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乐之:__ __ (2)水尤清冽:__ __清冽怎么解释(3)参差披拂:____披拂怎么解释(4)潭中鱼可百许头:__

b811923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心乐之:__ __
(2)水尤清冽:__ __
清冽怎么解释
(3)参差披拂:____
披拂怎么解释
(4)潭中鱼可百许头:__ __
(5)日光下彻:__
(6)乃记之而去:__ __ __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fuwei0827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1、心乐之:心里很是高兴.
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之”在这里是代词,代指此句中前面的部分,“隔篁竹,闻水声.”
2、水尤清洌: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
清洌 :清凉.清,清澈.洌:凉.
3、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披拂:拂动,吹拂.
4、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上下,左右,光景.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表示数量不确定.
5、日光下彻:阳光直照到水底
彻 :透过
6、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乃:副词,于是,就
之:代词,代游小石潭这件事
而:不译,表顺接关系
1年前

相关推荐

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
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从小丘 西 行百二十步(   )
(2) 竹取道(   )
(2) 然不动(   )
(4)其岸势犬牙 差互 (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心乐 (指代篁竹)
B.不可知 源(指代小溪)
C. 其境过清(因为)
D. 记之而去(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rick1年前1
zdcbjgi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
2.A
3.(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阅读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阅读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节选自《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水 清冽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 头_______
(3) 俶尔 远逝_____________
(4) 犬牙 差互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发现小石潭的过程采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
4.第②段中描写游鱼,动静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句写出了鱼在水中的静态,“___________________”句写出了鱼在水中的动态。
5.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korla40a1年前1
非常渣滓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1)尤其、特别
  (2)大约
  (3)忽然
  (4)像狗的牙齿一样
2.(1)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接近岸边,石头有水底向上翻卷而高出水面。
  (2)太阳光一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不动。(意对即可)
3.移步换景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意对即可)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__通__,意思为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下:原意为__,活用意思为__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__通__,意思为__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下:原意为__,活用意思为___;澈:原意为__,活用意思为__
潭西南而望.而:__
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为___,今义为___
x5450829691年前1
guojihong88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93.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_见_通_现_,意思为_出现_.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下:原意为_低处_,活用意思为_向下__;澈:原意为_水清_,活用意思为_穿过_.
潭西南而望.而:_表修饰关系_.
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为_年轻人__,今义为_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__.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加粗词语。
清冽(   )
潭中鱼 百许头(   )
折蛇行(   )
神寒骨(   )
2、翻译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划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小石潭的“小”?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为什么最后却发出“不可久居”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oo00221年前1
cnce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1、格外,特别。 大约,表示估计数目。 “斗”是事物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使……凄凉。
2、
3、第一段划线句激发了人们对小石潭的向往之情,也从侧面表现了小石潭是一个石潭。
4、“全石以为底”、“潭中鱼可百许头”“四面竹树环合”。
5、环境的凄清,使得作者想起被贬的哀怨,触景生情。(意对即可)
精段精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笪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
精段精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笪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侃而返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 岸势犬牙差互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潭中鱼 百许头(大约)
B、斗折 行(像蛇一样)
C、不可久 (居住)
D、影 石上 (映)
4、 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kmtc1年前1
hzcj008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1、(1)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首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
2、(1)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
  (2)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3、 C
4、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5、示例:句子:怡然不动;傲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共8分)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文言文阅读(共8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佁然 不动佁然: (2) 伐竹 取道伐竹: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觉得“其境过清”?(2分)
她的喜好1年前1
父老乡亲0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小题1:呆呆的样子  砍伐竹子(共2分,每题1分)
小题2:(1)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不可以长时间的停留,于是就记下这里的景色离开了。(共4分。每小题2分)
小题3:因为小石潭被树木所包围,罕有人来造访,环境异常幽静深远,加之作者被贬官至此,心情抑郁、凄苦,一经环境的触发,更让他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所以他觉得“其境过清”。


小题1: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记之而 ∕则有 国怀乡 B.心乐 ∕若脱笼
C.如鸣佩 ∕四面竹树 D. 其境过清∕属作文 记之
小题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小题3:课文描写小石潭是按照 、潭中气氛的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幽静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ty01ml1年前1
文藻钓秋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小题1:(3分)A
小题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3: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小题4:C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下面的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下面的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心乐之( ) 皆若( ) 同乐( ) 斗折蛇形( ) 凄神寒骨( )
以其境( )
2、第一段向我们展现了小石潭的( );第二段描写了( )和( );第三段探究小
石潭的( )及潭边的( ).
3、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
adfht1年前1
freestanding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6%
1.心里感到很高兴 都好像 是相乐吧?嬉戏取乐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因为那里的环境
2.周遭环境 鱼的游态,水的清澈 源流 游人
3.听到水声,循声而至
4.绿竹环抱,全石为底,游鱼灵动,水流清澈 ,整体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5.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竹取道  齐师
B. 其境过清 咨臣 当世之事
C.不 久居  高 二黍许
D.隶而 者  太守归而宾客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4.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雨秋风1年前1
牛Aand牛C之间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1.D
2.C
3.D
4.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抬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汜》)
  (二)青漠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晚岚 ;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 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 ;至寒至腴,可拊 可餐。(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1.解释下面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潭中鱼 百许头(   )
(2) 折蛇行(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hea83091年前1
kaixinjj129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1.(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2.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意思对即可)
3.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4.语段(一):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
  语段(二):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玉”“纨”和水进行比较)(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 文章第一段紧扣住水尤清冽这个中心句先从听觉角度写水声再从视觉角度写小石潭里的美妙景致 这句话哪里不对
许伟义1年前3
wh11059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盛大的速度
《小石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小石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shù)己,曰奉壹(yī).1.第一段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领略各种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面画感,向我们展现了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第三段探究了小石潭的________及潭边的________;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影响和感受.2.游览了小石潭,你有什么感受,并用几句话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小新跑跑1年前3
苦恼的小胖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1、第一段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领略各种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面画感,向我们展现了小石潭的:一幅美妙的图画;第二段描写了:潭水和游鱼;第三段探究了小石潭的水源及潭边的景物;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影响和感受.
2、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
小石潭记中第二段描写鱼的句子中和“水尤清冽”相互映的一句是
壮气浩然李定aa1年前1
zdltt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练习题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小石潭记练习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心乐之 皆若 同乐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以其境
2、第一段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领略各种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向我们展示了小石潭的( );第二段描写了( )和( );第三段探究了小石潭的( )及潭边的(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另附译文
jizhanlichou1年前2
kangling1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心乐之 :心里感到快乐
皆若 :都像是 同乐 :一同玩乐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以其境:因为它的环境
2.第一段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领略各种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向我们展示了小石潭的( 幽寂景色 );第二段描写了( 潭水 )和( 游鱼 );第三段探究了小石潭的( 源流 )及潭边的( 景色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关于《小石潭记》的问题~1.翻译以下2句话:(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断
关于《小石潭记》的问题~
1.翻译以下2句话: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断句:(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
理由:
muopenext1年前1
yarekshaning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1.(1)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2)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
2.
3.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柳宗元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幽深冷寂的环境又使他陷入忧伤、悲凉之中.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原因:作者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选出下列各项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 知其源
B.清水尤 冽       以其境过
C.许潭中鱼可百 头    高可二黍
D.以全石 为底      卷石底
2、对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尔远逝(忽然)
B. 神寒骨(使……凄凉)
C.隶而 者(随从)
D. 犬牙 差互(狗的牙齿)
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的写作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面来描写水清澈。
C.选文中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D.选文在第三段透露出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的感情。
4、翻译下面的语句。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ly_xu8111年前1
浪荡尘埃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C
2、D
3、D
4、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小石潭记(12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小石潭记(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A.影 石上() B.潭中鱼可百 头()
C.乃记之而 () D. 折蛇行()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以”和“以其境过清”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全石以为底 B.计日以待 C.以衾拥覆 D.以中有足乐者
小题4:本文作者通过对小石潭石、水、鱼、树木的描绘,突出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fangsfico1年前1
星级流浪者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小题1:(4分)A.映  B左右  C离开 D 像北斗星那样                       
小题2:(4分)
(1)、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小题3:(2分)D
小题4:(2分)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小题1:

点评:本题有难度,虽然是学生学过的课文,第二句难译字较多,不好翻译。翻译文言句子,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尤其是与现代字词意思有混淆的,更要注意解释古义,不可望字见义。
小题3:
试题分析:先判断“以其境过清”的“以”是“因”的意思,再判断选项。A“以”为介词,相当于“用”,B“以”是连词“来”,C“以”为动“用”,D“以”与例句一样,“因”。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所学课文中的句子,学生比较熟悉。古文语文精练,一词多义是常见现象,学习时要注意,要把一词的“多义”放在语言环境中记忆。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句理解,注意抓住关键字词,“幽邃”“过清”是写环境特点,“悄怆”“寂寥”“凄神寒骨”是写作者的心情。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此问题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学生熟悉。平时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听老师对一些问题的分析,理解问题,强化记忆。
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
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括号中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潭中鱼可百 头(大约)
B.斗折 行(像蛇一样)
C.不可久 (居住)
D.影 石上(映)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界世即心我1年前1
桂节伦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1.坻 屿 嵁 岩
2.C
3.①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
  ②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4.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仔细读《小石潭记》,探究“水尤清冽”的原因
小妖妖宝宝1年前2
blog_1 共回答了4个问题 | 采纳率50%
来的人少,四周无人为破坏浑然天成,自然就清澈。 柳宗元内心本身被贬,来到了这一处幽静之地,内心不有开朗与平静,水就自然和心境班随之清澈了。
小石潭记中,解释水尤清冽中的冽,还有斗折蛇行中的斗
greemoonrain1年前2
bigRookie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冽:凉,斗:像北斗星那样.单个的字词是这样翻译的,不过,放在原文的句子中是:冽和清搭配起来译为清凉,斗和折搭配起来译为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在小石潭记中的水尤清冽的冽是什么意思
一支持晓波1年前1
gogolily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清冽::寒冷,清凉.常用于描写湖水.
二、语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x0b(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2)清水尤清冽______
二、语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x0b(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x0b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x0b(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4)可明灭可见____________x0b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hch51642111年前1
ee老泡儿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1.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2.清,清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可,大约.皆若空游无所依.
4.其岸势犬牙差互.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
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
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从小丘 西 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
(2) 竹取道      伐:____________
(3)佁 不动佁     然:____________
(4)其岸势犬牙差 差  互:____________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心乐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 源(其:指代小溪)
C、 其境过清(以:因为)
D、 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下执着立地成佛1年前1
faiyie_99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1.(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
2.A
3.(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孤独忧伤(凄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节选)》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小亨1年前1
cocofanjie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73.3%
1.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2.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意对即可)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3.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意对即可)
4.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意对即可)
5.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意对即可)
6.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意对即可)
课内精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
课内精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用《小石潭记》文中原句填空。
(1)作者及同游人不久居潭上,记之而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文中用“______________”写溪流形状;用“____________”写溪水情态;用“___________”写岸势。
(3)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发现并寻到小石潭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明小石潭水的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面上写鱼实际上是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
(1)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句中加粗的字。
(1)皆 空游无所依()
(2)影 石上()
(3)以其境 清( )
4、选出“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全石 为底
C、 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D、宅边有五柳树,因 为号焉
5、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俶尔远逝”的“尔”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
(2)“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为人情所患”,三句中的“为”意同。() (3)第二段文字正面写鱼,侧面写水,虽无一字写水清,但读者能处处体会水的明静清澈。()
(4)这段文字细致描绘鱼的姿态情状,既衬托潭水的清洌,也以游鱼反衬自己的失意处境。( )
6、翻译下列句子。
(1)近岸,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似与游者相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huadegen1年前1
JYAben2006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1、(1)以其境过清;(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4)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5)清洌;(6)皆若空游无所依。
2、(1)观鱼时写鱼“似写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
  (2)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3、(1)好像。(2)映。(3)太。
4、A
5、(1)√(2)× (3)√(4)√
6、(1)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2)好像和游人一同嬉闹;(3)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路,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小石潭记 文中哪句话最能证明小石潭"水尤清冽"?
波波夫2821年前1
巧克力囚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皆若空游无所依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解释加粗的词语。
(1)伐竹 道______________
(2)为 为屿______________
2.翻译。
(1)如鸣珮环。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尤清冽。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小石潭,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极兵器1年前1
你要勇敢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1.(1)开辟(2)水中高地 2.(1)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相碰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2)水格外清凉。 3.声音:如鸣佩环;形状:石头怪异;周围景色优美:青树翠蔓。 4.比喻:“如鸣佩环”,生动表现水声的悦耳清...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7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7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
(1)日光下 () (2) 悄怆 ( )
(3)水尤清 ( ) (4) 斗折 蛇行(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的一项是()(3分)
A.清:水尤 冽以其境过 B.可:不 知其源明灭
C.而:潭西南 望乃记之 D.以: 卷石底 其境过清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题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请从景物描写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4分)
句子: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yeswy20031年前1
烟圈浪漫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小题1:(1)通“彻”,穿过,透 (2)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 (3)寒冷 (4)像北斗七星那样
小题1:B
小题1:(1)谭用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2)鱼儿忽然间游到远处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乎在和游人互相玩乐。
小题1:采用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具体写出潭中鱼的静态和动态的情景,突出谭中鱼活泼欢愉之趣;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实写鱼,虚写潭水之清澈见底;通过描写潭中鱼,侧面衬托潭水的清澈。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的意思,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彻”为通假字。“斗”为名词作状语的。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A、清冽,冷清。B、能够,能够。C、修饰,顺承。D、相当于“而”,因为。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除了抓住“以为、以、俶尔、似”等关键词语,有时还要注意补充出句子的省略成分以及语句的流畅。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句的能力。从“动静结合的方法以及虚实结合的方法”两个角度来品味即可。
水清则无鱼,那小石潭记里说,水尤清冽,为什么有鱼?
水清则无鱼,那小石潭记里说,水尤清冽,为什么有鱼?
要详细,越详细越好.
老啄木鸟1年前3
xuliang 共回答了8个问题 | 采纳率75%
水至清则无鱼,其实这仅仅是个比喻~其实水至清未必无鱼~
过去我也觉得水清了就不能有鱼了 因为水过清的话 水中的生物自然就少 鱼没有食物怎么能活呢?
可是 当我去冰域沟游玩的时候发现~原来清水里也是可以有鱼的 而且鱼一样生存的很好~
所以说“水至清则无鱼”并非绝对的 而是相对于大多数情况而言 对于如冰域沟 这样的环境十分特殊的地方 清水也可以有鱼生存
水清而有鱼的地方 往往原理人类居住地 这样从就避免了污染 其次植被覆盖面积大 水的流动性好 而且往往在山谷中 风沙不容易吹进来 等等 这样的条件均符合的地区很少.而当时的环境比现在好多了,污染少.水清鱼游是一件平常的事.现在污染严重,对大多数地区而言,水至清则无鱼,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 、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 、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 城下者,皆浣花溪委 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 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gān):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
(1)水尤清     冽:_________
(2) 然不动    佁:_________
(3) 西 折纤秀长曲  西:_________
(4) 溪,平坦如荠 尽: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bati1年前1
杨语晗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1.(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
2.(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
  (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
3.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
4.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
小石潭记原文填空本文在写景中 既有客观描写又有主观感受,请写出主观感受的句子来描写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的句子是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原文填空
本文在写景中 既有客观描写又有主观感受,请写出主观感受的句子来
描写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的句子是
水尤清冽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作者写潭的源流时 写到了溪身和溪流 写溪身的句子是?溪流的句子是?
yang_ymy1年前7
maomao0911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描写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的句子是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水尤清冽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写溪身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流的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二)小石潭记(12分)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
(二)小石潭记(12分)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心 之。乐: (2) 见小潭。下:
(3)水尤 冽。清: (4)其岸势 犬牙 差互。犬牙: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题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拉丁2961年前1
此IDrr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小题1:(1)使……快乐 (2)向下 (3)清澈 (4)像狗的牙齿那样(一样)
小题1:(1)(潭)用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2)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小题1: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小石潭记的,水尤清冽的尤是啥意思?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又是什么意思?
一尾双鱼1年前1
kimxv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尤:尤其
以:因为
课内文言文阅读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
课内文言文阅读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蒙 摇缀(络:缠绕) B.水尤清 (冽:清澈)
C. 石底以出(卷:弯曲) D.以其境过 (清:凄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 头先生不知何 人也 B. 其境过清徐喷 烟  
C.其岸势 牙差互其一 坐于前 D.乃记之而 我以日始出时 人近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A.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B.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写景时抓住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采用是移步换景的的写法,写作中广用修辞,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C.文中对鱼的描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其写作目的在于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
D.文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不仅写出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小题4:翻译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方火柴1年前1
smartsteve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还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B、水尤清冽(冽:寒冷,清凉 )。
小题1:本题考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C项中的“犬”都为“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中并没有广用修辞手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石潭记字词解释1乐(心乐之);2乐(似与游者相乐);3清(水尤清冽)4以为(全石以为底)5以(卷石底以出)6以(以其境
小石潭记字词解释
1乐(心乐之);
2乐(似与游者相乐);
3清(水尤清冽)
4以为(全石以为底)
5以(卷石底以出)
6以(以其境过清)
7从(从小丘)
8尤(水尤清冽)
9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10彻(日光下彻)
11隶(隶而从者)
括号里的是语境
倒 那你来凑什么热闹
11好像有点不对。书上注释隶而从者是 我带着一同去的 的意思。
1应该是使,老师说是活用
xlyzly1年前5
重庆的深夜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1.愉快 2.娱乐 3.清澈 4.当作 5.表顺承 6.因为 7.自从 8.特别 9.多 10.照射 11.随从
嗯.差不多.
(一)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一)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竹取道齐师 B. 其境过清咨臣 当世之事
C.不 久居高 二黍许 D.隶而 者太守归而宾客
小题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 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小题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珮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小题4:.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3分)
左岸右岸爱情1年前1
feng8598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小题1:D(2分)
小题1:C(2分)
小题1:D(3分)
小题1: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3分)

《小石潭记》一文中是“水尤清冽”还是“水尤清洌”?
《小石潭记》一文中是“水尤清冽”还是“水尤清洌”?
最近学到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2008年7月第三版 2008年9月第9次印刷)中范仲淹写的《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一文时,我们对“水尤清冽”一词产生了疑问,怎么是“清冽”呢?现在用的不是“清冽”吗?
---问了语文老师,老师也说不知道。
-------------------------------------------
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到底应该是“水尤清冽”还是“水尤清洌”,到底是哪个对,那个错呢?
如果是“水尤清洌”,那“冽”是不是一个错别字?
---如果是“水尤清冽”,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不能用“清冽”这个词呢?
---------------------------------------------
请对此有所研究的朋友帮忙解答一下,在此我表示感谢。

-【相关的问题我都看过了】-
--【在此我奉劝各位,不要为了赚分而复制一大堆的文字】--
---【我需要的是你自己的回答】---
第一段的最后的“现在用的不是‘清冽’吗?”中的“清冽”应该是“清洌”,
不好意思,打错了...
niy070351年前12
枪火暗花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79.2%
水尤清洌
我们语文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洌,水清也。从水,列声。——《说文》
清澄甘美。如∶甘洌。
清澈。如∶清洌。
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洌风过而增悲哀。——《文选·宋玉·高唐赋》
泉香而酒洌。——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洌风(寒风);洌清(清沏的样子)
这是百科当中查到的
小石潭记中...
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   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
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
  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面加框词在文中的意思。
(1) 神寒骨( )
(2)其岸势 犬牙 差互( )
(3)自小丘 西 行百二十步()
(4) 悄怆 幽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山老槐树1年前1
老生_dd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1、(1)使……凄;(2)参差不齐;(3)向西;(4)忧伤的样子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我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不矛盾。乐是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4分)
(1)水 清冽( ) (2) 佁然 不动 ()
(3)往来 翕忽 ( ) (4) 悄怆 幽邃()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本文选自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B.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C.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D.从“似与游者相乐”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宁静幽雅,清新自然的。
小题4:《小石潭记》短短一百余字,向来以笔简意丰为人称许。清代学者何义门评点文中“闻水声,如鸣珮环。”一句说道:“水激石而成声,一句中将下两层都暗领。”意即此句明写水而暗写石,言简而意丰。请你任选文中一句,用精辟的语言点评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4分)
我选择:
评点:
何立文1年前1
modentic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小题1:尤:格外。(2)佁然:呆呆的样子。(3)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4)悄怆:忧伤的样子。
小题2:(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3:D
小题4:答案要求:用语精炼,评点恰当。(选择1分,评点3分)
评点示例:写鱼动静结合,写水虚实相生。处处围绕题目中“石”字来写,笔墨俭省而意蕴丰富。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宁静幽雅,清新自然的”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课文的“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凄清、寂静,而非清新自然。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言文的大致内容、主题、写作背景等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的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去判断、去衡量。
小题4:试题分析:“用精辟的语言点评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是本题的具体要求。读全文可知,本文中写鱼,“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写水,借助写鱼侧面写出水的清澈。“不可知其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写景之中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有借景抒情的手法。因此,从动静结合、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等角度都可拟答。
点评:我们要知道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伏笔照应、托物言志、铺垫悬念、象征、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实写虚写、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等。
小石潭记原文中是“水尤清洌”还是“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原文中是“水尤清洌”还是“水尤清冽”?
说出依据,写出“洌/冽”的解释.百度知道都查过了,重复的就别贴了.
写出你的年龄或是使用过的初中语文书版本.好像不同版本的字不一样,老师说以前(大约3年前)北京用的版本(小本)写的是“冽”,我们现在用的版本(大本)写的是“洌”.古汉语词典上写的是“冽”通“洌”,清澈.可是网上有的翻译成“水格外清凉”.有谁知道原版的是哪一个?
angel8591年前1
笑忘书031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水尤清洌
我们语文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liè
〈形〉
清澄.[(of water,wine) crystal-clear]
洌,水清也.从水,列声.——《说文》
清澄甘美.如∶甘洌.
清澈.如∶清洌.
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洌风过而增悲哀.——《文选·宋玉·高唐赋》
泉香而酒洌.——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洌风(寒风);洌清(清沏的样子)
寒冷 [cold]
玄泉洌清.——张衡《思玄赋》
洌寒、泉食.——《易·井》
又如:洌风(寒风);虎啸风洌;洌洌(寒冷的样子);洌气(寒气);洌清(寒凉的样子)

〈动〉
假借为“捩”.拗折 [break]

liè
ㄌㄧㄝˋ
水清,酒清:“泉香而酒~”.清.
郑码:VARK,U:6D0C,GBK:E4A3
笔画数:9,部首:氵,笔顺编号:441135422
这是百科当中查到的
小石潭记中“水尤清洌”的“清洌”是指清澈的意思.
小石潭水尤清冽式说说下面这些描写对于表现水尤清冽的意义,并从中想一想,描写景物要注意什么问题谢谢了
meteor_fly1年前1
wslcdlg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全石以为底”照应“水尤清冽”,正面描写,能看到整块石头为底,表现出小石潭水清澈.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鱼的数量,表现了鱼的灵活,反衬出小石潭水的清澈.正面描写,阳光能直照到水底,鱼影布在石头上,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因注意直描和经接描写,多注重景物灵动的特点,如活如现
柳宗元是怎样描写小石潭的 水尤清冽 的
千分火1年前1
s8072111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下一句是什么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
下一句是什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伊藤绫子1年前1
雪糕冰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72.7%
小石潭记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环 一作: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在小石潭记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水尤清冽的
最爱那yy的羞涩1年前1
xray_xt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