表。质量成本报表综合分析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找出构成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找出影响质量成本变动的关键因素,预测质量成本发展的趋势,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降低质量成本的途径。

造船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改善的论文

造船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改善的论文    船舶建造的定制性使造船企业面临诸多风险,大批量生产产品的成本控制理论难以发挥作用。 本文对如何管理质量风险,确保利润目标,从质量成本管理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质量成本管理要聚焦于质量问题,是定量管理,动态管理,改善的策略,首先要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策略应对上层层递进地做好质量风险管理;其次要从质量意识、质量规范教育入手,发挥体系的保证作用,实实在在做好自主管理和精益质量管理;此外,更需要从售后、外购品、内部不合格等方面建立健全再发生防止对策体制。   当前,我国的造船企业普遍存在内在功力不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加快船舶信息化建设,降低造船企业的成本,可以加快我国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的步伐。船舶建造的定制性使造船企业面临诸多风险,制约了造船企业的效益,大批量生产产品的成本控制理论在造船企业中难以发挥作用。如何管理质量风险,控制质量成本,确保在承接订单时的利润目标,对造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对于造船企业来讲,如果没有或缺乏系统的质量保证,即使提升研发设计能力、增加营销手段、控制物品采购价格等方面下了功夫,但是还不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质量保证应贯穿造船的营业、设计、生产、质量管理、售后服务、信息沟通等生产经营全过程。   有很多质量问题常常被我们轻视,从而造成质量损失。质量成本管理正是为了系统解决各种质量问题以减少质量损失。一般而言,质量成本就是与产品和服务是否合格相关联的成本:一是预防不符合要求而开展的调查工作所产生的成本;二是鉴定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要求所产生的成本;三是产品和服务因不符合要求所产生的成本。   造船企业应鲜明提出降本增效的成本控制理念,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成本定量、动态监测系统,持续改善公司质量成本,从而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一、质量风险管理   质量风险分布在造船生产的全过程,属于造船企业的管理不善成本,是非增值作业,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从源头抓起控制风险源。对质量风险管理应从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策略对应等四个方面依次展开。   1.风险识别。船舶建造过程和生产环境的风险管理需要广大员工全面参与,系统收集各种质量建议并分类整理,融入风险因素的识别之中。另外,应召集与质量直接相关的各部门人员,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应用头脑风暴法识别工作中的风险源。   2.风险评估依据各部门提供的风险源识别清单,召集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主管人员,根据以往在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同行业曾经发生的一些质量事故进行评估,按照风险源影响程度分为三类,一类是重大质量风险源;二类是质量风险源;三类是轻微质量风险源。形成造船企业总的质量风险源清单,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更新。   3.风险控制。对风险源信息及时通报,提示相关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予以注意避免。重点针对一类、二类风险源进行风险控制,将风险控制类型分为三类,一类是外部输入风险;二类是制造输入风险;三类是设计输入风险。针对三类输入风险制定详细的预防体系,主要实现途径为自主管理,建立风险控制数据库,实施风险信息共享。   4.策略应对。在船舶生产过程中,各相关部门根据风险控制数据库,将相关对策细化到作业基准、作业要领等生产指导性文件中,并实施对策效果评价,将质量风险管理按照PDCA管理手法实施闭环管理,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重视质量管理基础和体系管理   鉴定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要求是质量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减少因鉴定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要求产生的质量成本,关键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一)质量行为意识教育   质量意识是指一个造船企业及其员工重视质量的程度,质量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造船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支配其行为的关于产品或工作优劣程度的态度和信念,它对员工工作过程的质量行为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造船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人,就离不开指导人进行行为活动的质量意识。   造船企业应提炼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其特有的质量理念、行为准则、价值观等,从而形成其特有的质量文化。造船企业通过质量文化的建设,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凝聚员工的质量意识,将质量目标、质量观念、质量行为根植于内心,引导全员为实现质量改进目标而共同努力。   (二)质量行为规范   众所周知,降低鉴定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要求所需的质量成本,取决于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若干环节,即质量职能落实和发挥的好坏。而落实与发挥又是通过一系列质量行为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只有通过建立适宜的、充分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从本质上确保质量行为得以实现。   要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在充分分析造船企业质量成本的基础上,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不断完善基于ISO9001国际标准要求,建立的严格实施的全员、全过程、全造船企业参与,充分运用自主管理和精益质量管理等方式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1.采用质量自主管理   质量自主管理要求自己做、自己检查、操作者控制工作质量。对产品而言,在向顾客提交前,造船企业内部应做到不设专门检查员进行检查,制造环节通过自检、互检、自检小组实施自主检查,质量部门的职能应是质量保证而不是质量控制。由于自主检查体制减少了专职检查环节,不仅减少专检时间,也大幅度减少专职检查员配置,从而极大地降低质量成本。   2.追求精益质量管理   精益质量管理是六西格玛关于作业系统相关理论方法和精益生产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作业系统质量、效率、成本综合改善的管理模式。随着近年来中国造船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长足发展,造船企业应努力追求员工多能化、制造智能化、作业标准化、度量精细化、改进持续化。   (1)员工多能化   熟练是技术员工是造船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应努力培养员工“一专多能”,它是生产线上流水作业高效率的基础:第一,掌握员工的各种技能,培养员工的特长技能和其它配套技能;第二、根据需求合理进行人员配备与调整,实施动态管理;第三、改革配套的分配制度,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保护好“一专多能” 员工的积极性,引领其他员工的看齐意识。   (2)制造智能化   造船企业作为典型的制造企业,需要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发展方向,加快向制造智能化转型,以提供足够的质量保证。   具体地讲,就是要将扩大机器人应用和实施生产线改造等智能制造手段作为深度融合的切入点,以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降低作业难度、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持续提升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   (3)作业标准化   作业标准化是把作业进行整理,使可能重复或经常重复的作业不致改变,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改善。通过标准作业,物品流程的方式、作业方法以及作业动作等均能得以极大改善。最大程度上消除了作业者技能上的.差距,以实现无论谁作业,几次作业,在同等条件下均能够以同样的作业顺序,达到同样的作业效果。   (4)度量精细化   一个精细的度量可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企业质量管理的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防控由不正确测量而造成测量结果不合格的风险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可或缺。   (5)改进持续化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永恒的目标。造船企业应通过对持续改进方法的不断探索,开展针对质量相关的改善活动,包括QC小组活动、KPS活动、TQC活动、质量合理化建议征集等。    三、健全再发生防止对策体制   造船企业通过自身积累逐步建立、健全再发生防止对策体系,十分必要。   如果缺陷产品是由于船东发现的,那么处理成本就最高。如给船东赔偿并进行售后服务维修等,并且船东的负面宣传效应会损害造船企业的质量信誉;   如果造船企业内部自己发现缺陷并改善,那么成本损失的影响就会相对较小,但质量损失往往无法挽回;   如果造船企业自身建立再发生防止对策体制并对问题持续改善,那么因缺陷造成的质量成本将会最小化。   1.售后事项再发生防止对策   针对售后事项,结合造船行业特点,制定对应的改善方法,对售后事项按等级分为重大报修事项、指定担当部门事项、一般通报事项。对于重大报修事项及指定担当部门事项必须制定再发生防止对策,并在在建的船舶上进行水平展开;对于一般通报事项,需要责任部门经过再判断,判断是否需要制定再发生防止对策。   2.外购品再发生防止对策   根据外购品造成的经济损失、发生频次及对建造工程的影响程度等作为判断基准,制定再发生防止对策。   3.内部不合格再发生防止对策   一般地讲,内部质量损失在造船企业的质量成本中占比较大,但不像外部损失那样引起足够重视,有些造船企业甚至没有量化统计。造船企业应下决心打破职能部门间的壁垒,对内部不合格品进行全面监测,实施系统管理。通过建立内部不合格品处理系统,对内部不合格品监测,寻求改进的机会。同时,建立对应的评价机制,制定再发生防止对策,水平展开再发生防止对策。   通过再发生防止对策体制的建立与运行,可以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大幅削减质量成本。   在目前造船行业持续低迷的现状下,造船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在致力于降本成本以提高效益,但认识上、方式上各异,相当一部分造船企业没有真正发挥质量保证的作用。造船企业为了防止在激烈的质量和价格竞争中被淘汰,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积极地改进质量和成本环境,将所有对利润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应划在质量成本中,用全方位的新的视角审视质量成本管理的改善。 ;

怎样写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这要看你们公司做的质量体系完整吗质量分析报告主要内容是分析测试结果体现的质量情况,各个质量因素是否达到,及具体的表现。可以这样理解,测试前制定了质量目标,并为这些目标划分了具体考察的质量因素,那么质量分析报告就是根据这些质量因素的测试情况分析是否达到这个目标。如果没有做前期的质量标准,那么你凭什么说质量的好与不好呢?是感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