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贫如() 流年似()请各位学霸帮帮忙。

wsk01422022-10-04 11:39:544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4条回复
dingpan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洗 锦
1年前
唛唛兜 共回答了159个问题 | 采纳率6.9%
家贫如洗
1年前
yangyu001 共回答了121个问题 | 采纳率0.8%
洗 水
1年前
HRMM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家贫如洗 流年似锦
1年前

相关推荐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绝去。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饭信,意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于是信孰视,俯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汉王以为治粟都尉,上未奇之也。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非敢亡,追亡者耳。”上曰:“所追者谁也?”曰:“韩信。”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安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嫚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汉书?列传第四?韩信列传》)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家贫无行,不得 推择 为吏——推择:推举选用
b.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 之——苦:意动用法,以…为苦
c.至南郑,诸将 亡者数十人——道:取道
d.何曰:“王 嫚无礼——素:平素,素来
2.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 为将,信不留 ② 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b.①一市皆笑信, 为怯 ②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为汉尽得楚地
c.①至拜, 韩信也,一军皆惊 ②荆轲者,卫人也,其先 齐人
d.①此乃信 所以 去也 ②胜 所以 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
3.下列翻译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译文:虽然你岁数长大了,喜欢带着刀剑,可实际上胆怯的很。
b.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译文:你要是不怕死,就用剑刺我;你要是怕死的话,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c.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译文: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骂萧何说:“如果逃亡,为什么又回来?”
d.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译文:汉王说:“我认为你是可以担任大将的。”
天马31年前1
呆呆daisy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81.8%
1.C
1.C
2.B
麻烦翻译一下,非常感谢陈大受,字占咸,祁阳县人.幼沉敏,初授内则,即退习其仪.既长,家贫,躬耕山麓.同舍渔者夜出捕鱼,为
麻烦翻译一下,非常感谢
陈大受,字占咸,祁阳县人.幼沉敏,初授内则,即退习其仪.既长,家贫,躬耕山麓.同舍渔者夜出捕鱼,为候门,读书不辍.乾隆元年,授编修.二年,大考翰詹诸臣,日午,上御座以待.大受卷先奏,列御试第一,超擢侍读.五迁吏部侍郎.四年,授安徽巡抚.初视事,决疑狱,老吏骇其精敏.庐、凤、颍诸府时多盗,有司多讳匿,大受定限严缉,月获盗五十辈,得旨褒美.淮南、北洊饥,发仓谷赈之.谷且尽,继以麦.又告粜江南、广东,且发且储.时频岁饥民掠米麦以食,有司以盗论.哀其情,奏原六十馀人.麦熟,禁鵕麹造酒及大商囤积.又以高阜斜陂不宜稻麦.福建安溪有旱稻名畲粟,不须溉灌,前总督郝玉麟得其种,教民试艺有获.因令有司多购,分给各州县,俾民因地种植.事闻,上谕曰:“诸凡如此留心,甚慰朕怀.” 是年,常州、镇江、太仓三府州被水灾,发仓治赈.江南旧多借堰圩塘,或有久废者,被水后尤多溃败,工钜费重,民力不能胜.大受出官粟借之,召民兴筑,计时而成.於江浦缮三合、永丰、北城诸圩,於句容复郭西塘黄堰,苏州、太仓疏刘家河,灌溉潴泄,诸工毕举.七年秋,黄河决古沟、石林,高、宝、兴、泰、徐诸州县罹其患,大受驰视以闻.上命截漕米协济,大受乃命多具舟,候水至分载四出,舳舻数百里.
十年,有旨蠲明年天下钱粮,大受疏请核准漕项科则,晓谕周知;汇核地丁耗羡,同漕项并完;酌定业户减租分数,通饬遵行.得旨嘉奖.常州俗好佛,家设静堂,自立名教.江宁、松江、太仓渐染其习.大受疏请饬有司防禁,移佛入庙;堂内人田屋产,量为处置.上谕曰:“此等事须实力,不可欲速.不然,则所谓好事不如无也.” 大受清节推天下.以微时极贫,禄不逮亲养,自奉如布衣时.十六年,以病乞解任,未几,卒,谥文肃.
上班七年半1年前1
charllot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很难啊
阅读下边两个语段,完成1——2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阅读下边两个语段,完成1——2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贤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 ;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解释加粗的词。
(1)余幼时即 学           嗜_________
(2)录毕, 送之           走_________
(3) 慕圣贤之道           益_________
(4) 妻子 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_______
2、下边加粗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是人多 书假余   扶苏 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 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
C、从乡 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
3、翻译句子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 _______
(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安静安1年前1
carol139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1、(1)爱好、特别喜欢 (2)跑 (3)更加 (4)妻子和儿女
2、A
3、(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4、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
5、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6、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英语翻译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得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用娟做袋)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夜继日焉.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
英语翻译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得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用娟做袋)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夜继日焉.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常映雪读书.
fczsss1年前3
mmmwww800510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囊萤夜读① 》文言文
胤恭勤不倦②,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④焉.
【字词注释】
①选自《晋书》.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②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恭:谨慎的意思.③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④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诗文翻译】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英语翻译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
英语翻译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三国志》卷十一注)
四大名捕无情1年前2
愁煞瑜儿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古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
古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
中央电大文法部 吴鸿清
( 2004年12月03日) 浏览人次326
说明:
学习古代汉语专题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所谓阅读能力,就是准确理解古文的能力,而古文翻译正是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
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就是理解文章、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字、词、句等问题的过程.提高古文翻译水平的途径,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多读、多译,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词语.但由于时代的变化,今人都要依靠各种工具书来阅读古文.因此,在初学阶段,掌握古文翻译的方法,尤其是利用工具书翻译古文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古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主要注意掌握直译的方法.从理论上说古文直译的方法并不复杂,所以掌握古文直译方法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即只有通过大量地做翻译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纯熟运用直译的方法.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对于减少和避免翻译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明确做翻译练习的目的——做翻译练习的目的主要是掌握翻译方法,这对于解答考试中古文翻译的问题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期末复习指导》和辅导栏目都列了一些练习题.注意:综合性的练习供学习中择要练习.专书型的练习供教师参考.
古文翻译是指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古文翻译的过程是全面运用和加深理解文言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过程,所以翻译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
一、古文今译的要求——信、达、雅
古文今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
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例如:
原文: 厉王 虐,国 人 谤 王.(《召公谏弭谤》)
误译: 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诽谤厉王.
这段译文有两处不准确,没有达到“信”的要求.一是句中的“国”指国都,“国人”指国都里的人,不能译成“国内的人”.二是“谤”在句中指公开批评,没有贬义.用今义“诽谤”的来翻译就歪曲了原意.这句应译为“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议论厉王.”
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例如:
原文:永州之野 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奇异蛇,黑底而白花.
原文: 触草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异蛇触草木,草木全尽死.
这一段译文内容上没有多大问题,但表达得拗口.“奇异蛇”、“黑底而白花”、“全尽死”等,都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异蛇”、“触”也应该翻译,意思才更清楚.这段可译为:“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怪蛇,黑色的皮上带有白色斑纹.它碰到草和树木,草和树木都会死去.”
“信”和“达”是紧密相关的.脱离了“信”而求“达”,不能称为翻译;只求“信”而不顾“达”,也不是好的译文.因此“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3.“雅”是指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这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二.古文今译的方法
古文今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1.关于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例如:
原文:樊迟请 学 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译文: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道:“我不如老农.”
原文: 请 学为圃. 子曰:“吾不如老圃 .”(《论语•子路》)
译文:又请求学种菜蔬.孔子道:“我不如老菜农.”
上面的译文紧扣原文,字词落实,句法结构基本上与原文对等.
但对直译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由于古今汉语在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今译时对原文作一些适当的调整或增补词语也是必要的.例如:
原文: 逐 之 ,三周华不注 .(《齐晋鞌之战》)
译文:〔晋军〕追赶齐军,围着华不注山绕了三圈.
译文在“追赶”前补上了省略的主语“晋军”,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把状语“三”调整为补语.如果拘泥于原文,译成“追赶他们,三圈围绕华不注山”,就不符合“达”的要求.
2.关于意译
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例如
原文 凌余陈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楚辞•九歌•国殇》)
译文 阵势冲破乱了行,
车上四马,一死一受伤.
埋了两车轮,不解马头韁,
擂得战鼓咚咚响.
天昏地黑,鬼哭神号,
片甲不留,死在疆场上.(郭沫若《屈原赋今译》)
由上面的译文可以看出,意译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而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的内容,力求体现原作的风采神韵,译法比直译灵活自由.但对学习文言文来说,应该坚持用直译的方法作今译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三、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1.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例如:
原文: 齐 师 伐 我 . 公将 战,曹刿请 见.(《曹刿论战》)
译文: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例如:
(1)
原文:无 适小国, 将 不 女容 焉 .(《郑杀申侯以说于齐》)
对译: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你容纳的.
调整: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容纳你的.
(2)
原文:谁 为为之? 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对译:谁为做事?谁让听我的?
调整:为谁做事?让谁听我的?
(3)
原文:邴夏 御 齐侯.(《齐晋鞌之战》)
对译:邴夏 驾车给齐侯 .
调整:邴夏给齐侯驾车 .
(4)
原文: 晋侯饮赵盾酒.(《晋灵公不君》)
对译: 晋侯饮赵盾酒.
调整: 晋侯使赵盾饮酒.
(5)
原文:先 生不 羞 ,乃有意欲 为 收责于薛 乎?(《冯谖客孟尝君》)
对译:先生不 羞耻,竟然有意想为我收债到薛地吗?
调整:先生不觉得羞耻,竟然有意想为我到薛地收债吗?
例(1)的“女”是前置宾语,翻译时要调到动词“容”的后面.例(2)的“谁”、“孰”是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翻译时要移到介词“为”和动词“令”后面.例(3)的“御齐侯”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宾语不是行为的目的物,而是动词为宾语而动,翻译时词序应调整为“给齐侯驾车”.例(4)中“饮”与“赵盾”之间是古汉语特有的动宾关系——使动用法,今译时,词序应调整为“使赵盾饮酒”.例(5)的“羞”是意动用法,“于薛”是补语,翻译时要调为状语.
3.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例如:
原文: 一 鼓 作 气, 再 而衰 ,
对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 衰落,
增补: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已经衰落,
原文: 三 而竭 .(《曹刿论战》)
对译:第三次 便泄尽了.
增补:第三次〔击鼓〕〔士气〕便泄尽了.
原文在“再”、“三”之前承前省略了谓语动词“鼓”,在“衰”、“竭”前面省略了主语“士气”.翻译时分别补出“击鼓”和“士气”,这样才能使语意清楚.
增补词语时应该慎重,要“惜字如金”,只有在不增补词语原意就无法表达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增补.
4.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例如:
原文:狼度 简子之 去远 .(《中山狼传》)
译文:狼估计赵简子已经离远了.
原文“简子”和“去远”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字,现代汉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可不译.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象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例如:
(1)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生 庄公及公叔段.
译文: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称为武姜,生下庄公和公叔段.(《郑伯克段于鄢》)
(2)
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 年四十七.(《柳子厚墓志铭》)
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3)
原文: 道可 道 , 非 常道.(《老子》)
译文:“道”可以用言词表达的,就不是“常道”.
原文(1)中的人名、国名都保留不译;原文(2)中的“子厚”是柳宗元的字,“元和”是唐宪宗年号,也保留不译;原文(3)中的“道”、“常道”都是具特定含义的哲学概念,也保留原貌.
上述五种具体方法中,对译是最基本的,其他几项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对译基础上的调整.我们在今译时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求既准确地译出原文内容,又行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
四、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
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因不了解字词含义造成的误译
由于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义与今义、单音词与复音词等字词问题而造成的误译,在文言文今译的错误中占很大比重.例如:
(1)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2)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爱”字在古代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是亲爱义,古今相同;一是吝惜义,今已消失.例(1)中的“爱”字正是吝惜义.“吾何爱一牛”应译为“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如果不明古义,就会误译为“我怎么会疼爱一头牛”.例(2)的“卑鄙”是个词组.“卑”是卑下,指身份低微;“鄙”是鄙陋,指知识浅薄.可译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如果把这个词组理解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就误译成道德品质恶劣的意思了.
2.因不了解语法修辞造成的误译
这类错误也很多.例如:
(1)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
(2)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例(1)“小”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果不理解,就会译为无法理解的“小了鲁国”.这句应译为“孔子登上东山而觉得鲁国变小了”.例(2)的“犬”是名词用作状语,不理解就会误译为“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
3.因不了解古代生活与典章制度而误译
缺乏古代文化常识,不了解古代社会生活,也会造成误译.例如:
(1)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袁枚《黄生借书说》)
(2)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韩愈《送董邵南序》)
例(1)的“通籍”,意思是做官.古代中进士取得做官资格称“通籍”,意为朝廷中有了名籍.不了解就会误译为“精通书籍”.例(2)的“举进士”是“被推举参加进士科考试”.如果不了解唐代的科举制度,就会误译为“中了进士”.
不认真阅读、分析原文,是产生误译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想准确通顺地翻译古文,最重要的是结合上下文准确地理解每一个词.
以上虽然列了一些常见错误,不过从考试的角度说,这样的问题不常遇到.所以,重点还是要放在掌握古文翻译方法上.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而最终却能学有所成.作者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有什么养的思想认识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而最终却能学有所成.作者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有什么养的思想认识
和行为特点?用原文回答
ylh4191年前1
破坏ii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嗜学 慕圣贤之道 中有足乐 勤且艰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15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宋明臣言行录》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沃:浇。这是“洗”的意思。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余幼时即 学()②录毕, 送之()
慕圣贤之道()④ 妻子 衣食仅自足而已( )
小题2: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是人多以书假余 中有足乐者
B手自笔录,计 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
C从乡 先达执经叩问食 不能尽其材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4: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 (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小题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分)
木哈可1年前1
虫需虫需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77.3%
小题1:爱好、特别喜欢跑更加妻子和儿女
小题2: A 
小题3:①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②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小题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小题5:答案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


小题1:
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塘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家贫,惟以园蔬为业.尝
范元琰为人善良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塘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家贫,惟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解释下列句中加*字的词
及长好学:( ) 母问其故:( )
* *
尝出行:( ) 自是盗者:( )
* *
用“/”为下面的句子的断句
向 所 以 退 畏 其 愧
安根1年前1
wuqi20051982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到了 原因 曾经 从此
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90909090xx1年前1
agv7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应该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吧,因为有客人来,所以才将房子打扫.
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说的是什么道理啊?
白天1与黑天21年前1
一世情緣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民间俗语,就是说国家危难的时候,君主才思慕优秀的将领;家庭贫困的时候,才想要找一个贤惠管家的妻子.
这句话指出一般人总是平时不注意准备和积累,大难临头或者事情紧急了才会想起.所以要未雨绸缪,凡事不要临时抱佛脚.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选出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呼尔而与之,行 之人弗受
B.俯身倾耳以 /善哉,吾 无攻宋矣。
C.俟其欣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
D. 冬烈风/所识 乏者得我欤
2.选出对划线字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送之(跑)
B.以是人多以书 余(借)
C.日 食(二、两)
D.媵人持 沃灌(菜汤)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1)本文作者宋濂位居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语)。他成才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本及引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宋濂学习的经历对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烙夕1年前1
红颜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C
2.D
3.(1)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2)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4.(1)宋濂自幼虽家贫但好学。他借书抄录,虚心求教,忍饥挨冻,历经艰辛,真可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但他“动心忍性”,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一心苦读,所以最终成才。(意对即可)
  (2)“略”。(结合文段回答)
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全部翻译
hongyicn1年前1
zzzj15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性敏可以为天性聪明,天资聪敏等,性即天性,本性,敏,聪敏,聪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每假借 于 藏书之家 于:________
(2)同舍生皆 被 绮绣  被:________
(3) 腰 白玉之环    腰:________
(4)媵人持 汤 沃灌   汤: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csu0081年前1
月亮牵着心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1、(1)于:向。(2)被:通“披”。(3)腰:腰佩。(4)汤:热水。
2、译文: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3、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4、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我的志趣所在。
5、开放题,只要学生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的。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二: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意对即可)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①无从 书以观致②从乡之先达执经 问叩
③色愈恭,礼愈 至   ④邻舍有烛而不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小题3: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2分)
小题4: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2分)
gg长老1年前1
web_cy44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小题1:①得到;②请教;③周到;④及,到。
小题1:希望能够读遍主人的藏书。
小题1:[甲]抄书求师; [乙]偷光佣作。
小题1:刻苦学习 博览群书(得到他人的帮助)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两文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写作目的的能力。结合两文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即可。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从.于是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从.于是还疾耕,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
有个爱好打猎的齐国人,花了很多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妻子和孩子,在外愧对(邻里)朋友.他打猎无收获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的猎狗,有人说:“你应该集中力量种田.”猎人问:“为什么?”那个人不回答.猎人自己想,难道是要我努力耕田,有了收获,然后就有钱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地,努力耕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裕了就有钱来买驯良的猎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了.因此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
找出文中关键词语,完成齐人从:“好猎不得兽”到:“数得兽”的过程.
好猎不得兽--(——————、——————)—(——————、——————、——————)— 数的兽
六十八抽1年前1
odq637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成语:旷日持久
  kuàng rì chí jiǔ
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
  【出处】:《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示例】:这厮们死守不出,便要~.◎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八回
  【近义词】:经年累月、长此以往、长年累月
  【反义词】:昙花一现、弹指之间、电光火石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荒废了很长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家人,在外愧对邻里朋友.他考虑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想弄条好狗,但家里穷没有钱.于是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
  【说明】这篇寓言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
  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
  齐国有个人,喜欢打猎,但空费时日,持续很久,什么野兽也没打到.一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室儿女.
  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仔细想来,那打不到野兽的原因,就是喂的猎狗太不中用.
  想买一只好狗,家里又十分贫困,买不起.于是,他立即拼命种田.拼命种田,家里就富裕起来.家里富裕起来,也就有钱挑选好狗;猎狗的本领高强,于是每次都能捕获到野兽:从此,他那打猎的收获,经常超过了别人.
英语翻译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试.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
英语翻译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试.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为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虫儿飞181年前1
汉白英龙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二十七岁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英语翻译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
英语翻译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後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原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馀,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於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旻,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於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dgemirca1年前1
黄岚岚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我能看懂就差不多了……
英语翻译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酇人也.少失父,家贫,佣赁以养母.行得甘肥,不敢先食,必遽还以进母.年十三,以孝闻于乡里.郡召
英语翻译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酇人也.少失父,家贫,佣赁以养母.行得甘肥,不敢先食,必遽还以进母.年十三,以孝闻于乡里.郡召为主簿,辞不就.年十六,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攻蛮锡城,反为蛮所困,道根救之,匹马转战,杀伤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天监二年,为宁朔将军、南梁太守,领阜陵城戍.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迁道根辅国将军.
豫州刺史韦睿围合肥,克之,道根与诸军同进,所在有功.六年,魏攻钟离,高祖复诏睿救之,道根率众三千为睿前驱.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及淮水长,道根乘战舰,攻断魏连桥数百丈,魏军败绩.益封三百户,进爵为伯.还迁云骑将军、领直合将军,改封豫宁县,户邑如前.累迁中司马、右游击将军、武旅将军、历阳太守.
道根性谨厚,木讷少言,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每所征伐,终不言功,诸将讙哗争竞,道根默然而已.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沉约曰:“此人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室则萧然若素士之贫贱者.当时服其清退,高祖亦雅重之.微时不学,既贵,粗读书,自谓少文,常慕周勃之器重.
十六年,复假节、都督豫州诸军事.将行,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道根踧踖谢曰:“臣所可报国家,惟余一死;但天下太平,臣恨无可死之地.”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居州少时,遇疾,自表乞还朝,征为散骑常侍、左军将军.既至疾甚,中使累加存问.普通 元年正月,卒,时年五十八.(《梁书》卷十八 列传第十二)
lspsdy1年前1
aaa2134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地人.冯道根幼时失去父亲,靠帮工养活母亲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十六岁时,乡人蔡道斑任湖阳戍主,蔡道斑攻打蛮锡城,反而被蛮人围困,道根救了他.道根单枪匹马左右迎战,杀伤的敌人很多,蔡道斑因此幸免于难,冯道根由此而知名.
齐朝建武末年魏朝皇帝拓跋宏侵犯攻陷南阳等五郡,齐明帝派太尉陈显达率众军再收复五地.道根与乡人用牛肉和酒犒劳陈军,趁机劝说陈显达:“不如将船舰全部丢在酂城,军队并行而进,挨次建立营寨,击鼓前进.如果这样的话,那么马上就可以攻破魏军.”陈显达不听,冯道根还派自己的私交跟随部队.等到陈显达为魏人所败,道根每到险要之地,就停下马来指路,众人靠道根而得以保全.不久道根担任了戍守汮水的副帅.
齐永元中,因为母亲去世,冯道根回到家.听说高祖建立义师,道根便对亲友说:“因战事而不能守孝,古人并不避讳,扬名后世,这难道不是孝顺吗?时机不可丧失,我走了.”道根领着能够打仗的乡人子弟,全部归附了高祖.道根刚到阜陵时,修城池,远派侦察兵,就像敌人将来一样,众人都取笑他.城池还没有修好,遇到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兵二万,铺天而来.道根修的壕沟堡垒尚不坚固,城中人又少,大家都大惊失色.道根命令大开城门,慢慢整装登上城门,选出精兵二百人出城与魏军作战,打败了魏军.魏军见梁人闲适,况且作战又不利,于是退军.
豫州刺史韦睿围攻合肥,攻下合肥,六年,魏军攻打钟离,高祖又诏令韦睿解救钟离,冯道根率三千兵士充当韦睿的前军.到达徐州,计划占据邵阳州,修筑堡垒挖掘壕沟,以威胁魏城.冯道根能跑马丈量土地,根据马脚印来分配事情,城沟马上修好了.等到淮河水增涨,冯道根乘战舰,攻断魏军连接起来的数百丈桥梁,魏军大败.
冯道根性格谨慎敦厚,做将领能够驾驭士卒,从村边小道走过,将领士卒不敢掳掠.每征伐一地,始终不谈及自己的功劳.他的部下有人埋怨责备他,道根解释说:“明主自会明白功劳的多少,我们操什么心呢?”高祖曾经将冯道根指给尚书令沈约说:“这个人不谈论自己的功劳.”在州郡,冯道根温和地管理,清静太平,为部下所思念.在朝廷,虽然地位显达而性格不奢华,他居住的房屋墙壁不加营缮,没有兵器、服饰、侍卫,进入室内则空空的,就像贫贱的士人家一样.
十六年,冯道根都督豫州诸军事.准备起身,高祖领着众臣在武德殿为他饯行,令画工看着道根,将他的形象画下来.豫州重得道根,人人都很高兴.高祖常常称赞说:“冯道根在的地方,能使朝廷不再想起有一州.”
冯道根担任豫州刺史时间不长,得病,上表请求回京.返回京都后病情更重,中使多次探视道根.普通元年正月,去世,终年58岁.
用方程解盈亏问题“小手拉小手,互帮互助”活动中,一些小朋友要为家贫的学生买书包,若每人出10元,侧少9元;如果每人出12
用方程解盈亏问题
“小手拉小手,互帮互助”活动中,一些小朋友要为家贫的学生买书包,若每人出10元,侧少9元;如果每人出12元,侧少1元.有多少个小朋友,书包单价多少钱?
笑眯1年前1
California1987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设有X个小朋友,则有
10X+9=12X+1
12X-10X=9-1
2X=8
X=4
即 有4个小朋友.
这里你没有说书包的个数,求不出来单价吧……
古诗文阅读(20分)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
古诗文阅读(20分)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
古诗文阅读(20分)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者,问去所失,悉推豕偿之。主人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偿之方去。
【注释】①梁鸿:东汉人。②豕:猪 ③执勤:执手做工。④耆老:老人。耆,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及他舍(延长) B.梁鸿家贫而 节(尊崇)
C 人 之(同意) D. 邻家耆老见鸿非 人(平常)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 寻访烧者蒙 始就学 B.梁鸿家贫 尚节后狼止 前狼又至
C.悉还 豕稍稍宾客 D.悉推豕偿 忽啼求
小题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②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
小题4:梁鸿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梁鸿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述。(4分)

prvecdzg1年前1
vsvvcyokstv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小题1:A(3分)
小题1:A B(4分,各2分)
小题1:(1)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
(2)从此,主人开始敬佩梁鸿,把猪还给他,梁鸿不接受。(4分,各2分)
小题1:勤奋,有责任感,推崇节操,忠厚。人犯错误在所难免,出现过错,要及时纠
正补偿。要学会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不能斤斤计较。(4分,各 2分)


小题1:A应是“邀请”。
小题1:A中二者是“就”;B中二者是“表转折”。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
  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⑵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词义。
①媵人持 沃灌( )
送之( )
③无从 书以观( )
④未尝稍降 辞色 ( )
2、找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A、当余之从师也
B、走送之
C、弗之怠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⑴段哪几个事例表现了“我”读书刻苦?(举两例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了忘了1年前1
小淇_ee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1、①热水 ②跑 ③得到 ④脸色
2、D
3、略。
4、⑴亲手抄写 ⑵天冷,手冻僵了,不敢懈怠 ⑶不敢稍逾约(事例很多,只写两个就可以)
一道关于[凿壁偷光】的阅读题匡衡家贫而无烛,无书,但凭"偷光","佣作"成为大学问家,由此有人得出"逆境出人才"的结论,
一道关于[凿壁偷光】的阅读题
匡衡家贫而无烛,无书,但凭"偷光","佣作"成为大学问家,由此有人得出"逆境出人才"的结论,你认为呢?能举例子说明吗
拒绝抄袭(当然一点也可以),要短一点
我本书狂1年前1
waiting83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有些人想学习,想出了一个和别人不同的办法,就叫"逆境出人才",如苏秦刺骨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为了解决“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他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贝壳果实1年前1
地势坤96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苦无名师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经过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劳动,经历了无数辛酸后,终于克服了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作者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生活上艰苦异常,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袍.但这些都未动摇作者求学的意志.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
英语翻译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
英语翻译
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请帮我翻译一下这个文言文……很急……
而立周年1年前1
cyclone2186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车胤勤奋攻读,博览群书,孜孜不倦.车胤苦於家贫缺灯油,夏日捕几十只萤火虫,置入绢内,以萤光照明,夜以继日苦读.
晋朝的孙康家贫,冬天利用雪光读书.为人清介,交游的人不杂.
英语翻译原十一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
英语翻译
原十一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帮忙解释一下)其不孤,二则羡其(得)(解释)学,心中恻然而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解释)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解释)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入夜无声1年前1
hcrbxv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0%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及《师说》选段,完成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及《师说》选段,完成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及《师说》选段,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 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 知其 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 ①道:学问,道理。 ②庸:岂,难道。 ③其:大概。
(节选自韩愈《师说》)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无从 书以观 (2)礼愈 (3)所以传道、 业、解惑也 (4)吾从而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小题4:甲文中作者选择“德隆望尊”的“先达”和“硕师”为师,乙文中韩愈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关于“择师之道”,两位作者都有独到的见解,请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经历简要说说你对“择师之道”的看法。(4分)

sfvsdd1年前1
xinshidaijane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89.3%
小题1:(1)致:得到 (2)至:周到 (3)受:通“授”,传授 (4)师:学习,把…当成老师
小题1:C
小题1:(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2)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小题1:要点与评分:能结合文段内容及学习经历表述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有据,表达通顺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C最正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英语翻译1血()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5.请你举出一个古代家贫却勤学的成功之士(
英语翻译
1血()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5.请你举出一个古代家贫却勤学的成功之士(不能举宋濂苦学)
答得好给10分可能会额外加分
腼腆丰姿1年前1
jxzsxue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1.嗜:特别喜欢 (应该是 学 不是 血 吧)
走:跑着
逾:超过.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即失约.
2.因此别人很多都(愿意)把书借给我.
我(也)因为(这样)能够看过很多书(博览群书也可以)
5.匡横凿壁借光,苏秦 头悬梁锥刺股,诸如此类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达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拙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余幼时即 学()
3.下列选项中与“走送之”一句中“走”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先帝不以臣卑鄙
4.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A.不敢稍逾约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我选________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段中画横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ln1年前1
csb770826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1.送东阳马生序
2.shi;特别爱好
3.C
4.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
5.专心致志、虚心求学、勤学好问、尊重老师、执著追求等。
(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①师之。时②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③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④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注释】①翕然:一致。②时:即杨时。③赴告:报丧。④游酢:人名,北宋文人。
(选自《宋史·杨时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送之(跑) B. 书以观(得到)
C.翕然 之(老师) D.以 赴告同学者(信)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 藏书之家见颢 颍昌
B.乡 先达于熙、元
C.俟 欣悦 归也
D.致书 书赴告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蓝琪儿1年前1
爱上了三儿之后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小题1:(3分)C
小题2:(4分)B C
小题3:(1)抄写完毕,(我)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杨时)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小题4:不相同。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勉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


小题1:

点评:本题有难度,要判断的字词比较多,有些学生不熟悉。学习古文时,要对一词多义的字词作归纳记忆,积累都越多,才能熟能生巧。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走”要译成“跑”,“逾”为“超过”,“约”为“期约”。第二句,“以”:用;“师”:拜师;“见”:拜见;“相得”:相处;“甚欢”:很融洽。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简单,易于翻译。古文翻译,是学习古文必做的训练,翻译是为了准确的理解文意,对朗读背诵也有一定的帮助。翻译句子,先理解大意,再抓关键字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要做到准确、通顺,完整。
小题4:
试题分析:梳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再思考文中写环境“寒冷”的各自的用意,一突出求学的艰苦,一突出对老师的恭敬。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容易理解两文写“寒冷”的用意,本题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拟题很好,让学生了解对同样写法不同的作用。
英语翻译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以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
英语翻译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以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请帮我翻译.
knife_knife1年前1
lanjing_030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英语翻译诣,耻二字的含义“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翻译成现代汉语“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立功异域,以取封候,
英语翻译
诣,耻二字的含义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立功异域,以取封候,安能久事笔研间乎?”中的通假字是_,本字是_
不亦说乎中的说通_,释义_
诲女知之乎,女通_,释义_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_,释义_
dasg7f4d51年前3
无花果55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研,本字砚.
说通悦,喜悦,高兴.
女通汝,你,你的.
知通智,智慧,聪明.
欧阳修勤学文言文中那四方面介绍了欧阳修的勤学 三是因家贫无书常借阅或抄录闾里士人家的书
yuyumeng1366881年前2
riddlelq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发原文看下哦
《欧阳修勤学》译文先公四岁而孤,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写.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贫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
《欧阳修勤学》译文
先公四岁而孤,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写.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贫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不要抄袭!
颓废的上帝1年前1
RP极好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英语翻译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
英语翻译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6191183341年前2
kk的沙发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朱买臣的情感生活

有关朱买臣夫妻离异的原因,后人多指责窦氏嫌贫爱富,当然也有人说朱妻是看不惯朱买臣的酸腐之气,受不了旁人的指指点点,迫不得已才萌生去意的.晋左思《咏史》有一句诗就这样描述:

“买臣困采樵,伉俪不安宅.”

据《汉书:朱买臣传》中记载,里面有以下一段栩栩如生的文字: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朱买臣的日常生活概况.虽说朱买臣以砍柴为生,家境贫寒,但他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不但如此,还经常在挑柴去卖的途中且吟且诵.你看,一个灰头土脸,满身汗臭的人还这么有滋有味地生活着,是不是有点滑稽,且不把旁人的侧目和指点当回事.这就说明当时的朱买臣脱离了社会的轨道,他只活在自已营造的环境当中.这样一来妻子就受不了,你朱买臣虽无所谓,可“我”还是有血有肉的呀.于是就劝他不要再“歌呕道中”了,不料丈夫不但不停止歌唱,反而更大声地“疾歌”.你说作为妻子的她该有多伤心,丈夫根本不尊重不了解自已的感受,他自顾自地活着.回想这十八年来丈夫的冷漠,积累多年的委屈就一去子迸发出来,她觉得自已跟丈夫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所以“求去”.

女人在当时有如此权力,完全是因为受到当时社会机制的影响.男人渴望“夫唱妇随”的观念已经没有那么强了,社会将赋予女性更大展示空间与自由,再嫁者无数,这在历史封建朝代中是极为罕见的,从而树立了汉代一个历史的丰碑.

其实,当时的朱买臣也并非完全没有顾及妻子的感受.在他听到妻子说要离去时笑着说:“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他是知道自已的贫穷的,最后他还是留不住自已的妻子“即听去”.只是他为了争取功名,无瑕理会妻子细腻的感受.后人多说他远离现实生活,怪癖成性,甚至更有人说他是典型的神经病者等等.从这篇文字所记载的,其实他是个不甘平凡,富贵欲极强的人,只是他的内心世界与一般老百姓略有不同罢了,也并非不可理喻.此种“专注”是文人的一种通病,所以他们造成的后果也理所当然由他们自已承担了,其中原委的确值得人们反省与深思.

反过来再看他的妻子崔氏,对于她的离去,很多人都是无可厚非.令她不满的,最主要还是穷苦,所以她说“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是呀,对于一个天天读书写字的人,那有还时间打理自已的田庄与家务,里里外外还不是崔氏她一个人扛着.后人反复记载中的朱妻弃夫,嫌贫爱富等等,我们不能排除记录者当时的婚姻观念掺杂其中,从而忽然了其中一些曲折的内幕,突显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关于朱妻的为人,后面也有记载:“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所谓“一夜夫妻百日恩”崔氏虽然已经改嫁,但她仍不忘前夫的恩情,所以请朱吃饭.这种做法后来被人说成是调戏朱,成了贬义,就不作详述了.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妻子的离去,从另外一方面也造就了朱买臣的千秋功名.在他五十二岁时,经他人推荐,终于当上了中大夫,最后官至九卿.这被后人称之为大器晚成者.也曾有诗句吟诵:

“行年五十功名晚,何似空山长负薪.”

有关朱买臣与崔氏之间的来往,传说他当上太慰回来后,还有马前泼水亦即覆水难收一幕,由于颇具争议,且又是传说,也就略去了.《汉书:朱买臣传》最后有这样的记载:“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朱买臣也并非人们说的那样“忘恩负义”,他带着前妻回到自已的家中,供她食宿,虽然妻子一个月就死了.

朱买臣的故事能流传至今日,其实是对他们妻夫之间的离异而展开的,这是汉代的典型例子,有兴趣的人不妨再深入探讨一下.所谓观古宜鉴今,一切成败对错,后人自有定论.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①,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②.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③.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④,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⑤.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⑥.
…… ……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⑧,买臣乞其夫钱,令葬⑨.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⑩.

【注释】
① 艾:刈.给:供给.
② 负戴:负,背.戴:顶.呕:讴.
③ 愈益疾歌:更加大声讴歌.求去;请求离婚.
④ 女:汝,下句“女”同.
⑤ 听:听任,依从.
⑥ 饭饮:给他吃喝.
⑦ 治道:清理道路.
⑧ 自经:上吊自杀.
⑨ 乞其夫钱:意思是送给她丈夫钱.
⑩ 报复:此处是报答的意思.

【导读】
从《战国策》到《史记》再到《汉书》,细节描写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看.这类描写大都是为了写人.本文的第一段就极其生动传神,朱买臣夫妻在这段描写中简直是栩栩如生.从这一段描写来看,朱买臣夫妻之矛盾起源,及其最终导致夫妻离异的原因,不是因为朱买臣穷.朱妻后来改嫁的那位丈夫,也是穷贱人家.可见她并非如后人所指责所诬枉的嫌穷爱富.朱买臣“常艾薪樵,卖以给食”,已是“常”,一直如此,朱家也并不是乍穷.而他的妻子则一直是“负戴相随”,颇能吃苦,很适合传统观念之“夫唱妇随”的口味.但她不能容忍朱买臣之酸:他担著柴火,灰头土脸,还要“行且诵书”“歌呕道中”!这就与环境极不和谐.主观地制造出与周边环境的不和谐,且沾沾而自喜之,就显得滑稽.这里朱买臣有多种不和谐:他的外形与生计与他吟诵的圣贤之书不和谐;他的古怪作派与丘墓之间打柴人的整体环境不和谐.于是道人侧目,指指点点,且不少人窃窃私语,掩口葫芦而笑.朱妻羞得恨不得钻入地下——她能守著一个穷贱的丈夫,但她不能无羞于守著一个为别人所嘲笑的丈夫——朱买臣没有自尊心,丧失现实感,她却没有,这就是她悲剧的根源.她是因“羞”而求去的,而不是因为生计的困苦.
而朱买臣丧失现实感,是典型的精神病症状.一个功名心特强,富贵欲特强,嗜欲深而天机浅的人,年近五十而仍伐薪南山,若不变成范进那样唯唯诺诺,委琐卑微;那就该是朱买臣这样的自我膨胀,以丧失现实感,麻木不仁来保护自己的创伤不被触及.他在丘墓之间,是“歌”是“笑”,这纯是无赖本色;而他的妻子则是“羞”与“怒”.朱妻是一个正常人,而不是和朱买臣一样由热切巴望一朝富贵而导致精神分裂,她的反应是正常的,合理的.朱买臣的这种自轻自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逆反心态,后来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上就有——那种文化的毫无道理的傲慢使他们自认为比自己周围的人伟大而高尚,他们贱视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以为自己属于另一高贵的群体.而这另一类的高贵群体又根本不承认他们,他们于是只能生活在夹缝中,两头受气,受嘲笑——孔乙己就陷在这样的尴尬中:他是唯一穿长衫而又站著喝酒的人.朱买臣是唯一吟诵圣贤语录却又负薪叫卖的人.有些文化确实能把一个健全的人变成丧失现实感的精神病人,同时还是道德上的下流坯子.
仔细揣摸,我们还能发现,朱买臣其人还有一种无赖而邪恶的本性.当他的妻子因为他呕歌招来路人侧目而羞愧难当,劝阻他不要再呕歌时,他竟然“愈益疾歌”——更加放大了声,扯著腔子嚎了起来,毫不顾及他妻子的感受.这是更典型更严重的精神病状,其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敌意与挑衅,比不和谐更甚一步.
显然,他对他身边的环境是仇视的,他对社会是存有报复之邪念的,他只缺少机会.至此,他可怜的妻子无路可走,别无选择地提出离婚(很可能仅仅是对他进行威胁,使他有所收敛).否则她便只有一条路:那便是随他一起疯癫.
当他的妻子“求去”时,他应该有些紧张,有些严肃,有些收敛,然而,他竟“笑”.这“笑”里包含著他对世界的全部渺视与仇视.这世界没给过他什么,他也不会给这世界一点敬畏与庄重.他一直什么也没有得到过,现在再丢了一个老婆也无所谓.他了草地说了一通白日梦般的昏话,无一句落在实处,“即听去”——就痛快地听任老婆离去了.注意这个“即”字,写出了他的随便轻松,满不在乎.当他后来在丘墓间饿得两眼发绿时,他也能毫不羞愧地接受他前妻夫妇的同情与施舍,他早己没有自尊心了.
课外阅读 求翻译晋孙康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晋车胤就业恭勤,博览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继
课外阅读 求翻译
晋孙康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晋车胤就业恭勤,博览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继日焉.
请翻译成现代文
影藏之1年前2
sdstzsbbs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晋朝的孙康喜爱学习,家里贫穷没有灯油,曾在冬夜雪光的照映下读书.
晋朝的车胤从事学业恭敬勤勉,博览群书却无一丝厌倦.家里贫穷不能总是买到灯油,就在夏夜将几十只萤火虫抓进练囊中用以照明来继续白天的学业.
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 宋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
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
宋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你知道下列加粗词的含义吗?请解释。
(1)同舍生皆 绮绣 被__________
(2) 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
2、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吗?请选择。
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 不正确 的是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3、你提炼了文中的重要信息吗?请概括。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表明自己求学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得到学习的秘诀了吗?请传授。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ucmin1年前1
fxw1818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1、(1)同“披”,穿戴  (2)腰中挂着
2、B
3、得书、从师、求学
4、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致是什么意思
liujianqq1年前3
通一下天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添置,购置,置备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的(以)字用法加点字的用法记日以还(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人多以书假余( )*家贫,无从
送东阳马生序的(以)字用法
加点字的用法
记日以还( )

以衾拥覆( )

以中有足乐者( )

人多以书假余(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策之不以其道( )
没_zz1年前1
阿育王lhw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计日以还吧`````计算这还书的日子.1.来
2.用
3.因为
4.把
5.来
6.使用
帮我补充完下面的一段话时间可以流逝,而英雄却难以时间的远近来衡量,远的有家贫少年岳飞,我们千年之外望去仍可见他在高唱《满
帮我补充完下面的一段话
时间可以流逝,而英雄却难以时间的远近来衡量,远的有家贫少年岳飞,我们千年之外望去仍可见他在高唱《满江红》,近的有 ,
再近的有 .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的脑海仍可见其舍身救人的情景.
(以"仍可见”开头,补写两个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不超过50字)
b1t1y11年前1
junjun520622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近的有平凡青年雷锋,我们向万里之外的西点军校望去,仍可见其助人精神在闪烁;再近的有抗洪勇士高建成,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的脑海仍可见其舍身救人的情景.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和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体现了作者怎样
曲终人聚1年前1
oldpigon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体现了作者勤于借书,勤于抄书,读书勤奋好学的态度,以及作者年少时读书之艰苦
英语翻译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英语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会得笑1年前1
爱_mei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 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王冕 ,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 反,亡其牛,父怒挞 ,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 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 韩性 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 ,性卒 ,门人事 冕如事性。
  【注】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依:依靠,这里有寄住之意。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⑧事:侍奉,服侍。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1)援疑 理( )
(2)色愈恭,礼愈 ( )
(3)暮 反( )
(4)父怒挞 (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1)益 慕 圣 贤 之 道。
(2)窃 入 学 舍 听 诸 生 读 书。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两文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oe_fxy1年前1
Rainbow_X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1.(1)质:询问
  (2)至:周到
  (3)乃:才
  (4)之:他,指王冕
2.(1)益慕/圣贤之道。
  (2)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3.(1)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因而能博览群书。
  (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收获。
4.俩人家境都贫寒;都喜爱读书,且勤奋刻苦。(意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 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 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作者“嗜学”的方式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用原文答)
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不畏艰辛,求师勤学的动力分别源于他怎样的个人爱好和人生追求?(用原文答)
3、请你说说作者“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目的是什么?
hh11091年前1
e44944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1、作者“嗜学”的方式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方式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结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作者不畏艰辛,求师勤学的动力分别源于他怎样的个人爱好和人生追求?
益慕圣贤之道.
3、请你说说作者“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目的是什么?
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请教,所以曾经跑到百里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仅供参考,实际上你把文章读懂了就不难了!
随园诗话 翻译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
随园诗话 翻译
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及作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矣.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羞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为可叹也!偶读东坡《李氏山房藏***》,甚言少时得书之难,后书多而转无人读:正与此意相同.
无出可逃1年前2
cailinqimimi1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我小时家里很穷没有能力购书,可是很迫切地喜欢读书,每次走过书店,都不禁流涎翻书,要是价格昂贵无法买下,每天晚上就在梦中想起.曾经写诗:“私塾太远为经过书市而发愁,家里太穷只能在梦中去买书.”等到我为官以后,买书千万本,反而没有时间去读它们了.
曾经读到苏轼的《李》文,极力描写小时候看书的困难、后来书多却反而没有人阅读的事,(我)恰好和这种想法相同
求译一个句子(古文译成现代文)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知道也别说1年前3
水清山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 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 。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 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 。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 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 。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选自《史记·列传第五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毁:毁坏
B.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倍:通“背”,违背
C.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谢:道歉

1,3,5

D.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拟: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孙弘“城府颇深,善用心机”的一组是()
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
②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③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
④后母死,服丧三年
⑤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⑥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皇帝派公孙弘前往视察,他了解了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
要求皇帝废置边郡,没有得到皇帝批准。
B.公孙弘生活节俭,盖布被,少食肉;每次在朝廷上商议事情,他总是开陈其端,让
皇帝自己选择决定,自己从不当廷争论。
C.公孙弘曾与大臣们有约,但到了皇帝面,却背弃先前的约定而顺从皇帝,汲黯因此
责备公孙多诈而无情实。
D.元朔年间,朝廷开通西南夷,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郡,公孙弘屡次进谏,
希望停止做这些事情,武帝答应了他。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2分)
(2)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4分)
(3)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4分)
danlin991年前1
fay_fay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小题:A
小题:B
小题:B
小题:D
小题:(1)全部对策文章被送到皇帝那里,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提升为第一。(3分,评分注意“奏”“擢”“对” 三词的翻译)
(2)研习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4分,评分注意“习”“缘饰”“说”等词的翻译,注意文言特殊句式)
(3)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没有了贵贱的差别,真像汲黯所说的那样。(3分。评分注意“至于”“差”“诚”三词的翻译)


小题:(毁,诋毁)
小题:(以:介词,因为。A 之:①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C 乃: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竟,居然;D 者:①助词,……的人;②助词。附在时间词语后,无实义)
小题:(②表现公孙弘直陈自己的观点④表现公孙弘的孝道⑥表现公孙弘的谦让)
小题:(武帝只是答案了“罢西南夷、沧海”)
小题:无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的人,表字叫季。他年轻时当过薛县的监狱官员,因为犯了罪,被免官。他家里穷,只得到海边去放猪。直到四十多岁时,才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他奉养后母孝顺而谨慎。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天子刚即位,就招选贤良文学之士。这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报告情况,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发怒,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就借有病为名,免官归家。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皇帝下诏书,征召文学,菑川国又推荐公孙弘。公孙弘向国人推让拒绝说:“我已经西去京城接受皇帝的任命,因为
文言文“为陈郡谢混所知与之游处家贫起为临津令高祖领征西将军补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公事免还都”的断句
我穷我丑uu_文1年前1
新加坡留dd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为陈郡谢混所知/与之游处/家贫/起为临津令/高祖领征西将军/补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公事免/还都
大豕不肯就轭的就字的意思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
大豕不肯就轭的就字的意思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⑧也.” 
baiyueguang5191年前1
5159022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就:套上.即:大猪不肯套上拉犁的轭.
英语翻译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英语翻译
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rchentl1年前1
hmz-0220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1.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3.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