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说的是什么道理啊?

白天1与黑天2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一世情緣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民间俗语,就是说国家危难的时候,君主才思慕优秀的将领;家庭贫困的时候,才想要找一个贤惠管家的妻子.
这句话指出一般人总是平时不注意准备和积累,大难临头或者事情紧急了才会想起.所以要未雨绸缪,凡事不要临时抱佛脚.
1年前

相关推荐

英语翻译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梁,无仇也.刘备,天下枭雄.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不知木兰是女郎.梁父
英语翻译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梁,无仇也.
刘备,天下枭雄.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不知木兰是女郎.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视之,非字而画.
而军幸于赵王.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身死人手,为天下人笑者,何也?
茅屋为秋风所迫歌
不者,吾属皆且为所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洎牡以馋诛.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future885201年前1
阳光小孩子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梁,无仇也.
刘备,天下枭雄.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不知木兰是女郎.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视之,非字而画.
(以上皆为判断句,以下皆为被动句)
而军幸于赵王.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身死人手,为天下人笑者,何也?
茅屋为秋风所迫歌
不者,吾属皆且为所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洎牡以馋诛.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这个也不是在谓语后面涩?那为什么还说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anke8531年前1
南宫小风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先翻译这句话,“廉颇,那是赵国的良将啊.”
也字在这里的作用就是表示肯定和感叹的作用.
也是一个虚词,没有说一定在谓词后面才表示判断.我再把也字的用法贴一遍给你仔细看看
  -- 虚词“也”的用法
  1.同现代汉语“也”.例:①那老儿也都相见了.②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吕安插.
  2.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河南乐羊子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③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④曹公,豺虎也.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①以为且噬己也,甚恐.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④雷霆乍惊,宫车过也.⑤“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这谓也.
  4.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①余闻之也久.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④是说也,人常疑之.
  5.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②缚者曷为者也?
  6.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例: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②苟政猛于虎也!③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7.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8.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9.复合结构的用法
  (1)“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⑴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⑵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⑶岂独伶人也哉!
  (2)“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例: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3)“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唯求则非邦也与?
  (4)“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例: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5)“也已矣”: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翻译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翻译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为易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鬼斧1年前1
cystlhmgfc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
(2)把天下人的快乐作为自已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作为自已忧愁,这样的人不称王是不可能的。
(3)品德不培养,学问不研究,听到了正义的道理,却不能马上实行,身上的缺点也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制度 秀才 孝廉 高第良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几句诗反映了什么制度
huoweiwei791年前1
尘土飞扬头发乱了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察举制度 :
  chá jǔ
  汉代选官制度.始于武帝时,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合格即任以官职,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是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
  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原为选拔之意.由丞相、御史、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起于汉初,至武帝时成为定制,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科.是两汉重要出仕途径之一.后世有食之.诏曰:‘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亡以启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楝者,以匡朕之不逮.”《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又“元关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宋书.百官志》:“汉武帝元年封四年,令诸州岁各举秀才一人.”
  从汉代至隋代的一种选官制度.皇朝根据不同需要设立各种科目,指定有关官员担任举主,依规定贡上相应人才,经朝廷检验后给予录用或升迁.定期的察举科目称为常科或岁举,如孝廉、秀才科;由皇帝不定期地下诏要求贡举的为特科或诏举,如贤良、文学、明经、有道等科.察举的对象,既有平民,也有现任的吏员.
  战国时随“世卿世禄”制度的衰落,以推荐方法选录官吏已形成较为普遍的风气.西汉初汉高祖刘邦曾下诏征召贤能.汉文帝二年(前178)下诏,察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被举者百余人参加对策,并根据等第授予官职.特科察举的制度因此正式成立.
  汉武帝时,董仲舒认为当时官吏多出于“任子”或“赀选”,未必称职,建议由列侯、郡守岁贡吏民之贤者二人于朝.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
  汉代的特科,后来又发展出文学、方正、至孝、有道、敦朴、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等等.特科中,贤良、方正、有道、敦朴、明阴阳灾异等科的应举者要参加对策,按皇帝指定的策题发表对政事的见解;明经科则要参加射策,即经术考试,然后方得除授.汉代的岁举,除孝廉外还有廉吏等科.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遂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东汉因避光武帝刘秀名讳,秀才改称茂才.
  孝廉举至中央后,按制度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才能被任命为地方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东汉初年王朝规定,除少数德行优异者外,孝廉举前都应有担任郡县属吏的经历,以保证其真正具有行政经验.和帝时,改按郡人口比例确定察举员额,每二十万人岁举孝廉一人,以此递增;不足二十万者二岁一人,不足十万者三岁一人.顺帝阳嘉元年(132),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同时又制定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这一重要制度,即中央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由此,岁举一途遂出现了正规的考试之法,孝廉科因而也由一种地方长官的推荐制度,开始向中央考试制度过渡.
  从西汉到东汉初,察举的实施比较严格.被举者如被发现不合标准,举主要承担责任,被贬秩、免官.察举保证了王朝对行政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孝廉一科,“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但随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权贵豪门请托舞弊,曾经造成严重的察举不实.时有谚讽刺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出了察举制(通过推荐考察选拔人才)的害处,通过“
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出了察举制(通过推荐考察选拔人才)的害处,通过“分科举人”考试来选拔人才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胡桃大夹子1231年前1
罐子8803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A

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C.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D. 求人可使报秦者
vltckt1年前1
爻爻1898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答案D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常见的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省略句等.做此类题必须熟悉各种常见文言句式类型及其标志,如A项和C项均为判断句,以“……者,……也”为标志,B项是一个没有标志的判断句,“其人”和“勇士”都是名词性词语,而“勇士”说明“其人”的性质状态,翻译时在中间要加判断词“是”,即这个人是个勇士,D句是一个定语后置句.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求翻译如题 谢谢了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求翻译如题 谢谢了
急求
薇儿薇儿我爱你1年前1
秋羽轩轩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要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有优秀的将领拿着强劲的弓弩守卫着战略要地,可靠的大臣和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名句默写。⑴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名句默写。
⑴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⑵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百有余年矣。
⑶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齐彭殇为妄作。
⑸悟已往之不谏,
yanchengyali1年前1
天意御驾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⑴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⑵序八州而朝同列
⑶俯察品类之盛
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⑸知来者之可追
国乱思良将,这是一句话,还有半句是什么?我知道出自哪,只要全句.
几歌1年前2
过路来看看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有两种说法,你自己选择吧
国乱思良将,国安思良相
国乱思良相,家贫思良妻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写了一首诗,表现他重新统一国家,诗的题目是《 》,最能表现他渴求良将贤才的诗句是“”
tigghuo1年前1
sadkjferg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原文: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秦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
B.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所以:连词,表结果)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因此)
D.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前进:走上前)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廉、蔺地位的变化是产生矛盾的客观原因。
B.舍人的“相与谏”既表现出蔺相如对廉颇忍让的不易,也正好引出了蔺相如对避让的解释,突出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这一部分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产生到解决的过程。
D.廉颇的“负荆请罪”既表现了他真诚坦率、知错必改的一面,也表现了他喜爱争权夺利的一面,比较全面的塑造了廉颇的人物形象。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5分)
译文: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分)
译文:                                       
xiongyanhong1年前1
逍遥的云天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略

.默写填空。(10分)小题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默写填空。(10分)
小题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过秦论》)
小题2:然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 ,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
小题3: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兰亭集序》)
小题4: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 (《过秦论》)
小题5: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 (《 归去来兮辞》)
小题6: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或执杖而耘耔。(《 归去来兮辞》)
小题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王安石《元日》)
小题8: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小题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奔腾的心211年前1
zz杰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小题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小题1:序八州而朝同列
小题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小题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小题1:怀良辰以孤往
小题1:总把新桃换旧符
小题1:庄生晓蝶迷蝴蝶,
小题1:明月松间照,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出师表中三四段对营中人事安排推荐贤臣良将的目的是什么?
Fredmman1年前1
maxiaomao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目的是:亲贤臣,远小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善能饭否?
HELLOHELLOHI1年前1
hitan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廉颇是赵国著名的将军,还能够吃东西吗?
就是问廉颇身体是不是还很好,能够带军打仗!其实当时的廉颇还是很强,老当益壮.他和李牧,是秦军攻占赵国的最大阻碍!秦军进攻了赵国几次,都被李牧一个人挡了回去!
节旄出塞不是这个: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从写景入手,首
节旄出塞
不是这个: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玉米地1年前2
素水wenny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应该是:拿着使节和旄出使塞外 使节:在古代,“使节”并不是对人的称谓,而是一种官职的凭证.旄: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良将难求”前面一句是什么
yclijuan19001年前1
ssss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良将难求没有前面了

只有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最早是这个:“黄金易得,李墨难求”
出自于宋人何薳著《墨记》.
见于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制墨人是三国时的韦诞(字仲将),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他不仅是制墨专家,还是书法家.
后来慢慢衍化出千金易得 一将难求,形容国家对人才的重视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劲驽词类活用是什么?
a3805791241年前1
外星飞猪 共回答了5个问题 | 采纳率
名做动
如题:"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什么意思?
如题:"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什么意思?
只求原解即可,不存在政治言论目的,只是想知道他的意思是什么!
cyc8203011年前3
dk5hawk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举荐的有才能的人,不会读四书五经.举荐的孝顺廉洁的人,然他的父母住到别的地方去.所谓清高清白之士都像泥土一样污浊,所谓高官将领都像家禽一样胆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是什么句式
laomk1年前1
suhanye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1.5%
标准判断句
.者,.也.
英语翻译十一、也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4、师者,所以传道
英语翻译
十一、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6、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7、"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8、余闻之也久.
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0、是说也,人常疑之.
1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2、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13、此不知人之祸也.
14、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15、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16、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7、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8、其业有不精……岂他人之过也?
19、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0、毋从俱死也.
21、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22、穷予生之光阴以疗也哉?
23、岂独伶人也哉!
burnabybull1年前1
mytp11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十一、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军.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他)是沛公的车夫樊哙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谓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6、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
7、"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别人有什麽心思,我能揣测出.’这就是说的先生您吧.
8、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他闻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
10、是说也,人常疑之.--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1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
12、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害怕死呀?为什么哭呢?”
13、此不知人之祸也.--这就是不识人的祸害了
14、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而认为您是长者,能谦恭下士啊!
15、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16、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不知道将军·胸·怀·宽·宏到这样的地步啊
17、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
18、其业有不精……岂他人之过也?--(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19、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攻打郑国不能取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还是回去吧
20、毋从俱死也.--不要跟着他们一块送死
21、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
22、穷予生之光阴以疗也哉?-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23、岂独伶人也哉!--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六国论》 “刺客”与( )句相照应,“良将”与( )句相照应 “齐人勿附于秦”与( )句相照应?
cgl2011年前1
wuaiwuhen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亲呐,“刺客”与(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良将”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齐人勿附于秦”与(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老师应该讲过滴.
下列文言句子句式不同的的一项 A.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D.太常遣
下列文言句子句式不同的的一项
A.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D.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tophic1年前1
风之悔恨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D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状语后置
《六国论》中“刺客不行,良将犹在”中的不行的意思是什么?
热带鱼_771年前1
生活是什么啊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不去(刺秦皇)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能轻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翻译"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hlemx1年前2
susanla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良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忠诚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手执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古诗文默写。(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2)然秦以区区之
古诗文默写。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
(2)然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_________________,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
(3)___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兰亭集序》)
(4)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
(5)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去来兮辞》)
(6)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_______________,或执杖而耘耔。(《 归去来兮辞》)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元日》)
(8)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psp10061年前1
指间流失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1)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 序八州而朝同列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6) 怀良辰以孤往
(7)总把新桃换旧符
(8)庄生晓蝶迷蝴蝶
(9)明月松间照,
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帮忙翻译一下/谢勒
xingua1年前1
Marsen的娘子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三国志·卷一十九
“如果因为遵从军令而放纵敌人,也不是良将所为.”
“胜”在古文中的意思?我得此良将,胜得十万雄兵.
gcliu1年前1
sh17bt1978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胜过
2.比(得十万雄兵)更好
文言文练习09121403下列各句中的“陈”字,与“先亟陈兵堂下及门庭”中的“陈”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良将劲弩守要害之
文言文练习09121403
下列各句中的“陈”字,与“先亟陈兵堂下及门庭”中的“陈”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B.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C.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
D.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请写出各项解释和判断依据,
潭深鸟空立1年前2
Melody_小舒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选A,都是动词,原意是阵的意思,这里是让士兵摆开阵势.
B是列举的意思.
C是过去的,旧的
D是名词,兵阵的意思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_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存亡存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2)__________________,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____,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___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永远怀疑1年前1
yaga_nb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
(2)脚著谢公屐
(3)九州生气恃风雷 多情自古伤离别
(4)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帮我做一篇文言文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
帮我做一篇文言文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1 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让 责备 B 详北不胜 北:向北撤退 C廉颇既亡入魏 亡:逃亡 D 南距韩魏 距:通拒 拒敌
2 加点的词 意义用法都相同的是:A以便宜置吏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
B为士卒费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
C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兵乃出 (乃)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3补出语句不符合文意的是:A匈奴每来,(赵王率军)出战 B(但)终以为怯
C(李牧)选骑得马三千匹 D (获得)百金之士五万人
4 能表现李牧善战的一组是:1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2谨烽火,多间谍 3召之,使他人代将 4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5 张左右翼击之 6大破秦军 走秦将桓 A 125 B136 C245 D346
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牧是优秀将领,不贪功冒进
B李牧精心策划,诱敌破匈奴
C秦国多次打赵国,两次败在李牧手下
D李牧最终因为抗拒赵王命令撤职斩首
玄铁剑1年前1
toynan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82.1%
1、B
2、C
3、A
4、C
5、D
以上是答案,有不明白的再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汉桓帝、灵帝时的童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门第)良将怯如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桓帝、灵帝时的童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门第)良将怯如鸡”。
(1)材料一反映什么制度?根据材料说明这一制度受到抨击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唐朝科举考生主要有两种:一是朝廷所设的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及各地州、县学馆的学生,二是不在学馆的普通读书人。另外,现任官员也可参加,一般是品级较低的官员。唐代科举以进士科最受人羡慕,也最难考。由于唐朝宰相多是进士出身,就更提高了其身价。每次总有一两千人报考,而取中者多时不过三、四十人,少时仅几人。人们把考中进士者称为“白衣卿相”、“一品白衫”。官家还要为新取中的进士举行很多庆祝活动。如“探花宴”是在杏园举行的宴会,“题名会”是到慈恩寺大雁塔题名留念,“曲江会”则是大宴于曲江亭子的庆祝活动。不过当一些反对科举制度的守旧官僚主持朝政时,庆祝活动便被减去许多。长达两百年的朋党之争中,科举制度一直遭到这部分人的反对。但科举制度受到了广大中小地主和知识分子的拥护。他们整日埋头苦读,幻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唐朝诗人赵嘏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引自《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科举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
图1 宋人殿试图图2 明朝学子看榜图

图3 明代科举写满文字的作弊衣衫图4 清代科举落第者、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3)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概括材料三中的四幅图片都反映了哪些现象
材料四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无疑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引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以及西方人都推崇科举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5)请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作简要评价。
木棉21年前1
jqcleo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0.8%
(1)察举制度。(1分)察举所推荐的人才严重名不符实,出现腐败。
(2)科举参与面广,主要阶层是地主阶级。进士科最为重要,选拔了一些真才实学。为中小地主阶级提高政治地位开辟道路,因而遭到守旧官僚(或答:士族地主)的反对。
(3)宋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仍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科举仍然是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为此有些人不择手段。明清科举制度逐渐腐朽,脱离实际。
(4)科举制度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起到了一定的选拔人才的作用,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现代选拔制度奠定了基础。
(5)明代以前的科举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明清的科举制度则相反。

第(1)问是指两汉时期察举制度,原因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提取。第(2)问要高度概括归纳材料中的有关内容,形成观点。第(3)问要从图片中看出宋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仍然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生活内容,但已经出现腐败,并日益阻碍社会的进步。第(4)问也要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归纳材料中的有关内容。第(5)问要从隋唐的进步性为主和明清的消极性为主进行分析评价。
帮我做一片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二课时.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
帮我做一片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二课时.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备:防备 B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此处省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焉用亡郑一陪邻.最后一道是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李牧对匈奴作战为什么能够取胜.请大家看好了在做.
毒吻醉爱1年前1
pkc3e15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a