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者远见于未萌 智者避危于未形的意思

冰点之旅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海滨大哥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聪明的人可以预见未发生的事件即将发生,智慧的人可以在危难来临之前想好解决的办法,做好处理危难的周全准备.
1年前

相关推荐

雨果的关于宽容的名言曹植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天诚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已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
雨果的关于宽容的名言
曹植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天诚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已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已无不容.雨果也过一段与此类似的关于宽容的名言.
hoggen1年前5
guojic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古人的话发人深省。下列古语中与之包含同一哲理的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古人的话发人深省。下列古语中与之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
A.小不忍则乱大谋
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D.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xlb081年前1
深海76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D
明者远见于未萌 智者避危于未形
跟人学烂狗毛1年前1
lxny独木清秋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在事物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预见到了事情的发生,可以在危险出现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避免危险的方法,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再去寻求对策.要着眼长远,居安思危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王asdfg1年前1
神葱教十三香主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可以归纳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当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了.说明的是他勇于纳谏,能做到政治清明.
明者见事于未萌,智者图强于未来是什么意思?
Hippopotame1年前1
Reginahj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明者,对事态能有一个透彻认识的人.他们对一件事的发展能够预见到结果,就会在事情刚要发生的时候就知道结果,萌==开始.智者,有智慧的人,并不会在乎目前的得失,因为他们的目的在于未来,所以有智慧的人的心胸高远,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
alabyss1年前1
nv402nv402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qwqqwqwqw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是什么意思?
arshioul1年前1
A20011227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意思是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未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难还未发生时就有所察觉.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发展的观点。下列说法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B.一花独放不是春,百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发展的观点。下列说法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B.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C.满招损,谦受益 D.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纱靛飞过海1年前1
leftdog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A

英语翻译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
英语翻译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我是景轩1年前1
sk_灰灰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这是《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中的一句.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聪明的人,在事故尚未萌发时就及早地预见到,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未露形时就能回避开,灾祸本来就隐藏在难以发现的细微之处,而突发于人们忽视并未防备之时.
“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所以俗语说:“家里积聚了千金,就不坐在近屋檐的地方.”这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引申到大的问题上.
报纸上有一滴水,报纸上的字会发生怎样的大小变化?理由.明者请透露一下.
huangkuangr1年前2
707121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字会变大
水滴为中凸边低形状,形成凸透镜,起到放大镜的原理
帮忙把这一句句的古语概括成语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今其成就。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欲觉闻晨
帮忙把这一句句的古语概括成语
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今其成就。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欲觉闻晨钟,令人以深省。世谓李林甫口有密,腹有剑。今有人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型者型也,型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概慷丈夫志,可以耀锋芒。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我是但是1年前4
今天礼拜天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现身说法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发人深省
口蜜腹剑
讳疾忌医
削足适履
英语翻译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首阳为拙柳惠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恃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有群累生孤贵失和
英语翻译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首阳为拙柳惠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恃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有群累生孤贵失和遗馀不匮自尽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静观主人制于都门
1)怎么断句?
2)怎么翻译?
繁简字1年前3
delni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原文】
明者处事,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首阳为拙;柳惠为工.饱食安步,在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译文】
明智的人,他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贵的了.看来从容自在,就自然合于中道.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于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衣食饱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隐退耕作.身在朝廷而恬淡谦退,过隐者般悠然的生活,虽不迎合时势,却也不会遭到祸害.道理何在呢?锋芒毕露,会有危险;有好的名声,便能得到华彩.得到众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穷尽的,立见衰竭.因此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他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
曹植说过这样一段话: 曹植说过这样一段话:“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
曹植说过这样一段话:
曹植说过这样一段话:“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雨果也有一段与此类似的关于宽容的名言,请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笨笨爱阿童木1年前1
鸡眼看世界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英语翻译吴书曰:将军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说之.翻至城门,谓守者曰:“吾欲与汝将军语.”仁不肯相见.乃为书曰:“明者防
英语翻译
吴书曰:将军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说之.翻至城门,谓守者曰:“吾欲与汝将军语.”仁不肯相见.乃为书曰:“明者防祸於未萌,智者图患於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将军不先见时,时至又不应之,独守萦带之城而不降,死战则毁宗灭祀,为天下讥笑.吕虎威欲径到南郡,断绝陆道,生路一塞,案其地形,将军为在箕舌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则失义,窃为将军不安,幸熟思焉.”仁得书,流涕而降.翻谓蒙曰:“此谲兵也,当将仁行,留兵备城.”遂将仁至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吴录曰: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hh上绝路的蚯蚓1年前1
yanliuaa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翻译成英文还是普通话?
翻译成现代语如下:
吴书上说:将军博士仁在公安城防守,吕蒙让虞翻去劝降.虞翻到了公安城门,对守门的士卒说:“我要与你们将军会谈.”博士仁不肯见面.虞翻于是就写信道:“明智的人防患于未然,聪明的人能考虑到将来的祸患,知晓得失之道,就是作人的道理,知晓存亡之道,可以辨别吉凶.如今我东吴大军行进至此,你的斥候来不及回报,烽火来不及点燃,这不是天意,而是有内应.将军不能提前预料,时机到了又不能抓住,单独守卫三面环水的城池而不降,死战则毁家灭族,成为天下人的笑料.虎威将军吕蒙如果直下南郡,阻塞陆路通道,生路一断,按此地的地形来看,将军就像坐在簸箕上似的,无法逃跑,投降则有失道义,我私下里替将军感到不安,希望你能慎重考虑.”博士仁得到书信,痛苦投降.虞翻对吕蒙说:“这是我的谲兵之计,为了防止博士仁醒悟反悔,应当带着博士仁行军,另外再留兵守卫公安城池.”于是吕蒙带着博士仁到了南郡城.南郡太守糜芳守城,吕蒙让博士仁上前劝降,于是糜芳也投降了.吴录上说:当初,南郡城中失火,军器被焚.关羽因此责罚糜芳,糜芳心中畏惧,孙权听说后就以此劝降糜芳,糜芳暗里地表示同意.等到吕蒙攻打南郡时,于是备置了酒宴出城投降.
英语翻译《素问》一书,为黄帝与俞跗巫彭诸臣,论次一堂而作.所详者,天人一原人旨;所明者,阴阳迭乘之机;所研究者,气运更胜
英语翻译
《素问》一书,为黄帝与俞跗巫彭诸臣,论次一堂而作.所详者,天人一原人旨;所明者,阴阳迭乘之机;所研究者,气运更胜之微;所稽求者,性命攻荡之本;所上穷者,寒暑日月之运行;所下极者,形气生化之成败.开合详尽.几无余蕴.
麻烦翻译成白话文!感激不尽!
wangminjun91年前1
又見xx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素问》这一本书,是黄帝和俞跗、巫彭这些臣子们,按次序齐聚一堂而著作的.详尽表述的,是天人一体的主题;阐明的,是阴阳更替相生的中心;钻研探究的,是增强气运的微妙道理;考查寻求的,是激发生命力的根本方法;向上穷尽的,是寒暑、日月的运行法则;向下深探的,是形气、生化的成败规律.收放自如,论证详尽.几乎没有遗漏的道理.
英语翻译至十四课止者,两次来复之期也.殿以末济,以见此后又一元矣.天道循环,明者自明,昧者自昧,又乌可以坐而致哉,八六老
英语翻译
至十四课止者,两次来复之期也.殿以末济,以见此后又一元矣.天道循环,明者自明,昧者自昧,又乌可以坐而致哉,八六老僧白鹤山守元志
出自诸葛亮 马前课
翅膀还是叶子1年前1
美人如玉溅如虹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77.3%
到第十四课止的原因是这是两个“七日来复”的日数.再以“未济”(你题目上写成“末济”了,是你的错,还是老和尚的错?)卦殿后收尾,表示此后又一个单元开始了.
天道的运行,循环终始,明白的人自然明白,愚昧的人自然愚昧,又哪里可以平白无故地明白呢?
八十六岁老和尚 白鹤山 守元 撰写.
汉书艺文志六艺翻译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着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
汉书艺文志六艺翻译
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着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至于五学,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经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
AprlO1年前1
温州鱼丸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乐》用来调节精神,是仁的表现;《诗》用来端正语言,是义的运用.《礼》用来明确规矩,明确了就容易见得着,所以没有注释.《书》用来推广道德,是求知的方法.《春秋》用来判断处理问题,是信用的标志.这部书,体现仁,义,礼,智,信,相互补充,不可或缺,而《易》又为其本源.所以说“《易》的意义不知道,那么乾坤差不多就要停息了.”,这是说同天地共始终的.至于五学,世代有变化~(好了不翻译了,免得被别人复制了,答案不选我的,我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要的话加我,后面翻译给你)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