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中

阅读 / 问答 / 标签

周文中《敬姜论劳逸》中的 师尹惟旅牧相具体怎么理解?

师尹惟旅牧相 应该是这样断句,大概说的是一些官名吧!

周文中的作品特点

作品特点是:将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诗词歌赋、书法)熔为一炉,内涵和意境深远,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

周文中的周文中推荐《流水》上太空

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日,管平湖弹奏的琴曲《流水》录音被刻在一张喷金铜唱片上,由美国的“旅行者”号太空船发射到太空,将无限运行,经亿万年而不停止。据说,这是为了向太空可能存在的超智慧生物致意。这样浪漫的神来之笔,如今再说已是老生常谈。但管平湖《流水》入选到这张唱片上去的经过,却鲜为人知。“旅行者”号所载唱片为一百二十分钟,其中三十分钟介绍地球、生命、人类等信息,余下九十分钟全是音乐,意在用最抽象的艺术语言与外太空生命进行信息交流。当时,音乐编辑安德鲁·扬打电话给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周文中,请他推荐一首中国乐曲。他本以为周文中需要时间考虑,没想到周文中毫不迟疑地答道:“《流水》!这是一首人类意识与宇宙共鸣的冥想曲,用古琴演奏,这种乐器在耶稣降生之前几千年就有了。自孔子时代起,《流水》一曲就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选送这首乐曲足以代表中国。”但为展示人类的不同音乐文化,初选出世界各地代表性乐曲达五十多首,最后,评委们决定从中选出二十七首,长度仍然很受限制。而管平湖演奏的《流水》时间长达七分三十七秒,无疑太长了。周文中坚持七分多钟的《流水》一点都不能删节,必须完整收入。这个提议得到所有评委一致通过。《流水》成为那张唱片中最长、也是最早确定入选的乐曲。长度仅次于它的,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第一乐章,七分二十秒。周文中对《流水》的欣赏与信心是出于对中国音乐传统的理解与古琴的感情。他以古琴曲《阳关三叠》和《渔歌》为素材创作的钢琴曲《柳色新》和管弦乐曲《渔歌》就充分借鉴了古琴的特点和技巧。《柳色新》里,仿佛有抚琴中左手走弦时富有特性的“噪音”,与“吟”、“猱”特有的韵味;《渔歌》中,则用钢琴和打击乐来艺术地再现古琴演奏中右手指法,模拟出“散”、“按”、“泛”的音色变化。

周文中的人物轶事

“我们的将来在过去”  周文中郑重地对台下的年轻学子说:“你们这一代应该开始非常严肃地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传承自己的文化。”  他讲到一个非常简单的现象:开车出去迷路了,首先想到什么?是回到过去。“我们的将来不是在将来,我们的将来是在过去,没有过去,不能往前走,只有理想的将来是不够的。”  周文中的理想是期待东西方音乐观念的再度融合,甚至是全球文化的交融并存、平等对话。而要做到如此,周文中说,“不只是在大学里学习,不只是了解我刚刚讲的问题,而是要进一步作研究,更进一步是田野研究”。  “田野研究不是去旅游,也不是只学习哪一个项目,而是深入学习别人的文化,或者了解自己的文化根基,不是考察,而是非常深入地调查”。谈到这些,周文中语重心长:“讲了这么多,就是想请你们看清楚这一点。相信你们的成就会非常伟大。这是你们的使命,也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周文中的艺术成就

2002年 《邀请外地民工参与中国美术馆举办萨尔瓦多达利绘画原作展活动》(北京今日美术馆)。2003年 11月“我们在一起”当代艺术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04年 5月“少年心气” 中国新锐绘画奖获金奖(深圳何香凝美术馆)。2005年 《唯心主义的戏谑——周文中作品展》(个展.北京)。2005年 5月 “70年后艺术”(上海刘海粟美术馆)。2005年 4月“底和浅的游戏” (北京大山子3818库画廊)。2006 “自我造局”群展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超验的中国”群展阿拉裏奥北京艺术空间2007 “中国当代绘画”季节画廊,瑞士“新青年”江汉大学美术馆,武汉“2007艺术北京—艺术突破主题展”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第四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北京“纪事·美域·未来”唐人画廊,曼谷“ChinablueinBerlin”德国柏林艺术中心“KIAF2007画廊博览会”首尔“朝霞”个展环碧堂画廊,北京“抽离中心的一代-70後艺术展”798艺术区706大厂房,北京2007年09月 环碧堂在柏林艺术展 环碧堂画廊 柏林2008 “ARTHK08香港国际艺术展”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CIGE2008”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北京“历史的消耗”东亚艺术,上海

周文中先生是著名的华人()艺术家。

周文中先生是著名的华人()艺术家。 A.绘画B.建筑C.音乐D.舞蹈正确答案:C

周文中是做什么的

周文中周文中(1923年6月29日-2019年10月25日),华裔美国作曲家。祖籍江苏常州,生于山东烟台。1946年广西大学毕业赴美国,入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4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音乐学和作曲,1954年取得音乐硕士学位,1958年入美国籍。周文忠先生是世界著名作曲家、美国文学艺术院终身院士、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及作曲博士研究所的主任。主要作品包括:《山水》、《花月正春风》、《花落知多少》、《思凡》、《行草》、《渔歌》、《变》、《谷鹰》、《山涛》、《浮云》等。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5日夜,周文中先生在美国家中去世,享年96岁。中文名:周文中国籍:美国出生地:山东烟台出生日期:1923年6月29日逝世日期:2019年10月25日职业:作曲家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代表作品:管弦乐曲《花月正春风》等,钢琴曲《阳关三叠》等,《花落知多少》人物生平1923年6月29日,周文中生于中国烟台,在上海长大,是二十世纪电子音乐代表人物、著名法裔美籍作曲家埃德加·瓦雷兹的关门弟子。获奖学金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建筑。但因自幼热爱音乐,抵耶大一周后即放弃奖学金,转入新英格兰音乐院学习作曲。1949年迁居纽约,结识20世纪作曲大师瓦瑞斯,开始与其研习作曲,日后并成为瓦氏挚友。瓦瑞斯过世后,周文中更肩负其音乐遗产的管理,包括编校瓦氏的作品及完成其未完遗作。自50年代起,周文中即投入教育,其中有三十余年奉献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艺术学院副院长以及作曲博士研究所的主任。1954年周文中发表管弦乐作品《花落知多少》,震撼乐坛,荣获多项奖项,包括洛克菲勒文艺奖,库瑟维兹基音乐基金会委托创作,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委托创作等。1964年,周文中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作曲系,他的学生包括齐纳里·翁、周龙、陈怡、盛宗亮和谭盾等,均跻身世界著名作曲家之列。1978年,周文中创建中美艺术中心,对于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做出显著的贡献。1984年至1991年,周文中荣任哥伦比亚大学首任弗里茨·莱纳现代音乐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客座教授。2007年,星海音乐学院聘请周文中担任荣誉教授。2018年11月,星海音乐学院举办“周文中音乐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周文中国际音乐学术研讨会”。2019年10月25日夜(北京时间),作曲家、教育家、文化使者周文中先生在美国家中去世,享年96岁。主要作品周文中是第一位在西方获认可的华人作曲家,作品《山水》(1949)、《花落知多少》(1954)、《谷应》(1989)等被认为是既独立于西方又独立于东方音乐的杰作。周文中作品有管弦乐曲《花月正春风》、《唐人得意小品两首》、《山水画》、《渔歌》、《卦喻》、《花落知多少》等,钢琴曲《阳关三叠》等,小号、铜管与打击乐合奏《尼姑的独白》,清唱剧《思凡》。作品特点20世纪40年代以来,周文中一直致力于东西音乐的融合,开辟一条独特的,对未来世界音乐走向有关键性影响的途径。他的作品不但体现中国诗词,绘画和传统哲学的意境与内涵,而且融合东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的精髓。周文中先生将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诗词歌赋、书法)熔为一炉,内涵和意境深远,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获得荣誉1963年,他荣获全美文艺协会奖。1965年,又获考善莱基金会奖。1982年,他当选成为美国文学艺术院终身院士。1985年,他与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一道,获得华美协进会颁予的青云奖。2004年9月,周文中被中国中央音乐学院授予名誉教授称号。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人物评价周文中还是一位文化使者,数十年来不遗余力在推动国际艺术交流,对于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做出显著的贡献。在他的推荐下,古琴曲全本《流水》跟随美国“旅行者号”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成为第一批传向太空的人类音乐文化之一。周文中组织了美国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的巡回演出,将亚瑟·米勒的话剧《推销员之死》带到中国,推动了中美文化艺术交流。他坚持推动为期15年的中国艺术教育计划,极大促进了云南传统文化、环境保护与发展,众多项目成果惠及文化中国。人物轶事习惯站着讲“一辈子习惯站着讲”对于周文中成为南开客座教授,他的学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波士顿博物馆研究员张以国说:“先生从未接受过其他学校的客座教授邀请,南开是唯一一所。在先生的心目中,南开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而周文中的受聘感言只有简短的一句话:“非常荣幸能够到南开来”。之后,他的话题马上转到了即将开始的讲座:“能够与大家共同讨论中国文化的使命问题,我感到非常兴奋。中国文化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转位点。”在这场讲座中,84岁高龄的老人一直站在台上,拒绝了主持人的请座。他说:“我一辈子都习惯于站着讲!”声音铿锵有力,风范令台下所有听众敬仰。这是一场“迟来的讲座”。今年6月,常务副校长陈洪曾邀请周文中来南开演讲,周文中欣然应允,孰料却被一场急病耽搁了下来。讲座中,周文中对这份“错过的缘分”只字未提。他直接切入主题:“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使我们需要考虑艺术创作的前进方向。”“首要任务是搞清楚东西方文化差别”周文中认为,文化艺术创作来源于人类情绪,而人类情绪是对自然现象的反应。“要了解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了解我们在情绪上对自然的反应有何不同,然后再想双方能怎样影响彼此。”周文中不止一次强调:“每种文化对自然的反应因为文化演变过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只有了解到不同之处,才能彼此学习;而如果看不清差别,则无法互相借鉴,无法为双方的发展作出贡献。”“如果问一个问题:什么是一条线?东方人和西方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西方人以及受到西方科学的影响或者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东方人会马上想到一条几何线,而包括日本人、韩国人等在内的几乎所有东方人都会反应为有粗细、有浓淡、有次序的美术线。”周文中用生动形象的举例阐释着普通的文化差别现象。周文中说,东西方文化的活跃历史悠久,几千年间有过多次的此消彼长。“如果双方能够互相了解,‘几何线"和‘美术线"互相认识,那两者的文化都会有很大的发展”。老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根源于文化“有价值的作品根源于文化”讲座中,周文中为听众插播了自己的管弦乐曲《山涛》节选,并将自己亲手书写的“山涛”二字呈现给大家。周文中介绍说,《山涛》的“灵感”来自抗战期间,看到山峰连绵起伏,听到空中混合交织着的各种声响,自己感受颇深,当时就决定今后一定要写一部关于这种“活的声音”的作品。而《山涛》的创作又受到了中国书法的影响,张扬着曲作者无处不在的个人情绪。“我不是书法家,但是习惯替自己的作品题写曲名”,周文中笑着说。他喜欢将书法、绘画甚至诗词、哲学与音乐结合起来思考,认为“这些艺术中的结构、韵律、风格、节奏,处处飞扬和蕴含着音乐语言,这些都是中国作曲家要研究掌握的基本语言”。他说,“书法是没有音响的音乐”。周文中指出,“中国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易经”,“易经的理论很有意义,我把它用在音乐上”。周文中认为,音乐技法与易经八卦中“变”的核心思想密切相关。他把八卦中的“乾坤”提出来作为永远存在的“父母调”,将其他六卦作为变化的主体,在其中铺展乐思。“没有文化的音乐必然肤浅”,这句话,周文中经常对自己的弟子说。他要让新一代音乐家明白:文化功力是创造精神和艺术灵感的基本原生动力,文化功力修炼的功夫越深,创造的境界就越高,对话和认同范围就越大。传承文化“我们的将来在过去”周文中郑重地对台下的年轻学子说:“你们这一代应该开始非常严肃地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传承自己的文化。”他讲到一个非常简单的现象:开车出去迷路了,首先想到什么?是回到过去。“我们的将来不是在将来,我们的将来是在过去,没有过去,不能往前走,只有理想的将来是不够的。”周文中的理想是期待东西方音乐观念的再度融合,甚至是全球文化的交融并存、平等对话。而要做到如此,周文中说,“不只是在大学里学习,不只是了解我刚刚讲的问题,而是要进一步作研究,更进一步是田野研究”。“田野研究不是去旅游,也不是只学习哪一个项目,而是深入学习别人的文化,或者了解自己的文化根基,不是考察,而是非常深入地调查”。谈到这些,周文中语重心长:“讲了这么多,就是想请你们看清楚这一点。相信你们的成就会非常伟大。这是你们的使命,也是我对你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